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云南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环境,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与政府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云南省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作为区域经济重要支撑的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压力大;另一方面,作为我国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建设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区任务重,协调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环境是新时代云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现实需求。本研究从地理学的时空观出发,以系统理论、耦合理论等理论为指导,梳理相关研究文献,针对国内研究区域多侧重于东北、西北和东部沿海省市区的现状,本研究选取西南地区的云南省作为空间研究载体,筛选构建云南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综合应用耦合协调模型、DEA模型、Arc GIS空间分析等为主的方法体系,从省域和州市层面探究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态,剖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效应,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农业经济与农业生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以云南省为代表的高地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协调良好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向。研究结论如下:(1)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来看:省域层面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提升较快,上升幅度明显;农业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波动上升,速度相对较缓。州市层面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均为波动上升,速度都较为缓慢,且州市间的空间差距较大。(2)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来看:省域层面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耦合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协调度等级较低。州市层面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缓慢波动变化,变动幅度较小,且空间差异较大,总体耦合协调程度朝良好方向发展。勉强协调型主要分布有滇西和滇西南区的保山市、德宏州、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濒临协调型占据云南省大部分州市,从西到东呈集中连片分布,轻度失调型仅有昆明市。(3)从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效应来看,协同发展效应值逐步上升,但非有效年份占据较大比例,技术效度与发展效度不稳定,系统的有效性发挥不足。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DEA模型;云南省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第3章 云南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支撑条件

3.1 自然地理环境

3.1.1 地质地貌错综复杂

3.1.2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3.1.3 水土流失有效遏制

3.1.4 石漠化治理成效显现

3.2 社会经济环境

3.2.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2.2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2.3 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3.2.4 城镇化发展速度稳步提升

第4章 云南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4.1 指标体系筛选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指标体系选取

4.2 数据来源

4.3 评价方法构建

4.3.1 指标标准化及权重确定

4.3.2 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4.3.3 耦合协调模型

第5章 云南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测度

5.1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发展特征

5.1.1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特征

5.1.2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特征

5.2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发展格局

5.2.1 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空间格局

5.2.2 农业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空间格局

5.2.3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

5.3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效应特征

5.3.1 农业经济子系统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内协同发展效应剖析

5.3.2 农业经济子系统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间协同发展效应剖析

5.3.3 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协同发展效应剖析

第6章 云南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6.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6.2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6.3 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6.4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

6.5 健全农业生态保护机制,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6.6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农业经济开放高地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药学基础论文提纲下一篇:当前经济形势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