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论文

2022-04-25

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论文 篇1: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各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对于新闻媒体也是同样的,信息技术的融合促使了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突出特点,能够转变我国社会舆情的表达方式。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网络新闻编辑应该提升自己新闻写作的技巧,符合大数据技术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够提高新闻消息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新闻的质量。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概述以及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两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写作技巧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不同的行业带来了变革以及发展的动力,对于新闻工作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拓宽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对传统媒体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促使传统媒体做出创新与改变。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前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社会的主流变化,作为新闻编辑更加应该主动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补充信息技术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大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资讯。

1.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概述

1.1 新媒体新闻的产生与演变

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与发展能够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社会进步的第一生產力,只有推动科技的发展才能够促进事物的创新。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推进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最初人们通过手势以及工具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实现信息的传递与沟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信息技术得到了发展与普及,这不仅为新闻信息传播提供了不同的渠道,同时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新媒体新闻更加是信息技术与新闻传播的有效融合,能够以全新的科技为发展技术,实现了新闻媒体形式与技术上的创新发展。新媒体新闻传播技术不仅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路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质量。新媒体新闻传播还能够为人们提供自主信息获取、信息查询以及信息选择的功能,提高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同时优化的社会信息的配置与传播,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

1.2 新媒体新闻的特点

传统媒体的主要媒介为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实现新闻消息的查看,同时还能够实现实时新闻消息的获取。除此之外,人们还能够实现与新闻编辑以及其他用户的点评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丰富新闻资讯的内涵与价值。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时效性的特征,由于新媒体的技术基础为信息技术,而主要依托的传播媒介为互联网,互联网的高速运转以及信息处理技术能够极大地缩短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时间,进而保障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每当社会新闻出现的时候,新闻发布者就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消息的实时播报与传播,人们同样通过互联网技术接收新闻信息。其次就是开放性特征。我国传统新闻部门在进行信息编辑以及发布之前需要受到较多条件的约束,导致新闻的即时性与真实性都存在问题,限制了新闻信息的传播,但是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真实信息的实时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更加自由,同时也体现出真实性的特征。最后就是较强的互动性。传统新闻媒体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这往往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难以实现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新闻发布之后媒体也很难获取观众的社会反映。但是新媒体技术就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人们在进行新闻阅读的时候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多个平台实现与他人的交流,这也能够为社会舆论的产生提供基础以及发展的空间。

2.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

2.1 强化标题意识

对于网络新闻来说,其标题能够决定一条新闻的关注度与质量,因此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强化自身的标题意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因此导致人们在关注新闻资讯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新闻标题捕捉最关键的信息,如果一条网络新闻的标题不够出彩,那就很难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网络新闻标题使用的排版都是集中布局的方式,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标题,并通过点击获取相应的新闻。针对读者的阅读选择习惯,在进行新闻标题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保持语言的简洁,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描述真实事件,其次就是要在标题上体现重要的新闻要素以及新闻变动情况。除此之外,新媒体网络新闻在独立的网页中还应该增加其醒目性,这样才能够提高新闻标题的辨识度,吸引更多的读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标题构思的过程中不能够使用过于夸大、卖弄的字词,必须保障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一致性、真实性。

2.2 符合检索要求

与传统新闻媒体不同的是,现代人们将会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搜索相应的新闻,因此,在进行网络新闻写作的过程中,人们还应该注意导语以及概要的编辑,使其能够符合人们检索的习惯与要求,这样才能够通过概要介绍的形式吸引读者的注意,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新闻主要内容。具体来说,编辑在进行导语以及概要内容的编辑时应该尽量使用简洁且准确的语言,对于句式也应该进行筛选与调整,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其次,由于新闻概要位于新闻内容的前端,因此在网页中还应该设置新闻链接,便于读者了解完整的新闻资讯。最后,新闻的概要内容必须与实际的新闻内容相一致,体现出新闻内容的本质,尽量使用形象且朴实的语言进行描写。

2.2.1 增加正文层次

在网络新闻正文的编写过程中,编辑必须增加其层次感,这样才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新闻内容。首先,编辑可以使用分层写作的方法,这样就能够在新闻资讯中体现出多元化的信息内容,满足读者的需求,进而帮助读者掌握新闻的主旨内容。其次,编辑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突出主要的新闻内容,在处理新闻中人与事物的排序问题时尽量保障新闻的逻辑合理性,采用简洁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通过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分析能够知道,读者很难在一个段落中掌握两个重点,因此编辑应该对新闻的段落进行准确的划分与安排,尽量每一个段落中只包含一个重点内容,这样才能够提高读者阅读的效率。最后,编辑应该在每一段的开头都给出一个主旨句,凸显新闻的要素,這样就能够帮助读者理清新闻的内容与结构。编辑应该对新闻所包含的内容信息进行优选排序,将重要的新闻放在开头,这样能够让读者掌握新闻的重点。

2.2.2 保障内容多样性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出现了激增的情况,很多新闻内容能够直接进行复制粘贴,但这样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因此,编辑应该融入一些相关的背景以及延伸性内容,才能够保障新闻内容的多样性,更好的吸引读者。比如为新闻背景材料设置链接,这样就能够丰富新闻内容,读者可以通过链接开展延伸性阅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新闻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新闻传播具备了更强的时效性、交互性以及开放性,新闻媒体也能够及时掌握社会舆情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新闻写作方式与内容,促进新闻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炜.浅议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写作技巧[J].传播力研究,2019,3(24):137.

[2]郝姝.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17):114.

[3]佘达文.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4):162+164.

[4]施学群.试论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新闻写作技巧[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1):178-179.

作者简介:付岩(1983.1.29-),女,汉,山东省蓬莱人,:中级编辑,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

作者:付岩

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论文 篇2:

论网络新闻编辑

网络媒体一一这一二十世纪最看几年才出现的全新媒体,被人们豫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网络新闻媒介崛起和网络新闻编辑的地位

回首2003年,我们发现东北宝马车撞人案、中国十大感人照片文章、重庆瓦斯泄漏重大伤亡事件等等众多影响深远而广泛的新闻报道,竟然都是来源于网络这一新闻传播媒介,不禁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到网络新闻媒介闻媒介和其良好的传播效果身上。选择探索网络新闻媒介的一些规律,并不仅仅出于网络媒介的崛起,还有以下出发点:

1、网络媒介是全新的事物,相对传统媒介来讲,缺乏经验的累积与规律的探索,有广博的探索空间。

2 网络媒介是—个上升的领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变化,全新且充满着悬疑,“上升趋势”意味着网络媒介的研究更有价值,有前瞻与实际意义。

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过程受到传播媒体、网络、社会形态、文明水平、受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网络新闻媒介有众多的探索方向。在其中网络新闻编辑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一环,在网络新闻编辑过程中涉及受众、传者(编辑)、传播技术、信息等诸多要素。本文将仅从传受双方角度,分别选取网络新闻的编辑和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方面。以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的出发,结合网络媒介的特点,来多层面具体地分析网络新闻的编辑规律和特点,讨论如何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

作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媒介,网络不仅是一个本身可以容纳报纸、广播、电视的所有的传播功能平台,更是一个时空开放的网络空间。正是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最大限度开放”赋予网络传播的众多与传统传播媒介完全不同的特征。

交互性传统媒体仅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

传统媒体的逻辑结构是星型,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

而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

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的技术优势,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即时性“地球上没有一家报社、广播公司或电视机构有实力把他们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区,去应付突发事件”。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信号覆盖面有限,中继和转接都大大延迟了传播速度。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个人化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连接”是指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超文本超连接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如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对以上网络的这些传播特征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开放式”(包括技术层面和时间空间层面两方面带来的)是它们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性,即网络传播媒介和传统传播媒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开放式”这一特征。

网络新闻编辑依托于网络传播媒介的自身特点,网络传播媒介本质决定着网络新闻编辑也要遵循“升放式”这一基本规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所涉及的“编辑思想、编辑策划、编辑实务”都是基于“开放式”,这也是网络新闻编辑与传统编辑之间本质的区别。这一特征,给了网络新闻媒介特有的新闻编辑方法,使得网络传媒能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特征、不同分布的各类受众的日益多样、动态、个性化的新闻需求。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网络新闻受众的需求

对于传统媒体来讲,编辑思想定位已经很明确,人们已经约定俗成地按照惯例遵循这些规律。但对于网络传媒这样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传统的一方面,容易形成“人机处理”、“技术至上”等,对受众需求和新闻责任重视不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从长远看,这些都将制约网络新闻的长足发展。只有强调网络新闻编辑思想,才能找到网络新闻编辑的立身之本。

网络新闻编辐定位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最初的因特网看上去是不需要专门的编辑的,正如1996年美国因特网任务组聚会时T衫上写着的“我们拒绝国王、总统和选举,我们信奉运行代码和求大同、存小异”,这一度被认为是因特网精神的写照。但由于因特網的超速发展,信息泛滥,功能再强大的搜索引擎现在也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美国《电视导报周刊》利润超过所有4家电视网利润总和的事实给人们以启发。尼葛洛庞帝认为刊登“关于信息的

信息”正是该刊物成功的秘诀,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由专人选择、提炼出的信息对受众来讲更为有用。网络开始需要有专门人才负责挑选、编辑信息,网络编辑成了人们面对信息爆炸赖以依靠的好助手。

网络新闻受众需要的不仅是众多的信息,而是共同的理解,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必须学会分享信息、精心处理信息,并将之转化为共同的知识。网络编辑应该“成为人类全部知识的电子档案的照看者,成为具有预测能力的电子图书馆的馆理员,而不单单是简明新闻的播报者”。

全社会的编辑思想“全社会”意味着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应该胸怀整个社会,关注并及时反映社会变动,有社会责任感,对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社会负责。与商业行为做斗争,强调把关意识,防止过分商业化、媚俗化,正确引导受众新闻意识。

“全社会”的编辑思想还意味着新闻工作者要帮助人们解释生活的意义和社会存在的价值。“给医疗诈骗和不负责任的医生曝光,检查广告设计的倾向、可信度;监督飞机、火车和汽车的安全性;对社会的邪恶、丑陋行为的曝光”。这些都应该是一个网络新闻编辑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是他们在编辑工作中应该时时记得并且处处体现的部分。

全受众的编辑思想“全受众”指的是在新闻编辑过程中要始终将受众的需求放在重要地位加以考虑。网络时空开放的特点使得它拥有数量最为众多、层次最为多样、成分最为复杂的受众群體。

本文从内部视角论述了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和规律,网络新闻媒介在“开放性”的特征下,以新闻编辑为代表的各个方面,都能切实的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无论是编辑思想,还是编辑策划,抑或编辑技巧,无不渗透着技术的灵活运用,无不胸怀受众,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传受互动。

从外部角度来看,随着社会政治文明和技术的发展,地球村的形态显现,受众的新闻意识加速放大,简单新闻形式不再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情况下,由技术应运而生网络媒介,能承载各种传统媒介的特征。伴随网络理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迭,受众需求市场的增大,网络新闻传播媒介将充分利用技术对网络的恩泽,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相信,伴随着网络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网络新闻媒介的成熟,网络新闻传播媒介将成为未来新闻媒介的中坚。(作者单位贵州省贞丰县广播电视台)

作者:黄 园

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论文 篇3:

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培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2亿,网络新闻使用率排名第二,占网络总使用率的 78.5%,用户规模达 3.3 亿人,近八成网民上网的首要目的是查看新闻。由此可见,网络新闻在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表达意见中发挥着愈益深远的影响,网络媒体已成为人们发布和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渗透催生了网络新闻的日新月异。网站经营理念从“注意力经济”过渡到“内容为王”,网络编辑理念也从传统的线性编辑方式转向非线性的多媒体编辑方式。传播模式由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编辑观念由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创新决策。编辑视野由“地方特色”扩展到“全球意识”。与此对应,网络新闻编辑角色从单纯的“新闻编制者”转向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提供者”,从“新闻把关人”转向 “新闻解析者”与“公共论坛主持人”。网络新闻编辑环境与编辑角色的变化必然会引发编辑行为的反应,因而,明确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明晰网络新闻编辑职业能力的培养内涵,是提升网络媒体传播效力,创新网络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网络新闻编辑角色定位

1. 新闻信息的把关者

“把关人”是网络新闻编辑最基本的职能。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和广容性特点打破了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受众可以自由的接受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一个可供自由选择的信息空间的同时,也给受众甄别和选择有价值的新闻增加了难度。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所指出的:“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不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1]当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传播时,人们会渴望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获得最有价值的“少量”信息。因此,专业性的编辑人员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鉴别、挑选、编辑新闻信息的任务。这样,网络新闻编辑“把关者”具有了与传统媒体“把关者”一样的位置。其职责重心是“为用户提供丰富而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通过“严把关”,确保为受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

2. 新闻信息的整合者

新闻的整合度是评判网络新闻优劣的一个标志,也是网络新闻编辑水平强弱的具体表现。网络新闻的整合力度高,提供给读者的信息量就大,就受欢迎,也就具有竞争力。所以,网络新闻编辑不应该仅仅充当信息的收集者,而应当担当起“信息整合者”的重任。

网络新闻是对所有传统媒体新闻形式的整合。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往往集纳了文字报道、观点评析、摄影图片、音频和视频报道、flash动画等丰富的内容,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按照网站的编辑理念,将其有序的整合在一个页面上。并通过超链接、视频版块设计、菜单式标题列表等编排方式,透析和展示新闻事件的全景、全貌、全过程,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优化。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多元的表达空间。网络新闻编辑通过整合其他媒体信息资源,整合多元意见, 整合社会注意力和民意影响力,不仅“告知公众正在发生的事情”,同时还要担当起信息引导者的角色,在海量信息面前,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

3. 新闻信息的解析者

面对浩瀚的网上信息,受众不仅想了解信息的表层内容,更想了解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网络新闻编辑不仅是新闻的编制者,更应是新闻的解析者,应在反映客观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巨大的数据库,提供对信息的深度分析与解读。网络新闻编辑要利用网络传媒 “交互性”特征,及时接收到来自各方的反馈,展示多种意见,给受众提供认知信息的多维视角,客观上满足了受众渴望沟通、争取共识的期待。消除了受众理解上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受众对未来的把握力。

4. 舆论导向的把握者

网上论坛在营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网民的立场、心态、表达方式复杂多样,加上网络空间的隐蔽性、虚拟性,因而呈现在网络上的舆论形态大多零散杂乱,令受众难辨真伪,甚至产生负面效应。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在舆论导向上严格遵守党的新闻原则,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借助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做好舆论的引导者。网络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论坛、新闻评论、网友留言、新闻排行榜、网上调查等是网络新闻的独家优势。所以,网络新闻编辑既要做好网络新闻的把关人,同时也要做好公共论坛主持人,牢牢掌握网上话语权,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场”,在提高网民积极性、正确引导民意方面发挥作用。

二、网络新闻编辑的能力要求

网络新闻编辑担负着传播信息、服务受众、舆论引导等多方面的职责。既是“新闻信息把关者”、“新闻信息的整合者”,也是“新闻信息解析者”和“舆论导向的把握者”,其能力要求除具有与传统媒体新闻编辑一样的特征外,还具备网络媒体的特殊要求。即:新闻信息整合能力、新闻信息判断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组织创新能力。

1. 新闻信息整合能力

网络编辑担负着信息汇总、传播把关、发言导向和选题策划等多种职能。面对海量的信息,网络编辑要具备开阔的视野、 敏捷的思维、独到的眼光。网络编辑不仅要提供信息,还要对网络新闻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不仅要对某篇稿件进行加工编辑,还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汇编、整理,提供背景资料、相关链接、读者评价等方面内容。网络编辑信息整合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网络新闻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网站的质量。

网络编辑应该成为多种媒介传播的集大成者,要将原来仅供报纸版面的新闻内容编辑延伸成为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变“一次利用”为“多次利用”。同一条新闻信息,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在新闻生产方式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以各种不同的新闻产品形态丰富网络媒体的新闻内容。

2. 新闻信息判断能力

网络的开放、网民的参与,使网络时刻面临着信息超载的困境。据统计,我们国家各种媒体每天发布的新闻有2万~4万余条,一般大型的新闻网站每天发布新闻2000条左右。新闻网站要想吸引读者眼球,提高点击率,就必须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必须具备新闻判断能力,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要从海量的新闻信息中选择出有价值的新闻事实,一方面杜绝虚假信息的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确实发挥网络新闻编辑的把关人作用。

3. 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编辑作为网络新闻的编辑者、发布者和网上舆论的掌控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编辑必须遵循的宣传规律,较强的舆论导向意识是其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2]。

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形成舆论引导的新格局。所以,网络编辑舆论引导能力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在观念上树立强烈的新闻舆论导向意识,这样才能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编辑和把关。二是从专业理论上认清网络舆论的实质内涵,要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规律,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网络舆论引导的观念、内容、形式和方法,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以网络论坛为核心,利用网络互动性优势,在虚拟网络空间营造强大的网上正面“舆论场”。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及新闻跟帖所形成。言论是网络新闻舆论形成的关键。所以,网络编辑要具备培养论坛 “意见领袖”的能力。网络编辑可把一些文字表达能力强、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的网民培养为“意见领袖”,将他们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突出强化处理,并由此引导、控制着整个论坛的舆论方向。从而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达到引导公众舆论的目的。

4. 组织创新能力

网络编辑组织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在一个“新”字,要在编辑策划上下工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树立一种求新的意识和观念。其次,以网络媒体的优势为依托,借鉴传统媒体的成功做法,实现优势互补。运用独特的选取和编排资料的方法,赋予这些材料以独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利用方便的检索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形式,去吸引读者的注意,满足信息时代受众摄取信息的特殊要求。以此来吸引公众的眼球,增加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3.

[2] 刘汉武.网络媒体呼唤全能网络编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185-187.         ■

作者:刘寒娥

上一篇:道路照明节电节能研究论文下一篇: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