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

2022-12-29

第一篇: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涉及范围很广,强调重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从理论上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能、成型加工及其之间的关系,还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改善,并付诸于最终产品。高分子材料的开发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仅仅改变日常生活还不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全部内涵,在许多尖端高科技领域,高分子材料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在未来很长时间都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保持旺盛的需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比较看好。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之课程介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之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能在科研、教学、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之市场需求

高分子分好多方向,有橡胶,塑料,高分子化工,复合材料等等,方向不同

就业也不一样,不过由于基础课都差不多,只有专业方面会有些不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中,80%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20%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8.0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26%,23%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96,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第二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发布日期:2010-7-29 | 阅读次数:950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网友一:

其实高分子材料可以在绝大多数工业领域取得发展,因为需要高分子材料的行业多得超乎你的想像。学任何专业,如果立志于毕业后干本行业,专业课是必须要学好的,另外英语也能成为你的一把利器。

女孩子本科毕业后可能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因为做工艺可能男生更受青睐,但相对来说,学这个的女生要少很多,所以劣势并不明显。

但从就业方面看,我感觉学这样的专业要比学通信工程啊计算机什么的容易找到工作,别看到处都是需要这些热门专业的,但学这个的人更多,而学高分子材料这样的专业的就少了。我当年毕业的时候尤其如此,现在可能多了不少。

本人毕业于某二流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同班同学主要从事的行业或公司如下(改行的不说了):

涂料行业的销售,QC(质量控制部门),研究生毕业后有进入涂料企业研发部门的,其中不乏全球领先的涂料巨头;

汽车行业的品质管理,仪表板、车内门、保险杠等的工艺管理(挤出工艺、注塑工艺,聚氨酯等等);

PCB电路板的品质管理,客户服务等(这个行业由于多数被韩国人和台湾人霸占着,所以干这个的同学相对比较郁闷);

中石化、中石油系统里的生产管理,研发等(这类企业对研发并不是很重视,故本科生也有机会参加,甚至当个小带头人);

汽车轮胎的生产管理,研发等;

塑料厂,橡胶厂,纤维厂的生产管理;

化工厂的生产管理(这个就有点偏向普通化工专业了);

网友二:

基本上我们学院四川大学的就业率一般排在全校前五名之内,总体情况乐观,除了考研和出国的学生外 其他的学生多半分进了与高分子制品相关的一些企业(如塑料、橡胶、纤维等相关企业),待遇根据地域略有差别 沿海一带的待遇较好 在3000元左右 四川附近的企业一般在1500-2000 而我们学院每年分配到沿海一带的学生较多,另外当然还有很多有优秀的同学进入了GE塑料集团等外企工作 还有很多同学进入了中国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

网友三:

搞橡胶的,将来可以进轮胎制造公司,如米其林

塑料的话就业面更广,很多汽车公司都招高分子的做汽车内饰,主要是成型加工这块的。

做涂料的,粘合剂,纤维的也很多。

做合成的主要进高校,研究所,制药公司等。

网友四:

不论大学,高分子材料现在是材料学里的比较热的,也是未来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就业的话,我是北航材料系的,工作是好找,但是工资不高,因为材料本身是

附加值的比较低的基础部分

网友五:

每年高分子专业的就业前景都不错,塑料、橡胶的企业很多,南方更多一些,但是2009年就业前景很不好,我是2009年毕业的,身有体会啊,因为好多企业的生产链断了,很多都处于减产停产状态。

不过我还是很看好这个专业的,毕竟金融危机有过去的时候嘛

第三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培养方向

本专业主要从事材料的合成、加工和改性等方面的工作,侧重于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特种橡胶方向。近年来,在专业建设上,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高分子合成、改性与物理性能研究并重的特色。下面由我带大家了解我们的专业。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培养方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中,80%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20%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应届就业率指数为8.0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前景指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26%,23%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5.96,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1年薪酬指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72%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1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按照十分制计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1年后的薪酬指数为

3.38,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2年薪酬指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64%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9%。按照十分制计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2年后的薪酬指数为

3.38,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3年薪酬指数

56%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3年后的薪酬在2000元以下,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比例为26%。按照十分制计算,高分

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3年后的薪酬指数为3.37,与其他专业相比,薪酬属于中等偏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培养目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方向)

培养目标:

从事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制备、成型加工、应用、材料性能表征、评价和新材料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及语言、近代化学基础(包括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工程力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及模具基础、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高分子材料及应用、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降解、聚合物制备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纤维生产原理及工艺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塑料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

掌握高分子材料工程理论知识和开发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及语言、近代化学基础(包括

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工程力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及模具基础、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高分子材料及应用、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塑料成型工艺学、聚合物成型机械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成型机械及模具方向)

培养目标:

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掌握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基础及语言、近代化学基础(包括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工程力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工程制图、化工原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及模具基础、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及计算机设计、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模具工程设计、模具CAD/CAE、聚合物成型机械等学生就业方向:

到化工、轻工、机电、建材、交通、航空航天、高校、研究所、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合成树脂、橡胶、化纤、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电绝缘材料、高性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制、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应用、工程设计、以及管理开发或教学工作。

第四篇:湖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汇报材料

深化认识 规范管理 创新思路 完善服务

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就业工作是高校的“民生工程”,在学校的建设、发展、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在省教育厅的精心指导下,我校不断强化就业工作地位、创新就业工作思路、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完善就业服务手段,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14%、83.34%、85.23%;年终就业率均位居全省高校第二梯队前列;2010年荣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2011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专项核查中获得考评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今年,又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2012-2013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评比。

下面,我就学校近三年来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带和专家作个简要汇报,敬请评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突出“三个支撑点”, 提升就业工作地位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并要求全校上下立足“对学校发展负责、对学生发展负责”的高度,严格落实省教育厅工作要求,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突出工作机制、规章制度、经费投入“三个支撑点”,为就业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一)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

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推动就业工作的日常化、科学化、规范化,学校建立了就业工作“三级领导体制”: 一是成立了校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和部署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单独设立了就业指导处,负责全校就业工作的具体实施;三是成立了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具体事务。

学校2007年调整、充实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王汉青教授担任组长,负责领导协调和研究部署全校就业工作。党委和行政每年年初都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在日常工作中,对就业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情况和困难,校务会都会及时研究、尽早解决,2010年9月至今,共召开7次校务会研究和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

早在2000年,我校就单独设立了就业指导处,并配备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就业工作队伍。就业指导处现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14人,另有学院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副书记、就业专干40人。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毕业生之比已超过教育部每500名毕业生配备1名就业专职人员的规定。

各学院成立了由院长牵头、主管学生就业工作的副书记具体负责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从辅导员队伍中挑选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学院就业工作办公室,专职从事就业工作,确保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重心下移、落实到位。

校、处、院“三级领导体制”,为“全方位、多层面、零距离”就业指导、服务、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全员就业”氛围。

(二)健全规章制度,确保责任到位

为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学校特别重视制度建设,近年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就业规章制度,用制度为就业保驾护航:

一是就业工作会议制度:分管副校长每个单周一都定期召集由全校就业工作人员参加的就业工作例会,通过例会及时布置工作任务,共同探讨工作思路,现场解决具体问题。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召开一次由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就业工作人员参加的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是就业工作联系制度:完善了《湖南工业大学校领导联系院部制度》,明确了各位校领导定点联系的院部,将就业工作作为院部联系的重要内容。按照这一模式,各教学院部也出台了领导联系各系、各专业、各班级的就业工作联系办法。各级领导的视觉覆盖了全校就业工作的每个环节。

三是就业工作考评制度:为有效督促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对就业工作实行层层考核,制定了湖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湖南工业大学院(部)工作综合量化考核试行办法》,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院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院部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学院根据《湖南工业大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湖南工业大学辅导员考核测评办法》对相关就业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评,每一项考核制度都有具体的考核方式和奖惩办法。

四是就业工作奖惩制度:根据《湖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学校对校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指导处、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职能部门等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实施就业工作目标管理,每年对各学院的就业工作进行全面考评。学校按照考评结果评选当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予以表彰和奖励。

同时,学校实行就业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就业工作一票否决制:学校就业率排名未进入全省高校第二梯队,就业指导处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对“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场所、工作”六不到位的学院、对就业工作考评位于全校最后一位的学院,该学院以及学院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在学校的每年一度的就业工作考评、文明单位文明个人评比、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和年度考核中,都实行一票否决;对就业率统计弄虚作假的一律追究责任。

(三)满足工作需求,确保经费到位

学校专门设立了就业咨询指导室、毕业生档案室、招聘洽谈面试室;在教学场地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腾出两个大阶梯教室专门用作招聘宣讲会场,就业专用场地使用面积近1200平方米。在周二的校园招聘日、行业招聘会等大型招聘专场中,公共教学楼

二、三两个楼层的60间教室都可用作招聘场地,除此之外,学校还建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为就业工作人员配备了良好的办公条件和设备,专职工作人员人手1台电脑,所有办公室都开通了直拨电话、配备了打印传真设备,各学院也按学校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的要求,为就业工作人员配备了满足就业工作需要的场地与设备。

学校每年按照不低于年度学费总数1%的标准安排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优先安排,并逐年增加。2010-2012年,就业专项经费分别为103.32万元、165.8万元(含研究生就业经费29.6万元)、196.2万元(含研究生处59.2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园20

11、2012年分别获得株洲市财政下拨创业专项经费各70万元。

2011年开始,学校在原来给每个学院10000元就业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对毕业生超过200人的学院,再按25元/人的标准增拨就业经费。同时,对就业工作考评前五名的学院依次奖励3万元、2.5万元、2万元、1.5万元、1万元的就业工作经费;设立“就业工作进步奖”,每年评选出三个就业率提升较快的学院,依次奖励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就业工作经费;对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工作成绩显著的学院设立三个单项奖,依次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的就业工作经费。

二、找准“三个切入点”,创新就业工作思路

就业工作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注重从就业管理、队伍建设、市场拓展“三个切入点”上做好文章,不断创新就业工作思路,确保就业工作实效。

(一)创新管理举措,力求数据真实

为引导各学院加强日常就业工作的管理,加强就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就业数据和就业资料的真实,学校建立毕业生就业进展电子台帐制度、毕业生就业情况月报制度、初次就业率校内核查制度。

学校要求各学院对所有毕业生建立就业进展电子台帐,并对其就业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分月向就业指导处上报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在校内对初次就业率实行严格核查,对各学院上报的初次就业率,学校利用暑假组织工作人员对上报的数据进行仔细认真的核查,重点对各学院上报的灵活就业学生进行核查,一人不实则核减两人的就业率,杜绝弄虚作假、杜绝将实习单位作就业单位上报,切实挤出就业率水份。2010年,我校校内就业核查的比率为30%,2011年和2012年核查比率为50%,校内就业核查,保证就业数据和就业资料的真实可靠。

通过上述措施,各学院日常就业工作资料的收集、留存、建档完整,历年的就业统计、就业信息收集、校企合作等“第一手”资料都进行了分类并归档成册,保存完好,所有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一目了然,日常就业工作管理规范有序。

(二)创新激励机制,力促队伍成长

一是发展激励。将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列入教师系列,注重引导和鼓励就业工作人员晋升职称、提升学历,就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在职称评定、教学津贴发放等方面均享受教学人员的同等待遇,并在师资培养计划中将这些岗位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学校在每年的教研教改课题计划中,均安排10项左右的就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

二是培养激励。将就业专职人员的培训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培养计划,鼓励支持就业专职人员参加就业工作业务专项学习和培训。人事部门每年都将就业专职人员培训纳入培养计划,每年度都安排了就业专职人员参加省级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工作专项学习和培训。学校每年不定期组织就业专职人员参加各类就业工作专项学习或学术交流活动,经常邀请外单位人力资源专家来校讲座。2010年选派8名教师参加全国举办的高级职业资格指导师、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培训, 2011年至今,选派就业专职工作人员10余人次参加全省就业指导培训、就业信息管理培训,以及全国高校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高峰论坛、创业指导师培训等。

三是待遇激励。充分保护和发挥就业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规定:就业专干连续从事本岗位工作2年即享受副科级待遇,连续工作5年即享受正科级待遇,连续工作8年即享受副处级待遇。

(三)创新工作思路,力拓就业市场

我校充分认识到就业市场建设的成败是就业工作好坏的关键,没有市场就没有毕业生的就业出路。因此,全校上下一心,全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一是有的放矢,完善市场建设方案。我校每年都制定了就业市场整体建设方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依据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定向开拓就业市场,通过市场引导和带动学生就业,已成功开辟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个就业带,包装行业人才市场、冶金机械行业人才市场、长株潭区域市场、中西部地区就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学生就业空间与日拓展。各二级学院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紧靠行业,制定了院级就业市场建设方案,在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出新的就业市场。

二是固本拓新,加强就业市场开发。我校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与拥有众多的固定用人单位密不可分。凡来过我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大部分都成为了每年光顾的“常客”,如首钢、武钢、华菱衡管、南车集团、雨润集团、上海理光、国美电气、上海五冶、三一重工、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等共计近600家用人单位年年在我校都有招聘指标。在稳固老市场的同时,我们更注重“拓新”:每年,我校都要派专人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进一步开拓就业市场,同时,利用各种途径向外发布毕业生信息,吸引用人单位来校招聘。2010-2012年,先后派出上百余人次赴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开拓就业市场,分别向全国近3000家企业及合作单位寄送我校毕业生资源信息册,通过各种方式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同时,学校指导各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积极稳固和开拓就业市场。如冶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按企业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将产、学、研、实习、就业结合在一起,采用“五位一体”的模式开辟新的用人单位;土木工程学院依托专业教师、校友资源开拓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市场;冶金工程学院对已有的就业市场按专业、按方向、按地区进行分类,结合学院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调查表,利用专业实习的机会,让专业教师到实习单位进行毕业生就业和人才需求专项调研,培育出广泛而稳固的就业市场;商学院采取专业实习与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有目的地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未就业毕业生去用人单位参加专业实习,既让学生有机会得到了锻炼,又让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部分学生实习完后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协议。

三是内引外联,创新人才供求形式。校园招聘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为减少校园招聘活动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提高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积极性,我校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推行新的校园招聘形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学校与学院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招聘会:对大型企业和重要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对一般用人单位尽量集中在每周二定期举办中小型招聘会,将每周二定为校园招聘日;对土木、冶金、机械、包装印刷等特色专业举办行业招聘会;对热门专业的招聘,我校与用人单位尝试采用招聘配额制度,扩大其他相关专业的招聘人数,以热门专业带动其他专业的就业;对就业冷门的专业,学校在经费和人力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和鼓励学院单独举办中小型专场招聘会。

2010-2012年校园招聘活动用人单位及提供岗位情况

(表格略)

三、紧扣“三个着力点”, 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人为本、竭诚服务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和宗旨,为此,我们紧扣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就业帮扶“三个着力点”,全心全意、实心实意为毕业生提供贴心、优质、高效的就业支持。

(一)全程就业指导,强化择业意识

2004年开始我们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选修课,2009年4月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必修课教学计划,共38课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操作8课时、就业讲座14课时),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自编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等教材。就业指导课程分三个大的模块进行开设:在大一新生中结合各专业特点,以就业指导教师为主,同时聘请和联合各学院专家、教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择业技巧、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在全校举办形式多样的就业讲座和宣传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界人士和优秀校友来校做专题报告,为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讲座,帮助学生提高求职技巧,做好就业准备;将每年的十月定为就业宣传月,广泛开展就业宣传活动。这些活动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融合在一块,把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素质能力测评、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有机统一在一起,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技巧,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

2010年,学校举办就业指导讲座30场;2011年,完成高质量就业指导讲座32场,成功举办了“规划之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说无妨”模拟招聘大赛等一系列活动;2012年,学校计划举办就业创业指导讲座41场,目前各场讲座都在按计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各项活动都在有序进行。

为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学校还每年编印《就业指南》免费发放到每一个毕业生手中,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开辟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在线咨询、职业测评等专栏,对全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广播等媒体,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形势、就业观和就业诚信教育。

2011年初,为适应就业指导系统化、专业化、全程化的要求,学校出资引进了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职业天空、吉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供全校学生免费使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人生,全方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

同时,各学院也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大一开展以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分析为主的指导,大二开展以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行业前景介绍分析为主的指导,大三开展以目标(就业、升学、出国)分析、劳动法规、考研讲座为主的指导,大四开展以求职技巧、职业心理转变、公务员考试、职业道德培养等讲座为主的指导,对学生开展全程就业指导。

各学院在给学生开展各项就业指导活动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就业指导活动: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将就业指导与校园文化结在一起;理学院将周五设为毕业生就业开放日,负责就业的领导和老师集中时间为毕业生答疑并提供服务;机械工程学院在班级建立起就业互助小组,并在学生宿舍设立了就业工作办公室随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创造良好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提升学生的的就业质量。

(二)搭建服务平台,强化信息传输

依托深圳汉码软件公司,学校建立起了功能完善、信息量大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网站嵌入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一体化系统,并和省就业中心、兄弟院校、人才市场等机构均有链接;网站内容每日更新,平均每天浏览量达到3000人次。通过就业信息网,学校可以在网上发布就业政策信息、需求信息和生源信息,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进行网上就业市场开拓;毕业生可以上传个人简历,搜索招聘职位,进行职业测评;用人单位在我校就业信息网上,可通过网络浏览我校毕业生简历,决定是否通知面试。

为帮助毕业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处还加强了校、院、班三级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构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将就业政策、岗位需求、招聘动态等各类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每一位毕业生,促进毕业生及时就业。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电话、短信、就业宣传专栏、电子显示屏、毕业生QQ群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方便毕业生择业。

在校级就业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学校要求和指导各学院建立了由就业信息网、飞信组、班级QQ群等组成的院级就业工作信息网络,多渠道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财经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还专门出资建立了就业短信平台,就业工作人员通过短信平台可以与毕业生实现信息互动,在快速传递就业信息的同时,还能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等。

对预征计划、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工作,学校分别指定武装部、组织部、团委和就业指导处具体负责,通过制定有力的措施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表格略)

(三)关爱特殊群体,强化就业帮扶

对残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和女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学校建立起了帮扶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帮扶,在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经济援助等方面加大了帮扶力度。

除分类指导、专项培训外,对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我们优先重点推荐,在面试和接待用人单位的全过程中,都不错过推荐就业困难群体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扶,切实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同时,还通过组织参加专场招聘的形式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帮扶:

2010年专程组织了残疾学生、贫困女生、特困生等就业困难毕业生41人,赴广州参加“2010泛珠三角校企合作暨贫困生专场招聘会”,学校承担了全部参会学生的往返交通、食宿等所有费用,现场确定被单位录用的6名,达成双选意向的30人。

2011年组织和举办4场就业困难群体专场招聘会, 200余就业困难毕业生通过帮扶成功就业。

2012年,学校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我校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在各学院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信息库、实行“一对一”帮扶的基础上,就业处定期检查各学院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帮扶方案的落实。校园招聘会上,学校根据企业招聘的专业对应安排相应的学院就业专干负责,重点推荐就业困难的学生;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热门专业时,我们采取5个男生搭配1个女生,5个热门专业毕业生搭配1个冷门专业毕业生的办法,尽量扩大女生和冷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截止到目前为止,2012届225名就业困难毕业生中已有183名通过帮扶与用人单位成功就业。

四、立足“三个关键点”,强化学生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校正在建设的就业“亮点工程”和株洲地区大学生就业“示范工程”。近年来,我校立足创业教育、创业活动、创业实践“三个关键点”,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一)营造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

一是成立了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服务平台。2009年3月,学校设立了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11月学校又专门成立了由校长王汉青教授任组长,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学院、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人为成员的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和落实我校的大学生创业工作。

二是引领学生积极树立创新创业观念。从2007年开始,在全校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学两门选修课程,向学生全面介绍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状况,并针对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困难、障碍和风险提出见解和对策,着重培养学生旺盛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2009年开始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学校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新增“创新创业活动模块”,并占2个学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三是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这个平台,2010-2012年,我校举办GYB、SYB创业培训各5期,培训GYB学员15000多人、SYB学员2154人;同时定期为创业者免费提供各类创业培训以及财务、法律知识等各种讲座,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入驻孵化园的创业者接受创业培训率达到了90%。

(二)丰富创业活动,提升创业能力

通过举办创业培训与创业大赛,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

2010年,我校举办了“规划未来、赢在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抢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了湖南省“春暖三湘”大学生就业知识抢答赛总决赛并获得本科组二等奖和专科组一等奖、三等奖各一个;组织了学校“‘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并推选3个优秀团队参加湖南省的决赛,其中一个创业团队荣获了湖南省创业计划书第一名,另一团队荣获了创业之星模拟创业操作竞赛第八名。

2011年,学校成功举办了“规划之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创业团队参加“金蝶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团队大赛,“株洲骏翼电子创业团队”荣获本科院校组一等奖;“星盟兼职中心创业团队”荣获三等奖。

2012年,相继举办了创业计划书大赛、第二届创业团队大赛、株洲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一系列创业活动,引领一大批在校学生创业。

(三)打造创业平台,扩大创业成果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紧抓株洲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契机,我校主动积极联合株洲市有关部门,多次到劳动、财政部门沟通和汇报,最终争取到株洲市财政投入建设启动资金和运行资金共140万元,采用学校提供场地、政府出资建设的方式,在我校筹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从2010年年初开始建设,6月份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并投入运行;现有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有创业孵化单间11个、预孵化大厅、产品展示厅各1个,并设有公共多功能会议室、洽谈室,免费提供给创业者使用,可同时容纳15个孵化项目和100多个预孵化项目入驻,基本办公条件齐全,水、电、道路、消防、网络等配套设施齐全,每个创业间都配备了空调、电脑、网络、资料柜、办公桌椅等,创业者拎包即可入驻开始创业。至今已先后入驻创业项目130多个。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自建园以来,以创业意识培养、创业项目培育为重点,先后培育出了爱尚墙绘设计工作室、唯美教育、新QQ教育、领美品牌、馨锁保险箱、亲色时代手绘坊、五彩艺术陶瓷坊、匠心文化传播、欧克伊饰品有限公司等大批入驻企业。韦慧文、吕力、任锦杰等人被评为株洲市大学生创业典型;杨勇波被评为“株洲市十佳创业明星”,还被推荐为创业典型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巡回演讲。自2011年5月开园至今,入驻的孵化企业营业额已达870万元。这些创业企业,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更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实践和就业的岗位。入驻的130多家创业企业,共聘用专兼职员工92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株洲市人大、在株洲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专程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视察,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创新创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玉泉现场题写“善于创业,完美人生”,勉励学生成功创业;省教育厅申纪云副厅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刘正华副厅长、株洲市人民政府张国浩副市长专程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揭牌并现场视察;株洲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志刚专程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视察,高度赞扬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所取得的成效。株洲电视台、株洲日报、全国大学创业服务网、中国教育报等先后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孵化项目进行了报道,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全市的大学生创业;岳阳市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学院、邵阳学院、海南大学、海口经济学院先后专程来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参观考察,在省内外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鉴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建以来所产生的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善创业环境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株政发〔2011〕14号)中明确提出,要“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见习基地”,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列为大学生创业重点项目,进一步扶持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建设和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与新方法,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包装、印刷、冶金、土木、机械、电气等行业就业特色,特别是在如何稳固开拓就业市场,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工作上,我们体会。

一、重视就业市场的稳固和开拓

一是要加强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坚持毕业生回访制度。毕业生就业,不能只是把学生推给了用人单位就万事大吉,而应对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进行经常性的跟踪调查和评估,为用人单位提供“售后服务”。为此,我校每年都要进行毕业生回访,面向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具体表现,征求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意见和建议。良好的“售后服务”使我校在用人单位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二是要依托行业优势,形成专业品牌效应。我校作为全国唯一以包装教育为特色的本科院校,依托包装类专业优势,已逐步形成了在全国包装印刷行业的品牌效应;冶金专业作为原冶金职院的品牌专业,也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此外,土木、机械、电气等专业,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在行业中的地位逐年提升。每年利用召开行业会议的机会,我们都会大力宣传学校有关专业的办学特色,发放毕业生信息资源资料,通过行业协会联系用人单位,吸引大量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三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内外实习、毕业生就业见习和创业实训基地。我校在东莞设立的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东莞包装学院,由近百家核心企业组成,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建立了我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的前沿窗口,使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同时也成为毕业生择业、企业考核录用人才的重要环节,以实训带动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

二、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

学校通过平台支撑、活动引导、导师带动、项目孵化等手段,切实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株洲市政府的支持下,按照“政府扶持,高校主办,集中管理,突出特色,区域共享”的建设原则,创建了具有政府支持、企业对接、高校主导“三位一体”特征和创业教育、项目孵化、人才培训、创新研究“四级联运”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以扶持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紧贴学校特色培植创业项目,项目孵化成效显著,园区辐射功能强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是构建创业工作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学校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列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并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思路,即:围绕“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工作目标,抓住“服务创业、推动就业”两个着力点,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引创业,从“观念引导、能力提升、平台搭建”三个环节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全员性、全程性、系统性和导向性。

二是组建创业导师团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会同株洲市教育局编写了《大学生创业政策汇编》、《大学生自主创业先进典型》、《株洲市“十大创业明星”创业事迹汇编》发放到每个学生,鼓舞和推动大学生创业。学校每年都要举办3-4场创业典型专场报告会、创业论坛,邀请企业名流讲创业故事、谈创业体会、传创业经验;邀请本校毕业学生中的创业典型现身说法,言传身教。组建了由30名成功企业家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学生创业导师团队,2012年组织了创业导师和创业学生的帮扶对接活动,株洲百姓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谢鹏飞董事长等20位企业负责人分别和我校乐雅陶艺工作室、亲色时代手绘坊等22个学生创业项目结成帮扶对象,签订了帮扶协议,创业导师每年对帮扶项目开展诊断咨询至少1-2次、提供企业内部培训1-2次、每年提供跟岗学习1周以上,并随时关注创业项目的运行和发展,为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三是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培植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采用学校提供场地、政府出资建设、企业参与帮带的方式,我校依靠株洲市政府的支持创建了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校为孵化园提供场地和管理人员,地方政府投入建设运行资金,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株洲各高校通力配合,工商、税务、企业界共同参与,构建起了政府支持、企业对接、高校主导“三位一体”的的开放性创业孵化平台。同时,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运行的过程中,注重“以园为主,构建网络,辐射全市”,全市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大幅提升,孵化园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到了株洲地区所有的高校。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全校师生员工、尤其是全体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由于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工作,距离毕业生就业创业新形势的要求还存在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改革创新,为实现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车辆工程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一、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并不局限于轿车的设计制造机车、拖拉机、军用车各种特种工程车、作业车都是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的内容只不过不同院校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因此大家报考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所在院系专业设置等信息.一般来说国内院校的车辆工程设置在汽车学院或者机械工程学院所以一般所指车辆工程就是汽车工程也就是以汽车构造和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有一些院校将车辆工程独立成系或者设置在机车车辆院系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就设置在机车车辆系其主要研究方向不是汽车而是铁路、公路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火车、矿车或者其他有轨车辆的设计制造.

二、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和收入怎么样复制链接 专业发表于2010-9-13 1909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 分享到人人网我们现在基本都在铁路行业里铁路局和车辆厂大连交大 车辆工程专业是个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车辆设计.汽车销售的工作我的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现在大部分在工厂实习一段时间然后从事管理工作。当然如果你想找个更好的工作可以选择考研或考公务员山东交通学院 车辆工程就业很好。但是就业范围局限而且国企工资不高.我目前就业考研最好是西南交大大连交大 车辆专业最近还是比较火的就业也相当不错比如进汽车厂一汽二汽上汽等也可以进研究院一般是搞设计吧汽车设计底盘设计还有稳定性校核什么的发动机设计等吧我继续读研我班有去上汽比亚迪的重汽的奇瑞一汽还不错。 1

现在比较热。中国汽车最近几年发展相当迅速所以我们还是比较幸运吧。山东理工 车辆工程是分方向的.吉林大学的车辆工程是汽车方向一般交通大学的车辆工程都是面向铁路方向.我是面向铁路方向的.这个专业一般男生选比较好不太合适女生.汽车方向的可以去一汽等等铁路方向的只能去铁路局或者车辆公司.我现在在黑龙江齐轨公司.兰州交大 能做的很多比如说做汽车设计工程师或者去企业里做技术员等目前这个专业很好最近几年应该不愁毕业后的工作.东北林大 我是工作了现在车辆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没有必要考研在公司工作三年比在学校呆三年强多了我怕我在学校里呆时间长了会傻掉。山东理工 去机械或者汽车类的公司都行.我们班除了考研的都在汽车厂.一汽2汽上汽等等.这2年就业还不错不过最好报个好点的学校.主要从事技术开发等工作我现在就在研发部门.武汉理工 基本上关于汽车方面的东西都可以做包括技术售后出口销售等现在学汽车不错反正这几年工作都好找不过以后多了竞争肯定也激烈了我们同学找的工作都不错选专业很重要以后找工作专业起的作用比较大不过得好好学习才行。山东交通学院 在读研家里没有负担可能父母对我的期望值比较高一直坚持我读研同学好多都工作了偶尔的时候也常常聊起当初的选择都是在羡慕自己没有走的哪一条工作得说研究生好在研的向往工作的。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多学点知识这是最实在的如果现在条件不允许家里面需要我们去承担责任就应该站出来毕竟做人是第一位的中国农业大学 汽车生产企业.的工作岗位.现在就业还好.以后不知道会怎么样…哈工大 车辆工程专业很好找工作的而

且工资相对来说也较高一般进入汽车厂的设计单位比如研究院什么的。当然继续深造比如考研也是不错的选择。山东理工 可走的路很多。如果是从事本专业大多就是去汽车厂汽车厂一般都是大型国有企业。目前来看找工作是不成问题的。我们班总共三十人二人出国一人创业六人读研其它的都找到了工作。去汽车厂工作的主要就是从事工程师助理销售后期客服文案类。也有去报社写稿子的。目前来看就是这样。中国农业大学 铁路局车辆厂轻轨公司汽车厂也有找别的工作的学的是工科比较好找工作大连交大 能做很多很多啊去汽车厂做设计做管理都行还能去汽车销售公司我们班的人都差不多这样吧。或者转行去做机械也可以的。还有就是招聘公司的定位不一样做的事也就不一样了南京理工 目前正在读车辆工程研究生目前铁路车辆行业很缺人缺到连我那些几乎成绩差的不能毕业的同学也有公司愿意要。不过去的都是国企待遇一般不过很稳定只要努力会有很好的收益。大连交大 车辆工程专业铁路车辆毕业了一般有很多选择比如一般在学校双选会的时候会来好多单位但大部分都是各个车辆厂现在改名的很多实质不变各个铁路局有一部分幸运儿还可以签到研究所象我现在在车辆厂是个小工艺员钱少的可怜。但学这个专业的一般应该如果想就业的话都能就业不存在什么闲置在家的情况当然我一直相信人和人是不同的兰州交大 至于车辆工程毕业后做什么我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定的要看自己的选择我是做销售的。我的一些同学工作状况还可以。有到中国重汽的还有奇瑞德北汽福田中通客车等他们一般是做技术的。工作还是都不错地。山东交通

学院 。 我现在是在奇瑞汽车公司车辆工程毕业的很好找工作了。主要方向有乘用车比如QQ还有商用车比如江淮的卡车还有重卡比如三一重工。当然了也可以从事其他的相关行业比如当个汽车编辑啦要求文笔好工资不错的。中国农业大学 车辆工程很好就业只是刚开始工资低点。上海大约是2000。山东交通学院我们学校的车辆工程就业率相对很好收入一般在1500左右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就高一些2000多吧山东理工 找一个好学校如果是吉林的就去吉大好了。这个专业很稳当但是也不是高薪一个月几千块钱基本够花。成绩好一点的去同济或上海交大最好是清华差一点的去尔滨工业大学或我们学校都行。当然在如果以后想留在吉林长春一汽还是不错的。武汉理工 如果是出于兴趣想选择车辆工程专业那我就要恭喜他们能够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既然是有兴趣当然学习就会有动力当然只学好老师课上讲的知识的远远不够的汽车工业在中国还很不完善太多的东西都是吸收国外的经验所以在学好基础课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多留意国内外汽车的发展形势如果是出于对就业的考虑选择车辆工程专业那我也要恭喜他们在全国车辆工程专业的就业率都很高至少在我们学校应该是数一数二的不过一般都是去工厂作为技术工人工资不是很高工作机会多工资自然就低真的很无奈不过就业形势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个人认为年轻人毕业之后还是先就业再择业比较好无论在什么单位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最初的几年都是很难熬的阶段当然也是积累经验的时期很苦但很宝贵要珍惜中国农业大学 感觉就是车辆这几年好找工作吧但是高考肯定分数高可以

考虑考个好的专业而选择一个一般的学校山东理工 我毕业的学校是兰州交大以前是兰州铁道学院所以我们的车辆工程是指的铁道车辆单从我的经历来讲我这个专业以机械为主面向铁路主要就业在各铁路局铁路车辆工厂铁路机车厂等铁路部门就业很容易我们专业的男生就业率百分之一百五女生稍微差一点但也能找到工作一般是车辆厂其实也挺好不过比起男生差一点选择性更小没办法工科都这样。还有就是我们的车辆工程还分四个方向车辆工程指车厢、内燃机车用柴油机驱动的车头、电力机车用电力驱动的车头还有就是动车组也就是现在D字头的高速客车。目前来看动车组专业在各铁路局工作的待遇比较高兰州交大 车辆工程专业相关问题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去哪些单位比较好》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和收入怎么样》 《哪个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比较好这个专业前景如何》 《车辆工程学些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学》

三、摘自天估斋吧2010年车辆工程专业表示专业方向有四个机车铁道车辆成轨汽车学的东西前三年都是一样的只是大四上学期的专业课不同前三个就业一般在机车厂铁路局车辆段后一个看个人的去年毕业的各种公司都有

四、摘自天估斋吧2010年车辆工程车辆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车辆工程领域设计理论、制造知识、应用能力能从事铁路、公路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用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机车工程方向机车工程总体与走行部、机车电传动与控制、内燃动车组与液力传动、机车制造与修理技术、列车牵引计算。 铁道车辆方向铁道车辆工程、铁道车辆制动技术、现代铁道车辆装备、铁道车辆制造技术。 机车运用方向机车运用管理、机车构造原理一机械部分、机车构造原理二电气部分、牵引与制动、铁道运输工程。 动车组方向高速铁路及动车组概论、动车组总体与走行部、动车组牵引传动与控制、动车组制动系统、动车组控制网络、动车组牵引计算、动车组车内设备及旅客信息系统、动车组结构可靠性与动力学、动车组运用及检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传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器与装备。 汽车工程方向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振动噪声控制。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车车辆、高速列车、城市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在城市交通系统从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有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与设备、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学生需求量远大于实际毕业生人数就业率达100。近年来约有30的毕业生被推荐免试或考取硕士研究生。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上一篇:建设单位施工总结报告下一篇:技术部门岗位工作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