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思想政治论文

2022-04-17

摘要:中国梦既是普通民众当前热议的话题,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研重点。因此,本文拟在明确“中国梦”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四大组成部分对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问题进行逐一的分析和阐释。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国梦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梦思想政治论文 篇1: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关于如何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目前,学者们关于此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原则、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文章主要对上述问题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价值体现;科学化

DOI:10.13964/j.cnki.zgsxswdx.2016.02.032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指出:“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1〕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本质、寓意等作了详细的阐述。自中国梦提出至今,关于如何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层出不穷,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大体来看,关于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二是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三是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四是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此外,还有学者对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科学化发展、政治属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笔者将对上述问题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和分析,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青年一代作为中华民族的希望,理解与践行中国梦关乎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因此,中国梦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财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其价值所在则是理解其思想实质的前提。

关于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诸多观点。骆郁廷、史姗姗认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选择正确成长道路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凝聚大学生精神动力的需要〔2〕。张朋、王忠桥认为,中国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凝聚着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其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克服信仰危机等〔3〕。陈铭彬、陈会方认为,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提供源泉,增强师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最终为强化高校师生的主体性认知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教育等提供新思路〔4〕。谭来兴认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而且能充实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5〕。

二、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几天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再次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由此可见,中国梦包含多层面的内容,实现中国梦也有多层面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担负着祖国未来发展方向的重担。因此,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春晖认为,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指导其走出价值观功利化的困境,有助于指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6〕。王建利、华玉武认为,中国梦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秉承的基本法则;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益于准确认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清醒认识与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而且有益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摆脱与抵制错误的、非科学的理论指导〔7〕。李治邦、赵正认为,中国梦是激励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丰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还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8〕。林琳认为,在高校大力开展中国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认识,还能引导其理解中国梦的内涵与文化基础,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激励大学生敢于筑梦、追梦和圆梦〔9〕。曾丽认为,中国梦转变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野〔10〕。

三、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 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与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大学阶段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思想开放、创造性与自我意识较强,一旦被植入了不健康的思想,不仅对个人未来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而且也可能对社会造成伤害。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将中国梦融入其中,但前提是对中国梦思想的准确把握,不能不加限制地发挥想象,以免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什么原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关于此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讨论。陈月霄、裴文庆等认为,应当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原则、主体间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等,根据大学生的思想需求,调动其对中国梦的关注与认同〔11〕。徐湘蓉认为,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整体把握等原则,调动大学生实现梦想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将中国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引导他们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12〕。李志平认为,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后备力量,在进行中国梦教育时,应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大学生为本,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与实践体系,而且还要坚持整体把握、合力推进等原则,在推进过程中把中国梦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13〕。秦记洪认为,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相统一的,在中国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理论教育中让学生学习,在体验教育中让学生理解,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体—客体”的关系,发展为“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融入中国梦的学习与实现中来〔14〕。

四、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2013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为此,我们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以上这一论述全面概括出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然而,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特定的方法与路径。因为如果没有方法指引,可能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中国梦的轨道,进而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造成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冲突或矛盾。

如何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学者的见解有所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点或相似点。李卓成、蒋平认为,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应以中国梦为导向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中国梦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将中国梦的基本要求纳入大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体系之中〔15〕。骆郁廷、史姗姗认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实路径包括以下三点:打牢大学生中国梦的思想基础,找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结合点,引导大学生在体验式教育中找到合适的路。吕剑新、孙定义认为,中国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借此机遇,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认知,创新工作平台,增强中国梦的影响力与凝聚力〔16〕。徐湘蓉认为,中国梦的层次较高、宏观性较强,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具体化、实际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握中国梦的实质,搭建课堂教学平台和实践活动平台,应突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完善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情境机制、体验机制与固化机制〔7〕。

五、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研究

除上述研究外,学者们还对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问题、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功能性等问题进行了论析。马亚男、纪亚光认为,中国梦不仅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还凸显与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与理论视野;中国梦平实而富有韵味的阐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成、发展等有重大启示,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其科学化水平等有重要意义〔17〕。张宇晴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在于,引导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将其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而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将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统筹起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实现梦想〔18〕。文粉娟认为,应深入挖掘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因为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组合,二者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中国梦的使命与价值〔19〕。陈铭彬、陈会方认为,应加强对中国梦政治属性的认识,并回归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以中国梦为理论中心,拓展高校师生的主体性认知、理想信念教育等〔4〕。

六、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自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其基本内涵、本质、寓意等已较为清晰。第一,中国梦的内涵或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包含了民族夙愿、共同理想、共同愿景、共同盼望与美好前景等寓意,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努力的凝结,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梦想的承载。第二,中国梦的时间维度。中国梦既是历史的与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共同努力。第三,中国梦的空间维度。中国梦不仅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梦,也是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梦,是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第四,中国梦的实现条件。201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四个必须”,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指出了中国梦的实现条件。第五,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梦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改革开放、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在深刻理解中国梦内涵、本质、寓意的前提下,如何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而且充满挑战的新课题。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对二者之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但无论是二者的价值对接、融入意义,还是融入原则、路径问题等,大都着眼于现实或实际,而很少有学者从理论层面对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进行阐述。由此可能造成研究者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形成无原则、非科学化的结论,造成对中国梦的错误理解。因此,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笔者认为,应着重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中国梦与思想政治基础理论进行理论对接;二是在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坚持“理论自觉”。

郑永廷在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专栏中指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完成了由本科到硕士、由硕士到博士的发展历程,进入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行列;其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原理:一是人的思想产生、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原理,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原理〔20〕。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基础原理,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对接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根源为基础,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挖掘中国梦的根源,尤其是结合近现代史对中国梦产生、形成的历史基础进行研究;二是从人的思想行为的变化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为基础,论证中国梦的现实性与必要性;三是从人的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为基础,探索将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规律性内容,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服务。

此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科的“理论自觉”这一问题。在学科的发展建设进程中,意识形态领域存在诸多杂音,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致力于消除杂音、净化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本源,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与精神支持。基于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相融合的主题而言,需要坚持宣传、传播中国梦的“理论自觉”。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国梦的文化建构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透彻性支撑起中国梦主题的宣传与教育,进而将二者有机融合。中国梦之所以被广泛讨论与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出路,关涉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21〕。高校如果在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问题上出现不清晰、不融洽、不统一的情况,其带来的影响将不只关涉学科发展方面的问题,还关涉民族、国家未来中坚力量的教育问题。因此,高校在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透彻性来支撑起中国梦文化建构的庞大体系。第二,中国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有吸引力的教育资源。中国梦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对危险性意识形态的认知,保持宣传、传播中国梦的“话语自觉”。中国梦及其相关的思想阐释中包含了诸多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如“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尤其是与先进的中国梦思想的融合。只有如此,高校才能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凸显出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在抵制错误思潮与防范错误思想侵入的斗争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进而构建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2〕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3(9):38-40.

〔3〕张朋,王忠桥.“中国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15.

〔4〕陈铭彬,陈会方.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属性及拓展功能分析〔J〕.学术论坛,2014(9):176-177.

〔5〕谭来兴.将“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5(1):88-89.

〔6〕张春晖.“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76-77.

〔7〕王建利,华玉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7):37-38.

〔8〕李治邦,赵正.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5(3):4.

〔9〕林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中国梦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2):79-80.

〔10〕曾丽.高职院校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5):74-75.

〔11〕陈月霄,裴文庆,王彬彬.“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及路径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00-111.

〔12〕徐湘蓉.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1):132-133.

〔13〕李志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030-1032.

〔14〕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13(6):184.

〔15〕李卓成,蒋平.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1):12-13.

〔16〕吕剑新,孙定义.以中国梦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49.

〔17〕马亚男,纪亚光.“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5):10-13.

〔18〕张宇晴.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3(10):104-105.

〔19〕文粉娟.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探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

〔20〕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3.

〔21〕李艳.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4):143-147.

作者:彭舸珺 董淑萍

中国梦思想政治论文 篇2:

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

摘 要:中国梦既是普通民众当前热议的话题,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研重点。因此,本文拟在明确“中国梦”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四大组成部分对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问题进行逐一的分析和阐释。即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机制、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研的机制、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以及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特定主题的课外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中国梦;阐释思路;机制探索

中国梦不仅是中国普通民众热议的话题,而且中国梦也是全国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重点。特别是结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把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及其相关问题更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结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使每一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中国梦的内涵,而且还可以在具体的探讨中,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学科任课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在此结合自己对有关中国梦相关内容的学习,结合自己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思,对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相关问题阐释如下。

一、中国梦及其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思路分析

1.中国梦及其内涵

中国梦是由习总书记在观看国家博物馆主题为“复兴之路”的展览时提出来的。后来在理论界对其“中国梦”及其内涵的解读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二元说中的“中国梦”。所谓二元说中的“中国梦”是指研究者从二元说的层面上把中国梦这个词语拆分成两部分,即“国梦”和“家梦”。因为在“中国”这个词语中,蕴含着“国”和“家”两部分特定的内涵。

其次,三位说中的“中国梦”。即“从个体上看,它是中华儿女的富民梦;从集体看,它是强国梦;从民族看,它是有五千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复兴梦”。“从根本上说,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来说,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1]”。

最后,中国梦的多维解读。对中国梦及其内涵进行多维解读的研究者认为,所谓“中国梦”的内涵应该由多维的内涵组成。即“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2]”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实践中国梦的具体过程以及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都将会对每一名中国人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如习总书记总结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实现中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思路分析

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需要,而且也是提升每一名高职思想政治任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的需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可以简单地分成四大部分,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活动和为达到一定教育目的而组织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活动等。众所周知,把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过程,既涉及理论层面的阐释与学习,又涉及具体的活动与感悟。因此,只有把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这四部分内容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才能完成实现当初制定的教育目的。因此,在这里根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组成部分分别探讨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相关问题。

二、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

1.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

每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学科任课教师和每一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者都明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要想把中国梦及其相关内容的教学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必须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开始。如何把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的教学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呢?首先,把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的教学工作融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任何一门学科的法定教材都是其具体教学实践的法定教学媒介物。因此,把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融入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是把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最佳途径。当然了,从中国梦的提出到其相关问题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是又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的方式,实现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融合的目的。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校本教材的融合,既可以减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学科任课教师的备课难度,又可以为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被编入国编教材积累一定的经验。因此,各高职院校都应该研究把中国梦融入本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及其相关问题。

其次,把中国梦及相关内容的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个案分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涉及具体的理论阐释,又涉及具体的案例分析。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新颖而翔实的案例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明确相关的理论内涵,而且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为其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思考。例如结合中国梦宣讲团的宣传进行中国梦的教学。在互联网上有一段这样的视频,即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赵智奎主任对“中国梦”及其内涵的讲解。如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学科任课教师把这一段对“中国梦”的宣讲视频作为讲解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的教学个案,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中国梦及其内涵在理论层面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还可以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激发自己对中国梦及其有关问题的思考。

最后,把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教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考核。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合还需要体现在具体的成绩考核之中。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变化,而且还要体现具体高职院校思想教学的效果中。如何评价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相关情况,必须依据相关的考核结果。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中,必须有对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教学的考核。否则,就有可能使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只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而且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更不利于国家政策的落实。所以,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考核中必须有与中国梦相关的内容。

2.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既是一项具体的实践工作,又是一项以“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为对象的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对于后者而言,以“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为对象的理论研究,不仅可以保证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顺利进行,又可以纠正在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出现的失误。因此,还应该重视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工作。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在校本考研的层面上研究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相关问题。这样的研究既是对每一名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的集中分析与阐释,也是对学校全部思想政治学科任课教师业务能力的大培训。在另一个层面,对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研工作,还表现在个体教师的层面上。因为每一名任课老师的业务水平不同,每一名任课老师的执教能力不同,因此,他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上所遇到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从教师个人的层面分析相关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更利于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更有利于保证中国梦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3.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

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相关研究还一定要涉及教学评价的问题。如何把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不仅事关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而且还事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与进步。如果说把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纳入到学科考核中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把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之中的目的就是考察任课教师的执教能力和其业务知识。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之中,对于如何把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其具体的教学效果的考察应该坚持多维的评价标准。既要考察教师对中国梦相关问题的理论讲解能力,又要考察任课教师在讲解这些问题时的教学方法及其具体的教学效果。

4.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外活动

虽然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是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任课老师也不能忽视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实践的思考。特别是结合一定的主题,通过特定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与中国梦相关的教育,更是任课老师思考的重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结合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国梦及其相关问题的教学,既是传统“寓教于乐”教学原则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又是哲学上“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螺旋发展”的具体体现。

总之,中国梦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其相关问题的阐释是一个复杂而又迫切的课题。它需要每一名高职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其认真思考。

参考文献:

[1]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

[2]石碧球.中国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9).

[3]周显信,卞浩■.“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探索,2013(2).

[4]饶毅.从“美国梦”到“中国梦”[J].国际人才交流,2012(3).

作者:蓓 欧华

中国梦思想政治论文 篇3:

以“中国梦”为核心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摘 要:通过分析“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总结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索了以“中国梦”为核心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与方式即实现四个结合:将“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将“中国梦”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相结合。

关键词:中国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托举“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方向,中国共产党绘就“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接续,中国共产党确立“中国梦”的目标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担当,中国共产党凝练“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

2012年,是属于梦想的一年,许多人都在谈论着关于国家、民族或者个人的梦想。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则站在历史的高度,将百年多来的民族梦化作当前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虽然相对于中国梦来说,每一位国人自己的梦想可能显得过于渺小,但实现每一位国人虽小但珍贵的梦想却正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二、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来抓。十八大报告既体现了中央精神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凸显出创新和发展的理念。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任务,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创新。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如何在“中国梦”的视野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

2.“中国梦”实践的现实需要

2003年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说:“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是“成才之梦”“创新之梦”“报国之梦”和“世界之梦”。因此,我们应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理论研究,深入阐释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教会青年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进步和世界发展融合起来,共同追逐属于每一个人的“中国梦”,为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三、以“中国梦”为核心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与方式

1.将“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相结合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满怀深情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实际上阐明了中国梦互相关联的三个层次: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和个体幸福的中国梦。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中国梦、民族层面的中国梦,还是个体层面的中国梦,其实现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这是因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梦所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共建共享中国梦的精神保障[2]。

作为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凭空实现,必得依赖于一定主体——国家、社会、个人的担当。相应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的发挥,也通过作用于中国梦的三重主体得以彰显,表现为层层相依的三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立了中国梦的国家价值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确立了中国梦的社会价值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发展什么样的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立了中国梦的个人价值目标,明确了我们要塑造什么样的个人。

当今这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大学生面对多变的社会环境及诸多难以预测、掌控的事件,以其有限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应对能力不足的缺陷凸显出来。于是一些学生陷入沮丧、失望、悲观的心境,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作为高等院校,要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使当代青年学生更好地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其精神内涵指导自身行为,从自身做起,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中国梦为主题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从国际环境看,大量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使高校中面临着信仰竞争与多元文化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3]。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期。随着改革深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出现的拜金主义、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对大学生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中国梦”的实质是理想信念问题,我们要将“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大学生有梦想、爱梦想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说出、采集和解读中国梦,进而认同中国梦,真正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将“中国梦”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隐性教育所强调的是一种隐蔽的、间接的教育方式,它不带有任何的逆反性与排斥性,能够与显性教育互补。其中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最为重要的隐形德育阵地,也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4]。为把中国梦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要积极开展“中国梦”校园文化建设。如设置中国发展史校园文化墙。精心挑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中国近100年来不同发展阶段的图片,装点校园围墙,以更生动的画面展示伟大祖国发展的沧桑岁月,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中国的热情。也可以“践行中国精神,畅想中国梦”为主题,组织系列校园文化展示活动,在广大师生中征集一批反映祖国美丽自然风景、和谐人文特色、文明发展历程、辉煌未来的“中国梦”主题摄影、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将获奖作品在校园板报、橱窗里展出,把中国梦具体化,让学生在参与中凝聚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此外还可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大赛,青春励志电影展播、青春励志书籍推荐、青春励志歌曲传唱等活动。

4.将“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相结合

温家宝于2009年“五四”前夕在与清华大学毕业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每个青年的前程离不开国家的前程,没有国家的前程也就没有青年的前程。同时,国家的前程也离不开青年的前程,一个国家的希看寄托在青年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进步,这个国家也是没有希看的。这两点相互联系,回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5]。”因而可知,国家的需要就是青年人的需要,满足国家需要的青年人材是大有作为的青年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青年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竞争更为激烈。但是,只有为祖国前途、民族命运而奋斗,才能成为大有作为的青年,才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为广阔的舞台,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199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学生,30岁左右将目睹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50岁左右将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他们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使广大青年大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与自身的密切关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中国梦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许正超.活力青年成就中国梦[J].半月谈,2013(2):73.

[2]石仲泉.民族复兴中国梦——伟大的中国梦[J].精神文明导刊,2013(2):9.

[3]刘海燕,江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需求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3(2):8.

[4]张翼,李旭.试论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知识经济,2012,24(3):158.

[5]何会宁.青年大学生历史使命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9):106.

收稿日期:2014-10-10

基金项目:2013年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30018098)

作者简介:雷虹艳(1986-),女,四川成都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李鹏飞)

作者:雷虹艳

上一篇:措施化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计算机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