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2022-10-24

第一篇: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7〕96号 【发布日期】2007-11-14 【生效日期】2007-11-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

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7〕96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财政厅《关于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财政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

关于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省财政厅

为加强广东省镇(乡)财政管理,建立完善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东莞市、潮安县进行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在蕉岭县、徐闻县进行镇(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在德庆县、清新县进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现就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改革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镇(乡)财政管理方式,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确保基本支出需求,切实缓解镇(乡)财政困难,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促进镇(乡)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探索,依法推进。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的新方式,依法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不搞一刀切。各试点地区可自行选择改革模式,在坚持本指导意见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改革措施。

(三)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各试点地区可先在财政较困难的镇(乡)和财务矛盾较为突出的村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三、主要内容

(一)改革镇(乡)财政管理方式。除东莞市采用财政收支集中管理模式外,各试点地区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选择确定镇(乡)财政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镇(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1.镇财县管模式。由县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镇(乡)财政收支。在坚持镇(乡)财政管理“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镇(乡)理财的积极性。“三权”不变包括:

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继续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镇(乡)政府在县财政部门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组织本级预算执行;

二是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镇(乡)政府对其资金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资金结余仍归镇(乡)政府所有,镇(乡)原有各项债权债务仍由镇(乡)政府享有和承担;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属于镇(乡)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镇(乡)政府按规定程序审批。镇财县管模式的主要内容是:

(1)预算共编。县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结合财力实际,充分考虑改革的需要和可行性,明确预算安排顺序和重点,提出镇(乡)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镇(乡)政府根据县财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年度预算执行中,镇(乡)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须报县财政部门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须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并按程序报批。

(2)账户统设。取消镇(乡)财政总预算会计,由县财政部门代理镇(乡)财政总会计账务,核算镇(乡)各项会计业务。相应取消镇(乡)财政在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县财政部门在各镇(乡)金融机构统一开设财政账户,并结合实际设置有关结算明细账户。

(3)集中收付。镇(乡)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纳入县财政管理,镇(乡)组织的预算内收入全额缴入县国库,预算外收入全额缴入县财政预算外专户,由县财政部门根据镇(乡)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核算。镇(乡)支出以镇(乡)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逐步实行工资统发。为方便镇(乡)及时用款,各地可建立公务费支出备用金制度。

(4)采购统办。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镇(乡)各项采购支出,由镇(乡)提出采购计划申请,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当地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办理。

(5)票据统管。县财政部门负责管理镇(乡)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镇(乡)坐收坐支,转移和隐匿收入。

2.财政收支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集中财力,上级所拨经费、补助以及镇(乡)属企业等各项收入由镇(乡)财政集中收缴;二是集中支付,个人经费支付到个人,专项经费等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承建商;三是集中核算,将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账务统一集中到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

3.镇财县统模式。将镇(乡)财政收支并入县本级预算,实行收支统管。

(二)改革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村级财务管理方式,应坚持村级“三个民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和“四权”(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管理模式的选择应尊重村民意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村财镇代管模式,即委托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代理记账的管理方式。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村设报账员和出纳员,村的原始凭证每月定期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由村报账员送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记账。为完善村级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对村级会计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制度、统一票据、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管理。有关报表定期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村级会计委派制、选聘制模式。

(1)村级会计委派制。经镇(乡)政府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会计人员,由镇(乡)政府委派到村任职,承担村级财务会计工作。委派会计受镇(乡)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为所在村提供财务会计服务,做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财会档案管理等工作。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为村级委派会计的主管部门。

(2)村级会计选聘制。经镇(乡)政府统一向社会招考、择优录取的会计人员,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择聘任到村任职,承担村级财务会计工作。受聘会计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镇(乡)政府双重领导,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为受聘会计的业务主管部门。

村级会计的人员经费来源问题,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自行研究决定。

3.委托中介机构管理模式。通过公开、民主的方式,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同意,依法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将村级会计账务核算、档案管理等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管理。镇(乡)政府、社会中介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三方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镇(乡)财政所或财政结算中心负责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各试点地区在推进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的同时,可以将改革模式延伸至组(经济社)一级,也可以将组账委托村代管。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领导,精心组织。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由试点地区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试点地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完善措施,及时解决改革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实事求是,分步实施。各试点地区应根据本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试点工作进度,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于2008年起正式开展试点,争取两年内全面推开。各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请于2007年底前报省财政厅备案。

(三)密切配合,协同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改革的综合效应。各试点地区要合理划分市、县、镇(乡)财权与事权,不断改革完善市、县、镇(乡)财政体制;要建立对镇(乡)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镇(乡)经济和财政发展;要积极推进镇(乡)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对镇(乡)和村债务的管理。

(四)加强监督,严格纪律。各试点地区的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地区工作的指导;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纪律规定的,要严肃追究纪律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101号 【发布日期】2007-09-21 【生效日期】2007-09-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

占补平衡工作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7〕101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

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意见

省国土资源厅 省财政厅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占用耕地数量不断增大,补充耕地的任务越来越重,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越来越大,现行的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体制及补充耕地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07年,国家加大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的征收力度,提高了征收标准,调整了分配方式,改变了项目管理办法,为加快土地整理步伐,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资金保障。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重要性,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大局出发,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确保耕地实现占补平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做出贡献。

二、明确职责,切实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和项目指南;建立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负责全省项目的备案、监督、检查和指导,对省直接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建立全省新增耕地指标库,负责全省新增耕地指标备案管理;对跨市(州、地)新增耕地指标的流转进行管理和调剂;对土地开发整理相关企业进行行业管理和市场准入。市(州、地)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本辖区的项目管理办法;编报本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计划;建立本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负责本辖区省财政分配资金、耕地开垦费及其他资金投资项目的入库(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及预算审查和项目验收,对本辖区的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建立本级新增耕地指标库,负责本辖区新增耕地指标的流转管理和调剂;负责本辖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新增耕地指标备案材料审核和上报。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负责制定本辖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制度;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编报本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计划;建立本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组织项目初审和申报,指导开展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审查项目实施方案,监督项目招投标、工程承包等活动,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组织项目初验;负责耕地开垦费的收缴入库;建立本级新增耕地指标库,负责本辖区新增耕地指标管理、使用;负责本辖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新增耕地指标备案材料上报。

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制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案,将资金分配到各市(州、地)财政,负责下达省直接投资项目的资金计划,对分配资金和省财政直接下达的项目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市(州、地)财政局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制定项目投资计划,将资金按项目足额下达到各县(市、区)财政,对下达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县(市、区)财政局负责按规定拨付项目资金,监督管理资金使用。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申报及实施,组织县级农业、水利、林业、农办等部门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相关规定申报项目,项目实施所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按资金渠道和有关规定纳入各级新增耕地指标库管理。

三、改革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管理

(一)调整和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管理。从2007年1月1日起,调整我省省级与市(州、地)、县(市、区)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管理方式。根据财综〔2006〕48号文件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的通知》(财建〔2007〕84号)精神并结合我省实际,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包括中央返还部分和缴入省财政部分)由省财政按统筹分配,实行分级管理分成使用。省级分成的70%部分,省留成10%,用于我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到的土地保护和耕地开发整理以及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耕地保护等规划和管理的相关支出。其余的90%及中央返还部分,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发文分配给各市(州、地),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耕地开发等支出,并落实到项目。具体分配方式以各市(州、地)上一年土地变更调查的基本农田面积、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和当年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计划数以及截至上一年12月31日缴纳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四个因素(四个因素所占权重分别为30%、20%、30%、20%)作为依据分配给各市(州、地),再由市(州、地)参考以上因素和权重按项目落实到县(市、区)。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可根据需要适时对以上分配因素和权重进行调整。

每年11月30日前,各市(州、地)国土资源部门将本地区截至当年土地变更调查的基本农田面积、灌溉水田面积、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和下一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计划数等上报省国土资源厅,作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依据。省财政厅结合上一年截至12月31日各地缴纳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情况,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制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案。省、市(州、地)财政每年应从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安排一定经费开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核查、开发整理项目审核论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督管理、新增耕地核查、建立基本农田信息与监督系统、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及耕地折算等工作;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和新增耕地指标数据库建设、管理和维护,建立省、市(州、地)、县(市、区)三级共享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和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信息系统。

每年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案下达之前,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对各地上一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上报数据不实、项目落实不足、滞留专项资金的市(州、地)、县(市、区),将核减下一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指标;对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要限期追回,取消下一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指标,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加强耕地开垦费的征收管理。耕地开垦费由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所在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足额征收。耕地开垦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支出。全省耕地开垦费最低征收标准为8000元/亩,交通、水利、教育建设项目耕地开垦费按不低于全省最低标准的80%缴纳。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可根据《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报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省国土资源厅将耕地开垦费的征收情况作为建设项目报批的依据,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时要出具新增耕地合格证,同时还须出具耕地开垦费缴纳凭证。业主单位自行补充的,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时须出具新增耕地合格证。业主单位自行补充耕地,必须按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备案,编制规划设计及预算,并通过验收,项目投入不得低于当地土地开发平均成本。对未缴纳耕地开垦费或缴纳不足的建设项目,自行补充耕地未按规定进行备案、编制规划设计和预算及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将不予用地审批。

四、认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规范新增耕地指标管理

(一)调整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体制,实行属地占补平衡制度。建设项目(含国家、省重点项目)占用耕地由县级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占补平衡。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负责监督落实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经批准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四至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实行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挂钩的制度和补充耕地储备制度,切实做到本地区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先补后占。

县(市、区)人民政府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级财政收取的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省级财政分配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按项目下达给各县(市、区)的部分、涉农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部分。 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可根据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数量委托项目所在市(州、地)或县(市、区)人民政府补充耕地。委托实施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原则用于该项目的占补平衡,结余的新增耕地指标由当地新增耕地指标库按原委托价格收购储备,确需用于跨市(州、地)同类建设项目占补平衡的,须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水利水电、县乡公路改造及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可用农业部门坡改梯项目进行占补平衡,具体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制定。

农村村民建房占用耕地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自行开发占补,补充新增耕地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农业部门认定并及时进行土地变更。具体认定办法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制定。

(二)转变占补平衡方式。占补平衡方式由以土地开发为主逐步向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转变。县(市、区)每年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指标总量的30%以上必须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复垦项目获得,该比例根据耕地占补平衡情况适时调整、提高,并列入目标考核。

省直接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产生的新增耕地指标进入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各级收取的耕地开垦费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按资金来源分别进入各级新增耕地指标库。为充分调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积极性,使用省财政分配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形成的新增耕地指标,按省30%、市(州、地)20%、县(市、区)50%的比例分配。新增耕地指标备案时,按以上比例分别划入各级新增耕地指标库。划入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中的新增耕地指标主要用于重点建设项目较集中地区的占补平衡调剂、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建设项目占补平衡调剂和贵阳市部分建设项目的占补平衡调剂;划入市(州、地)新增耕地指标库中的新增耕地指标主要用于本辖区内建设用地项目的占补平衡调剂;划入县(市、区)新增耕地指标库中的新增耕地指标主要用于补充县(市、区)使用耕地开垦费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形成新增耕地指标占补的不足部分。

各地要严格按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计划,积极组织申报、实施和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整理不得低于下达的计划,土地开发不得超过下达的计划。上年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未完成的市(州、地),本不得申请跨市(州、地)新增耕地指标调剂,并调减下一该地区建设项目占耕指标。

对大型交通、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数量大,不能全部实现先补后占的,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可实行计划占补。但计划占补量不得超过占用耕地总量的30%,且必须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承诺在一年内完成并通过验收。

(三)严格新增耕地指标管理。省国土资源厅建立全省新增耕地指标库。所有新增耕地合格证及对应的项目竣工验收材料必须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新增耕地合格证加盖贵州省新增耕地指标备案专用章后有效。未经备案的新增耕地指标不能用于占补平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省直接投资项目新增耕地合格证的核发。市(州、地)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辖区除省直接投资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新增耕地合格证的核发。新增耕地指标合格证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制作、编号、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新增耕地指标流转制度,加强指标流转环节监督检查,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市(州、地)辖区内的新增耕地指标流转,由市(州、地)国土资源局批准,从本级新增耕地指标库中划转;跨市(州、地)的新增耕地指标流转,由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从省级新增耕地指标库中划转。未经批准擅自流转的,流转指标不能用于建设项目占补。为鼓励就地解决占补平衡和鼓励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占补平衡,减少新增耕地指标流转数量,新增耕地指标跨市(州、地)流转按该建设项目应缴纳耕地开垦费2倍的标准支付置换款。

新增耕地指标流转收支纳入各级财政土地开发整理专户管理,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滚动循环使用。各级人民政府应从新增耕地指标流转收支盈余中提取一定经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和新增耕地指标库的运行、维护,奖励在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各地不得滞留新增耕地指标,滞留新增耕地指标2年(含2年)以上未使用的,省国土资源厅可根据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占补平衡的需要进行调剂使用。社会资金投资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新增的耕地只能用于自行占补平衡。

五、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确保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健康发展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范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要尽快拟定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办法,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抓紧做好贵州省土地整理条例立法拟定、调研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也要根据自身职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二)加强队伍建设。省国土资源厅要强化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监督、管理。省土地整理中心要切实转变职能,主要从事参与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省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计划草案和项目指南,建立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全省新增耕地指标库,对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市(州、地)验收项目进行核查、抽查。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明确监管职能,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已批准和正在实施的国家及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检查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7〕1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国家、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检查的通知》(黔国土资发电〔2007〕10号)要求和检查意见,认真整改、抓紧实施、保证质量,尽快提请验收,确保项目的全面完成。对2006年底以前省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按已批复的项目投资计划予以安排;对未获批准的国家和省投资项目,由各市(州、地)根据项目情况在省分配资金中优先安排。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

【发布单位】银川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银政办发〔2009〕244号 【发布日期】2009-11-13 【生效日期】2009-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银川市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财政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银政办发〔2009〕24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银川市财政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请抓紧组织实施。

二OO九年十一月十三日

银川市财政局主要职责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宁党办〔2009〕67号),设立银川市财政局,为银川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增加职责

监督管理全民创业发展资金,落实全民创业的财政扶持政策,协助做好全民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二)强化职责

1、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2、加强政府债务和外债管理工作。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财政和税收的方针政策、中长期规划及相关规定,研究拟定财政、税收的地方性政策和规章,提出运用财政政策实施区域调控,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政策建议;根据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及时制定相应的配套办法,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全市中长期财政计划和预算草案,执行市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决算。

(三)承担管理市级各项财政收入、非税收入和财政专户、政府性基金的责任;监督管理全民创业发展资金,落实全民创业的财政扶持政策,协助做好全民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四)管理市级财政公共支出;管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财政预算内其他收支;组织执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监督各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推进财政预算收支分类改革,研究完善财政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支出的方式方法;深化“收支两条线”工作,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负责银川市行政事业单位小汽车编制计划上报的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对资源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六)管理市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协同有关部门对中长期投资计划的研究;管理政府债务工作;监督、检查土地征用、拆迁补偿等专项资金的管理。

(七)管理市级财政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负责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工作。

(八)管理银川市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执行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

(九)主管全市会计工作;组织会计专业人员培训、技术资格考试,负责会计证管理;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工作。

(十)编制政府采购中长期规划,拟定和执行政府采购政策,深化政府采购改革。

(十一)负责市本级财政项目预算审核和财政专项资金的评估及评价工作。

(十二)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负责国库款收支、国债管理、外债管理。

(十三)负责组织落实银川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

(十四)负责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统一发放。

(十五)参与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

(十六)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职责调整,市财政局设4个内设机构:

(一)综合处(监察室)

负责协调和督办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机关文电、信息、宣传、会务、保密、安保、档案、信访、党建、组织人事、机构编制、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老干部管理服务等工作;负责教育、科技、文化、农牧、林业、扶贫、农发等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财政政策建议;组织执行事业单位通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承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具体工作;监督管理科技专项资金;承担市级国有文化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负责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拟订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负责财政支农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农业和扶贫政策性专项贷款贴息;承担本部门行政流程再造设计和流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的工作。

(二)预算国库处

拟订财政政策、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和中长期财政规划;负责编制银川市和市本级预决算草案报告;承担市本级部门预算审核、编制工作;编制市本级预算外收支计划、国债还本付息计划;拟定市本级与辖区财政分配政策,负责市本级对县市、辖区的转移支付工作,指导辖区预算管理工作;负责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分析;组织实施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及政府会计制度;负责总预算会计工作,办理预算内外资金拨付以及会计核算;管理市级财政的银行开户和财政专户,拟订银川市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组织实施政府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工作;负责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的编制会审上报工作。

(三)业务一处

负责国土资源、土地储备、交通、建设、园林、房管、城管和其它行政及政法等部门财政预算管理;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拟订全市行政性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承担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负责银川市小汽车编制管理日常工作;负责投资项目财政拨款并监督落实;参与拟订银川市建设投资计划,组织实施基本建设财务制度;承担政策性补贴资金财政管理;负责国债转贷、政府债务、外债资金、其他支出的财务管理;承担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工作;负责全市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和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审核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参与标准的拟订;拟订政府性基金的初审及相关实施办法;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收入政策;管理财政票据;参与住房制度改革,负责廉租住房、住房补贴等政策性资金的管理;负责彩票的发行和彩票公益资金管理工作;负责自收自支单位(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业务二处

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老干、民政、卫生、商务、供销、食品药品、经委、国资委、安监、环保等部门预算的有关工作;研究提出相关财政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管理银川市财政社会保障、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会同有关部门监督执行有关资金(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拟订相关财务管理办法;编制市本级社会保障预决算草案;审核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草案;管理离休及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的医疗保健经费;监督管理全民创业发展资金,落实全民创业的财政扶持政策;研究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财政建议,分析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提出银川市支持有关行业的政策建议;指导企业项目资金的上报工作,承担财政财务管理有关工作;负责企业改制、企业破产清算工作;负责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及财务报表的汇总上报工作;负责银川地区企业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企业税源调查工作;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管理全市会计从业资格;指导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工作;负责代理记账机构设立资质审批及许可证的颁发;指导和监督社会审计工作;承担银川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拟订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审核非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受理政府采购投诉;指导辖区的政府采购工作;拟订银川市财政监督检查办法;监督财税法规、政策和预算执行情况;负责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开展财政收支管理检查;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承担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工作;负责行政审批的相关工作和行政复议等法律事务;承担全市财政系统纪检监察业务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行政编制39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领导职数19名,其中:主管14名(综合事务主管、监察主管、监察条法主管、农业主管、教科文主管、预算主管、国库主管、行政政法主管、经济建设主管、综合业务主管、社会保障主管、企业主管、政府采购主管、会计主管);副主管5名(由市财政局根据工作需要具体设定)。

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5名。

五、附则

(一)本规定由银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银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二)银川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对银川市财政局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检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

【发布单位】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文号】建城[2005]220号 【发布日期】2005-12-06 【生效日期】2005-12-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建设部

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

(建城[2005]220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自2003年建设部等八部委下发《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区高度重视,稳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认真探索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冬季采暖是我国北方地区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供热事业的发展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形成的职工家庭用热、职工单位交费的福利供热制度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尤其是收费难、设施老化、能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了城镇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改革城镇供热体制,切实解决福利供热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保障北方地区居民采暖,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区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做好供热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合理供热、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以培育供热市场和保障供热能力为基础,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解决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问题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镇供热新体制,促进城镇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国家统一指导下,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改革工作;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认真细致地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全面落实改革要求,使供热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取得较快发展;坚持环保节能的原则,强化节约意识,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和系统节能,降低能源消耗;坚持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公平,满足困难家庭的需要,同时兼顾各方面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近期重点工作

(一)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城镇供热实行政府定价,并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热价与燃料价格的联动机制。各地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供热的燃料特点,当煤炭等燃料价格在一年内变化达到或超过10%后,相应调整热力生产的出厂和供热销售价格;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解决煤炭价格上涨对供热企业的影响,确保正常供热。

(二)逐步推进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福利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采暖用户直接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实行用热商品化。同时,实行将采暖费补贴由“暗补”变“明补”。各地区在制定采暖费补贴政策时,应根据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住房标准、收入水平、城镇供热平均价格、采暖期限、企业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总体补贴水平,统筹考虑各类人群的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采暖补贴资金来源为原“暗补”时财政、单位用于职工的采暖费用。原则上各地区可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供热商品化、货币化,具体由各地从实际出发自行确定。

(三)培育和完善供热市场。各地区在推进供热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逐步达到投资多元化、运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提高供热投资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供热服务,满足用户需求。要加大国有供热企业的改革力度,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允许非公有资本等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热源厂、供热管网的投资、建设、改造和经营。

(四)切实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各地区在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冬季采暖问题。在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时,要将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采暖问题作为重点内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落实资金,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采暖资金的筹集,以同级人民政府为主,上级人民政府可通过适当方式给予补助。中央财政将在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统筹考虑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采暖保障支出因素。

(五)优化配置城镇供热资源。要坚持集中供热为主,多种方式互为补充,鼓励开发和利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供热。各地区要按照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城镇供热发展专项规划,优化城镇供热结构;要从保护环境、节约土地、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出发,积极整合供热资源;要改变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部门分散供热的模式,实行供热社会化、专业化。

(六)大力促进供热采暖节能工作。各地区要认真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政策措施,加强城镇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改造。要严格按照城镇供热采暖系统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积极运用水力平衡、气候补偿、温控和计量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造供热设施和管网,改进消烟除尘系统,污染物达标排放,充分挖掘现有系统供热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

各地区要加强城镇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力度,新建建筑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及验收;对既有建筑要制定节能改造计划,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实施城镇既有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尽快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和热能效率。稳步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促进供、用热双方节能。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须安装楼前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新建住宅同时还要具备分户热计量条件;既有住宅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热计量方式,热计量系统改造随建筑节能改造同步进行。

(七)加强供热市场监管和应急保障。各地区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供热市场准入、退出、价格、质量和安全等实行有效监管,规范供热市场秩序,切实维护供、用热双方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城镇供热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稳定供热。对可能出现供热燃料紧张的地区,要实行供热燃料应急储备制度;对不能保障正常供热的企业,要有应对措施,必要时依法实行临时接管。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各地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应当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鼓励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对供热体制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方案。各地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进一步引导城镇居民转变福利供热采暖观念。要认真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妥善解决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切实做好低收入困难群体的采暖保障工作,保障供热和安全。要将此项改革列入本地区“十一五”规划和计划中,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各项改革方案的出台均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做到民主、科学、公正、公开。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尽快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加强对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要进一步完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协调作用,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二○○五年十二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财政部采购方式(询价和邀标)大全

询价采购

释义 买方向卖方询问商品价格,或者同行竞争对手之间互相打听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

询价的目的是从询价中获得最准确的价格信息,以便在报价过程中对工程材料(设备)及时、正确的定价,从而保证准确控制投资额、节省投资、降低成本。询查材料设备价格的方法有:造价信息(地区刊物)、电话询价、上网查询、市场调查、厂家报价等。

询价时应该能尽可能多的提供预购的产品信息,数量等。

询价采购工作规范流程

所采购物品必须是非政府采购范围内,符合“三重一大”邀标范围界定的大宗物品或设备的采购时,单位物资采购小组要进行市场询价工作,程序如下 :

一、询价准备

(一)询价人员必须是单位物资采购小组成员或经过会议决定的其他人选,由纪检员、财务人员和办公室人员或设备技术人员三人以上组成。

(二)必须是三人以上同时过全程参与询价工作,采取逐家询价方式进行,不得分散询价。

(三)计划整理。根据单位需要,编制询价采购计划。

(四)编制询价文件。询价小组根据采购要求,在采购执行计划要求的采购时限内拟定具体采购项目的采购方案、编制询价文件。

(五)询价文件确认。询价文件在定稿前需经单位领导集体讨论并加以确认。

(六)收集信息。根据采购物品或服务等特点,通过查阅供应商信息库和市场调查等途径进一步了解价格信息和其他市场动态。

(七)确定被询价的供应商名单。询价小组通过随机方式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名单中确定不少于三家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询价通知书让其报价。

二、询价

(一)递交报价函。被询价供应商在询价文件限定的时限内递交报价函,工作人员应对供应商的报价函的密封情况进行审查。

(二)询价准备会。在询价之前召集询价小组召开询价预备会,确定询价组长,宣布询价步骤,强调询价工作纪律,介绍总体目标、工作安排、分工、询价文件、确定成交供应商的方法和标准。

(三)询价。询价小组所有成员集中开启供应商的报价函,作报价记录并签名确认,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按照询价文件所列的确定成交供应商的方法和标准,确定一至二名成交候选人并排列顺序。

(四)询价报告。询价小组必须写出完整的询价报告,经所有询价小组成员及监督员签字后,方为有效。

三、确定成交人

(一)询价小组将书面谈判报告和推荐的成交候选人的排列顺序提交给单位领导研究决定,需召开单位领导班子班子会集体讨论确定成交人。

(二)成交通知。成交人确定后,由单位向成交人发出《成交通知书》,同时将成交结果通知所有未成交的供应商。

(三)编写采购报告。询价小组应于询价活动结束后二十日内,就询价小组组成、采购过程、采购结果等有关情况,编写采购报告,作资料保存备查。

邀标

就是工程项目的邀请招标,它相对于公开招标而言。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1、项目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少量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2、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的;

3、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

4、拟公开招标的费用与项目的价值相比,不值得的;

5、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

邀标工作规范程序

一、各单位在经过有关会议研究通过,并要组织实施的小修工程和基础实施工程类项目以及大宗设备采购,在“三重一大”界定范围内的,且造价不大、施工工艺简明、施工方案相对简单,根据招投标有关规定无需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可自主进行邀请招标。

二、但整个招投标过程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按照以下规定和程序进行:

(一)各单位要成立招标领导小组和物资采购工作小组等相应机构,机构中要有纪检监察人员;

(二)明确工程项目名称,确定工程数量、质量标准和受邀请单位的资质要求以及采取的评标方法;

(三)向受邀请的、具有相应资格的法人单位发出邀请,邀请书应载明工程项目名称、工程数量、质量标准、投标截止时间及评标方法,并要受邀单位及时进行回复是否收到邀请书。受邀单位且确有投标意向的单位不得少于三家;

(四)单位招评标小组或采购小组在投标截止时间内收到投标书后(要求密封送达,三家以上),要在纪检监察部门到场的情况下,在投标截止时间进行开标,并由投标人或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五)开标后,单位要招评标小组或采购小组结合评标方法进行评标,并将评标结果提交招标领导小组裁定。评标结果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评标小组成员名单;

2、开标记录;

3、投标人情况;

4、评标方法;

5、推荐的中标候选人。

(六)经招标领导小组裁定,确定中标人后,给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并在规定期限内与其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确定开工时间和完工时期。

关于成立学校采购招标(询价)工作小组的通知

录入:lj 2009-1-5 人气:49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国家的有关规定,为规范学校采购行为,保证采购的合法、有效及公平、公开、公正。按地区财政局采购办要求,经校长室研究同意,成立学校采购招标(询价)工作小组;对经地区财政局批准的自行询价采购项目进行招标、监督、评定。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吴浩亮(党总支书记、校长)

副组长:马文敏(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

邱国援(党总支组织委员、副校长)

王 祥(党总支纪检委员、副校长)

二、监督小组

组 长:王 祥(兼) 副组长:田 康(工会主席)

成 员:学校“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成员代表、教师代表

三、评标小组

组 长:邱国援(兼)

副组长:王勇江(后勤科副科长)

成 员:学校“重大决策咨委员会”成员代表、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后勤科工作人员

四、实施办法

招标时,由领导小组牵头,在监督小组的监督下,后勤科组织实施。

1、后勤科组织每标的投标人三家以上(含三家)为有效开标;

2、每次招标(询价)小组的组成:

①领导小组1人、监督小组3人、评标小组3—5人;

②由每小组组长根据每次招标的需要,于开标前半小时在监督小组的监督下随机抽足评标人数,组成评标小组。

3、评标程序:招标会议在领导小组成员的指导及监督小组成员的监督下、由后勤科负责人主持进行。

①清点到会人员(投标单位可多带一人到场);

②公布有效报名者名单;

③说明《毕节地区民族中学招标(询价)办法》并答疑;

④宣布投标开始,投标人交递标书及交纳投标保证金,主持人现场唱标;

⑤投标人离场,评标小组评、定标;

⑥现场公布中标结果。

4、定标方法:

①遵循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按照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由学校招标(询价)小组根据投标方的报价、素质、业绩、服务承诺等综合因素确定成交人;不能确定报价最低者中标,对未中标人不进行解释;

②监督公示:现场中标结果将公布于学校公开栏及网站,公示期三天;如对结果发现有违背招标原则的,可向监督小组进行投诉;

③成交:公示期满无投诉的或受投诉经监督小组查实无违背招标原则的,进行合同签订和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毕节地区民族中学

二00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贵阳海关关于成立政府采购领导小组的通知

2009-04-20

本关各部门:

为加强我关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合理、合法、高效使用采购资金,促进廉政建设,决定成立贵阳海关政府采购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我关政府采购的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尹树兴

副组长:焦民、陆梅华

成 员:虞阳、张渝、王兵、柳春、王卫民、杨金松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采购办,负责政府采购的职能管理和采购工作。

一、办公室设在财务装备处。主任:陆梅华。成员:李永良、刘熹、柯淳。办公室的职责为:

(一)制定贵阳关区政府采购管理实施细则。

(二)按规定布置、汇总、编报贵阳关区政府采购预算。

(三)按规定上报贵阳关区政府采购的审批或备案文件。负责审核关区的采购计划和采购项目,并下达给采购办执行。

(四)指导贵阳关区采购办的工作。

(五)组织贵阳关区政府采购业务培训。

(六)办理其他有关政府采购事项。

二、采购办设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焦民。成员:柳春、陈波、王永基、肖文锋、周险峰、陈翔、苏文嘉。采购办的职责为:

(一)制定并实施具体操作程序。

(二)组织实施贵阳关区集中采购项目和分散采购项目。

(三)协助财务装备处组织或承办集中采购业务培训。

(四)按规定报送政府采购的有关报表和相关的资料。

(五)负责编制采购目录草案,组织采购小组进行招标或询价等。

(六)确定并执行采购方式、公告采购信息、抽取评审专家、订立及履行采购合同、验收、结算等。

(七)负责召集采购办成员召开各项政府采购工作的会议。

(八)负责关领导安排的其他政府采购工作。

特此通知 关于成立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村(社区),镇直各站、所、办: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镇工程项目建设的领导,规范各项工程的建设管理程序,确保各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有序实施。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文屏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组 长:张家荣(镇党委委员、镇人大主席)副组长:戚文林(镇纪委书记) 王小虎(镇政府副镇长)成 员:陈 凯(镇党委委员、镇政府副镇长、派出所所长)李贵俊(镇政府副镇长)蒋开谋(镇政府副镇长)杨远宽(镇政府副镇长)孙 垚(镇综合办主任、安监站站长)阮殿早(镇经济发展办主任)马胜卫(镇国土所所长)马惠琼(镇财政所所长)袁明德(镇司法所所长)马 雄(镇水管站站长)丁国武(镇烟草站站长)吴际华(镇工会主席)周井泉(镇城管办主任)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办,办公室主任由李贵俊同志兼任,马胜卫、吴际华同志任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人员从相关站、所和项目涉及村(社区)抽调。主要工作职责:

一、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组织对我镇各拟建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对项目建设事宜提出意见建议,为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准确的息信参考。

二、组织做好项目建设的单价询价、协议商谈和签订、预结算审核、工程验收等工作,并联系、协调办理和完善各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手续、资料、档案。

三、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协调,按照相关的工程基建程序和拟建项目的建设标准,对各项工程的启动、建设、竣工进行全程监督、管理。适时组织检查,对施工单位协议履行过程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工程安全建设,并按时完工,达到质量要求。

四、完成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八年四月十六日

上一篇:村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下一篇:创意作文主题总结大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