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松木桩处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软弱地基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差、易沉降等特点,使得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风险,如何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软弱地基松木桩处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软弱地基松木桩处理论文 篇1:

输电线路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及措施

【摘 要】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充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充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关键词】处理方法;控制措施

1.输电线路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

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取1.0。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试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冻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使用于处理碎石土、沙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使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震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于软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4)振冲法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5)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干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抗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6)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为深基抗或大坝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处理深度已超过30m。

(7)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是,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8)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该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施工文明、造价容易控制。

(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基础和桩顶之间需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该法适用于条基、独立基础、箱基、筏基,可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变形。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装型复合地基,到达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10)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可采取减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掺和料含水量的办法提高桩身强度。该法不适用于地下水下的砂类土。

(11)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15m。当用来消除地基土和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灰土挤密桩法土挤密桩法在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少渗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挤密桩法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定性不及灰土挤密桩法。

(12)柱锤冲扩桩法使用除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填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

(13)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m/d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Ⅱ级湿陷性地基,应通过实验确定碱液化法的适用性。

(14)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宜选取不同的多种方法进行比选。对复合地基而言,方案选择是针对不同土性、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质、选取适宜的成桩工艺和增强体材料。

2.输电线路软弱地基的控制措施

输电线路杆塔所受的各种荷重力作用于基础,并通过基础传递给周围的地基,地基的地质情况直接影响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形式、造价、质量、工期、安全运行等等。在各种地基中,软弱地基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是最明显的,稍不注意往往造成基础下沉、基础冻鼓、杆塔倾斜、甚至倒杆塔等事故,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软弱地基的问题。

输电线路的软弱地基的控制措施分三个阶段:勘测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监理阶段。

2.1勘测设计阶段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排头兵,设计对工程的造价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解决软弱地基问题要从设计抓起。

在选择线路路径时,应尽量避开软弱的地基。软弱地基的杆塔基础造价往往是一般地基的杆塔基础造价的2~3倍,线路的单位造价将提高30%~60%,甚至更高。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选择路径时,要有长远的观点、大局的观点,对线路所经地带的地质情况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走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根据地质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排杆,拟定桩位,尽量避开软弱地基的地带,特别是要避开一些软弱层很深的地带,使线路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通过。

地质勘探要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选择钻探的位置应在塔位的中心,不能远离塔位,对于泥沼、河网、山谷等地质复杂地带,应适当增加地质钻孔,最好对每个塔腿的地质情况进行钻探取样。

对无法避开软弱地基的桩位,要选择合适的杆塔、基础型式。地形条件允许时,可优先选用拉线杆塔;当软弱层较浅时,宜选用浅埋直立柱大板式基础,并挖去软土层,填砂置换;当软弱层较深,可采用于木桩铺垫层的办法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较低时(一般[R]≤kPa),对于转角塔和大负荷直线塔,宜选用桩基础。一般慎用主角钢插入式斜柱基础,因为这种基础稍有不均匀沉降,铁塔主材与主角钢很难连接。

在杆塔基础施工过程中,设计代表要及时解决地质上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杆塔基础质量事故。

2.2施工阶段

软弱地基杆塔基础的施工,关键是要做好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制过程的排水措施,尽量避免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

开挖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如果流入坑内的水不及时排除,土被水泡软后,会造成坑壁坍塌,地基承载力下降。因此,做好基础施工过程的排水工作,是软弱地基基础施工的基本要求。基坑排水的方法很多,施工单位可根据基坑的排水量以及自身的排水设备等情况,确定采用何种排水方法。对于流沙坑,为防止坑壁坍塌,减少流入坑底的水量,可以采用挡土板或沉箱的方法开挖。

为避免或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基坑不要一次挖至设计深度。当开挖至接近设计深度200~300mm时,暂不开挖,而向监理部门申请验坑。验坑后从局部开挖,逐步展开。挖至设计深度后,施工人员不要直接在坑底行走,而要铺上木板通行。

设计要求对基底采用加固措施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如采用加石块充填加固的,应在最后一层土挖至设计深度时,抛入预先准备的石块,将石块夯入土中,至密实为止,并清理被挤出表面的软土,在铺上碎石;如采用清淤加木桩的,按要求清去顶层淤泥后,打入木桩,在充填砂层,清理被挤出的软土,灌水让砂层沉实,对于需要铺混凝土垫层的,垫层铺好后,需要停留48小时,才能制模浇制基础,以使垫层有充分的凝固时间,让地基有一个稳定的过程。

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现场实际地质与设计所提供的地质资料是否相符。如不相符,要及时向设计、监理部门反映,要求地质代表到现场鉴定处理,不要盲目浇制基础。

2.3监理阶段

输电线路的基础是隐蔽工程,是监理工作的重点,而软弱地基部分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应对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对工程的地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制定事前的控制点。针对目前基础工程的分包比较普遍,分包单位人员的素质又普遍不高的现象,监理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a)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是否针对软弱地基采取了合适的排水措施和防止地基扰动措施。

b)做好旁站监理。在软弱地基基础施工时,监理工作一定要到位,必须坚持全过程的旁站监理,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施工,对施工过程做好详细的记录。

c)监理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尤其要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

虽然软弱地基基础是输电线路建设的难点,但只要勘测设计、施工、监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密切配合,科学管理,就一定能使软弱地基的线路投资得到控制,质量得到保证,并能安全可靠运行。

作者:赵林

软弱地基松木桩处理论文 篇2:

建筑结构设计中软弱地基的安全性问题探讨及对策

【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软弱地基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差、易沉降等特点,使得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安全风险,如何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软弱地基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对软弱地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需要在建筑施工中采取哪种方法和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何种措施,用以减轻或者消除软弱地基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影响,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简要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对软弱地基的安全性问题处理的意义。

【关键字】软弱地基;安全性;措施

近年来,我们建筑业发展迅速,相对应的,我们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城市地区的地质地貌都各不相同,这就对在工程建设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建筑物基础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施工困难,使得施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我们常常会遇到在软弱地基上进行施工建设建筑物的情况发生,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我们需要对这类地基进行处理,但是大多数的施工处理方法成本都过于高昂,对技术和施工工艺要求也都比较高。所以我们采用相对造价较低且利用广泛的深层搅拌法等对其进行处理,以解决由地基软弱而埋下的安全隐患。

一、软弱地基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所谓软弱地基主要是指由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图层构成的地基,该种土质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地质或者地形的变动影响,也没有受到过地震动力以及荷载等物理力的作用,这种土层大多为土颗粒间的受化学作用影响的软粘土、淤泥和松软砂石等构成,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并且土质容易液化,易出现沉降的现象。这种地基分为很多种类,按照形成原因划分的话,可以分为由人为填土类地基;河流湖泊冲击淤积的淤泥粘土类地基;山洪或泥石流灾害冲击夹带卵石粘土类地基。

该种地基稳定性较差,加之易液化和沉降,所以不利于建筑物的建设,需要采取相应的办法,对其加固,提高其安全性。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如何提高软弱地基的安全性,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是关键。目前,行业内针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大体有这几种方法:换填垫层法、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强夯法、木桩法等。下面我们就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换填垫层法

软弱地基土存在着承载力不足或者变形的情况,很难达到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较薄的话,我们可以将地基以下的软弱土层剔除或部分剔除,再将软弱地基清空后,分层填取强度较大的砂石土质,比如素土、细小碎石或者炉渣煤灰等,也可以加入一些稳定性、坚固耐腐蚀性较好的地基材质,分层加夯,以实现承载建筑物的目的。

(二)预压法

预压法包括超载预压法、降低水位法等等。其主要的施工原理,就是在预压荷载的作用下将软弱地基土中的水分排出,使得地基土缝隙减小,更加的密实坚固,整体的强度得到提升,以减少沉降、提高整体承载力。

(三)深层搅拌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水泥的固化作用,经过深层的搅拌和处理,把软弱地基的深处中软土或砂石层与水泥或分体进行搅拌,在处理之后,软土与水泥进行充分的结合作用,最后达到软土变硬的目的,更加坚固。经过搅拌后的土层强度会变得特别高,紧密并且厚实,大大减小了沉降的可能。这种方法较为常见。

(四)灌浆法

灌浆发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钻机将地面凿孔,然后将注浆管放入空中需要灌浆的深度,钻孔四周顶部封死。然后利用压力汞,将已经搅拌好的的水泥或者砂浆压入软弱土层的缝隙中,并将软土中的水分排出,在这一点上,原理与预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挤压或灌浆的方法将水分排出,使得地基土更加的密实坚固。经过灌浆法处理后的土层,较为坚固,松软的土层和碎石胶结,形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这种方法在不改变原土质的体积的情况下,实现了对软弱地基土的固化,可以说是比较节约成本的。但是对于黏土层和富含砂石及有裂缝的岩石这两种地貌,应该做区分处理,比如粘土需要较高的压力,对灌入材质浓度的要求也较高。

三、软弱地基的施工处理

(一)施工前勘察

软弱地基因其成因分成不同的几种情况,针对于不同的土质,所使用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前对地质进行勘探,并根据勘探的结果,选择适当的加固处理方法,以提高其稳固性、安全性。

(二)施工设计

施工设计应该综合本施工队的技术能力、资金能力对该项工程进行考虑,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相应的措施,在合理的制定好施工计划之后,要做到有条不紊的实施,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计划进行作业,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要临危不乱。最主要的是,在施工时,要严格对待每一个细节,发挥自己的见解,优化施工方案。

(三)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难免会影响到周围环境,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新填土的处理,避免出现阻塞道路、居民住宅的情况发生,或者由于地下土层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周围房屋倾塌等严重后果。施工时要注意噪声是否扰民,降水是否会对周围居民用水造成影响,填土废料是否占据原居民空间等等。

四、建筑结构设计措施

(一)增强结构整体刚度

因为建筑物本身具有其刚度,其中多层砖石房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这类建筑物本身具备一定的刚度,但是由于强度不足,在面对软弱地基的时候常常难以适应其抗拉强度,对于基础的抗拉程度不足上体现尤为明显。这时,就需要我们在应对软土地基时,适当的提高其重点部分的抗拉强度,这有利于建筑物利用其自身的刚度,来应对一些不规律的沉降。

(二)避免临近建筑的影响

建筑物的地基土承载能力不足不仅对本身建筑物产生危害,还对临近的建筑物有很大的影响,建筑物的荷载容易影响周围一定距离的土层,使其在压力扩散的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的情况。这种情况呈辐射状推进,如果两个建筑物距离较近,且地基土层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压缩变形的影响就会十分明显,甚至会出现建筑物倾斜或者严重损坏。这种损坏常常表现为墙体裂缝,楼体倾斜等情况。

所以,在对软弱地基的处理的同时,应当考虑相邻建筑物的地基构造或者处理方法,以适当的拉开施工距离的方法,来避免因为这种因素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总结:

软弱地基存在于多种地质地貌中,如何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个建筑物能否实现与建成的前提,也是我们研究它的价值所在。我们在应对这种软弱地基土质时,应该对其特性做相应的分析,采用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使得建筑物能够顺利实现建成,同时又不留安全隐患,这是每个建筑物以后能顺利实现它各个功能的基础。

总之,软弱地基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只有在建筑物设计前对其详细的勘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比对各种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记录与分析现场施工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才能最终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确保能够既经济又安全的达到建成每一座建筑物的意义,发挥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齐春龙. 软弱地基处理剖析[J].山西建筑,2009(12).

[2]李斌.软弱地基加固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5(1).

[3] 邓中亚.软弱地基处理对策探讨[J].建筑,2008(16).

[4] 叶崇初.对软弱地基基础设计的探讨[J].建设科技,2007( 9).

作者:纪龙春

软弱地基松木桩处理论文 篇3:

浅析软弱地基处理加固

摘要:软弱地基的天然含水量过大,压缩性较高、渗透性较差、承压和抗剪强度较低,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变形或不均匀沉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因此,合理选择软弱地基加固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软弱地基;建(构)筑物;处理方法;

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规定,软弱地基指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它是指基本上未受过地形和地质变动,未受过荷载及地震动力等物理作用或土颗粒之间的化学作用的软黏土、有机质土、饱和松砂、淤泥质土等地层构成的地基。

由于软弱地基具有天然含水量较大、压缩性较高、渗透性较差、承压和抗剪强度较低等特性,因此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建(构)筑物必须重视软弱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当软弱地基承载力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处理目的提高软弱地基强度,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降低软弱地基的压缩性,减少建(构)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保证地基的稳定。这就需要我们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以减轻和消除对建(构)筑物的不利影响,从而满足建(构)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换填法;2)注浆法;3)强夯法;4)深层搅拌法;5)挤密法;6)桩基处理法。根据不同的软弱地基特性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避免在资金、时间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  换填法:

当软土层的厚度不是很大时,处理深度一般在3m以内,也不宜小于0.5m,可采用换填法。换填法常用于荷载不大的建筑、地坪、堆料场地和道路工程等的地基处理。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施工前应先将拟建建(构)筑物范围内一定深度的软弱土挖除,再用素土、灰土、砂和砂砾石、碎石、碎砖三合土、矿渣、粉煤灰等垫层材料分层进行摊铺,采用蛙式或立式夯机、平板振动器、压路机等进行逐层夯实、压实。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该方法施工简便,易于操作和检测,可就地取材,施工中使用范围广泛,施工和技术人员应了解其工艺特点、性质以及使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要点。施工方法包括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平板振冲法。

2  注浆法:

注浆法是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岩土地基的裂缝或孔隙中,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方法。注浆的目的是防渗、堵漏、加固和纠正建筑物偏斜。注浆机理有:填充注浆、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注浆材料有粒状浆材和化学浆材,粒状浆材主要是水泥浆,化学浆材包括硅酸盐(水玻璃)和高分子浆材。适用于处理有裂缝、孔隙、溶洞的岩石、松散砂粒、已建工程局部地基松软、边坡整治、混凝土基础裂缝处理,地下结构管道不均匀沉降处理、建筑物偏斜等。

注浆工艺流程:钻孔机就位→钻孔→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插桩顶钢筋。常用注浆方法有硅化法、碱液法、高分子化学注浆法和水泥注浆法。水泥注浆便在工程中作为主要注浆方法。

3  强夯法:

强夯法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对土体进行动力夯击,使土产生强制压密而减少其压缩性、提高强度,迅速固结的方法。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强夯不得用于不允许对工程周围建筑物及设备有一定振动影响的地基加固,必需时,应采取防振、隔振措施。

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4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粘性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加固体,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深层搅拌法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

1)作为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厂房内具有地面荷载的地坪、高填方路堤下基层等。

2)进行大面积地基加固,防止码头岸壁的滑动,深基坑开挖时防坍塌。防坑底隆起,减少软土中地下构筑物的沉降。

3)加固道路、桥涵等。

4)作为地下防渗墙以阻止地下渗透水流,对桩侧或板桩背后的软土加固以增加侧向承载能力。

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深层搅拌法分为水泥浆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前者是用水泥浆和地基土搅拌,后者是用水泥粉或石灰粉和地基土搅拌。

5  挤密法:

挤密法是以振动或冲击等方法成孔,然后在孔中填入砂、石、土、石灰、灰土或其他材料,并加以搞实成为桩体,按其填入的材料分别为砂桩、砂石桩、石灰桩、灰土桩等。挤密法一般采用打桩机或振动打桩机施工。挤密桩主要靠桩管打入地基中,对土产生横向挤密作用,在一定挤密功能作用下,土粒彼此移动,小颗粒进入大颗粒的空隙,颗粒间彼此靠近,空隙减少,使土密实,地基土的强度也随之增强。

主要有振冲挤密法、沉管砂石桩、夯击碎石桩等方法。振冲挤密法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放线定位→振冲缓慢沉入土层→提升振冲器,重复沉入→填料、振实→记录→重复实施至该桩完成→移位施工→清除上部桩体→垫层。挤密桩主要应用于处理松软砂类土、消除湿陷性,其效果是显著的。

6  桩基处理法:

当淤泥质粉质黏土层较厚时,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层处理可采用桩基法加固处理软弱地基。常用方法有砂石桩、木桩(已禁止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灌注桩等。灌注桩是目前较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加固方法,施工以螺旋钻为主,辅以冲击钻机进行成孔,选用优质黏土进行泥浆护壁。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放线定位→护筒安装→钻机就位→制浆→泥浆、储存及输送→开始钻孔→至设计高程成孔→清孔、验收→安放钢筋笼→安放浇筑导管→检查→浇筑混凝土→清理桩头→桩基检测。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处理软弱地基均应进行尊重科学,充分考虑场地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结构形式及等级、适用范围、施工难易程度、材料来源、造价分析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选,最后选定合理地基处理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对地基处理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制度,以确保建(构)筑物工程质量安全,对建(构)筑物正常使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榮玉:浅谈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6-15

2)李新:浅谈软弱地基处理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35-39

3)方崇亮,姜志辉:对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18):14-20

作者:崔红军

上一篇:实践性教学数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学生实验课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