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严重后果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粗心的严重后果范文

对孩子没耐心的严重后果

一、当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时,没耐心的你厌烦的表情,烦掉了他的好奇心;

二、当孩子慢腾腾穿衣系鞋时,没耐心的你上前帮代劳,帮掉了他的独立性;

三、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时,没耐心的你忙着自己事,忙出了他的孤独感;

四、当孩子正向你诉说苦恼时,没耐心的你打断了话语,打跑了他的亲和力;

五、当孩子汇报不合格成绩时,没耐心的你来一顿责骂,骂掉了他的自信心;

六、当孩子因怕挨打而说谎时,没耐心的你真给一顿打,打掉了他的诚实观;

七、当孩子要你再讲个故事时,没耐心的你找借口推脱,推掉了他的求知欲。

给尚不识字的幼儿讲故事,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关。幼儿要求母亲每晚讲故事给他听,有的甚至要求一个故事反复讲。

然而不少母亲要么嫌麻烦不想多讲,要么因忙于家务事又推脱掉一晚,或者不能坚持给孩子天天讲。不就是一个故事吗?等他自己会看书识字了自己看也不晚。

放弃讲故事就是放弃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机会,放弃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她能把讲故事和积累词汇、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培养将来的阅读习惯联系起来,您恐怕就不会没有耐心了。

倾听是保持良好沟通及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渠道,是呵护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本手段。

然而不少家长总爱不耐烦地打断孩子的话,或者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为什么不能专心听、认真听呢?

有的认为孩子的话毕竟是孩子的话,没多大意义,懒得听;有的刚好遇上自己情绪不佳,没心思听;有的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想听。

比如,有的孩子好奇心极强,爱对某一问题刨根问底,家长问得不耐烦的时候便将话题打断,这实际上是打断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感,泯灭了孩子的探索心和进取心。又比如孩子在津津乐道于他的足球赛,而家长却这一没爱好,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渐渐地,两代人的距离便拉开了,代沟产生了。家长一方面在埋怨孩子大了,和自己的关系不再如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了,一方面又不愿耐着性子走进孩子生活的世界,不愿“迁就”于孩子的爱好。

每当孩子找我说话时,我总是微笑着认真倾听他诉说,听他讲天文地理、科学常识等等,遇上听不懂的也装做听得懂的样子,表现出兴趣盎然,并随声附和;耐心地听他陈述芝麻绿豆之事,并及时引发相关话题和他一起辨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孩子的说的事也许我们看来是小事,然而对他来说却是大事,值得一说的事。如果我们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每一个声音,都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提问,还愁父(母)子关系不能改善吗? 《培养孩子成功心态》 一个成功的人首先需要具有成功的心态,如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挫折保持乐观,遇到机遇牢牢抓住,对人生的意义有着朴实而真挚的追求。如何使孩子能够具备这样的心态呢?

第二篇:当众让儿子丢面子的严重后果

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三天,几米入园很开心很期待,没有出现反复。

从周末开始记录到今天,关于几米的成长,总有唠叨不完的话。随着孩子的一点点长大,需要考虑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养孩子的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个成功的事例和成熟的经验,都不可能迅速见效,也就是别人的成功的教育经验不见得适合自己的孩子,需要父母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寻求最恰当的方式方法。日积月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我为什么事无巨细,只要关于几米成长的,好的孬的全部记录下来的原因。

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来自于所谓的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我只相信,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没有任何教育专家比自己的母亲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若不是几米的一句令我震惊的话,我想我一直在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四岁八个月儿子的面子问题。总觉得他小,哪里有什么面子的事呢?却不知,几米已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小人儿,我却在无意中,一次次的伤了他的“面子”。 周末, 带几米去划船。划完船后,几米用一种商量的语气问我:“妈妈,你可以给我买一袋爆米花吗?”

他知道这样的语气和我提要求,我不会拒绝他。我们几乎没有给他买过爆米花,记忆里,他吃过一次。因为,爆米花含铅量极高,虽然味道清脆可口,却非常不适合孩子吃。

但看他可怜兮兮的小模样,实在不忍心拒绝他,平日出门他吃的零食很少。垃圾食品就垃圾食品吧,偶尔一次。给他买一纸杯,偏偏都是大的纸杯子,竟然没有小号的。尽管买了,却仍要告诉他吃这种零食的危害,告诉他含铅,人吃多了会铅中毒。几米说,那以后就偶尔吃一次。

买了爆米花后,小人儿又看到旁边的一个智能量身高体重的,觉得好奇,我让他上去试试。量完后,几米捧着爆米花,看着别的小朋友量,他好奇那里面钻出来的声音,看呆了。总是这样,遇到他感兴趣的事情,总是专注的神游。我喊他爆米花要撒了,他也似乎没听见似的。

喊了几遍装没听见,顿时火了,忍不住当众训斥他,旁边有家长和孩子,我说喊你几遍都听不见,不想吃就算了,夺过爆米花来。

说了他几句后,几米立即扁着小嘴哭咧咧的,眼眶都红了。

心有不忍,将爆米花还给他。走出去不远,看我气顺了,小人儿小心翼翼的给我提建议:“妈妈,以后,你能不能在外面不要说我,在家里说我行,别人看见会笑话我...” 这样的话让我很震惊,原来这个四岁多的小人儿竟是如此在意他的“面子”问题,却被我一次次的忽视了。常常当众训斥他,丝毫不留情面。

带着一种复杂的愧疚心情,和他讲好,以后妈妈再也不会当众批评你了。 随后,在我问到他的脚伤,还疼吗?他只顾走路,始终不说话。过一会到没人的地方时,小人儿才说:“你别问我了,我不想说,我不想让别人知道...” 原来,竟是如此要面子的小人儿。

面子对于孩子来讲,很重要。“如果孩于的自尊心被熄灭了,它很可能就此熄灭,永远再也没有办法点燃。”

不要轻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记录下此事,引以为戒。

后记:“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自尊水平将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在公众场合注意给孩子留面子,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给孩子创造锻炼能力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培养一个高自尊水平的孩子。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篇:粗心 ——最严重的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对待粗心的不同态度,很可能引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对“粗心”这个词,您一定太熟悉了。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人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并因此而受到损失。比如不小心把钥匙丢在家里,如果一下子等不到别人回家就只好拨打110。或者有的学生在测验里因粗心而导致会做的题目还是答错等等。这样的“粗心”所带来损失通常是不大碍事的,只是给当事人多添了点小麻烦。但是“粗心”若是发生在另外的一些场合,比如中考、高考,它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小麻烦了,那损失往往不可计算,甚至无法弥补。

大多数人原本是不希望“粗心”的,但在潜意识里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大家都会犯的小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人人都不会把“粗心”看做“无知”。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也不算是大问题,当然也就不太值得让人担忧。况且谁都会粗心,谁都免不了出错,在这样的自我解脱的意识中,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也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有个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题目由于不会做而丢了分,会很生气,感觉自己很无能,甚至很悲愤。可如果要是因为粗心而丢了这道题目的分,那么这种自我谴责和埋怨的情绪就会淡化许多。

“如果不是因为粗心的话,这回应该考100分!”——家长常说,孩子也常说。当母亲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这个学期你孩子考的怎么样?”“唉!别提啦,我的孩子这回要不是因为粗心,能考100分呢!”或者“这次他因为粗心被扣了3分,要不这科成绩能在班里排到第二”之类的话,乍一听,似乎有很多遗憾和埋怨;可隐隐之中,又透出些许的满足和自豪。

唉!这是多么遗憾的认识啊!

所以,如果对“粗心”认识不足的话,“粗心”所带来的灾难简直无法预计。

请注意以下几点:

1粗心比无知更糟糕,更可恨

在做练习的时候,一道题结果不对,通常会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完全是由于不会。

另外一种情况是,经常有的孩子在做题时多个0;或者少写单位了;或者小数点的位置错了;或者上边一行是23,换了行以后就32;或者把一个字写错了„„总之,不是由于不会而导致的错误(您和孩子要想想到底有多少类这种粗心的现象)。

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往往批评和指责更严厉一些,“你是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

而要是由于粗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则常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唉,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这样这样,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

殊不知,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现象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忽视了对“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对“粗心”危害的认识。卢梭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一个概念,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是很容易的,而一种“粗心”的现象却是可以经常不断重复发生的。从这个对比可以很好地看出,哪一个危害更大。列宁曾说过:“无知比偏见离真理更近一些。”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套用这句话说:“无知比粗心更容易获得真理。”不怕“无知”,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就可怕了,因为孩子们以为“粗心”不是“无知”,所以就一次再一次毫无顾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痛苦地做错,从而浪费许多时间,丧失了许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粗心比无知还可怕,更糟糕。粗心是由于对粗心的无知造成的。

2粗心会养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好改变了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

许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这样的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自以为这次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又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问题,虽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结果往往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会认为自己再用功,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提高。那么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遭到了打击,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试想,“缺乏斗志”怎么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惯性,变成习惯,就再也不好改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大家都太熟悉了。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还总爱丢钥匙、钱包。只要仔细留意,但凡事业有成的人,哪个做事不是严谨细致,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细”。

古希腊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那么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是习惯!那么“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

这就是教育家为什么会强调的一点——“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句话的原因!

所以“粗心”是一种很糟糕的现象,如果不幸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3粗心不是缺点,是错误

家长在聊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最大缺点就是粗心„„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件事情都会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有不足,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人也一样。有时候,人的缺点在某些时候是缺陷,有时候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常说:个性无好坏。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爱发脾气,这应该算是缺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谅这个缺点的,但发了脾气就去打人,这就是错误了。而这样的错误

是应该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大家可以容易发现“缺点”和“错误”的区别,但由于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往往会把它们混淆,经常把“错误”当“缺点”。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思想里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才会造成了我们对“粗心”的忽视,对“粗心”的宽容,甚至对“粗心”的放纵。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粗心”这个问题,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正确和清醒的认识,那么“粗心”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出现,会销蚀本已拥有的成就,更会妨碍将可能获得的成就。

“粗心就是错误”的论点或许有些偏激,但是有道理的。至于“粗心”造成的后果有时候表现的不是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们对“粗心”的关注都应该非常警惕和严肃。所以,我们对待“粗心”的态度应该——宁左勿右!

4“粗心”的现象绝不是“写错字”,“抄错行”这么简单

我们前面谈到,一道题目做错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不会,二是粗心。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想了好半天没有想出来,这时候别人给了一个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还有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了考场,得,想起来了!这样的现象该算什么呢?算不会吧,有点委屈!算会吗?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自己宽慰地说,没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做出来。而实际上,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上有多少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在经历了上述的这种情况后,孩子们的反应更多的是无所谓,过去就过去了!也就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把“无知”当“粗心”,想想有多可怕!

5怎么解决“粗心”

谈了这么多关于“粗心”的危害,该想想解决的办法了!我们首先应该对“粗心”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再想对策来解决。

先看看题中的案例,如何对“粗心”的现象进行分析!

题目:10个人每小时可以栽5棵树,问10个小时可以栽多少树?

解:设栽了X棵树。

第一种:X=10×5×10=500

第二种:X=10×5=50(棵)

第三种:X=5×10=50

对解:

解:设栽了X棵树。

X=5×10=50(棵)

答:10人10小时可以栽50棵树。

第一种,盲目地把数字都乘了起来,有时候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有时是因为根本不理解题意。

第二种,不是“10×5”而应该是“5×10”,这看起来有点挑剔,但这说明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具备一种良好的素质,做题不只是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更是准确的思想完美的表达。

第三种,很显然,忘了写单位,这是不完整的。

前两种错误其实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粗心”,但也经常以“粗心”的面孔被评价(家长和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出现在这种简单的题目,似乎无碍大局,一句话似乎就纠正了,但到了学习的高级阶段后,思路可能因为这点偏差而造成失误。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同学在做题目时,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原因,虽然别人只要轻轻一点拨就明白了。

但久而久之,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缺乏自信,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关键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对基本的概念没有真正地深刻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我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学生拿到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时,没有多想就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做。我便问到,你再审审题吧。可学生还是说,老师,我还是不会。而实际上题目并不难,但是学生缺乏自信去解决。(而我们的家长和那些家教老师却做出一副很顺手的样子,详详细细地给学生讲解。殊不知,这样却是害了学生。)

而第三种就是典型的“粗心”了,但人们往往不在意。像这样的粗心有很多种,但是这类粗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形式都比较简单,且经常会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意义的“粗心”,对于不属于“粗心”的错误我们在另外章节讨论。

关于对“粗心”现象的分析方法已经比较清楚了,接着我们该做什么呢?首先,对自己所有发生的“粗心”现象做一个总结,当然要很具体,很详细。

针对学生经常写错别字这样的“粗心”现象,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没有一个被认为是“错字大王”的学生最常出现的错别字会超过20个,再多的错字往往也是由于不熟悉导致的。

有个五年级的小孩,在他的作业本、作文本里到处都有错别字,家长对此很灰心,孩子自己也感到很没有信心。我和孩子便一起整理和统计他本子里所有的错别字,孩子本人及父

母发现,总是写错的字原来才这么几个,感觉很意外,真是从来没有想到!经过对错别字做了整理,并对其中一些字做了详解,比如把“以为”会写成“已为”这种典型的粗心归类,而经常导致用错“的”、“地”、“得”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对“的”、“地”、“得”的用法并没有本质掌握造成的。在对错字进行详细耐心的罗列和分析后,一周以后,这个学生作文里的错别字就减少到只有三个,这令他和父母都很惊讶、开心,因为出现三个错别字对于他们的

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和不容易!

只要对“粗心”进行完整详细地整理,这些现象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强化,学生在以后类似环境中,只要遇到这种现象,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扼制。打个比方,人人都知道在冰面上走路要很小心,因为冰上很滑。同样,遇到类似可能粗心的境遇时,就如同走路到了冰面上,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犯

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许多。

其实,解决“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一样,小心即可,因为在冰上摔过跤,所以你会记得,除非冰上摔过的那一跤对你没有什么印象!只要用心一点面对“粗心”,“粗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野消失,虽然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低级的错误,但是可以很好地降低由于“粗

心”而产生的错误率,做题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当然,解决“粗心”的主要地点是在检查环节,请详看第二章第2节。

据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21天。

看了这句话,我想您一定有信心也有决心来根除坏习惯,建立好习惯吧!对于您和孩子

来说,只有没有经过启发和提高的认识,但没有什么习惯是克服不了的。

◆ 本节要点

1“粗心”比无知更可怕,粗心可耻。

2“粗心”其实很容易被修理。

3只要不怕麻烦地对待“粗心”,“粗心”就不会麻烦你。

4“粗心”是最低级的一种错误。

家长作业

1要和孩子共同总结所有具体的粗心现象,并在一个休息日里对所有科目里的现象全部整

理出来。

2过1个月后,再看看“粗心”的现象还有哪些余留。

第四篇:不能恢复繁体字的严重后果谁负责?

近年来,恢复繁体字呼声四起,有人反对,有人支持。在国家即将再次发布汉字规范方案时,王立群先生在新浪网上的一篇《汉字要稳定,不要折腾》引起了争议,反对与辩论的贴子也贴上了新浪网,其争议点是:支持者的观点是十亿人现今只识简体不识繁体,恢复繁体代价巨大。其反对的观点之一是简体字将断裂中华文化的链条,不恢复繁体字后果严重;其反对的观点之二是简体字仅是符号,繁体字有丰富的意象功能,意象功能对科技创新作用很大,不恢复繁体字科技发展的代价太大。后来,北京的大专家说,简体字不会使文化断,现今识简体的人看电视时结合声音图象也能知道字幕上的繁体字,所以文化不会断。当然大专家没有说中国人都读不懂繁体字文章后如何保障文化链条不断,也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台湾与香港还使用繁体字做后盾吧。大专家的话也立马平息了网上的争议。谁的话都可以不信,大专家的话总得信吧,争议之声也就平息了。

本人常读繁体字文章,繁体字的意象功能使识繁体字的人容易胡思乱想,就没有读简体符号的人那么单纯,就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文化链断裂了,谁负责?如果今后中国出不了世界级的科技大师群,使共和国再象清朝后期一样科技落后,谁负责?

向国人拍胸脯的大专家们肯定不会负责,因为他们没有象马谡那样跟上司签生死状。就算是签了生死状也没用,到文化链断裂的时候他们也成灰了,总不能现在签个扬灰状吧。就算是签个扬灰状也没用,后人要找的责任承担人是权责相当的人,今天的大专家们还没有资格成为后人所找的承担责任的人。比如简化汉字的责任谁承担?今天的人或是明天的人所认定的责任人是毛泽东主席。尽管毛主席是文学大家,从一开始就反对简化汉字,但挡不住一大批大专家的上书,洋洋数万言,理由充足。尽管毛主席对一大批大专家的上书开始一直拖着,可挡不住大专家的绝食明志呀,那是不简化吾宁死的壮志,毛主席总不能当遗臭万年的殷纣王吧,所以,毛主席说了,汉字要简化,要走拼音化的道路。到今天,已经证明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行不通,当时的大专家们是不用承担责任的,到目前为止或今后没有人会去追究当时力主简化汉字的大专家们的责任,这个责任只能是毛主席承担,至少他得承担没有论证清楚的责任。

从去年“两会”到今年“两会”,有代表提出了恢复繁体字的议案,就需要对恢复繁体字进行论证来决定是否恢复繁体字,充分地论证得与失,然后决出决策。北京的大专家们无权决定是否恢复繁体字,因为他们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即使文字委员会也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如果不能恢复繁体字赞成文化链断裂,如果不能恢复签字造成科技无法发展重走晚清王朝科技落后的老路,承担责任的第一责任人理所当然是当今的国家领导人,无论是否愿意都脱不了身,即使今天全国人民签个亿人书也没用,后人一定会把责任算到当今的国家领导人头上,这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至于王立群教授,无论他怎么反对恢复繁体字,一旦不能恢复繁体字出了严重后果时,他不用负责任,他没有对此负责的行政权力,他行使的是学术上的言论自由权力。至于我等力主恢复繁体字的人,出发于一种担忧,阐述的是对繁体字的理解,关心的是明天的文化与科技,运用的是讲理辩论,行使的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即使证明正确也不会受赏,倒有可能多挨几块板砖。所以,做为一般网民,也没有在网上出风头的想法,闲暇时随意注册个用户名下几个关于繁体字的帖子,忙时也就没时间了,再有时间时连原来的用户名还有密码早忘光了。

本人力主恢复繁体字,把几个恢复繁体字理由帖子笼到一起。对这几个帖子先做个说明。

说明一:文字的起源与文字的类型。文字源于语言,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有什么的语言就产生什么样的文字。西方语言的特点是说话叽哩咕噜象冒烟,语音组合一长串;中国汉语的特点是说话噼里啪啦象炒豆,语音一个一个往外弹。语言特点决定了西文的类型必然是组合符号,汉字的类型必然是独立的符号。中国的汉字无法拼音化,如果走拼音化就得先把汉语换成西语。

说明二:文字的功能。文字的主功能是密码功能,通过码排列记载人类的生活、生产、科技的经验,记载社会活动,记载文化思想,所有的记载可以统归为文化链。中文是这样,西文也是这样。通过密码记载,方便当代人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通过密码记载,在不同时代的人之间架起沟通信息的桥梁。文化链越长,可利用的有益信息量越大,积累的经验与思想就越多,其优势就越大。密码可以更换,但每更换一次密码,原来的文化链就必然断裂,文化就得从头重新开始。不仅中文是这样,西文也是这样,如果英语的字母变了,它的密码也就变化了,它的文化也得断裂。以下不再说西文,只说中文。中国文化链断过一次,发生在商代与周代的交替阶段,商代甚至商前的夏代文字记载没有传下来,直到一百年前发现商代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才知道商代有文字,尽管找到了不少甲骨,但商代前的文化链绝对恢复不了。简化字是大规模的更换密码,目前的状况是大部分中国人认不得繁体字的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认得繁体字的人将越来越少,大量的文献资料将自然湮没,文化链将断裂,中华的文明史将起自公元前3000年,文化链将起自公元后的1964年。这个事情大专家们就不要再拍胸脯做保证了,再拍胸脯也没用,文化链条是对原来记载的文献资料不断利用从而延续无穷,一旦不能对原有的文献资料利用了,原来的文化链条就会永久性的丢失。

文字的辅助功能。文字除密码的主功能外还有辅助功能,辅助功能越强大其文字就越优秀。西文的辅助功能是组合特征带来的易学习与组合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的逻辑能力。中文繁体字的辅助功能是意象特征带来的易学习与意象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的想象能力。

(1)繁体字的易学习特点。扛麻袋是麻袋越重越难扛,繁体字不是麻袋,不是笔画越多越难学,学习繁体字时利用归类与意象非常好学。比如“义”与“議”,“仪”与“儀”,简体“义”必须死记符号,符号的定义还得记,并且还得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理解符号“义”的定义。繁体“議”就不用死记符号,它的意象是我个人所做的事或我个人的行为被他人或社会称颂为美德,它的组成是“言”做字旁,既众人所说,美德的“美”的上部,内部是“我”。再如简体“仪”就是一个符号,得死记硬背,其定义得老师讲,还得记,更得结合阅读才能清楚。而繁体“儀”的意象是我个人所追求的美的一部分是外表美,另一部分美是内在美,我个人追求的又能让别人看到的这一部分“美”是“儀”,组合成词是“儀表”。由于汉字有几万个,全部当符号死记硬背是一件很痛苦也很困难的事情,而汉字的意象功能使汉字好学好记,所以汉字不能当符号记。不当符号学汉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繁体字只需要用学简体一半的时间就能达到目的。目前大陆是简体,港澳台是繁体,港澳台的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大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小的多。

(2)繁体字携带大量的信息量。繁体字携带有大量的信息量,甚至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每一个字都能讲一个故事,不同的字组合又有不同的定义。比如“東”单个字的意象是由日、木、人三点一线标方位,组合成“東西”词后又有不同的含意,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意思又不同。再如“車”,单字意象是平面图,由两个轮子一根轴一个车厢及与车厢等长的路,再构成词句后表达的意思又不同。

(3)繁体字的视觉冲击力。由于繁体字有意象功能,尽管可以把繁体字当做符号,构成词与句后就自然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比如“學而時習之”,其视觉冲击效果与“学而时习之”就完全不同。何为汉字视觉冲击力?就是由意象汉字构成的词或句子逼迫读书时去想,产生深度理解效果。有许多读过繁体字古诗词文章的人有体会,读繁体反复读无厌倦感,读同样的简体文章第二遍或第三遍就产生厌倦感,因为简体只是符号,信息靠词与句子携带,繁体字除词句的信息外,字体本身的意象功能又增加了更多的信息。如果对繁体字的意象功能缺少理解,其视觉功能会让人眼晕。如果理解了繁体字的意象功能,读繁体书后再读同样的简体书就没味了。

(4)繁体字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想象力很难创新。繁体字的意象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想象力,提升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

说明三:文字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繁体字的意象功能能使读繁体的人增强想象力,有想象力的文字提升科技水平。扼制繁体字的意象功能必然扼杀读书人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科技就要落后。如果失去了汉字的意象功能,也就失去了汉字潜移默化于读书于的想象能力,没有想象力将无法出创新型的科技大家。

(1)中国二千年来,多数时候的科技水平在世界处于先进地位。汉代、唐代的科技水平自然不用多说,外国来中国取经。宋、元、明科技也相当发达,比如明代中国就有开花炮弹,只是到清代失传了。

(2)清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一是统治集团相思上落后,认为科技是雕虫小技不发展科技,二是扼制繁体字的意象功能,即使想发展科技也发展不起来。从乾隆制造文字狱后,读书人再不敢解汉字了,繁体字只能当符号用,学生识字就是按笔画记符号。政治上、思想上、汉字意象上的诸多限制,使清代的文化人缺少想象力,除一部当时的叛逆小说《红楼梦》外,正统文人的诗词文章比其他朝代差了一截,至于科技就不用说了。特别说明,《红楼梦》在当时是禁书,是当时少数文化人的叛逆结果,不是官方文化的结果。所以说,清朝的科技落后与文字狱之后对繁体字意象的禁锢有很大关系。文字狱除禁锢了汉字意象功能外,还造成了几千年形成的科学的汉字识字教学方法失传,学汉字就是摇头晃脑死记硬背符号。失传的东西找不回来,要重新研究探索,在汉字学习中要利用意象功能,在汉语学习中要总结字组成词的规律,在学习中不仅学知识,还要达到想象力、逻辑组合、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既授予“鱼”也授予“渔”。

(3)在共和国识繁体字的科技人群产生了许多世界级的科技大师,他们极富想象力。比如国际上的海相成油理论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李四光的陆象成油理论认为中国有石油,在松嫩平原就能找到,把勘探队调过去果然就找到了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在当时对国家的作用很大。识简体字的科技人才群的数量远远大于识繁体字的科技人才群,但是,识简体字的科技人群出的都是应用性的科技人才,没有出创新型的世界级别的科技大师。如果不能恢复繁体字,中国自己将很难产生世界级的创新型的科技大师群,没有世界级的创新型的科技大量群,对中国的明天是非常不利的。

******************************************************************************

把本人在新浪网下的有关复繁的几个帖子挂到后面,不怕大家拍砖,最近有事忙没时间上网了,扔砖也砸不着。

-----------------

下贴标题:与王立群的反对复繁辩论

王立群先生有权利发表反对恢复繁体字的看法,本人也一样有权利表达反对王立群先生观点的看法。

王先生说“我的妈呀,简化字得罪谁了?为什么十多亿人用的好好的简化字非要折腾它不可?”。我要说:简体字的罪大了,不折腾他不行。它至少有两宗罪。

第一,断裂中华传统文化链。文字是文化的密码,密码在则文化在,密码亡则文化断。从王先生的《汉字要稳定,不要折腾》的数千个回贴中,反对复繁的占多数,反对的基本理由是简体字已经用了几十年了,繁体字已经不认识了,复繁后十亿人都得再重新学习汉字,它充分说明文字做为文化密码功能的重要性,更进一步说明了简体字使我们几亿中国人无法利用几千年的繁体字文化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只剩下几十年了,你说简体字有罪没罪?文化链是维护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的基本条件,几千年来中国朝代更迭不断但中华民族却传承不断,是文化链的作用。有道是亡其国者先亡志,亡其志者先亡史,亡其史者先亡字。当中华传统文化链断裂了,中华民族还能继续传承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链断不断取决于民间数以亿计的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文字决定了民间能不能去传承传统文化。王先生首先识繁体字,在识繁体字的基础上钻研中国的文化记载,以独到的见解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假设王先生不识繁体字,能在百家讲坛讲史吗?能成为文人之翘楚国人之精英吗?因繁体字而受益却极力反对恢复繁体字,让人无法理解。五先生可以说不反对个人学繁体字,却反对繁体字成为官方文字,但是,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由于繁体字不是官方文字,现今识率只有百分之几,几十年以后就只有万分之几了,个人行为识繁体字无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其观点就如同不反对中国人吃饭但反对中国人种粮一样荒谬。王先生如果认为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象您这样的学者就可以得到传承,那就就大错特错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王先生应该自谦地说只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皮毛,而不可自认精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要,更不可认为几本书就能把中华传统文化全包含起来了。如果王先生没有这样的认识,我真的为您遗憾。

第二,阻碍中国的科技发展。中华民族在世界古代科技史上做出过辉煌的贡献,在近代科技史上落后了,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在科技史上进取,建国后的二十多年出了许多世界级的科技大师。但是,昙花一现后是科技大师的萧条,三十多年来已经没有再出世界级的科技大师了,是什么原因?应该说后三十年比前三十年高学历人才更多,多了几十倍上百倍,应该说后三十年比前三十年的教科书的知识量更大,应该说后三十年比前三十年科研设施更好,国家在科技上投入的钱更多,应该说后三十年比前三十年社会环境与科研环境更好,应该说后三十年与前三十年的国家领导人重视科技发展的程度没有降低,为什么前后三十年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我认为根本性的原因是字体,是简体字造成了中国无法出世界级的科技大师。

中国需要产生自己的世界级的科技大师群,没有世界级的科技大师群就没有中国辉煌的科技发展。前三十年出的世界级的科技大师都是从小识繁体字,包括今天的世界级水稻大师袁隆平在内。而识简体不识繁体字的后三十年数千万的高学历人才却出不了科技大师,决不是他们不勤奋,而是他们缺少成为科技大师需要突破极限的最后一点点能力,这最后的一点点能力只可悟不可学,这就是字体的功能。简体字只是符号,识简体字就是记符号。繁体字可以当符号记,也可以不当符号记,即使把繁体字当符号记一生之中仍会领悟,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人的想象力,对于少数特别优秀的科技人才来说,识繁体字会在无意中使他进入到具备冲击极限的超凡脱俗的境界。我随意举几个繁简对比,比如“東”与“东”,“車”与“车”,“國”与“国”,“風”与“风”,“樹”与“树”,“聲”与“声”,“實”与“实”,“門”与“门”,“開”与“开”,“儀”与“仪”,“來”与“来”。“東”者,日、树、人三点一线标方位。“車”是下视图,一根车轴,两个轮,一个车厢,及与车厢等长的路。“儀”者,个人自我美德的一半,是外表美,另一半是心灵美,它由个人、自我,美的一半构成,意寓个人自愿地追求美好。“來”,十字路口等的人到了,或者三个人先后都到了路口。每一个繁体字都能讲成一个故事,有丰富的想象,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字也会产生不同的想象,正是这种无意识产生的想象力,才构成了汉字环境下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条件。简体字只是符号,阻碍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你说它有罪没罪?如果王先生认为简体字与繁体字对中国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效果相同,请王先生给找一下共和国后三十年出不了世界级科技大师的原因。

第三,为了后代,为了明天,我们需要折腾。恢复繁体字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没有好处,反而得投入时间重新学习,是我们今天的人在做牺牲。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恢复繁体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链断裂将不可避免,给后人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我们不能恢复繁体字,在全球的科技竞争中我们的后代将会输掉,并且输的很冤。一个民族如果只图眼前的苟安而不愿为明天做出牺牲,那就太自私了,自私的民族没有前途。

----------------

下的帖子:史上汉字改四次,两次换马甲,两次砍脑袋

史上汉字改造有多次,规模最大的改造汉字只有四次。第一次是周初改汉字,第二次是秦初改汉字,第三次是汉初改汉字,第四次汉字简化。

第一次改文字是周灭商后,周朝用自己属国的汉字代替的商朝汉字。由于商是传承夏文化,商朝字是当时使用范围最广的汉字,也是夏商文化的载体。周是商的小属国,周的文字使用范围小,传承不了中国当时的夏商文化。这次汉字改造相当于砍脑袋,当周代的人不再认识商代的文字后,商代的所有文献资料也随之湮灭,中华传统文化链第一次断链。其断链标志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社会资料没有文字记载传承,到汉代以后,连商代是否有文字都没法考证。中华号称五千年文明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千年。直到民国初年发现了商代刻写在甲骨上的文字,才证明了中华文明史确实是五千年,周前有文字。同时也证明了在商周换代时文化链断裂了一次。

第二次是秦统一六国后。七国是周朝几百诸侯相互兼并剩下的七个诸候国,周朝的几百诸国使用的是同一种周代文字,七国使用的文字也基本一样,但书写方式不同,自创字有差异。秦代的改造文字是在书写上统一规范成小篆字体,结构上以周代文字为准只做了取舍的小改造,这种改造相当于换马甲,换个马甲大家还认识,对传统文化链的传承有益无害。

第三次是汉初改造小篆体成方块字。小篆俗称梅花篆,笔画弯曲象朵花,豫剧《陈三两爬堂》有句台词是陈三两会双手写梅花篆字。但是,小篆写起来不方便,汉代改造成横平竖直撇捺有规,是方块字的造型开始。这一次改革也是换马甲,换了马甲大家还认识。这次改造对中华文化有益无害。关于篆体字,网上可以找到转换工具,转换一下就会知道,篆字与以后的繁体方块字差别只是形状,其笔画与结构相同。

第四次是简化汉字。是在结构与笔画上改造,最终目的是拼音化,是砍脑袋式的改造汉字,结果是识简体字就不识繁体字,后果将是中华传统文化链将再次断裂。

有人把简体字与秦、汉改字相提并论,其认识错误。简化汉字的实质与周初改造汉字断裂文化链相同。其最核心的问题是:简化字对笔画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秦、汉没有对汉字的笔画进行大规模改选。识简化字的人识不得简化前的繁体字,而秦汉的两次汉字改造都能认得。简化字失去了汉字的意象功能,秦、汉的汉字改造没有损失汉字的意象功能。

----------------

对余小寒的帖子《不惮以最恶意的心猜测复繁论者》的跟贴

楼主的心态存有恶意。

(一)文化是否会断裂不取决文体而取决于字体,因为不识字以后什么文体也不谈不上了。现今尚有一部分人识得繁体字,由于繁体字不再是官方文字,识繁体字的人将越来越少,几十年以后就几乎没有人能读得了繁体字的文章了,这个时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链断裂的时候。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在思想上的一次解放,它与繁体字没有关系,把繁体字与五四运动,把繁体字与共产党的成就生拉硬扯到一起,是驴头不对马尾。复繁是对传统文化链的存亡,对中国今后科技的发展,所提出的理性思考。

(二)请楼主搞清楚,传统文化链是否断裂完全取决于字体,因为传统文化是以文书的形式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以繁体字为载体传承了三千年了,三千年前虽然有字体但文化没传承下来,是因为周初大规模的更换了文字造成了中国第一次文化断链。对于第一次中华传统文化断链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变化远远大于周初文字与周前文字的变化,文化链断裂不可避免。

(三)楼主所说的即使恢复了繁体字,不经过古文训练还是不懂,那么请问楼主,经过古文训练不识繁体字你能读了古文吗?而学习古文是做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必须的接受的课程,今天如此,明天还会如此,但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当全中国没有几个人识得繁体字时,即使接受简体字的古文训练也读不了繁体字古文,如此文化链不主断了吗。从楼主骂人的口气,不象是一个诗书君子,倒象是一个街头泼皮。在楼主看来,中国不识繁体字的时候文化链也不会断裂,我只能说,一个不讲道理只会骂人的街头泼皮负不了中华传统文化链断裂的责任。

(四)楼主不懂得什么是科技,现给你讲一点启蒙知识。科技一是知识二是创新,其知识是前人在科技上的创新做出的总结,后人学习掌握而后应用。其创新是在原理或方法的认识上得到新突破,并总结成知识。创新的最基本的能力是想象力,最基本的路径是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在科技创新上发现问题所在的点是水平,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是能力,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均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中国繁体字的意象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想象力,在读繁体字的书中无意识的提升了想象能力,正是这样的功能,共和国的前三十年出了许多创新型的世界级的科技大师,共和国的后三十年没有出创新型的科技大师,出的是接受知识型的应用方面的专家。不是我们国家的科技人员不想成为创新型的世界级的科技大师,而是简体字带来的先天性的想象力差。

(五)楼主说恢复繁体字会增加孩子们学习的负担,显然楼把学习文字与扛麻袋等同了起来。傻子都知道麻袋里的东西越多越难扛,但如果把学习汉字当做符号记就真的成傻子了。繁体字有意象功能,在二百年前中国就没有拼音,靠什么来保存文字?靠意象。比如“國”字,它的意象是城墻,拿着兵器(戈)的士兵,城内有水井、道路能生活。充分利用繁体字的意象功能学习繁体字会事半功倍,只需要用记忆简体字符号的一半时间就能达到学习繁体字的目的。从小都让孩子记汉字符号,记外文符号,这是对后代的摧残。每一种文字不是随便产生的,它有产生的语境,汉字产生于汉语的语境,在汉语的语境下学习繁体字非常容易,在汉语的语境下靠记忆笔画学习简体字很难。同样,西文有西文的语境,生活在西文语境下的西方孩子学习西文很容易,学习汉字很难。而我们的简体字脱离了汉语的想象语境,又不具备西文的组合语境,是当今全球最落后的文字。

(六)楼主给提出复繁观点扣上里通外国的罪名,给加上危险分子的标签,声称自己是站在大众一边,是站在民族一边。可是,复繁者提出的中华文化链的断裂问题,提出的繁体字意象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而楼主提不出反驳上述两个问题的理由,只能胡搅蛮缠。请问楼主,因繁体字消亡而带来中华传统文化链断裂你负的了责吗?中国今后不能产生世界级的科技大师群所带来的影响你负的了责吗?既然楼主负不起这样的责任,楼主危害的是大众的利益,危害的是民族的利益。如果楼主因无知而反对是误国,如果楼主明知复繁的正确而反对是里通外国害中国。

中国人并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耐心、现实性、快乐,这些方面他们都是杰出的。他们缺乏的是人格和良心。许多中国官员受不了贿赂的诱惑,就做了错事,还以为永远不会被发现,因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五篇:黑白合同后果严重

有些人一度认为,甚至现在某些法律人士还粗浅地认为,司法解释是施工企业的保护伞,是倾向于保护施工企业的。从事建设工程领域多年,具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张律师在实际代理案件的过程中经谨慎研究认为,该司法解释并没有很好地保护施工企业,相反,却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如果不认真对待,最终吃亏地还是施工企业。 中国某著名施工企业,以拖欠工程款为由,起诉发包方欠款4000余万,结果因为备案的合同与实际履行的“黑”合同不一致,而遭到发包方的有力反击。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当初为了揽到工程,对中标合同的价格约定十分低,而通过另行签订协议的方式,提高工程款。结果发包方顺手就拿起这一武器奋起反击,致使这一全国有名 的施工企业惨败而回,以损失近2000万元而告终。 此案给施工企业敲响了警钟,“黑白合同”再也不能签了!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的,不是某一领域的保护伞。

司法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 这就是对“黑白合同”限制性,甚至是“惩罚性”规定。

上一篇:猜想证明和拓广范文下一篇:除夕祝福语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