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调查报告

2022-07-08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行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科技行业调查报告

科技板块部分细分行业个股(定稿)

科技板块部分细分行业个股

1.3G通信:

东方通信(600776)、新海宜(002089)、华胜天成(600410)、中创信测(600485)、600345(长江通信)、上海普天(600680)、南京熊猫(600775)、北纬通信(002148)、键桥通信(002316)等

2.LED(节能照明):

三安光电(600703)、德豪润达(002005)、士兰微(600460)、佛山照明(000541)、浙江阳光(600261)、雪莱特(002076)、联创光电(600363)、飞乐音响(600651)等。

3.数字电视: 数源科技(000909)、广电网络(600831)、同洲电子(002052)、中信国安(000839)、歌华有线(600037)、彩虹股份(600707)、中视传媒(600088)、宏图高科(600122)、天威视讯(002238)、中电广通(600764)、同方股份(600100)等。

4.电子元器件:

大唐电信(600171)、士兰微(600460)、华微电子(600360)、苏州固鍀(002079)、超声电子(000823)、长电科技(600584)、上海贝岭(600171)、有研硅谷(600206)等。5.卫星导航通信:

中国卫星(600118)、北斗星通(002151)、江苏三友(002044)等。 佛山照明(000541)

1993年上市以来,已连续15年实行高现金分红。截至2007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高达21亿元。而公司累计募资总额只有10.37亿元,被业内人士称为"现金奶牛"。在潜心照明主业的同时,依靠碳酸锂提取技术,公司将在青海打造完整的锂资源应用产业链,在高原上创建"中国锂都"。去年11月以后明显有大资金建仓迹象,有望走出大型底部。

第二篇:广东化工行业科技杂志《广州化工》简介

《广州化工》期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44-1228/TQ,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9677,半月刊,每月15号和30号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曾先后获得广东省、广州市科技情报成果奖,分别荣获广州市优秀期刊称号、广东省优秀期刊称号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广州化工》是连续入选美国《化学文摘》重点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和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上网期刊。

《广州化工》的办刊宗旨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兼顾国外,为化学工业技术的发展服务。”主要报导化学化工领域的科研成果、实用技术,兼顾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企业管理。主要开设的栏目有:专论与综述、科学试验、分析测试、生产技术、环境保护、化工机械、教学园地、化工管理、国内外简讯和专利文摘等。本刊还承办产品推销、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招标、单位简介、书刊征订等各种广告业务。本刊可供从事化学化工科研与生产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管理干部参考,也可供社会各阶层人士增长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电话:(020)36372165

传真:(020)36372920

E-mail: gzhgbjb@163.com

网址:http://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石潭路潭村桥东

邮编: 510430

第三篇: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监管现场检查手册

前 言

信息科技已经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经营战略和业务运营的基础平台以及金融创新的 重要手段。银行业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对维 系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银监会党委对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刘明康主席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并做 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明确要求着力推进信息科技风险监管。银监会坚持贯彻“管法人、管风险、 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把信息科技风险纳入银行总体风险监管框架,切实加强制 度建设和风险监控,确保银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稳定。

在目前信息技术革新日新月异、金融业务不断创新、银行对信息科技依赖性越来越大的 新形势下,银监会坚持“风险为本”的监管原则,提出了信息科技风险功能性监管的新思路, 突出“制度先行”,完善监管框架,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标准及业界最佳实践,不断丰富信息 科技风险监管方式方法,制定了一系列的监管规范,结合奥运保障开展现场检查,并针对性 地发出有关风险提示,建立非现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评级体系,从而构建了信息科技风险监管 的基础框架,全面展开信息科技风险的监管工作。

按照郭利根副主席提出的“集成资源,形成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合力”和“搞好规划,全面加 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制度建设”要求,银监会强化机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科技人力资 源,集中全国银监会系统科技骨干力量,在北京成立了信息科技监管“专项工作组”,又在上 海、深圳两地分别成立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室,按照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培训的工 作原则,制度建设、奥运保障、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及监管评级五线并举,形成了矩阵式 的监管工作模式,快速锻炼了一支能战会战、能够担当重任的信息科技风险专业化监管队伍。

《手册》的编写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上海、湖北、安徽、山东、山西、江苏、江西、 河南、内蒙古、黑龙江、青岛、福建、河北、宁夏、辽宁、吉林、浙江、四川、深圳、广东、

1

天津、重庆、大连、云南、贵州银监局派出精锐技术骨干,参加《手册》编写工作;银监会 各部门与各银监局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上海银监局为编写工作提供了大量支持和保障工作。 整个《手册》内容融合了银监系统内信息科技人员的经验和智慧,汇聚了银监会各部门与各 银监局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应属于银监会系统及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和结晶。在此,向 所有参与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致以诚挚的谢意!

2

编写人员

林 丽 朱永扬 怿卫飞 李 丹 骆絮飞 邹 伟 房世晖

崔维琪 朱 斌 冯业伟 叶 照 乔昱瑞 纪奀 武 齐兴利

吴瑞麟 陈宏宇

谭 杨 李 鹏

3 张 伟 周嘉弘 史文明 李海波

张惠芳 郝海峰 何 禹 包 龙

李晓东 杨中华 靖雪晶 殷有超 陆 阳 崔 晨 怿美东

陆 翔 盛于南 怿殿南

陈云龙

游 琨

刘 楠

目 录

第一部分 概述............................................. 2

1.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及其监管 ............................... 2

1.1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 ................................................................2 1.2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特点 ............................................................2

1.3 风险成因分析 ....................................................................3

1.4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意义 ............................................................4 2. 现场检查一般流程 ....................................... 5

2.1 现场检查准备阶段 ................................................................5 2.2 现场检查实施阶段 ................................................................7

2.3 现场检查后续阶段 ................................................................8 3. 常用检查方法 ........................................... 9 第二部分 科技管理....................................... 11 4. 科技治理 .............................................. 11

4.1 董事会及高管层 .................................................................11 检查项 1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11

4.2 信息科技工作的管理机构 .........................................................12

检查项 1 :全行信息科技工作的管理机构 ............................................................................. 12

4.3 信息科技部门 ...................................................................13

检查项 1 :信息科技部门....................................................................................................... 13

4.4 信息科技战略规划 ...............................................................15

检查项 1 :信息科技战略规划................................................................................................ 15

4.5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 ...........................................................15

检查项 1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 ........................................................................................ 15

4.6 信息科技风险审计 ...............................................................16

4

检查项 1 :信息科技风险审计机制 ........................................................................................ 16

4.7 知识产权保护 ...................................................................17

检查项 1 :敉识产权制度....................................................................................................... 17

4.8 信息披露 .......................................................................17

检查项 1 :信息披露 .............................................................................................................. 17 5. 连续性管理 ............................................ 18

5.1 信息系统连续性组织 .............................................................18 检查项 1:系统连续性管理组织.............................................................................................. 18 检查项 2:系统连续性管理组织职责 ...................................................................................... 19 检查项 3:系统连续性计划编制、维护................................................................................... 20 检查项 4:系统连续性计划编制、维护职责 ........................................................................... 20 检查项 5:系统连续性计划执行组织 ...................................................................................... 20 检查项 6:系统连续性计划执行组织职责 ............................................................................... 21 检查项 7:人员变动管理......................................................................................................... 22 5.2 信息系统连续性计划 .............................................................22 检查项 1:系统连续性计划 ..................................................................................................... 22 检查项 2:测试及持续更新 ..................................................................................................... 24 检查项 3:信息系统连续性计划管理 ...................................................................................... 25 检查项 4:系统连续性计划培训.............................................................................................. 25 检查项 5:系统连续性计划审计.............................................................................................. 25 6. 应急管理 .............................................. 26

6.1 应急组织 .......................................................................26 检查项 1:应急管理团队......................................................................................................... 26 检查项 2:应急管理职责......................................................................................................... 27 检查项 3:应急管理制度......................................................................................................... 27 6.2 应急预案 .......................................................................27

检查项 1:应急预案制订......................................................................................................... 27

5

检查项 2:应急预案内容......................................................................................................... 28

检查项 3:应急预案更新......................................................................................................... 29 检查项 4:外包服务应急......................................................................................................... 29 检查项 5:应急培训................................................................................................................ 29 6.3 应急演练 .......................................................................30 检查项 1:应急演练前 ............................................................................................................ 30 检查项 2:应急演练过程......................................................................................................... 30 检查项 3:应急演练后 ............................................................................................................ 30 6.4 应急响应 .......................................................................31 检查项 1:应急响应流程......................................................................................................... 31 检查项 3:应急事件报告......................................................................................................... 32 检查项 4:与第三方沟通......................................................................................................... 32 检查项 5 :向新闻媒体通报制度............................................................................................ 32 检查项 6:应急处置总结......................................................................................................... 33 6.5 应急保障 .......................................................................33 检查项 1:人员保障................................................................................................................ 33 检查项 2:物质保障................................................................................................................ 33 检查项 3:技术保障................................................................................................................ 34 检查项 4:沟通保障................................................................................................................ 34 6.6 持续改进 .......................................................................34 检查项 1:应急事件评估、改进.............................................................................................. 34 检查项 2:应急响应评估......................................................................................................... 35 检查项 3:应急管理评估......................................................................................................... 35 检查项 4: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 35 7.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 35

7.1 安全管理组织 ...................................................................36 检查项 1:管理目标................................................................................................................ 36

6

检查项 2:人员风险................................................................................................................ 36

7.2 安全管理制度 ...................................................................37 检查项 1:规章制度................................................................................................................ 37 检查项 2:制度合规................................................................................................................ 38 查项 3:制度执行.................................................................................................................... 38 检查项 4:宣传和教育培训 ..................................................................................................... 39 检查项 5:事件响应和处理 ..................................................................................................... 39 8. 外包管理 .............................................. 40

8.1 服务外包管理制度 ...............................................................40 检查项 1:服务外包管理制度 ................................................................................................. 40 检查项 2:对重要外包项目评估.............................................................................................. 41 检查项 3:外包安全保密措施 ................................................................................................. 41 8.2 服务外包管理风险评估 ...........................................................41 检查项 1:对服务外包商评估 ................................................................................................. 41 检查项 2:对服务外包商审查 ................................................................................................. 42 8.3 服务外包审批 ...................................................................42

检查项 1:服务外包审批流程 ................................................................................................. 42

8.4 服务外包应急响应 ...............................................................42 检查项 1:服务外包应急计划 ................................................................................................. 42 检查项 2:服务外包商联络机制.............................................................................................. 43 检查项 3:服务外包应急演练 ................................................................................................. 43 8.5 外包合同 .......................................................................43 检查项 1:外包合同................................................................................................................ 43 检查项 2:服务外包商访问权限.............................................................................................. 44 检查项 3:外包服务法律风险 ................................................................................................. 44 8.6 服务外包文档的完备性 ...........................................................45

检查项 1:服务外包文档......................................................................................................... 45

第四篇: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管理

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推进计划的目标:

遴选出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行业重点科研领域的优秀创新团队和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等多种方式,集中各方力量加大对入选对象的支持,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支持总规模控制在5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5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1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第三条 推进计划的任务: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建设。培养一支瞄准科技发展前沿,能够引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的领军人才队伍。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支持一批符合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具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科研规划,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的创新团队。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一系列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勇于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第四条 推进计划由部人才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由部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申报者应为从事交通运输领域科技研发的个人或单位,并需有推荐单位意见。推荐单位包括: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部属单位、相关高等学校等。

第六条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申报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无学术不端行为。

2.近5年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

3.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或重大建设项目的关键研发任务,近5年主持过国家或省部级科技项目。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业绩突出,近5年曾获得过国家科技奖励或省部级科技奖励;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发表论文被SCI、EI、ISTP收录;拥有发明专利授权;负责或参与过重要标准规范制修订;作为负责人开发了具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的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

4.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含)以上职称,年龄在50周岁以下。

5.人选为海外引进人才的,须已回国工作两年以上(以与用人单位签署的正式工作协议或合同为依据),并保证在今后5年内每年在国内工作9个月以上。

第七条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申报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所从事研究领域符合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具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科研规划。

2.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或重大建设项目的关键研发任务,近5年以团队为核心牵头承担过2项(含)以上国家或省部级科技项目。

3.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近5年核心成员曾获得过国家或3项(含)以上省部级科技奖励;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发表论文被SCI、EI、ISTP收录;拥有发明专利授权;负责或参与过重要标准规范制修订;在该领域开发了具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的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

4.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可跨单位协作。申报单位核心成员所占比例不低于50%,且不能作为核心成员同时申报其他创新团队。

5.团队负责人应符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

第八条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申报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申报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示范基地可为申报单位的内设机构;

2.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完备的人才培养条件和创新服

务设施;

3.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教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

4.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制度健全、成效明显,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九条 推进计划评审注重结合国家及部重大科研项目,兼顾基础性研究,优先从国家及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平台等创新基地平台中推荐产生。

第十条 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得申报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连续两次未入选的,再次申报需间隔一年。

第三章 推荐及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 推荐及评审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择优支持,将业绩贡献、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作为人才和团队遴选的核心标准;将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和示范带动意义作为基地遴选的核心标准。

第十二条 申报者须填写推荐表,申报单位严格按申报条件择优遴选,并在单位内部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各推荐单位要认真审核推荐对象的推荐材料,并签署推荐意见,统一将推荐材料报部科技主管部门。推荐材料内容不得涉密。

第十四条 部科技主管部门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后,组织专家对推荐对象进行评审。推荐材料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提交专家评审:

1.申报对象不符合申报条件;

2.推荐材料不符合填报要求;

3.推荐材料未按规定时间提交等。

第十五条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部科技主管部门会同人才主管部门提出拟入选对象,经批准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列入推进计划。

第四章 实 施

第十六条 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交通运输科技主管部门与人才主管部门应密切协作,及时沟通有关信息,研究制定相关举措,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单位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

第十七条 推进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为5年。入选者如有违反科研道德规范、弄虚作假,或违法违纪的,经调查核实后撤销其资格。

第十八条 推进计划每年分别遴选约10名个人、5个团队和2个基地(根据当年申报对象情况适当调整)。

第十九条 入选推进计划的个人直接进入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专家库。符合条件者,优先推荐入选部青年科技英才、十百千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如入选者在有效期内调离原工作单位,需报部科技主管部门备案;入选部青年科技英才、十百千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的,应同时报部人才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人选,直接由推进计划人选中符合条件的择优产生。

第二十一条 对入选推进计划的个人、团队和基地,部积极支持其开展科研、学术交流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优先安排参加国际会议、出国培训等。第二十二条 推进计划入选的个人、团队的申报单位和推荐单位应积极落实所承诺的支持保障条件,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由部科技主管部门会同人才主管部门负责解释,自2014年5月5日起施行。

第五篇:“十一五”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表彰候选名单

刘宝树 李 欣 张 勇 王 军 刘社宣 张翔(女) 闫植林 陈小生 高 军 卢致椿 喻渭蛟 周焕德 王 刚 王昌军 刘中林 孙伯文 王晓龙 蒙 华(女) 赵队家 聂承凯 杨彩霞(女)

优秀科技管理人员(按推荐单位排序)

民航局人事科教司科技处处长 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科技办处长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处工程师 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处长

中国民航大学民航技术研究院副处长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科研处科长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处长

江苏省邮政公司邮政信息技术局局长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副局长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 上海圆通速递(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长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 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副局长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处长 河北省公路管理局科技教育信息科科长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技信息处副调研员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院长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院长 呼伦贝尔市交通局科教科科长

杨铁拴 刘云全 席广恒 代艳杰(女) 纪景义 温和哲 方恒军 蔡 远 杨桂新 吕新龙 朱玉龙 王能才 魏士彬 林元洪 陈锦辉 朱国英 伊大迈 李怀峰 田国华 马 健 杨运娥(女) 张世飙 黄新进 万剑平

乌海市仕达交通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 辽宁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副调研员 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党委书记 黑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所长 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科教处处长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科技信息科科长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副调研员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处长 杭州市交通局副局长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副处长 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 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副调研员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总工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

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教处调研员 湖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2 王富民 郑顺潮 王泽仁 岑 春(女) 庞雪松 王淑英(女) 陈乐生 吉随旺 吴大鸿 许湘华 舒 翔 吴永芳 扎 桑(女) 李晓明 张生辉 付 军(女) 李海洋 贾 斌 王 琼(女) 赵 飞 李青平 顾玉娟(女) 裴建军 高 敏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总工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处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综合处副调研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管理局总工 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副总工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工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办副主任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处长 昆明市西山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主任科员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教育处教授级高工 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副处长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副处长 青海省交通厅科技处副主任科员 宁夏交通信息监控中心副主任

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综合管理处副处长 新疆兵团交通局科教处处长 河北海事局局长 上海打捞局科技处高工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科技处副调研员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科技管理处处长助理

周晓航 魏道新 杨志峰 费维军 李华国 易亚滨 贾宁一 林 榕 王心明 杨勇生 程淑贞(女) 李格升 吴义虎 周建庭 高 强 华相纲 赵光辉 莫鉴辉 孙学荣 吴永清 王武勤 杨昌维 赵永国 衷爱东(女) 许业波 张大勇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科技管理中心副主任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任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研院科研管理处处长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科长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助理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上海海事大学科技处处长 长安大学科技处主任

武汉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处长 长沙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 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南通大学科技处处长 山东交通学院科研处副科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总经理 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总工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科研部副处长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总经理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工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战发部科技信息室经理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南沙工程办公室主任 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工程部科长

杜 明 田广文 刘文杰 高 丰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设备部副部长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中国公路学会秘书长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秘书长

5

上一篇:科技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矿井灾害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