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题

2022-10-19

第一篇:传染病防治知识竞赛题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三字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2、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⑴.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体再传给别人。

3、肠道传染病的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4、肠道传染病的分布特点:

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至10月为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至8月。

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4、影响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因素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类。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温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另外,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5、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6、什么季节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原因是什么?

夏秋季节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为夏秋季高温潮湿的气候,很适合苍蝇和病菌的繁殖生长;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引起急性中毒;雨水充足,易污染水源,造成疾病的水源性传播;夏秋季人们喜爱生食瓜果,如洗涤消毒不彻底易患肠道传染病;夏秋季人们的食欲减退,营养吸收减少,出汗多,水和盐份丢失增高,喜欢开电扇和空调睡眠容易着凉等造成了机体抵抗力下降。

7、预防肠道传染病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六要”

1、食物(或海产品)要新鲜、要煮熟煮透。

2、食具(碗、筷、汤勺等)要煮沸消毒。

3、要消灭苍蝇。

4、饮用水要消毒,生吃瓜果应洗净,用开水烫过或削去皮。

5、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6、发现腹泻病人要及时报告医院和卫生防疫部门。 “六不要”

1、不要吃生腌的海产品。

2、不要喝生水。

3、不要吃苍蝇叮爬过而未重煮的食物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食物。

4、农村不要在河里、井边洗刷马桶、粪具和吐泻病人的衣服、污物。

5、不要到有急性肠道传染病病菌和病毒的河里去游泳、洗澡。

6、不要到急性肠道传染病家去串门。

8、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措施有: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和饮用水的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卫生村、卫生镇,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9、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1)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2)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使用河水的地方,应划分饮水段和用水段。

(3)管好粪便: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施鲜肥;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

(4)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另外,发现肠道传染病病人,须立即去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肉食品要妥善保存并烧熟煮透。生食、熟食品的用具、容器要分开,不能混用。凉菜放醋和生大蒜,可抑菌调味。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关于召开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加

强公共卫生工作,保障人体健康,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保证传染病发生时不出现漏报,及时流调,开展疫点处理,

避免疫情扩散。经研究决定开展传染病法律及相关知识培训

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二、培训时间:2014年4月29日下午1点40分。

三、培训地点:医院会议室。

四、培训内容:《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防治

法及释义》。

五、注意事项:请参加培训人员于4月29日下午1点

30分签到,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到办公室请假。

第三篇: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张乐乐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源性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和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间、动物间或人与动物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上曾出现的3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1亿多人的生命。我国解放前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为各种死因人数的首位。

我国传染病的特点:

1. 具有传染性;2. 具有流行性;3. 具有反复性;4. 具有死灰复燃,如性病;6. 具有回升趋势;7. 出现新病种,如SARS。

传染病防治法是指调整(高速)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颁布的与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有:

1. 195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2. 1955年卫生部制定了《传染病管理办法》;3.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4. 1989年2月21日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5. 1991年12月6日卫生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6. 2003年5月4日卫生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7.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于同年5月9日起施行。上述法律的颁布实施,系统地确立了我国对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与分布、控制和监督的法律制度,标志着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始全面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一切单位包括我国的一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包括我国领域内的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等。一切个人即我国领域内的一切自然人,包括中国人、具有外国国籍的人和无国籍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外交人员没有传染病防治方面的豁免权,所有驻中国的外国使、领馆人员也必须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三、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病种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其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狂犬病和炭疽病人必要时可采取某些强制性措施,控制其传播。

(三)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法律规定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预防是传染病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就能减少、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必须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一)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让群众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识别传染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减少或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早期发现传染病人的重要环节。

(二)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传染病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的,例如蚊、蝇、蚤、虱等虫媒通过叮咬吸血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因此,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牧、林业、卫生、城建、水利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灭鼠、消除各种病媒昆虫以及传播传染病或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禽畜等宿主动物的防治管理。

(三)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四)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

预防接种(人工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指以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①活疫(菌)苗:结核,鼠疫,脊髓灰质炎,流感等疫苗; ②死疫(菌)苗:霍乱,伤寒,副伤寒,乙性脑炎等疫苗; ③类毒素:破伤风,白喉类毒素。

2.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人体内,使机体马上获得现成抗体而受到保护。

1 疫血清:白喉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治疗预防均可。

②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甲性肝炎。 3.被动自动免疫:指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

如给接触过白喉传染源的易感者注射白喉抗毒素,使他马上得到抗毒素被动免疫的保护,同时接种白喉类毒素刺激其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得到自动免疫的保护。 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防六病: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

(五)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1.健康检查制度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水源管理、整容、托幼机构、集体食堂、宾馆、饭店、浴池等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此类工作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是指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工作。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必须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采取强制措施。处理要求如下:

(1)被鼠疫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四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②彻底消除鼠疫区内的鼠类、蚤类;发现病鼠、死鼠应当送检;解剖检验后的鼠尸必须焚化;

③疫区内啮齿类动物的皮毛不能就地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时,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下焚烧。

(2)被霍乱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⑤被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按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处理。处理要求如下: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物品,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或者焚烧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死于炭疽的动物尸体必须就地焚化,被污染的用具必须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10厘米的表层土铲除,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处理要求如下:

①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使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进口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②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材、隐形眼镜、人造器官等不得使用。

3.菌种、毒种管理制度 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严格管理。

(1)分类

①一类: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艾滋病病毒(4种);

②二类:布氏菌、炭疽菌、麻风杆菌;肝炎病毒、狂犬病毒、出血热病毒、登革热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8种);

③三类:脑膜炎双球菌、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结核杆菌、百日咳嗜血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破伤风梭状杆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17种)。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菌(霉)种的种类。 (2)管理

①保藏 由中央卫生部指定的单位负责。

②供应

一、二类菌(毒)种,由中央卫生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三类菌(毒)种,由专业实验室或者中央卫生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

③使用 一类菌(毒)种,由中央卫生部批准;二类菌(毒)种,由省卫生厅批准;三类菌(毒)种,由县卫生局批准;

④运输

一、二类菌(毒)种,派专人直接到供应单位领取,不得邮寄;三类菌(毒)种,持邮寄单位证明,按照菌(毒)种邮寄与包装的有关规定办理。

(六)做好专业人员的防护和医疗保健

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七)自然疫源地建设项目的卫生调查 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设项目,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并根据卫生防疫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设定专人负责工地上的卫生防疫工作。

(八)充分发挥预防保健组织作用

预防保健组织是指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以及专业防治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它们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履行业务技术指导职能,并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主动地与病害作斗争,同时研究传染病发生、发展规律,找出并落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通报和公布

(一)疫情的报告

1.疫情报告人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疫情报告人分为义务报告人和责任报告人。义务报告人是指城乡居民、机关团体、车站、码头、机场、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上述人员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向附近卫生院、医院或卫生防疫机构报告,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责任报告人是指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上述人员在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依法认真填写疫情报告卡,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并另作疫情登记备查。同时应尽快采取传染病防治措施,以控制疫情传播。

2.疫情报告时限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同时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在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流行或者接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的疫情报告,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二)疫情的通报和公布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开疫情,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地如实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

三、传染病的控制

传染病控制,是指当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和蔓延而采取的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病人、炭疽病中的肺炭疽病人,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2.对除艾滋病病人、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4.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传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在实施以上传染病控制措施时,传染病病菌人及其亲属和有关单位以及居民或者村民组织应当配合实施。

(二)紧急措施

当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1.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接到下一级政府关于采取上述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必须在规定的24小时内做出决定。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三)疫区封锁

疫区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疫源地:指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的所能波及的范围。疫点:指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传染源。疫区封锁就是限制疫区与非疫区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交往。《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可采取前述紧急措施,并可对出入疫区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由于封锁区关系到政治、经济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安全等问题,《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镜的,由国务院决定。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第三节 传染病监督的法律规定

一、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机关及其职责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执行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职权的机关是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受国务院卫生部门委托的其他有关部门(如铁路、交通部门)卫生主管机构。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职权是:①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②责令被检查单位或个人限期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③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二、传染病管理监督员及其职责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以及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内设立传染病管理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交付的传染病监督管理任务。传染病管理监督员由合格的卫生专业人员担任,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聘任并发给证件。

传染病管理监督员的职责是:①检查、监督、指导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②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采集必需的检验标本及查阅、索取、翻印复制必要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等,并根据调查情况写出书面报告;③宣传传染病防治法,检查执行情况,对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处罚建议;④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交付的任务;⑤及时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措施的建议。

三、传染病管理检查员及其职责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设立传染病管理检查员,由本单位推荐,经分管该医疗保健机构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发给证件。

传染病管理检查员的职责是:①结合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具体情况,宣传《传染病防治法》;②检查本单位及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和疫情报告执行情况;③对本单位及责任地段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④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对本单位及责任地段提出的改进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的意见;⑤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汇报工作情况,遇到紧急情况随时报告。

第四节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一)行政处罚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

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①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②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③未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卫生设施

致使生活“三废”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

④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不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的;

⑤对被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未按照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的;

⑥造成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 ⑦生产、经营、使用消毒药剂和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疗器材、隐性眼镜、人造器官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或者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扩散的;

⑧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工作的;

⑨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故意传播传染病,造成他人感染的;

⑩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拒绝进行隔离治疗的;

⑾招用流动人员的用工单位,未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未采取卫生措施,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

⑿违章养犬或者拒绝、阻挠捕杀违章犬,造成咬伤他人或者导致人群中发生狂犬病的。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情节较严重,可以处20000元以下的罚款:

①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②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之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 发、流行的。

③造成传播病菌(毒)种扩散的; ④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的;

⑤拒绝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本办法的规定,屡经教育继续违法的。 有下列情节的可分别处以罚款: ①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建大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即进行施工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②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和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菌原体污染的皮毛、旧衣物及生活用品的,可以处出售金额一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根据情节,可以处相当出售金额三倍以下的罚款,危害严重,出售金额不满2000元的,以2000元计算。

③非法经营,出售用于预防传染病菌苗、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可以处相当出售金额三倍以下的罚款,危害严重,出售金额不满5000元的,以5000元计算;

④个体行医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不报、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不改的,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当事人对罚款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的,可以自收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提出诉讼又不履行的,做出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二)行政处分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行政处分:①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情节轻微的;②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③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妨碍或者拒绝执行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的;④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拒绝执行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调集其参加控制疫情的决定的;⑤对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负有责任的部门拒绝执行政府有关控制疫情决定的;⑥无故阻止和拦截依法执行处理疫情任务的车辆和人员的。

二、刑事责任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330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①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②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③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④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刑法》第331条规定,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等2种。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10种。

卫生部2008年把手足口病放入了丙类,2009年把甲型H1N1流感纳入了乙类,《最新法定传染病法》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共39种。

二、传染病及分类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分类很多,根据传播途径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 (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等;血液性传染病:乙型肝炎、艾滋病等;接触类传播:性病、狂犬病、鼠咬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寄生虫类传染病: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包虫病、丝虫病等;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等。

三、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管理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

传染病管理:感染传染病的人,建议在医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痊愈才能出院或离家;对于感染传染病的动物,控制在一个区域内,必要时进行捕杀、焚烧、深埋。

切断传播途径:对传染病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进行全面消毒;在公共场所及家居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对局部空气进行消毒;理饮食,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免疫力有非特异性措施和特异性措施。非特异性措施包括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卫生习惯;均衡营养;改善居住条件等。特异性措施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被动免疫通过给易感者注射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抗体,达到迅速、短暂的保护作用。而主动免疫则通过注射(或服用)某种传染病的疫苗、菌苗或类毒素,使易感者体内产生免疫力,在我国通过在本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和二类疫苗预防传染病,二类疫苗如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水痘、腮腺炎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等。

四、性传播传染病的预防

性传播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性行为而感染并传播的疾病。病种:主要有梅毒、软下疳、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念珠菌病、毛滴虫病、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 预防方法:洁身自好,严肃对待性行为;多个性伙伴时一定要使用安全套 ;夫妻都染上性病时,要同时治疗;外出旅游时,洗浴时,上厕所时,注意用具的清洁、消毒。发现感染性传播疾病,及早治疗。

五、血液传播性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不洁注射、输血而传播,也包括母婴传播即在产婴过程中,由母亲的血液传给婴儿。也包括唾液、体液的传播。病种: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忠告:血液传播的传染病也可能通过性传播途径而传染。注意不要共用注射器、输液器;注意医源性感染,除注射器外,还有如针灸针、牙科器械、手术器械、刺血针等。 预防方法:不要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到医疗机构诊治时,注意医院的器械消毒安全性;尽可能不输血,必要输血时,请医院保证血源的安全;性生活时必须使用安全套,同性恋者(男方)更要使用;接吻时注意不要进行唾液交换;握手、拥抱、跳舞、谈话不会传染血液传播性传染病;如已发生了与血液传播传染病的密切接触,应去疾病预防机构采取必要的预防补救措施。

七、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所谓呼吸道传染病就是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也是最常见也最容易感染的疾病。 病种:常见的有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军团病、肺结核等。还有不常见的如禽流感、SARS(非典型性肺炎)等。预防方法:居室和办公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医院时,或去看望病人时要戴口罩;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结核病必须到当地指定诊治场所,接受免费检查和治疗;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有疫苗,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

八、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感染途径:肠道传染病又称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吃入体内而感染。 病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出血性肠炎、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 忠告:肠道传染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缺水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可能会有传道传染病的流行;不卫生的饮食场所很可能会感染,聚餐、会餐、野外用餐、红白喜事就餐,都有感染肠道传染病的机会;腐败变质、过期食品、喝生水、吃生蔬菜、不煮熟的食品都有可能感染。 预防方法:尽可能隔离病人和疑似病人直到无传染性为止。凡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品要分开使用和保管。在集体单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开、厕所分开、饮食隔离。炊事员、保育员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当查出病人(如患肝炎或痢疾等)或疑似病人时,要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搞好公共场所卫生,灭蛆、灭蝇、灭蟑螂、灭鼠工作。加强水源管理。设立无害化厕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人厕所,污染的衣物、便器也应消毒;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伤寒、副伤寒疫苗等);一旦发病应及早去医院肠道门诊或传染病院诊治。

第五篇: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A)

A、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B、病原体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C、传染源 传播途径 自然因素D、传染源 传播途径 社会因素

2、在人群中最容易实现的传播途径是(C )

A、经水传播B、经食物传播C、经空气传播D、经土壤传播

3、某些传染病患者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潜伏在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原症状再度出现,这种现象称为(A )

A、复发B、重复感染C、再燃D、后遗症

4、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用途的时期为(B )

A、症状明显期B、潜伏期C、出疹期D、发热期

5、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B )

A、传染期B、潜伏期C、前驱期D、无症状期

6、传染源及其排除的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C )

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传染区

7、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为( A)

A、发热B、发疹C、毒血症D、以上都是

8、当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多例症状相同的病人时称为(B )

A、散发B、暴发流行C、流行D、大流行

9、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应包括(A )

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B、病原体致病力C、人群易感性D、人群免疫力

10、传染源一般包括(D )

A、病人B、病原携带者C、受感染的动物D、以上都是

1、引起霍乱的主要原因是(A )。

A、霍乱肠毒素B、血凝素C、霍乱内毒素D、神经氨酶

2、霍乱患者大便形状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米泔水样B、泥浆样C、黄水样D、脓血便

3、下列哪项有利于霍乱诊断(D )。

A、疑似病例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群和(或)O139群霍乱弧菌者 B、疑似病例的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者

C、在霍乱暴发疫情中,具有直接暴露史且在同一潜伏期内出现无痛性腹泻或伴呕吐症状者 D、以上均是

4、霍乱并发症不包括( D)。

A、心力衰竭B、急性肺水肿C、急性肾功能衰竭D、失明

5、下列哪项不是霍乱患者静脉补液的原则(C )。

A、早期、快速、适量B、先盐后糖,先快后慢C、均采用口服补液D、见尿补钾

6、关于霍乱临床表现错误的是(D )。

A、吐泻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B、典型大便为米泔水样

C、严重脱水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干皱无弹性D、一般病人都出现高热

7、霍乱病人的腹泻属于(B )。

A、侵袭性腹泻B、分泌性腹泻C、果浆样大便D、以上均不是

8、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是(C )。

A、抗菌药物B、并发症治疗C、补充液体和电解质D、休息

9、霍乱死亡病人的主要病理变化错误的是(A )。

A、肠道病理改变非常显著B、肠道皮下组织和肌肉极度干瘪C、死后尸体迅速僵硬 D、肠腔内充满“米泔水”样液体

10、霍乱的临床特征有(D )。

A、轻重不一B、轻者多见,仅有轻度腹泻

C、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D、以上均是

1、(C )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

A、异型麻疹B、无疹型麻疹C、重症麻疹D、成人麻疹

2、麻疹的病理改变以(A )最为明显

A网状内皮细胞和呼吸系统B白细胞和呼吸系统C单核细胞和消化系统D单核细胞和白细胞

3、麻疹病毒学检查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及补体结合抗体有(D )倍以上增高均有助诊断

D、4

4、下列对麻疹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B )

A、是单链正链RNA病毒B、电镜下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C、属于黏病毒科 D、有两个血清型,抗原性不稳定

5、前驱期最特征性的表现是(A )

A、Koplik’s 斑B、发热、咳嗽C、咽部充血D、淋巴结肿大

6、麻疹的皮疹最早见于(C )

A、四肢B、颊部C、耳后、颈部D、躯干

7、对麻疹病人应严格隔离,对接触者应该隔离检疫(C )周

A、6B、5C、3D、4

8、麻疹患儿对(A )的需要量很大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

9、(C )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A、恢复期B、前驱期C、出疹期D、潜伏期

10、下列哪项不属于麻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D )

A、麻疹脑炎B、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C、大脑血栓性静脉炎D、支气管炎

1、有关伤寒病人的治疗,不对的是(C )

A、给予易消化、少纤维饮食B、物理降温为主,避免大量退热药物

C、毒血症严重者,应用足量抗菌素但不可使用激素D、腹胀禁用新斯的明

2、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 )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中毒性心肌炎

3、有关副伤寒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B、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C、各种副伤寒杆菌均有“O”和“H”抗原

D、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

4、伤寒并发症常出现于( B)

A、初期B、急期C、缓解期D、恢复期

5、伤寒发病最早的临床表现是(A )

A、发热B、出疹C、呼吸道症状D、消化道症状

6、关于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免疫力短暂B、带菌者是传染源的一种C、水和食物是传染源D、人群普遍易感

7、关于玫瑰疹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出现于急期B部位以胸腹部多见C、出现2-4天后消失D、个数较多,常出现20个以上

8、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B)

A、起病后第一周B、起病后第二至四周C、起病后第五周D、起病前一周

9、有关肥达氏实验,错误的认识是(C )

A、肥达氏实验的原理是应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各种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

B、一般从病程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加至第4周可达90% C、伤寒患者肥达氏实验结果阳性率可达90% D、病愈后阳性反应可持续数月之久

10、关于伤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的是(D )

A、中性粒细胞常升高B、血培养3-4周时阳性率最高

C、粪便培养1-2周时阳性率最高D、骨髓培养阳性率大于血培养

1、关于水痘的治疗,哪项错误?( B)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B、重症水痘应早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避免抓伤而继发细菌感染D、因脑炎出现脑水肿者应脱水治疗

2、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说法不对的是(D )

A、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病人至腮腺消肿B、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C、被动免疫效果欠肯定D、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效果好

3、下列不属于水痘患者前驱期的表现的是(D )

A发热、头痛、全身不适B食欲减退C、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D、浅表淋巴结肿大

4、关于水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冬春季节多见B、传染性很强C、与带状疱疹接触不会引起水痘D、主要见于儿童

5、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

A、直接接触和呼吸道传播B、粪-口传播C、性接触传播D、虫媒传播

6、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A )

A、腮腺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B、腮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C、非化脓性胰腺炎D、睾丸炎或卵巢炎

7、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的病变特点,哪项是错误的?(C )

A、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 B、由于腮腺肿大,局部皮肤水肿,使皮肤发亮

C、进食酸性食物可使疼痛减轻D、腮腺管口早期有红肿

8、关于带状疱疹,下列哪项正确?(A )

A、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呈带状排列B、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 C、治疗以抗病毒治疗最为重要D、皮疹多为双侧,对称性分布

9、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的传染源是(B )

A、受感染的动物B、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C、重症患者D、慢性或迁延性患者

10、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做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C )

A、血淀粉酶B、尿淀粉酶C、血脂肪酶D、转氨酶

1、鼠疫的治疗措施包括(D )

A、严格隔离B、抗菌治疗C、对症支持疗法D、以上均是

2、与鼠疫患者接触者应隔离检疫(D )天

D、9

3、(C )是预防的关键

A、积极宣教B、控制人与人之间的传染C、控制啮齿动物间的鼠疫D、控制院内感染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少见部位的鼠疫的是(A )

A、败血症鼠疫B、皮肤型鼠疫C、咽型鼠疫D、肠型鼠疫

5、主要表现为极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谵妄,昏迷 ,广泛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常于2-3日死亡,上述描述是(C )的症状

A、脑膜炎型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6、腺鼠疫的临床表现之一为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为(C )cm A、5-15B、1-2C、1-10D、10-15

7、最为常见的鼠疫类型是( A)

A、腺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8、鼠疫的抗菌治疗首选(B )

A、四环素B、链霉素C、氯霉素D、头孢菌素

9、鼠疫的潜伏期为( C)天

A、1-3B、1-5C、2-8D、3-7

10、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的是(B )

A、脑膜炎型鼠疫B、肺鼠疫C、败血症鼠疫D、咽型鼠疫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大于(B )

A、39℃B、38℃C、37℃D、40℃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哪种情况下可以出院(D )

A、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 B、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 C、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体温正常5天以上

D、同时具备体温正常7天以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改善;X线胸片有明显吸收

3、以下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B、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C、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D、抗菌药物疗效明显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C )

A、升高B、降低C、不升高或降低D、无法估算

5、甲泼尼龙一般成人剂量是(C )

A、40~120mg/dB、60~220mg/dC、80~320mg/dD、120~320mg/d

6、发热超过38.5℃的儿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不应给予(A )处理

A、阿司匹林B、冰敷C、解热镇痛药D、酒精擦浴

7、以下哪种情况可以诊断为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 )

A、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B、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 C、淋巴细胞计数减少D、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8、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持续3天不退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应给予(B )治疗

A、氧疗B、糖皮质激素C、卧床休息D、抗感染药物

9、出现气促或PaO2<70mmHg或SpO2<93%者,应给予(C ) A、卧床休息B、物理降温C、持续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D、糖皮质激素治疗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起病急,多以(C )为首发症状

A、咳嗽B、腹泻C、发热D、胸闷

1、(B )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A、一级以下(含一级)B、二级以上(含二级)C、三级以上(含三级)D、以上都不正确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体(A )

A、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B、病毒在直射阳光下24小时即可灭活 C、病毒在4℃水中可存活20天

D、病毒用紫外线直接照射2小时灭活

3、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应(C )

A、置于-20℃以下保存B、置于4℃保存C、置于-70℃或以下保存D、置于4℃以下保存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不包括(C )

A、与病人密切接触者B、与家禽(尤其是病死禽)密切接触人群 C、15岁以下儿童D、12岁以下儿童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传染病防治法》属(D )

A、甲类B、乙类C、丙类D、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染源传染性最强的是(B )

A、健康禽B、水禽C、家禽D、以上都可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D )

A、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 B、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死亡

C、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D、仅少部分患者出现肺炎

8、人间禽流感疫情,我国(A )居多

A、南方地区、农村地区病例居多B、北方地区、城市病例居多 C、秋冬季多发D、北方地区、农村地区病例居多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B )

B、60%

10、对于明确诊断为人禽流感的病例,需(C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报告

C、2小时内

1、普通病例一般治疗的措施不包括下列哪项(C )

A、避免交叉感染B、清淡饮食C、绝对卧床休息D、注意隔离

2、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当神经系统受累时,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脱水,用甘露醇进行颅内的脱水,每次每公斤体重(D )g,每( )小时一次

D、0.5~1;4~8

3、手足口病的脑脊液检查表现正确的是(A )

A、外观清亮,压力增加B、白细胞计数减少C、蛋白减少D、糖和氯化物减少

4、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的

2、

4、

5、

7、

9、

10、16型,其中以( )最为常见 B A、2型B、16型C、4型D、10型

5、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表现,错误的是(B ) A、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B、慢性起病

C、疱疹周围黏膜可有炎性淡红色红晕D、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

6、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头肩抬高(D )度,保持中立位

A、5~10B、30~45C、45~60D、15~30

7、重症病例的呼吸系统表现不不包括下列哪项(C )

A、口唇紫绀,咳嗽B、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

C、肺部可闻及干性啰音或哮鸣音D、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的泡沫样痰

8、手足口病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柯萨奇A

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A )倍以上的升高

A、4

9、出现下列哪些情况之一者为危重型(D )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B、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有罗音 C、出现休克、心血管功能不全等循环功能障碍D、以上均是

10、下列对于引起手足口病病毒的抵抗力认识,正确的是(B )

A、75%酒精和5%来苏可以将其灭活B、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C、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敏感D、病毒在20℃可长期保存

1、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是(A )。

A、CD4+T细胞B、CD8+T细胞C、B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

2、有关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B、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C、发生各种恶性肿瘤D、淋巴结肿大在此期不明显

3、下列关于机会性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机体免疫功能下降B、是由强致病力的细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

C、或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D、正常免疫功能的人不会造成这种疾病状态

4、有关艾滋病无症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无症状B、可以有持续性淋巴结肿大(PGL)

C、轻微的机会性感染D、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数目变化不大。

5、艾滋病最常见的死因是(A )。

A、肺孢子虫感染(PCP)B、皮肤单疱病毒感染C、霉菌性食管炎D、脑弓形体病

6、HIV一般不用哪种方法消毒(D )。

A、40%福尔马林溶液B、1%戊二醛C、0.2%含氯消毒液D、紫外线

7、有关艾滋病窗口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

A、没有任何临床症状B、血中检测不出HIV C、血中可检测出HIV但HIV抗体可能尚未转阳D、有传染性

8、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D )。

A、静脉吸毒者B、血友病患者C、性乱交者D、以上均包括

9、艾滋病(AIDS)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C)。

A、HBVB、HPVC、HIVD、CMV

10、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B )。

A、性接触B、握手C、输血D、母婴

1、口服抗HBV治疗的目标不包括(A)

A、杀灭HBV病毒B、抑制HBV的复制,作用尽可能强 C、抗病毒能力,作用尽可能持久D、尽量采用耐药少的药物。

2、若乙肝病毒拮抗株复制能力较弱,则停药后患者血液内乙肝病毒的组成可能B____。

A、与治疗前构成比例相反B、恢复至治疗前的构成比例C、与用药时差别不大D、无法确定

3、关于抗病毒药物描述正确的是(C)

A、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要弱于拉米夫定。 B、为期1年的临床药物研究显示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与阿德福韦酯相当。

C、对于HbeAg阳性患者,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抑制能力要强于拉米夫定。 D、以上都是

4、交叉耐药类型包括(D)

A、基因型B、表型C、临床D、以上都是

5、乙型肝炎治疗的初步目的包括(D)

A、预防肝硬化。B、预防肝硬化失代偿。C、预防肝癌的发生。D、以上都是

6、药物敏感性并不能完全预测成功,是因为:D A、未检测到耐药株B、临床交叉耐药可与体外实验不符。C、患者依从性差。D、以上都是

7、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中用药最佳时期是(B)

A、免疫耐受期B、免疫清除期C、免疫逃避期D、以上都不是

8、延缓病毒耐药措施包括(D)

A、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应用强有力的抗病毒药物。 B、提高“药物学屏障”防止病毒逃逸

C、提高“基因屏障”—联合用药D、以上都是

9、对HBV耐药发生率描述正确的是(C)

A、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的耐药,随着疗程无明显变化。

B、乙肝病毒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随着疗程逐渐增高,且较拉米夫定耐药率高。 C、HBe-Ag阳性患者替比夫定耐药率高于HBe-Ag阴性者。D、以上都对

10、有关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抑制乙肝病毒的机制正确的是(C)

A、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的脱氧胞苷酸结构与人体DATP类似

B、阿德福韦酯与DCTP结构类似C、恩替卡韦与DGTP结构类似D、以上都对

1、我国确定出生几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麻疹疫苗(B)

A、5B、8C、10D、11

2、乙肝疫苗的注射部位是(C)

A、腹部皮下B、臀部C、三角肌D、肱二头肌

3、接种疫苗尽量应在几周岁内完成“五苗”的基础免疫(C)

A、1B、3C、5D、6

4、我国规定的基础免疫疾病是( C )

C、结核、白喉、百日咳、脊灰、破伤风、麻疹

5、吃第一粒脊灰疫苗的年龄是(B)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六个月D、一周岁

6、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C)

A、皮下注射B、肌肉注射C、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D、以上都不是

7、接种单位为每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 B)。

A、凭户口本接种B、凭接种证接种C、凭病历本接种D、不需任何凭证

8、我国是哪种类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从2002年起此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计划(B) A、甲肝B、乙肝C、丙肝D、丁肝

9、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第一针的年龄是(C)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三个月D、六个月

10、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应该在(A)

A、一个月龄满30天以上B、二个月C、六个月D、一周岁

1、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

A、消毒法B、灭菌法C、一般消毒D、清洗处置

2、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C)

C、75%

3、进入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A)

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D、无危险性物品

4、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 )

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

5、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D)

A、使菌体蛋白变性B、使菌体蛋白凝固C、破坏细菌细胞膜D、以上均正确

6、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C)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7、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D)

A、干烤灭菌法B、间歇灭菌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

8、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B)

B、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9、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D)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2.05kg/m2

10、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A)

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法C、间歇灭菌法D、巴氏消毒法

1、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采取的紧急措施有(D)。

A、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B、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C、停工、停业、停课 D、以上皆是

2、以下乙类传染病中,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A)。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艾滋病C、流行性出血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

3、以下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C)。

A、艾滋病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霍乱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4、在传染病防控预案启动前,应做好的准备是(D)。

A、应急设施设备B、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C、技术储备D、以上皆是

5、互相通报便于社会各方及时做好应对传染病的准备,包括(D)。

A、卫生系统内通报、中央部委之间通报、中央与地方之间通报 B、地区之间通报、部门之间通报 C、军队与地方之间通报、行业之间通报 D、以上皆是

6、麻疹属于哪一类传染病(B)。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丁类传染病

7、以下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是(BB)。

A、鼠疫B、艾滋病C、血吸虫病D、狂犬病

8、甲类传染病隔离措施是否可以被解除,由什么部门决定并宣布(C)。

A、上级人民政府B、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原决定机关D、当地的防疫部门

9、搭建防控体系的主角是(B)。

A、疾控机构B、政府C、医疗机构D、公民

10、传染病的防治应做到“四早”,指的是(A)。

A、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C、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D、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

1、填报传染病报告卡时,需要分型报告的传染病为(D)。

A、疟疾B、病毒性肝炎、梅毒C、炭疽、肺结核D、以上皆是

2、《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指出,多大年龄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A)。

A、14岁以下B、10岁以下C、7岁以下D、3岁以下

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人应在多长时间内上报(A)。

A、2小时内B、6小时内C、12小时内D、24小时内

4、鼠疫属于哪一类传染病(A)。

A、甲类传染病B、乙类传染病C、丙类传染病D、丁类传染病

5、关于《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诊断日期填写必需详细到小时,诊断日期与录入时间的间隔不得超过传染病报告时限 B、学生、幼托儿童要求在“患者工作单位”一栏空项 C、死亡的传染病病例及时录入死亡日期

D、现住详细地址需要具体填写到乡镇及门牌号

6、《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B)。

A、1年B、3年C、5年D、10年

7、在各类传染病中,须2小时内报告的病例不包括(C)。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乙类传染病中的乙型脑炎、肺结核、伤寒 D、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8、传染病疫情报告应遵循的原则为(B)。

A、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原则B、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 C、防疫部门管理原则D、当班医生负责原则

9、县级疾控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多长时间内通过网络直报(B)。

A、1小时内B、2小时内C、4小时内D、6小时内

10、炭疽进行上报时应分型报告,炭疽可分为哪三型(C)。

A、消化道炭疽、呼吸道炭疽和未分型B、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消化道炭疽 C、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D、肺炭疽、口咽部炭疽和胃肠道炭疽

上一篇:成品仓库月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处女男喜欢和人暧昧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