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

2022-08-27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

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众所周知,统计分析写作是为了制作统计分析文章。在统计部门,统计分析文章则称为统计分析报告。那么,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是什么呢?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

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

,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第二篇: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心得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心得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好多人来说,最大的困难是面对一大堆统计数字不知从何处着手,不知如何对这些数字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并运用语言文字把这些数字有机地组织起来:往往出现所撰写的统计分析报告不是文不对题.就是简单的数字罗列等弊病。归根结底是对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缺乏了解。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是对研究过程进行表述的文章,与一般的文章相比。

对统计分析报告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合在一起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 以统计数据为语言

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清晰明确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所使用的统计数据不是个别的、简单的、杂乱无章的,而应是相互联系的、反映事物深刻特征的、系统的统计数据。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统计数据应该是准确可靠的。如果统计资料的质量没有保证,势必会使统计分析偏离科学的轨迹,也会使统计分析报告建立在谬误的论据之上。 (二)具有简明的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

统计分析报告属于说明文,它的基本表达方式是以事实来叙述,让数字来说话,在展开中议论,在议论中分析。因此,在表述时,不宜使用那些夸张、华丽、虚构、想象等文学手法。它要求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做到言简意赅、精炼准确,并做到资料与基本观点相统一,论点和论据相一致。

另外,从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上看,其特点突出表现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一般是先摆数据、事实,在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基础上,针对问题,亮出观点,最后提出建议,办法和措施。

(三)分析方法的特殊性

统计分析报告除了使用哲学、数学等一般学科的分析方法外,主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分组分析,动态分析、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平衡分析、回归分析等等。这些统计方法虽然属于定量分析方法,但与纯数学分析方法有明显区别。纯数学方法只是分析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统计分析方法则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质的规定性。这就形成了统计分析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分析方法。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统计分析报告是表现统计成果最理想的形式之一。表现统计分析成果有文章、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在这些形式中,以文章来表现最为理想。这是因为①它能综合和灵活地运用表格式、图形式等表现方式。②它可以表现出表格式与图形式所不能充分表现的活情况。③它可以表现出表格式与图形式所不能表现的定性分析。④它可以表现出研究过程中的条理性和逻辑性。⑤它可以运用语言的表现力对重要问题加以强调,对一些细节进行提示,对数据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解释。

(二)统计分析报告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报告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三)有利于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要发挥统计的整体功能,就要广泛地开展统计分析,经常向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这是一项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也是成就统计人才的必由之路。统计人员积极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不断增长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统计分析报告是增进社会了解的重要窗口。由于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综合表现和传播多种统计信息,因而它可以成为充分展示各种统计成果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既可以向社会各界传递统计信息,也可以使他们增进对统计工作的了解,进而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统计部门和各部门的统计机构大办开放式统计,积极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形式的统计分析报告,发挥了参谋和助手的作用,使统计的地位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和改善。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分类

统计分析报告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种类,有许多种。

(一)按统计领域分,可分为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电视、环境、资源、人口、财政、金融、政法、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综合、核算等统计分析报告。

(二)按写作对象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统计分析报告。对于微观、中观、宏观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讲,基层企事业单位、村、家庭及个人,属于社会经济的细胞,可视为微观;乡镇、县一级可视为中观;而地(市)及地(市)以上的地区和部门,由于地域较广,社会经济门类比较复杂,需要较多地注意平衡关系,可视为宏观。 (三)按内容范围分,可分为综合与专题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全面情况的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定期的。所谓综合;既包括各方面的意思,也包含着综合方法的意思。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研究和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个专门问题的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而以不定期的较多。 (四)按照时间长度分,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定期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利用当年的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资料来定期研究和反映社会经济情况。根据期限不同,定期统计分析报告又可分为日、周、旬、半月、月度、季度、上半年、等统计分析报告。不定期的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用于研究和反映不需要经常性定期调查的社会经济情况。 (五)按写作类型分,可分为说明型、快报型、计划型、总结型、公报型、调查型、分析型、研究型、预测型、资料型、信息型、微型、综合型、文学型、系列型等十五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

下面介绍几种统计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报告:

1、专题分析报告

专题分析报告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调查和深入研究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它的作用主要是为领导解决某个问题,制定某项政策,做出某项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专题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单一性

专题分析报告的内容单

一、不要求反映事物的全貌,只针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问题、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某一因素进行分析。如产品质量、原材料供应、市场销售、奖金分配、劳动工资、设备改造等等。虽然在分析和写作中,有时涉及的范围较广,研究的问题较复杂,但是它的目标必须始终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而不能面面俱到,泛而不专。 (2)深入性

由于专题分析报告内容单一,重点突出,因此便于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解剖,透彻分析。它不仅要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状态进行具体描述,更重要的在于探索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和规律,并且还要提出对策和办法。这就要求专题分析报告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比其它类型的分析报告更加深刻,更有力度,切忌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3)灵活性

专题分析报告一般是根据作者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以及社会需要,由自己选题。要反映什么,分析什么,写作什么,灵活自由,可不受内容和对象的限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带有突发性、动向性、重要性的问题,均可以作为选题的目标。正是由于专题分析报告选题灵活,范围广泛,因此课题必须选准,这是写作对路的关键。

2、综合分析报告

综合分析报告是从社会生产全过程综合反映和评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全面情况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它的分析对象可以是大小不同的总体,不仅能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总规模、总水平,综合研究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也能综合研究一个企业产、供、销以及内部生产经营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综合分析报告通过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基本状况、各种矛盾以及比例关系,为促进社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综合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全面性

综合分析报告反映的对象,无论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还是一个单位,都必须以这个地区、这个部门、这个单位为分析总体,站在全局的高度,反映总体特征,做出总体评价,得出总体认识。综合分析涉及的范围广泛,要把构成总体的各个侧面、各种要素联系在一起,加以综合研究。比如反映企业的综合分析,就既要全面分析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又要全面分析人、财、物各因素,要把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单从一个部分、一个侧面来反映总体情况。 (2)联系性

综合分析报告要把互相关联的一些社会经济现象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资料要求不仅全面而且系统。综合分析不是对全面资料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对系统的统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同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这种联系的重点是比例关系和平衡关系,研究这些关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协调,是否适应。

3、进度分析报告

进度分析报告是以定期统计报表为依据,反映计划执行情况并分析影响和形成原因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这种分析报告一般是按月度、季度和等时间阶段定期进行,故叫定期分析报告;由于它的内容主要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所以又叫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进度分析报告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进度分析报告应用十分广泛,既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监督,又可以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只要有定期统计报表任务的部门和单位都要用到进度分析报告。

进度分析报告分为期中和期末两种。 期中分析报告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编写的。如在月度计划执行中,按旬编写;在季度计划执行中,按月编写;在计划执行中,按季或半年编写。期中分析报告写作的重点是反映计划执行的进度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

期末分析报告是在计划期结束以后及时编写的。它利用定期统计报表资料和实际调查得到的情况,分析和总结计划的完成情况。如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分析。这种分析具有综合性和总结性,其作用是总结前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为改进今后工作和制定新的计划服务。

进度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1)进度性由于进度分析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计划的执行情况,因此必须把时间的进展与计划完成的程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观察两者是否一致,从而判断计划执行的好坏。为此,在进度分析报告中往往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使用一些相对数指标来反映和突出进度。 (2)规范性

进度分析报告基本上成了统计部门和部门统计的例行报告,到时就必须向本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提供。为了阅读和使用的方便,进度分析报告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写法。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反映计划完成的基本情况;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不仅结构较规范,而且标题一般变化也不大,有时为了保持连续性,只变动一下时间范围,如《××季度工业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3)时效性

由于进度分析报告的性质和作用所决定,它是时效性最强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只有及时提供生产活动进程中的各种信息,才能使领导掌握生产经营管理的主动权,否则将失去机会,贻误工作。为了增强其时效性,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五、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与撰写其他类型的文章有其相似之处,但统计分析报告要突出其简明扼要的特点。

(一)写作提纲的拟定

拟定提纲,并不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必经的步骤,有些短小的统计分析报告可不必有提纲。但对于大型的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和初次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同志来讲,提纲是很重要的。随着写作的进行,统计分析报告不断展开,作者的分析和认识不断加深,在具体的分析中,也常会出现新的问题,有新的发现。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根据不同情况,要随时补充新的资料、新的观点,论证新的发现。所以,提纲不是写作的框框,作者也不要受写作前拟定的提纲的约束。一般地,最后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总会多多少少与提纲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二)标题的拟定

标题也称题目,俗话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人们阅读文章,第一眼是看标题, 它是作者向读者传递社会经济信息的第一个通道。加之标题常常是文章中心内容、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因而标题也就成了文章的眼睛,在文章的总体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篇统计分析报告有了好的标题,可以增强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因此,选题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选题的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首先要解决写什么题目的问题,确定题目对统计分析报告写作很重要,第一,它关系到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否产品对路。如果没有实用性.写得再好,也是不会有人需要的。第二,关系到写作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如果选的题目难度超过了作者本身的能力和条件,写作也不会成功,不但不能实现写作目的,而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人们常说,?选好了题目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统计分析报告的题目有三种:一是任务题,这是领导交办或上级布臵的题目;二是固定题,这是结合定期报表制度进行分析的题目,这种题目,一般不变化;三是自选题,这是作者自己选择的题目。所以,我们所说的选题就是针对自选题而言的。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实用价值;二是有新颖性,必须有新的内容或新的见解。

选择题目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题。二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来选题;三是要根据本身的工作条件来选题。

一般情况下,最好是结合自己的专业工作,选择自己熟悉的,适合自己业务水平的、各项资料也比较齐全的课题来写。这样,成功的把握较大。切不可好高骛远,选题过大过难,以至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既使勉强写出来了,也不会有较好的质量。

2、选题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课题虽然很多,但不等于随便什么都可以写。而是抓住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需要知道了解他们尚未认识或充分认识的社会经济情况。这是主观与客观应该结合之点。常常表现为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该抓住这三点。

所谓注意点,就是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前几年的通货膨胀到近年来的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农民收入等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谓矛盾点?就是问题比较集中,影响比较大,争议比较多,但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社会难点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

所谓发生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联系和新趋势。比如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居民消费启而不动等。抓住发生点来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意义是很大的。

那么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发现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呢?这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只有经常到基层去,到实际中去,才能掌握丰富、生动、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可以发现问题、才能研究问题。这样,脑子里积累的问题多了,材料多了,写起文章来就会深刻得多,不致于枯燥贫乏,空洞无力。

(2)经常了解党政领导的意图和工作动向。主要是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参看必要的文件。了解领导意图及工作动向。

(3)经常走访有关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由于分管具体业务工作,对其分管的某个领域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走访这些主管部门,了解他们的业务活动,参加他们的有关会议,搜集他们的有关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情况,又能使我们了解这些部门所关心的注意点和矛盾点,并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发现发生点。

(4)经常研究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历史资料等,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比较全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并能暴露一些问题,因此细心地研究这些资料,并有意识的进行一些纵向、横向比较,并注意剖析其中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联系的变化,这些统计数据也往往能提示社会经济活动的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

(5)加强理论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3、选题的内容

在实际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选题:a.围绕方针政策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题目:(l)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苗头、新动向和新情况,为制订新的政策提供依据;(2)研究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反映新成就、新经验;(3)研究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检验和校正政策提供依据;b.围绕中心工作选题。所谓中心工作,就是党政领导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开展的某项工作。应该看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单位,其中心工作是不同的,比如西部开发是国家当前比较大的中心工作;c.围绕重点选题,所谓重点,就是在全局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某些部位或某项工作;d.围绕经济效益选题。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作为写作统计分析报告的经常课题;e.围绕人民生活选题。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状况如何?城乡居民收入与外省、外市的差距有多大;f.围绕民意选题。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真实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向和要求;i.围绕横向比较选题;h.围绕较大变化选题;g.围绕薄弱环节选题;h.围绕形势宣传选题;j.围绕重要会议选题;k.围绕发展战略选题;l.围绕理论研究选题;m.围绕空白来选题

4、对标题的基本要求:就统计分析而言,好的标题应做到确切、简洁、新颖。

确切,是指标题要准确概括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做到题文相符。

简洁,是指标题要精炼、扼要、通俗易懂,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概括全文的内容。

新颖是指标题要不落俗套,具有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风格。

5、几种常见的标题拟定方式

标题的拟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以分析目的为标题。这是统计分析标题最基本的形式,如:?濮阳市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b.以主要论点为标题。如?我市工业企业大有作为?。 c.以主要结论为标题。如:?制度创新才是国有企业解困之路?d.以提问的方式为标题。如:?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路在何方???亚洲金融危机告诉了我们什么?? 制作好标题,一般来说有正题和辅题。正题(也叫主题或大标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也叫肩题、眉题或小题),是正题的引子;副题(也叫次题或提要题)是正标题的辅助标题,用于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正题,使正题的意思更完整。要使标题新颖醒目,扣人心弦,增加吸引力,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多用论点题和?事实题?少用对象题。试比较以下两题(乡镇工业大有作为;关于乡镇工业的调查);(2)适当采用设问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商品库存为什么升高;商品库存情况的分析);(3)用具体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县夏粮增产四千万斤;我县夏粮获得丰收);(4)用突出的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大关;我区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5)加重语气。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市蔬菜价格猛涨2.65元;我市蔬菜价格上涨26%);(6)运用对比手法。试比较以下两题(改革前长期亏损共达八万七,改革后一年盈利足有十万八;改革后我厂扭亏为盈全年盈利十万八);

(7)适当运用比喻。试比较以下两题(××地区大力营造绿色宝库;××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情况);(8)适当运用诗词、成语、古语、警句。试比较下面两题(安得广厦千万间黎民百姓尽开颜;我区房地产情况调查);(9)适当运用副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县葡萄生产情况一一今年全县葡萄产量可达25万吨,比上年增长24%;××县葡萄生产情况);(10)适当运用提示语和有强调作用的语句。如(请注意:我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我区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差距惊人)。

6、标题的常见毛病

(1)提法雷同。很多统计分析报告,一般都冠以?对比分析?、?几点看法?、?几个问题?、?情况?、?调查?等标题。这样的标题,大家可用,年年可用,显不出特色,显得呆板、千篇一律。虽然标题基本上反映了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但却吸引不了人,使人看了不想再读下去。

(2)标题与内容不一致。一般文不对题的情况较少,但标题与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则时有发生。例如,有的题义过宽,如,一篇题为《关于我市物价情况的分析》的报告,实际上只分析了蔬菜价格问题。有的题义过窄,如,一篇题为《关于我厂今年生产情况的分析》的报告,实际上不但写了今年的生产情况,还比较大篇幅对明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预测。

我们拟定标题,要力求避免这些通病,使标题确切、新颖、有吸引力。

(三)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

统计分析报告所需要的材料主要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不仅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也是报告写作的基础;不仅是形成和表现观点的依据,也是阐明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

统计分析报告的材料有多种分类,我们仅按材料的形式分类做如下说明:

1、统计资料。这是写作统计分析报告用得最多,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种材料:(1)定期报表资料:这主要指当年的定期报表数字资料,也包括定期的原始记录资料;(2)一次性调查资料:这里指统计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数字资料;(3)统计整理资料:这里主要指历史统计资料和统计台帐资料。仍是数字资料;(4)统计分析资料:这是指已经印发的各种统计分析素材及统计分析报告;(5)统计图表资料:这是指各种形式的统计图;(6)统计书刊:这是指统计部门编印的有统计资料内容的书刊,如《统计年鉴》、《统计》杂志、《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统计月报》、《中国信息》等。

2、调查资料。这是在特定的统计调查中所取得的情况或资料。是指在统计报表之外的,尚未写成统计分析资料的情况。主要通过观察、访谈、发问卷、座谈等方法获得。

3、业务材料。这是反映社会经济有关业务活动情况的文字材料。这些材料大多来自各业务部门以及有关的业务会议。比如计划会议、财政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等。

4、见闻材料。这是通过非统计调查的日常见闻所取得的活情况。这种活情况,一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如报刊发表的一些社会现象;二是指没有文字记载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某些社会现象(如在街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等)这些并非特意调查的见闻,有时也成为统计分析报告的材料。

5、政策法规。这是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定、决定、决议等文件材料。

6、有关言论。这是革命导师、领袖、党政领导、古今中外的专家、学者的有关言论。这也是统计分析报告论事说理的重要材料。

7、书籍材料这是有关的教科书、论著、专著、资料书与参考性的工具书等等。在书籍材料中,主要是理论材料。

8、报刊材料这是报纸、期刊发表的各类材料,其中包括内部的,不定期的报刊材料。

9、横向材料这是指同类地区以及市际、省际、国际之间的材料。有了这种材料,在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就便于进行横向比较。

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文学材料,如诗歌、成语、典故、谚语等。这些文学材料若在写作中运用得好,必能增加统计分析报告的生动性与可读性。(四)掌握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统计的方法;二是逻辑的方法;三是辩证的方法。

1、统计的方法

在说理中运用的统计计算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总量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总量指标(绝对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方法;

(2)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比较指标(相对数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结构,比例、强度、速度及计划完成程度的方法;(3)平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平均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平均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比较的方法;(4)动态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动态指标反动态相对数(时间数列),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5)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程度和方向的方法;(6)相关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相关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所表现的相关形式、密切程度及数量联系的方法;(7)平衡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平衡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数量联系及其综合平衡问题的方法;(8)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或其他统计方法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及其数量表现的方法;(9)抽样分析法。是指通过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分析和推断,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情况的方法(10)重点分析法。是指通过重点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重点单位的社会经济情况的方法;(11)典型分析法。是指通过典型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典型情况,进而加深对总体情况认识的方法;(12)分组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分组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不同特征、不同性质及相互关系的方法。

2、逻辑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离不开逻辑的方法。现将统计分析报告中常用的推理及论证的方法分述如下:(1)归纳法就是指从若干个具体事实做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2)演绎法这是以一般性道理对具体事实做出结论的方法;(3)类比法 这是通过两个或若干同类的具体事实进行比较而的出结论的方法;(4)引证法 这是引用某些伟人、经典作家的言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尽人皆知的常理来推论观点的方法;(5)反证法 这是借否定对立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6)归谬法 这是顺着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现象继续延伸,进而引出荒谬的结论,以间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

3、辨证的方法

这主要是运用马列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来说理的方法。例如物质与意识,认识与实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略)。

掌握这些方法还不够,还要会综合运用。

第一,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要分析一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只看全年的总产值就很难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用多种方法来分析,用动态数列法分析近几年工业总产值水平的高低和生产发展速度的快慢;用分组法对全厂车间班组进行解剖,对比分析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用平衡法把现价工业总产值同销售收入、成品资金占有额进行分析,观察产销平衡情况;再联系报告期的利润、税金、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物资消耗等情况分析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对这个企业的基本状况就有了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就可以把分析引向深入。当然,并不是分析每个问题都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这要针对分析对象灵活选择。

第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根据现有资料和经验,主要运用演绎、归纳、类比以及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定性分析主要从实地调查收集资料,通过选择能代表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进行研究而获得结论。定性分析可以较快地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本质要素。但由于定性分析忽略了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结论多具有概貌性,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成分,因此不容易根据定性分析的结论来推断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定量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的方法。定量分析可以为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提供量的说明,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数量情况。定量分析是现代统计调查分析的主要方法。但定量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系。

第三,要善于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统计分析离不开比较,如分组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比较来说明问题的。

比较可以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事物现状与历史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横比是一事物与其它同类事物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差距,找出事物的外部联系。

在统计分析中使用比较的地方较多,如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比、本期与上期比、本期与上年同期比、本单位与外单位比等等。

使用比较应注意可比性。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比较的指标类型必须统一;比较单位的性质必须相同。 第四,要善于进行系统分析。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要用系统的眼光将所研究的对象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如1985年我国工业超高速发展,单从工业本身看,似乎没有多大问题,速度虽然快一点,但轻重工业比较协调,经济效益也较好。但是当我们把这个现象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来分析,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外汇信贷等就缺少相应的负担能力。因此,工业超高速发展是不能持久的。这就是从系统分析中得出的观点。

只要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进行分析,就可以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弄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构思内容形式

在动笔写作之前,必须对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而缜密的构思。这是统计分析报告整个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孕育统计分析报告?胎儿?的过程,而且是深化和完善统计认识的过程。

构思首先要考虑的是确立文意(即文章的基本观点)。通过统计分析,作者对社会经济现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往往还不能直接成为文章的基本观点。构思文意就是要把对事物的认识经过精心选择,反复提炼,转化为统计分析报告的观点,使之成为统帅全文的主脑。然后要考虑的是文章的内容。全文写些什么,大体内容有哪些,分为几大部分,各部分是什么关系,有些什么观点,需要哪些材料来说明,等等。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构思后,还要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构思。最后再考虑报告的层次、段落、表现形式等问题。

经过这一系列构思,统计分析报告的构架就基本形成,于是就可以动笔进行具体的写作了。

(六)合理安排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的内部组织、内部构造,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安排的形式。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在过去有个俗成约定的格式,就是一情况、二问题、三建议这种三段式。还有一种就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是最常见的也是经常用的两种格式。但统计分析报告的格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例如: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情况、问题、根源、预测建议五个部分组成。有的是情况、问题、根源、建议四个部分组成。有的虽然也是三段式,但组成部分是情况、问题、根源或者是问题、根源、建议。还有的是两部分:情况、问题,或问题、根源,或问题、建议,或情况、建议。也有的则专门写情况,或专门写问题,或专门写建议。总之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应该不局限于三段式,应该是多种形式。但都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般地,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有以下几种: (1)递进结构

即各层意思之间是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地联系。一般又可分为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及按照事物逻辑层次展开的递进结构。 (2)并列结构

即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是将所要表述的情况,分成并列的几部分横向展开。如在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时,按照农业、工业、商业等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叙述。 (3)序时结构

即按事物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层次。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客观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统计分析。如在分析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状况时,可按?一五?时期,?二五?时期,三年调整时期,…来安排。

(七)掌握开头与结尾的写作技巧

人们常说:写文章是头难起,尾难收。

1、开头的撰写

对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导语的撰写)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抓住读者的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使读者急于读下去和乐于读下去。②要为全文的展开理清脉络;牵出头绪,做好辅垫,主定格局。③要短、要精、要新。

具体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其特点是紧紧围绕文章的基本观点,简明扼要,直叙入题。这种开头方法是统计分析报最常见的一种。

(2)造成悬念

在分析问题或阐述观点以前,先有意地提出一个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造成悬念?式开头与下文是密切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是:

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来认真分析吧。

为什么会得出这种结果?让我们讲给你听,你就会明白的! 今后发展趋势如何?让我们都关心、探讨吧!

这种开头方法使文章内容在问与答中不断扩展深化,使读者在问与答中得到新的启迪和提高。

(3)交待动机

以交待统计分析动机的开头方法,目前也属常见。这种开头的主要特点是:起因线索完整,时间、地点俱在,分析动机清楚,命题明显自然。(4)总说全文。这种开头,把全文所要阐述的内容作概括的介绍。使读者在开始即能了解总的情况,也为全文的论述定下基本的格局。

除以上几种开头(导语)比较典型,导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的统计分析报告不写导语,直接进入正文

2、结束语的撰写

结束语就是分析报告的结尾。好的结尾,可以帮助读者明确题旨、加深认识,又可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统计分析报告结尾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统计分析报告在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客观原因,论证多层次观点后,在结束全文时予以归纳总结,加强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叫总括全文。

总括全文式结尾的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总起—分说—总结?的结构特点。且结尾的启始句多使用?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等概括性词语,然后再把文章前面叙述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概括,使读者进一步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

(2)表明态度,提出建议。

统计分析报告以建议结束全篇的居多,并且形式各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没有结尾段,以最后一个层次的若干条建议来收笔;二是专门有个建议结尾段,用简炼的语言把建议内容概括在终篇段内。 (3)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有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导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在结尾时给予回答,这种结尾方法叫做首尾呼应式。

(4)水到渠成篇末点题

这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开头不亮出基本观点,经过一系列分析、论证、最后才在文章的收笔处照应题旨,点明题意。所谓?点?,就是用笔极少,但却含义深刻,富有概括力、表现力。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除以上几种外,有的还展望前景,提出看法;强调问题引起重视;事物未来做出预测等形式结尾,意在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思索;或补充、强调导语和正文中未提到的问题,以使分析报告更加全面系统;有的还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语言来完成全篇分析报告。

(八)掌握统计数据的运用技巧

数字是统计的语言,也是统计分析报告论事说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表达中用好统计数字,对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极为重要。下面介绍一些常用方法:a.密度法是指适当控制统计分析报告的数字密度。如果统计数字用得太多,容易使读者产生枯燥感和疲劳感,难以再读下去。一般来讲要控制统计数字的,总用量,以占全篇文字的10-20%为宜,不能超过30%。b.概略法是指把复杂的统计数字加以简化,使读者易读易记。c.明晰法是指把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字变得更清晰、更明确。

六、统计分析报告的修改

所谓修改,就是文章的初稿(草稿)写成后,作者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再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使其不断完善、提高,直至定稿的过程。

为了把统计分析报告修改好, 修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修改需要冷处理。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要热气争取一气呵成,以求文意贯通,语气畅达。但在修改的时候,却不能趁热打铁,而要冷处理,如果时间允许,可放一段时间,使头脑冷静后再修改,就能发现许多不妥之处。

(二)要正确地听取意见。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一方面听取领导同志的意见,一方面听取其他统计人员的意见。

(三)抓住重点修改。修改当然要推敲某些字句,但这不是重点,修改的重点主要是核实数字和情况是否准确,观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说理是否透彻,意义是否深刻。

写好统计文章,必须意志坚定,百折不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要想写好统计分析报告,仅凭知道什么是统计分析报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读书.多看报.及时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要勤于读书、善于做笔记,及时把所看到、听到或想到的观点记下来.日积月累就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等到写分析时.所用到的观点就可以信手拈来。在写分析的过程中,对于所遇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推敲,要学习古人?两句三年得?的治学精神。以上的过程是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读书学习是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要求我们必须耐得住孤独、忍得住寂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演变后,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就完成了。

八、一篇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的标准是怎样的

首先是在?质?的要求上。数据与文字的有机融合。两者结合不好造成顾此失彼,结构紊乱的通病已严重影响了统计分析报告的表述效应。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统计数据的选择与表述文字的组织不可马虎了事,必须反复优化,使之?质量上乘?,极具说服力。具体要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要准确,有真实性。采用的数据要准确可靠,否则一个不实的数据就会影响全篇的说服力。如某乡上报的春耕生产统计报告中的数据:?全乡已积上渣肥30000公斤,可保证每亩稻田施上渣肥2500公斤。?照此一算,这个有两万多人的乡仅有12亩稻田,令人啼笑皆非。此外,依据统计数据进行的分析判断要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如某纺织厂的季度统计报告说该厂主导产品宽幅装饰布的销量比上年同期增加 1.25%,得出的却是?有大幅度提高?的结论,前后搭配失调。这些现象须防止。

第二,要新颖,有时效性。从事统计分析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及时捕捉最新的统计数据,并及时做出中肯的分析报告,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如 1982年,墨西哥发生火山喷发,亿万吨火山灰直冲云霄,形成罕见而又十分壮观的景象,当人们对此赞叹不已的时候,美国的一个专家小组敏感地意识到此事对农业的巨大影响,立即采集了大量的气象统计数据,着手进行分析研究,并向美国政府及时提供了一篇统计分析报告,指出这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大量火山灰,将会造成大面积的低温多雨天气,使全世界范围的粮食作物受到损害,于是政府的农业部门根据这篇报告,马上采取了相应的促进粮食增产与储备的措施。果然,第二年世界各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而美国粮食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大大地赚了一笔。这个例子就很有说服力。而统计分析中若采用滞后的统计数据或过时的文字描述不仅会弱化统计分析报告所提供的统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甚至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误导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决策。

第三,要典型,有代表性。写统计分析报告要精心选用最有代表性的统计数据,使之以一当十,反映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文字分析则要能一语破的,揭示出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2000年6月12 日的《信息日报》曾有一统计分析报道:?1990年各种部门向健力宝公司伸手要钱631次,总额1.98亿元,其中职能部门开出‘红头文件’索要1736.32万元;各种媒介索要3323.71万元,各种研讨会和出书赞助索要1042万元,各类社会管理部门索要1.4亿元。而健力宝公司一年利润仅两、三个亿。?文章据此分析:?国内各部门无穷索要这种‘打’‘压’形成的杀伤力已远远大于外国品牌的封堵,企业已招架不住。?切中时弊,发人深思。

二、?量?的均衡

?量?的均衡指的是统计分析报告中数据与文字二者在用量上要适度。这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写中常常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某些统计分析报告要么从头到尾全是统计数据的堆砌罗列,就数字论数字,脱离实际,既不生动又缺乏表现力;要么全是依赖主观判断,凭经验进行的文字描述,由于没有准确数据的支撑,缺乏说明力。因此,编撰统计分析报告一定要注意两者搭配的适度,不可顾此失彼。数据引用应控制在篇幅的10~30%之间,分布也要均衡。作者授引统计数据,必须具备基本的统计知识和运用计算机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善于运用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作科学的处理分析,援用数据要与精要、中肯的文字分析有机结合,使之有理有据。

例如一篇统计分析报告为了说明某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与该地?人口与经济增长不协调?有关的观点,就用了这样的统计数据?950~1995年该地区粮食增长50%,年平均增长0.91%,而同期人口增长3倍,年平均增长

3.13%,人口增长大大快于粮食增长,致使人均产量锐减,195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320公斤,1995年人均粮食产量锐减到110公斤。?这里作者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和精心提炼出6个统计指标数值,其中有两个定基增长速度指标值,两个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值和两个平均发展水平指标值,它们在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中统计数据与文字阐述有机结合,相互关照,使读者感受到了人口无节制增长的严重后果。

当然,如果统计分析报告要用一连串的统计数据才能说清问题,就可以在文中列表显示或绘制成统计分析图,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统计分析报告中的文字阐述同样要简炼紧凑,不要繁杂冗长。两者用量恰当,搭配均衡,就可以产生相得益彰的整体效应。

三、?序?的合理原则

统计分析报告在数据、文字?质?的优化与两者搭配?量?的均衡的基础上还须进一步讲究内在组织?序?的合理,才能实现?l+1>2?的最优系统效应。这里的?序?指的是数据与文字在文中的组织艺术,涉及的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章法。文章数据与文字的组合技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全文的谋篇布局,二是层次、段落的内在结构安排,三是自然段中句间意义的搭配。要使数据、文字的组织合理?序?,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全文布局要服从统计分析的目的,突出全文主旨。所有统计数据的运用和文字语言的描述都要围绕主题。统计分析报告?大体须有,定体则无?,分析的目的不同,报告的章法也就不同,没有僵化的模式。可以先叙后议,先摆出数据,后作量化分析,予以议论阐述,揭示事物的规律与本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边列数据,边量化分析,边作理论阐述。

层次段落安排要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层次的安排要反映事理逻辑,各段内容要清楚地体现层次意义。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即每一段只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各层、各段既要相对独立又彼此关照,前呼后应。

段内句子意义要精心搭配,使之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统计分析报告数据较多,文字简朴,易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但如果讲究文句的组合技巧,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就可使文章既准确精要又生动活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一篇反映我国耕地面积面临严峻形势的统计分析报告这样表述:?我国耕地本来就少,近几年平均每年又占用700多万亩耕地以作他用,这相当于青海全省的耕地。每年种植烟叶又占去耕地1600多万亩,比宁夏的全部耕地还多。饮酒更有过之,全国一年喝掉白酒、啤酒944万吨之多,耗用粮食1400多万吨,相当于10亿人口一个月的口粮,而生产这些粮食需要4000多万亩耕地,差不多等于新疆的耕地总面积。如此看来,我国耕地面积每年将被占用一个‘青海’,抽掉一个‘宁夏’,喝掉一个‘新疆’?。作者巧用比拟辞格,比较换算手法,使本来单调枯燥的数据文字鲜活起来,既能晓之以?理?,又能感之以?形?,实现了文句组合合理有?序?的最佳效应。

综上所述,统计分析报告数据与文字融合?质?的优化,?量?的均衡,?序?的合理是系统理论思想的具体体现,运用这些原则来解决统计分析报告中数据与文字搭配不当的突出矛盾,实现?质?、?量?、?序?的有机结合,提高写作的质量,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三篇:质量控制统计方法调研及调研报告撰写办法

《质量控制统计方法》课程调研及

调研报告撰写办法

一、调研目的

向实际工作部门学习,实地观摩企业生产第一线如何运用统计工具进行质量管理,认识统计工具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更好地掌握《质量控制统计方法》课程内容。

二、调研内容

⒈了解企业基本生产情况及质量管理工作情况。重点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组织方式、机构人员等信息。

⒉针对某个具体的生产或服务环节,详细了解质量管理(控制)过程和方法。主要是以下环节:

⑴产品制造。要了解并掌握:该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要素(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制造工艺或方法、测量系统、生产环境要求),主要质量参数(目标值、公差范围),质量控制目标,使用的控制图,过程能力,如何使用鱼剌图、排列图等工具分析和改进质量等。

⑵产品质量抽样检验。要了解并掌握:检验项目和工具,如何抽样,如何检验,如何对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做推断等。

⑶验收抽样。要了解并掌握:验收对象,验收抽样方案,检验的主要质量参数,检验方法,如何处理(接收、拒绝或筛选),如何控制双方风险等。

⑷产品售后的质量跟踪调查。要了解并掌握:调查项目,调查方法,如何将调查信息反馈到生产部门,如何改进质量等。

⒊了解如何界定和核算质量成本、质量损失以及改进质量的效益等。

三、调研报告

每个人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报告内容为: 第一,调研单位基本情况;

第二,调研单位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人员及组织方式、执行的质量标准、产品的质量水平等情况。

第三,调研单位某个具体环节的质量管理办法(具体内容见第二部分)。

第四,调研单位在质量管理方面使用统计工具的情况。 第五,调研体会。

四、注意事项

第一,尊重调研单位的工作人员,虚心学习,有礼貌。 第二,积极主动提出问题、了解信息。

第三,注意保守调研单位的商业机密。

第四,遵守调研单位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第四篇: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研究对象与步骤:①研究对象:要具体、明确。②研究步骤:完成任务的时间划分以及成果形式。总的研究任务分几个阶段,或分几个方面完成,每阶段的时间安排,成果形式。研究步骤可以列表表示,也可以文字叙述表达,只要把研究所经历的步骤写清楚就行。

3.研究过程与方法:

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

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问题讨论与建议:①问题讨论:主要是讲研究的不足。回顾研究过程,觉得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也就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的地方。不要多,两三条主要问题即可。②建议:结合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醒别人开展类似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6.附件:主要是列举报送的附加材料,即成果清单、必要的成果复印件、参考文献等。 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第五篇: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1)国内外研究状况最后一段要提出问题,然后和关键问题对应上。

2)你所研究的内容可能比较多,只有一部分内容才是关键性技术问题。

3)特色和创新点要说明为什么是创新点,体现在哪些地方。

4)尊重语文的文法,尤其是冒号的引用,小标题上不要有冒号

冒号的用法:如果前面是“规则如下。”,则后面每一分段后都是句号。

如果前面是“规则如下:”,则后面每一分段后都是分号。

5)变量要斜体。

6)图、表的规范,图名在下面,表明在表上面。

7)本文可以尽量省略。图名4号字,图里的5号字。

8)理工科的层次关系1... 1.1...

1.1.

19)1.1.1

(1)

10)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1)时间、地点、任务、思想和特点进行描述和分析。

(2)写联系比较密切的文献,且要有分析和评价。

(3)加一个进展和存在问题。

11)学术构想和扩展

写一下想怎么做,其实就是一个大摘要。

12)研究的内容

宏观一点写你要做的事,分多点列出每一项任务(大任务到小任务),不用写怎么做,写要完成哪些任务。

13)关键的技术性问题

是研究内容中的问题的一部分,写的比研究内容对应的内容要细一点,写它出为什么是关键性技术问题。是有多么重要、还是难以解决。

14)目标

最后做出了是什么东西(系统、模型)

15)关键的概念要在前面有定义,写出的开题报告是闭环的,即看完报告要能都得出

16)每部分可能有重复,但侧重点不同。

17)可行性分析是对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分析。

18)特殊与创新(总结出一句话),创新是既是抽象又是具体的。例如:提出一个基于...面向... 解释为什么是创新,理论、方法、思想是创新的。

19)参考文献要有几篇XX年以后的。

20)算法参考计算机学报的规范。

21)公式要有推导证明。

上一篇:土建施工员求职简历下一篇:统计学暑期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