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财政收入

2022-08-16

第一篇:经济学基础财政收入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财政收入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从以货币来度量的意义上看,( )表现为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税收收入

D.政府收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从以货币来度量的意义上看,财政收入表现为一定规模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参见教材P86

2.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

A.经济权力

B.政治权力

C.国家信誉

D.经济实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参见教材P86

3.各国政府普遍运用的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政府收费

D.专项收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各国政府普遍运用的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税收。参见教材P86

4.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通过股息、红利等形式取得的收入,属于( )。

A.税收

B.国债

C.国有资产收益

D.专项收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通过股息、红利等形式取得的收入。

5.按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利息收入属于( )。

A.政府收费

B.专项收入

C.其他收入

D.税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按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利息收入属于其他收入。参见教材P87

6.专用基金收入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列入预算,但由( )的收入。

A.财政部代管

B.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管理

C.各省政府自行管理

D.各部门自行管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专用基金收入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列入预算,但由各部门自行管理的收入。参见教材P87

7.将财政收入分为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收入,这是按( )进行的分类。

A.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B.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

C.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

D.取得财政收入的稳定程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按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分类,可以分为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收入。参见教材P87

8.按价值构成分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 )。

A.剩余产品价值

B.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C.消费额

D.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价值构成分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剩余产品价值。参见教材P88

9.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相对量指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 )的比重来表示。

A.财政支出

B.社会商品零售额

C.国内生产总值

D.进出口贸易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财政收入相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参见教材P88

10.政府债务收入是指政府( ),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A.以债务人身份

B.以债权人身份

C.凭借其政治权力

D.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政府债务收入是指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参见教材P90

11.我国现行预算法关于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是,“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 )”。

A.各级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

B.中央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

C.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D.县级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我国现行预算法关于政府举借债务的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参见教材P90

12.发行公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 )。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政府投资资金

C.调节经济

D.增发货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发行公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参见教材P90

13.偿还公债的最终收入来源是( )。

A.国有资产收益

B.税收

C.收费

D.专项收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偿还公债的最终收入来源是税收。参见教材P91

14.国债偿债率是指( )。

A.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GDP的比率

B.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例

C.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D.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参见教材P91

第二篇: 农业财政收入论文财政经济论文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入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入的影响和对策做了详解。

关键词:财政收入 分析 对策研究

1 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收入的因素

1.1 第一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大力发展第一产业有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尤其,对于我区这样地域辽阔、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大力发展第一产业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说并不是从农业直接为财政收入提供的数据来分析,而是基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来认识的,因为农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提供粮食和生活副食品,保证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而且还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基础越雄厚,轻工业就会得到越快发展;而轻工业的发展越迅速,资金积累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为重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重工业的发展又可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在这一循环链条中,农业起着重要的基础环节作用。近年来,我区不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地区特色农牧业,重点开展对乳品、玉米、马铃薯、蔬菜等农产品的

产业化经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全区呈现出高效农业的发展势头。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性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倡导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地提出“奶业兴区”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乳品名牌,使奶牛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业资源的转化和开发已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我区在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推动工业、服务业等迅猛发展。

1.2 第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部门。就我区的工业和农业相比,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劳动生产率要远远高于农业,积累水平也要高的多。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要有计划的扩大工业生产规模,狠抓工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以求财源的日益茂盛。现已形成了以乳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石化、贵金属冶炼、电力工业、烟草、机械行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推动我区经济的发展。

1.3 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指包括商业、金融、旅游、运输、通讯、房地产、贸易、饮食、卫生、文化、教育等在内的提供劳动服务的行

业,是一种新型行业。 第三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20年来,第三产业虽然产值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也相当迅猛,但由于它从一开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往后逐年的比重变化较小,尽管如此,第三产业对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仍具有积极作用。

2 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减收因素对财政收入影响

这些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最近,国家为推动经济增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又出台了一系列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的政策。例如,国家规定对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省区,鼓励发展产品生产企业所得税生产率由33%降到1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且停止征收;企业“债转股”减少银行计税利息收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减免所得税等政策,我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部分,这些政策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将我区的财政收入。此外,我区也有一些新的减收因素,表现在:

2.1 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农牧业税收将大幅度下降

2.2 资源税的下降

我区从1989年开始资源税连续几年大幅下降,这里包括包钢进口铁矿石增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所致。

2.3 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政策性减收因素对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

如企业限产压产,实施防沙治沙地方配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直接或间接减少了财政收入。

2.4 地方债务负担沉重,并且已进入还债高峰期

超过全区的一般地方预算收入,这些因素也将间接或直接地影响财政收入。以上仅仅是几个很不完全的因素。

2.5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费的减免

如果将这些政策性因素全部加以考虑,将会对财政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

3 财政收入快速增加的措施

3.1 提升工业化水平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稀土、生物制药、新材料,信息等产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稳定并扩大技术工人队伍。

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产业,以现有大企业集团为重点,逐步形成一批业主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劳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着力培养优势中小企业群体,努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协作水平,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要以市场

为导向,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储备,立项实施和达产达效的工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拉动全区工业加快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3.2 加快第一产业的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把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调动农畜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特色品种,加快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继续抓好农牧民新优品种、节水灌溉技术、科学种植的推广普及,搞好农牧民技术培训,转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农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抓好以水平为中心的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合理开发水资源,大力推广节约技术。特别是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草原建设力度,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积极鼓励扶持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营销组织和网络服务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牧区的作用,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额度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农畜产品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3.3 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服务业,积极推广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经营方式,加快培育

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要适应城镇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社区的服务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努力扶持和发展金融、保险、咨询和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使我区的服务业整体水平,以更好更快地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内蒙古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旅游景点规划,切实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行政管理,加快开发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特色项目,加快形成旅游品牌、特色、规模步伐,努力提高旅游产业水平,使之成为内蒙古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研院所转轨,推动破难关科研机构进入市场。要调整优化科技资源,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区内人才,引进区外人才。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便更好的为服务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文基,魏晓峰主编.财政与金融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22-37.

[2]崔联会主编.中国财政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1:30-51.

[3]余永定,李军,纪红主编.中国当前的财政问题-中国经济前景

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67-150.

[4]刘澄主编.税收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9-90.

第三篇: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财政职能复习

一、初级经济师考试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的基本涵义

(1)财政的一般概念

① 财政是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活动。

② 财政就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分配活动。

(2)财政的特殊性

① 家计财政——自然经济

② 公共财政——市场经济

③ 计划财政(生产建设财政)——计划财政

2、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1)“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 (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① 社会公共需要是就整个社会来讲,为维持社会经济生活、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而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共同的需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也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

② 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享用。

③ 社会成员的享用所得与所付出代价不呈对称性;

④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责任。

(3)市场失灵领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市场失灵”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等。

(4)公共财政的定义、核心和本质

① 定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体从社会上取得收入、并将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

② 核心: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③ 本质:由公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

3、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弥补市场失效

一方面“市场能干的,政府不要去干”,另一方面“市场不能干的,政府就要去干”。市场不是万能的,为克服和弥补市场天然存在的失效问题,客观上要求采用非市场方式,即政府及公共财政来发挥作用。

(2)提供公平服务

财政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提供公平服务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和基本特征。公共财政提供公平服务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财政收入结构要体现公平性(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② 财政支出结构要体现公平性;

③ 财政体制的选择要体现公平性。

(3)非营利性

公共财政追求的是非营利性即社会目标,从财政收入来看,政府主要是依靠非营利性的税收手段取得收入,从财政支出来看,政府主要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共需要方面。

(4)法制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规范地进行,要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约束政府财政行为。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1、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

(1)涵义

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

① 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

②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支出;

③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① 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

②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 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④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⑤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效率。

3、收入分配职能

(1)涵义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① 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② 加强税收调节;

③ 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④ 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4、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涵义

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② 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财政直接投资等;

③ 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④ 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第四篇:2010年度经济师考试_财政税收_财政税收基础知识讲义0101

2010年度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讲义

第一部分 财政基础知识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财政基础知识,包括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第二部分 财政支出,包括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和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

●第三部分 财政收入,包括第四章--十章的内容。

●第四部分 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包括第十一章--十四章的内容。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一、掌握公共产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核心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与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二、掌握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掌握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就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

2.掌握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1.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

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配置。

2.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的原因。

3.掌握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

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

注意公共产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财政运行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实质上涉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问题。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

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1

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间接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法律设施等。

5.熟悉财政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1.掌握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掌握社会公平的准则

保证生存权准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准则;共同富裕准则。

3.掌握社会不公平的原因

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制度不完善,个人及家庭状况的不同。

4.财政的收入分配方式

(1)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考虑社会公平。

(2)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要考虑社会公平;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

(3)要实行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公平的切实实现。

5.熟悉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三、经济稳定职能

1.掌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2.掌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掌握其具体应用;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掌握其特点;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

内在稳定器——累进所得税制、转移性支出

2

第五篇: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渐行渐近,网校特别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专业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希望您提前掌握,以迎接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有财政分配,就需要设立一定的机构来从事财政管理。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比较完善的财政机构来管理财政事务,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财政管理系统。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工作。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在多层级政府及其财政结构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将所有事权集中在中央,也不可能将所有事权都下放给地方。过度集权和过度分权都会产生许多问题。政府问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1)受益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对于全国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中央;对于在区域范围内受益的事权划归地方;

对于受益范围涉及多个区域的事权划归相关地区政府协商承担,或者由中央政府出面协调由受益地区共同承担。

(2)效率原则。这是指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哪一级政府提供效率更高就由哪一级政府来提供。

(3)区域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将没有区域性特征、需要按统一规划和标准提供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中央政府,如外交、国防事务等;将具有区域性特征、需要因地制宜来提供的地区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事权划归地方,如社会治安、城市供水、公园事务等。

(4)技术原则。这是指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对于规模庞大、需要高技术才能完成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应由中央政府负责,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公共工程;反之,应由地方政府负责。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问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一是集权原则。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为了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保持社会稳定,维护中央政府权威,一般都是在政府间初次分配中集中较多的财力,将收入份额

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二是效率原则。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如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收入)地方政府比较了解税基等基本信息、收人相对稳定的,划归地方政府,既易于操作,征税效率也比较高。三是恰当原则。为了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作为中央政府收入;对于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如关税),作为中央政府收入,不宜作为地方收入或中央地方分享收入。四是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对于收益与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等),一般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也就是说在财

政收支总量中,划归中央政府掌握的收入要大于其实质性职权范围的一定比例,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职权则往往要超过其直接收入划分所拥有的财力。所以在财政收支划分上作出这种非对称性安排,一方面,中央j吱府拥有相对较多的财力,使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央政府支持,同时中央政府也有能力予以支持,这有利于保证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公共需要的受益范围是具有区域性的,各地企业和居民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都具有质和量的差别,由各地方政府针对本地需求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要比中央政府提供更为便利,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作为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本章后面将专门阐述财政转移支付的内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经济学基础财政收入】相关文章:

财政收入与经济的关系10-26

国民收入经济学基础08-11

中央财政收入06-02

财政收入分析06-03

国家财政收入06-03

如何提高财政收入04-20

财政收入包括范文05-24

地方财政收入范文05-25

国家财政收入范文05-26

各省财政收入范文05-26

上一篇:健康教育宣传栏照片下一篇:疾控中心服务承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