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少年儿童保健

2022-07-29

第一篇:中医少年儿童保健

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仪马卫[2011]32号

仪陇县马鞍中心卫生院

关于印发《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的通知

各村卫生站,院内各科室:

现将《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仪陇县马鞍中心卫生院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儿童 中医药 健康管理 方案 通知 送:县卫生局,马鞍镇人民政府,建华副镇长。

仪陇县马鞍中心卫生院办公室 2010年5月28日印 校对:王荣 (打印:45份)

仪陇县马鞍中心卫生院 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规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将中医药保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订《仪陇县马鞍中心卫生院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儿童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工作方向

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对儿童保健、康复加强中医工作,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进行疾病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实施方案

(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

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2、具体措施: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三)日常保健

1、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其在儿童各阶段。

2、具体措施: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2、具体措施:(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2)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

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第二篇: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儿童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工作方向

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对儿童保健、康复加强中医工作,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进行疾病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三、实施方案

(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 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2、具体措施:

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外界环境逐渐适应,乳牙渐已长出,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要注意断奶时的合理喂养,否则易致吐泻、疳症。由于接触感染机会增多,故各种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最高,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三)日常保健

1、工作重点:让家长掌握一些中医的基本保健技能,能够运用其在儿童各阶段。

2、具体措施:

开展专题的中医儿童保健按摩培训,让家长在中医师指导下能对各阶段儿童的日常保健有基本了解,能够运用中医基本保健按摩手法对儿童进行日常保健按摩。

(四)疾病与防治

1、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在儿科的优势,展开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防治。

2、具体措施:

(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运用中医药对时令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小儿腹泻、夏季中暑等进行疾病的早预防,使家长能基本了解中医药在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 (2)在疾病的治疗方面,运用中医药对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如小儿腹泻、小儿肺炎、腮腺炎等进行中医药的治疗。

高碑店市中医医院

2010.12

妇女中医保健 (一)经期保健

1、保持清洁:行经期间,血室正开,邪毒易於入侵致病,必须保持外阴、内裤、月经带、垫纸的清洁,勤洗勤换内裤、月经带,并置於日光下晒干,月经纸要柔软清洁、勤换。洗浴宜淋浴,不可盆浴、游泳,严禁房事、阴道检查。如因诊断必须做阴道检查者,应在消毒情况下进行。

2、寒温适宜:出经期宜加强寒温调摄,尤当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切勿涉水、淋雨、冒雪、坐卧湿地、下水田劳动。严禁游泳、冷水浴,忌在烈日高温下劳动。

3、饮食宜忌:月经期间,应摄取清淡而富有营养之食品。忌食生冷、酸辣辛热香燥。

4、调和情志: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

5、活动适量:要避免过度紧张疲劳、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二)产褥期保健

1、休息静养,劳逸适度:产后充分休息静养,有利于生理功能的恢复。产妇的休息环境必须清洁安静,室内要温暖舒适、空气流通。冬季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或煤气中毒。夏季不宜紧闭门窗、衣著过厚,以免发生中暑。但是,不宜卧于当风之处,以免邪风乘虚侵袭。

2、增加营养,饮食有节:必须注意补不碍胃、不留于血。当忌食油腻和生冷瓜果,也不宜吃辛热伤津之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又富有营养及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3、讲究卫生,保持清洁:产褥期更需特别注意外阴清洁,预防感染。每晚宜用温开水洗涤外阴,勤换会阴垫。如有伤口,应使用消毒敷料,亦可用药液熏洗,有利于消肿止痛。内衣裤、月经带要常洗晒,产后百日之内严禁房事。产后四周不能

盆浴,以防邪毒入侵引发其他疾病,不利于胞宫恢复。

(三)哺乳期保健

1、 哺乳卫生:产后将乳头洗净,在乳头上涂抹植物油,使乳头的积垢及痂皮软化,然后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每次哺乳前,乳母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洗乳头,避免婴儿吸入不洁之物。哺乳后也要保持乳头清洁和干燥,不要让婴儿含着乳头入睡。如仍有余乳,可用手将乳汁挤出,或用吸奶器吸空,以防乳汁淤积而影响乳汁分泌或发生乳痈。

2、饮食营养:乳母应加强饮食营养,增进食欲,多喝汤水,以保证乳汁的质量和分泌量。忌食刺激性食品,勿滥用补品。如乳汁不足,可多喝鱼汤、鸡汤、猪蹄汤等。

3、起居保健:乳母必须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时,劳逸适度,还要注意避孕。

4、慎服药物:许多药物可以经过乳母的血循环进入乳汁。例如,乳母服大黄可使婴儿泄泻。 (四)更年期保健

1、自我稳定情绪:更年期妇女应当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解除不必要的思想负担,排除紧张恐惧、消除焦虑的心理和无端的猜疑。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遇事不怒。心中若有不快,可与亲朋倾诉宣泄。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要保持乐观情绪,胸怀开阔,树立信心,度过短暂的更年期,又会重新步入人生坦途。

2、饮食调养:更年期妇女的饮食营养和调节重点是顾护脾肾、充养肾气,调节恰当可以从根本上预防或调治其生理功能的紊乱。更年期妇女其肾气衰,天癸将竭,月经频繁,经血量多,经期延长,往往出现贫血,可选食鸡蛋、动物内脏、瘦肉、

牛奶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菠菜、油菜、番茄、桃、橘等绿叶蔬菜和水果纠正贫血。患有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可摄食粗粮(小米、玉米渣、麦片等)、蕈类(蘑菇、香菇等)、芹菜、苹果、山楂、酸枣、桑椹、绿茶等以降压安神,应当少吃盐,不要吃刺激性食品,如酒、咖啡、浓茶、胡椒等。平时可选食黑木耳、黑芝麻、胡桃等补肾食品。

3、劳逸结合: 更年期妇女应注重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和休息。但是过分贪睡反致懒散萎靡,不利於健康。只要身体状况好,就应从事正常的工作,还应参加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量不大的体育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劳动,以调节生活,改善睡眠和休息,避免体重过度增加。要注意个人卫生。

4、定期做好身体检查:对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除了注意情志、饮食、起居、劳逸外,适当对症合理用药是必要的,可以改善症状。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女性更年期常有月经紊乱,也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的好发年龄,若出现月经来潮持续10天以上仍不停止,或月经过多而引起贫血趋势时,则需就医诊治。若绝经后阴道出血或白带增多,应及时就诊做有关检查,及时处理。在更年期阶段,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做一次体检,包括防癌刮片,以便及早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老年人中医保健方案

一、工作目标

普及中医关于老年人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延长老年人寿命。

二、工作方向

老年人中医保健工作要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根据不同年龄和环境,预防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减少影响老人寿命的危险因素,使老年人健康长寿。

三、实施方案

(一)饮食

1、工作重点:宣传宜杂食和粗茶淡饭。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社老年人确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比如树立三低饮食(低盐、低糖、低脂)观念,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老年人的“能吃就是福”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饮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食疗药膳等,有利于老年人提高免疫力,

避免疾病的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深入社区积极开展义务咨询活动,加强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的重视,加入自我保健队伍,有利于日常社区宣传工作的蓬勃发展和实效提高。

(4)注意对不同老年人情况的调研,分析饮食偏差及引起的后果,并根据目前健康情况做出调整方案,最后具体调整结果,以期确实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

(二)情志调养

1、工作重点:使老年人知晓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和谐的生活和环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具体措施:

(1)在社区宣传情绪和疾病的关系等知识,如“笑一笑十年少”,普及老年人精神调适的意识,诸如适当锻炼、松紧有度等。

(2)开展谈心、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活动,使老年人走出孤独心里,达到心理平衡。

(三)自我防病

1、工作重点:对可能引起老年病的病因、异常或危险信号进行宣传,提高老年人防病知病水平。

2、具体措施:

(1)宣传引起老年病的不同病因,观察自己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或危险信号,能够早期发现疾病,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调理,及时治疗。解答老年人的咨询,为他们自我保健做好护航工作,配合家庭保健,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水平。 (2)向老年人介绍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法,诸如自我按摩、叩齿等,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水平。

(3)指导他们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

(四)体质调养

1、工作重点:宣传并介绍中医不同体质分型,及对号入座的不同保健方法。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等介绍中医对老年人群的分类,及中医针对性的保健,如食疗方案,传统练功疗法,使老年人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果的摆脱疾病状态。

(2)举办讲座宣传老年病知识及其危害性,并做好具体辅导,制定适合方案,通过体质分类,让老年人更好的了解自身,有助于自我防病水平的提高,切实有助于体质的提高。

(五)运动和日常生活

1、工作重点:宣传适当运动对身心的好处;老年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

2、具体措施:

(1)大力宣传“预防从日常生活做起”,做到科学的健身、修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安排时间。

(2)宣传并提倡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身体素质锻炼,通过积极有效的锻炼、活动,使精神、情绪、阴阳气血保持于相对平衡状态。

(3)向老年人介绍并指导中国传统养生、健身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等,使老年人投入到适合于自己体质的保健养生运动中去,提高居民体质。

高碑店市中医医院

2010.12

亚健康人群中医保健方案

一 、 什么是健康

什么是健康呢?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和平和心态的一种状态。

这种健康状态在我们出生时只要是没有先天性疾病就都具备。怎样尽量维护好这种健康状态是我们人人都必须参与并为之付出行动的共同课题。

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指的是:体重适宜、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头发有光泽、肌肉丰满、皮肤弹性好。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发育正常、人格健全、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善于同别人交往等。 健康标准:

人体健康的十条标准是:

1、精力充沛,包括脑力和体力;

2、处事乐观,既是健康的标准,又是健康的条件;

3、睡眠良好,包括睡眠的时间和质量都适宜;

4、适应能力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豁达向上,随遇而安;

5、能抵抗一般疾病;

6、保持标准体重(它反映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的活动、摄食以及新陈代谢过程进行生理调节的有效性);

7、耳聪目明;

8、牙齿完整;

9、头发光泽;

10、肌肉丰满、皮肤弹性好。

二、 什么是亚健康

1、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有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

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

2、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

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三、 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常常有以下表现: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应给予特别重视。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

性加重。此时,应及时检查是否胃部、食道有占位性病变。

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四、 克服亚健康状态的办法

对于"亚健康",我们该怎么办?对此,医学专家提出了简便而行之有效的应对良策。

1、全面而合理的膳食

最科学的食谱是保证营养均衡。日常生活中,每天的膳食必须保证糖、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一样也不少。同时,还应当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膳食倾向:一是食物营养和热量过剩;二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节食,以致食物中某些营养素和热量不足。这两种错误部足以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具体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的热量,工作量大者则需要2000卡路里的热量,不断补充营养是保持精力充沛的前提。

2、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因为脂类是大脑活动所必需的,缺乏脂类会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但若食用过多,则会使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而且长期累积就形成脂肪。

(2)维生素作用巨大,不可缺乏。从事文字工作或经常操作电脑者容易眼肌疲劳,视力下降,维生素A对预防视力减弱有一定效果,可通过多吃鱼肉、猪肝、韭菜、鳗鱼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来补充;经常在办公室的人,日晒机会少,容易缺

乏维生素D,需多吃海鱼、鸡肝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而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应尽可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3)补钙和安神。工作中为了避免上火、发怒、争吵等情绪激动,饮食中可以有意识地多吃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研究表明钙具有防止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发生的镇静作用。 及时而恰当的生活调理十分重要

现代人少不了应酬,饭店的食品美味诱人,但往往碳水化合物过高,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相对不足,常在外就餐者应注意生活调节,平时应多吃一些瓜果蔬菜以及豆制品、海带、紫菜等。

认识和利用碱性食物的抗疲劳作用。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后,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产物--乳酸、丙酮就会蓄积过多,造成人体体液呈偏酸性,使人有疲劳感。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可有意多吃以西瓜、桃、李、杏、荔枝、哈密瓜、樱桃、草莓等水果为主的碱性食物。

3、及时的心理调节

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是所有事业有成者的标志。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难免会有痛苦和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心理调节及时维持心理平衡。

认识自己的生理周期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精力充沛程度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有高有低。大当数人在午后达到精力的高峰,但也不乏个人差异。不妨测定(连续记录)自己一天的心理状态,清醒程度和对事物反应的敏捷度,找出自己的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动。

获得心理医生的帮助

由心理医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学干预,不仅是一种直

接的治疗,而且能增加心理承受的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调整与休息。持续而高强度的快节奏生活难免令人不堪承受,疲劳、头痛、失眠等不适症接踵而至,这些信号提醒你机体已经超负荷运转,该进行调整与休息了。

运动是最好的调整

劳逸结合,重视运动

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静坐,完全放松全身的肌肉,去掉头脑中的一切杂念,将意念集中干丹田,可以充分利用调整全身的脏器活动。到森林去,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不仅能调节神经,还可以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加深肺部的呼吸,会对体力、脑力、心理等各方面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长时间在办公室坐着工作的人,应该每隔1小时活动一下,可以做简单的保健操,也可以随意活动筋骨,这样,虽然用时不多,却可以有效防止由"静坐"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疾病。

午睡不容忽视

目前,国外一些公司规定职员必须午睡,以保证工作效率,午睡时间宜在半小时左右,关键是质量。睡时最好能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使身体伸展开来。不要趴在桌上睡,这种体位容易使空气受限,颈项和腰部的肌肉紧张,醒后很不舒服,易发生慢性颈肩病。

五、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

中医的特色在于可以不依赖西方医学的检测,只根据症状来治疗。它的理念是“整体观念,辨症施治”,随着被治疗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更强调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亚健康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整体功能的失调表现,所以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

对亚健康有着丰富而有效的干预手段,是解决亚健康状态的重要环节。现任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的钟南山教授认为,中医药强调天人合

一、调摄真气、顺应自然、崇尚绿色的保健观点值得向社会推广、造益大众。80多岁高龄的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生教授邓铁涛表示,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是:注意养神、调节七情,珍惜精气、节戒色欲,保护脾胃、饮食有节,重视运动、勿使过度。中医保健具体方法有:

1、医外治(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足疗、药浴熏蒸)

2、疗(药膳、药粥、茶疗、药酒)

3、体疗法(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指导功能锻炼如:太极拳、网球运动、保龄球运动、慢跑、器械运动等)

4、物理疗法(红外线、高压氧舱、电磁疗法)

5、艺术疗法(养生指导、音乐疗法)

6、中医内治(中草药、中成药)

7、情绪疗法(利用环境、视听、书法养生法、心理咨询等以缓解和改善因情绪焦虑、精神紧张造成的情志损伤)。

中国的中医中药有着优秀的哲学思想,例如个性化治疗和辩证看病用药,这是看病、治病的理想目标,也是中药与西药的比较优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重视解决由于工作、生活紧张而带来的“亚健康”问题。中医中药的应用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具有多样性并适应多样性的特点,可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调节到正常。

高碑店市中医医院

高血压中医保健指导方案

一、体质辩识中药保健

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中,推荐高血压病高危人群及患者根据以下不同分型了解本人所属的中医体质分型选择不同的中药药茶、食疗等进行防治和保健。

1. 肝阳上亢型:

(1)主症舌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红口苦,苔黄质红,脉弦。

(2)推荐常用的中药有夏枯草、石决明、罗布麻、桑叶、菊花、枸杞、五味子、白芍、钩藤等。推荐可用于食疗的食物有马蹄、梨、藕、芹菜、禽蛋、猪肉、鱼类(有鳞)、黄豆、豆腐、龟肉、燕窝、鲍鱼等。具有平肝之功效。具体应用如下:

①中药茶饮: A. 夏枯草茶

配方:夏枯草10克,绿茶少量。 B. 枸杞桑菊饮

配方:枸杞子9克,决明子9克,桑叶5克,菊花5克。 C. 金银山楂饮

配方:金银花9克,山楂15克。 D. 菊花乌龙茶

配方:杭菊花6克,乌龙茶3克。 E. 罗布麻五味子饮

配方:罗布麻叶6克,山楂10克,五味子5克。 F. 决明子茶

配方:决明子15克,绿茶3克。(大便稀溏者慎用) G. 钩藤茶

配方:钩藤9克,绿茶3克。 H. 银菊饮

配方:金银花、白菊花各5克。 I. 玉米须钩藤饮

配方:新鲜玉米须15克,钩藤6克,菊花5克。 J. 菊花饮

配方:菊花9克,桔皮3克。 ②药粥:

A. 芹菜大米粥:芹菜(根 茎 叶)200克,大米50克。芹菜洗净后切碎,将大米洗净后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至半熟时,加入芹菜,文火慢煮成粥即可。每次服用200毫升。

B. 葛根粉粥:新鲜葛根30克,大米100克。将新鲜葛根洗净,切片磨碎,加水搅拌,沉淀取粉,(或用葛根粉20克)。同大米一起加水,煮粥食用。

③药膳:

A. 芹菜肉丝:芹菜500克,瘦猪肉100克,盐、味精、葱、姜、香油各适量。将芹菜去叶及老根,洗净,切成小段,放开水锅内烫一下,捞出用凉水过凉,拧干。瘦猪肉洗净切丝。锅内加香油,烧热放入葱丝、姜丝、肉丝,煸炒至肉丝熟后,加盐、味精、芹菜,翻炒均匀出锅即可。适量佐餐。

B. 夏枯草煲猪肉:夏枯草、桑椹、牡蛎各20克,瘦猪肉250克,酱油、糖、盐、鸡精各适量。将夏枯草及牡蛎洗净煎汁,猪肉洗净切块,将药汁与猪肉同入锅内,用文火煲汤,至7成熟;加入桑椹、酱油、盐、糖调味,继续煮至肉烂熟,汁液收浓即可。吃肉及桑椹、喝汤,适量佐餐。

C. 鲜芹菜汁:鲜芹菜250克洗净,沸水烫2分钟,取出后切碎加冷开水100毫升绞汁。取汁分二次服用。

2. 肝肾阴虚型:

(1)主症舌脉:眩晕,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

(2)推荐常用的中药有:菊花、槐花、山楂、芹菜、银耳、草决明、何首乌、生地黄、杭白芍等。推荐可用于食疗的食物有海参、淡菜、海带、紫菜、水鸭母、瘦肉等。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具体可借鉴如下应用:

①中药茶饮: A. 菊槐绿茶饮

配方:菊花6克,槐花6克,何首乌15克,绿茶6克。 B. 菊楂决明饮

配方:菊花3克,山楂10克,生地黄12克,草决明15克。 ②药粥:

A. 核桃仁粥:核桃仁20克,大米100克,白糖15克。核桃仁洗净,大米淘净,同放锅内,加水400毫升。用武火烧沸,文火煮30分钟,加入白糖搅匀即可。(糖尿病病人不用白糖)。

B. 山楂黑米粥:山楂30克,黑米100克。将新鲜山楂或干山楂用温水泡发备用。山楂置锅内放水煮20分钟,去渣留汁。再将黑米洗净,放入山楂水中煮粥。

③药膳:

A. 核桃芝麻桑椹糊:核桃仁、黑芝麻各30克,黑桑椹25克,大米、白糖各适量。将核桃、黑芝麻、桑椹洗净,大米淘净,共捣烂如泥,加适量清水搅拌匀,去渣后,取汁至锅内,加冰糖及适量清水煮成糊吃。

B. 银耳杞子里脊汤:银耳10克,宁夏枸杞子25克,猪里脊肉50克,鸡汤、盐、味精、酒、水淀粉适量。将银耳用温水泡发洗净,里脊肉洗净切丝,放入鸡汤中旺火烧开,改小火炖30分钟。再加入枸杞子煮熟,加调料调味,用水淀粉勾芡即可。可佐餐服食。

C. 山药杞子甲鱼汤:山药、枸杞子各50克,女贞子、熟地各15克,陈皮10

克,甲鱼1只,盐、味精适量。将甲鱼去头杂,切块,洗净,与诸药加水同炖至甲鱼熟后,加盐、味精调味即可。可适量服食。

D. 首乌黑豆炖甲鱼:首乌30克,黑豆60克,甲鱼1只,红枣3枚,生姜3片,盐、调料适量。将甲鱼洗净去内脏,切块,略炒。甲鱼块同黑豆、首乌、红枣(去核)生姜片一起放进锅内加适量水炖1小时,加盐及调料。可适量服食。

E. 海参淡菜瘦肉汤:淡菜(又称海红)40克,海参(鲜)100克,瘦猪肉200克,海带(干品)10克。将淡菜洗净,海参切段,猪肉切小方块,海带泡发洗净切丝备用。将淡菜、猪肉放入锅内,加水,先用武火,沸后改文火,七成熟时加海参、海带及盐适量,至全熟停止即可食用。

F. 麦冬海带煲水鸭母:麦冬15克,海带100克,水鸭母1只(500克),姜5克,葱10克,盐5克,上汤400毫升,素油30克。把麦冬洗净,去杂质;海带洗净,切4厘米长的段;水鸭母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用沸水过一遍,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水鸭母、盐、海带、麦冬、上汤,用文火煲1小时即成。可适量服食。

注:建议此类患者以食疗为主。 3. 痰瘀互阻型:

(1)主症舌脉:眩晕,头重如裹,或伴头痛,胸闷、恶心,形胖,食少多寐,舌暗,苔腻,脉滑或涩。

(2)推荐常用的中药有:光桃仁、红花、银杏叶、莱菔子、决明子、山楂、陈皮、丹参等。推荐可用于食疗的食物有核桃、山楂、桃仁、杏仁、萝卜、银耳、海带等。具有化痰活血之功效。具体可借鉴如下应用:

①中药茶饮 A. 二红饮

配料:红花3克,红枣10枚。 B. 银杏叶饮

配料:银杏叶(干品)10克,陈皮3克。 C. 桃仁莲藕饮

配料:光桃仁10克,莲藕30克。 D. 桃仁山楂代茶饮

配料:光桃仁6克,山楂10克,陈皮3克。 E. 莱菔决明饮

配料:莱菔子6克,决明子9克,山楂9克,陈皮3克,丹参9克。 ②药粥:

A. 山楂荷叶粥:山楂、陈皮各5克,荷叶2克,竹茹3克,小米50克。将山楂、荷叶、陈皮、竹茹加水煎后,取汁。加小米煮成粥即可。

B. 木耳山楂粥:木耳5克,山楂30克,大米50克。将木耳泡发洗净,与山楂、大米放入砂锅内,加500毫升水,煮粥待食。

③药膳:

A. 核桃三物饮:核桃仁15克,山楂15克,杏仁15克,牛奶250毫升,冰糖10克。核桃仁磨成浆,山楂切片,杏仁打粉,冰糖打碎。把牛奶放入炖杯内,加入核桃仁浆、山楂片、杏仁粉、冰糖屑。把炖杯置中火烧沸,用文火炖煮20分钟即可。

B. 三鲜冬瓜:冬瓜500克,瘦肉50克,冬笋30克,黑木耳(泡发)50克。将冬瓜、冬笋、黑木耳切片,放入沸水中焯至刚熟时即捞起,瘦肉切丝先炒,后加入冬瓜、冬笋、黑木耳翻炒,加适量盐、味精调味起锅即可。

中药药茶的使用方法:将药茶方中的各味中药置保温杯中直接沸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或中药放到砂锅中先浸泡10-15分钟后用武火烧沸代茶饮用。建议根据口味,

选择性使用,日选1饮,可以连续服用或间断服用。

二、高血压保健按摩操:

推荐一套穴位按摩操(福州市中医院即将有高血压保健按摩操光盘可供使用)。具有补肝肾、平肝阳、舒通肾脉、引火归原,从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不拘时间和地点进行,每日可进行2次,简单方便。具体方法如下:

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要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于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第一节 抹前额:取坐位,双手食指弯曲,用食指的侧面,从“印堂穴”两侧由里向外沿眉抹到“太阳穴”为一拍,约三十二拍。

第二节 手指梳头:取坐位,双手十指稍分开似梳子,从前发际开始向后梳至枕后发际处,为一拍,整个头部都要梳遍,进行三十二拍。

第三节 搓手心:站、坐、卧、走动时均可。双手心互搓,一次为一拍,进行三十二拍,至手掌心发热。

第四节 按摩上肢:站、坐位均可。用左手按摩右侧上肢,右手按摩左侧上肢,左右交叉进行一次为一拍,进行三十二拍。

第五节 揉胸腹:用手掌心,从胸上部至胸口处,上下来回按摩一趟为一拍,约十六拍;然后揉腹,围绕脐周,右手顺时针方向一周为一拍,左手逆时针方向揉一周为一拍,进行三十二拍。

第六节 搓腰:两掌手指并拢,按腰背脊两侧,从上往下搓至尾骨处为一拍,做三十二拍。

第七节 按摩下肢:取坐位。双手放在大腿根里外侧,由上往下按摩至足踝处,来回一趟为一拍,左右两腿各做三十二拍。

三、中药足浴:

晚上临睡前,可配合温水洗脚泡脚,洗泡过程中可以搓足心,右手搓左脚心,左手搓右脚心,配合揉搓脚趾,每侧各搓1-2分钟。起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作用。

推荐用于足浴的参考中药方:钩藤30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决明子30克,川牛膝20克,丹参15克,土茯苓45克,白芍20克,石菖蒲5克。取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煮取液,等温度适宜后足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剂,每日泡1次。

高碑店市中医医院

糖尿病中医保健指导方案

一、体质辨识药膳保健:

在糖尿病的预防工作中,推荐IGT(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患者可根据个人的体质的不同分型选用不同的中药药茶、药粥、药膳等。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临床上IGT及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常见四个分型,中医中药保健方法如下:

1. 气滞痰阻型:

(1)主症舌脉:形体肥胖、腹型肥胖,或见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2)推荐常用的中药有山楂、莱菔子、丹参、陈皮、决明子、茯苓、薏苡仁、

绿豆、玫瑰花等。以下供选择应用:

①中药药茶:

A. 玉米须茶:取玉米须60克,绿茶末10克,煎茶水500毫升。

B. 玫瑰决明茶:玫瑰花6克、决明子15克、莱菔子6克、绿茶3克,沸水冲泡饮用。

②药粥:

A. 芹菜粥:鲜芹菜60克,荞麦30克。鲜芹菜切碎备用,荞麦先煮至八成熟,加入芹菜末煮沸食用。

B. 萝卜粥:新鲜白萝卜适量,荞麦30克。荞麦先煮开,加入新鲜白萝卜煮熟食用。

③药膳:

A. 苦瓜瘦肉汤:枸杞5克,鲜苦瓜100克,陈皮5克,瘦肉泥50克。将枸杞用开水烫后备用,陈皮加水煎取汁后加入鲜苦瓜、瘦肉泥共煮沸,盛出后撒上枸杞即可。

B. 绿豆苡米汤:绿豆10克,苡米10克,萝卜100克,茯苓10克,瘦肉50克。将绿豆、苡米、茯苓(纱布袋装)共煎后弃去茯苓袋,加瘦肉、萝卜煮熟即可。

C. 清蒸茶鲫鱼:白鲫鱼200克,茯苓9克,陈皮3克,绿茶10-15克,生姜2克。白鲫鱼去内脏及鱼腮,保留鱼鳞,以绿茶10-15克塞入鱼腹中,用竹签缝好切口清蒸,蒸后去鱼鳞、茶叶即可食用。

2. 脾虚痰湿证:

(1)主症舌脉:形体肥胖,腹部增大,或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粘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2)推荐常用的中药有茯苓、山药、党参、黄芪、黄精等。以下供选择应用:

①中药药茶:

A. 参苓茶:党参6克、茯苓6克、山药6克、铁观音茶3克。 B. 芪麦茶:黄芪

10、陈皮

5、麦芽

10、谷芽

10、铁观音茶3克。 ②药粥:

A. 山药粥:生山药60克,荞麦30克,共煮粥服用

B. 葛根粉粥:葛根粉30克,荞麦30克。将荞麦加水500毫升煮熟后,加入葛根粉搅拌至沸即可。

③药膳:

A. 黄精炖尾骨:鲜山药60克,黄精15克,猪尾骨50克。将三物共炖20分钟即可。

B. 兔肉煲山药:兔肉50克,鲜山药100克,葱段3克,姜片3克,老酒3毫升,精盐1克,味精1克。将兔肉、鲜山药共煮熟后加葱段、姜片、老酒、精盐、味精即可。

C. 参芪老鸭煲:党参24克,黄芪24克,陈皮3克,茯苓10克,生姜3克,鸭肉50克。将党参、黄芪、陈皮、茯苓共煎取汁后加鸭肉煮烂,加入生姜即可。

3. 热盛伤津证:

(1)主症舌脉: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2)推荐常用的中药有黄连、生地、天花粉、石膏、黄芩、知母、菊花、银花、麦冬、玉竹等。以下供选择应用:

①中药药茶:

A. 菊花玉竹茶:菊花6克、玉竹3克、银花3克、麦冬9克、绿茶3克,沸水冲泡饮用。

B. 金花茶:金花捷报3克、玉竹9克、甘草3克、绿茶3克,沸水冲泡饮用。 ②药粥:

A. 菊花百合粥:秋菊、百合烘干研末,先以荞麦50克煮粥,调入菊花、百合末各5克稍煮一二沸即可服用。

B. 花粉生地粥:天花粉30克、生地30克、枸杞15克、薏苡仁30克、荞麦30克。将天花粉、生地、枸杞、薏苡仁、荞麦先浸泡15分钟后共煮粥;将枸杞用沸水烫过后撒在粥上。

③药膳:

A. 银耳沙参饮:银耳30克、沙参

15、南瓜50克,南瓜切片同煎。

B. 二冬丝瓜豆腐煲:麦冬10克、天冬10克、丝瓜60克、豆腐100。将麦冬、天冬共煎汁后加入丝瓜、豆腐煮熟即可。

4. 气阴两虚证:

(1)主症舌脉:咽干口燥、口喝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数。

(2)推荐常用的中药有黄芪、黄精、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八百光、枸杞、百合等。具体可借鉴如下应用:

①中药药茶:党参、黄芪、麦冬、沙参、玉竹、花粉各9克,共为细末,沸水冲泡饮用。

②药粥:

A. 生地黄粥:黄芪50克,生地50克、温水浸泡1小时,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粳米50克煮粥服用。

B. 天花粉粥:党参30克、天花粉30克,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荞麦50克煮粥服用。

③药膳:

A. 增液玉竹鸽:沙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八百光3克,鸽肉50克,姜片1克,精盐1克。将沙参、生地、麦冬、玉竹、八百光、鸽肉共炖,熟后加姜片、精盐,食用鸽肉与汤。

B. 地麦萝卜炖排骨:生地15克,麦冬15克,白萝卜100克,排骨50克。将生地、麦冬共煎汁加白萝卜、排骨煮沸即可。

5. 痰瘀互结型

(1)主症舌脉:形体肥胖、胸闷脘痞、纳呆呕恶、全身困倦、头胀肢沉,肢体麻木或疼痛,肌肤甲错,唇舌紫绀或舌有瘀点或舌下青筋暴露,苔或厚或腻,脉弦涩。

(2)推荐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光桃仁、田三

七、玫瑰花、葛根、山楂、当归、莱菔子、荔枝核等。以下可供选用:

①中药药茶:

A. 莱菔子茶:莱菔子9克、丹参9克共为细末,沸水冲泡饮用。 B. 山楂丹参茶:山楂10克、丹参10克、决明子10克、绿茶3克。 ②药粥:

A. 玫瑰花粥:玫瑰花6克或鲜品15克,荞麦50克。将玫瑰花煎煮取汁加荞麦共煮粥服用。

B. 天花粉粥:天花粉30克,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入荞麦50克煮粥服用。

C. 葛根粉粥:葛根粉30克,荞麦50克。将荞麦加水500毫升煮熟后,加入葛根粉搅拌至沸即可。

③药膳:

A. 当归萝卜藕片排骨汤。配方:当归3克、白萝卜100克、藕片30克,排骨50克。将以上各物共煮即可。

B. 木耳粥:黑木耳30克,粳米50克,大枣3枚,先浸包木耳,将粳米、大枣煮熟后加木耳共煮粥食。

中药药茶的使用方法:将药茶方中的各味中药置保温杯中直接沸水浸泡10分钟后饮用或中药放到砂锅中先浸泡10-15分钟后用武火烧沸代茶饮用。建议根据口味,选择性使用,日选1饮,可以连续服用或间断服用。

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控:

饮食治疗尽可能做到个体化,平衡膳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搭配。 1. 糖尿病人宜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燕麦、荞麦、豆类制品。

2. 宜吃含糖低的蔬菜。如西葫芦、冬瓜、南瓜、青瓜、青椒、茄子等。而西红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作为辅食。

3. 宜吃含钙的食物。缺钙会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宜食用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食物。

4. 糖尿病人少吃甜食和水果,因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后将使血糖升高;也应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地瓜、土豆、藕等。

5. 宜适量进食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如鱼、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6. 宜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芥菜、甘蓝、青椒、鲜枣等。

7. 南瓜、苦瓜、洋葱、黄鳝、泥鳅、海参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

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根据具体情况适量进食。

8. 推荐糖尿病药膳馒头(淮山9欠实9玉竹9知母6花粉9黄精9玉米须6麦冬6天冬9葛根9等组成)。

三、足浴:

推荐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破溃者禁用)。

当归15克,赤芍12克,路路通9克,桂枝6克,桃仁9克,鸡血藤15克,威灵仙15克,丹参15克。

用法:上述中草药加水3000毫升煎熬,水温40~45℃,先用清洁毛巾蘸药液擦洗双脚数分钟,温度适宜后再将双脚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药剂以浸没两足内外踝关节上2寸为准,每日一剂,每日1-3次,洗后卧床休息1-2小时。

四、按摩操保健:

推荐一套穴位按摩操通用自我按摩可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清泄三焦燥热、滋阴健脾、益肾补虚等功效。

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要自然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放于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第一节 分推前额:用双手手掌分推前额一次为一拍,约三十二拍。

第二节 刮上下眼眶:双手食指弯曲,自眼眶内侧向外侧刮动上下眼眶为一拍,约三十二拍。

第三节 振腹部:双手自然叠放,掌根对准肚脐,轻轻下压有规律地振动腹部一次为一拍,约做三十二拍。

第四节 擦背部:用双手掌擦双侧腰肌自上而下一次为一拍,约做三十二拍。 第五节 放松腿部肌肉:用右手掌心揉按左侧腿部肌肉,用左手掌心揉按右侧腿

第三篇:儿童中医保健手册1

儿童年龄分期

我们将0~18岁的孩子按照年龄不同分为7个时期,即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断脐,40周(280天);新生儿期——从分娩断脐至出生后28天;婴儿期——从出生后满28天至1周岁;幼儿期——从1周岁至3周岁;幼童期——3周岁到7周岁,亦称学龄前期;儿童期——7周岁到12周岁,亦称学龄期;青春期——女孩12周岁至18周岁、男孩13周岁至18周岁。本规范服务的对象是0~36个月婴幼儿(即3周岁内),涵盖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的儿童。 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在儿童

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第二步在

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第三步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服务流程

服务流程见图1

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

一、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或过食生冷之品。

3、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推拿具体操作方法

1、摩腹

(1)位置:全腹。小儿常用保健穴位。 (2)操作:操作时患儿呈仰卧位,操作者立于患儿右侧,裸露患儿腹部(注意保暖),该穴常用掌摩法操作,故称摩腹。操作者右肩放松,手掌自然伸直,掌心向下,以掌心贴于患儿脐,或大小鱼际掌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使操作者手掌的前掌鱼际和掌根贴于脐周(图

2、图3)。操作者以右肩肘为支点作小幅度旋转带动腕掌做有规律的环形摩动。儿童大便干燥摩腹时向顺时针方向,大便稀摩腹时向逆时针方面摩动,一般以顺时针为泻法,逆时针为补法。每次操作3~5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患儿呈俯卧位,裸露背、腰、臀部,操作者立于患儿左侧,双肩放松,双前臂背侧向上,两臂桡侧相向,双手掌心向下,指掌关节呈半握拳状,双手拇指伸直,食中两指并拢、指关节约屈曲,并与双拇指指腹相对,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屈曲,置于掌面(图4)。操作者操作时双手拇指指腹桡侧缘抵住患儿尾骶部正中线两侧皮肤(图5),同时向前上方推挤,食中两指指腹挪按患儿两侧皮肤向后,双手同时用力捏起患儿的皮肤,然后双手交替,自下而上,捻动所捏起的皮肤,边捏边向前推进(图6)。操作者每捻动皮肤3次,则用双腕之力“重提”手法上提所捏皮肤,配合提捏动作的完成,此法称为“捏三提一法”。此法可有针对性地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加强疗效。操作者从尾椎两侧一直沿脊捏捻到大椎穴两侧止为捏1遍,又称捏脊法。一般从第2遍开始配合提捏动作。一般捏4~6遍即可。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3、按揉足三里穴 (1)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同身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图7)。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拇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约按揉200次。

(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4、按揉迎香穴

(1)位置:在双侧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图8)。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5、按揉四神聪穴

(1)位置: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图9)。

(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效果。

4、手法应轻盈柔和,力度适宜,争取小儿配合。

5、患儿推拿前最好先排便,取适宜和舒适的体位,不宜过饱或过饥。

6、推拿场所应选择避风避强光的地方;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7、有出血性疾病或推拿局部皮肤有破损、骨折时,不宜推拿按揉。

8、施术部位出现皮疹或皮肤发红或青紫时,可暂停对该部位施术。

第四篇: 南阳乡儿童中医保健方案

为了普及中医关于儿童保健知识,倡导科学育儿,运用中医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加强儿童保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现制定此保健方案,望各机构遵照此方案开展工作。

一、 工作方向

针对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发挥中医传统优势,对儿童保健、康复加强中医工作,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进行疾病治疗,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 实施方案

(一)饮食喂养

1、工作重点:宣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喂养不同饮食。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家长对儿童饮食根据不同年龄段有正确的喂养方法。比如婴儿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儿童多吃,身体胖,就是健康”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膳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饮食保健,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二)生长发育

1、工作重点:宣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育的特点。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干预儿童阶段生长发育,让家长对儿童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正确了解,比如幼儿期: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这时期的体格增长较前减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对周围事物 接触范围增多,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差,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等。饮食也已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易发生消化,营养紊乱。同时由于接触外界较多抗病能力不足,注意预防传染病。

(2)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针对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卫生等,进行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普及科学的中医防病保健知识来提高免疫力,避免小儿疾病的发生。

(三)疾病预防

1、工作重点:宣传中医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法。

2、具体措施:

(1)通过发放各种宣传册、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运用中医中药的方式来预防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让家长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能正确了解。如用中草药来预防儿童的季节性流感,对中药熏蒸的方式来对儿童房间进行消毒。

(2)宣传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让所有家长都明白预防接种是提高儿童特异免疫力是预防小儿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五篇:孕产妇及儿童中医保健手册

孕产妇及儿童中医健康保健知识

何时进行孕前的中医调理为宜呢?一般自己感觉健康者,可在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若自感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则在孕前半年前至一年时调理较为理想。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适当的调理。

一、孕前中医保健

1、气虚体质——补气、健脾、益肾。

气虚体质的人常是形体消瘦或偏胖,说话有气无力、声音低沉,容易倦怠、健忘,常常坐着就出汗,稍微活动出汗更多,食欲较差,易感冒,常腹泻。

(1)饮食调理,可多吃糯米、小米、胡萝卜、香菇、豆腐、山药、桂圆、红枣、莲子等,忌食冷饮、生冷蔬菜和水果、肥肉、煎炸食品等。

(2)生活调理: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可熬夜,每天1小时午睡,起居有规律,适量运动,每天户外散步40~60分钟;避免剧烈及竞技性运动;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2、血虚体质——滋养阴血。

血虚体质的人通常是面色苍白,常有头晕目眩,嘴唇和指甲颜色较淡;月经量少或闭经,不耐体力劳动,易失眠。

(1)饮食调理:宜食易消化食物,可多吃一些桑葚、荔枝、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牛肝、羊肝、甲鱼、枸杞、当归、红枣等进行调养。戒烟酒,忌食辛辣腥膻,以免耗伤阴血而影响胎元,此类食品有无鳞鱼、辣椒、生姜、蒜等,不要食入过多甜食。

(2)生活调理:中医认为,阴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现象,所以保持良好情绪是自我调护的重点。

3、阴虚体质——滋阴、清热、润燥。

阴虚体质的特征表现为午后低热,口燥咽干,半夜睡着出汗,醒后汗止,心烦急躁,睡不安稳。

(1)饮食调理:宜食清淡的食物,可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鱼类、黑木耳、藕汁、海参、枸杞、银耳等进行调养。戒酒烟,特别是烈性白酒,白酒能助火生热,不宜饮。因阴虚多伴内热,故忌

食一切大辛大热、助阳及刺激性食物,如蒜、辣椒、胡椒、花椒、干姜,还要忌食大热补品,如人参等。

(2)生活调理:中医认为,阴虚可由血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因此,除血虚体质应注意的各项因素外,还要节制性生活;学会自我情绪的调节,避免暴怒。

4、阳虚体质 ——温补脾肾、助阳祛寒。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形体较胖,平时怕冷喜暖,手足总是冰凉,腰膝冷痛,耐春夏不耐秋冬的气候。

(1)饮食调理: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可多吃羊肉、鸡肉、韭菜、胡桃、葱、姜等进行调养。戒烟酒,忌食清热解毒之品,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及性偏寒凉的食物。

(2)生活调理:中医认为“动则生阳”,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如在春末夏初时,每周可增加2~3次日光浴,每次约15分钟。

最后,不可随意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剂、安眠药、镇静剂、抗痉挛药,除非是在医生指导下。在此特别要提到高龄准妈妈,因为年纪较大的女性容易肝血不足,肝血不足容易使气血不调,则不能摄精成孕。如果加上盼子心切、烦躁焦虑、肝郁不舒,就更不容易受孕了。

总之,打算怀孕的准妈妈们,一定要在孕前将自己的身体涸理至最佳状态。这样做不仅有励于成功受孕,更重要的是给你的宝宝营造了一个健康完美助孕育环境 。

二、产前中医保健

妊娠期保健是指从怀孕开始至分娩前这一段时期的保健。搞好这一时期的保健对降低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及难产的发病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围产儿死亡率和病残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妊娠期保健要从早孕开始,对孕妇应当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包括优生、少生、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孕期营养、烟酒、医疗用药和农药等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放射性物质对母婴影响等问题。

妊娠以后,月经停闭,脏腑经络之血皆注于冲任二脉。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情况,在生活起居和精神调摄方面尤为重要,以保障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1 健康孕妇的中医调养

(1)劳逸有节:妊娠期妇女应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不宜过度劳累,攀高负重,慎防跌仆一面伤胎。但也要适当活动,否则易致气滞难产。

(2)慎起居防外感:妊娠三个月以内是胎儿分化发育,脏腑形成时期,应防止外邪入侵,损伤胎儿。尤其是防止感受风寒、风热感冒及风疹热毒的入侵。故应注意生活起居,居必静处,避免同外感病人接触。

(3)饮食适宜:妊娠早期出现厌恶油腻,泛恶呕吐之症,为气血聚以养胎,脏腑之气不得宣通致胃气上逆所致,要注意忌生冷、油腻之食物,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宜消化饮食。宜少食多餐,保证对胎儿的营养供给。妊娠末期如有子痫生兆、水肿等症应给予低盐饮食。总之孕期饮食宜清淡平和而富于营养,切勿过饥过饱损伤脾胃。

(4)注意胎教:胎教是指妇人怀孕,其思想、视听、言行均应端正,则胎儿可得到感应,有利于胎儿的发育。妊娠期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如果多愁、恐惧、胆怯,思虑过度,则不利胎儿发育。

(5)房事:妊娠三个月以内和七个月以后,必须避免房事,以防流产、早产及感染的发生。

(6)妊娠期使用中药的安全问题:妊娠期妇女使用中药应首先考虑孕母及胎儿的安全。治疗特点应是治病与安胎并举,不可盲目滥用药物。

常见几类中药对孕妇及胎儿有影响. 1峻下滑利药:巴豆、芫花、芒硝、牵牛、瞿麦、南星等; 2祛瘀破血药:如水蛭、虻虫、桃仁、红花、三棱、牡丹等。另外还有一些耗气有毒药,如麝香、水银、乌头、附子等。

2 对于有问题的孕妇

(1)妊娠呕吐 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可含服少量姜片,乌梅,陈皮等缓解或减轻呕吐。适当食疗,可口服安胎鲫鱼姜仁汤。原料为鲫鱼1条,生姜,春砂仁,精盐和味精。

(2)胎漏胎动不安 以止血安胎为主, 可口服莲子糯米粥,加白糖;葡萄干莲子汤,

(3)妊娠合并贫血 以补气养血为主,可服用参归猪腰汤。

三、产后的中医保健

1、产后不适调理法

(1)体虚 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气、血、津液的耗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眩晕、出汗,便不利等。

调理法: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2)血淤 分娩时胞宫的脉络被损伤,导致脉络淤阻不通,旧血停留,经气郁滞。从而出现腹痛、小腹硬满、恶露不尽等淤血停滞的症状。

调理法:经常对腹部施以自我按摩,可以促进血脉流通;也可以采用桃仁、黄酒、玫瑰花、三

七、鸡冠花等进行食疗。

(3)体虚而易感 由于气虚血弱而致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产后经常怕冷怕风,容易患感冒,关节冷痛。

调理法:洗澡和洗头,而是要水温适度。要避免身体被冷风吹,避免盆浴。月子里外出,要气温适宜,不能身体带汗。刷牙做家务,要用温水。

2、常见产后病患调理法

(1)眩晕 产后至少要卧床休息一天。服用乌鸡白凤丸,也可采用食补.方法 :如取羊肉500克洗净切片,取黄芪50克、当归50克、大枣10个、生姜1块,用慢火炖烂,吃肉喝汤。

(2)出汗 可以服用玉屏风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汤。方法;浮小麦50克用纱布包好,羊肚200克切片,加水后放在一起煮熟,喝汤吃肚片,会起到一定效果。

(3)便秘和痔疮:产后应该及早下床活动,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等,多喝白开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以服麻仁润肠丸等润肠类中成药,还可以选择药膳.方法:核桃仁5个捣烂;桃仁20克去皮捣烂;黑芝麻20克炒熟研烂;蜂蜜50毫升(找到两样以上即可,配齐更好),与适量粳米煮粥,早晚喝。

(4)小便不利:尝试听流水声音以刺激排尿。也可以用温热的生理盐水冲洗外阴,对小腹施以按摩,并点按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如

果症状几天后没有缓解,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也有一定的效果。

(5)腹痛: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的休息,尽早下床活动。服用益母草冲剂也有一定的效果,或取山楂30克、红糖30克、干姜面5克用水煎,一天分两次服用。体质虚弱者,可以吃传统的百补鸡,方法为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各10克;当归20克,川芎6克,洗净后用于净纱布包裹浸湿;然后取肥母鸡1只,把500克精猪肉切碎、500克猪骨打碎,将鸡、猪肉、骨、药包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武火烧开,打去浮沫,加入葱、姜少许,再用文火烧至鸡肉烂熟,去药包,吃肉喝汤。

(6)恶露不尽 居家做一些生化汤粥,方法: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干姜7克(用火烤黑)、甘草3克,加水和少量黄酒煎煮,取汁去渣,再和淘洗干净的粳米50-100克煮为稀粥,放入红糖适量,每天喝1-2次,趁温热喝下。可按摩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子宫穴。

(7)四肢疼痛 如果能够积极地预防,可以尽可能避免产后四肢疼痛的出现。如果出现症状,尽快予以治疗也不会留下什么后患。首先,要保证疼痛部位不再受寒,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品,如牛奶、黄豆制品、虾仁;或适量服用钙剂

(8)乳房疼痛 可外用如意金黄散和米醋调开涂抹乳房,随干随换;或把仙人掌去刺后捣成泥外敷,一天2-3次;也可以服用中药粥,方法是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先煎汤,再下粳米100-150克在汤中熬成粥,不拘时喝。早期症状不重时可以坚持喂奶,但如果乳房红肿疼痛症状加重,甚至形成脓肿则应停止喂奶,立刻到医院就医。

(9)产后缺乳:应正确哺乳,多吸吮。服丝瓜鲫鱼汤;中药生麦芽30-60g,水煎代茶喝。

(10)产后抑郁:应避免精神刺激,采取情志调节,做产后保健操。

在社会中广泛普及中医关于儿童的日常保健知识,加强儿童保健,倡导科学育儿,可以降低儿童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儿科范畴之中,保健方法包括食疗、小儿推拿等常见方法,它既起到了防病治病的作用,还解决了小儿服药难的问题。

一、小儿保健中常用的望诊方法 1 、面部望诊

面部望诊的主要方法为五色主病,与成人相同。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面呈红色,多为热证;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湿浊;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淤证、惊痫;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淤证、水饮证。

2、望形态

望形态就是观察患儿形体的强弱胖瘦和动静姿态。形体望诊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等、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丰肤润、毛发黑泽、姿态活泼者,是胎禀充足,营养良好,属健康表现;若生长迟缓,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皮肤干枯、毛发萎黄、囟门逾期不合、姿态呆滞者,为胎禀不足,营养不良,多属有病。

3、察舌

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苔白为寒,苔黄为热,苔白腻为寒湿内滞,或有寒痰食积,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乳食内停。舌苔花剥为气阴两虚,光剥无苔为阴伤津亏。地图舌为胃之气阴两虚。

4、察指纹

小儿指纹是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婴幼儿皮肤薄嫩,络脉易于显露,故对于3岁以下小儿察指纹是望诊内容之一。指纹的辨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分虚实,三关定轻重”。

二、小儿日常保健

不同年龄的小儿,其形体、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常见保健方法也有一定区别。

1、1岁以内儿童

1.1、喂养方法:

婴儿喂养共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三种。婴儿期喂养保健重点是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在医生指导下断奶。

1.2母乳喂养

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喂养为主要食物的叫母乳喂养。母乳为水谷之精气所化生,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以8-12个月最为适宜,夏季不是断奶的合适季节,最好到秋凉以后再断奶。断奶前应采取逐渐减少喂奶次数,逐渐增加辅食的方法。不可突然断奶,否则容易发生厌食、腹泻。

1.3人工喂养

以奶粉、牛奶、羊奶、豆浆、奶糕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的称为人工喂养,其中以牛奶最通用。

1.4混合喂养

因母乳不足而需加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叫混合喂养。 1.5婴儿护养

婴儿期 ,脏腑气血未充,生长发育迅速,护养方面除合理喂养之外,必须注意安排起居作息。

古人有头要凉、背要暖、腹要暖、足要暖等说法,以及“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等。

1.6预防接种

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发生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和时行疾病。婴儿时期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切实按照计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的免疫程序,为1岁以内的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

2、1岁-3岁儿童 2.1饮食调养

此期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仍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

2.2起居活动

幼儿1-1.5岁学会走路,2岁以后能够并且喜欢跑、跳、爬高。要为孩子保留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引导孩子的动作发育。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时间,逐渐教孩子学会洗手洗脚、穿脱衣服,正确使用餐具的独立进餐。

2.3疾病预防

幼儿生活范围增大,患病机会增加。要训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腐败污染的食品不能吃,衣被经常换洗。还要继续按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幼儿好奇好动,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差,应注意防止烫伤、触电、外伤、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3、3岁-6岁儿童

此期儿童活动能力较强,智识已开,求知欲旺盛,虽然随着体质增强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也要根据这一时期的特点,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3.1体格锻炼

此期小儿一般进入了幼儿园,也可能散居。要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小儿体质,要有室内外活动场所,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3.2早期教育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此期儿童好学好问,家长与保育人员应因势利导,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给予解答。不能强迫孩子过早地接受正规的文化学习,违背早期教育的规律,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3.3.疾病预防

此期的儿童发病率下降,要利用孩子体质增强的时机,尽可能根治某些疾病。

三、小儿常见疾病的保健方法:

1、伤食积滞

1.1主要临床表现:

胃纳呆甚至厌食,腹胀,恶心欲呕,口臭,夜眠不安,大便不调。 1.2保健要点: (1)外治法: 常用穴位:神阙穴

操作方法:用40g紫苏煎沸水,将毛巾在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针推磨,冷则随换。

(2)推拿疗法:取穴及部位 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

(3)饮食疗法:

推荐食物: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鸡内金、芒果核。 食疗举例:炒麦芽20g、炒山楂5g、炒神曲10g,煮水,早晚2次分服。

2脾虚厌食

2.1.主要临床表现:面色偏黄或偏白,肌肉松软,进食不多也常出现食积,大便多稀溏。

2.2.保健要点:

(1)外治法:常用穴位:足三里穴。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寸处。

(2)推拿疗法:取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腹阴阳穴。 (3)捏脊疗法:(背脊皮肤感染及紫癜病患儿禁用此法。) (4)针刺四缝 (5)饮食疗法:

推荐食物:淮山、莲子、炒扁豆、茯苓、北沙参、陈皮。 食疗举例:北沙参12g、肉豆蔻5g、陈皮3g、褒瘦肉200g,每周2-3次服。

3、便秘(中阳不足)

3.1主要临床表现:面色偏白或偏黄,肢冷畏寒,喜饮温水,大便粒状或大便不干却秘结难解。

3.2保健要点:

(1)外治法:吴茱萸敷脐法。

处方:丁香3g,广木香3g,吴茱萸4.5g,肉桂1.5g。 操作方法及要求:上药研粗末,加粗盐100g,炒温热后装布袋,温度合适后,敷于肚脐,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推拿疗法:补脾经300次(3分钟),推肾水300次(3分钟),清大肠200次(2分钟),推上三关100次(1分钟),摩腹200次(2分钟),捏脊5遍,按揉足三里100次(2分钟)。以上推拿手法每天1次,5天为一疗程,治疗1-2疗程。

4、虚汗过多

4.1主要临床表现:白天动则汗出淋漓,夜眠头汗淋漓,易感冒,面色苍黄。

4.2保健要点:

(1)外治法:五倍子敷脐法

操作方法及要求:处方:五倍子、肉桂,比例10:1,研末备用。取中药粉末30g,用食醋调湿以成形为度,做成一元硬币大小,分别贴在肚脐和左右涌泉穴,外用麝香壮骨膏在上面固定。每日1次,连续使用1周。贴药后若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和破损等应暂停,结痂后可继续给药。

5体虚易感

5.1主要临床表现:无特殊疾病而体弱易感冒,常见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常伴见面色萎黄,乏力或手足心热,易汗出,纳食差,大便干燥。

5.2保健要点:

(1)外治法:佩戴中药香囊法

贴身佩戴“防感中药香囊”(生黄芪,炒苍术,防风,辛夷,白芷,佩兰。藿香,艾叶,桑叶,野菊花,花椒,川芎,桂枝,砂仁,苏叶,桔梗,冰片),夜晚置香囊于枕边睡眠,每30天待香囊中药气变淡后更换,连续使用3个月为一疗程。

(2)捏脊疗法:(见上述“脾虚厌食篇”)

(3)冬病夏治:适于阳虚易感,支气管哮喘。 (4)食疗:

芪参鹌鹑汤:黄芪10g,太子参10g,谷芽10g,鹌鹑1只。 做法:以上材料处理洗净,加清水6碗,慢火煲1-2小时,喝汤,食肉。

(5) 十个常用保健穴位:

脾经、肺经、大肠、板门、三关穴、六腑穴、天河水穴、肺俞穴、七节、丹田。

上一篇: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下一篇: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