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农庄规划

2022-07-16

第一篇:生态旅游农庄规划

生态休闲农庄规划设计精要

——山合水易解读“江南休闲生态园项目设计”

随着休闲农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休闲农业园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农庄规划的现实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特点。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旅游规划界对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不断重新认识,并引入新的规划设计理念。生态休闲农庄规划设计就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必将对丰富旅游规划学科内容、推动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非常值得关注。

那么生态休闲农庄规划设计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一、注意整体风格的统一。江南休闲生态园项目整体风貌特色以“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为格调,建筑风格统一,以取自于天然的建筑材质修筑。项目首期地块将以花藤蔓在周边进行布局,形成隔离护栏,同时在周边沿路栽种景观绿化树木,在增加生态园自然环境的同时为周边交通道路增添一道翠绿风景线。

二、注意材质运用与整体氛围一致。江南休闲生态园的建筑材质将以竹、、木等天然材质为主,追加优质的防腐、防水工艺。生态园主入口将以原竹修筑一座大型的牌楼,以竹色彰显自然之意,以牌楼展现江南休闲生态园之澎湃气势。主入口区域将以常州住宅小区的“社区花园”建造模式为蓝本,以自然、人文、休闲为特色,打造牛塘后恕陶井王家村自己的“社区花园”,我们将对周边所有居民开放,同时也将在该区域配置户外健身设施,休息座椅,配合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周边居民打造一个称心和性的社区文化,缔造和谐社会;同时也将把这一区域作为江南休闲生态园的特色,使得来体验休闲生活的感受到亲和、随性、自然的农庄特色休闲游。

三、注意生态性原则的运用。江南休闲生态园利用既成的资源打造“立体式绿色农业产业链”在园内开阔地围养家畜,综合利用种植、养殖、水产、畜牧、土肥、土壤、地热、光热等科学,将肉牛、蚯蚓、生态鱼、草和果树衔接成为一个产业链,不仅不用当今普通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是高品质的无公害生态物质,而且没有污染环境。还提供了沼气等能源,大大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各类综合经济效益。立体式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园地土地,同时也将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循环系统,立体式生态农业同时也将会吸收园区周边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园区更甚于可为周边农贸市场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关于休闲农业庄园,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有着大量的实战案例,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规划理论和方法。感兴趣的可以去管网看看。

第二篇:浅谈现代休闲生态农庄的规划与设计

浅谈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与生产经营

安徽省六安市金土地农业科普示范园 陈全勇副研究员

前言: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是目前方兴未艾的一种旅游模式。休闲农庄既是珍禽花木、绿色蔬果的集中种养基地,又是游客接近自然、观光休闲的最佳去处。它能够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生态优势和乡村人文优势。建设一批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品位景点,发展休闲农庄是提高农民收入一个行之有效的成功载体。随着我国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现代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他们都渴望拥有多样化的旅游,尤其是希望能够在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享受优美的田园风光,放松一下自己疲劳的身心。

根据资料显示,当前世界旅游业与石油、汽车工业一道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三大产业,也是世界上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奈恩比曾经预言,旅游业的产值将占全球GNP的10%,消费者的支出有11%都花在旅游上,旅游业很可能成为21世纪的“产业金矿”。很多学者都一致认为:旅游业将成为今后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近二十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第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第二是生态旅游的对

1 象不应受到损害。针对目前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目前各国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破坏环境等问题,已经将旅游业从生态旅游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展开,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在韩国,分布于丘陵沟谷和河川平地之间的传统而安静的乡村群落和规划有序的梯田稻田、人工草地和果园给城市游客都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优美景观也大大的推动了该国的乡村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生态旅游在西方社会也引起重视并获得迅猛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到学术界关注,1995年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分会,国家将1999年定为中国的生态旅游年。

休闲农庄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一种新尝试,也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周边的休闲农业旅游已见初步成效。如四川等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以生态旅游为主要特色,再以农业观光为基调,不仅符合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型和特色旅游转变以及开展绿色旅游、绿色消费运动的国际趋势,而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也十分适合我国当前人口众多的国情

休闲农业和生态农庄在我国兴起与发展的时间已有20年左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各地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休闲农庄数量急剧增加。但我们从各地的实践来看,众多休闲农庄尚缺乏系统化的规划理论予

2 以科学指导。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休闲农庄的建设水平,更束缚了我国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我国休闲农庄的规划原则、理论、规划内容等等,我想这将对我国农庄的规划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休闲农庄的规划原则

1、休闲农庄的规划理论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我们从学科角度看,也是一门与生态、农业、旅游、城市规划、甚至餐饮和乡村文化等相交叉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休闲农庄的设计,首先要求有突出的、特色的主题。以鲜明的现代农业特色来展现和规划区域的风貌,并使之与周边旅游风景资源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利用原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造出独特的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

我们设计休闲农庄的主题就是要表达规划设计中的中心思想,这也是我们休闲农庄企业文化的核心。主题的确定,我们就要突出休闲农庄特色,营造具有吸引人气的氛围。整个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要时刻呼应主题,体现主题,突出主题特色农业文化的内涵。我国台湾在休闲农业方面拥有30余年的发展经验,现在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休闲农庄,这些主题包括水果采摘、竹、茶叶、名花异草观赏、昆虫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鳄鱼、鸵鸟等种养殖体验。他们能够创新不断,使游客始终每次前来都充满新奇感。再如韩

3 国的一些农村乡间小道上,二边的绿色果园,花卉等每天都吸引了大批城市市民前来此观光休闲。

我国休闲农庄的发展规划,我想应该在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上如:农产品、农耕文化、区域自然风貌为前提,以科学的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再以现代化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展现给游客以生态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充分的结合起来,还要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使之形成一个集生态旅游观光、现代高效农业、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2、休闲农庄的生态理论

我们谈到休闲农庄,就不能够不提现代生态学这门学科。生态学(Ecology),它是最先研究生物界的内容,包括了所有的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几个层次。我们再规划休闲生态农庄时候必须要保护景观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环境是生产力,这是现今新兴的一种共识理念。环境是观光园发展的前提,也是物质基础。我国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较为严重,重要因为大量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我们急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改变

4 现有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二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控制和防治农业环境的再污染,生产更多的绿色食品。现在在我国已经有一部分农庄经营者们开始在有机蔬菜、有机水果、放养家禽、不再以配合饲料饲养生猪和鱼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受传统观念、技术、资金的限制,还有很多农庄在整体规划设计中,没有能够充分的把握好可持续发展理念,此为卖点的少之又少。

我们要知道,发展休闲农业的本质上就是发展生态农业,遏制常规旅游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业收入的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实生态农业技术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深厚基础,但是目前仍存在低技术、低效益、低规模、低循环的不足。我们应当运用现代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先进的生态工程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来作为指导,引导我国休闲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乡村文化展示

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应与当地乡土文化充分结合。休闲农庄的开发,要注重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以文化来支撑旅游脉络。有很多人士认为乡村文化是低俗的,我不这样认为,我想乡村文化只要存在就应该有它存在的价值,虽然没有高雅,但是能够给游客带来快乐,所以我一直认为乡村文化就是我国特色的快乐文化! “越是地方的,越是世界的”,我们在休闲农庄的规划中,文化内涵在农庄中的份量,与农庄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休闲农庄的主题必须

5 要与地域文化密切相连。台湾的许多休闲农庄主都具有很强的传承和展示乡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充分挖掘和整理乡土文化,邀请当地民间艺人参与表演,能做到让特定的乡土文化贯穿于整个庄园中。再如我国东北的很多休闲农庄将二人转容入到农庄中参与表演,既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无限风光,又能够尽情享受民族快乐文化的魅力。

4、因地制宜

休闲农庄的动人之处在于其自然之美、乡土气息、农业文化与娱乐休闲等元素的充分结合。我们要求按照“准确定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完善、科学管理、综合开发” 的原则,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相统一。宜果则果,宜渔则渔,宜牧则牧,产业对接,注重结合,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项目,应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们要在内容设置上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农庄建设规划设计中,不应大兴土木,切忌将整个场地样推土机推成一块平地来规划设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各种资源,如自然地形地貌,自然植物群种,使其这些资源来发挥其天然的优势,我们只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还能够减少基础性投资。

5、兼顾季节因素

休闲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季节因素对休闲农庄的旅游产品种类、建设规模、客流容量等有很大影响。如在我国每到双休日和一些特定的假日都游客人满为患,平时游客相对又很少。还有在我国北

6 方的一些地区,因一年中寒冷月份居多,导致农业观光的旺季时间较短。而在我国南方气候及其生态环境就相对比北方要好多的,如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农业景观所呈现的自上而下由农耕或园艺型经济林用材林到山地草场的递次变化,特别是江南山地立体农业特征极为突出,山地资源丰富多彩,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故我们在休闲农庄的规划中,应本着兼顾季节因素的原则,北方可以可以利用大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发展农庄种植业,也可以特种养殖为主体,来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总之,我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季节性等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休闲生态农庄的观光项目,尽力做到一年四季都能够为游客展现一幅忙闲有序、农业景观四季变化分别有致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乡村场景。

二、农庄的生态规划

我们了解了生态理论与休闲农庄建设的理论以后,那我们怎么样更合理的规划农庄呢。20世纪60年代后,国际社会对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态危机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以《增长的极限》、《寂静的春天》等著作为代表,国际上掀起了基于生态基础上的人类理想栖息环境研究的热潮,生态学与规划学的融合日趋加快。

如今,现代生态学已不再是生物科学分支下的小学科,其性质已超越生物科学,甚至也超越自然科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科学体系,并逐渐浸入其它领域。从科学的发展动态看,21世纪已成为了生态学的世纪,生态学已成为解决一切与生命现象有关问题的一般科学方

7 法。生态学给各学科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研究平台。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它的生态学化以及各学科与生态学的结合。 我国相当一部分农庄主是在房地产行业和流通行业中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因看好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转而投资休闲农业,对休闲农业旅游者的需求、休闲农业的特征和趋势等他们都缺乏深刻认识。在当前的各农庄规划中,各农庄主往往或根据经验融合自己对休闲农业的体会而自行设计,或直接照搬照抄先进地区的代表作,粗制滥造,大动土木,建筑外观雷同,内部布局失当,功能单一而接近,大多数只是简单的提供吃,住,玩之类的简单服务,很少有精品,造成旅游者没有新鲜感,所以回头率低。为了走出这一怪圈,我们在休闲农庄的规划建设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利用农庄的天然植物群落

在休闲农庄内,天然植被和人工创造植被往往担负着生产、娱乐、观赏、生态等诸多功能,因此不同结构层次的植物群落共同存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在规划农庄时就需要对当地现有的一些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认真研究,最好的方法我们建议是尽量保存现有的植物群并加以合理利用。

农庄所在地域现有的天然植物群,都是其更能够适合该地域生长的植物类型。这对我们规划休闲农庄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我们在建设休闲农庄时,必须要以具有地域性的植物群来作为我们农庄的背景。即使我们人工创造植物群也要兼顾地域性,长期性和效益性。

8 休闲农庄的天然物群落须有一定数量的植物品质组成,而不同的植物品种组成,特别是一些在当地有优势的特色品种,它们决定了我们农庄外貌,也就决定了休闲农庄植物的观赏特征。

天然植物群落应该适应当地区域的气候条件,一般都会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有的复杂、有的简单。而我们人工种植的农作物或者绿化树种等就要简单得多。另外,休闲农庄区内的主要植物,是我们的一种永续利用资源,我们如何“永续”,还要创造出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顶极植物群落。按照植物群落学的理论,我们可以对区域内的生物资源,特别是植被资源做出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开发,以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2、人工创造农庄植被群落

前面说了,我建议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保护好农庄地域现有的植被,在现有的植被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更加合理优化。我一直不赞成在休闲农庄区内开始就完全破坏原来的植被而全部进行人工创造植被。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农庄特别是南方地区的一些农庄主都犯了这样严重错误!当然,如果在北方一些地区本来没有原植被,那我们就必要进行人工创造植被。人工创造植被时,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地域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本区域生长的有一定特色的品种,在选择品种同时,我们要把品种选择视作农庄的一种永续的利用资源,并能够产生长期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要利用科学规划理论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顶级高效益植物品种。如短期内可以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特色果

9 树,苗木花卉,还有中长期的绿化类树种,如广玉兰,香樟,桂花,玫瑰树等。这对于休闲农庄的建设管理,农庄形成的特色和前期,中后期农庄的收入来源,经济效益,意义都十分重大。

3、农庄的景观与生态

在20世纪,美国著名城市学者路易思·芒福德就说:“城市与乡村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果问城市和乡村哪个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众所周知,现代城市人口越来越稠密,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将来的城市必须要与田园结合,从这种结合中才能够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由此,我们的休闲农庄的规划也应该与现代城市的规划进行有机的衔接起来。

我们在规划休闲农庄时,可以运用现代城市景观生态学有关方面的理论,把休闲农业的旅游理解为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休闲观光结合起来的经营方式。我们要改变传统农业中以单一生产为主的经营方式,我们的休闲农庄不仅能生产有机绿色食品、工业原料等,而且还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形成独特的农业生态景观、山水秀丽的田园风光景观等。但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均可表现为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即景观的空间配置结构。然而,目前一些休闲农庄的规划和设计,实际上多具有区域实用性和偶然性,很难形成全新的景观空间配置结构。所以,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规范的方法和途径对各类农业景观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农业景观的建设、

10 改善和塑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够增强我们农业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生态、休闲和参与功能,是提高休闲农庄的开发价值和综合效益必须手段。

我们可以根据农庄的现有的特色甚至复杂地貌,在一些周边区域适当利用小斑块与小廊道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对庄园进行更加科学规划与管理,廊道可以弯曲,宽窄可以根据地貌适当调整,一定要与内部主交通道路相结合起来,廊道可以二边栽植葡萄,藤本月季等形成一条绿色走廊。小斑块可以分为玫瑰种植园,珍稀植物种植园,瓜果种植园,荷花种植园,香草种植园等等。我们根据当地气候等条件只要合理的规划做好了,这样就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农庄的生态功能和使用效益功能。农庄区域内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的景观是密切相关的,而参与了人为活动的休闲农庄,生态系统则往往是比较脆弱的。所有的地被植物,乔木,常绿化植物必须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起到保水,护土等生态作用,我们只要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农庄规划,才能够有利于增强以后农庄生态系统的更加稳定性。

4、农庄的环境规划

景观规划就是一种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动,能保证人、植物、动物、及其生存所依赖的资源都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或存在的位置,这就是指所有农庄开发利用的项目都与自然存在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农庄规划人员必须具备生态规划理论和生态规划知识。

11 当前,我国的许多农庄主,一般都是采用铲除固有的原生草坪,然后再铺上进口草皮来覆盖地面裸土的绿化方式,虽然用草皮覆盖裸土能够减少扬尘源,愉悦视觉,但由于草皮草种单一,这种方式早已经被国际上的生态农庄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让当地的野花野草生长起来,形成景观独特的土生原生态草坪。在这样的自然原生态草地中的草类植物种类是多样的,能为当地的昆虫、鸟类等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此有很好的保护当地生态的功能。

其实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园林美的民族,也是最早开始用培植花草、栽种树木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居住环境增加美感、欢愉和舒适度的民族。古人数千年的园林实践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搞中国特色绿化的经验和知识。在与其他国家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各类西式园艺方式在不断的流入中国。哪些我们可以借鉴,哪些我们必须避免,如何判断和决定取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参照中国古典园林能营造的环境效果来发现别国的园艺方式是否适宜中国。比如,中国园林能带来的典型环境效果有:挡风、消暑、降尘、保水、养土、吸噪、乡土物种特色明显等,而进口的美国冷季型草坪却在以上方面毫无任何环境正效应。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一直没有草坪部分。种植草坪起源于英国北部苏格兰地区,他们当时需要大量草坪用地来建设高尔夫球赛,在那里海风大、气温低、小雨不断,树木生长困难,且草地遍野。而我国的一些高尔夫球场是需要花费高昂费用来维护,在苏格兰却是可以在半天然状态存在的,因为中国的气候条件差异太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流行于欧美国家的草坪园艺很长时间未能进入中国园林

12 的原因之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部份农庄一味求洋、不根据中国传统园林理论,“造就”了大批雷同、生硬、突兀、浅薄的建筑,既不符合我国的实情,又与当地的文脉完全脱节,游客很难产生美感。对此我们应深刻反省。

三、休闲农庄的规划内容

什么是休闲农庄,目前在我国很多人们思想里,可能大多数只是简单的认为休闲农庄就是好看好玩,各有一点点特色的这么一种印象。但是,我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学和经济学上来讲,我认为在我国的休闲农庄创办和经营远远不只这么简单。最近十多年来,我参与过国内数十家休闲农庄的规划,我都进行了后续的跟踪调查。我发现,我国的现代休闲农庄市场定位很多很广。一个休闲农庄前期的市场定位将会直接影响到该农庄以后的发展成败。经过我多年的总结,我认为在我国目前创办的农庄主可以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如观光休闲型,观光生态型,观光生产经营效益型三种。

观光休闲型:在我国目前比较流行,建的也比较多,这一类型大多数都是从事工业和房地产行业的老板,他们经过资金积累后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该行业的。他们的优点是都有很强的资金实力,但缺点是往往都不懂农业,不懂生态学。他们相信风水,一般都是选择一块好的风水宝地,然后照搬别人的东西,在休闲农庄内大多数只进行餐饮、棋牌、卡拉OK、聊天、住宿等项目,只以休闲为主,让游客缺乏体验。

13 观光生态型:由于需要良好的地域风景资源,占地面积大,投资大,靠门票收益收回投资慢,其它收入来源有的不明确或者十分有限,所以在我国目前建设这个类型的农庄相对较少。

生产经营效益型农庄:可以更加灵活的安排农业产品生产和经营,同时也可以不断进行创新,让前来游客不同季节始终充满新奇感觉,固定游客率和好评指数都会大幅增加。这个类型的农庄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前景十分广阔,我想这个类型的农庄也是我国将来农庄的重点发展方向。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观光生产经营效益型的休闲农庄的建设吧。

1、分区规划

典型的观光生产经营效益型的休闲生态农庄规划,一定要分区布局,我认为主要包括五个必须的部分:生产区、农业科技展示区、产品销售区、景观区和休闲区。我建议农庄经营者,农庄规划建设最重要的是做到你的特色,这个特色不是哪一点,我认为农庄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能够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让一个游客一年中来农庄几次,每次都有新的感觉和新的体验,也就是要求我们的农庄主必须培养忠实的长期的目标消费游客,这样才可以做大做强。

农庄的建设可以根据资金等情况,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一定要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游客可以接受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游客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游客和游客还会再来。

14

2、生产区

生产区通常选在土壤、气候条件良好,有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土地上,大概占农庄总规划面积的50%左右,生产区内主要的生产项目为: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园艺等种植,畜牧业,林业经营,渔业养殖等。生产区要突出项目和品种的特色,以生产珍稀,独特,高质量的农业产品,让游客观赏以后很快就能够产生购买欲望。必要时还可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氛围,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生产区主要还让游客认识农业生产的整个全过程,尽可能的能够让游客在农庄内参与农事活动,让他们从中充分体验现代农业生产的乐趣。

3、农业科技展示区

休闲农庄是地域性较强的主题项目,必须要有丰富的创意才能把它激活,才能够有效的整合生态资源。所以我们在农庄规划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创意都必须含有战略因子。农业科技展示区和生产区一样,也应该选在土壤、气候条件良好并且有排水和灌溉设施的地段,大概占农庄总面积的10%左右。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适当新建一些温室、沼气、太阳能等现代化的生态农业设施,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珍稀植物和动物新品种。农庄的农业科技展示区主要功能就是开展生态农业的科技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的示范、农业最新品种的示范等项目。通过把这些好的品种和好的技术都浓缩到这里,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独具魅力的一面,来增强游客对现代农业科技和传统农业知识的

15 认识,加深他们对农业的了解,我们还可配备导游解说员和一些必要的宣传资料。

4、产品销售区

产品销售区位置要在交通便利、位置明显之处,一般要坐落在主干道两侧,如有条件,最好能够临近园区外道路,这样既可以争取农庄内游客消费又可以兼顾农庄外过客的采购需要。产品销售区大概占总面积的5%左右。我国现在的许多农庄都将发展重点定位于农家餐饮,这样品位不高,特色也不浓,发展定位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其实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休闲农庄并不仅有生态观光区和餐饮这样卖点,事实上我们的农庄已经将生态区、休闲娱乐区、综合服务区已经连成了一条链,人们可以在一次游玩中尽情领略不同特色的生态风光。我们可以根据做大做强农庄旅游产业化。我们可以有组织地形成规划设计,建立一个能够立足市场需求的生产基地。我们以特色产品入手,开发立体农业,做到特色服务,唯庄所有、唯庄所售。如生产有机特色食品、并适当开展营销,推动产业队伍形成。我们还可以把包括当地民间工艺品、特色民俗纪念品、园区旅游纪念品等。通过产品销售区的建立,可以提高农庄的经济效益,也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更可以通过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销售,达到宣传农庄、提高农庄名度的目的。

5、景观区

16 景观区通常位于地形丰富多变,原有景观资质良好的地段。大概占总面积的30%左右,景观区内可以设置观赏型农田、特色观赏瓜果,特色观赏苗木、特色花卉、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景观区可以使游客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是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的理想场所。当然这个不是我们每个的农庄都能够创造的条件,我们要根据农庄建设所在地的现有条件来灵活运用几项。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区

休闲区要建在位于环境好的地段,一般是修建度假饭店和休闲娱乐功能与一体建筑群。占地约为农庄的10%左右,休闲区内可设置的项目有:如小木屋、传统民居,阳光餐厅等,另外如乡村风情,表演活动场所,渔家垂钓等等。休闲区的开发使游人能够深入农村乡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的特色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文化乐趣。但是目前我国的一些农庄经营者,他们从景观的创意、设计、布局、命名等都不错,可以看出其独具匠心。可是呈现在我们游客眼前的景观往往是十分粗糙,造型失真,有的投入使用不久就一片陈旧破败的景象。当然这是施工方的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乡村人情的社会里,工程往往由当地建筑队承包,而当地工程队由于专业素养、施工经验、见识等的天然欠缺,总与设计方的设想相差甚远。

17 农庄休闲区的建筑群是代表农庄形象,体现农庄档次的核心板块。也是农庄经营效益最好的项目,所以,我们在投资建设休闲建筑群时,一定要认真规划设计,承包给实力强大,信誉好的大公司来承建。

四、休闲农庄的交通道路规划

农庄的交通道路规划包括对外交通、入农庄交通、内部交通、停车场地和交通附属用地等等方面。

主要道路:连接对外和农庄主要景点的主要路面,路面宽度一般为5-8m,道路纵坡一般建议小于10%。

次要道路:深入各个景区点支路面,路面宽度为2-4m,地形起伏可较主路大些,坡度大时也可做平台、踏步处理。

游憩道路:为个景区内的游玩、散步小路。布置自由、形式可以弯曲多样化。

五:观光生产经营型休闲农庄生产规划

生态林区:重点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绿化树种,包括珍稀物种园及其保护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区等。

观赏(采摘)林区:一般位于主游览线、主景点附近。要求处于主游览视线内的植物形态、色彩和高品质的品种都要有特殊视觉,可满足观赏采摘要求。

生产区:为观光园的核心部分,主要养殖一些特色品种,如野猪,豪猪,山鸡,孔雀等等。也可以种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品种,如有机瓜

18 果菜,绿化高档树种,四季桂花,食用玫瑰树等等。再让这些种植与养殖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链。生产区以生产为主,一些容易发生疾病的小区域应该禁止游客入内。

1、景观绿化规划

休闲农庄用地一般都选择在开阔的场地,如农田、草坡或具有地形起伏多变、景观特征良好的农业用地上,垂直尺度景观变化与水平景观伸展具有空间意象上的连绵特征。在植物的搭配上,要与园林建筑如廊架、屋顶等充分配合。景点空间外轮廓、道路、农田、水岸线等线性景观适宜运用自然曲线线性,与丰富的地形变换、植物景观天际线等天然要素相融合,展现自然的独特魅力。

对于农庄中大面积的开阔景观,如大片稻田、缀花草坪等,如过于平淡,缺乏空间变化及层次,可采用园林设计手法中的障景、漏景、隔景的手法以使空间感更加突出,提升景观的可观性。设计中要对原有地形进行适当改造,以适应观赏者对景观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对现状的不良景观进行适当改造与优化,做到精益求精。休闲农庄内农田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农田的布置要和园区其他要素相互融合、衔接流畅,各景观要素的组合要自然和谐、相辅相成。可借鉴“大地构景”手法打造大型景观。

2、风景林

风景林是以美学观赏为主要功能的森林景观,风景林的规划要以观赏树木为主。尽量做到林相整齐、优美,色彩变幻多样,这样可引

19 发人们的观光兴致。还要经过人工艺术开发形成人们乐于游憩的空间环境。利用植物高低错落,互相组合,形成观赏效果极佳的绿海景象。

3、各景区植物景观

以乔木为主,花灌木与草花相结合为辅。根据各园的主题立意和文化氛围,布置色彩丰富、季相变化多样的树种,形成高矮不

一、前后有序的自然效果。如小型果彩色树种,玫瑰,盆栽荷花睡莲等等。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4、休闲农庄植物景观

以大片的农业作物组成绚烂多姿的田园风光,成片的观赏花卉和观赏药材、可观花观果的亚乔木沿路或集中栽种,高大的乔木适当点缀,形成田园牧歌般的自然佳境。

5、道路两旁的风景林带

道路是联系各景区、景点的通道,是游人的必经之路。主要道路两侧栽植以乔木为主,适当配置少量花草灌木,随路的自然曲线结合路旁的地形,不等距地自然式种植,使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支路由乔木与灌木结合的树丛自然植于路边,形成“林中穿路”,还可形成“花径”,以花的娇美姿态和艳丽色彩吸引游人,特别是盛花时节,游人从浓郁的花丛中穿越会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

20 路口与道路的转角处,巧设对景、障景、透景,形成不同的空间,给游人以生动变幻的视觉感受,丰富了游路景观。

台湾的休闲农庄十分重视打造自然生态游道,如垂榕步道、榄红步道、樟林小径、百香果绿色隧道等。在特定的游道两旁有意识的突出的大规模种植单一植物,既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又便于步道的命名,也便于游客对庄园内道路的识别和记忆。要做到这一点绝对不难,难得的是经营者时刻不忘形成特色、重视游客感受的这份心思。我们完全可以创造自己的玫瑰树大道、杜鹃步道、香樟大道、桂花小道、玉兰大道、樱花谷等等。

6、景点及接待设施周围的植被规划

景点周围的植被要突出景点的内涵,人文景点的周围植物配置要同人文景物相宜,自然景点周围植被好的要保护原貌。

接待设施旁的植物配置要与建筑谐调统一,对不同类型、形式、色彩及功能的建筑要选择与之相宜的树木及采取相应的配置方式,以衬托建筑、谐调和丰富建筑构图,赋予建筑以表现时空的季候感、强化建筑性格的认知感,及烘托建筑环境的氛围感。

在接待设施附近的开阔地带和场地配置一定的草地和草坪,可供观赏、休憩、野餐。甚至在紧急时可做停机坪。

六、农庄的环境保护规划

21 旅游业的发展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旅游资源并不是可再生资源,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持正常的生态平衡,达到良性循环。保护风景资源不被破坏,使旅游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保护好了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了我们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环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旅游景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建设农庄的时必须遵循保护为主、适当合理开发的原则,实行依法治理,切实保护好农庄的生态旅游资源。

1、生态环境保护

休闲农庄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水质、卫生、噪音等方面。为了保持农庄的空气质量,对于农庄区域内的接待服务设施和其他人居地区的取暖供热、饮食制作,最好应用沼气和太阳能,也可以使用木柴、稻草、天然气或者低硫煤来做燃料,如果使用煤做燃料我们要求配置高效消烟除尘设备,严格控制烟尘的排放。交通工具要尽量采用电动车、人力畜力车或排污率低的车辆,严格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有水岸边际原有建筑搬迁、拆除、砍伐植被、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恢复其自然景观。

对农庄规划区内所有裸露地面,宜种植草坪和花草树木,进行全面绿化、美化,做到黄土不露天,无尘土飞扬。在重要景区建立复合型绿化噪音屏障,有效减少噪音污染,创造宁静、温馨的气氛。农庄内不得使用高音喇叭广播,进入车辆严禁高音鸣响,全面减少噪声。庄

22 园内的宾馆、疗养院、饭店等生活污水、垃圾等,必须有净化消毒设施。区内农田不能使用污水灌溉、不能施用农药及化肥。对交通不便的景点产生的旅游垃圾,最好就地沼气处理,也可以采用设置焚烧炉就地处理的方法,焚烧炉采用气化焚烧炉,气化焚烧炉可低温气化垃圾。在景区每300-500m设立水冲式公厕,生活污水、公厕排污要分别处理后排放,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封闭化和无害化,在主要景区、景点建立污水排放系统。对固体废弃物,如塑料、玻璃、易拉罐等废弃物要有效控制,实行统一处理。在农庄区外应该选择设置封闭挤压式生活垃圾站一座,在景点、游憩点和旅游线路每隔一定的距离内,设置废物回收箱。

2、景观资源保护

景观资源保护也包括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农庄区内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我们都必须严格进行保护。旅游区内的各项建设都应与景观协调,在游客集中的游览区内,不得建设大型工程设施,同时根据景观审美原则,合理地改善植物品种结构,使得森林景观更加丰富。对景区的重要景物、古树名木,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按照规划确定游览接待容量,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游览者。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者的安全和景物的完好。

3、生物资源保护

23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两大部分,农庄区内的一切生物资源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的保护要坚持保护、培养、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实现生物资源可永续利用的目的。

保护森林动植物资源,不仅保持了景观资源,而且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应监视、监测旅游区内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尽量为野生动物创造生息繁衍的好环境,如挂鸟巢、安放水槽、食槽,帮助益鸟益兽度过恶劣的气候环境,使其长居于风景区内。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不要破坏或影响自然植被和物种的生长、繁衍环境,特别要保护好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

要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必须要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工作。自觉遵纪守法,并能与违法行为作斗争。旅游区内禁止开荒,杜绝火灾,确保旅游区的生态平衡,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实施管理与保护,开展观鸟旅游活动,增建服务设施,其收入用于保护建设。给游人提供一定的场地使之与动物交流,达到陶冶性情、培养爱心的目的。

4、植物病虫害防治

在对植物资源保护的同时,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要建立预测预报制度,查清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地点、规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与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尽量防止环境受到污染,对改进的各种观赏树种及绿化树种必须严格地检验,防止外来病源入侵。

24

七、休闲农业管理规划

1、休闲农业发展资金筹措

根据本地情况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把休闲农业资源开发和产品开发列入农庄的基本建设计划中,多渠道筹措休闲农业建设所需投资,要充分利用国家助资、财政补助、银行贷款,建立投资基金、利用外资、集体投资、个人投资及多种融资渠道解决,建立科学合理的筹措资金办法,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提高休闲农业投资效益。

2、休闲农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将休闲农业人才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休闲农业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建立一支从休闲农业开发、管理至旅游服务的业务水平较高、素质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的人才队伍;加强与省内外成功的休闲农业旅游基地及教育部门的联系,代培高层次的人才;建立休闲农业营销、策划、管理人才培训制度,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检查、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正常的人才流动机制。

1、休闲农业组织管理体制

(1)管理体制

25 应在休闲农业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并且有法人资格。其工作职能是负责休闲农业旅游区的全面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

(2)机构设置

合理的机构设置是使休闲农业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分设以下各部门:综合管理部、开发建设部、技术部、旅游经营部、财务部、安全保卫部等。

2、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休闲农业发展的系列规划,使休闲农业开发的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经营中要争取相关部门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资金支持,将休闲农业开发作为重点项目扶持。

八、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所具备的各种特征

2003年农业部科技司今年向全国征集到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农业模式,并正式将此十大模式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

26 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冶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如果你即将创办自己的农庄,那就看看下面的休闲生态农庄主要具备的一些特征,然后计算一下,你已经具备和能够办到那几点:

1、观光:

一是地理风貌观光:如:观赏特有的山大沟深、山尖坡陡、梁峁纵横、绵延不断、群山环抱、多路相连、多村点缀的风光,观赏春花、夏绿、秋黄、冬褐四季分明的山色,观看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 二是物候观光: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三是古迹文化观光:如: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四是现代生态农业:如:珍稀动植物新品种,现代农业种植与养殖新技术,还有其它特色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2、休闲:

住:宿冬暖夏凉的高档宾馆、土石窑洞、小木屋、农家小院;吃:坐土炕、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棋牌、山地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民间演艺人员共同参民歌民俗剧的演出。

3、采摘:

27 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

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

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农庄的特色产品的同时,还应该有农家土菜,让游客真切感受乡村的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

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

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28

体验式家庭生态农庄设计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环保、体验、盈利

本方案适宜我国南方山场面积比较大的地区,我们要求拥有土地5亩左右,山场面积20亩以上,水面积5亩以上,山场和水面积越大越好。

1、环保。农庄的建筑材料是环保的,能源是绿色的(沼气、太阳能等),它的垃圾和粪便等也是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生产沼气、养殖蚯蚓)的,从而让人们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直观地理解循环经济和环保的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可以这样表示: 清洁能源———太阳能、电能、风能等 种养殖产品——————生活消费和出售

(包括游客亲自采摘瓜果蔬菜、购买土鸡和土鸡蛋) (利用生活和养殖生产的废弃物)

生产沼气、养殖蚯蚓——————种植蔬菜瓜果和土鸡

29

2、体验。在田园风光和农家小院的娱乐的氛围中在地里大棚里亲手采摘各种瓜果蔬菜,在桂花树和玫瑰树下自己拣土鸡蛋,并他们带回去作为家用或馈赠亲友的送礼。这样的经历,将会给久居都市的人们带来新奇和愉悦的感受。

3、盈利。建造一个生态农庄,在出售种养殖产品运营中产生利润。

二、盈利模式:

1、基础产品:养殖、种植产品收入

2、附加项目:旅游(食宿和当地地方土特产品出售)收入。游客参与的家庭作坊制作(自酿米酒类、垂钓)。

3、参观门票收入

三、谋篇布局(以下建筑布局、风格,必须在幽雅、闲适的景观设计框架之中)

1、餐厅(可以设在种植区内);

2、宿营区(木屋或帐篷);

3、种植、养殖区;突出大面积四季桂花,桂花树下养殖桂花土鸡,产的是桂花土鸡蛋。

4、野餐区;

5、作坊(礼品酒类、果疏加工、特色烧烤)区;

6、办公和宿舍区

四、基础项目内容

30 指种植、养殖项目。性质和要求:基础性好、对下游项目有良好的牵引性。每个单项本身就应该产生利润。

1、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等,废弃部分如根茎叶等可以养殖,养殖粪便可以生产沼气)、观赏性植物(如食用花卉、观赏蔬菜等);

2、家禽(提供散养土鸡,出售鸡蛋,粪便用于生产沼气);

3、规模、建筑设施及预算:循环饲养1000只左右土鸡,年出栏12000只商品桂花土鸡,蛋鸡1000只,年销售土鸡蛋18万个,我们需要养殖保温大棚一栋、六位一体温室大棚(种植附加值高的蔬菜瓜果)一栋;沼气设备一套;动植物种苗购买和生产流动资金。预计10万元左右。

五、附加项目内容

1、假日休闲:客房、餐厅(餐厅可设在植物温室内,冬季可用)。前期先建餐厅,客房可在收到效益后滚动完成;

2、体验旅游:农事体验、作坊加工体验;

3、野外生存训练:食物采集、野炊、防寒防暑训练、露营(适合在山区或模拟山区环境中进行);

4、规模、建筑设施及预算。a、建造生态住宅一套(包括居室、厨房、卫生间和一个庭院,150平方米),约需10万元;b、作坊加工区:制作米酒、农家烤肉及袋装食品等,场地50平方米约需5万元。

六、盈利预期

1、投入25万元,当年既可以开始赢利。

年销售土鸡12000只,每只赢利20元,可以获得利润22万元。

31 年销售土鸡蛋18万只,每只赢利1元,可以获得利润18万元。 发展餐饮,水产品销售,垂钓,瓜果蔬菜的销售完全可以维持农庄的所有开支。多年后,种植的四季桂花和玫瑰树都已经长成了大树,有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这个投资效益的目标应该不算高,这只是最初的情况保守估计,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来的人气的增多,餐饮的经营额应该会有较大的增长。

32

第三篇:原生态农业旅游农庄建设规划可行性报告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 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志丹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人均财力居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000元左右,但旅游业发展缓慢,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2000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一是风貌观。观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有的山大沟深、山尖坡陡、梁峁纵横、绵延不断、群山环抱、多路相连、多村点缀的风光,观赏黄土高原春花、夏绿、秋黄、冬褐四季分明的

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2、休闲。住:宿冬暖夏凉土石窑洞、农家小院;吃:坐土炕、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棋牌、山地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演艺人员共同参与陕北大秧歌、民间剧演出,进张干大、李干妈家拜访,与民同乐

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

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

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规划建设设计建设年限为5年,投资约合人民币500—6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创纯收入300万元,2年可收回成本。如在建设期间逐渐投放运营,收回成本年限可缩短。预期最佳高峰期年收入可达到800—1000万元。因此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不失为一条促进分工、统筹城乡、 推动发展的有效增收途径。

八、实施措施

1、项目支持。该项目的基础是农业开发,因此要加大农、林、水、牧、文化、陕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行列给予财政支持。

2、招商引资。采取联合、入股、拍卖、转让、加盟的方式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欢迎独资开发,加快开发进程。

3、政府扶持。农业旅游的开发,重点要体现完整性,因此镇政府要配合项目实施区,加快周边区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设力度,以体现大旅游、大生态、大服务、一整体功能。

4、创新开发。建议经营者忠实目标消费人群,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5、强化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安全卫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销。六是要培养农业旅游管理服务

第四篇:原生态农业旅游农庄建设规划可行性报告

山东省枣庄市古峄县 原生态农庄建设规划可行性报告

为了巩固

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江北水乡”农业增收新途径,“运河古都”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峄城区

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

,东临

,南接

,西连

,距县城

公里,与

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

平方公里,属

地形。原是县的果园示范基地,后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

亩,其中

亩。已有人工草地

亩,果园

亩(其中苹果

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

亩)。拥有

公倾,经济林

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水库一处,库

平方米。

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

万多人,流动人口近

万人,有强

1 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

部,属于典型的

特点及

特性明显,海拔高500米,四季分明,

风情、

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

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

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

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

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

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

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

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人均财力居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左右,但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

2 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

亩以绿豆、小米、玉米、地瓜、小麦、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

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

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

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

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

粮菜应有尽有。合理

3 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

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

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

亩林果与畜牧间作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

狗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林果畜牧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

米高、坝控面积

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

亩栽植园,提升

亩草地,建设

亩景观林带,改造

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

的休闲宾馆;建

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

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

4 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

立方米的水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

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

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

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一是风貌观。观赏

特有的

、绵延不断、群山环抱、多路相连、多村点缀的风光,观赏

春花、夏绿、秋黄、冬褐四季分明的山色,观看

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

2、休闲。

住:宿冬暖夏凉农家小院;吃:坐矮凳、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棋牌、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演艺人员共同参与民间剧演出,与民同乐

3、采摘。

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

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

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齐鲁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

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

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齐鲁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

6 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

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

7 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规划建设设计建设年限为5年,投资约合人民币500—6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创纯收入300万元,2年可收回成本。如在建设期间逐渐投放运营,收回成本年限可缩短。预期最佳高峰期年收入可达到800—1000万元。因此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不失为一条促进分工、统筹城乡、推动发展的有效增收途径。

八、实施措施

1、项目支持。该项目的基础是农业开发,因此要加大农、林、水、牧、文化、旅游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行列给予财政支持。

2、招商引资。采取联合、入股、拍卖、转让、加盟的方式

8 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欢迎独资开发,加快开发进程。

3、政府扶持。农业旅游的开发,重点要体现完整性,因此镇政府要配合项目实施区,加快周边区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设力度,以体现大旅游、大生态、大服务、一整体功能。

4、创新开发。建议经营者忠实目标消费人群,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5、强化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安全卫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销。六是要培养农业旅游管理服务

第五篇:亲亲乐园生态农业旅游农庄建设规划可行性报告

为了,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生态农业增收新途径示范,拓出田园立体种养殖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扬州市郊区某地,荒地、低产田改造。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扬州市郊区,沿江,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

2、地理优势。沿江,环境宜人,附近有生态大棚种植示范园

3、开发优势。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市场优势。适合现代人返璞归真的想法。依托扬州农学院的科研优势,建立以生态立体循环为主题的示范园,同是可以是人们休闲。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以杂豆、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林间套种:经济林套种,种草养鹅,放养草鸡。我们的四季果园将在一到三年内建成。预计第四年收益五到六万,以后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我们的四季果园从建林到收回成本只需要六年左右的时间。

3、养殖园区建设。

(1)稻鱼鸭混作示范10亩:

指在同一块田中垄面种稻、、沟内养鱼、水面放鸭的稻田混作方式。稻田养鱼、鸭后,使稻田中最大初级生产者的水稻与最大消费者的鱼、鸭有机的结合而成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因素,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克服鱼、稻、鸭相互之间的矛盾,形成鱼对鸭、鸭对稻和鸭对鱼之间彼此有利、彼此促进的共生环境条件,进而提高稻田的总体产出能力。

由于鱼、鸭在田中的游动和觅食,翻动了土壤,搅动了田水,从而改善了稻田的通气状况。同时,鱼、鸭排泄有大量粪便和喂养鱼、鸭而投入的饵料残渣,有效提高了稻田的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据测定,稻鱼鸭混作田较水稻单作田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分别高27.9%、44.3%、6.5%和28.2%。因此,稻鱼鸭混作田在水稻后期可不施穗、粒肥;连续3年混作后甚至可以不施肥或很少施肥;故稻鱼鸭混作有利于提高田土肥力,降低生产成本。从稻田单位面积的产值和收益看,稻鱼鸭混作优于作为对照的稻田兼作、稻鸭兼作和水稻单作。

(2)鱼—猪—草生态养鱼模式:每亩鱼池配养3头猪即可满足养鱼和种草对于有机肥的需要。塘泥返埂种草。建沼气池用于照明和燃料。旧坑塘改造,建立循环水系。养鱼过程中需要大量青饲料、精饲料、肥料等,最好的办法是就地综合经营配套生产。青饲料最好留在池埂上,专门用于种植绿肥和青饲料。一亩成鱼池要配0.3—0.5亩饲料地。

4、休闲设施配套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新建200平米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用木结构、钢化玻璃结构等不同风格的建筑。

5、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沼气池、公厕1个,铺设太阳能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一是风貌观。观赏沿江的风光,观赏春花、夏绿、秋黄、冬褐四季分明的景色,观看农村田园风光、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

2、休闲。住:木屋、农家小院;吃:应季果蔬、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棋牌、儿时游戏等;娱:桌游、文娱活动等

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本地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

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

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规划建设设计建设年限为3年,第一期投资约合人民币800万元。因地制宜建立水系和道路等基础建设120万,木屋等建筑9套,约合人民币230万元,猪舍,沼气项目40万元,太阳能供电发电系统1KW约5万,20KW基本可以满足园区需求,合计100万,不可预计费用60万,种养殖包括特种种养殖100万,其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合计150万。项目建成后,年可创纯收入240万元,7年可收回成本。如在建设期间逐渐投放运营,收回成本年限可缩短。预期最佳高峰期年收入可达到350万元。因此本项目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将再生能源、生态循环和环境有机结合。成为扬州绿色低碳生活体验区和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基地。

八、实施措施

创新开发。忠实目标消费人群,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强化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安全卫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销。六是要培养农业旅游管理服务

附:立体生态农业: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重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内容有: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生态农业则提倡建立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新农业。而我国建设生态农业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优良、高产高效、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上一篇:生态湿地公园景观下一篇:食堂全年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