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国际公司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移动国际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公司简介

创建于1906年的中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北京具有悠久历史的出口贸易商号。中国国际贸易于1906年创立,初时只从事瓷器及丝绸生意;一年之后,增添了其它的货品,包括钻石,竹器、藤器、玉石、象牙及其它手工艺品,包括烟花爆竹类别。经过百年苦心经营,如今已发展成为企业资本100亿人民币,旗下拥有数十家外贸企业的大型进出口公司,实力雄厚,内部精英云集。为国内龙头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出口商之一,业务分布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

文化理念

中国国际贸易的精神:

积极进取,不断认识并争取有利于客户和自身进步的机会;以行动为主导,对客户、供应商及职工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决定。

中国国际贸易的最终目标:在产品采购、销售、流转的各环节建立全球性队伍提供多元化服务,中国国际贸易成员有效合作,共达目标。

中国国际贸易企业集团不断的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一业深化,拉长产业链,做大、做精、做强,满足市场需要,造福社会。同时,竭诚欢迎与中国大陆相关企业鼎立合作,共创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治理整改情况的报告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28 号)及北京证监局《关于开展辖区上市公司治理等监管工作的通知》(京证公司发„2007‟18号)等文件精神,公司2007年认真开展了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通过全面的自查、北京证监局的现场检查以及切实的整改,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截至2008年6月30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整改报告》(请详见公司于2007年12月1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的公告)中所列的整改事项已基本完成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已完成的整改问题

问题一:公司曾存在应收控股股东中航集团及其所属公司非经营性款项约531万元(截至2006年12月31日止)。其中中航集团所欠余额500.6万元于2007年3月19日结清,其余款项于2007年3月28日结清。

整改落实情况:中航集团与公司重新签署了《相互提供服务协议》,改变原来采用的后付款方式为按季度预付;经

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公司下发了《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控制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往来的规定》的专项制度,同时采取了双重监控的办法,由财务部指定专人负责关联方资金往来的监督与控制,由资产管理部通过对协议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协议执行各方认真按照协议条款履行,从根本上防止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间发生新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建立起防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长效机制,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问题。

问题二: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中的比例问题。 公司修订后的《公司章程》于2007年8月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生效后,公司曾存在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中比例不足三分之一的问题。

整改落实情况:公司高度重视独立董事的占比合规问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合适的独立董事人选,另一方面认真研究现有的董事会构成。经公司2008股东大会批准,公司董事会人数调整为12人,其中独立董事4人,独立董事人数达到了董事会成员总数三分之一的要求。

问题三:个别独立董事亲自出席董事会的出席率偏低。

整改落实情况:公司董事会秘书局已根据董事的具体情况,做好与董事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妥善安排董事会议召开的时间与地点,独立董事出席率有了很大提高,2007的出席率达到了100%,其中亲自出席率达到了77%。

问题四:公司需进一步完善“三会”的会议档案的规整工作。

整改落实情况:公司已经按照北京证监局的建议,分门别类、按次归档(即会议通知、会议材料、会议决议、授权委托书、现场记录本等文件作为一套材料装订存档),保证了会议档案的完整、准确,同时便于相关人员的查阅。

以上问题已在期限内整改完成。

二、持续改进性问题的整改效果及改进计划

问题:公司在各个领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但基本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和管理部门,缺乏系统性。

整改效果及改进计划: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公司已于2007年底开展实施公司内控优化项目,聘请世界知名的内控风险顾问公司协助本公司推进内控体系的优化工作。目前,已完成内控体系框架设计,完成了财务报告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专项优化。公司力求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更加合理的保证公司内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并更有效的满足内外部监管。

三、公司治理专项工作的持续推进

公司治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公司将继续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管部门的要求,持续巩固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成果,防止资金占用问题反弹,确保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透明性和规范性,不断深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充分维护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OO八年七月三十日

第三篇:浅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安全现状

by FM50

3一、公司简介

(一)总体概况: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

英文名称“Air China Limited”,简称“Air China”

总部:北京

主运营基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第二枢纽: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飞行常客计划/里程奖励计划:国航知音卡。

联盟:星空联盟

IATA代码:CA

ICAO代码:CCA

呼号:Air China

运单前缀(三位数):999

(二)企业标识及标志

国航的企业标识由一只艺术化的凤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书写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及英文“AIR CHINA”构成。是英文“VIP”(尊贵客人)的艺术变形,颜色为中国传统的大红,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寓意,寄寓着国航人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和对安全事业的永恒追求。

二、安全投入

(一)资金投入

2005年国航综合安全投入将达到6.8亿元,公司把最大投入放在安全上,从安全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安全设施完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改造。6.8亿元投入主要用于机务维修、航材储备、卫星精密导航系统等特殊安全保障系统和地面支持系统的研发推广、各类人员培训等方面。

2005年国航投入150万元与首都机场进行应急救援演习,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熟悉程序,强化各部门的紧急反应能力,在飞机出现突发事件时能确保乘客的安全,最大程度的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国航方面对这次演练进行了3个月的准备工作,在运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一架飞机参加演练,总投入150多万元。

2006年至08年国航投入1500万美元和超过1.36亿进行安全运行控制系统构建

(二)人员投入

1、常设机构:

由航空安全委员会(6人)统领的航空安全管理部,及分公司的安全质量管理部。

2、安全运营研发队伍:

目前已培养专、兼职质量全员34人,主要承担安全内审职责。

2004年,研发的一发失效应急起飞程序计算机设计系统,通过规避起飞限制障碍物,提高飞机安全载运能力;

2007年,研发出客户化航空电子气象示意图系统,准确地标绘出重要天气现象与公司所飞

航线的位置关系,给飞行机组提供明确的提示;

工程技术分公司先后引进国内首家机载FANS-A(未来航行)系统、研发了航空维修安全/质量评估系统,获得了2007年北京市科技创新优秀奖。

3、业务技术精湛、服务良好的飞行员和乘务员队伍:

2600多名飞行员中,安全飞行20000小时以上的功勋飞行员131人,安全飞行16000小时以上获金质奖章的飞行员542人,

4、独立的培训体系:

2005国航从航线上撤下2架目前赢利情况最好的737飞机用以培训最优秀的飞行员。从航线上撤下这2架飞机每年损失就在2亿元以上。

国航培训部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并于2008年成立国航大学,不断为国航培养出德才兼备、业务精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5、国航下设工程技术分公司,为国航的飞机提供安全技术保障。该分公司由6个基地、3个合资企业、3个中心、113个航站、8000多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

(三)软硬件设备方面

1、运行控制系统

2008年10月7日,国航运行控制系统顺利实现了新旧切换,新系统正式投产。这标志着国航整体运行控制实现了新的跨越,航空安全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服务品质将大幅提升。 2006年9月,国航为改善运行质量、优化飞行品质,与美国Sabre公司签署了价值1500万美元的协议,引进了四套先进的软件系统。至2008年,国航先后投入1.36亿进行项目建设。编写系统管理、使用和维护手册,组织了9次国外培训与24次国内培训。

2、信息安全体系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国航信息系统经受住了上千次的攻击。以前,国航面临着很多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架构不清晰,来自互联网的威胁日益增加,防护能力偏弱,用户行为控制存在漏洞„„为此,国航投入大量资金,不但划分了安全区域,布置了抗盗设备、入侵检测系统,还在核心系统部署了防火墙,提高互联网运行的稳定性。2009年5月26日国航获得了信息安全的国际标准ISO 27001认证。

信息安全业界有一个著名的“安全翘翘板”模型,指在IT基础结构上,从三方面构建信息安全体系:一是技术平台,二是组织和人员,三是制度和流程。

根据国际最佳实践的功能划分,国航采取两级管控机制。在对组织机构没有做大调整的情况下,落实了相关的安全责任。具体而言,把信息安全管控中心的职能拆分成两部分,明确由信息管理部的管理办公室负责安全策略的管理,由信息管理部的各个分部和各部门负责信息安全策略执行。通过两级控制机制,实现对整体信息安全的管控。在两级控制的基础上,国航定期采取内部评审的方式,评判安全策略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进行了200人次信息安全培训。现在,我们还建立起了长期内部认证培训机制。目前已培养专、兼职质量安全员34人,主要承担安全内审职责。另外,通过海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四)总结与建议

国航的安全投入不管从人力、物力来说都是相当大的,尤其是独立自主的研发团队,为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自私的讲,我们希望国航吸纳更多安全专业的大学生加入安全管理团队(如民航大学的同学),同时加大与中航大的合作,定向培养安全专业人才。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言归正传,我觉得国航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安全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1、加大整个国航安全教育投入,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从意识上着手,在国航内部营造一种安全工作氛围;

2、利用国航大学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的安全员、安监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

率先成为拥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团队的国内的航空公司;

3、培训经费进一步增加,对机务人员、飞行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强调按章办事;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提高乘务、地服等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和安全意识;

4、设立安全基金,建立健全安全奖惩制度。

第四篇:中国石化其他单位—国际石油勘探公司

一、单位简介

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SIPC)是中国石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与经营作业一体化的战略经营单位,是对中石化集团承担海外投资和经营双重责任的利润中心。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注册资本56亿元人民币,对中国石化海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海外投资及项目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是中国石化集团从事上游海外投资经营的唯一专业化公司。同时,对中国石化系统现有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的投资经营事项实行归口管理。

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目前公司设有15个职能管理部门和2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现有中方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骨干600余人,外籍员工和当地雇员600余人。目前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俄罗斯、中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实施40多个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项目分布

二、公司生产、经营、科技管理现状等

公司海外项目掠影海外项目宣讲海外项目野外现场

中国石化集团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大海外工作力度,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取得

了突破性进展,海外项目数量、油气储产量显著增长。2005年,公司在东南亚、中东、中亚、北非、西非、南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共跟踪评价各类项目101个,完成签约的项目12个,正在重点跟踪并可望在近期获得突破的项目5个,另外还有20多个有潜力的项目正处于跟踪评价阶段,实现了权益油产量84.6万吨,2006年预计实现权益油产量目标为350万吨。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充分发挥中国石化集团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优势,依靠中国石化集 团经营、资金、技术的综合实力,积极扩大与世界各能源国之间的合作,坚持灵活多样、互利双赢的合作方式,能源资源品种多样化的原则,遵循“追求卓越、永不满足、有序竞争、团结协作”的价值观念,与世界各能源国、石油界、金融界共同谋求21世纪能源工业的健康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公司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是:

(一)战略布局:中东、非洲、中亚、美洲、南亚太、俄罗斯。

(二)发展思路

1、坚持以资源评价为基础的技术经济、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原则,坚持不懈地、不失时 机地开拓海外油气项目。

2、多种渠道、方式获取海外项目,逐步完善海外油气战略布局,突出重点,形成规模,保证海外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

3、通过提高采收率、购买油气田资产和并购公司实现近中期目标;通过风险勘探、LNG 和非常规资源项目实现公司中长期目标。

4、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及时调整项目开发、项目实施的策略和方向,适当开展资产运作,先进的海上平台

先进的地震采集仪器

以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最佳经济效益。

5、坚持油气并举,海陆兼顾,重视资源潜力大的风险勘探项目和大中型天然气项目。

6、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共担投资风险;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海外项目运作能力。

“十一五”海外油气勘探开发计划目标:到2010年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总数动态保持在30~40个;力争在2~3个地区或项目的勘探工作获得重大油气发现;海外形成2~3个有一 定规模:即单个油田年权益油产量要在250万吨以上的油气生产基地。“十一五”末海外权益油

大型并行计算机工作站及数据库

剩余可采储量达到1.5亿吨;权益气剩余可采储量达到500亿方;海外权益油年产量达到1500

万吨。“十一五”期间海外累计权益油产量达到3000万吨。构架以大项目为依托的大区海外组

织结构,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制度健全、运作规范、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际油公司。

到2020年,海外权益油剩余可采储量达到4亿吨,权益气剩余可采储量达到3000亿立方米。权益油产量达到2500万吨,权益气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俄罗斯UDM项目成功签字

三、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发展前景

人才国际化

青年人才培养

人才培训基地人才队伍现状:公司目前现有中方员工600余人,年龄在30-45岁者占75%,平均年龄为38.5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6%,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占64%,主管及以上职位人员占68%,是一支相对年轻、素质较好、层次较高的员工队伍;主要来自集团公司油田企业,另从社会和高校引进了一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是一支人员来源多元化、用工形式多样化、多种企业文化理念汇集的员工队伍。外籍员工600余人主要来源于公司并购后接管员工,还有一部分是海外项目在资源国聘用

的当地雇员,基本上实行协议工资制,其中管理人员占25%左右,技术人员占60%,操作技能人员占15%。公司人力资源政策的指导原则是:以实施公司发展战略,保证公司“十一五”发展计划的实现为目标,坚持人才国际化、雇员当地化的原则,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人为本,整体开发。广开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培养和岗位实践锻炼的力度;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开发使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建立 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 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实现公

司“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为今后十五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为:至2010年中方员工1000人左右,外方雇员9000人左右。激励措施:公司采取多种方式,立足自身加大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力度。一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外语培训和复合性知识培训,主要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强化培训,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培训与国际业务相关的项目管理、经济评价、国际金融、国际财税、法律法规、国际贸易、国际通用规则等知识,增强国际市场判断、资本运作、风险防范能力;二是组织国内外实习或考察,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员工以各种方式到国外有关高校或研究机构研修交流,或到国内外同行业企业进行实习和考察,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岗位锻炼,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综合素质好、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交任务,压担子,加大培养和岗位实践锻炼力度,使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提高适应岗位技能的能力,总部人员分期分批到海外项目顶岗锻炼;四是支持员工的个性化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致力于建设学习型企业,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公司发展和谐统一。薪酬福利:公司提供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福利,除按规定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外,还提供补充医疗保险、带薪休假、住房补贴、防温降暑等福利,享受工作午餐、

体检、春游、疗养、劳动保护用品等。

学习型企业

四、企业文化

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的口号是:我们共同为人类开

发能源。

公司注重建立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相互包容、相互

融合的企业文化,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

善工作条件和环境,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拓展工作舞台;努力创

造各类人才良好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培训发展提高的机会,注重将

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SIPC秉承“以人为本”原则,采用人性化管理手段,为国内

及海外员工提供舒适、安全的办公环境和条件。制定了《中国石

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关于在京无住房职工租用住

房的暂行规定》,有针对性的缓解无房员工的生活压力,还有员

工公寓和长年租用的宾馆,可以解决海外工作人员回国工作或探

亲期间的住宿问题。同时,根据各资源国国情、风俗习惯,为海外中方员工提供尽可能便利、舒适的生活工作条件,以达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目的。

海外工作环境

海外生活掠影

海外员工厨房阿尔及利亚小港厨艺展示

第五篇: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6.6 全球经济总规模的持续增长带动能源消耗高速增长,国际石化工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16年全球炼油产能有望达到约5023Mt/a,乙烯产能将达到204Mt/a,这将为石化工程市场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要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拓展市场份额,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还需实现营业规模与市场领地的快速扩张,对照国际一流工程公司,分析自身优劣势,培养核心竞争力。 1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炼化工程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中国石化类企业共有6家人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国际承包商225强,总营业收入约172.46亿US$,其中国际收入53.18亿US$。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大型国有集团均有工程企业入围。

中国主要炼化工程企业近三年的营业状况见表1。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自2008年重组后,跻身于ENR全球及国际225强排名百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在ENR的排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业务广泛拓展到多个国家。

2012年,台湾中鼎工程公司的国际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36%。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并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后,整合集团内部的炼化设计、施工力量,营业规模也是急剧扩张,2012年总营业收入达30.25亿US$。中国石化集团在2012年成立了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有效利用融资优势,在哈萨克斯坦签下了近46亿US$的合同。2013年首次参加ENR国际承包商排名居第91位。 2国际石化类工程企业的现状 国际上的咨询设计和工程总承包领域,以欧美、日韩等国的工程公司为主导,中国、印度、俄罗斯、埃及等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在全球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

表2汇总了欧美及日韩领先的石化类承包商近三年的营业状况。欧美、日韩公司的国际化平均比重大于56%。由表1~2可以看出,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不但在总营业收入和国际收入排名上与欧美、日韩公司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在技术、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全球采购等方面也与国际工程公司差距较大。 3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竞争力分析

下面从技术、企业管理、项目执行、全球采购、人力资源、国家实力等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与欧美、日韩等国石化类工程公司的优劣势。 3.1技术

入选ENR的顶尖欧美工程企业大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历史悠久,技术积淀深厚。如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欧美企业是行业技术的标准规范制定者。大多数欧美工程企业都将自身的核心技术和项目管理水平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并以此获得了工程行业的前端工程项目。日韩工程企业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成功转变。多年来,日韩企业大力谋求技术实力提高,在高附加值行业研发工作上下苦功,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成套设备输出,已成为其一大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不断消化吸收引进装置的核心技术,在继承发展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与科研、生产结合,开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工程设计技术,能独立承担特大型石化工程项目的设计、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但这些技术大都缺乏国际认可度。虽然在某些细分市场和特定产品中,我国企业有些技术优势,但整体技术能力仍然落后于世界顶尖工程公司。 3.2企业管理

国际一流工程公司早已建立了完整的符合国际项目运营规律的企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为项目管理提供支持。

中国公司虽然也有自己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受体制和机制影响,缺乏有效的战略管理和集团管控制度,尚未形成统一的决策管理平台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管理分散,资源共享和运行效率不高。在项目管理方面,中国公司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项目控制程序以及投标报价都缺乏经验,基础数据库建设薄弱,对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国际标准规范和国际项目管理程序不熟悉。加上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工程所在国法律环境不熟悉,工程变更和索赔不理想等,使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的国际化竞争之路举步维艰。 3.3项目执行

欧美公司率先进入国际市场,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高标准的项目安全、质量及环保要求使其在发达地区具有无可匹敌的客户信任度及竞争优势。而日韩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高效的项目运行机制使其拥有低成本的项目执行能力。

中国公司在国内大型项目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和施工经验,形成了强大的项目执行能力,但是在国际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执行过程中,与欧美、日韩公司仍有较大的差距。 3.4全球采购

石化类工程项目的投资有近50%用于全球采购,所以全球采购能力至关重要。国际一流工程公司大都建立了全球采购网络及完善的采购体系。近年来,韩国振兴对外工程承包的过程带动了本国机械制造与钢材行业的发展,“韩国制造”得到世界尤其中东地区普遍的认可,韩国公司本土采购优势对其节约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帮助很大。

然而“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中国公司又缺乏国际采购物流体系、国际采购网络和国际采购经验,对业主采购管理程序和国际采买商务规则不熟悉,国际催交、清关和运输控制力不足,这些都造成成本增加,影响项目效益和进度,因此中国公司需要加强全球采购能力的建设。 3.5人力资源

国际一流工程公司呈现出集团化、规模化的趋势,人力资源规模日趋庞大。意大利SAIPEM、法国TECHNIP、日本JGC的员工都超过2万人。大部分韩国石化类工程公司人员规模相对较小,但极强的施工管理能力使其用极少的自有员工管理庞大的分包队伍,反而让人力成本成为公司一大竞争优势。

中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初步建成了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但国际化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其对外承包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公司与国际公司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熟悉国际市场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市场运行规则的各类复合型人才少,特别缺乏富有经验的国际工程项目经理、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核心管理人员、通晓国际工程法律的人员、项目风险评估人员、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国际工程财税人员、国际工程融资(从金融机构贷款)人员、国际工程造价估算和报价人员等。 3.6国家实力

目前欧美公司在国家经济持续疲软的形势下,很难充分发挥其资本运作的优势。而韩国政府通过成立韩国进出口银行,加大对海外工程承包企业的金融支援,其出口保险会社向企业开发资源及开拓工程市场提供保险;同时政府还增加对外经济合作基金预算,降低对外经济合作基金发放利息(目前为1%~5%),并简化基金申请程序,这些政府支持政策都增加了韩国企业获得海外项目的机会。

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为中国公司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也针对工程企业“走出去”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基于买方信贷的融资支持政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增大了高端业务中标的机会。未来国际石化工程市场上将有更多需要承包商提供融资服务的项目,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将成为中国公司在国际工程市场上的优势之一。 4中国公司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4.1废弃

中国现有的石化类工程公司大多都是国有企业或改制企业,沿袭了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固有的体制机制是市场化、国际化竞争的隐形枷锁,废弃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中小型企业可以大刀阔斧,但大型企业则应循序渐进、先立后破,改革与稳定并重,不断完善薪酬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使高效的体制机制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4.2促进

(1)大力促进“中国制造”的国际化推广。

中国公司应该认识到“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其成功推广将成为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不断提高自有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争取早日将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制造”带进国际石化类工程建设市场;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中国制造”,不断提高其在世界上被客户接受与认可的程度。

(2)促进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升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应树立国际化的概念。中国炼化工程企业应进一步畅通人才通道,不仅要着重培养和引进富有经验的国际工程项目经理、合同管理人才、法律人才、风险评估人才、资本运作人才等,还要大力推进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的使用。 4.3科研

为满足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升级、国家标准及全球环保政策等方面的要求,工程市场对工程服务提供商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提升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将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分额。以技术研发占领高端市场,提高利润率,是企业高速且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技术研发要按照公司战略定位,选择本企业最熟悉的领域,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及盈利前景,掌握关键技术,为拓展市场份额提供技术支撑。要在注重技术研发的人才培养和信息储备的同时,加强合作与互助,尤其要加强与国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大公司的合作,通过借鉴和利用外部的各种科技、经济资源来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 4.4创新

(1)推动管理创新。管理创新要进一步通过优化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助推企业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管理,提升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管理能力。 (2)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模式。积极开展在新领域的市场营销和推介工作,以新的、先进的工艺和工程技术扩展新的市场领域,实现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延伸在国际市场的业务范畴,努力向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工程咨询、前端工程和设计(FEED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承包(PMC)、工程总承包/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EPC/EPCM)等高端业务发展,全面提升公司综合能力。借助资本运作与联盟运营,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融资等多种业务模式,实现企业快速扩张。 5结论

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处于中游位置,在管理、技术、项目执行、风险控制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竞争力提升策略的实施,可缩短与国际一流炼化工程公司的差距;通过与国际一流工程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国石化类工程公司能够汲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争取在2025年成为国际一流工程公司。

(来源:能源情报 作者: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齐胜远)

上一篇:最感人的短句情书下一篇:中国移动营销策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