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权法生态文明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

摘要: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最突出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改善石漠化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协同天空地一体化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挖掘林业资源信息、监测评价综合效益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理学、生态学、区域经济学有关人地协调发展、生物多样性、目标决策、3S技术等理论,针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效益评价指标因子深度挖掘、天空地多尺度协同对林产业效益评价专题信息提取等科学问题和科技需求,在代表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关岭-贞丰花江、毕节撒拉溪和施秉喀斯特为研究区。2018-2021年协同天空地通过对野外考察、定位采集、天空地数据挖掘、资料调查收集等多手段、多数据、多方法为一体,挖掘生态和社会经济指标因子,运用空间分析、熵权法、综合指数模型等方法,构建基于天空地一体的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不同石漠化等级特色林产业“两山”效益、扶贫效益、惠民效益与综合效益实现综合效益动态监测和评价,揭示特色林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因素,提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国家和地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发展和评价提供科技参考。1基于2015-2020年的两期遥感影像和相关地理专题数据,结合天空地一体化多源数据挖掘不同等级石漠化特色林产业专题资源信息,提取石漠化区生态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表明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整体改善了石漠化区生态环境状况。近5年来关岭-贞丰花江无石漠化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20.62%增长至23.28%,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动态度分别下降了0.29%、6.64%、5.58%、14.89%;毕节撒拉溪无石漠化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11.07%增长至13.55%,潜在石漠化动态度增长了39.94%,但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动态度分别下降了47.88%、34.51%、0.31%;施秉无石漠化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49.70%增长至50.81%,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动态度分别下降了7.07%、53.85%、1.61%。不同地域石漠化等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不同石漠化等级的演进以重度向轻度过程演进为主。2基于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背景按照指标选取原则,协同天空地一体化多源数据挖掘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因子,以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环境改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定提升。依据指标体系结构层次的属性特征,即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石漠化程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涵养水源、人均收入、林产值、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密度、基础设施覆盖度、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生活保障、贫困率。采用熵权法计算生态效益权重为0.42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重为0.298和0.276。该指标体系及科学指标权重赋值法综合反映了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情况,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3基于指标权重通过线性加权求和以确定不同石漠化等级特色林产业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并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表明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随时间提高的变化程度,即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总体发展效益水平明显提升,但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特色林产业的效益发展程度有所不同。近5年间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区)特色林产业综合得分由2015年的0.156增长至2020年的0.247。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区)综合得分由0.096增长至0.201。施秉(无-潜在石漠化区)综合得分由0.094提升至0.206。不同地域不同石漠化等级特色林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对资源要素进行合理分配以及不同生计策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值得商榷。4通过线性组合加权函数建立了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表明综合效益增长变化明显。近5年间中-强度石漠化(关岭-贞丰花江)特色林产业综合效益由2015年的0.492提升至0.756,相较于其他两地区增长幅度最小(0.264),综合效益等级由中等(0.4~0.6)转变为较好。潜在-轻度石漠化(毕节撒拉溪)综合效益由2015年的0.296增长到2020年的0.622,综合效益等级由较差转变为较好(0.6~0.8)。无-潜在石漠化(施秉)综合效益分别为0.283、0.604,综合效益增长了(0.321),综合效益等级由较差(0.2~0.4)转变为较好(0.6~0.8)。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足以实现生态恢复与维持农户生计发展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特色林产业实施对生态环境具有直接性影响,而社会经济环境具有间接性和滞后性,未来需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及综合效益评价,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关键词:天空地一体化;特色林产业;效益评价;喀斯特石漠化;中国南方

学科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天空地一体化与林产业效益监测评价

(二)喀斯特环境天空地一体化与林产业效益监测

(三)天空地一体化林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及其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1 文献论证与获取

2 研究阶段划分

3 国内外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特色与难点及创新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1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四)数据资料获取及可信度分析

1 天空地数据

2 野外调查数据

3 收集资料数据

三 数据挖掘与处理

(一)数据挖掘

1 航天数据

2 航空数据

3 地面监测调查数据

(二)数据处理

1 航天数据处理

2 航空数据处理

3 地面监测调查数据处理

四 产业效益指标信息提取

(一)特色林产业提取

1 特色林产业分类标准

2 不同石漠化等级特色林产业时空分布特征

(二)生态环境指标因子

1 土地覆盖

2 石漠化类型

3 植被覆盖度

4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5 生物多样性

6 涵养水源

(三)社会经济指标因子

1 人口密度

2 人均收入

3 林产值

4 产业结构变化

5 基础设施覆盖度

6 恩格尔系数

7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8 贫困率

五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

1 指标选取原则

2 指标因子选取

3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4 指标体系建立

(二)指标数据标准化

1 标准化方法

2 极差标准化

(三)指标权重确定

1 权重计算方法

2 指标权重计算

(四)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1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建立

2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计算

六 综合效益评价

(一)“两山”效益

1“两山”理论

2“两山”效益评价

(二)扶贫效益

1 扶贫发展

2 扶贫效益评价

(三)惠民效益

1 惠民内涵

2 惠民效益评价

(四)综合效益

1 综合效益

2 综合效益评价

七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规划新农村建设论文提纲下一篇:设计与消费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