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父母好好学习

2022-07-29

第一篇:只有父母好好学习

父母好好学习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参加家长会的心得体会

正为教育孩子而愁肠百结的时候,收到孩子学校要召开三年级家长会的通知,通知里说这一次还有教育讲座,太好了!

2010年10月15日上午,我充满期待地来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教育专家以《关爱父母,成就子女》为主题,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家长们介绍了如何在学习方面给予孩子力量、方法,如何打造孩子的个性系统,如何打造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面对网络问题等。听了专家的课,我如获至宝。一个小时的课,实在太短了,我意犹未尽。回家的路上,我感慨万千,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太多了。

回到家,面对孩子,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态度和行为,试着用专家教的方法,果然奏效。下面谈谈我几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一、 家长应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不止是我,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能在潮州市实验学校这所省 一级学校读书,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家长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至于教育嘛,那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孩子言行举止不文明,就问:“学校老师没教你讲文明吗?这些话是老师教你的吗?”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以前一直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已经颇费心思了。可不是吗?还没开学,我已为孩子买了很多学习用品、辅导资料。开学之后,我不是

每天都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名了吗?其实,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下,一个班有那么多孩子,老师怎么能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性教育呢?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而不应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学校和教师。

二、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进步。

晚上在家里,我叫孩子去做作业、读书,而自己窝在电视机前看那些没完没了的泡沫剧,孩子爸爸却在网海里遨游。孩子做作业时心神不宁,马虎应付,要不就是拖拖拉拉,甚至干脆不做。继而,家里传出大人的呵斥声,孩子的哭闹声。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却经常看到的家庭生活插曲。是啊,家里是多么需要设立一个读书角,多么需要创建一个学习氛围啊!心动不如行动。往后的日子,爸爸妈妈孩子的身边学习,孩子也不再三心二意了。

家长只顾自己进步,不管孩子的学习,或者家长停滞不前,只管孩子进步,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进步,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三、 家长应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经常听到家长恨铁不成钢地说:“现在给孩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多好呀,可他们怎么就是对学习,特别是对阅读不感兴趣呢?”其实,细细想想,现在的孩子读书环境并不理想。我们小时候生活单调,埋头读书是一种乐趣,而现在的孩子面对的是电视、网络世界等重重诱惑,要静下心来读书学习,需要付出多大的自制力。

在家里,给孩子订的、买的课外书堆积如山,泛滥成灾了,可孩子却熟视无睹,看电视成了他的课余生活。“威逼”加“利诱”也无济于事,我试着用另外一种方式。有一天,我拿出一份《小学生周刊》,选了几篇比较好的文章,叫孩子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一听做游戏,孩子有了兴致。我先读一篇文章,然后要他复述并说出文中的几个成语。我不忘适时表扬他,他显得很得意。轮到他读我说,我出了错并由他纠正时,他很有成就感。这样,在读读听听说说中,他体会到文字的乐趣。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们不要奢望每一种方法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并持之以恒,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一定能得到提高。

四、 家长应学会“偷”孩子的心。

自古至今,多少“慈母多败儿”的故事使我不敢娇宠溺爱孩子。孩子的行为一有偏颇,我就大加指责,甚至拿他跟他的同学、伙伴比较,来个“激将法”。 孩子不吃这一套。有时,他生气得哭了,说我让他太没自信了。孩子很叛逆,敢“挑衅”身为家长的我,我就用鸡毛掸子“捍卫”自己的尊严。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书桌上有一张纸上写着:来到这个家 ,可能我天生就是个每天都要挨骂的孩子,没有做对的时候。我思潮起伏:爱孩子,连母鸡都会的事,我对孩子的爱在他眼中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听了教育专家的介绍,看了报纸、电视等媒体关于孩子在心理压力无法排解之下不是自杀就是杀人的触目惊心的报道后,我猛然醒

悟,重新审视自己爱的方式,转变教育方式。

专家教家长要学会“偷”孩子的心。那如何“偷”呢?专家说得太好了:“放开双臂,身体前倾,两眼放光,露出八颗牙齿,默想:我爱你。”是啊,要敞开心扉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多发现孩子的优点,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才会敞开心扉与家长交流,才会健康成长。

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这场家长会,我总的体会是: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家长为教育孩子而手足无措时,学校召开这场家长会,真是未雨绸缪的一大举措。我代表全体家长感谢学校领导的关怀。我坚信,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培育下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现父母愿望

目的:进一步在全班范围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鼓舞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斗志。

地点:教室

活动形式:故事引入、大组交流、小组讨论、小品表演等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李四光努力求学的故事。

2、解释学习动机

我们常说,行为之后必有原因,这儿所指的原因即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动机。即动机是推动人从事一定活动的心理动因,而学习动机则是指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如李四光之所以努力学习,是因为要为祖国作出贡献。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是他的主要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有很多种类,有直接动机(如对学习活动本身有兴趣,追求一个高分数等等)、间接动机(如对外语本身没兴趣,但想到今后要出国,所以现在也在努力学习外语等。)

3、 学生交流各自的学习动机。

现在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为什么来学习?

……

为了多学本领,为祖国多做贡献。

学到知识后,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

读书是很开心的事。

为了能考上大学。

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

……

4、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动机,其中有不少人都有较高的目标,他们希望将来能取得成就,这种动机我们又把它叫做成就动机,即它是推动人们去努力完成有价值的任务。以达到其确定目标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成就动机使人类表现出以下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与人竞争并超过别人。

5、讨论学习对自己的利弊得失。

分成8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学习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2) 不学习对自己有什么坏处?

(老师巡视各小组,也可以参加某小组的讨论,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6、 归纳对学习的看法。

请几位同学来谈一谈:你认为学习是什么?

(至少要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满足我们的需要,帮助我们进步,社会发展少不了学习,实现了父母的愿望等。老师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

7、 小品表演(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请两组学生上来表演心理剧(内容:说服一个不愿读书的学生要好好读书。其中扮演的学生事先给他们布置过,要求他们反复强调自己不愿读书,读书是很苦的,读书没劲,读了书就不能玩了,……当“长辈”理由充分时才转变观念。扮演长辈(老师)的则临时抽学生,当“长辈”教育乏术时,可让其他同学帮他出点子。)

一组表演完后马上请同学点评。(扮得像不像,运用方法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分、可行。)

然后第二组表演,点评。

(这部分活动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8、 写出各自的感受(视时间而定,可交流)

9、 小结:

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样也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知识丰富了,生活才能更富裕、更充实。父母的愿望才能够实现。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父母的愿望!

第三篇:没有好工作,只有好好工作美文

“我发现,有一个字眼这几年快从人们的嘴里消失了,就是‘好工作’。”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罗振宇说的。就在前一天的公司内部年会上,我向小伙伴们表达了类似的意思。11年前我开始捣鼓《读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抱的心态是“再坏又能怎样”“打不过就跑”。是啊,即便《读库》办不下去了也没关系,首先咱能赔得起,其次我还能活下去。

怎么活下去呢?

要知道,我在传媒界人缘不错,即使不做《读库》,也能找到别的活儿干。

比如,我可以去给在CCTV工作的老哥们儿打工,虽然不会拍片子,但我会写稿子啊。即使稿子写得不咋样,但央视家大业大,我完全可以混口饭吃。

几年之后,我那个老哥们儿从央视辞职。

8年前,一位博士加入读库小团队。我一直把她当做临时工,希望能将其“赶走”。我一再表示:“你爸爸妈妈支持你读了博士,肯定不是为了让你做这么一份东跑西颠、连办公室也没有的工作。”我打的如意算盘是,等她的编辑业务能力再强些,只要她开口说走,我就把她推荐到经营状况好又稳定的媒体工作。

我给她瞄准的工作目标是当时如日中天的《京华时报》,想拜托的人曾经是我的小兄弟。

2017年元旦,创刊15年的《京华时报》停刊,那个我曾想求助的兄弟另谋出路。

良禽择木而栖,但现在所有的树木都是速朽的。我们一直希望可以寄身某个单位、某个机构,但这种依附关系已经靠不住了。

罗振宇老师认为,所谓的好工作是农耕文明思维——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十几亩地就踏实了,四环内有套房子就跻身中产阶级了……得到与拥有,是人们的奋斗目标。但是在工业文明和技术爆炸的时代,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是啊,已经没有所谓的铁饭碗了。就像我这两年一直喜欢举的例子:2013年的十大高需求工作,在2004年都尚未出现。

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是在为还不存在的工作教育我们的学生,他们将使用我们目前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去解决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的问题。

我觉得比罗振宇老师所说的这种农耕文明思维更要命的,是我们所谓的成功观:找一份好工作,骨子里图的是恨不得可以不工作。

“四体不勤”“一屋不扫”,才是某些人心目中的好日子;所谓勤劳勇敢,只不过是为稻粱謀的无奈之举,但凡有点儿可能,他们就想办法让别人去勤劳勇敢。

这种观念该变变了。《人类消失之后》预言,要是没了人类,不出几年,城市就会坍塌,25年后,道路和广场都会被植被覆盖。

就像房子一样,没有智力、体力活动和信息流动,不创造价值,人的肉体和灵魂会迅速荒芜。

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中,女儿对爸爸说:“你那不叫‘活着’,只能说是‘没有死去’。”

所以,请抛弃对少量知识、些许才华的极度自信。抛弃对微小成功的极度迷恋。

没有好工作,那就好好工作吧。

第四篇: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天底下每一个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渴望自己的儿女长大能够成才。但是,还有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的成长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甚至出现追悔莫急的失误。

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可见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家庭教育如何才能取得成功?成功家庭教育之路究竟在哪里?究竟该怎样走?我认为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实践。

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溶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平时,我们在马路上、院落中、楼道里,见到吹胡子瞪眼、唾沫星子乱冒的“训子”场面,并不少见。这些家长自以为“训”是为人之父的特权,更有甚者,还以拳打脚踢相伴。“训”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除给孩子增加抵触情绪外,别无所获。“身教胜于言教” “训”不是家长的特权,身教与言教并举才是做家长的责任。所以,对小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批评家,而是榜样。

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林氏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他们来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林氏夫妇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两代人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更为高明的是:他们当年那么穷困,却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和传习世界名著,使3个儿子不仅读了数遍,还讨论了数回;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了。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人格升华,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

林氏夫妇教子的感人之处,并非是培养出3个博士,而是其在贫困中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每一个儿子,铸就了他们不缺不挠的性格,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

二、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家长,也培养不出懂得孝敬长辈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国之栋梁、社会精英。

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之做所谓“有用”的人这一点点内容,就像军阀混战年月里的那些大权在握的老粗,唯在如何网络和造就好使的炮灰上下功夫,从来不懂得去关心一下下属的其它更重要的方面与需求,这种家长仅仅在知识和技能上促使子女使劲用功,根本不会在品质和性格方面主动施加影响和进行教育,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实在跟战场上的炮灰没什么两样,对谁日后也都无足轻重,根本配不上是这个世界的主人翁。

须知:正直、善良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备终生不变的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自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连其自身生命将来都要去任人随意摆布的炮灰或缺乏灵魂的机械人。那种背离现代文明被成批生产出来的“螺丝钉”,事实上等同于毫无独立思想、没有创造才能的行尸走肉,对社会的进步发展和自身的家庭美满幸福十分不利,只对准备不负责任使用和拧紧他们的“螺丝刀”有利。而且这样的反面不幸例子举不胜举,即使在我们身边也不乏其例存在着,重智轻德害死人了。

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小记者马宇歌,是一名网上一搜,不见重名的品学兼优小学生,名扬四海,享誉国内外。在她的成长道路上,她的爸爸马弘毅为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马弘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无论分内分外之事,凡是对社会有益的,马弘毅都很关心,兢兢业业忘我无私。他认为: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朝这方面努力。有一次,宇歌在打扫教室时,不小心受了重伤,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一连5天,没有一个人主动来看她。她多么希望同学来看她,和自己说说话呀。父亲最懂女儿的心思了,他告诉女儿:“咱们不应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才去付出的,而是为了使这个社会更加美好……”父亲的谆谆教诲,那意境、那胸怀多么宽广啊!

马弘毅的“德”的教育,在有些急于求成的家长看来,是“中看不中吃”的,实则不然。不少人都以为21世纪面临的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可是恰在此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提出了21世纪人们面临的“首先是道德和伦理的挑战”。这个提法是以在全球的广泛调查结果为依据的,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一流专家总结分析为结论。并且现代西方教育家,还从另一角度,也已发现美德对人事业成功的直接影响:

1、你为别人有所奉献,别人都能感受到,所以你更容易为别人所接受,使你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2、品德高尚的人,往往胸怀宽广、豁达乐观。因为他们考虑自己少,患得患失的情绪也比较少,而这种积极的情绪很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3、乐于助人的人容易有成就感,因为他们从帮助别人得到的回报中,也获得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这种成就感是人生努力的重要推进剂。像马弘毅那样,真正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并非是舍近求远的成才之道,而是人生成功的必由之路。

马宇歌的情况后来如何呢?有心的家长不妨到网上去搜搜这个学生的名字,看看有关她的一系列特别是最近的成长实况介绍,结果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顿然有悟的。网上只有一个人叫“马宇歌”,没有重名者,非常好找。建议同时也搜搜“马弘毅”,顺便了解一下他的系统教育思想。千万不要忽视马弘毅的德育教育,他里面不含一丝当前种种时髦的腐败性的政治说教成份。可以说,马弘毅创造了我们时代家庭教育,情商培养不次于智商培养的最成功案例,且资料完整,亲切感人如在身旁。他的教育理念跨越了意识形态的愚昧藩篱,远离开任何害人的政治偏见,显得很平实、很可靠、很伟大、很成功、很难得、很有生命力。

三、促孩子素质全面发展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阳光、和养料。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都应依据教育方针,全面培养青少年一代,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正处于21世纪,孩子们面对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不但需要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壮的体魄。更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更强的实践能力。而这一切,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

张弛,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年仅22岁。他的成长和培养,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亲张明山谈到对儿子的家庭教育时,一连说了几个“要”和“不要”:“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养,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

因此,他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A、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B、孩子学习情感的培养

C、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及爱心的培养D、独立意识的培养 E、与孩子平等沟通、“面与面”的交流F、对孩子实行积极暗示

G、适时适度夸奖和欣赏孩子H、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

I、培养自信;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刻苦学习

J、家校实施教育一致

该家庭的实践经验和结果证明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一句话:“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而情商等因素占80%”

四、还自由和空间给孩子

孩子在身心发育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就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

教育家认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

一位成功的家长说得好,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把他放到广阔的天地里去。

(一)给孩子自由,让孩子独立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他的家庭教育观念颇具特色。“我让他自由”这是蔡志忠父亲的“家教之道”他15岁那年,要去台北画漫画,父亲只是一句“那就去吧”将蔡志忠终身前途的大事就决定了。当别人问他怎么放心儿子弃学离家时,他说:“对儿子的行为其实一直都很注意,知道他的兴趣和天分,所以,我给他自由。” 蔡志忠父亲言行,促进了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自信的性格。试看众多孩子到了入大学时,还要父母陪同,甚至铺床叠被,也要父母代劳,家教优劣的差异,岂不明显可见?

(二)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

英国历史学家弗劳德说:“一棵树如果要结出果实,必须先在土壤里扎下根。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自己,不接受他人的施舍,不等待命运的馈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才可能做出任何知识上的成就。”著名作家石湾,她认为:子女成才关键在自己。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培养女儿的自立、自尊意识上,把女儿当作朋友来看待,在同等地位上与女儿讨论交流生活中的难题和选择,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味的要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正是这种“诗外”的功夫营造了宽松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许多时候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自尊和支持,从而坚定了对自己选择的自信,在生活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三)让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兴趣能对我们从事的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他就一定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钻研,并能创造性的把它做好。兴趣能激发孩子内心潜在的热情,丰富他们生活,使他们对世界、对明天抱有无限美好的希望。许多孩子借助个人爱好在不同领域中取得了优秀成绩,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建起很强的自信心,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送智慧和耐心给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的天赋、兴趣和个性,人类的多种能力中,他总有一种或几种较强,也会有一种或几种较弱。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比,其长处是能施以“个别的”,而不是“一般的”教育,但这种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细心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特短,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许多家长正是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果使孩子走上了成才之路。

六、造快乐和自信给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逐渐增多,单亲家庭的教育无疑比正常家庭有着更大的难度。因为家庭的破裂往往会给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带来程度不同的冲击和伤害。但是,这样的家庭中也有许多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这靠的是父(母)非凡的理性、克制和对孩子的爱。他(她)把痛苦和难堪留给了自己,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和自信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正常的生活空间,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了正常的发展。

1999年的南京市“十佳家长”陆剑瑾,她的家教就是一个值得单亲家庭进行成功家教学习的例子。家庭的破裂给4岁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一块不易抹去的阴影。在儿子幼稚的脸上流露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沉默和忧郁。于是,她下定决心转变儿子,使儿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充满信心的学习和生活。她首先从转变自己开始,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收起了脆弱和悲伤,只让儿子感受到灿烂的笑脸和鼓励的目光。针对孩子在校情况,和老师一起及时对孩子鼓励,及时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让孩子多多参与各项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肯定,赢得了自信(我不比其他小朋友差),得到了胜利的喜悦的成功,她成功了。

陆剑瑾家教成功的事实告诉每一个单亲家庭:当家庭解体的事实到来时,大人不管有何种感受,都不能忘记做父母的责任,要帮助孩子尽快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要以良好的心态去感染、教育孩子,使他能够自信地生活、学习,去灿烂的迎接明天。

家庭教育如何取得成功,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因为我们的孩子不是一台机器,他们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素质、具有不同条件的家长,要因地制宜、因才(子女)施教,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不至于走弯路,才不会出现了追悔莫急的偏差与失误,才能够令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向成功

第五篇:好好学习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2006-2010年)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上一篇: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下一篇:直销银行管理办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