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系统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该文采用STM32F103单片机控制器、3G网络模块SIM5320E以及FM-180指纹识别模块设计考勤终端,实现考勤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采用SQLite设计服务器端数据库实现考勤数据记录、统计以及导出等功能,通过3G移动通信网络将考勤终端连接至服务器端数据库,最终搭建一个基于3G网络传输的指纹考勤管理系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网络传输系统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网络传输系统设计论文 篇1:

基于3G网络的天气实时传输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摘 要:针对目前地域宽广地区的天气实况传输系统工程中设备落后、功能单一、有线网络覆盖难,监测点布置分散等原因造成无法实现远程视频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G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组网方案,实现了气象站台的远程监控功能。用户使用浏览器便可对远程监测点的流程画面与实时数据进行远程监控与在线分析。

关键词:3G;远程监测;数据传输;B/S

1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视频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切实加强偏远地区各级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及时发现气象观测站周边环境变化及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况,有效保障各类气象观测站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对气象观测站系统运行的远程实时实景监控。通过3G无线远程监控系统,技术人员无须亲临现场就可以监测远端现场设备运行的各种参数和天气状况,从而减少值守工作人员,最终实现远端的无人或少人值守,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3G是3rd Generation的缩写,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CDMA被认为是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的首选,目前的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3G网络监测技术不仅克服有线传输方式设备成本高,不易维护,数据传输中干扰大的缺点而且相比于传统的GPRS无线分组网络,3G的反向链路峰值速率明显高GPRS,响应时间更短、高速机动状态下的传输速度更快。3G远程监测系统的建成,不仅可以实现气象台站安防这一基本需求,还将实现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重要天气过程实景观测与录像、灾害频发重点区域实时监测、短期预报服务等拓展需求,从而为气象台站安防、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报会商提供服务。

2 数据监测系统平台组成

为了实现对远端监测点的现场监测与管理的目的,本系统设计的方案如图1所示的结构现场监测端,3G数据传输端,监测中心数据管理端,客户端。

现场图像采集无线监控终端采用天津泰德威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实景监测专用系统TDV-3070MD-3G,采用最先进的3G无线传输技术和H.264编码技术,以实景监测主机为核心通过设计外围模块电路以及开发相应的驱动以及服务程序完成各种目标任务,现场图像采集无线监控终端安装位于重要气象站台观测点上,通过无线3G网络与服务器通讯,实现远程监控。外围设备主要包括:基于 SAA7115 模数转换芯片及 AV 接口可变焦 CCD 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部分,基于3G模块的无线传输部分,使用RS485串口通信的云台部分。通过对嵌入式 Linux 系统的裁剪和配置,实现对外围设备的读取和控制。

2.2 数据处理转发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是将前端设备采集来的信息进行相应地处理(如将信息转码处理)并储存处理后的信息,3G视频服务器通过自身IP地址与前端检测设备的注册名称连接,待终端需要时再进行传送。

2.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同时合理的数据库结构也将有利于程序的实现。本系统采用B/S结构模式开发,运行有Mysql数据库,应用linux操作系统来进行数据存储和监测中心数据管理端的交流,后台服务器端软件用C语言编写并采用socket的传输方式与远端服务器连接和相关设备的控制。

3 3G数据传输网络

当监测点正常工作时,由摄像头采集的模拟视频经视频解码模块 SAA7115 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后送入DM642 的 VP 接口,然后存储在片外同步动态存储器SDRAM 中 当数字视频信号存储到SDRAM 后,采用 MPEG4 数字视频压缩芯片IME6400 对采集到的图象帧进行分析、处理及压缩编码;经过压缩编码后的视频和其它信号由运行在DM642 内的 TCP/ IP协议栈打包,采用目前流媒体技术中使用的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TSP/ RTP/RTCP 实现视频流的实时传送,经 EMAC模块传送到3G网上,供远程用户接收,结构如图2所示。

通过3G网络,把本地的数据设备和远端的数据设备通过串口通信的连接来建立远程传输机制,将远程数据设备通过3G DTU发送的数据,转发至连接在指定串口上的本地数据设备;或将连接在指定串口上的本地数据设备发送的数据,通过3G DTU转发至远程数据设备。

3G数据网络服务功能为:将DTU与串口建立一种相应的映射关系;接收DTU发送的数据,将其转发至对应的串口上;接收指定串口的数据,将其转发至对应的DTU上;对DTU、串口及数据传输进行管理和监控。

为了实时显示监测点的现场情况,并将内容提交给客户端,使工作人员对现场情况一目了然。对软件模块进行设计使不同访问权限的人获取相应的查询和控制。

4.1 数据自动下载模块

采用FTP文件传输方式,从信息中心指定的FTP服务器目录中自动下载所需文件。本模块下载的文件主要有:区域站、无人值守站、土壤水分站、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设备状态文件、要素文件,每小时获取一次。面向用户:区局大探值班人员、系统管理员。

4.2 状态监测与质量监测

(1)本模块主要用来实时显示各类探测设备运行情况,状态图基于GIS技术,地图能够放大、缩小、拖动,并具备卫星影像图、区域分布图叠加、360全景等功能。仿GIS地图“从简到繁”用户可选。(2)正点后25分钟,页面右下角弹出一个“数据下载、解析完毕”提示框,同时播放1分钟音乐,提醒大探值班人员浏览各类观测系统运行情况,并填写值班日志。(3)质量监控:将数据文件解析情况统计提供给各级技术保障人员、各级业务管理人员。

4.3 系统检测效果和分析

该系统经过现场测试及运行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控制效果。传输数据可靠,实时性准确,提高了分散点检测数据的效率。授权用户登录系统后,利用浏览器可以在线监测到不同区域现场气象信息和各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该系统的在线运行界面如图3所示。

5 结语

基于3G结构的远程检测技术研究出发,完成了气象站台的天气实况传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采用B/S模式避免了客户端复杂的开发过程,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开发效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基于GIS的开发平台,不仅减少操作事故,减轻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负担,还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类功能,为当地气象灾害预警及农牧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杨念,李峰. 基于B/S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1).

[2]周显正 3G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防汛抗早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探讨[J]移动通信,2009,(10).

[3]CHEN MJ,HUANG CH,LEE WL.A fast edge-oriented algorithm for image interpolation.Image and Vision,2005,23(9):791-795.

[4]李 伶,李太君 基于3G的手机远程监控系统[J].通信技术,2010,9(43):131-132.

[5]刘露,王竹萍,刘炬.基于嵌入式 Linux 的视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实现[J].电测与仪表,2006,(12):52-54.

[6]孟凡鑫.基于RTP/RTCP协议视频数据网络传输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11):143-145.

作者:吕俊民 李卫国 王志国

网络传输系统设计论文 篇2:

基于3G网络传输的指纹考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 要:该文采用STM32F103单片机控制器、3G网络模块SIM5320E以及FM-180指纹识别模块设计考勤终端,实现考勤数据采集与传输功能。采用SQLite设计服务器端数据库实现考勤数据记录、统计以及导出等功能,通过3G移动通信网络将考勤终端连接至服务器端数据库,最终搭建一个基于3G网络传输的指纹考勤管理系统。

关键词:3G网络 指纹 考勤管理

常见的指纹考勤系统有两种,一种是联机式产品,多个系统共享指纹识别设备,指纹的比对由后台计算机支持;另一种是脱机型产品,单机就可完成考勤全部过程,使用方便,但必须连接到互联网来远程传送数据。以上两种考勤系统均是通过宽带有线网络接入来传送数据,它们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对于偏远山区等无宽带网络接入区域无法实现考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3G网络建设已经基本达到各个区域的无缝覆盖要求,覆盖区域远大于有线宽带网络,因此基于3G移动网络传输的指纹考勤方式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基本能满足任何单位的考勤需要。

1 指纹考勤管理终端设计

1.1 硬件方案设计

该设计采用STM32F103单片机,通过串口1控制3G网络模块来发送相应的AT指令来实现数据传输功能,通过串口3控制指纹识别模块,通过硬件SPI接口实现对TFT显示屏的控制,通过8个I/O口实现对键盘键值的检测(如图1)。

核心硬件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3G网络传输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指纹识别模块采用FM-180,能储存1 000枚指纹模板信息,flash容量大;3G网络传输模块采用基于WCDMA网络的SIM5320E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采用TFT显示屏,分辨率320×240,可使用SPI接口传输,自带SPI FLASH字库电路;键盘输入模块采用矩阵键盘,使用行和列的扫描实现使用8个I/O口来读取16个按键。

1.2 指纹识别功能实现

指纹识别模块FM-180有比对与识别,指纹删除,指纹录入等功能,通过自调节的比对算法实现指纹的准确识别,对干湿指纹均有不错的效果。该模块有4个引脚,分别是VCC,GND,RX与TX,可通过串口与STM32的串口连接通讯,RX连接PB10(UART3 TX),TX连接PB11(UART3 RX),VCC可以连接3.6~6 V的电压。

指纹识别模块驱动程序设计思路:先初始化指纹模块所用到的通讯接口串口3,在执行主函数的主循环之前先确认指纹识别模块是否与单片机正常连接;单片机向模块发送握手指令,如果指纹模块正常连接,指纹模块回复一个长度为12,确认码为0x00的应答包,握手函数返回1,表示握手成功,同时DS4灯常亮;如果发送3次指令仍然没有应答包返回或者应答包不正确,握手函数返回0,认为握手不成功,DS4亮2 s后灭。

1.3 3G网络传输功能实现

STM32单片机与3G网络传输模块通信使用串口1,单片机通过向3G网络传输模块的串口发送相应的AT指令来向上位机实时发送打卡信息。

打卡信息发送的格式为:sn;msgType;devID;staffID;time;status。sn代表打卡条目序列号,每次从考勤系统发送给上位机的sn号应该不同,从而区分不同的打卡条目;msgType代表消息的种类,在开机时,发送1,代表设备登录,在打卡时发送2,代表有人打卡;devID代表设备的序列号,设置为1;staffID代表职员的工号,由四位数组成,范围是0000-0999;time代表打卡信息发送的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秒;status代表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线为1,离线为0。

在考勤系统开机时单片机先向3G网络传输模块发送AT指令,如果返回OK,代表单片机与模块正常连接;等3G网络传输模块搜索网络成功后,打开数据网络,读取系统时间;使用随机函数产生的6位数数字作为sn,用于让上位机区分不同条目的打卡信息。假设上位机所连接的IP地址为“183.238.55.244”,软件设置的端口号为8000,而发送数据时需要设置所发数据长度,在程序设计中,需要发送信息的长度会自动改变的变量都转换成了字符型,因此发送的长度固定为37,使用命令AT+UDPSEND=37,\"183.238.55.244\",8000\r\n用于发送请求,等待20 ms,等待程序返回一个>标志,然后向上位机发送设备登录信息,格式为sn;msgType;devID;staffID;time;status,使用/x1a命令执行发送操作,当有人打卡时,读取当前的时间与指纹号,向上位机发送实时打卡信息。

2 指纹考勤管理服务器端方案设计

服务器端可以采用SQLite设计一个轻量级数据库,用VC语言设计数据显示界面,要求包括考勤终端连接状态、员工信息管理、考勤数据记录、考勤数据导出等功能。数据库里有员工信息和考勤记录两张表,员工管理可通过读取员工信息表并将记录展示在界面。当考勤终端机将员工考勤记录发到服务器,服务器将考勤记录保存在数据库。显示记录的功能可从SQLite中读取员工考勤记录,并将记录展示在界面上。导出记录功能可将数据库中的考勤记录表中数据提取,并保存在本地磁盘(如图2)。

3 结语

由于公司跨区域发展、行业固有属性等因素也一直影响考勤制度有效执行,比如在偏远山区等无宽带网络接入区域进行建筑施工作业公司、保险行业经常性临时举办的培训班、户外开设拓展活动等等都无法实现考勤,而该设计方案恰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设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该设计只是实现了3G网络模块传输的功能,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还需要集合WIFI、网线、3G网络传输模块等不同传输方式,方便用户灵活选择。该设计虽不足以成为一个产品,但对于指导通信类、电子类专业学生系统化学习通信系统设计还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廖义奎.Cortex-M3之STM32嵌入式系统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 (英)Joseph Yiu.Cortex-M3权威指南[M].宋岩,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3] 杨军.指纹识别系统及其应用[J].安防科技,2003(1):57-58.

作者:陈景发 舒雪姣 谭韵莹

网络传输系统设计论文 篇3:

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

【摘要】在“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践行过程中,要重视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建设。在传统的有线电视运营管理发展过程中,要合理的融合现代技术手段,提升竞争优势。基于此,笔者主要对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

在网络环境中,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线电视的发展。现阶段,有线电视收视份额在整体上来说下降到52.35%左右,而有线电视的用户则呈现持续负增长的发展态势。在此种背景中,重视广播电视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提升用户整体的服务质量,这样才可以不断的推动行业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同轴电缆网络技术来说,现阶段FTTH在不断成熟,其具有较为显著的高带宽、长距离以及低成本的发展优势, 而在1550nm+EDFA光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中,就要探究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的有效对策与手段。

1. 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优势

在Internet业务以及多媒体行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网络用户以及业务数量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而在网络环境中要想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其必须要具有高比特率数据传输以及大吞吐量的交叉性优势。而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发展中,30THz带来的巨大潜,也为带宽容量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契机。随着信息高速路的不断发展,光技术在通信网络中不断的渗透,光纤通信呈现全网发展的趋势。而全光网络则就是一种在网络传输以及交换过程中全部通过光纤的方式实现,无需电光以及光电转换,可以有效的提升网速。在此种背景之下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就尤为重要。

第一,损耗小,1550nm传输相对较小,传输损耗低于0.25dB/km。而在传统的1310nm传输损在运行中会损耗0.4dB/km。应用1550nm波长可以实现大范围、远距离的联网传输,可以共同应用一个前端光发射机平台系统,有效的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功率大。应用1550 nm光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大功率的输出,进而有效的减少了机房中设备的具体数量,有效的节约成本,管理简单,维护便捷。利用有效的设备备份处理,可以在根本上提升网络的整体安全性。第三,指标良好。应用1550nm进行光信号级联,在操作中不用进行光电转化处理,同时,C/N损伤也相对较小,在有着良好的信号传输指标。第四,可发展。在网络发展过程中,其呈现FTTH 演进发展趋势,提升了信号发射光功率,也为今后三网合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

2.1 网络构架

系统传输网络就是通过1个总前端、一级以及二级光链路干线、用户分配网构成。总前端到每个前端以及分前端之间都是利用光缆进行连接,通过连接形成一级环路光链路。其分前端通过光交接箱到小区楼光缆通过星形结构布线可以形成一个二级的光链路系统,在传统网络架构中要设置足够的主干光缆路,保障其整体网络结构层次的清晰性。

2.2 网络设计方案

在确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要综合具体状况合理设计。根据1 550 nm光传输模式为基础合理设计。在设计中其前端机房通过2×7dBm的1550nm外调制激光发射机作为制度要的网络为系统运行提供充足的光源,在通过分光之传输光信号到达各个分前端机房中,在分前端中利用光放大器传输到不同的光节点之上,利用IP管网为基础,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加强对设备的远程监督控制、管理以及调试。综合光纤到楼(FTTB)方式的规划设计要求,合理开展,综合具体的传输模式与要求,分析城区覆盖区域、光节点光链路损耗等因素,合理计算确定具体的设备数量以及光缆。

2.3 系统指标的确定及主要设备的选取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明确网络系统指标。若要设计一个光纤有线网,首先确定网络系统指标。在设计过程中,应用FTTB 设计的主要城区网络,其光放大器级联多数状态 之下为2级,最多不能高于3级,分配系统的放大器多数为2级。在其传输距离小于等于100km的时候,其载噪与CNR对比来说虽然有所不足,但是并不会影响CTB以及CSO等因素。

第一,非线性指标损失多数都是在光接收机的射频模块之上,对此,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综合光发射机以及光接收机的技术手段,综合技术、先进性以及优异技术指标信息。因此,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提升现场施工要保障其优异指标。调制光发射机通过外调制技术实现了引入相位调制,通过动态单纵模模激光器进行处理,调整激光器,光谱展宽到 SBS 线宽之外。对此,可以应用DM1550 系列的外调制光发射机设备作为光源系统。

第二,光放大器应用DMEDFA 系列1550nm放大器设备。此产品主要应用高性能掺铒光纤以及低噪声泵浦激光器设备,内置完善的嵌入式自动监控管理系统,可以保障其整体性能指标。

第三,光接收机的选择

光接收机是光纤链路的未端设备设备。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光链路用户的数量以及光纤网络的具体功能与要求,确定光接收机的类型。在进行城乡光纤链路中的C/N 主要就是在激光器噪声积累以及接收机光输入功率的共同作用影响之下产生的。要保障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在光接受功率共处于-4dBm以及1dBm的范围中,光接收功率每增加1dBm,就會提升C/N1dB左右。但是,光接收功率在运行中的并不是一直保持此种规律与关系的。在接收光功率高于1dBm之后,无法在改善存在的噪声问题。光接收机输出信号的指标会直接影响接入网的指标信息,因此在设计中要将光接收功率的指标设计为0dBm±1dB。

2.4 光缆路由及芯数的确定

根据城区网络整体规划的技术方案分析,确定今后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规划过程中,要遵循“布局科学、路径最短、施工便捷、升级简单”的基础性原则,要综合具体的片区,确定前端以及不同分前端口附带的具体范围以及用户数量,明确具体的光交接箱的位置、支线路由的走向、分叉点的具体位置等相关因素。综合光纤延伸以及分割小区等需求。在一般状况之下,要保障前端引出的单根光缆芯数的适宜性,如果光缆芯数数量过多,就会增加施工的复杂性,也影响维护管理,如果出现断缆等问题就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通过采用光纤到楼的方式,基于光节点原则,设置在覆盖区域中的中央以及楼栋中间单元位置,每一个光节点要按照6芯进行设计,按照3个单元设计一个光节点的方式进行设计,进而为下一步FTTH升级做好准备。根据光节点的位置以及光缆的走向结构确定不同光缆的芯数。

2.5 系统结构

1550nm光传输系统在设计中可以应用ARRIS公司1550 光平台设备进行施工,此设备支持1GHz频宽。在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中,要设置好相关设备,在前端设置外调光发射机、光放大器等相关设备。在前端光发射机中发出光信号,在通过功率放大处理之后,进入到光分路器中,在通过光分路器将其发送到各个分前端机房中。

在各个分前端接收机房中要合理部署光接收机设备、射频放大器设备、射频切换开关设备等等。分析前端光功率以及光口的具体数量设计分析,在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完成之共有24个分前端,在后期具备增加覆盖28个新增分前端的容量能力。可以满足不同的局间站以及局间站下属二级机房的整體信源需求。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星形 + 环形的网络结构进行设计。

2.6 局间站接收信号及处理

局间站接收光信号通过本地对其进行再次分光处理,将其作为区域范围以及二级站的信号源。其中光分输出局间站中的主备信号,在通过光收以及一级二级射频放大器处理之后,通过射频放大器输出的射频信号,达到射频切换开关,达到切换选通的作用,射频切换开关输出的射频信号会再通过局间站1310系统进行传达,达到覆盖局间站本地的效果。具体如图1所示。

不同局间站中通过将中心前端中的主备光信号与对应的3级光分路器进行链接,计算相关内容,在利用配纤架将其与二级机房中的各光纤路由进行有效的传输。

2.7 二级站接收信号及处理

通过处理在局间站中传输的信号,这些信号达到主、备的二级站之后,在二级站中则无需进行光分处理,把这些光信号通过光收以及射频放大器进行处理,输入到射频开关之上,在进行类似局间站的处理分析。

2.8 网管系统

在HFC 网管中的1550nm平台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对外调光发操作、EDFA操作、光接收机操作以及射频放大器等相关设备与操作的统一管理,可以实现配置管理、性能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告警管理、数据管理等相关内容,通过设备可以实时查询设备具体的状态参数,精准直观、快速便捷的定位故障以及设备,进而提升系统故障的整体应急能力。

光平台网管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模块网线,将其与城域网交换机的端口进行有效的连接,实现与前端服务器之间的有效互通,也可以通过客户机访问服务器。将服务器系统、客户机系统、外置式代理以及相关设备利用交换机就可以在同一网络中进行管理,实现对不同设备的集中化管理。

HFC网管系统软件主要就是应用C/S架构为基础,在进行客户端软件以及服务端软件的传输中应用了TCP/UDP 协议通信,采用SNMP 协议实现了服务端软件以及前端控制器的有效通信。在1550nm设备中有自定义协议以及无标签接口设备。对此,要通过外置式代理实现 SNMP 代理,为自定义协议与标准协议 之间的SCTE转换提供平台。在外置代理通过SNMP/IP 接口则可以有效的实现与以太网、设备之间的有效链接。

3. 系统测试和结论

系统在建设完成之后要进行前端站点指标测试分析,保障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才可以开通应用。在检测中要保障其满足前端机房下行 频道数字电平差等相关标准。在检测过程中,要将前端数字电视信号作为主要的参照,测试各个站点中射频输出电平指标信息、MER 指标信息。其测试点主要就是将各个站点的各站点光平台射频切换开关输出口。通过对前端机房的测量分析,了解具体状况,在备路射频信号电平呈现整体平坦的趋势中,其整体的波动趋势也保障与前端信源一致为合格。

4. 结束语

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在实践中具有经济性、安全性的优势,合理的进行设计分析,提升设计质量,可以有效的推动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数字电视1550nm全光网传输系统设计的分析,了解设计的要点以及各个环节,探究了电网实施奠定可行性,综合实际状况系统设计,在根本上提升了数字电视信号传输质量,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景. 有线电视1550nm全光网络建设方案[J].中国有线电视, 2016(7):832-834.

[2]刘玮琳. 有线电视1550系统中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串联[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6, 43(5):84-86.

[3]张永才. 有线电视1550nm光传输网络设计[J].西部广播电视, 2017(15):250-256.

[4]谢锐, 李怀森. 数字电视1550nm光传输网建设实践[J]. 有线电视技术, 2018(3).

[5]肖永辉. 1550nm光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 2016(10).

作者:许才勇

上一篇:车祸伤员急救护理论文下一篇:药品召回制度障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