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的读后感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白夜行的读后感范文

《白夜行》读后感1000字

记得在某处看过一个关于“日本文学有什么特点?”的回答,说“当你拿起一本日本的小说的时候,你不知道读完这本小说后的自己的价值观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作家们肆意描写着性,谋杀,毒品以及病态的心。而这些真实存在的,我们故意说服自己去忽视的细节,往往在一衣带水的文字里得到赤裸裸的暴露。日本作家们像是催眠师一样,用他们的语言更改着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世界在我们的眼中呈现了另外的一副模样,它不光是美好的, 它还掺杂着血淋淋的罪恶。这是世界的补全,也是人性的补全。”

东野圭吾的作品也是如此,就像一对窥视人心的眼睛,无论是《白夜行》或是《放学后》,读后都让人觉得压抑。 而《白夜行》之所以比《放学后》等拥有更多读者,我认为要归功于作者对情节拿捏的到位和对更深层次善恶的探索。

关于后者,作者似乎故意让我无法去指责书中任何一个角色,无论是杀人强奸的亮司,或是躲在亮处的雪穗,还是“河那边”心灵扭曲的大人。他们都是泥沼中的可怜人,不断抓住岸上人的脚,死抓不放。

◆◆◆

书中,善与恶交织着出现在人物身上,呈现给读者的是——“矛盾”。给亮司买德国制的剪刀的爸爸猥亵了三年级的雪穗,内心痛苦以致麻木的雪穗妈妈默许女儿“接客”,最大的矛盾应是男主,他有温情,亦有残酷,他可恨,但也可怜,可以说他的内心很纯净,只有雪穗这一个太阳。

如此矛盾,却显露了一个事实——他们的恶多数来源于环境。回到最初,亮司只不过是一个爱剪纸和无线电的小男孩,雪穗亦是。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亮司离开家对他妈妈说“这里的人都疯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吗?也许有些人会断然否定,但我是承认的。那些身处逆境却不为之所影响的人,他们的高尚的信仰的出现说不定也是环境所逼,也就是他们之所以“不受影响”,其实是潜移默化受了环境的反击。

◆◆◆

纵观全文,作者对社会大环境的反映实数不少,男女主童年家庭的畸形、年轻的男主用身体赚钱、后来超级玛丽游戏的出现等等,多的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与社会发展的足迹。至于作者是否趋向于将恶之果安在当时病态环境的头上,我无从得知。但我知道,作者确实写出了那部分生命中没有太阳的人的生活,这确实“是世界的补全,也是人性的补全”

当拿起这本书时,你可以看其中不同寻常的爱情,也可以关注悬疑犯罪的部分,当然还可以有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你可以惊叹这本书在视角上的灵活切换与时间上的跨度之大,还可以惊呼书中血淋淋的罪行,可以恨书中所有的罪人,也可以悲天悯人。

总之这是一本无法让人拒绝的书,我想它一定会让你在40度的夏天背脊发凉。果然夏天还是更配冷冰冰的东野圭吾版空调啊。

第二篇:《白夜行》之感

悠优曲谱受强烈推荐,终于开始了《白夜行》之旅,还拉上了某人陪同。确实,整本书的感觉很阴暗,很沉重。更巧的是看完这本书的时间正好是今天——一个下雨的早上,明明可以睡到自然醒的,但凌晨5点多不知为何醒了就睡不着的时候。可能是为了配合本书的氛围

雪穗确实是个了不起的女孩,她长得美,表现得很优雅(尤其是在发生了小时候如此凄惨的经历后还能表现得如此优雅),有商业头脑,看起来似乎是个完美的女人。但要生活得如此深城府,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迫害他人,自己却也并不开心,一直生活在黑暗中,见不得阳光。如此的生活,还不如简简单单的,忘掉曾经自己受过的伤害,和那个一直守护着自己的亮司好好过日子。如果没有后面的种种,笹垣也许不会那么执着,结局也不会是那样了。

他们俩其实都是非常聪明之人,情商也算足够高,但因为父母的缘由导致其对社会不信任,心中只有自我。悲剧的发生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也是受害者,我非常同情他们,但并不认同他们。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去 珍惜眼前拥有的,只因牢牢记得曾经失去的。

第三篇:读《白夜行》有感

《白夜行》读后感

诚然,东野圭吾的推理让人拍案叫绝,疏而不漏的细节就像蜘蛛丝一样,环环相扣,我看完了第一遍之后,又回过头来反反复复抠那些细节,越读越觉得值得玩味,越看越想拍大腿!哦!原来是这样,这里早就埋下了伏笔!一个个疑团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但又有一些疑团不断生出来。

好多人都说《白夜行》是一个关于两个孩子杀父弑母的故事,对于弑母这个说法,我觉得没有那么准确,从书中可以看出,雪穗的母亲应该是自杀的,而且她自杀也有比较充分的理由,在知道桐原洋介死了之后,西本文代心中不可能没有疑虑,本来把自己的女儿卖给这样的人,作为一个母亲不可能无动于衷,即使她再没有人性,但毕竟血浓于水,她应该感觉到了桐原洋介的死与女儿脱不了干系,她 的自杀或许是为了赎罪,而雪穗发现了母亲自杀而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却是真的,东野圭吾对雪穗身上钥匙圈挂的小铃铛的描写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并且这个描写出现了两次。这些细节是把《白夜行》作为一个推理小说来看的。

我用一个下午看完了这部三十多万字的小说,不得不说看的的确有些粗略,当我快看完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都灰暗了——天已经黑了,夜开始了。我似乎用一下午的时间浏览了各色各样的“恶”,这些恶由两个年轻人贯穿始终——彻头彻尾的恶魔。好像只能用恶魔来形容了呢,仅仅透过纸张我就没由来地感受到恐怖、黑暗。亮司、雪穗,两个完完全全被黑暗吞噬了的灵魂,人性中的善恶美丑已经完全模糊了界线,心灵已经扭曲了,杀人作为武器,强奸作为威胁,伪装作为盾,犯罪作为矛,明与暗,白与黑,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人说雪穗是为了夺取,我很同意这种说法,雪穗是为了夺取她认为世界欠她的一切,她不曾拥有的都是她想得到的,高贵的身份、别人艳羡的目光,甚至包括一成这个人(并不是爱),可以说,脱下了伪装,雪穗就只剩下了罪恶,但这些罪恶却都没有经由她手,都由一个叫亮司的年轻人来完成的。有人说亮司是因为爱雪穗或是替父亲赎罪才帮雪穗夺取这一切的,不完全是吧,他更多还是为了自己吧,他在犯罪的时候感受到的快感和成就感使然。这便是人的恶吧!但是我想说的是,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恶?如果说一开始看《白夜行》感到的是一种对丑恶的愤恨,到后来就是一种深深的悲伤了。这两人所犯下的罪恶都浸透着深深的悲伤,正所谓所有的果都有因,没有一种恶是凭空产生的,罪恶的种子是在十九年前埋下的,时间让它生根发芽,开出了罪恶之花。是谁埋下了罪恶的种子?是他们自己吗?怎么可能!当时的他们还只是孩子,两个十岁的孩子,本应是纯真的年纪,却被那样的丑恶沾染了。“我有跟你有同样的经历,不,我更凄惨。"雪穗对那个被亮司强暴的十四岁小女孩说,“那时,我比现在的你更小。但是,恶魔不会因为你是小孩子就放过你。而且,恶魔还不止一个。”恶魔将天使变成了恶魔。看到这一切的亮司从把剪刀插进父亲心脏的那一刻,也杀死了自己灵魂,同时死去的还有雪穗的灵魂。“结果,雪穗从不以真面目示人,亮司则至今仍在黑暗的通风管中徘徊。”从此这两个人就只剩下了躯壳,从此这两个人只能在黑暗中行走了,而驱使他们走下去的仅剩彼此给对方的那一丝微弱的光。问起亮司的愿望时,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在白天走路。”“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雪穗则说,“我呢,从来就没有生活在太阳底下过。”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你明白吗?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样的人生,活着,已经是对人最大的惩罚。桐原亮司死之后,这丝微弱的光也消失了,雪穗也彻底死了。“只见雪穗正沿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影子。”——“她一次都没有回头。"故事已经结束了,天已经彻底黑了。

书中说两个人是枪虾和虾虎鱼,是这么个意思,看似没有一点交集的两个人,实际上被剪不断的命运丝网羁绊着,是彼此生命中最后的一点光亮。好多人都说《白夜行》其实是一部爱情小说,东野圭吾只字未提的俩人的关系才是最大的亮点。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恶由善缘起,恨由爱发生。两个人的爱情到底深到了什么程度?深到了两个人就是一个人,是人和自己影子的故事,有光亮的时候就有影子,即使光再微弱,影子也不会消失。而当影子消失了的时候,就意味着人已经走入了完全的黑暗,再也看不到亮光了。桐原是爱雪穗的,爱她到不惜牺牲掉别人和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是生命啊,还有自己所有的善,自己所有人性中美好的东西,都牺牲了。仅剩的那些光都给了雪穗了啊!雪穗是爱亮司的,不然她不会回到大阪开那个R&L的店,那是唯一能在阳光下暴晒的东西,那是他们的爱情唯一可以光明正大的象征。但可怜就可怜在被痛苦浸染的他们不可能被爱治愈了,只有无边无尽的欲望与罪恶才能麻木伤痛,爱情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他们只能去追寻生命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必需品,雪穗想要的只不过就是进入让所有人羡慕的上层社会,做一个所有人都羡慕的女人,她做到了,她成功了,人们都仰视她,羡慕她,唯一俯视她的人,就是她自己。唉,他们之间的感情或许已经远远超过了爱情,有时候又不是那么纯粹,或许他们不认为是爱情,在我看来是爱情,但真相可能是都是借口,只是利用,只是因为彼此同样痛苦,同样仇恨这个世界;或许他们之间是爱情,在我看来不是爱情,但真相可能是超越了爱情,是一种比爱情更复杂的情感,只是爱的太深,连对方的痛苦一并爱着,像爱自己一样。

人性善恶,爱恨纠葛,总是有因有果,我看不透,也说不透。如果一开始的恶不发生,或许就没有了后来的恶。如果一开始世界就是光亮的,可能有些人就不必在白夜行走。

第四篇:读《白夜行》有感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有了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他和她是枪虾与虾虎鱼的共生,是相互利用的盟友,更是再深爱也不可能“手牵手在阳光下散步”的恋人。其实在我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厌恶雪穗的背叛和虚伪,为桐原的倾心付出一切,最终换来的是雪穗头也不回的决绝,感到扼腕痛惜。但我在和同事讨论读这本书的感受时,他说这两个角色的设置本身就是对爱情的亵渎的时候我反倒释怀了。

我们不应该评判他们的爱情,我们每个人都期待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一个幸福的结局,但“我只希望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却他们到不了的彼岸。

这是一场以命案开始的爱情,那时的他和她还是两个单纯孩子,当时间拉长二十之久,千转百回之后,又回归于这场命案之时,早已物是人非。

东野圭吾的作品好似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用他简练朴实的语言却能叙述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然后给人以巨大的震撼。每次打开他的书让人感觉欲罢不能,合上他的书却又能回味万千。

是不是那些不能原谅并且做着坏事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得已”,这是对人性的拷问,也是启发。

第五篇:《白夜行》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标准的理科生,我是理性型的,本着看推理小说的心理,一口气看完了《白夜行》。最后看到结局,我不寒而栗,久久不能平静。原来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我不知该同情他们的遭遇还是谴责他们的恶行,不知该感动还是该齿冷。

在看完《白夜行》的两天,我一直处在小说的影响下,十分沉迷。心里总有一个这样的画面:有一个开朗的小男孩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它们手牵手在一个山下愉快地走着。这时候,一块巨石突然从山上滚向他们,迫使男孩松开牵着彼此的手去抵挡这块巨石,这块巨石遮住了他头上的阳光。但他别无选择,为了这块巨石不遮挡伤害到女孩,他往山上的方向推着巨石,不然巨石会滚下压死他们。从此他们失去了牵手的机会和能力,可男孩一路推着越来越难推的巨石,却不知道,当到达山顶的瞬间,那是一个悬崖,巨石轰然滚下悬崖的瞬间,他也顺带着下去,留下身后的女孩一人站在悬崖上,站在她一直想站的最高处,可这时她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我不知道,努力想看清,却一直看不到。

然而当我逐渐清醒的时候,我却不再向往常看推理小说一样去推敲它的细节,因为我心里总有一种可怕的猜测,总觉得那个女孩最后明明已经看到了前面的悬崖,可是她为了自己能不被巨石压死,能站在最高处,所以她让男孩继续往前推。即是女孩计划杀了男孩,这会使我再次陷入低迷,当女孩让男孩拔掉善良的养母的氧气瓶时,我已经很不能接受我从一开始所可怜的那个女孩了。而这本书也一样,与其说其是侦探推理小说,还不如说是社会伦理小说;与其说是书中透出巨大无形的绝望,倒不如说是那渐渐被逼入绝境的希望。

最近随着《欢乐颂》这部剧的热播,出身阶层论也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而谈起出身,这是这两个孩子内心的悲剧,也是所有悲剧的导火线,而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给别人看的,而东野圭吾用悲剧让两个孩子的人性价值毁在了世人面前,这也许是许多读者读了这本书久久不能平复的原因吧。

母亲是陪酒女郎,男孩一直生活在目母亲与店员的苟且之下,后来在图书馆与女孩相遇,一向阴郁的他露出了开朗的一面,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光---女孩。可当他爬进黑暗的通风口时,一切都变了,一块巨石已经无情地滚向他。男孩亲手杀死恋童癖的父亲,不会只是因为爱情,应该还有对整个世界的失望,对光明希望之类的绝望,玷污纯洁的人不配活着,而这个女孩是唯一纯洁的,不可以被打倒的,所以男孩自愿维护世界上唯一的光明。

男孩除了希望能和女孩手牵手在太阳底下散步之外没有其他的欲望野心。他一味的守护女孩,不惜犯下种种罪行,但他却未替自己谋划一二。女孩能够在太阳底下光彩炫目地生活,而男孩甘愿躲在漆黑暗处,苟且偷生。男孩之所以会选择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替父救赎的心理,也是为了寻求心灵的解脱。父亲对于女孩所做的丑陋之事对于男孩来说是最大的恶。

因此女孩的要求变成了男孩的要求,为了救赎,他可以做社会伦理道德定义为恶的事情。为了女孩,他付出了一生,铤而走险,制作假卡投钱,制作盗版游戏赚钱,为了不让私人侦探更深一步查到女孩的资料甚至去杀人,最后被那把剪过无数灵巧图案的剪刀刺穿胸膛。因为始终他觉得,女孩遭遇的,比他杀害的那些人比起来,要痛苦得多,不杀掉这些人,等于就从来没有把女孩从被他父亲侵犯的泥淖中解脱出来。从社会道德规范的基准来看,男孩屡屡犯下罪行,是罪大恶极之人,然而从他的立场来讲,他也是被残酷环境挟制的受害者。恶虽是他认为的生存手段,然而善才是其心底里向往的东西。在跟朋友园村、弘惠一起迎接新年的晚上,男孩告诉园村自己的心愿是在白天走路,并且说自己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然后他提议园村和弘惠结婚,并用自己心爱的剪刀,剪成了一副男孩和女孩在太阳底下手牵手散步的图案,预祝园村结婚,并将店铺赠送与他。对于男孩而言,友彦是他难得的朋友。通过这一对话,可以得知一直冷淡的男孩,内心深处也是渴望友情的,也渴望能够沐浴着阳光,跟自己中意的女孩手牵手散步,这是一直处于阴暗下的内心独白。其实男孩想要的,是和普通人一样的简单。

在看完书之后,我忍不住多加了解与这本书有关的东西,在看到韩版电影的结局时,我终于落泪了。最后老警察对将要跳楼自杀的男孩流下痛惜的眼泪,希望自己能代替亮男孩的父亲来爱护他,并期望与男孩一起面对黑暗,这对于一直生活于黑暗孤独中的男孩是极大的安慰,一直压在他身上的大石头,终于有人愿意帮他分轻一点重量,他感到前所未有的一丝轻松和温暖,他,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女孩才11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亲身母亲逼迫卖淫,幼小的心灵收到了极大的创伤,每天还要像没事似的到学校上学,这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法接受的。在认识男孩以前,女孩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虽然男孩家庭环境也不好,但是男孩性格很开朗,认识了男孩的女孩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生活里有了太阳,这个太阳就是男孩。而对男孩来说,在自己的父亲死后,女孩也是他唯一的太阳。长大后的女孩,生活环境很好,有个善良的太太领养了她,但对女孩来说,自己的过去就像是一场噩梦,一直伴随着她。平时的女孩看上去很开朗,在高中里和同学有说有笑,但在内心深处,过去受到的创伤仍然在流血。

表面看来,女孩想要的东西很多:金钱,名誉,地位,权利,家庭,别人对她的尊敬,对她的爱慕,对她的嫉妒„„ 但其实她要的只是一样东西——她要她小时候没有的东西。她要补偿的都是她小时候所欠缺的东西,加倍的补偿,加一百倍的补偿。所以她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夺取”。在夺取的路上,她残忍地伤害甚至杀害所有阻碍和背叛自己的人。所以表面上是纯洁美丽的女孩是罪恶的,因为她黑暗的童年阴影无法去除,生命中没有太阳。男孩表面上是神秘而且阴暗的,但他只是承受了父亲罪行的后果,卒之成为献身者,为了女孩不惜一切,他代替了太阳,成为女孩的亮光,她便可以在白夜中行走。《飘》作为男孩与女孩建立联系的重要道具,其中之一就是光艳夺目的人物塑造给罪恶的蓄奴制涂上了美丽光晕。女孩与男孩初遇时捧着的正是这本书,无论流落到何方,他们都随身携带着《飘》,这是他们心灵共通的地方。 庄子有一句话叫“夏虫不可以喻冰矣”,我想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一种夏虫吧,蝉过了夏天就死了,当然无法理解寒冰是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看似安逸幸福的生活里又怎么会知道那样一种黑暗的社会现实。象牙塔里的我们要过多久才能成熟与成长,粉饰太平的思想空间里又何处能诞生自由的火花。

可是书中的男孩与女孩却被迫用一个童年,用一个瞬间去长大,去成熟,这是一个悲哀。之前对于爱情故事不感冒的我,被东野圭吾写的爱情所折服。在这本书里,东野圭吾丝毫没有想要救赎女孩男孩的意思,也不想在最后给故事黑暗的基调染上暖意,哪怕暖意只有一丝。以前从未看过能够如此不着一字,未有一次直接描写两名主角相知相识与相处,连绝别都显的那么无情,然而这却是一段最深刻与感人的感情,一段持续20多年,一段相互牺牲,保护慰藉的爱情,一段都将对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与骨髓的爱情,原来童年时的竹马青梅的纯真美好,青春年华的美好,在这段爱情看来都只是不可触碰的水晶,支离破碎的倒影。

女孩正沿着扶梯上楼,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 她一次都没回头。

女孩说:“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男孩说:“有一天可以行走在阳光下。” 请允许我从头到尾都是用男孩和女孩,不管他们有再多的错,背负再多的恶,我始终相信他们只是孩子,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帮摆脱那块石头。

上一篇:曹冲称象的教案范文下一篇:报帐员述职报告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