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收入分析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财政收入分析

2017年财政收入分析

一、XXXX年收入情况

(一)收入完成情况。2017年,解放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XXXXX万元,占年预算的XXX.X%,同比增长XX.X%。其中税收完成XXXXX万元,税收比重为XX.X%。分部门完成情况为,国税XXXXX万元,占年任务的XX.X%,同比增长X.X%;地税XXXXX万元,占年任务的XXX.X%,同比增长XX.X%;财政XXXXX万元。在全市排名情况为,税收比重排名第X,进度第X,增幅第X。

(二)收入质量情况。XXXX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XXX万元,减去使用财政资金缴纳的税费收入XXXXX万元,实际收入XXXXX万元,月均收入XXXX万元。

二、XXXX年支出情况

XXXX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XXXX万元。

(一)人员支出情况。XXXX年全区人员支出XXXXX万元。其中:工资性支出XXXXX万元,离休费XXX万元,健康费XXXX万元,公积金财政配套XXXX万元,养老保险XXXX万元,医疗保险XXXX万元,生育保险 XXX万,工伤保险XX万。

(二)公用经费支出情况。XXXX年公用经费支出XXXX万元。

- 1我区XXXX年X-X月份共累计支出XXXXX万元,其中:工资类支出XXXX万元;公用经费XXX万元;项目支出XXXXX万元。XXXX年X-X月份财力缺口达到XXXXX万元。

XXXX年XX月开始对全区一般性支出进行大力压缩,确保我区XXXX年一般性支出比XXXX年决算支出压减X.XX%,压减XXXX万元。XXXX年X-X月份未对支出进行压减,专项支出大幅增加,对我区“保人员、保运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四、下步工作

(一)大力培植财源,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夯实财政收入基础,拓展财政收入新增长点。二是巩固辖区骨干企业税基。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帮助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三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政策,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贴息、奖励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使其成为财税增收的新亮点。四是要高度重视财源培植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新财源快速成长。

(二)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全力引进总部入驻。我区属于中心城区,按照节能环保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工业企业大部分已经外迁,不宜再发展传统工业,造成我区工业严重短

- 3现到民生上来。完善监督机制,财政部门要以保障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为重点,大力开展专项督查和重大专项支出跟踪检查,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屡查屡犯的单位依法加大惩处力度,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高效。

(四)明确职责,强化督导。一是将税收任务分解到各街道,明确街道党、政一把手为组织税收入的第一责任人,排出时间进度表,对各部门、各街道完成情况要做到日通报、月评比。二是严格执行街道税收体制,落实税收入返还制度,按照税收完成进度拨付街道经费。三是街道对全区税收专项治理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及时分解,责任到人,迅速开展。四是加强督导,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考核办法,真正把经济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点突出起来,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综合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作为经费拨付和预算执行的重要依据。

- 5 -

第二篇: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

中国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 增长21.3%

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11.3%

【《财经》综合报道】中国财政部1月20日发布2010年财政收支数据,1-12月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11.3%。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情况详细数据为:

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比上年增加6554亿元,增长18.3%;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08亿元,增长24.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

全国财政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国内增值税21092亿元,比上年增加2611亿元,增长14.1%。主要是受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带动。

2.国内消费税6072亿元,比上年增加1310亿元,增长27.5%。增长较快,主要是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和提高烟产品消费税税率,2010年前几个月有翘尾增收因素,以及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带动消费税增加。

3.营业税11158亿元,比上年增加2144亿元,增长23.8%。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相关行业营业税增长。

4.企业所得税128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11.3%。主要是受企业利润恢复性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5.个人所得税4837亿元,比上年增加888亿元,增长22.5%。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加强征管等因素的影响。

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0487亿元,比上年增加2758亿元,增长35.7%;关税2027亿元,比上年增加544亿元,增长36.6%。增幅高,主要受2009年一般贸易进口基数较低(下降6.7%),2010年一般贸易进口快速恢复(增长43.7%)的影响。

7.出口退税7327亿元,比上年多退841亿元,增长13%,账务上相应冲减财政收入。

8.车辆购置税1792亿元,比上年增加628亿元,增长54%。增幅高,主要是受全年汽车销量大幅增长32.4%,以及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由减按5%调至减按7.5%征收车辆购置税的影响。

9.非税收入9878亿元,比上年增加881亿元,增长9.8%。主要是按有关规定,将部分原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对于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道:

一是经济较快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税源基础。特别是与税收关联度较高的经济指标增长较快,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进出口总额增长34.7%。

二是价格水平上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3%和

5.5%,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增长。

三是全年汽车旺销带动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等大幅增长。2010年,汽车销量大幅增长32.4%,加上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由减按5%调至减按7.5%征收,带动车辆购置税收入1792亿元,比上年增加628亿元,增长54%。

四是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7%,基数相对较低,相应抬高了2010年收入增幅。从全年走势看,全国财政收入呈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增长27.6%,下半年增长15%。全年财政收入与2008年相比增长35.5%,折算到两年中年均增长16.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年均增长14%。

此外,非税收入9878亿元,比上年增加881亿元,增长9.8%。主要是按有关规定,将部分原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各项收入中,增长较快、比预算超收较多的主要是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国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与年初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相比,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数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相应地收入超过预算。主要体现在:一是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超收2865亿元,主要是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其中进口增长38.7%),远超年初8%的增长预期。二是国内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超收1285亿元,主要是2010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超过年初预计较多等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的超收数合计占超收额的94.1%。其他各项收入略有超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除按法定增长要求增加教育、科学等支出,按现行财政体制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以及适当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等外,其余部分都转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后年度经全国人大批准后再安排使用。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情况详细数据为:

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支出89575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分中央地方看,中央财政支出48323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3亿元,比上年增加717亿元,增长4.7%;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2350亿元,比上年增加3786亿元,增长13.3%。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以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地方本级支出73602亿元,比上年增加12558亿元,增长20.6%。

主要支出项目情况有:教育支出12450亿元,比上年增加2012亿元,增长19.3%;医疗卫生支出4745亿元,比上年增加751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81亿元,比上年增加1475亿元,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2358亿元,比上年增加553亿元,增长30.7%;农林水事务支出8052亿元,比上年增加1331亿元,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5488亿元,比上年增加840亿元,增长18.1%;环境保护支出2426亿元,比上年增加492亿元,增长25.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980亿元,比上年增加1046亿元,增长2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497亿元,比上年增加617亿元,增长21.4%;公共安全支出5486亿元,比上年增加742亿元,增长15.6%;科学技术支出3227亿元,比上年增加482亿元,增长1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53亿元,比上年增加1191亿元,增长14.6%;国债付息支出1845亿元,比上年增加354亿元,增长23.7%。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说,从总体上看,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只有25%左右,低于发展中国家3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工业化国家45%的平均水平。2007年以来,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约为20%左右,也明显低于国外平均水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民生领域欠账很多,亟需增加财力投入。因此,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的适度较快增长是必要的。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定时期的财政收入适度增长有助于防范风险,保持财政运行的安全稳健。

财政部表示,2011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养老保障方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扩大,全国40%的县将纳入试点范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六连增的基础上,今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再增加140元。在医疗保障方面,“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120元提高到200元,90%以上的城乡居民都将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在住房保障方面,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支持

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全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将达1000万套。

【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 (责任编辑:吕

第三篇: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分析专刊

第7期

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分析专刊

黄山市徽州区财政局2008年5月16日

徽州区2008年1-4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分析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1-4月,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33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998万元,增长 10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811万元,增长34.2%,占市下达任务数18000万元的39.5%,超时序6.2个百分点。基金收入完成6281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收5187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入库5000万元,同比增收4456万元。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9.8 %,收入进度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二名。

一般预算收入分部门看,国税局完成2526万元,同比增长19.6 %,占市分解目标任务数7450万元的33.9%;地税局完成3612万元,同比增长49.3%,占分解任务数7350万元的49.1%;财政局完成966万元,同比增长26.8%,占分解任务数3200万元的30.2%。

-1-

一般预算收入分级次看,地方级收入完成4700万元,占市目标任务11000万元的42.7%,上划中央级收入完成2404万元,占市目标任务7000万元的34.3%。

一般预算收入分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6382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89.8%,比上年同期增加1725万元,同比增长37%;非税收入完成720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0.2%,比上年同期增加87万元,同比增长13.7%。

二、财政收入特点及成因

一是融资平台功效初显,工业税收稳中有升。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充分利用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这个融资平台,发挥担保公司放大效应,区财政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挤出3000万元、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投入2000万元注入担保公司作为注册资本,壮大公司实力,使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配置。1-4月,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33家规模企业提供担保贷款6600万元(其中委托贷款295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区内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电子、服装为主导的第二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显现出其支柱作用,截止4月底,60户重点监控骨干企业完成税收229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5万元,同比增长44.5%,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2.2%。

二是老企业二次创业,促进企业税收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区内各老牌企业积极按照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指导思想,着力在调整企业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上下功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打造新品牌,促进企业改造升级,走二次创业的自主创新之路。1-4月,老企业二次创业带来的税-2 -

收增长明显,其中,皖南机床有限公司、恒远化工有限公司、华惠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锦峰实业有限公司税收增幅分别达到72.5%、81.2%、93.7%、91.9%,完成税收共计74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工业税收的增长。

三是项目建设带动明显,相关税收大幅增长。随着我区市政工程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住宅小区建设以及部分企业新、扩建等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拉动了运输、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外来工程建筑入库税收增多。同时,地税部门通过采取内查(对运输大户进行调查走访,分析税收外流根本原因)、外堵(把好发票源头关)等有力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交通运输业协税网络,促进交通运输营业税增收。另外,由于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提高(《关于徽州区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的批复》黄政函[2008]24号),和银行对小额贷款权限下放的影响,土地使用税和金融保险税有了较大幅度增长。1-4月完成营业税收1924万元,同比增收646万元,增长50%(其中不动产销售完成764万元,同比增收367万元,增长45%;建筑安装业完成252万元,同比增收140万元,增长125%;金融保险业完成营业税收197万元,同比增收92万元,增长87.6%;交通运输业完成营业税入库8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0万元,增437.5%。);个人所得税完成554万元, 同比增收255万元,比上年增长85.3%;资源税完成56万元,同比增收13万元,增长30%;印花税完成49万元,同比增收9万元,增长22%;土地使用税完成255万元,同比增收125万元,增长102%;城建税完成183万元,同比增收40万元,增长28%;土地增值税完成206万元,同比增收165万元, 增长402.4%;企业所得税完成165万元, 同 -3-

比减收90万元;耕地占用税入库102万元,同比增收32万元,增长46%;契税250万元,同比增收110万元,增长78.6%。

四是非税改革运行稳定,非税收入稳步增长。目前,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征管新模式已在区直33个财务基础好、征收资金量大的单位实行,通过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完成了财政、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联网,增强了收费透明度,提高了征管工作效率,做到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划解国库,1-4月共完成非税收入入库720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0.2%,比上年同期增加87万元,同比增长13.7%。

五是乡镇理财积极性高,乡镇级财政收入增长迅猛。为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的积极性,区委、区政府新出台了《乡镇财政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重点。同时,对乡镇继续推行“异地办厂,原地受益”的优惠招商政策,鼓励乡镇招商项目向园区集聚,促进园区块状经济的发展,做大乡镇财政“蛋糕”。1-4月份,全区乡镇级财政收入完成4773万元,占任务数的40.9%,比上年同期增收1506万元,增长46%,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7.2%。

三、存在的问题

1、新增税源的增收不多,国税收入增长缓慢。一是由于企业招工困难,开工不足,加之新办企业还处于初步运行阶段,税收收入还很不稳定,城北工业园20户新办重点税源企业1-4月入库国税仅为124万元;二是创辉钼业公司上年1-4月入库税收115万元,但直去年7月份福利企业政策调整以来,该企业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2、化工、机械行业受宏观形势的影响较大。一是受石油、-4 -

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环保政策的影响,化工、机械行业增值空间进一步压缩;二是我区化工行业主要生产粉末涂料等上游产品,大多是对外出口,由于美元汇率及出口退税率下降,国内粉末涂料产品出口大幅下降,造成我区化工产品的滞销,1-4月份我区化工产品库存增加,化工企业生产不足,影响了化工行业的税收增长,泰达公司、新力油墨厂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入库税收94万元、24万元。

3、税收政策方面。一是新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下调为25%,1-4月份减收31万元,预计全年将减收企业所得税60万元;二是个人利息所得税税率由20%下调为5%,邮政储蓄利息所得税直去年4月份划归市级征收,1-4月份个人利息所得税同比减收48万元,预计全年将减收个人利息所得税110万元;三是享受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增加2户,预计残疾人就业优惠退增值税收240万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依法加强财税征管,确保超序时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一是强化财税收入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各项财税考核指标,坚持日常财税协调调度机制,完善征管奖惩制度;二是在前期税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收入调研。对区级60户骨干企业进行分户调研,分析今年企业税源发展情况;召集城北工业园20户新办重点税源企业召开税企座谈会,宣传税收政策及安排落实全年分月税收计划;把乡、镇税收任务分月落实到企业;三是从二季度开始全面实施“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加强对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检查;完善行业税负差别管理,对低于行业平均税负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不断提高征管绩效;四是继续完善监控型稽 -5-

查机制,加大行业稽查和专项稽查的力度,拓展稽查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稽查的职能作用,实现以查促管、以查促收的目的。完善协税护税网络,实现重点税源动态管理和税源资料的综合利用,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五是拟定《徽州区非税收入征管考核奖惩办法》,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加强对零散税的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规范国有土地出让金管理,不断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2、认真区分区乡两级税源,促进区乡财政收入共同增长。一是充分利用税源普查的结果,认真区分区乡两级税源的归属,按照新出台的《乡镇财政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切实加大对乡镇财政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充分调动乡镇生财积极性的同时,保证区本级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调研力度,拟定新一轮《乡镇财源建设考核办法》,继续实行“异地办厂,原地纳税”的政策,引导乡镇招商项目向园区集聚,激发乡镇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

送:市财政局,区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纪委,

发改委、经委、审计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各乡镇财政分局(所);各县(区)财政局;

徐德书书记、吉刚副区长。

黄山市徽州区财政局2008年5月16日印发

共印35份

-6 -

第四篇:我国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对比分析

2011级经济学基地班 魏雪

摘要:1996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与GDP均实现了较快增长。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20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2007年十七大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并导向良性循环。财政收入是政府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提高GDP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相辅相成。本文通过分析1996年-2011年历年财政收入数据与GDP数据,分析现状及两者之间数据增长的关系与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促进财政收入及GDP合理增长的对策。

关键词:财政收入增长 GDP增长 对比分析 合理增长

财政收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担负着保障国家具有全局意义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国防、行政、外交等各项经费的供给,对支援少数民族地区、调节各级地方预算和救济地方重大自然灾害等,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从财政收入与GDP的相互关系来看,经济决定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有反作用于经济。这样的关系决定了财政收入必须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最终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而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对财政收入与GDP增长进行对比分析,才能明确近些年来财政收入增长的合理性,以实施合理的财政政策,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GDP的合理、有效、快速发展。

自1996年以来,我国相继实行了以下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20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2007年十七大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实现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现状分析

财政收入与GDP对比6000004000002000000财政收入GDP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份2011 通过1996年-2011年的数据分析,由上图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和GDP收入均有加快增长趋势,且财政增脏速度明显快于GDP增长速度。这与经济决定财政收入 及政府实施的有效财政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散点图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呈现显著正相关。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价值(增加值)的总和,财政收入是GDP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结果。从初次分配看,各部门创造出增加值后,一部分以税收等形式上缴财政,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一部分以折旧、利润等留在企业,形成企业收入;一部分以报酬、津贴、福利等形式支付给劳动者形成劳动者个人收入。从再分配看,初次分配中的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又通过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因此,财政收入归根结底来自GDP,GDP增长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5.00%20.00%比重15.00%10.00%5.00%0.00%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年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图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1996年-2002年,2009年以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加最快。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经济恢复发展,2009年经济增长持续回升,政府开始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增加。由此也可以看出GDP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财政收入的调节也会对GDP的增加产生重要影响。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以往积累的财政收入为基础,扩大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主要通过乘数效应刺激经济增长。扩大政府投资主要依靠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两个方面,政府投资直接形成有效需求和购买力,一方面政府投资以乘数级效应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财政收入为基础的政府投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09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09年第一季度便开始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些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为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讲,增加财政收入,是政府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财政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对比30.00%比率20.00%10.00%0.00%财政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份从上图可以看出,1996年-2011年财政收入增长率明显高于GDP增长率,受08年金融危机影响,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支出,从而导致09年财政收入增长率明显下降,但仍高于GDP增长率。GDP

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差异性

财政收入主要源于税收,税收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讲,经济税源的规模应与GDP规模相匹配,财政收入增长也应与GDP保持基本同步。但我国财政收入影响与GDP增长并不完全同步。

一是税收政策因素。财政体现了政府意志,不仅有组织收入的职能,还有调剂社会资源、营造社会和谐的职能。因此,财政收入深受国家分配政策的影响。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前提。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 二是产业结构因素。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而经济结构决定着税源分布,进而影响财政收入。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了一产低税或免税、二产税负适中、三产稳税的税收政策,因此三次产业间、不同行业间的税赋相差较大,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变动对GDP的宏观税赋影响较为明显。从税收结构看,由于“十一五”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并逐步减免了农业税,致使第一产业税收占比重明显降低,二三产业占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全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十一五”以来,全国工业增加孩子明显高于一三产业,导致其对应的经济税源增幅必然高于GDP,由此产生的税收也明显高于GDP增幅。可见,第一产业增加值偏高,是我国财政收入相当于GDP比例偏低的重要原因。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产业增长较快密切相关。

因此,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形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核算原则与税收入库因素。GDP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在经济活动

2011中,只要权责发生改变,就应进行统计。但税收入库则是实际发生的征税额,采用的实际收付制。统计与入库的时间往往不一致,导致税收与GDP不一致。统计核算原则与税收入库的另一个差别,就是并不是所有计入GDP的项目都要进行征税,而进行纳税的项目也并不是都计入GDP。例如,教育、卫生等部门。并且,由于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相当火爆,居民的自有住房市场价值应该是相当大的,但在现行的税收体制中并没有对未出租的居民住房的虚拟价值进行征税。此外,目前我国设置的财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主要针对经济存量,与当年GDP并无对应关系。

第五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亚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180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这段表述充分说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发展将始终存在障碍。从经济角度看,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收入相对较低者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大减退,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否,如果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改善,极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这些可预见的后果都迫切要求政府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攀升。相较于1978年,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52.2倍。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使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综观图1,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21 809.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6 977.3元,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倍扩大为3.1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图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比

龙源期刊网 http:// 图2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对比

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平上同样存在较大差距。综观图2,尽管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但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始终大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7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67.7。到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6.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0.4,二者一直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依旧十分严重。如果经济的发展伴随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那么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就会被收入差距带来的负效应部分甚至完全掩盖,这种经济发展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我们有效地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不仅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政策偏差 1.户籍制度的限制。

1958年1月9日,新中国第一部户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户籍制度由此建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现有的户籍制度却与城镇化目标背道而驰。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得出,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如果按照户籍人口指标计算却只有35%左右,这一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接近80%的平均水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农民工大量涌入城镇工作,在为自己的生活谋得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由于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进城后并不能转入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城市人的福利,而城镇居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户籍制度的保护,享受城市人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在各项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和工作,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以上的分析表明,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对城乡居民的生活情况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2.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作用。多年来,政府一直非常关注农业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还不够充分。综观图3,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业收入占比58%,超过一半多,可见农业收入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经营性收入。但从图4看出,政府对农林水事务的支出仅占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9%,这个数字相对于农业收入在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占比来说,显得十分渺小。

图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性纯收入

龙源期刊网 http:// 图4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农业生产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政府对此投入太少,对于满足农业充分发展远远不足,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

(二)人口数量的差异

温总理曾说过: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这段话表明人口数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很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为中国的发展积蓄充足的力量,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也受到了人口因素的影响。据调查,在2010年前,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一半,直到2011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才降为48.7%,依旧接近一半的比例。综观图5,在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人口一直占据着全国人口的很大比例。其中,1978年,城镇人口为17 245万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7.92%,而农村人口为79 014万人,占全口人口总数比例为82.08%。从两个方面分析,可得出人口因素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存在紧密联系。第一,由于农村绝对口数量过多,而农村经济发展又跟不上城镇,进一步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下。第二,城镇人口绝对数量相对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比较少,能充分保障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分充足。

图5城乡人口分布

综合以上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有限增加不能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到有效增加,而城镇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可直接反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上去,这样的双向影响只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三)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教育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接受教育实际上是在进行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此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由人力资本带来的收益不同,即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同。另外,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力从事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有直接联系。劳动生产率是影响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素,高劳动生产率能够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低劳动生产率必将被市场淘汰。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生产技术的能力越强,劳动生产率就会越高,从而从劳动中获得的收入也会越高。

中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之于城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较低。据调查(见表1),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达到大专以上的人口数占城镇人口比例的10.9%,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达到大专以上的人口数仅占农村人口比例的0.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高学历的农村居民相对于高学历的城镇居民来说十分匮乏,用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中专)程度的数据考察,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综观表1,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多处于初中(小学)程度或小

龙源期刊网 http:// 学程度以下,这些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为92.2%,而城镇居民中受教育程度相同的人口数仅占城镇总人口的63.4%。

由以上数据可知,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为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衡量农村居民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依据,所以农村居民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

(四)信息化水平的差异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机会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就是说,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往往与个人收入水平的差异有一定的联系。引起信息化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信息基础设施的差异、信息资源利用程度的差异以及信息传播的差异等。下面,笔者将根据城乡宽带接入用户的数量和城乡电话用户的数量两个指标来对城乡信息化水平的差异进行说明。

综观表2,城乡宽带接入用户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我国城市宽带接入用户为9 963.5万户,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为2 475.7万户,城乡差距较大。到2011年,城市宽带接入用户和农村宽带接入用户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城市宽带接入用户为11 691.4万户,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为3 308.8万户,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不仅与当年城市宽带接入用户数相差甚远,而且与2010年城市宽带接入用户数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综合以上数据知,城乡居民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间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产生。

(五)农业发展的局限性

尽管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不得不承认我国农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的局限性。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另外,农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然灾害的袭击,这种偶然性因素可能使农民的收入直线下降。这些局限性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下面,笔者将着重就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情况说明农业发展存在的局限性。

综观表4,中国农业器械拥有量逐年增加,2011年,农用器械总动力达97 734.7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4 406 471台,小型拖拉机18 112 663台,农用排灌柴油机9 683 914台。从绝对数的角度看,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总体情况还不错。但一旦考虑到中国的耕地面积,这个数字就显得有点单薄。据统计,中国耕地面积为14.9亿亩(注:较实际面积可能偏低),约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目前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太低。

以机械化水平低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局限性直接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自然而然得不到提高。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存在困难,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龙源期刊网 http://

三、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一)调整相关政策 1.改革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使农村居民很难转入城市户口,农民的社会保障得不到满足,收入水平得不到提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户籍制度改革成为政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改革户籍制度是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服务的,所以户籍制度改革应侧重对农村居民权利的维护。要想使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首先就要废除现有户籍制度中关于农民进城后不能转入城市户口的规定,应该放宽要求,使在城市长期居住的农村居民有可能转入城市户口。仅仅只是转入城市户口还不能完全解决户口问题,为了确保农村居民在城市安居乐业,政府应针对转入城市户口的农村居民制定相应的政策,完善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使他们能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障、退休福利和免费教育等等。只有确保农村居民享有城镇居民同等福利,才能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2.加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投入。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政府正以实际行动一步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笔者认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应该抓住重点,有针对地进行。

第一,政府应向农村地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为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向农村地区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但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农民学会这种生产技术,熟练运用其进行生产。这就要求政府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安排专门人员深入农村,进行一对多培训,直到农民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门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第二,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一些地理环境恶劣的农村地区的投入。基础设施是农民进行生产最关键的载体,只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地进行生产。第三,政府应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可以节省农业生产的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政府对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多可以有效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控制农村人口

庞大的人口数量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控制农村人口的数量。

控制农村人口的数量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控制农村人口的数量需要控制农村人口的增加。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地区执行的管理,确保每一位居民都不违反政策。由于农村居民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往往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而出

龙源期刊网 http:// 于人性角度的考虑,管理者的工作也困难重重,所以这项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完成。另一方面,控制农村人口的数量需要确保城镇化建设平稳进行。城镇化建设能够使一部分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减轻农村的负担,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从而平衡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两项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的作用。

(三)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

在这个高速发展并且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受教育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首要因素。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比不上城镇居民,这就导致了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比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也是产生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受教育的状况,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首先,政府应该确保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将其切实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去,保证农村地区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大,保证农村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里学习。最后,政府应该关注农村居民对子女接受教育的观念与想法,尽量让每位居民意识到教育不分男女,女孩读书也能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收益。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成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最根本的方法,需要每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四)缩小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

由于城乡存在许多差异,必然会导致城乡信息化水平不同。从上文分析可以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有关的结论,因此,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要求政府大力扶持,政府应该降低农村信息服务价格,给予农民接受信息服务相应的优惠,使农民能负担起信息服务的费用,享受信息服务的便捷,从而融入到这个信息化时代当中,提高劳动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另外,政府需要关注农村居民接受信息服务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改善农村居民接受信息服务的现状。

(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由于中国耕地分布比较分散,难以集中进行规模化生产,所以耕地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生产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国家鼓励私人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侵害;其次,土地由私人承包使得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这两处弊端都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另外一种方案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立体利用。目前,农村居民主要从事的还是农业生产,要实现土地立体利用就需要农村居民从事多样化生产,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养殖业、渔业、畜

龙源期刊网 http:// 牧业生产。在多样化生产的条件下,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居民的收入也会随着从事的产业种类增多而有所增加,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论

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中国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惟有处理好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的许多难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要缩小成居民收入差距需要深度分析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去。但是我们深知,在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阻碍和困难,因此这注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继续腾飞才存在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银河,王震宇,唐灿,等.穷人与富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秦兴方.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机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杨宜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市场经济研究,2003(5):55-57. [6]王少平,欧阳志刚.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经济研究,2007(10):69-71. [7]马斌,张富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2):12-15. [8]胡文静.从安徽城乡居民收入现状看未来收入分配公平走向[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2):44-46. [9]张立彬,杨军花.信息分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情报科学,2006(11):28-31. [责任编辑:范君李丽]

上一篇:作风巡查问题清单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