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医药广告论文

2022-04-18

广告与文化价值研究:以中国电视广告为中心摘要:为了研究中国电视广告中体现的文化价值,本文对215个中国的广告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广告中,情感性价值比实用性价值体现得更多。而与西方的价值观相比,东方的价值观使用得更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对待医药广告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确对待医药广告论文 篇1:

花钱买广告药不如勤看医生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在与糖尿病作战的过程中,患者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力、毅力与恒久的勇气。他们渴望结束长期服药和限制饮食的生活状态,盼望出现一种可以根治糖尿病的神奇药物,让他们摆脱每日如三餐饭般不间断的服药治疗,摆脱无休止的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求医问药,摆脱各种并发症的痛苦纠缠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神奇”的广告药“盯”上的就是糖尿病患者的这个心底的“痛”。但科学不是神话故事!

正确对待中医药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中医药有多方位、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优势,也有改善糖尿病症状、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减轻并发症的发生等功效。随着世界“回归自然”热潮的形成,中药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目前已明确的中药降糖有效成分有8大类,如多糖类的人参、黄酮类的葛根等。

有研究显示,黄芪、金银花、黄连、水飞蓟素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麻木、疼痛症状;一代宗师祝谌予擅用降糖生脉饮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用降糖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药强调辩证论治,强调整体结合个体化治疗。那些打着“纯中药”幌子的骗子,在中药里掺入廉价的优降糖、降糖灵等西药,再高价出售给“求愈心切”的患者。使患者蒙受了经济损失,有些甚至还延误了病情。这是对祖国医学的亵渎,更是对广大患者的伤害。

把钱花在刀刃上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自信,不积极配合治疗,或者迷信所谓的秘方偏方。

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手段,但我们也并非束手无策。全世界许多医学专家都在研究糖尿病这个课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医学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定会制服糖尿病病魔。就像“雷米封”的合成救治了亿万结核病患者,胰岛素的发现救治了千万个1型糖尿病患者一样。

在成功那天到来以前,请患者们把钱花在刀刃上。我们也必须用卫生经济学的观点来指导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在用药安全的大前提下,我们的目标是追求经济而有效的防治方案。

在糖尿病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患者们应该用乐观、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糖尿病。科学用餐,严格控制饮食,科学运动,合理用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戒烟限酒;进行血糖、血压、体重监测,每三个月化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查一次肝肾功能及血脂,每年查一次眼底。平稳地驾驭好五驾马车。做到这些,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就是健康,远离并发症就是幸福。”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看住嘴,迈开腿,开动脑筋,保护心肝肺。”

“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正确面对生与死,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愉愉快快地再过20年、30年、40年甚至50年。”

这些琅琅上口、深入人心的口号,患者应该时刻牢记。要相信科学,反对伪科学。在糖尿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让有限的金钱发挥最大的效果,让糖尿病患者都可以生活得更健康、更长久、更有质量。

(编辑/钟卉)

作者:刘 娴

正确对待医药广告论文 篇2:

广告与文化价值研究:以中国电视广告为中心

广告与文化价值研究:以中国电视广告为中心

摘要:为了研究中国电视广告中体现的文化价值,本文对215个中国的广告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广告中,情感性价值比实用性价值体现得更多。而与西方的价值观相比,东方的价值观使用得更多。

关键词:文化价值;中国广告;东方价值观;西方价值观

一、引 言

广告的标准化和地域化问题一直是国际广告研究领域中备受争议的论题,国际广告标准化是指在不同的目标市场国家,使用相同的广告主题,广告形象或广告战略,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运用标准化广告策略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营销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与标准化相对的则是地域化,国际广告地域化是指企业针对各国市场的特性,向其传送不同的广告主题和广告信息[1]。两者在取得广告效果的层面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国际广告标准化的主要优点有:

1.可以降低企业广告促销活动的成本。企业只需确定一个广告主题,就可将其在各国市场不加改动或稍加修改后进行宣传,从而节省许多开支。

2.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的整体效益。可以集中企业内部各种广告人才的智慧,设计出一流新颖的广告主题,同时能够将企业的广告费用集中使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形成广告手段的竞争优势。

3.以统一的整体形象传递给目标市场,从而增强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的印象。但是,国际广告标准化的主要弊端是没有考虑各国市场的特殊性,因而广告的针对性差,广告效果也就不佳。而国际广告差异化策略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例如宝洁公司在巴西推销汰渍洗衣粉时,因为巴西人较少穿白色服装,所以广告宣传中没有强调洗衣粉的“增白”这一诉求。

其次,广告的针对性比较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同一种产品可能有相同的需求,但对这种产品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广告宣传就要有不同的侧重点。然而国际广告差异化策略的缺点是广告企业总部对各国市场的广告宣传较难控制,甚至出现相互矛盾,从而影响企业形象。如西方某航空公司采用国际广告差异化策略后,在一个国家的广告中,宣传该公司服务的高级和内部设施豪华,而在另一个国家的广告中,则宣传该公司机票价格的实惠,结果损害了公司的整体形象。

长久以来,众多学者对广告的标准化和地域化的问题也展开了争论,其结果是大多数的学者认为虽然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标准化的广告,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环境,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动机差异甚大。因此,根据不同的市场特点,设计不同的广告主题,传递不同的信息,才能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使标准化难以在国际广告中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早在50年前,Singh and Huang(1962)的研究发现,因为文化上的差异,美国广告在印度难以取得相应的广告效果,差不多同一时期,Lenormand(1964)的研究也表明,在欧洲各国间也因为存在文化上的隔阂,因此不可能采用标准化的广告战略。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需求的变化,广告已经从功能性竞争的时代进入文化竞争时代,广告文化价值的竞争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当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在质量,功能等方面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文化却为此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

二、中国电视广告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地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这种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的竞争,不如说是品牌和文化的竞争。

所以,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的民族企业必须深入挖掘产品(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并将其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时代文化相结合,积极寻求广告的文化价值,努力提高我国产品(品牌)的文化竞争力,同时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而根据《2009~2010中国广告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广告行业六大媒体市场规模及份额如下图(图1)所示,电视和广播广告的市场规模高达114.7亿,占据市场总份额的41%,占据六大媒体市场位置之首[2]。因此,研究中国电视广告的文化价值,对于整体把握中国广告的文化价值有着代表性的作用。

图12009~2010年中国广告行业六大媒体市场规模及份额

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中国的电视广告,把握中国广告中的文化价值,同时为中国企业的广告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文化价值脉络,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提供思路。

本文对中国2009年至2010年具备代表性的215个电视广告进行了内容分析。广告类型的构成具体如下:食品,服装,家具,医药品与医疗器械,鞋,生活用品,化妆品,通信工具,手表/眼镜/珠宝,车辆,其他类,总计11个类别。其中食品类广告47例,占总标本数的21.9%,排名第一,其次是医药品与医疗器械类广告(46例,21.4%),通信工具类(38例,17.7%),生活用品类(30例,14.4%)等。

而所谓广告的文化价值,就是指在广告作品和广告传播活动中所形成的、由文化因素所赋予的超出产品本身物质使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广告文化价值的寻求对企业运作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告领域内使用的文化价值依据Cheng &Schweitzer(1996)的研究结果将其划分为32个具体的价值。Cheng(1994)根据原来Pollay(1983)开发的基本构造理论补充了东方价值观,最终整理了28个文化价值[3]。本论文使用的Cheng& Schweitzer(1996)研究成果,是在1994年研究的基础上删除了“知识”,“常识”,“实质”等价值,增加了“冒险”,“竞争”,“快乐”,“自然”,“工作”等七项价值[4]。

这些价值中,根据Chan(1996), Cheng(1994),Cheng and Schweitzer(1996),Pollay(1983),Tse et al.(1989),Mueller(1987,1992),Srikandath(1991),Xu(1990)的研究结果,实用性价值是指重视产品的性能或品质等,包括品质,技术,安全,效率性,经济性等10个价值。而情感性价值则是重视产品的象征性或者感性的层面,包括冒险,个人主义,神秘,社会地位,青春等22個价值。东方价值观包含集体主义,家庭,神秘,自然,爱国心等8个价值,而西方价值观则包含冒险,竞争,快乐,个人主义等8个价值。除去这16个价值的以外16个价值是介于东方价值和西方价值之间的中立价值[5]。

依据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具体研究以下两个问题:

1.中国广告中出现的实用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的频率有着怎样的差别?

2.中国广告中出现的西方性价值和东方性价值的频率有着怎样的差别?

表1中国的电视广告中体现的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 中国电视广告(n=215)

频度 百分比(%)

冒险 2 0.9

美观 14 6.5

集体主义 5 2.3

竞争 3 1.4

方便 3 1.4

礼仪 2 0.9

经济性 6 2.8

效率性 1 0.5

快乐 11 5.1

家庭 11 5.1

健康 18 8.4

个人主义 1 0.5

休闲 1 0.5

神秘 22 10.2

现代感 2 0.9

自然 24 11.2

简洁 11 5.1

关怀 1 0.5

爱国 6 2.8

流行 6 2.8

性 20 9.3

尊敬 2 0.9

品质 8 3.8

安全 3 1.4

社会地位 1 0.5

技术 3 1.4

传统 4 1.9

独特 2 0.9

富裕 / /

贤明 5 2.3

工作 4 1.9

青春 9 4.2

其他 4 1.9

本文采取的分析方法为内容分析法,将采用的215个广告分为10个组,每组大概20个,分别由包括作者在内的三名研究人员单独一一观看(除作者外的其他两名研究人员均为高校广告专业教师或研究者,且已经接受过作者的事前教育),并按照32个价值标准给予划分,如果同一广告三人的意见均一致,则给予认定。如果出现有歧义的广告评价,则三人经过商量,取得一致意见再予以认定,如果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则划分为无效标本。研究分析时间为2011年7月中旬到9月下旬,具体研究结果如上表所示(表1)。一共分析中国电视广告215例,其中有效标本数211例,无效标本数4例。

三、研究结果

研究问题1:中国广告中出现的实用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的频率有着怎样的差别?

根据分析的结果,除去4例无效标本以外,蕴含实用性价值的广告69例,蕴含情感性价值的广告142例,两者比较,情感性价值的广告较实用性价值的广告使用较多。

研究问题2:中国广告中出现的西方性价值和东方性价值的频率有着怎样的差别?

根据分析的结果,除去4例无效标本以外,蕴含东方价值观的广告74例,蕴含西方价值观的广告49例,两者比较,东方价值观的广告较西方价值观的广告使用较多。

四、结 论

本文以传统的文化价值背景来分析中国广告的主要文化价值,其结果是中国广告中情感性价值广告所占比例最大,而实用性价值的广告则相对较少。在东方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比较方面,东方价值观广告使用的频率高于西方价值观。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中国广告行业的规范化与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情感性广告的需求要高于对于情报型广告的需求。代表性的实用性价值中具有代表性的“品质”价值,在近来广告中出现的频率在逐渐减少。

Keown et al.(1992)对于1988中国和韩国的广告研究中发现,对于提供产品品质情报的广告非常之多,而Cheng(1994)以中国的杂志广告为例研究的结果显示,“品质”出现的频率1982年50.0%,1992年40.3%,正在逐年减少,而以中国电视广告为中心进行研究的Cheng &Schweizer(1996)的研究显示,“品质”出现的频率仅2.8%。中国商品广告正从物资匮乏年代的强调商品品质向强调消费者感性诉求的方向发展。

在后工业时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价值传播的主要机构。作为大众媒介的形式之一,广告在塑造与传播文化价值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广告或揭示由消费者实现、隐含于产品中的价值,或将价值与产品、品牌和公司名称联系起来。文化价值是广告信息的核心内容,否则广告将只是品牌名称的重现。对广告从业者而言,他们需要将一种文化价值注入到广告产品中去,产品才能因此而优秀,呈现其中的文化价值成为购买的理由。例如,肥皂这类产品可以被描述为便宜、纯粹、芬芳、现代、时尚等。或者,它也可以被描述为带来洁净。这一广告诉求具有价值,是因为洁净是获取社会认同、财富、性感、健康的工具。

然而,广告同时也被称为对文化价值反映与传播的“扭曲的镜子”。因为广告只体现了部分的态度、行为与价值。广告塑造和强化了特定的生活方式与人生理念,迎合着广告主的利益。因此,在一个社会中,广告选择性地强化了部分的行为与文化价值。

所以要正确对待广告的文化价值,增强民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广告对文化价值的寻求固然能够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力,帮助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但它不是万能的,对于广告文化价值的寻求,中国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它必须结合企业和产品的具体特点,全盤考虑企业生产、营销、广告、公关等各个要素。广告的文化传播必须要帮助和配合企业增强其整体竞争力,并实现盈利,从而振兴我国的民族产业。

最后,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选取的215个广告标本,广告的播放时长属于不可控因素,有些广告播放时间比较长,有些广告则相对较短,对于正确把握其中的文化价值有一定的难度。其次,以中国的电视广告为例来分析中国的整体广告情况,多少有一些局限性。以后的研究中,将增加对于报刊杂志广告,网络广告等的研究分析,使得研究结果能更加趋向完善,更加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1] 王纪忠,方真.国际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2009-2010中国广告行业研究报告[R].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010-05-20.

[3] Cheng. H, Reflections of cultural values: a content analysis of Chinese magazine advertisements from 1982 to 199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4.

[4] Cheng,H.,& Schweitzer,J,C.Cultural valu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U.S. Television commerci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96.

[5] Mueller,B, Reflections of Culture: An Analysis of Japa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ing Appe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87.

作者:潘力

正确对待医药广告论文 篇3:

安全用药:方方面面都有责任



今年全国安全用药月的主题为:“安全用药,共享健康。”要做到安全用药,共享健康,不仅是医院,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和消费者等方方面面都有责任。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然而,目前安全用药的现状让人堪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占住院人数的5%~10%,而住院患者中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人数达10%~20%,致死率为0.24%~2.9%。因此,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是国家药政管理机构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醫疗机构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举措。
我国初步建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便开始着手建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卫生部于1989年正式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对药品上市后的监管力度开始加大,真正开始对药品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察,1999年10月,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正式并入国家药监局,成立了现在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赋予了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法律地位,要求医疗单位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必须报告;1999年11月,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各有关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以及报告的程序。2017年,我国进一步扩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面,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基层网络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已有34万余个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注册用户,可在线实时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目前,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绝大多数来自医疗单位,而来自另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报告主体的企业的不良反应报告很少。有关人士认为,目前制药企业首先要做就是认真对待药品不良反应问题。
医药企业要正确对待药品不良反应

医药企业正确对待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若把药品流通划分为上、中、下游的话,消费者为“下游”,医院或药店为“中游”,制药企业无疑是“上游”,在“上游”正确对待不良反应,等于在源头上卡住不良反应。很显然,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很大程度上应该由企业来做。但我国的制药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少,80%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由医务人员上报,而只有10%左右的报告由经营和生产企业做出。在美国,60%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企业上报的。

专家认为,害怕不良反应的报告影响药品的销路,这是企业不愿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些企业在药品说明书上来个“曲线救国”,尽量回避药品不良反应的表述。有的产品甚至连最基本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剂量、疗程都避而不谈。究其原因是企业的短期利益驱动所致。

其实,这样的做法大可不必。药品有不良反应并不等于是不合格药品,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作为制药企业,应该注重双重效益,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对于药品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应该在药品说明书中体现出来。

而在国外,并不讳忌把药品不良反应写在药品说明书上。美国的药品说明书中有三分之二的部分用来讲药品的不良反应,并且把不良反应分为“罕见”、“偶见”、“常见”几大类分别给予说明,给患者提供了明晰的指导。

因此,制药企业自身必须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做好进一步修改说明书等方面的工作,提醒患者注意,以减少今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不良反应药品,如果不良反应大于其治疗作用,企业应选择其产品停售。人命关天,人的健康大于经济利益,药品生产的宗旨本来就是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该收敛

时下,广告大战硝烟弥漫,各路大军竞相上场。在各类广告中,药品广告以其发展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而令人刮目相看。以广播、电视为例,有关药品的广告要占到全部广告的1/3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过半数。

很多药品广告大肆宣传甚至夸大药品疗效,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在于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因为商家认为与处方药相比,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不良反应要小得多,夸大疗效最多是“治不了病,吃不死人”,实际上非处方药也有不良反应存在的可能。

药品广告夸大其词的一种主要手法是给患者制造一个“客观事实”,即以专家、患者的名义进行疗效误导宣传。虚伪的、夸大的药品广告宣传实在害人不浅,应该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也对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第十六条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二)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三)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比较;(四)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应该说,如今一些重点传媒基本上杜绝了违法药品、医疗器械的“进攻”。然而,某些媒体违反《广告法》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还有一定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批准的私自印刷的广告至今仍犹如“天女撒花”,塞向人们手里,放入人们自行车网兜里,飞进千家万户门缝里……

在药品宣传广告中,受众很难见到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词句。因此,夸大其词的药品广告宣传该收敛了。消费者也应该在药品广告频送“秋波”之时,多长个心眼,防止“花钱反成冤大头”的事情发生。
药店应该把好用药关

在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深入改革的当今,“大病进医院,小病上药店”已经成为医药消费领域的一道崭新风景线。买止痛片止痛、买消炎片消炎等自我药疗,逐渐为消费者所接受。小病进药店的好处能免去挂号、化验、划价、取药等排队的麻烦,省时、省力又省钱。但是,由于我国消费者普遍缺乏基本药学常识,去药店买药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尤其是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许多新药对于市民来说可能很陌生,“吃错药”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在当前情况下,药店营业员当好“参谋”很关键。

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430058人,环比上月增加4423人。目前,平均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为3.1人,远低于世界药学联合会公布的每万人口累计拥有注册执业药师6.2人的标准,我国公众对执业药师的需求与执业药师配置数量增长差距仍然较大。以人口配备执业药师来看,发达国家执业药师(国外称药师或药剂师)的配比为1∶500~1∶1500,我國若以14亿人口为基数,按照1∶1500的比例计算,需要执业药师93.3万,缺口高达50万。

根据有关规定,执业药师的职责是以指导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执业药师有权在执业范围内负责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参与制定、实施药品全面质量管理,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在流通领域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等。

不仅执业药师队伍人数告急,而且药店执业药师的素质也亟待提高。有些执业药师缺乏药学、医学知识,难以担当消费者用药“参谋”的职责。有关人士认为,当务之急还要提高营业员的业务素质,担当好药品经营的重任。然而,有些地方的药店主管部门以业务忙、人手少为理由,很少对营业员进行培训。长此以往,药店势必难以把好消费者安全用药关。
消费者也要自我把好关

时下,很多消费者喜欢凭经验服药,因此服药而产生的副作用也时有发生。

张先生是一名驾驶员,前不久患感冒,他到药店里买了感冒药服用,没料到,服药后昏昏沉沉差点发生交通事故。后来,在药店当执业药师的李女士告诉张先生,他所服用的感冒药可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在刺激兴奋期过后,紧接着会出现行为和精神抑制,昏昏沉沉,如果是驾驶员则易发生事故。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目前常用的感冒药使用不当还可出现以下不良反应:长期滥用含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双氯芬酸钠的感冒药可因药物积蓄而导致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胃肠道出血、脱水、血压下降、昏迷,乃至危及生命;服用含有双氯灭痛的感冒通可出现一过性血尿;服用含有金刚烷胺的药物可出现多动、抑郁、失眠、幻觉等。

除了感冒药,某些抗生素、止痛药、抗过敏药、心血管病药等都有副作用。

由此可见,进药店买药的学问可不少,买什么药、怎么服用、有没有禁忌等问题,光靠普通消费者的经验是无法解决的。到药店买药时该听谁的呢?

消费者服用药品首先要留意药品包装上的警示语。处方药会标注“凭医生处方购买,非处方药则也会标注”请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服用。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

假如药店营业员同时拿出好几种同类药品时,消费者应选择以前服用、证明确有一定疗效的药品。如果“要听药店的”,听药店执业药师的推荐比听药店店员的推荐稳妥。因此,消费者到药店买药,最好向执业药师进行咨询。但是,服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反应严重的应该上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作者:邬时民

上一篇:如何指导学生写议论文下一篇:炼厂生产管理制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