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发部工作总结

2022-09-17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研发部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最新研发部工作总结

研发中心项目研发激励制度最新

研发中心项目研发奖励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研发项目管理,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推进新产品研发项目和现有产品技术改进、工艺优化项目的进展,高质量、高效率、高经济性地完成公司研发工作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及所属各分子公司,对新产品研发、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工艺优化等项目的考核奖励。

3. 奖励内容

研发项目的奖励与项目研发完成情况及经济效益挂钩。研发项目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中,物质奖励分为:项目立项奖励、项目完成奖励、项目产业化激励、专利申报奖励、政府项目申请奖励等五个部分。精神奖励分为:宣传表彰、职位晋升、培训学习、考察访问等四个部分。

3.1 物质奖励

3.1.1 项目立项奖励是指:营销部门、研发部门及相关人员,获取行业前瞻性的情报信息或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经研发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评估确认,作为项目立项依据的奖励。项目立项申报一旦通过,新产品研发项目给予信息提供者1000~3000元的奖励。

3.1.2 项目进度完成奖励是指: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研发任务书中载明的各项内容的奖励。根据项目的等级(在《可行性评估报告》中明确等级)分为:1类[国际先进]、2类[国内先进]、3类[行业先进]、4类[企业空白]共四档,1类项目进度完成奖励团队2万元;2类项目进度完成奖励团队1万元;3类项目进度完成奖励团队5000元;4类项目进度完成奖励团队1500~3000元。)

3.1.3 产业化激励基金是指:研发中心研发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取得营业收入的奖励。每年按照新开发产品销售额的一定比例作为研发中心年度激励基金,提取奖金1-3年不等(在可行性报告评审会时,按开发项目的等级与市场价值来确定)。即第一年1-2%;第二年0.5%-1%;第三年0.3-0.5%。

3.1.4 专利申报奖励是指:研发成果申报专利并取得专利证书的奖励。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型专利三档,发明专利给予发明者或团队2万元奖励,实用新型专利给予发明者或团队3000元奖励,外型专利给予发明者或团队500元奖励。专利申报奖励以取得专利证书为准。

3.1.5政府申报项目奖励是指:公司部门或员工在向政府申报项目、争取政府资金补助或税收优惠等方面,积极主持、参与、配合申报所取得成绩的奖励。具体程序及奖励按照《ZD-ZJYZ-01-A0项目申报管理制度》、《ZD-ZJYZ-02-A0 项目申报奖励制度》执行。

3.1.6 股权激励

对公司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有特殊贡献的业务骨干或技术管理

专家,经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给予一定的公司股份认购权。

3.2 精神奖励:

3.2.1 公司每年度召开一次优秀研发人员的评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进行宣传表彰;

3.2.2 对有潜力、有重要贡献的研发人员送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学习,或参加行业专题研讨会,或去国外学习考察等;

3.2.3 对有进取心、有发展潜力、有敬业精神的员工,给予独立承担研发课题的机会;

3.2.4 对具有技术管理领导能力或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的人员,职位上给予晋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2.5 项目组负责人或主要骨干在研发项目完成进度后,享受一年一次费用标准为2000元/人的国内旅游。

4. 奖励的审核及执行

研发中心根据上述奖励内容,结合《年度产品研发计划表》的执行情况,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研发项目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预期效益等。研发中心根据审核结论,提出奖励建议,报总裁批准后执行。

5. 本制度由研发中心负责解释。 6. 本制度由公布之日起执行。

2013年3月

第二篇:最新技术(研发)中心管理标准及规章制度(参考资料)

最新技术(研发)中心管理标准

及规章制度

第一章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必备素质 第一节从科技人员到管理者的岗位转变

一、岗位转变是现实的需要

实际上,从技术工作岗位转向管理岗位,对企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是预料中的事。统计资料表明,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尊重科学技术的作用以来,已经有成千上万科技人员走上了管理岗位,他们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担任着领导职务,而担任技术方面领导职务的人就更多了,他们被称为课题组长、项目组长、企业科技工作者、技术工程师、总工程师或工程总指挥等。理工科背景的人当管理者的现象在国外也是很普遍的。美国工程师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工业企业中,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从事管理工作。

美国工程人力资源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岁以下的从业工程师中,管理人员占年龄段的工程师中,担任重要管理职务的人数多达%。大多数科技人员都是从工程或研究开发管理岗位的工作做起,由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担任管理者,这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人们认为,工程的人似乎特别适合搞管理。据估计,每三个工程师中就有一个改行搞管理。年代的美国,半数以上的公司由学工程的人主管,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工程技术科学使用的分析方法、系统优化方法、定量和模拟方法等更接近管理决策的需要。并且,工程师和管理专家都十分注重实效,工程目标和企业目标相吻合。在实践中人们发现,与自然科学家相比,学习工程技术的人能比较快地适应管理工作。

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也使技术人员有更多机会走上管理岗位。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是技术和管理,这已是今天的一种共识。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经济管理也就离不开技术的管理。因此,高效的经济系统要求技术人员参与管理。有人会说,将来让学管理的人去管理,不是更好吗?研究未来的趋势,我们可以预见,改行搞管理,或理工科大学生走上管理岗位,将仍然是许多人的生活道路。其理由如下: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使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例如,,年我国人事部门编制的全国工种名录已收集了,多个。面对种类繁多的岗位及其所需要的管理门类,教育的能力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学校不可能为每一种岗位培养出一种管理者。学校一般只能培养通才,而把技术和管理的结合留给学生去举一反三。学校管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对多数岗位来说,也只是通才。他们会比较适合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而对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也还需要通过灵活改变去适应。

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本质是带有很多经验性的。这就使善于学习的实践者能成为好的管理者,这也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在实践中再学习,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人才。因此,在物色管理人员时,人们自然要考虑实际工作者和管理毕业生两个方面。在经验和专业知识更具重要性的地方,专业人员就更可能被选上管理岗位。研究和开发管理要求管理者充分理解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在创造培养科技管理人才体制的同时,大批科技人员将被推上管理岗位。

二、理解两种岗位的差异

走上管理岗位,并不是那么顺利的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抱怨管理的困难,甚至已担任管理职务多年的人,也这样说,对于刚从技术岗位转过来的人,对管理行业缺乏思想准备是困难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育体制造成的。传统的教育体制更多的注重于分析,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分析问题和探索的钻研精神,在课程设置中,也不教授组织管理概念。因此,在改行之后,人们仍然习惯于以对待理工科问题的方法对待组织管理工作。

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是性质很不相同的两种工作。在走上管理岗位时,对此缺乏思想准备常常是导致管理者失败的一大根源。在改变工作岗位之际,我们首先应该对这种差异有明确的理解,并做必要的思想准备。观察和比较这两类工作,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差异。

工作目标。任何工作都有一定的目标和宗旨。技术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开发活动找寻新的、更好更省的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或者探测未知,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而管理工作则志在提高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工作对象。科学技术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物:物质的本身或由物构成的系统,生物界以及与其相关的事物,以及对物质世界的描述。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人的行为和由人构成的社会组织。人与物是极不相同的。人是有思想的、能动的;人有需求、有欲望;由人构成的系统更加复杂、更加多变。物理学的一条著名定理是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但在管理工作中,作用力不等于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常常大于作用力。

工作方式。科学技术工作的方法是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假设、推理。管理工作的工作方法虽然在字面上有可能与这些相同,但内涵差别很大。管理的具体方法则包括交流、诱导;指挥、协调;计划、控制、组织;改进组织结构,调整组织战略。

工作结果。科学技术工作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论文、专利;图纸、程序;报告、方案;样品、样机等。其中大多数可能是个人的工作结果,是个人可以控制或左右的。管理工作的结果则只能表现为集体的效率和效益,也就是表现为他人的结果。你想要左右这个结果,就要通过你对别人的影响来实现。

评价标准。单位或组织对科学技术工作的评价标准常常是一个人的论文或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创造性的多少。而评价管理工作的标准则是整个队伍的效率和效益。科技工作的结果,要经得起公认的公式或定律的推敲和客观标准的检验。管理工作远不如科技工作那么精确。经营管理问题需要的是因地制宜的方法和措施。

三、转变岗位后的决策

形势或环境最终使人们接受了转变岗位的建议。其原因可能是:上司诚恳;本人出于情面难以推却;很多人这么说等。其实转变岗位也有许多合情合理的正当理由。例如:工作需要。为了一个事业的成功,本人只能放弃自己个人的喜爱,而去做组织管理工作。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是这样走过来的。

有人从经验中认识到:没有行政权威,技术事业难以成功。因此,决定部分放弃本

人的技术专业,从事管理工作。 有人分析自己的性格和条件,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更多的在于人际交往上,在管理岗位上自己有更多发展机会,因此,毛遂自荐应聘担任管理者。在市场化改革后,科技人员有更多机会把自己的发明创造投入生产、变成产业。他(她)就要担任经理,管理生产或企业。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技进步本身日益成为大规模的集体活动。科技活动的展开,要求有一大批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既要懂科技,又要懂经营管理。

第三篇:研发部周工作总结

篇一:(4.8-13日)研发部上周工作总结及本周工作计划 研发部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一、现阶段工作总结

自3月11日始,截止至4月9日,研发部正式投入运营已有4周,不含法定假日共20个工作日,目前主力工作人员共3人。因探索型工作较多,目前进展速度尚不令人满意。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对预期结果由较大信心,各项工作取得进展如下: ? 主体研发进展情况

? 项目总体研究计划制定完毕

? 课题内部调研已结束,共确定替代型课题3个,改善型课题2个。列表如下: 研发部承担课题列表

? 信息收集(含组稿)进展情况 ? 信息收集分工

现已确定由崔景新负责专业信息和客户信息收集,薛伟杰负责同业信息,李月负责行业信息。 ? 信息收集来源

? 正在搜集完善第三方信息平台(信息咨询公司)、权威经典信息发布平台 (含公共媒体)、同业自身信息发布平台等

? 传统项目组向研发事业部的信息反馈,以研讨会、常规沟通、组稿等多种

方式进行。重点考虑组稿的方式,最大限度挖掘同事对公司项目运行的思考,此工作正在筹备,尚未进行。 ? 信息整合方式

? 所有信息以动态资讯和专题两种形式进行整合,以避免信息的杂乱无章; ? 动态资讯以飞信为平台进行发送;专题信息按内容不同选择合适的渠道发 送至合适的同事。

? 其他信息共享至网盘(网盘密码动态更换,以保证保密性,同时继续探索 其他更有效更有利于管理的平台); ? 临时性任务完成情况

? 淮安农行“软转”内训师项目 研发部负责完成了课程设计、项目规划建议书制作,现已投标。目前正全力以赴课件制作。 ? 苏州农行“软转”项目

根据苏州农行项目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框架性设计,结合我司研发需求,正在以其为契机进行探索和完善。 ? 芜湖农行和滁州农行“软转”项目回访 正筹备进行。

? 部门管理进展情况 ? 部门基础管理进展 ? 工作计划与总结

实现了每周向总经理和副总(目的是保持同传统项目组的工作联系和沟通)进行工作汇报。 ? 部门内部分工与沟通 ? 部门精细化管理进展 ? 研发部工作手册

研发部工作手册已完成框架性设计与制作,在部门运行过程中不断添加内容,作为本部门工作指导手册。 ? 内部绩效评定与考核

正在筹备内部工作质量管控方法,以专题为例,对专题形成的时间、概念分析情况、逻辑构建情况等予以评定,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2013年第14周(4月8日-13日)工作计划 本周工作人数为3人,确定本周工作计划和相关安排如下表: 核心研究工作计划

临时性任务工作计划 支撑类工作计划

篇二:(4.1-7日)研发部上周工作总结及本周工作计划 研发部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一、2013年第13周(3月25日-29日)工作总结

本周本部门工作人数为4人。总体而言,工作进展有条不紊,内部沟通顺畅,取得较多预期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原计划工作完成情况一览表

临时性工作完成情况一览表

二、2013年第14周(4月1日-7日)工作计划

本周工作人数为3人,因为清明法定假日,实际工作日为4个,经部门内部认真研讨,确定本周工作计划和相关安排如下表: 核心研究工作计划

临时性任务工作计划支撑类工作计划

基础类工作计划篇三:每周工作总结和计划表模板

第四篇:工作总结之研发部

研发部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更准确的说是10月28日),对云城服务器组的所有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过1个月艰苦的重构,几乎推翻了服务器组大半年工作的过半代码,终于将一个较为稳定可靠的底层系统双手递交至应用组手中。

回顾服务器组近一年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3月之前:核心运行时系统

3月至6月:应用组开发环境(IS)

6月至9月:添加新功能,BUG纷飞中艰难前行

10月:在稳定性与性能的双重压力下,终于决心重构

11月:优化核心系统效率

12月:系统规模化与产品化设计与部署

打造云城核心系统(第三代互联网技术)的路程十分坎坷,几经波折。一方面是因为李琳博士的平台理念十分先进,与现有系统有较少参考性,大家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和完善,在理论与工程实现之间发生了不少碰撞;另一方面,大家在实现过程中也犯了不少可以避免的错误,比如缺乏交流,比如在正常的开发迭代流程中,重构是可以尽早展开的。

然而可喜的是,坎坷的实现过程并不是一无所获:很多系统中模糊的点在经过多次反复迭代后变得清晰,大家对云城系统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服务器组的新人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汲取技术知识和

宝贵的工程经验。艰难前行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经验,更是一份信心和凝聚力。

当然,现在还不是松一口气的时候。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除了进一步稳定和优化核心系统,还要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设计和部署。我们深知,我们的云城平台离产品要求还有很长距离,这段路比起之前,会难走许多,需要每个人更多的努力。

感谢应用组同事,用我们的平台搭建出形象而生动的产品。底层的平台抽象而晦涩,缺乏直观感受,只有当一个已初具云城理念雏形的“第一界面”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每个服务器组人的脸上才洋溢出会心的笑容——这是每一个人的定心剂。

感谢应用组同事。工具至简,文档缺乏。现在光鲜的第一界面背后,你们付出的辛苦,所有服务器组人深为理解。

我们坚信着云城的未来。路虽难走,但我们拒绝死在黎明前夜。谨与所有云城人共勉。

谢凌君 Tom

第五篇:研发部工作总结范文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和失败都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所以工作总结时一方面要考虑外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是要对内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纵观研发部05年,其工作重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Ø 第一阶段:2月份~7月上旬,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新平台建设及新产品研发上; Ø 第二阶段:7月下旬~10月份,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非标单开发;

Ø 第三阶段:11月~至今,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产品改进、稳定、系统维护、技术资料整理、技术输出;

研发部05年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外因主要有两方面:

公司宏观调控方面:包括人员方面的调控及产品销售策略方面的调控。在第一阶段时,研发部的人力物力是整个05年最充沛的时候,为新平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第

二、三阶段时人员有所调整,但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在产品销售策略方面,公司在8月份调整了产品销售重点,这间接的减轻了研发部的工作压力(非标制作及系统维护等压力)。 05年的市场环境:在第一阶段,市场签单少,为研发部有效的组织力量建设新平台提供了时间保证。在第二阶段销售状况较好及非标单较集中时,可以充分发挥新平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把研发出的新平台投入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在新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非标单定做。在第三阶段非标单较少,所有有较充裕的时间来改进、稳定新平台、技术输出。 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研发部也范了几个大错误:

整体工作安排方面:忽视了研发技术成果及时、有效的对外输出。如05年9月份以前,在技术输出方面的安排很少,导致市场销售、商务等对新平台的认知不够,影响产品的推广;对工程、生产的培训指导欠缺,导致在工程安装、生产制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及工作效率。导致其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个人领导决策的失误,刚接手部门工作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研发部的工作,把研发的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研发而忽视对其它部门的支持。 人才使用方面:其一体现在人才的去留方面优柔寡断,如对于何渭量、龙中涛去留,不够果决,导致遗留下很多后遗症;此为前车之鉴。其二在人才的使用方面未做到“人尽其材”。好钢应用在刀刃上,但在黄永康的工作安排上却是大小通吃的做法,在某些时候是“高薪人才,底薪工作”的做法,加大了研发运营成本。在其它人员工作安排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未做到“用人所长”、未充分考虑到员工的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高性价比的使用。 产品质量方面:主要体现在3MJ产品研发上,其一研发周期太长;其二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隐患。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开发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设计经验欠缺所致(占70%);另外一方面在于对技术工作的管理不善所致(占30%);如若改进管理方法、测试手段等则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研发风险。 以上是从纵向对研发部05年的工作做了整体上的分析,现从横向对研发部05年的工作做分类分析。 按工作类型分类,研发部的工作主要包含:新产品的研发、产品功能升级及稳定性改进、非标单的开发、系统维护及技术支持、技术输出、管理工作。各项工作在全年中所占的比例一方面取决于市场因素及公司的产品研发方向;另外一方面取决于研发部内部因素(技术能力、产品基础平台、工作的有效性、内部管理等)。

新产品的研发:包括IC卡一卡通新平台建设、ID卡一卡通新平台建设、高速公路等新产品研发等,约占总工作时间的30%。根据研发部的资源及市场需求情况,新平台的推出采取了分阶段推出策略,这是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当然新平台的推出是建立在04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不足的地方主要有几个方面:方面一体现在产品规划和设计方面;如软件的整体架构设计及实现存在一些不足,硬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方面二体现在测试力度、深度方面;导致产品推出后在反馈了一些BUG。

产品功能升级及稳定性改进:新平台建设其作用之一就是对一卡通产品的功能升级及稳定性改进。此项工作约占总工作时间的5%(除新平台建设)。研发部已经收集到了较多的产品改进意见,此工作预计于06年上半年集中进行。

非标单的开发:约占总工作时间的30%左右。在非表单来源方面有几点要指出:其一05年的部分非标单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此类非标单研发部都拒绝开发,但迫于其它因素而执行;其二存在不少的非标单属先签单后让研发执行,其非标需求不好实现及交货期短。这两类非标单给研发部的工作计划、资源安排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非标单开发方面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交货期短,测试时间短,大部分产品仅能进行主要功能测试,部分产品在测试未完全通过的情况下就发货。

系统维护及技术支持:约占总工作时间的15%左右。此项工作占据了研发部的较多时间,究其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研发部对外的有效输出不够;其二其它技术等部门主动学习、提高做的不够;其三非标产品、个性项目较多。

技术输出:约占总工作时间的10%。在技术输出工作中有几方面做得不足:其

一、输出不够及时;其

二、输出不够有效;其

三、输出方式、方法及监督机制有待探索及改进。 其它方面工作:约占总工作时间的10%。包括技术图纸、BOM单、物料编码、生产及工程指引等。其中技术图纸、BOM单、物料编码等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虽然此工作中存在一些错误,但已经迈开了开创性的一步。影响技术资料完善的因素有:其

一、技术资料的工作量巨大,再加上往年的技术资料积累太少;其

二、技术资料的编写工作需要特殊人才,如结构设计、图纸绘制等;其

三、其它部门的配合环节跟不上;另外在生产及工程指引部分也占据了不少时间,此工作属非正式沟通,但非常必要,也是研发必须支付的成本。

管理工作:包括技术管理工作及行政管理工作两个方面。研发产品的效率及质量与个人的技术能力及责任心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能完全依赖于太主观的东西,所以管理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管理为产品研发的效率及质量提供了保证;行政管理在培养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思想引导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技术管理工作方面做的比较差。原因之一往年的技术管理环节比较薄弱,基础较差;原因之二是研发工期紧,时间所限;原因之三是开发人员在同一时间多个项目穿插进行,给技术管理工作的执行带很大的难处;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这部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找出合理的控制方法;在行政管理有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第

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以点带面;第

二、勇于尝试、善于创新;第

三、部门内部工作配合程序化并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当然,研发部05年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功一方面与总经办的指导、其它部门的配合支持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也是研发部全体成员努力的结果;同时研发部具备德才兼备突出的个体:如硬件方面黄永康,测试方面江水清,日常工作处理、绘图方面李瑶琼。 通过分析05年中工作的得失,对06年的工作计划便是有的放矢。

06年工作重点预测/安排:主要集中在新平台的稳定及改进、非标单开发、输出培训、部分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基础性工作整理及积累。对硬件产品主要改进产品性能、稳定性、出错处理、简化生产工艺。对软件产品主要改进操作的易用、简化、防错处理。目前已经收集到了较多的产品改进意见,依据往年的经验,年初的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故产品的改进将集中在06年上半年进行。非标单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在非标单来源方面还需公司的宏观干预,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产品的技术输出工作安排将会吸取05年的教训,把技术输出当作研发工作的很重要的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对外输出。在06年的工作安排中,对技术基础性工作整理及积累将会花一定的时间。此项工作是历年来的薄弱环节,应在06年的工作中加强,降低因人员流动对研发、公司造成的损失,提高文字性的积累及通过文档化指导其它部门工作。

工作大致比例安排:非标单开发约占40%;技术输出及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约占20%;产品稳定及改进约占15%;技术基础性工作整理及积累约占10%;其它方面约占15%; 人才使用方面:技术是根本,人才是核心。根据以上对06年的工作重点预测,在人才配置方面预计需增加1名硬件开发工程师,若条件允许将增加1名测试工程师。若依据往年市场趋势判断,其它方面的人才配置均基本到位,可满足06年的工作需要。在人才招聘方面要深刻反省0

4、05年的教训,做到宁缺勿滥。对招聘人才的要求及发展/培养方向必须定位明确。同时也要加强对研发部成员的思想建设、思想引导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可参考本文的其它部分)。在人才衡量标准方面,德非常重要,对才的要求要适用即可,但需兼顾其发展潜力。在对人员的工作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到其自身的有缺点,知才适用,兼并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人才的考核,对不适用并且无培养价值的应“快刀崭乱麻”,决不含糊。 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软硬件设计、元器件质量、生产工艺、工程施工质量等几个方面。这里说的产品质量主要是指产品的设计质量。对产品设计质量将加强技术管理、加强测试管理及改善测试方法;此方面的改进有了初步的构想,在年后准备实践。 新技术跟进方面:05年对新技术跟进很少,对竞争对手产品跟进、未来一卡通技术的发展方面缺少关注。而我们目前使用的硬件/软件技术还是几年前的成熟技术,而未来几年产品及技术的发展会是怎样,几年以后旺龙的技术是否可以满足市场产品发展的需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新技术跟进方面始终得贯穿研发工作的整个过程。

管理方面: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硬件、软件、测试等技术性工作需完善工作流程,尽量按流程开展工作,这样可尽量避免因个体的主观因素造成产品研发效率及质量的不可控问题。对于技术资料的管理,将启用电子化管理(初步确定使用VSS软件),这可以解决资料访问权限、同步更新、集中管理、安全性、查阅等问题。行政管理一直都是工作的一个重点之一,其设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第

一、不折不扣的贯穿和落实总经办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第

二、加强对部门员工综合能力的培养,采取实际可行的办法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如05年的内训);第

三、继续借鉴和引入一些实际可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如05年引入的SMART目标管理、第二象限工作法、时间管理等等);第

四、加强员工工作态度、服务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个人励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指引(如05年中多媒体培训)。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首先“战略”不能错,其次“战术”必须得当。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工作要不断反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上一篇:珍惜眼前人经典语录下一篇: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