测控专业导论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测控专业导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双语教学是用双语授课作为手段进行的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就专业课知识与英语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具体的侧重面、多媒体与课堂板书运用、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内容,分析和探讨双语教学方法。

第一篇:测控专业导论论文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改革设想

摘要: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在我校开设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基本的处理处置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多来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其生源变化,指导我们对该课程在职业素养、学习素养和工程素养及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革新,以便培养对专业有兴趣、能创新和适应就业环境的新一代大学生。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导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出口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在我专业已经开设10多年了,目的是对刚进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开课之初,学习该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偏窄,关于环境问题及其造成的原理知之甚少的,故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环境学原理、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环境伦理、环境法学、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等社会科学,清洁生产、环境污染物治理和环境监测等环境工程技术科学等。通过该课程的教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可以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基本的处理处置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随着环境基础知识的深入人心,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内容也随着更新。最近几年,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书呆子式学生不适合社会需求,故新入学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所读的学科和专业应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和面对的教师、同学应持正确态度,如何在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评价指导下安排自己学习计划和达到应具备的标准,如何防止和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因素,以上诸多内容都是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必将面临且正确解决的问题。为此,低年级学生开设一门比较系统、综合的有关大学学习的指导和专业内容介绍有关的课程势在必行,亦即对专业导论课程进行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一、“环境工程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环境科学是一个多学科的庞大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在现阶段,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其有关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与各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各国纷纷推行源头控制、绿色化学等清洁生产工艺。我国许多大学都设置了环保课程,而我校开设环境学导论教学课程也有10年多的时间。教学内容上,从最初的环境科普教育,引申到环境学原理教育,从环境学原理教育,扩展到污染控制技术发展战略和趋势教育。从环境科学内容发展到环境工程素养教学,教学内容亦即随着环境学科的发展及时改革教学内容,以满足工程学科学生对专业的足够了解。与之同时,大学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化,课程内容还应该包裹以下内容:

(1)环境工程专业教育发展(国际专业教育发展、国内专业教育发展特别强调本专业特色与发展、师资介绍、学科地位);(2)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高等教育与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活动、培养体系与专业课程);(3)专业方向与专业内容(管理方向、水控、固废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方向);(4)专业活动与专业资源(专业学术组织、专业学术刊物、专业学术会议和专业网站资源);(5)专业学习与职业成长(专业学习、素质教育、职业规划、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和综合讨论)。

通过上述内容的教授,要帮助学生理解培养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要求,帮助学生增强工程意识,同时指导学生在职业方面的规划与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环境工程教育是对人的一种环境工程素质教育。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改革:

1.强调基本原理和方法,拓宽知识面。为了更好地满足“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方案”关于培养“厚基础、宽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的要求,授课中应该继续加强基本原理与方法的讲授,同时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由于环境学的内容变化快,每年的授课中将增加较多的新内容,拓宽知识面,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较大篇幅地介绍该学科的新发展,体现内容的先进性。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在不断变化,而且不同行业环境问题各不相同,各行业是环境问题出现不同,有其特殊性,绿色化学和清洁生产工艺等及时在教材中得到反映,同时有关“三废”治理主要针对化学工艺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内容上比较新颖,学生学习有其必要性。

3.完善纺织特色教育:重点进行纺织行业介绍,讲述有关的环境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本专业深入细致学习与研究的基础。

4.工程素养兴趣引导。指出科学与工程区别与联系,强调工程对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教导学生怎样打好工程基础。

二、新教学大纲重点内容

对旧环境工程专业导论大纲中简单内容、高中已经学的部分如生物环境有关内容删除,对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得到的知识安排自学如人口与环境关系等,可以简单讲解的就少讲。把节省出的时间一部分用于讲解环境工程专业需要的知识基础和攻克特点,一部分用于讲解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计划、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专业规划。总之,通过教学改革,把环境工程专业导论作为知识青年献身环境工程专业的起点,激发一部分学生真正投入到环境事业中去。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们的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们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除了从图书馆获得的辅助书籍和期刊作为课外补充材料外,同时在课堂上利用新闻媒介包括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来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境意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风尚。

1.案例式教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时刻注意用案例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听“故事”、看“故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如在讲授温室效应时,给同学播放《难以忽视的真相》,在讲水气声渣污染状况和污染控制时播放清华大学制作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我校研发的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录像。并结合实际,进行环境评价分析或交流讨论,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兴奋状态,在院士和专家的谆谆教导中成长。

2.互动式教学。为了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下列做法:提前布置下次课的授课内容,并将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事先准备好的、围绕授课知识点的有关专题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制作电子课件,每次课抽一两个小组上台就自己小组的专题作报告。为增加授课趣味性,我们在授课中经常插播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材料。

3.实践式教学。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亲自动手搜集相关科学资料,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大胆阐述自己的思想。并结合最新环保条例及规定、法律法规等讲述,推荐环境相关网站及书籍,解读《寂静的春天》等经典书籍。对经常报道的环境问题进行启发式引导,在解决和寻找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4.多媒体教学。我们以多媒体为手段制作的电子教案,克服了传统教学很不直观的缺点,“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以听觉、视觉冲击,既增大了信息量,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尤其在播放环境污染状况的图片时,更体现了电子教案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兰迪教授的最后一次演讲教育学生怎样通向成功的殿堂。

总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理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充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解剖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在讲授基本方法的同时穿插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左玉辉.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云燕,柴立元,杨志辉.冶金特色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导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3]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何强,井文涌.环境学导论[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大翚,徐新华.推广《环境学导论》的教学设想[J].化工高等教育,2000,(3):37-39.

[6]曾丽璇,张秋云,吴宏海.“环境学导论”课的教学实践和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12(2):9-10.

[7]Eldon D.Enger,Bradley F.Smith,Environmental Science9th edition.(影印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张国强,李志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导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李登新

第二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摘 要 双语教学是用双语授课作为手段进行的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就专业课知识与英语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具体的侧重面、多媒体与课堂板书运用、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内容,分析和探讨双语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明,现有教学方法是科学且有效的,但还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

关键词 双语教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教学方法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teaching method

1 引言

雙语教学是提高工科本科生英语交流和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有力措施。双语教学强调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英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同时借助英语进一步深入推动本专业课程学习[1-3]。因此,双语教学既包含英语教学,也包含学科教学,确切地说,是用双语授课作为手段进行的学科教学。自从2001年教育部提出积极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课程教学的要求以来,在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环节,双语教学已经迅速开展并逐渐普及起来。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双语课程是南京工程学院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导论双语课程内容既涉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也包括现代高新技术和边缘学科新理论和新技术。因此,开展“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开阔专业课教师视野,提高专业课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也可增进这一领域的国际学术与技术交流与合作,为社会培养学以致用的全面人才。本文为在学校双语课程建设项目支持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总结。

2 教学目标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双语课程旨在对本专业进行整体性概述,使学生认识所学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每门课程对完成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贡献。另一方面,作为本专业学生唯一的一门双语课程,本课程亦肩负着专业英语的授课任务,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英语术语及用法,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使用英文撰写论文摘要或短文的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双语课程具体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测量学基本理论,熟悉测量学相关术语的中英文表述;了解过程控制理论并熟悉其基本构架,熟悉工业控制系统相关术语的中英文表述;熟悉各种典型测量、信号处理及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术语的中英文表述;了解模糊神经控制、机器视觉等现代测控技术,熟悉相关术语的中英文表述;掌握使用英文撰写论文摘要或短文的能力。

3 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Introduction to Measurement(测量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ontrol System(控制系统导论)、Introduction to Measurement/Tes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测量/测试技术及其设备导论)、Moder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现代测量与控制技术)等四部分组成,教学内容及阅读素材均为英文原文。

测量学导论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了解测量及测量理论概念,了解测量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了解常见的测量方法及策略,理解标定的含义及意义,熟悉测量系统静态特性参数。控制系统导论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了解过程控制的概念及其与测量环节的关系,熟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工控系统结构,理解工业控制层级关系。测量/测试技术及其设备导论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熟悉各种典型测量技术及其特点,了解常见的仪器系统模型,熟悉数字信号处理基本概念,熟悉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现代测量与控制技术教学内容和要求包括:了解模糊神经控制等智能控制系统,了解机器视觉的基本概念。此外,各单元教学内容和要求还包含熟悉相关科技英语文体的词汇、语法特点,以及掌握科技英语的汉—英、英—汉翻译技巧。

在教材选择方面,注重从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入手,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首要工作——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以使用原汁原味的英文科技论文为基础,缺乏英语原文的语言环境、语法特征和语言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双语教学。但是,尽管原版外文教材具有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实用性强等优点,却存在内容体系和结构与国内教学体系差异大的问题[4]。因此,选用韩建国等编著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英语》(第2版)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共有20个单元,包括21篇阅读材料,每篇文章均摘录自西方作者的科技论文原文且自成体系。

4 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

双语课程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体现在科研信息获取方面,目前国际上90%以上的技术资料均以英语为载体,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2)体现在科研成果展示方面,无论是发表学术会议报告或期刊论文,还是申请国际专利,都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

3)体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专业英语表达、听说、应变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既属于专业课范畴,是对本专业主干课程的通览,又兼具专业英语教学任务。大部分测控专业本科生经历了十余年的公共英语学习过程,具备一定语法、词汇基础,但在专业词汇、中英文互译、写作及语言综合应用方面尚普遍存在欠缺。此外,学生普遍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在英语口语和发音方面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

鉴于上述因素,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双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学校本科生现状,具体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授课过程中处理好双语课程中的专业课知识与英语语言之间的关系。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创建科技英语的学习环境,同时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一方面,教学过程注重突出测控技术常用专业术语、重要定律和基本理论的英文表述与相关内容解析;另一方面,从教材中挑选典型难句、复杂句进行语法剖析,以训练学生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

2)授课过程侧重读和译,在此基础上对听、说、写进行必要训练。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中文和英文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外文资料进行正确解释和翻译(interpretation & trans-lation)。在典型例句分析过程中,遵守科技英语的语法体系和翻译方法,特别注重译文的客观性(objectivity)、准确性(accuracy)和精练性(conciseness),表达准确、精练和正式。在此基础上,对听力、口语、英文写作进行必要训练,逐渐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习惯用中文方式进行思维从而导致的“中式英语”。

3)授课过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堂板书为辅。多媒体可以通过形象的图片、灵活的字体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科技英语语法特点、语言与文化。因此,需要利用课前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及预设问题,在课堂上利用更多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另一方面,传统的板书仍有用武之地,需要通过板书对学生的作业、课堂反馈进行分析和讨论,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案。课程考核方案中课堂表现评价占总评的20%(主要包括出勤、课堂互动评价、学习主动性评价等),作业占总评的20%,并以撰写课程论文作为期末考核依据,占总评的60%,以切实促进提高学生双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论文(包括摘要和正文)由中文及对照的英文两部分组成,题目可由教师给定或学生自拟,最终依据论文质量、写作规范性、翻译质量等方面给予评分,抄袭者作零分处理。

5 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对南京工程学院2015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一轮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教学效果、课程改革与建议两个议题对2015级共计101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和意见征询,调查结果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从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语法及专业词汇认知能力、中—英文翻译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所实施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科學且有效的。

而课程改革与建议调查结果(表2)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法及写作内容授课环节、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课程的总课时数安排合理,但有约1/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这为本课程提供了进一步根据施教对象实施差异化教学的改革思路。

6 结语

经过初步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双语教学实践,在南京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学生科技论文的翻译和写作能力。但是,现有教学方案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进一步开发和调动学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远平,王茜,徐冬梅.“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4):9-12.

[2]张建军.《计算机网络》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S2):228-229.

[3]何莉,付波,王云艳,等.省属工科院校专业课分层差异化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47-48.

[4]袁小庆,史仪凯.电工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S2):66-68.

作者:王坚 温秀兰 王东霞

第三篇:测控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探讨

[摘 要]文章在分析火箭军工程大学测控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实战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推进测控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战化的对策建议,为实战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战化;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测控工程

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对军队院校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军队院校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1],为军队院校开展实战化教学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推进实践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火箭军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测控工程专业实际,就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实战化的对策建议。

一、我校测控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测控工程是我校的优势、骨干、特色专业,主要为火箭军培养从事武器系统控制测试和作战运用、维护管理的高素质初级指挥和技术军官,相关课程涉及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等多方面知识,具有专业口径宽、涉及知识面广、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2]。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测控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明显、独特的专业特色,在为火箭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体制的确立,火箭军作战力量加快向质量效益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部队装备发展和新质战斗力生成对武器系统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需求,备战打仗的导向更加鲜明。作为测控工程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之一,武器系统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特点,是学员掌握相关武器型号的基本原理、作战运用与指挥策略的主要途径[3]。

专业实践课程授课对象为高年级本科学员,主要包括装备技术检查、装备操作、维护保养、装卸载组织指挥、行军组织指挥、武器系统作战运用实践等内容,专业性极强。长期以来,我们瞄准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这个核心目标,紧盯专业特色,跟进部队新变化、新要求,探索实践了武器系统专业教室、综合演练和实弹发射三级教学平台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3],有力支撑了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但从部队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些毕业学员到部队后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操作技能与组训能力不足”“教育、管理能力偏弱”等问题,实战化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本职岗位。

近年来,我校以部队需求侧与学校供给侧精准对接为目标,按照“强基础、深专业、宽面向、重实践”的要求[4],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在新版人才方案的指导下,融入实战化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努力实现实战化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学员知行合一、融会贯通,满足部队岗位任职需求,是当前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二、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我们围绕面向实战的测控工程专业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组织训练模式和考核规范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提高了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但从教学效果和部队、学员的反馈来看,我校测控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与部队作战需求、岗位任职能力要求方面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实战化教学认识不深,存在形式上过热的问题

部分教员对实战化教学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仅从字面上理解实战化,认为实战化教学只针对作战指挥类课程,或者认为模仿部队组织训练模式,组织实装演练、实弹发射就是实战化教学,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倾向。这些认识既不符合院校教学实际,也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严重制约了实战化教学的开展[5]。当前,在部队新体制新编成对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出新需求的背景下,我们对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战化教学“是什么”、教员“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缺乏实践创新。

(二)“实战化”教学内容不突出,存在与学员岗位任职需求贴合不紧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一直瞄准部队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课教学内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仍有部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存在“少实战背景、欠实战效果”等问题,专业实践与学员岗位任职需求贴合不够紧密,与部队实战化要求缺乏有机融合,无法满足“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新质战斗力的生成。

(三)实战化教学氛围不浓,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的问题

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专业教室和装备库房,开展案例分析、现地教学、综合演练等实践,是对学员之前所学知识的大综合,这类课程往往在学员毕业前集中完成,密度大、范围广、强度高;教学实施以教员为主体,大多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易变成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教学双方互动引导较少,对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不足,容易造成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走过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战化教学的效果。

(四)实战化教学队伍不强,存在缺乏实践经验,视野不开阔的问题

目前专业课教员大都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他们学历普遍较高,理论知识扎实,但任职经历单一,对部队装备发展和作战训练现状不熟悉,对部队岗位任职需求摸不清,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将专业理论与部队实践应用进行有效结合;部分教员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统筹力度不够,对专业实践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真正向实战化教学用心使劲;到部队代职教员受观念、机制和岗位限制,参与部队重大任务和作战训练不够深入,导致代职效果始终在低层次徘徊[6];有些教员只顾闷头搞专业研究,对外交流较少,视野不够开阔,对未来战争发展变化方向不清楚,没有掌握部队建设中的新思想、新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效果的提升,严重影响了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测控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实战化教学效果检验标准不高,存在考核方式不规范和“纸上谈兵”的问题

学员毕业前的综合演练是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效果的集中展现。长期以来,该课程的考核形式和标准主要由任课教员来确定,以授课教员和技术保障士官为主体成立考核组,根据装备操作口令、动作的正确性与流畅性对学员进行主观评价,考核方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够,考核结果随意性较大;考核重点以装备操作和规程背诵为主,实践性的作战运用所占比重较小,一些装备故障分析与排除等实践性考题也采用“纸上谈兵”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评估学员实战化装备运用能力,难以反映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推进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树立实战化教学理念

实战化教学是按照实战的标准和要求,在近似实战的环境和条件下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7]。“实战”是目标,“化”是过程,“教学”是核心[8],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员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向部队岗位任职需求贴近。只有从思想上深化认识,正确理解什么是实战化教学、如何开展实战化教学,深刻领会实战化教学的内涵,充分认清开展实战化教学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才能推进专业实践教学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

当前,我校测控工程专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专业实践教学经验,这些都必须坚持。但由于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作战训练之间的差异性,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不能一味追求实战化的外表,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尊重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注重学员实战能力提升的延续性,将实战化内容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不断完善革新[9]。树立实战化教学理念,在具体的专业实践教学中,从新技术、新装备、作战任务、力量编成等入手,积极适应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必备能力、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将实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实现实战化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瞄准需求,优化实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集中体现,“教什么”是实现实战化教学的关键。测控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应以学员岗位任职需求为教学出发点,以武器系统测试控制与作战运用能力为主线,以各型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组成为重点,以装备操作使用为重要支撑,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动态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战化。

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一是要加强与部队的沟通交流,了解毕业学员在部队的任职表现,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岗位任职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教学内容,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部队需求的一致性。二是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知识到运用的认知与教学规律[10],结合具体装备优化教学内容,既注重共性知识与技能的内容设置,又强调武器系统不同状态的差异和实战使用技巧,突出教学内容的实战化。三是要以装备发展与作战任务为牵引,进行系统梳理,及时将部队武器装备运用的新趋势、新训法和新成果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真正做到教学内容精讲管用,以适应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

(三)着眼效益,创新实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式、手段和途径。紧贴实战化要求和学员岗位任职需求,探索改革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实战化教学模式,是推进专业教学实战化、提升教学效益的迫切需求。

创新实战化教学方法,一是要充分调动学员在专业实践教学的主动性,以学员为主体,探索运用研讨式、案例式、启发式、任务驱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实践能力。二是要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结合原理示教系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通过沉浸式互动操作,充分体现学员的参与性,实现教员“做中教”、学员“做中学、学中练”,大幅提升教学效率。三是要以院校专业教学为主体,结合工业部门和部队各自优势,就设计理念、技术途径、装备使用等方面开展联教联训,着力解决教学方法单一、与实战脱节等问题,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新质战斗力的生成。

(四)改进机制,打造实战化教学队伍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教员是开展实战化教学的主体力量,教员的实战化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实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进专业实践课程实战化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提升这个关键,改进培育机制,打造一支“名师必晓于实战”的教员队伍,大兴教战、研战之风,把为战育人落到实处。

建强“知战善教”师资队伍,一是要轉变观念,注重对教员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引导专业课教员依托院校资源,用好武器系统专业教室、综合演练和实弹发射三级武器系统教学训练平台,提高教员的实战化教学能力。二是要聚焦实战,建立交流机制,组织教员到部队代职、调研、授课和参试参训,深入部队一线,真正了解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丰富教员实战经历并及时将实战化成果引入课堂,增强实战化教学的针对性;定期邀请机关和作战部队领导“上讲台”,就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新时期军队建设的热难点问题开设讲座,开阔教员的视野,真正把教学向实战化方向推进。三是要“用好用足外部优质教育力量和资源”,鼓励教员赴地方名校、科研院所和工业部门培训进修,开展交流合作,开阔教员学术视野,让教员熟悉装备发展新趋势、新技术,提高教员的新装备实战化教学能力。

(五)围绕能力,完善实战化考核模式

考核是评价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测控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专业实践考核应贴近实战,紧紧围绕部队岗位任职需求,突出考核方式和标准的规范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考核对实战化教学的引导作用。

完善实战化考核模式,一是要坚持目标与过程并重,将课程考核贯穿于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根据课程特点,规范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细化考核标准,以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全方位、分阶段地对学员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全过程考核。二是要改进考核组织形式,坚持院校自主考评与部队联合考评相结合,在院校全过程自主考核的基础上,邀请部队共同制订考核内容和标准,联合完成实装操作、综合演练和实弹发射等实践考核任务,以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符合实战要求、贴近实战背景,从而实现院校专业教学与部队岗位任职之间的有机融合。三是要围绕部队岗位任职需求,采用“装备操作+专题答辩+组织指挥”的实践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的转变。

四、结束语

随着新编成新体制的确立,推进专业教学向实战靠拢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测控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必须遵循“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的根本要求,以学员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突出专业特色,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和考核模式等方面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不断提高实战化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测控军事人才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智.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3-11-07(1).

[2] 李小锋,江浩,孙伟,等.基于CDIO的测控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0(7):107-110.

[3] 陈世伟,杨小冈,樊红东.军队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培养探索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39):130-131,137.

[4] 梅常伟.锻造人才方阵 聚力强军伟业:习近平主席视察陆军步兵学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军引起强烈反响[N].人民日报,2019-05-23(2).

[5] 王海东,高富东,曹海龙.舰面航空保障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1):195-198.

[6] 高燕,李小平,彌华见.对军校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建设的几点反思[J].继续教育,2018(8):67-69.

[7] 王慧锦,田园.适应实战化教学的军队院校教员能力素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26-28.

[8] 罗兵,李启元,段立.综合演练类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4):34-36.

[9] 黄英,雷菁,李二保,等.紧跟前沿,贴近实战,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5):123-126.

[10] 刘月林,周国华,高俊吉,等.以实战化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9(2):22-24.

[收稿时间]2020-08-03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poc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研究”(17BY140);火箭军工程大学导弹工程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测控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DYJY-2019-08)。

[作者简介]李小锋(1982—),男,陕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飞行器制导与控制。

作者:李小锋 杨小冈 卢瑞涛 张胜修

上一篇:浅谈企业文化论文下一篇:公路沥青路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