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展望未来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生展望未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结合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及趋势,提出未来“大文化”人才需求的观点,并分析现代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对综合性大学艺术与设计教育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和进路进行探讨。

第一篇:大学生展望未来论文

立足现状,展望未来

【摘要】本文分析阐述了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并结合商务英语的教学特点,总结了明确教学目标、降低教学难度、培养良好学习氛围对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 积极作用 教学改革

一、当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1.商务英语教学环境分析。在中国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正以迅猛的趋势发展。教学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普及人数的增多,都为我国营造了良好的商务英语学习环境,商务英语课程也成逐渐为我国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以来,我国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但学生体现在卷面上的成绩却无法更全面的展现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应更注重增强学生对商务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能力。我国在开展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商务英语教学无法在实际中得以有效的开展,某些笔试能力出众的学生却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商务环境中去,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教学。

2.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我国商务英语教学角度分析,商务英语教学中仍存在多种问题,如商务英语的学习环境缺乏管理,锻炼机会少和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等。由于我国的主要语言环境为汉语环境,因此在开展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商务英语环境缺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除商务英语课堂外的环境中无法开展复习和训练,进而限制了学生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有效开展。除此以外,学生在课堂以外很难找到锻炼和磨练自己的机会,这也是影响更加有效地加强专业教学的另一个限制。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创造更合适的学习环境的理念,使得学生无法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商务英语练习,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我国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的教学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只单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或应试能力,却忽略了对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了英语专业知识和商务知识都不牢固的现象出现。

二、商务英语教学特点总结

与其他教学科目不同,商务英语教学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商务语环境中进行交流,进而有效达到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在现阶段我国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中,商务英语教学特点有如下几部分:

1.新颖性。与传统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方式不同,商务英语教学更具新颖性。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脱离汉语环境而学习全新的商务英语语言,两种语言种类之间明显的差异使得商务英语教学具有一定新颖性。其次,商务英语的学习与传统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模拟真实的商务环境进行交流,通过增加商务英语的练习,巩固知识,并提升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2.实际应用性。英语作为世界普及范围最广的语言,其语言特色是十分鲜明的,其中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性是较为显著的。在进行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商务英语与工作紧密相连,因此学生在掌握商务英语能力后便能够直接加以运用。其次,商务英语也能够作为有效的交流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获取,这也有效体现了商务英语的实际应用性。就当下商务英语的发展形势分析,由于社会的进步促进着商务英语的发展,因此商务英语的语法要求和语句结构也都在实时的更新中,将商务英语应用于实际,也能够有效促进商务英语的进步与完善。

3.人文特性。英语作为人类文明语言的一种,是社会文化的具体象征。商务英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语句所表达的内容不仅仅是语句层次上的内涵,更能够展现出语句和词汇中蕴含的民族文化,使得民族文化在商務英语的普及中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扬。通过商务英语交流,学生还能够对异国文化与风俗进行深入了解,商务英语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有效途径,也日渐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语言交流形式。

三、改进教学手段,促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

1.促使商务英语学习目的的实现。语言是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工具,从这个角度上讲商务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在日益国际化的社会进程中,及时和准确的了解到国外的先进文化或者是技术,能够与世界自如的交流。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使得许多学生都将商务英语学生的目的归结为考高分或者是上好大学,其实商务英语学习是贯穿于一生的,我们学习商务英语从小处讲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与外国朋友自如的交流,能够在了解自己国家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有能力涉猎其他国家的生活习惯等。语言学科的基础是语言,而语言从产生之时起就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而不是像数学或者是其他传统学科作为一种具体的知识,商务英语教学也是这样,我们的商务英语教学应该本着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商务英语水平,而不是停留在简单读懂文章的层面上。强化商务英语的学习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便于学生更准确的定位商务英语学习,明确商务英语学习的目的。

2.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提高学习商务英语的积极性。根据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影响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最大障碍就是商务英语专业词汇的记忆和篇章理解的问题,许多学生在看到繁多的商务英语词汇后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效果。传统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教师主要是要求学生记忆重要的句式结构或文章,课本后边常常附带不计其数的单词,繁重的背诵压力使得本来就对商务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同学更加的厌烦,但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后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有利的语言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广泛的交流平台,每个人都能直接参与到商务英语沟通中,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通过交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完善自己的知识漏洞,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反复的交流应用还能够强化商务英语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商务英语学习氛围。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商务英语教学,能够为同学们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创设出一些贴近真实商务环境的话题以供学生们进行讨论,激发同学们讨论和交流的兴趣,促使学生开口说话,能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氛围。氛围对于语言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减轻许多学习外语的压力,并且良好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在表达中有时候虽然不懂该利用哪种句型进行表达,但是却能够凭借着老师与学生共同营造出来的氛围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

结束语

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以此为语言基础的商务英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沟通角色。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利用商务英语交流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商务英语交流的机会,激励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并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国际经贸探索,2005,6

[2]马爽欣,韩小卫商务英语发展现状浅析.商场现代化2008,1

[3]周志刚,王红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3).

*本论文是安徽省商务英语特色项目(项目编号:20101817)与安徽省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校级项目“新形势下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模拟教学实验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项目编号XW2013B01)的科研成果之一,并且将沿着研究方向继续深入探讨.

作者:杨蕾 孔标

第二篇:造就未来文化引领者:艺术教育于综合性大学“大文化”人才培养的价值与展望

摘要:本文结合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及趋势,提出未来“大文化”人才需求的观点,并分析现代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对综合性大学艺术与设计教育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和进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大文化”;艺术教育;非艺术类学科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1-0028-03

1 新时代“大文化”人才需求及意义

在智能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和全球多元文化卷席的当代,思考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人的生存变化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实现路径的构建已迫在眉睫。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未来人才和构建社会思潮的重要环节。

1.1 “大文化”及其时代内涵

弗莱在《创造与再创造》一文中,对文化做出了一个宽泛的定义,他说二“人不像动物那样直接与赤裸裸地生活在自然之中,而是生活在他从自然中建构出来的封套里,这个封套通常被叫做文化或文明”[1]。弗莱此处所说的文化,是基于以人为中心理论的除自然以外人类的一切创造的大文化概念。弗莱在与自然的对应中勾画出文化的疆界,即文化就是自然之外的关涉人的活动的一切存在,包括语言。弗莱将自然之外的人类的所有的活动和创造都视为文化,因而文化在他就是一个整体。弗莱的文化叙事是一种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相连的宏观叙事,他的文化观涵盖了上述各种学科的大文化观[2]。

文化引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对世界、自然和人的探索产生了不断增长与革新的智慧,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们更新知识的脚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基本职能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国家建设者,当代大学生需要具有“大文化”观念和全盘、变化意识,提升适应未来社会的多方面素养。

1.2 新时期“大文化”人才素养

1.2.1 知识体系的全学科性

人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整体性,随探索的深入而丰富。全球化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的差异,形成多种形式的文化。即使在一国之内,各民族、各地區、同种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全球文化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目前学校教育大多以授课制的学科分化为主,但人的认识应具有联系性与整体性。如何打破原有单个学科知识模式,将多种学科与自然、人文环境相整合。在不断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将知识整合转化为完整的体系,构建个体了对价值、环境和世界的理解是现代需要思考的命题。

1.2.2 具有变化意识和认识

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人必须有变化意识,即个体所接触的物质和精神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世界一直在变化,尤其是劳动推动下的人类社会,我们学习的知识结构,对世界的认知具有固化和滞后的特点,时代需要未来的人转变思维,接受改变,体会改变,才能创造改变。改变和变化是推动发展的必要力量。改变是发展进步的一种过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接着又向着更高级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这个过程既是人类社会改变更替的过程,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因为改变,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变得波澜壮阔。改变意识一旦被牢固树立起来,就会迅速转化成一种内生动力,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环境变化、个人成长的一种力量。

1.2.3 强烈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所谓创造性,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出的不断完善与更新生命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是一种技术能力、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是一种持久性和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存智慧。现代教育主张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人的创造性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很大程度需要后天的养成,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有意识、有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才能获得或增强。未来社会需要个体具有探索精神,去不断发现、探索、创造,以人们的动力和活力,颠覆旧的或既有的物质与观念,适应和构建新的社会秩序。

1.3 时代呼唤“大文化”人才

党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文化是历史的范畴,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生存与发展历程中文明成果的积淀,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源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也日益深刻,其外延不断扩展,人们的文化观也逐渐从日常具体化向大文化观转变。特别是现如今,文化作为国家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环境中的强国战略,应该意识到这种文化观的转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时代赋予现代教育的使命,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民族形象,是国家发展之根本。未来国家需要具有“大文化”“大视野”的宏观知识体系、变化意识和随机应变能力、由兴趣而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等素质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而当代教育正在承担这个使命。

2 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基于CNKI相关检索结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部多次发文强调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2014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3]。本研究在中国知网的所有文献类型中,以篇名=(“艺术”或“设计”)+(“综合性大学”或“综合性院校”)+(“教育”或“教学”)为检索式,检索出95篇文献,其中筛选出符合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主题的有效文献73篇(如图1),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对73篇有效文献的总体趋势统计,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7月,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从2014年开始有研究成果,已研究了近15年,在这期间的研究成果基本呈曲折上升阶段(如图2,2018年为七个月成果),说明相关专家和老师一直在对此课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根据统计,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以下研究方向中。其中还对于教学管理、教学模式和方法、艺术学科本身的探讨的研究较为深入,對于相关政策、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研究较少。

文献的研究层次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高等教育和行业指导,说明研究者大多为高校教师或管理人员,从大众文化和社会环境角度研究较少。

对于文献学科统计分布显示,对本命题研究文献,属于哲学与人文科学学科的约占50%,此外,科学学科的研究约占40%,经济与管理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技专业文献共约占10%。

通过对有效文献的资源分布统计,可以看出15年期间的关于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研究成果主要还是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就目前研究阶段而言还处于较初步阶段。

综上所述,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及方法已逐渐深入,需要广大实践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对时代发展及国家环境等现状和趋势的多视角、多学科、多元化的深入思考和探索。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千百年来在提高人生境界、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艺术的审美形式为媒介,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修养和审美心理结构,促使人的发展。对于非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当艺术教育处于现在综合性大学的环境下,便具有了更加独特而深远的意义。那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则应予新的定位。

3 未来综合性大学艺术与设计教育展望

面对科技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浪潮汹涌来袭的当代,人类未来生存方式变革一直是大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传统工作的危机,智能时代新型劳动力需求,只有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模式的复合型人才。

3.1 智能时代的艺术教育革命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度变革。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指出二“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科技发展与教育变革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4]。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多元化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认知及生活方式,同时,教育也开始了技术支持下的探索之路,科技辅助教学范式逐渐形成并流行[5]。

目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时间运行方式的变化,改变了教育时间利用方式的即时性特征。信息技术与大学艺术普及教育“深度融合”,既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综合性大学非艺术专业艺术教育应该充分考虑艺术与当代科技的发展,在教学媒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结构性环节中考虑运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走向虚拟融合的无边界学习场域,进入沉浸式体验和参与审美发现与探究的过程。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建设应构建美术与未来社会的桥梁,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为国家建设培养能够发现未知、掌握知识源头和创新知识的创造性人才。

3.2 深化大学艺术普及胜教育体系改革

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跨专业的学科优势,现代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的任务是在艺术教育课程和课外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实现教育目标,综合性大学应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不同的选修课程,广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深化艺术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学校应实现课内外的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整体的、综合的文化学习氛围;其次,充分考虑学生兴趣,针对未来人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在国家相关法律的指导下完善课程设置,使艺术课程与时代发展接轨;再次,现代综合性大学应结合本土文化,因地制宜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充分感受本地区优秀文化,培养未来人才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3.3 塑造审美情趣,培养文化张力

现代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要深刻把握社会发展现状,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为国家建设输送高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如下,第一,强化艺术体验创造,注重情感的培养,以情感培养感染学生,将艺术作品的情绪变化贯穿于教学,让学生对艺术思想和艺术境界感同身受,身临其境,融合渗透,鼓励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艺术美的过程,以灵活方式启迪大学生,创造多种感受、体验、表现艺术的渠道,引导学生全方位投入艺术、参与到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热情和感情;第二,审美情趣塑造大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充分挖掘艺术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动情演绎、精湛讲解,运用直观形象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与创造,塑造正确的审美情趣;第三,通过艺术教育和环境影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公德意识,从改造世界观的高度来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灵魂和情趣,潜移默化地促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

4 结论

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多元学科的协调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综合性大学艺术类课程的不断普及的及艺术院系的设立,则无疑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教科文事业的繁荣发展打造了稳固扎实的物质载体,面对全球化趋势和智能、信息科技的发展,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需要发挥多学科发展的优势,促进艺术与综合性大学具有优势学科的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创造性革命,形成基于国情的全面“学”、“术”结合的多元发展模式,造就我国未来文化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Northrop Frye:Creation and Recre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0.

[2]易晓明.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一)[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3]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01-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401A20140114_163173.html.

[4]本刊编辑部.201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8(2).

[5]杨现民,田雪松.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2016-2017:走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6]程兰.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8(09).

[7]汪明强,曹春晓.中外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比较[J].美术观察,2017(07).

[8]王晶.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丫大学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7(05).

[9]王鹏.综合性大学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实践——以中外经典绘画鉴赏课程设计为例[J].艺术教育,2017(15).

[10]张园,刘晓静.论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中艺术人才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7(09).

[11]贾听东.浅析综合性院校公共艺术教学体系的调整与延展[J].艺术科技,2017,30(05).

[12]李刚.透视当前我国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J].艺术百家,2015,31(06).

[13]张园.综合性大学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07).

[14]王秀君,刘晓静.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J].新闻传播,2014(15).

作者:黄颖茜

第三篇:债转股未来研究展望

摘要: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债转股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围绕再次实施债转股的利弊与得失的讨论由此展开。文章通过介绍前一次债转股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做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债转股的利弊得失。根据当下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及不良贷款的情况,分析了实施债转股的目的,提出了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同时,对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债转股 风险防范

一、引言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债转股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围绕再次实施债转股的利弊与得失的讨论由此展开。根据相关研究报告,资本市场和相关从业人士判断债转股是一个利好政策。而一些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持保守或者反对意见,认为债转股不完全是利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以经济的长期稳定为代价。然而,判断一项政策好坏的标准,不仅看其产生的效果,还要看后续带来的长期影响,这需要用时间来检验。根据历史经验和规律,按照科学的方法论,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又针对特定的事项或问题,有着明确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是否实施债转股时,必须对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及趋势、实体经济整体运行状况、金融市场相关政策及操作工具等充分了解,并充分考虑、紧密结合这些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研判出政策制定是否合理,尺度把控是否恰当。至于实施债转股后续带来的长期影响,首先要看我国乃至世界未来的经济形势,其次要看后续是否有新的政策出台,这取决于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内,在特定的经济形势下,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机构做出的判断及行动。简言之,制定政策可以借鉴历史做法,更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做好充分的风险揭示,尽可能地考虑各种可能性。

二、关于前一次债转股

(一)历史背景和主要做法。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银行在贷款质量控制方面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有效的内部机制,从而产生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贷款,危及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定,影响我国下一步发展和改革进程。鉴于此,我国政府成立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所谓债转股,是指由国家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由此可见,债转股是国家赋予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政策性资产处置任务,是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分阶段、有节奏的操作。因此,股权退出是评定债转股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从实例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退出通道并不是很清晰、稳妥,主要采取了企业回购、法人股上市流通等办法。以下重点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转股企业的股权退出的有关案例。

(二)案例分析。2000年4月,作为我国第一批债转股企业,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熊猫集团”)与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债权转股权的正式协议,转股金额为123 969万元,其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87 800万元、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1 142万元、长城资产管理公司15 027万元。随后,熊猫集团又作为个案进行了清产核资。2003年,经财政部办公厅和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熊猫集团实施债转股方案。债转股实施前后股东及注册资本变化情况见表1。

2007年5月15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与江苏省、南京市联合投资成立了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熊猫”),重组熊猫集团等七家原电子工业部部属企业。本次重组完成前后,股东及注册资本变化情况见表2。

中国电子重组完成后,通过债转股成为熊猫集团股东的资产管理公司变成了被动的财务投资者,应尽快实现股权退出。但退出方式的选择和退出价格的确定又会因资产管理公司和受让方的利益冲突而有待商榷。

1.回购退出。2011年12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中电熊猫签署股权转让合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中电熊猫转让其所持有的熊猫集团8.87%股权,股权转让款为人民币8 087.45万元,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实现退出。对比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参与熊猫集团债转股时的转股金额21 142万元,及熊猫集团进行清产核资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熊猫集团的出资额11 232万元,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参与熊猫集团债转股,在持股熊猫集团8.87%股权近10年期间,并未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

2.置换上市公司股权(附加少量现金)退出。2014年9月,熊猫集团各股东就熊猫集团股权重组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同意熊猫集团之股东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减持熊猫集团46 646万元、7 983万元注册资本;熊猫集团之股东中电熊猫出资额不变。所减持熊猫集团股权的权益按评估以后的价值作价,熊猫集团以其持有的南京熊猫A股及現金作为支付对价。根据重组方案,熊猫集团支付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南京熊猫82 811 667股(作价68 071.19万元)及现金29 885.41万元;支付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南京熊猫14 172 397股(作价11 649.71万元)及现金5 114.59万元。对比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参与熊猫集团债转股时的转股金额,熊猫集团进行清产核资后这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在熊猫集团的出资额、实现退出的对价及投资收益十分可观,具体见表3。

(三)案例小结。由于第一次债转股本质上是一种政策性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实施主体是国家投资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不良贷款,首要解决的矛盾是确保金融系统安全,而帮助国有企业脱困,进而实现债转股的股权退出时,则需要面对实体经济运行周期、供需结构等诸多问题,涉及面较宽,影响因素较多。具体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资产管理公司退出是一个单向行为,决定了退出的时机具有单一性,即资产价格高的时候,退出才有利可图。因此,对于退出时点的选择,及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是成功实施退出的关键。(2)实施债转股的初衷,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能和定位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无法成为合格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对于债转股企业的后续发展既无帮助,也无影响。因此,强有力的合作对象是资产管理公司得以实现有效退出的重要保证。(3)债转股的实施主体、处置对象的依托载体都是国有背景,并且债转股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性任务,因此具有政策叠加的效应,其中的博弈不容忽视,产生的影响可能会超越应该遵循的市场规律。因此,权力机构或监管机构出台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将缩短退出的时间,否则,会迟滞退出事宜。

三、当下实施债转股的考虑

基于研究讨论的目的,以及方便与前次债转股对比,笔者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研究对象,讨论本次债转股事项。

(一)不良贷款情况。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2 744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51.2%,不良贷款率1.67%,较2014年底上升0.4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28 854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37.5%,关注类贷款占比3.79%,较2014年底上升0.68个百分点。鉴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前期实施经济刺激的效应显现,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持续性压力,预计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数额持续攀升,关注类贷款转为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

与之相呼应,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密集发生,Wind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募债违约主体已达10余个,从信用风险爆发的路径看,已经从民营企业蔓延至央企、地方性国企。具有较强偿付能力的央企,一再成为债券违约事件的主角。继钢铁领域的央企之后,煤炭等行业也拉开了央企债券违约的序幕。由此可见,金融风险在债务融资领域逐渐孕育,确实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并及时介入处置。目前,商业银行一方面主动收缩风险较高行业的贷款,另一方面也在尝试采用多种方式化解不良贷款。债转股则是其中的一种。

(二)实施债转股的目的。目前,实施债转股的首要矛盾是降低商业银行不良率,保证金融系统安全;其次是解决“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国有企业长期负债问题。

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对于保证金融系统安全的意义不言自明。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是持续性任务,为此,国家在不同时期通过债转股、核销坏账等方式处理了相当一部分不良贷款。相信后续仍然会出现不良贷款,仍然需要相关方采取措施进行处置,而核心问题是设计处置路径和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产能过剩是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主要诱因之一。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政策,加上地方的相关配套政策和资金,我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而近年来,我国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有所放缓,消费和投资增速均出现一定回落,内需的放缓也难以消化当前大规模的产能,因此出现产能过剩。在2015年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率上升行业调查中,冶金业(含钢铁、有色金属)由2014年的35.9%大幅上升至2015年的48.5%,超越房地产业,成为银行家认为预期不良上升行业榜首。目前,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商业银行债转股的另一个目标是解决“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国有企业长期负债问题。

(三)风险防范和应对举措。时至今日,原来承担政策性债转股任务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中,或已完成改制上市,或已形成“金融全牌照”格局,或正积极实施改制转型。商业银行自入世以来,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引进战略投资者甚至整体上市,部分已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而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也在逐渐加强。这决定了当下实施债转股的本质应该是风险自担的市场行为,这是有效落实、风险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基于前一次债转股的操作经验和国外有关案例,目前实施债转股的具体操作中,应更加关注风险防范,具体有以下举措:

1.实施主体设置。由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实施债转股的主体,在商业银行与实施单位之间设置隔离墙。商业银行在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构建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

2.标的对象选择。商业银行应慎重选择标的对象,毫不避讳地优先选择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债转股本质上是不良资产处理,虽然按照市场的方式进行处置,但终究不应受到鼓励。鉴于国内商业银行多数为国有企业,债转股实为国有体系内的一次股权和债权的重组。

3.转股额度控制。按照市场的规则实施评估和定价,科学确定转股金额、转换比例和转股后的持股比例,转股后不宜成为控股股东或单一大股东。就目前商业银行的营运体制、经营能力及现实商业环境,商业银行和之前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样,无法成为合格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对于债转股企业的后续发展既无帮助,也无影响,只能依靠产业资本或其他股东推动债转股企业经营发展。

4.后续规划制定。制定债转股方案时,应结合转股标的基本情况,转股后持股比例等相关要素,制定后续的股权处置方案,提出明确的处置目标和应对措施。

四、未来研究展望

对比前一次债转股,目前实施债转股的经济环境、实施主体等要素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前一次的操作仍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当下商业化债转股,一定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采取商业化的方法进行的债务重组,应该审慎地制定政策和实施细则,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慎重选择转股对象,谨慎地进行操作。同时,关键还是在于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对接,加快发展,增加股东投资回报。否则债转股只能算是一剂“止痛针”而非解除疾病的良药。

债转股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资产處置方式,仅从操作方式、主体、对象等方面研究是不充分的,在以下方面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一)监管体系的构建。构建完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对保障债转股顺利实施具有重大作用。从债转股企业的入选标准、债转股总体规模,到后续商业银行参与债转股企业公司治理和权益保障,构建完善债转股的监管政策体系。同时,避免通过行政指令性方式推进,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允许商业银行与债转股企业通过商务谈判自主确定交易价格和条件,监管部门可以在交易规则制定、交易意愿撮合、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不应干涉交易的具体过程。

(二)债转股与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不论初衷和结果如何,实施债转股对商业银行推进混业经营来说是一种新尝试。商业银行实施债转股后,事实上形成了股权投资,在混业经营上迈出了实质步伐,这或许早于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商业银行应该在部门设置、人力资源配置、控制程序设计等方面早作打算。

(三)不良贷款的处置。研究发现,不良贷款金额和占比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谋求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此之前,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发展战略,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危机,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在我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淘汰落后不可避免,贷款逾期或者无力偿还可能性陡然提高,规模也会放大。以当下的债转股为试点,为处置因落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出现的债务问题提供经验和思路,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提前准备预案和可行性方案论证。X

作者简介:

王栋栋,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副主任。

作者:王栋栋

上一篇:大专建筑毕业论文下一篇:社区卫生管理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