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报告范文

2022-05-21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听证会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听证会报告范文

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听证会听证报告

《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草案)》听证会听证报告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0年12月23日

一、听证事由

规划听证是重大决策事项听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政府规划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的重要形式,是发扬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决定自2009年3月1日起实施的“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认真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的决定》(云政发[2009]4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云政发[2009]41号)的有关规定,按照省政府关于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指导重大决策听证工作的要求,参照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有关委员会进行规划听证会的示范做法,总结我省举行规划听证会的实践经验,2010年12月22日,省人民政府举行了《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草案)》听证会。现将听证会情况报告如下:

二、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人

2010年12月22日上午9:00~11:30在省科技厅三楼报告厅举行了《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草案)》的听证会。

听证会的主要参会人员名单已在听证会第2号公告中向社会公布,并通过相关政府网站向社会各界公布。其中有决策发言人7名,听证监察人2名,听证代表17名,实际到会听证代表15名。听证代表的选择是根据听证会第1号公告发布后的报名情况来确定的,包括政协委员、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关心科技发展的公民及法律专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另外,还确定了4名旁听人员,指定了科技厅工作人员担任听证记录人;听证会还邀请了有关新闻单位到会报道。

三、各个方面听证代表的主要意见及理由

15位听证代表全部作了现场发言,对规划草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对部分内容提出了疑问,现归纳如下:

(一)对规划草案的疑问

一是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的强度目标与区域创新能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目标不匹配,能否实现。二是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指标能否实现。三是获国家项目支持和国家科技奖励数量翻番的目标能否到达。四是十一个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中的内容如何衔接。

(二)对规划草案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在计划或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划的牵头部门;建议保障措施中,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量化,提出一个相应的参数;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任务有一定难度,建议在“十二五”前期加强汽车整车产业的整合,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重要技术环节进行重点研发,并给予专项支持,在市场推广等方面应有相应的鼓励保障政策;建议发展实验室经济,因为昆明具备优良的气候条件和一定的技术基础;建议针对云南省烟草、化工、稀贵金属、矿冶等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加以做强做大,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建议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成熟一个,建立一个,不应明确具体领域,否则不利于随情况变化而统筹操作;建议制定符合云南省情的地方政策,鼓励成立大型、联合的,集科研和市场化一体的院所,明确法律地位;建议明确云南科技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中的土地、税收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建议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建议把科技保险费纳入科研费用;建议重视对知识产权人才、中间层次科技人才、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建议保障措施再细化。

(三)对规划草案表述和结构的意见和建议

建议把知识创新体系建设部分中的工程技术中心内容放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部分;建议把知识创新体系建设部分中的进一步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的内容归并到技术创新体

系建设部分。

规划草案第7页,软件部分和现代服务业中的内容有混淆,动漫游戏属于现代服务业;第6页,先进装备制造部分内容表述不准确,应修改为信息化制造技术;第20页,联合基金平台表述不规范,应修改为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平台;第10页,物联网部分,内容表述重复,属于现代服务业的是物联网应用技术;第26页,标题:优化区域科技发展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小高地”建议修改为“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小高地”。

建议增加科技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建议增加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内容;建议将科技中介机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纳入“十二五”法制建设;建议增加科技立法和建设政策环境的有关内容,作为保障手段。

四、决策发言人的主要意见及理由

会上,决策发言人回答了听证代表的提问,并就听证代表的发言内容向听证代表进行了解释。

关于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问题,科技厅正在制定科普规划,将会与科技规划共同实施。本规划主要针对科技厅工作职能做出一些具体部署。

关于创新能力能否达到中等水平的问题。目前我省在全国排第22位,通过五年的努力,由今年的22位往前提升2~3位,提高到20位以内是能够实现的。

关于研发投入比例问题,通过五年努力,应该可以达到

1.5%以上。“十一五”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很多,一是州市县发展不平衡,导致全省投入不到位。现在州市县发展潜力很大,强化政府引导,能够增加地方科技投入。目前,企业投入与国家要求差距大,在全国排名29位。“十二五”推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增加其科技投入将是工作重点,已在规划的措施中规定了科技项目企业科技投入的配套比例。如果金融社会资本投入跟进,通过测算,投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关于人才培养问题,云南地处边疆,市场配置是主导力量,政府只能发挥引导作用。通过继续实施创新人才团队建设、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培育工作,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通过桥头堡建设,要形成特色产业集聚,才能吸引大批人才到云南创新创业。

科技管理人才、中介人才、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应当考虑。目前省科技厅已与昆明理工大学建立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合作机构,已与教育厅就知识产权能否进入课堂进行联系。计划在昆明理工大学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点。

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幅的提出,是基于国家科技进步法的规定,要总结“十一五”的工作经验,强化企业投入主体,使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事业。

规划草案中软件和现代服务业等部分的问题,课题组再进行研究。

我省专利在全国基础落后,现在企业保护意识有所提

升,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越来越多,属于翻番工程之一,“十二五”要加强工作力度。

关于重点领域优先发展技术和重大专项的衔接,是点与面的问题,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重大专项是通过五年的努力,要在全国具有一定话语权的重点发展领域,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是整体推进的科技工作。

规划草案中的保障措施不能过细,将在进一步的计划和方案中再进行细化。科技厅正在研究“十二五”科技计划设置,要有一系列的文件和配套措施,才能保障规划的落实。在下一步计划中要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型的计划和项目分类管理。科技厅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科技经费的配置方式,包括后补助和贴息等方式。将统筹评估考核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减少流程,充分依靠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也包括中介机构强化对立项项目的管理。

关于我省承担国家项目和获国家奖励翻番目标问题,“十一五”期间我省承担国家项目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增长了2~3倍。国家各类重大计划项目,共获得15.74亿元,约1800项。基于“十一五”发展情况,提出“十二五”翻番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共获国家各类科技奖励37项,“十二五”翻番的目标有一定难度,需要全省的共同努力。

关于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100亿的目标问题,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国家进行了超前部署,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同一起跑线。云南在新

能源汽车方面有一些基础,包括昆船集团、大卫集团、东风云汽等企业有一定的研发基础。100亿元的目标定位于1万辆,定位是发展专用汽车,昆明作为新能源汽车试点,主要是公交、救护、园林用车、消防车。目前昆明公交系统已在使用新能源汽车,但不是云南生产的。规划确立这一目标,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也需要在市场、政策等方面与其它部门配合。

五、听证会评议情况和听证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 听证代表对《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规划草案结合云南实际、目标清晰、领域全面,任务明确。

针对听证代表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省法制办会同省科技厅进行了认真研究,对多数意见和建议予以吸收采纳,进一步完善了规划草案(见附件1)。现将采纳意见和建议的情况汇总如下:

(一)为了体现目标中对培育品牌的要求,在重大专项和重点新产品开发中增强对培育品牌的表述。

(二)为了使文字表述更准确,将“联合基金平台”修改为“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平台”;将重点领域第三项电子信息软件中,“动漫游戏制作”修改为“动漫游戏开发”;将重点领域第九项现代服务业中,表述重复的内容“物联网系统”删除;调整重点领域第二项先进装备制造下的装备制造内容,修改为:重点研发系统和新制造技术,制造过程的

在线检测与监控技术,极端条件和高原环境下的电气技术,智能、节电输配电技术和输配电成套设备关键技术,智能电网用户端技术,大型工程工作机械关键部件、系统总成和整机集成及优化匹配设计制造技术,机械装备的计算机机电联合控制技术与软件技术等。将主要任务第六条“优化区域科技发展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小高地”修改为“优化区域科技发展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小高地”。

(三)为了使保障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在第一条中,增加“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法制环境”、“缩短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表述;修改了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内容;在第三条中,增加“各级政府应把财政科技投入经费增长列入预算”的表述;在第四条中,增加“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在高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培养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管理和实务技能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表述;在第五条中,增加“并通过对创新团队的培养,提升中间层次科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的表述。

(四)为了使规划草案的结构和内容更科学、合理,将工程技术中心的目标和任务放到技术创新体系内容中;增加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内容;在主要任务第四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容中,增加“坚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不再写联盟的具体名称。

附件:

1、《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草案)》(听证修改稿)

2、关于举行《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草案)》听证会的说明

3、关于《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草案)》(听证稿)主要内容的说明

4、听证会参会人员名单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1:

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草案)(听证修改稿)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 录

一、面临的形势 ................................................................................ 2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 ........................... 2

(二)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 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8

(一)指导思想 ....................................... 8

(二)基本原则 ....................................... 9

(三)发展目标 ...................................... 10

三、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的技术 .................................................. 12

(一)生物 .......................................... 12

(二)先进装备制造 ................................... 13

(三)电子信息 ...................................... 13

(四)现代农业 ...................................... 14

(五)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 ............................. 15

(六)环境保护 ...................................... 15

(七)新能源 ........................................ 16

(八)矿冶及新材料 ................................... 16

(九)化工 .......................................... 16

(十)现代服务业 .................................... 17

(十一)社会发展与民生 ............................... 17

(十二)城市建设与交通运输 ........................... 18

四、主要任务 .................................................................................. 18

(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19

(二)组织重点新产品开发专项,推动形成“小巨人”创新企业群 .................................................... 30

(三)强化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打造特色优势学科 ......... 33

(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 35

(五)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 38

(六)优化区域科技发展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小高地” ................................................ 41

五、保障措施 .................................................................................. 42

(一)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 42

(二)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 ....... 44

(三)强化多元化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 ......... 45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47

(五)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引计划,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 48

“十二五”是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新环境、新形势的五年;是国家实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五年;是推进实施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五年;也是建设创新型云南,继续深入推进《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促进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必须依靠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支撑和引领云南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以下简称《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新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建设创新型云南奠定坚实基础。

一、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省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落实《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云南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部署,启动实施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科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

2

断增强。

1.主要成绩

(1)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先后出台了《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并建立了国家科技部与云南省政府“部省会商”,云南省科技厅与州(市)政府“厅州(市)科技会商”,州(市) “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等工作机制。各州(市)、各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云南省“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结合地区和部门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日益增强,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得到较大改善。围绕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八大工程”,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和机制。2009年,全省多渠道科技投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全省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和企业,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我省烟草种植、加工和装备技术水平,精密机械制造、物流自动化设备、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技术水平继续保

3

持全国领先地位;铜、铝、铅、锌、锡等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采、选、冶技术和装备水平及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烟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等一批我省自主培育的粮经优良品种在省内及东南亚国家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鲜切花品种数占全国90%以上,花卉新品种研发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在生物、有色及稀贵金属、磷化工、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节能减排等领域,突破了一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在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云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由2005年的第24位上升至第22位;全省政府科技投入位列第19位,发明专利授权位列第17位,进入西部前3名。

“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近1800项,获得国家科技经费15.74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31项,项目经费4.17亿元;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一等奖3项,二等奖33项。全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

(4)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4

一是创新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止2010年底,我省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重点实验室3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4个,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已达到672家。二是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完善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发展,已成为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25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2家,实现销售收入约1600亿元。目前,我省已建有昆明国家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昆明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产业集聚基地。三是产学研结合较好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已成为我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高校、科研院所提高成果转化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建有2家大学科技园和1家留学人员创业园。

(5)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目前,我省已构建了三个层次、四种类型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框架,形成了面向全省、覆盖优势学科领域、个体选拔与团队培养相结合、培养与引进并举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为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截至2010年底,我省已选

5

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610名,省技术创新人才358名,省级创新团队51个,从国内外引进高端科技人才38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省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科技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整体较弱,科研成果总量少,成果转化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竞争较多依赖于资源和价格等要素,依靠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不足。二是全省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2009年,我省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R&D)投入、省级政府财政投入和企业科技投入都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不仅资源分散,而且缺少有效的资源配置协调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及手段,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投入重点不突出,投入持续性、系统性较差。三是创新型企业少,辐射带动作用弱,制约了全省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当前,我省规模以上企业中仅有17.1%拥有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仅为5.37%,绝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四是科技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缺乏支撑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与发达省市相比,我省尚未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科技投入的格局,缺少对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以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形式,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服务能力较弱。五是产学研结

6

合的机制还有待完善,科研活动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还不够紧密,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尚未形成。

(二)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1.国家和我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科技事业提出新要求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我省“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对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为我省科技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机遇。中央确定的西部新十年战略,明确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强一堡”战略要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建设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科技创新、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对内对外开放的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和现代科技服务体系,构筑云南科技发展在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开放中的竞争优势。

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使我省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不充分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以及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

的内生动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发挥核心作用。

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科技的支撑和引领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立足当前调结构、转方式,探索推动经济增长新机制,着眼长远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是决定我国未来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举措。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省要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和需求,在与国家战略充分衔接的基础上,立足省情,选择具有比较优势、能够率先突破的产业重点发展,科学谋划、超前部署,力争将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云南特色与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我省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

4.保障和改善民生迫切需要科技的支撑和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发展,我省要把科技服务民生、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围绕人口与健康、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普及和技术培训等民生科技重点领域,全面推进社会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创新型云南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加快转变经济发

8

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公共科技资源,整体推进城乡和区域科技事业的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通过筛选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重点攻关,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遵循规律,分类指导。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政府在基础研究、公共安全、社会发展等领域的主导作用,以及市场对科技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充分考虑科技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的差异性,分类指导。

全面开放,深化合作。积极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抓住“桥头堡”建设契机,加强泛珠三角、滇沪合作,吸引国内外各类创新要素向我省聚集,拓宽我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科技大开放促进科技大发展。

支撑发展,惠及民生。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作用,把科技进步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有机结合起来,使发展惠及全体公民。

突出主体,完善机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促

9

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创新型云南建设的重要位置,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并超前部署,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逐年提高;科技对全省经济增长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突显,为“两强一堡”战略提供重要保障;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效率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

1.“十二五”期间,全省多渠道科技投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50亿元(争取国家30亿元),带动企业投入450亿元以上,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450亿元以上。到2015年,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企业R&D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比例达到70%。

2.到“十二五”末,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进入全国中等水平。科学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排位提升2~3位,位列全国前20名,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3.全社会科技投入推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达3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以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

10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达到200家,争取培育20~3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

4.突破核心关键技术600项以上,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500个以上。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继续保持烟草、花卉、磷化工、稀贵金属新材料和有色金属矿冶等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加快培育发展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云南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使这些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5.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力争建成1个国家实验室,2~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0~2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达到1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9家;争取成功申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各1个,建成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建成云南科技创新园等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成5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组建15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100家院士工作站,引进高端科技人才50名,新增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名,省技术创新人才300名,扶持培养高层次创业人才50名,新增培育省级创新团队50个以上。

6.科技成果产出大幅度增加。全省新增专利申请量25000件,

11

新增发明专利申请量8500件、授权量2500件;被国际知名检索工具收录的高水平论文年均增长15%~20%;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成果大幅度增加。

三、重点领域及优先发展的技术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在生物、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环境保护、新能源、矿冶及新材料、化工、现代服务业、社会发展与民生、城市建设与交通运输等领域,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生物

生物医药:重点研发生物信息医药开发应用技术,药代动力学和药级病理毒理评价技术,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和结构改造、结构修饰技术,现代剂型改造技术,新型结合疫苗技术,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技术,云南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珍稀濒危中药品种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技术等。

生物育种:重点研发动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分离、克隆技术,分子设计及标记应用技术,生物信息育种开发应用技术,诱变遗传育种技术,定向遗传技术,云南特色花卉植物驯化和新品种选育技术,云南优良地方畜禽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利用技术等。

生物制造:重点研发现代酶制剂技术,清洁发酵技术,原生质融合技术,生物催化与合成技术,新菌种筛选技术等。

生物实验材料:重点研发实验动物家系纯化和标准化技术,树鼩、

12

猕猴、食蟹猴、高度近交版纳微型猪等实验动物规模化生产技术,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技术,实验动物标准模型与生物信息构建技术,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细菌酵母大规模培养技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大规模纯化技术等。

(二)先进装备制造

大型精密数控机床制造:重点研发近净成形与近无缺陷成形技术,智能柔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绿色制造及再制造技术,精密制造过程控制与质量保障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回收利用技术,新一代可循环制造流程技术等。

装备制造:重点研发制造过程的在线检测与监控技术,极端条件和高原环境下的电气技术,智能、节电输配电技术和输配电成套设备关键技术,智能电网用户端技术,大型工程工作机械关键部件、系统总成和整机集成及优化匹配设计制造技术,机械装备的计算机机电联合控制技术与软件技术等。

动力机械及设备:重点研发柴油机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可变涡轮截面增压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高热效节油内燃机技术,大容量快充动力电池生产技术,油电混合动力单元集成技术,多燃料内燃机技术,快速充电站技术等。

(三)电子信息

通信:重点研发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数字集群通信网等先进网络构建技术,宽带、有线、无线和卫星等多种接入技术,新型网络视频技术,统一通信技术,各类信息传输网络融合技术与互

13

联互通技术等。

软件:重点研发系统软件设计先进技术,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技术,语言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开发技术,动漫游戏开发及软件集成技术等。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重点研发金融、财税专用设备整机方案设计、制造技术,金融信息设备集成技术,指纹识别及智能卡系统处理技术,红外热像仪关键核心部件生产工艺技术,高性能LED制造技术等。

(四)现代农业

种植技术:重点研发粮经作物良种良法增产关键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种子种苗高效快繁技术,农业有害生物和非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农田生态控制技术,有机农业应用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农业新型药物应用技术,农药污染防控技术,耕地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养殖技术:重点研发高密度设施养殖技术,畜禽流行疫病监测检疫与防控技术,平衡饲料配置及饲料安全技术,养殖环境控制与清洁养殖技术,现代奶业技术,胚胎工程及规模化生产技术,高原湖泊水域土著珍稀鱼种人工繁育技术,特色土著水产扩繁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等。

林业技术:重点研发特色林果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经济林、用材林及特用林经营管理技术,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利用技术,非木质林产品综合利用与林下产业经营技术,固碳林技术,森林碳汇计量与测定技术等。

14

农副产品加工技术:重点研发易腐败农副产品、花卉、食用菌保鲜保质贮藏与冷链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控制技术,农副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环境质量控制技术,食物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农副产品加工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等。

农业服务技术:重点研发中小尺度天气预报与灾害天气监测技术,森林火灾消防技术,畜禽流行病、传染病疾控技术,农业水资源服务管理技术,土壤退化监测与施肥管理技术,农业信息化与信息服务技术等。

(五)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

重点研发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尾矿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氟硅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磷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技术,工业水循环利用和污水减排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技术,废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安全利用技术,空中水资源开发技术,工业余热余压利用与节能技术,节能减排绿色工艺技术等。

(六)环境保护

重点研发内陆高原湖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高原湖泊面源污染控制与削减技术,重化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废气脱硝(氮氧化物)关键技术,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技术,CO2减排技术,低碳技术,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烟气排放在线检测技术,水质智能监控技术等。

15

(七)新能源

太阳能:重点研发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技术,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太阳能中高温集热转换技术,高能效太阳热能传输技术,太阳能热利用及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城乡照明技术,热泵及太阳能互补技术,太阳能并网、离网发电系统集成技术等。

风能:重点研发高原山地风力发电场建设与运营技术,风光互补集成技术,自适应风力涡轮设计制造技术,风电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相关配套设备制造技术等。

生物质能:重点研发生物质发电技术(以气化发电及联合循环发电为主),生物质燃料高效分解转化技术,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生物质直燃气化烘烤技术,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炭化技术等。

(八)矿冶及新材料

重点研发难处理、低品位矿产资源利用技术,高纯有色金属及其化合物制备技术,特殊矿种选矿技术,复杂矿物选别与低品位矿富集技术,稀贵金属二次回收利用技术,连续强化冶炼、短流程冶炼工艺技术,有色及稀贵金属材料高精度(精密)成形生产技术,冶金高效短流程技术,高强度铝合金深加工技术,用于电子产品的铜基材料深加工生产技术,光电子硅材料制造技术,超细粉体材料生产技术等。

(九)化工

磷化工:重点研发精细磷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大型胶磷矿柱浮选技术,磷肥副产氟化物的高效利用技术等。

有机化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重点研发聚甲醛改性、着色技术,

16

新型催化剂合成技术,新型柴油添加剂生产技术,低灰分多品种聚乙烯醇生产技术,大型高效气化技术,催化反应与分离过程的集成与强化技术,石油化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等。

煤化工:重点研发煤基清洁能源生产技术,低浓度煤层气CH4提纯生产技术,大型炼焦、焦炉气加工、煤焦油综合加工与新型焦化技术,焦炉气制甲醇/烯烃转化制乙丙橡胶生产技术,褐煤综合利用技术,煤化工热电一体化多联产技术等。

(十)现代服务业

重点研发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信息传输与交换安全技术,通讯与协作技术,商业流程管理技术,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集成化技术,电子支付支撑平台、现代服务业服务交互支撑平台、数字媒体内容支撑平台共性技术,政府综合服务支撑平台技术,物联网及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特色服务模式开发技术,数字化多媒体旅游公共服务支撑技术等。

(十一)社会发展与民生

人口健康与重大疾病防治:重点研发重大疾病防治技术,针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及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检测及监测预警技术,戒毒者、依赖者脱毒治疗及心理干预等毒瘾戒断技术,疾病诊断基因芯片技术,安全有效避孕、节育等生殖保健技术,糖尿病、抑郁症、老年痴呆、恶性肿瘤、肺癌等重大疾病药物开发技术,食品安全标准及检测、监测技术等。

公共安全:重点研发自然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监测、预报、快速处

17

置和风险评估技术,动物疫病监测、预报、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及评估技术,高层建筑消防技术,重大生产事故防控、预警、救援技术,社会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应急信息平台构建技术等。

新农村建设:重点研发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技术,农村水源保护与饮水安全技术,新农村科学规划与建设综合示范技术等。

(十二)城市建设与交通运输

城市建设:重点研发智慧城市技术,城镇化科学规划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技术,人居环境构建与标准化评价技术,城市绿色美化工程设计与营建技术,钢结构建筑产品与金属塑料型材生产技术,建筑工程节能减排技术,新型低能耗围护结构体系成套节能技术,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新型墙体、板材、装饰材料、玻璃材料、钢构建筑材料生产及回收利用技术等。

交通运输:重点研发智能交通与综合运输技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隐患监控预警及救护技术,高原山区公路养护及防灾技术,城市快捷公交系统综合技术,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营运、维护、预警及检测技术等。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将着重在“发挥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与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集中力量组织实施5个重大科技专项和8个重点新产品开发专项,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型企业形成“小巨人”,打造区域创新“小高地”,为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18

方式提供重要支撑。

(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大科技专项是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以高新技术重大产品产业化为核心(单项产品销售收入过10亿元,单个专项销售收入过50亿元),带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在“转方式、调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国家及省级科技投入40亿元以上,引导企业、金融及社会资金投入300亿元左右,突破150项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推动相关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左右。

1.生物专项 ——生物疫苗

专项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疫苗的升级换代和产能扩大工作,提升现有细菌性、病毒性等疫苗有效性、安全性的质量标准;二是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细菌性、病毒性、基因工程等疫苗及新型佐剂的研制和产业化;三是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联合疫苗的研制和产业化;四是开展疫苗生产用新细胞基质的构建;五是积极开展已在国内上市的疫苗境外临床试验研究;六是完善药效及其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中试等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到2015年,力争4个以上疫苗通过GMP认证获准上市,5个以上疫苗完成临床试验批件,7个以上疫苗完成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试验研究获受理;掌握一批核心关键

19

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力争实现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等5~10个大品种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形成3~5个品牌产品系列,生物疫苗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依托沃森生物公司、医科院昆明医学生物所等骨干企业,整合国内外现有优势资源,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投资,构建生物疫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动一批相关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促进云南省生物疫苗产业的壮大发展。

——生物育种

专项重点:一是以云南生物种质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云南生物多样性和区位优势,着力提升我省生物育种创新能力和育种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立国家良种选育创新基地,建成以东南亚和南亚为目标市场的良种输出基地;二是以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目标,建立高产优质稻米、玉米、马铃薯等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与制种生产的技术平台,实现大面积良种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升我省粮食生产水平;三是利用我省优良特色畜禽资源,建立良种选育、种质遗传资源应用与快繁技术体系,推进胚胎工程和遗传物质利用等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加快畜禽新品种的产业化。到2015年,形成10~1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稻米、玉米、马铃薯新品种和5~10个畜禽新品种,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主要措施:依托园禾种业、思农种业、春喜农业、坤华种子、中科胚胎、肉牛中心等骨干企业,发挥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农业部

20

南方高原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稻改良(云南)分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云南畜牧研究所等创新平台在粮经作物及畜禽新品种选育领域的作用,集聚优势资源打造云南生物育种产业链;建立以我省种子种畜(种禽)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体系,组建云南省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我省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特色天然药

专项重点:一是以努力培育现代化、国际化天然药物品牌产品为目标,对已上市的具有显著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中药、天然药物品种,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优化生产工艺、增加适应症、新剂型改进、有效性和安全性再评价、替代药物研究等二次开发;二是有重点地推进开展具有云南优势和特色的中药、天然药物1-6类新药及以天然药物为先导物创新药物的临床前预研究、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优先支持与缓释、控释、靶向给药等创新型药物制剂相结合的新药研发。“十二五”期间,新增10个以上中药、天然药物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新增10个以上中药、天然药物完成临床试验申报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获受理;三是以推进建设我国重要的云药原料基地为目标,开展以重点品种药材为主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养殖)研究,建成30个以重点品种为主、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新增10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四是加强和完善检测等相关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到2015年,力争10个中药、天然药物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达10

21

亿元,5个以上中药、天然药物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形成5~8个品牌产品系列,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努力实现中药、天然药物、药材、饮片及提取物等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依托云南白药集团、云南特安呐、昆药集团、灯盏花生物谷公司、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骨干企业,发挥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药现代化产业(云南)基地等创新平台在新药研发和名药名方二次开发中的作用,以资本为纽带,集聚优势资源打造云南特色天然药产业链;联合省内外医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特色天然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争取国家专项经费支持,着力打造云药知名品牌。

——花卉

专项重点:一是选择具有较大生产经营规模、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并可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花卉企业,着力打造一批有市场、有潜力、有核心技术、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促进花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实现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内涵扩大型转变;二是以细胞工程育种及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为主,研发一批月季、玫瑰、康乃馨、百合、茶花、兰花、郁金香、高山花卉、热带花卉等花卉新品种,进一步完善花卉产业创新体系;三是开展花卉产业企业示范,促进企业生产的专门化、系列化发展,打造一批以经营大品种花卉为主的优势企业。到2015年,选育出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证书的品种60个,培育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花卉龙头企业10户以上,形成10~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花卉产

22

业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主要措施:依托斗南花卉、英茂生物、杨月季、丽都花卉、明珠花卉等花卉龙头骨干企业,构建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推动云南花卉产业的整体升级。

2.新能源专项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专项重点:一是研制太阳能并网、离网的发电系统与成套设备;二是研发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高效聚光太阳能电池、大容量储能电池、配电系统、调频装置与变换器、逆变器等产品;三是加强光电转换新材料的研发,提高硅基、锗基等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四是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到2015年,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量产化,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力争开发3~5个太阳能光伏成套发电设备产品,实现光伏并网、离网规模发电,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

主要措施:依托南方电网云南分公司、云南天达光伏、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鑫圆锗业等骨干企业,建立太阳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配套产业建设,打造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培育骨干企业群,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我省光伏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

专项重点:一是研制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热力装置和设备、太阳能

23

空调设备、太阳能干燥设备;二是开发高效太阳能集热组件、热泵和传热部件、多功能智能热力控制器、光热自动跟踪装置等产品;三是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提高太阳能光热系统的热效率,拓展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应用领域;四是推动配套企业发展,形成以太阳能光热设备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企业群;五是构建太阳能光热应用研发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到2015年,开发太阳能光热系统新产品5~10个,形成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太阳能光热系统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依托玉溪太标、云南一通、云锡同乐、云师大太阳能所等骨干企业,构建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5~8个光热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建设太阳能光热利用配套产业基地,促进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研发与产业化。

3.高端装备制造专项 ——大型精密数控机床

专项重点:一是研制高精度大重型数控铣镗床、坐标镗床、立式车床和智能化加工中心、多功能复合式精密数控机床及柔性制造系统等,实现产业化;二是研发高性能功能部件,实现产业化,推动数控机床产业的整体升级;三是构建精密数控机床研发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数控技术和机床制造技术。到2015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新型机床产品5~10个,形成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

主要措施:依托沈阳昆机等企业和云南省高效精密数控机床技术

24

创新战略联盟,完善以国家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以数控机床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平台,整合全省数控机床行业科技资源,加快研究成果转化,优化数控机床产业链,推动数控机床产业整体升级,提高我省数控机床产业竞争力。

——大型铁路养护机械

专项重点:一是实现连续式捣固车、道岔捣固车、高精度轨道检测车等产品的升级换代;二是研制新型钢轨探伤车、移动综合维修车、扒碴机、物料运输车、米轨捣固车、米轨双向配碴整形车、钢轨铣磨车、高效清筛机、连续式捣固稳定综合作业车、无碴轨道吸污车、恒张力架线车等产品,实现产业化;三是研制高速铁路大型养护机械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四是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大型铁路养护机械发展配套产业。到2015年,开发新产品5~10个,形成5~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

主要措施:依托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整合现有的大型铁路养护装备研发基地和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投资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动一批相关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自动化物流装备

专项重点:一是研制智能化、信息化的物流配送设备,实现产业化;二是开发自动货柜、数控分拣系统、高性能开放式搬运机器人、物流数控系统等物流关键设备;三是实现大型枢纽机场行李自动化处理系统及关键单机产业化。到2015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自

25

主知识产权,开发新产品5~10个,形成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依托昆船集团,整合现有自动化物流装备研发基地和研发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投资合作,建立自动化物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动一批相关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

——红外及微光夜视设备

专项重点:一是加大非制冷红外探测仪、新一代红外热像仪、三代微光像增张器、微光夜视仪等仪器的研究及工程化应用,着力攻克非球面镀膜技术、光成型技术等核心技术,实现非制冷和制冷型探测器、新型系列镜头等设备的产业化;二是研发光电子民用化新型产品及材料,开拓国内外民用市场;三是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前沿,加强“图像融合”、红外焦平面阵列等前沿技术研发,研发新颖的器件结构、更高集成密度的廉价传感器材料,进一步储备高技术,开发新产品。到2015年,形成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

主要措施:依托北方夜视集团、昆明物理所等骨干企业和研究机构,发挥昆明国家光电子材料及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兵器工业集团“省部共建”光电子产业基地支撑作用,加大光电子民用产品研发力度,建立健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扩散机制,打造光电子民品品牌。

——半导体照明

26

专项重点:一是研发半导体照明灯具、液晶LED背光显示器,实现产业化;二是突破功率型及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制造技术、高性能LED封装技术等关键技术,扩大产品应用领域;三是引进先进技术,联合开发民用化、高端化特色产品,形成半导体照明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

主要措施:依托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玉溪蓝晶科技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关键技术,扩大产能,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发展。

——金融电子装备

专项重点:一是巩固金融、财税专用打印机的产业优势,开发新型专用打印机;二是重点突破金融、财税专用设备整机方案设计、制造技术,手机支付系统、联机交易、中间业务处理、联网智能化自助服务技术,研制指纹识别及智能卡系统集成、多应用支付终端系列产品和金融自助服务终端新设备等产品,实现产业化;三是金融电子设备核心功能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四是推动系统集成技术的配套和发展,建设国家金融电子信息装备工业基地。到2015年,形成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

主要措施:依托南天电子等企业,在实现现有产品升级换代,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适合国际化发展的新型设备,积极开拓和抢占国内国际市场。

4.新能源汽车专项

27

专项重点:围绕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一是突破大容量能量存储技术,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子控制系统,油电最优分配控制技术,混合动力单元技术等关键技术;二是研发整车系统,开发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机及控制器、电控系统、电源管理系统、油电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和充电站配套设备等;三是以城市公交车为重点,整合我省汽车产业资源,推动整车产业化,着力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四是加强电动汽车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实现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产量达1万辆,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主要措施:依托东风云汽、昆船集团、云南大卫、云内动力、哈电(昆明公司)等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高原型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基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及代用燃料发动机研发基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究中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研究基地”、“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支撑作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项目,引导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推进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发展。

5.新材料专项

——常用有色金属为基材的新材料

专项重点:一是开发高强高导电铜合金、弥散强化铜合金以及高弹性代铍铜合金等铜基新材料;二是开发铅板栅合金、新型不溶阳极铅合金、铅钙合金、铅锡合金等铅基新材料;三是开发晶须氧化锌、高铝锌基热镀锌合金等锌基新材料;四是加强有机锡系列化合物、电

28

镀用锡无机化工产品、无铅焊料及助焊剂、高级锡箔、溅射靶材等锡材精深加工产品;五是开发电子工业用铝箔、PS版铝基板、低损耗电缆铝材、无菌包装用铝箔、新型蜂窝铝板等新型铝合金材料。到2015年,突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铜、铝、铅、锌、锡等为基材的新材料新产品10~15个,形成5~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销售收入达10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依托云铜集团、云冶集团、云锡集团、云铝集团等骨干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强资源勘探和矿山的有序开发,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培育领军企业,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钛材

专项重点:研发生产纳米级钛粉体材料、大尺寸钛板、多规格系列化钛钢复合材料、医用钛合金等新型材料产品。到2015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钛材新产品5~10个,销售收入达6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依托昆钢集团、云冶集团等骨干企业,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完整产业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钛材产品的深加工水平,将我省建成重要的钛材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稀贵金属系列新材料

专项重点:研发电接触材料、薄膜涂层材料、漏板材料、贵金属

29

合金及复合材料、铂族催化材料、钎焊材料、稀贵高纯金属、军工专用网(铂合金催化网、可收拢式天线用金属网)以及精密合金材料等产品,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到2015年,开发稀贵金属新产品5~10个,形成5~8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销售收入达5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依托云冶集团、贵研铂业等骨干企业,联合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科研机构,组建稀贵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一批稀贵金属新材料研发中心、国家级检测分析中心,建成我国重要的稀贵金属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化工新材料

专项重点:研发聚甲醛工程塑料及其改性塑料,高强度高韧性玻璃纤维,实现产业化。抓住云南石油炼化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发展特种树脂、特种橡胶及制品、特种涂料等石化新材料。到2015年,开发化工新材料新产品3~8个,销售收入达30亿元以上。

主要措施:依托云南煤化集团和云天化集团等骨干企业,集中研发资源,围绕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突破一批共性和核心关键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一批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二)组织重点新产品开发专项,推动形成“小巨人”创新企业群

重点新产品开发专项是根据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支持技术水平高、产品成长性好、单项产品销售收入超过

130

亿元(农业单项产品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能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科技项目。“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重点新产品开发,集中国家及省级科技投入10亿元以上,引导企业、金融及社会投入100亿元以上,突破500项关键技术,开发500个新产品,形成一批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推动相关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左右。

1.生物

重点是:中医药保健品和护理产品;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籽种;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籽种;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种苗;生物燃料植物种子与种苗;特色花卉、经济林果和园林植物新品种籽种及种苗;优良畜禽新品种种畜、种禽;实验动物;水产新品种种苗;遗传物质和材料;生物激素;酶制剂;生物催化剂等。

2.先进装备制造

重点是:高性能机床与机械加工母机;化工大型成套设备;矿山大型成套设备;高效环保节能冶炼成套设备;20万千瓦以下水力发电成套设备;超高压特高压电缆;500千伏大型节能变压器及开关设备;铁路牵引变压器;改进电能质量的装置;非球面镜头和光学仪器设备;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水下工作机械;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装置;遥控机械及装置;盾构机;节油型多燃料汽车;自动化卷烟成套设备;农产品加工机械;新型农用机械和设备等。

3.农业

重点是:优质粮油产品与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天然色素、调味

31

品和食品添加剂、新资源食品;方便食品与休闲食品;优质特色果品;绿色蔬菜与食用菌;优质茶与茶制品;无害卷烟;核桃及坚果类深加工产品;地方优质名酒;以果汁、果浆、咖啡等为原料的饮品;高档糖果;高品质蚕丝;高档天然纤维产品;优质特色肉类食品、乳制品;天然香精香料深加工产品;园林绿化苗木;橡胶深加工产品;竹木强化板材;林化工产品等。

4.电子信息

重点是: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电视、显示器;OLED头戴式微型显示器;传感器及关键部件;信息识别设备;专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等。

5.新材料

重点是:锗、铟、硅等高纯材料;常用金属型材和异型材;常用金属基功能材料和新型高性能合金材料;镁、锂轻金属合金材料;电子材料;动力电池电极材料;超细粉体材料;金属催化材料;不锈钢、镍等复合材料;高强度增强纤维材料;高强度、高硬度陶瓷材料;新型玻璃等。

6.化工

重点是:磷系阻燃剂;食品添加剂;污染物降解剂与净化剂;功能塑料及改性塑料;新型可降解塑料;合成与复合橡胶产品;烯烃后加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煤基清洁能源产品;电子化学品;对人畜无害的短期降解高效农药等。

7.新能源

重点是:风力发电装备及关键部件;低焦油高效生物质气化发电

32

设备;大型集中供气沼气设备;生物质循环利用装置;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设备;生物质液态燃料与石油替代燃料等。

8.节能环保

重点是:CO

2、氮氧化物、硫化气体净化装置;工业污水处理装置;城市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装置;水体污染降解剂;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及垃圾焚烧处理成套设备;机动车尾气净化部件和装置;余热余压循环利用设备;智能节电、节水设备;节能电器;机动车节油装置;低损耗节能锅炉等。

主要措施:一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转变以往分散投入方式,集中投向具有云南特色、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重点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专业水平,能有效配套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小巨人”创新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二是做大做强一批重点新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突出亮点,以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科技显示度;三是加快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四是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加快产业发展。

(三)强化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打造特色优势学科

“十二五”期间,要把重点学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巩固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凸显高

33

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建设

——巩固提升我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古生物学、天体物理学、矿产地质学与地震地质学等优势基础学科的研究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逐步打造8~10个具有国际声誉的优势特色学科,扩大国内外影响,为我省应用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鼓励科教合作,加强资源共享,支持我省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争取2~3个国家“973”项目。

——依托省政府与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基金平台,为我省高校和研究机构与省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高层次学术研究和合作创造条件;通过国际合作,与国外高水平学术机构和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提升我省基础学科研究水平。

2.进一步提升应用基础研究水平

——根据国家和我省产业发展部署,在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特色领域形成一批紧跟国际前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领先水平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和平台,建成50家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大力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积极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大力争取获得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计划的支持,

34

充分调动和激活各类创新要素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围绕我省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等应用研究领域,开展云南民族、民间医药学典籍整理、医理与药物利用研究,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研网络,开展突发性、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开展重大地方病、职业病、毒瘾戒断技术研发活动;加强防灾减灾新手段、新方法研究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水体污染防治及修复技术,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城市水资源安全及循环利用技术,城市智能交通技术等涉及全民健康和环境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

3.进一步完善知识创新基础条件平台

——争取国家支持在国家实验室建设上取得突破,建成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打造具有云南特色和优势的自主创新平台;加强对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调整、完善和提升,力争使现有的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实验室等成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研发平台。

——进一步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大学及科研院所在知识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在重点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中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研发体系;支持重点实验室建立面向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云南省技术创新工程,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引导和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在行业中拥有核心技术、具

35

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和科技投入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推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富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组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围绕重大专项和重点新产品开发专项,组建以骨干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科技资源,组织瓶颈技术创新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链,推动产业整体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坚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生物疫苗、太阳能利用、自动化物流、电动汽车、钛材、工业“三废”资源化循环利用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支柱产业组建烟草、医药、磷化工、煤化工、矿冶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优势特色产业组建花卉、橡胶、咖啡、茶叶、食用菌、蔗糖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

围绕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整合资源,不断完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研发平台,集中力量攻克产业

36

共性、关键技术,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建设适应我省产业共性技术发展与创新需要的研发及服务平台。一是大力提升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的水平,实施一批贯穿上中下游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打通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和壮大;二是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来滇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外研发机构与我省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发合作,联合创建实验室和研发基地,逐步形成长期性、全方位的联合研究开发机制;三是以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完善体制和机制,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构建和完善产业科技服务体系。

——大力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金融支持;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托现有基础,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4.加快创新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继续推进各类创新园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软硬环境,提高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推进“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知名企业、大院名校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7

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成集人才、技术、资金、产业化“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云南科技创新园”,为提升我省整体科技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支撑。

——建设“国家国际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基地”。吸引和聚集全球科技资源,形成引资、引智、引项目、引技术四位一体的对外科技开放新格局。

——推进高新技术园区提质升级。促进昆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二次创业”,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园区创新能力;推进昆明经开区、玉溪、大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曲靖、红河、楚雄等各类创新园区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红河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完善玉溪、昭通、丽江等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各项功能,推动示范园区的专业化发展;结合各地优势特色产业,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一批规模适度、带动性强的农业示范园区。

(五)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全力打造包括政府科技宏观管理、政策法规、知识产权、科技信息、投融资、技术转移、成果孵化、中试推广、生产力促进、科技对外合作、项目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强一体化、信息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创新服务机制建设。

1.加强公共科技综合服务能力

38

——加强公共科技管理与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云南省科技信息大楼,使之成为集科技信息服务、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咨询、科技人才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科技综合服务枢纽。

——加强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对现有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络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应用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等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有制度保障、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面向全省科技人员开放共享的公共科研服务平台。

——加强综合性科普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普长廊等公共设施的作用,完善农业信息及技术服务平台,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科普设施建设,更多地面向农村、社区和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工作。

2.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综合功能和龙头带动作用,重组、优化、整合我省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推进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在高新区、经开区、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现代农业园区等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引外部创新创业资源向园区内集聚,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生产力促进与成果转化服务;联合行业协会力量,加强行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大力推动行业(专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的有生力量,

39

第二篇:林业行政许可听证报告书

案由:

听证时间: 年 月 日 时 听证地点:

听证方式: 记录人: 听证主持人: 听证员:

听证申请人: 委托代理人: 利害关系人: 委托代理人: 案件承办人: 工作单位: 听证会基本情况:

案件事实:

处理意见及建议:

听证主持人: 听 证 员: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

第三篇:质监局“关注民生、服务发展”听证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XX质监局行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以“提升质量保民生“活动为出发点,认真履行职能,为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汇报如下:

一、服务企业,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深入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所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为企业提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法规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企业的质量保障能力、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在全省林木产品监督抽查中,我区大森林木业、晟峰木业、荣华木制品厂的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澳林酱菜厂和蓝玉食品厂全部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金昌食品企业获得“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森林木业的实木地板获得黑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打破我区无名牌产品的历史。

二、确保食品、特种设备“两个安全“稳民生

时刻关注百姓食品安全,今年对我区蛋糕店、熟食店全部开展强制委托检验,每季度抽检一次,今年产品合格率为89%,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每月开展食品巡查,重点检查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过程卫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销售期限等内容,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对抽检不合格和不整改以及整改不到位的小作坊,给予严厉处罚。保证百姓吃的安全、放心。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开展对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进行专项整治。查封一家无资质许可的充装单位,没收活动气罩气瓶57只,超期未检定气瓶32只气瓶停止使用。定期开展锅炉十二查工作,处置特种设备一般隐患6处,处置重大隐患1处,确保一方平安。我局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企业开展安装监检、定期检验等工作,为保证锅炉安全运行,举办二期司炉工培训班,把授课老师请到当地授课,为企业和司炉工解决后顾之忧,共培训司炉工120名,受到企业的好评。

三、重拳出击,严打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产品质量问题,开展了家电下乡产品、摩托车配件、自行车、室内装修材料、建筑用钢材、水泥、电线电缆、油漆、涂料、家具、塑钢窗等产品专项整治,开展以涉及民生的电子计价秤、杆秤等计量器具和大米、豆油、日用产品等定量包装商品的专项整治,今年,共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5700元,收缴罚没款

1、8万元,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我们共接待消费者投诉12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

1、5万元。

四、关注百姓热点,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行动 为保证老百姓买货买菜秤准量足。对集贸市场、商店、废品收购站等使用的衡器统一检定,对不合格计量器具停止使用,对利用计量器具作弊欺诈百姓的,一律予以没收。为保证百姓看病的仪器准确,对全区乡镇医院、个体诊所、社区医疗机构所使用

的B超、心电、X光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进行检定,受检率和合格率分别为100%。同时,我们还免费为百姓家庭使用的血压计进行检定。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努力,但还有很多不足,真诚欢迎各位评委提出批评和意见,我们虚心接受,认真改正,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谢谢大家

第四篇:听证会提纲

时间:年月日时

地点:

内容:一案的行政处罚听证会

首席听证主持人:

记 录 员:

申请人:代 理 人:

案件调查人:,XXX工作人员,,XXX工作人员。

一、 会前准备

(一)记录员检查听证参加人员是否到场:

1、记录员:案件调查人员、是否到场?

2、申请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是否到场?

(二)记录员宣读听证纪律:

请大家肃静,下面宣布听证纪律:

1、服从听证主持人的指挥,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发言、提问;

2、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录音、录象和摄影;

3、听证参加人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退场;

4、旁听人员不得大声喧哗,不得鼓掌,哄闹或者进行其他妨碍听证秩序的活动;

5、现场人员关闭通讯工具或者设置在振动状态。

对违反以上听证会纪律的,听讲主持人有权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退场。

(三) 记录员向听证主持人报告: “主持人,听证准备工作就绪”

(四)主持人宣布案由及听证组成人员主持人:当事人

因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一案之行政处罚告知不服,向我局提出听证申请,经审核符合听证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第一款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的有关规定,今天在这里公开举行听证会。本次听证会由本局局长指定、担任主持人,为首席听证主持人。担任记录员。

(五)下面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

1、在案件调查人席上就坐的人员,请表明身份。

2、在申请人席上就坐的人员,请表明身份。

请将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委托书提交主持人查验。

(六)下面告知听证参加人有关听证的权利与义务

1、听证参加人在听证会上有下列权利:

(1)有要求或放弃听证的权利;

(2)有权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听证主持人、记录员申请回避;(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听证的)

(3)有权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4)有权对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5)有核对听证笔录的权利。

2、听证参加人在听证会上有下列义务:

(1)依法听证;

(2)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和回答听证主持人的提问;

(3)遵守听证会场的纪律,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

3、案件调查人员,你们对有关听证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听清楚了?

申请人、委托代理人,你们对有关听证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听清楚了?

4、申请人(委托代理人),你们是否对主持人、记录员提出回避申请? (如申请主持人回避,先询问要求回避的理由,再宣布暂停听证,电话向局长汇报请示,由局长决定是否回避,如果局长同意回避,则宣布听证会延期,反之继续进行。记录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宣布听证会现在开始。)

二、听证调查阶段

(一)双方简要陈述观点

1、下面请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依据以及行政处罚建议;

2、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和申辩;

(二)举证、质证

案件调查人员举证,举证时应当说明证据来源,所要证明的对象,并简要宣读证据的内容。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对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质证时应当就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质疑、说明、辩驳,对有异议的证据,双方可以当场发问质疑,进行质证、辨论。

1、请案件调查人员举证,举证时应当说明证据来源,所要证明的对象,并简要宣读证据的内容。

2、请将案件调查人员出示的证据拿给申请人(委托代理人)辨认。

3、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对此份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有异议吗?

4、请案件调查人员继续举证。

5、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是否有其他证据需要提供?

(1)请案件调查人员查看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出示的证据,并进行质证。

(2)申请人(委托代理人)是否还有其他证据需要提供?

三、听证辨论

听证调查结束,调查人员、申请人(委托代理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及进行了举证、质证,综合双方的陈述,主持人认为,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有:

现在进入听证辨论阶段,听证辨认论应围绕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及如何适用法律发表各自的意见。辨论时要阐明所主张的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以理服人,一方发言时另一方不得插话。

1、首先请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发言。

2、请案件调查人员发言。

3、申请人(委托代理人),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4、案件调查人员,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四、最后陈述

听证辨论结束,现在进入最后陈述阶段。

1、先请案件调查人员作最后陈述。

2、请申请人(委托代理人)作最后陈述。

五、本次听证会到此结束,本主持人将根据听证笔录写出听证报告上报本局负责人。请当事人及代理人,案件调查人,核对听证笔录,如果无误,请签字。

听证会上一般使用的语言有

请发言。请你让对方说完。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申请人对……问题的质证、质询请调查人员作出回答。你的发言重复,请简略。旁听人员请肃静。你的发言与本案无关,请不要在听证会上发表与本案无关的话题。

第五篇:听证会程序:

会议开始,主持人致主持词

第一项议程,主持人宣布《听证会会场注意事项》介绍听证的内容;宣布会场纪律和注意事项;

第二项议程,专家讲解征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第三项议程,被征地听证代表发言提问

第四项议程,专家解答代表提问

第五项议程,镇导讲话

会议结束,列席人员退场 正式代表审阅会议记录并签名后退场

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并宣读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听证代表、同志们:

听证会准备开始。为了让各位代表了解征地拆迁的相关政策法规,我们以听证会的形式做出解释,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听证会的有关领导,他们是*****,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参加今天会议的还有**镇**村**社代表。希望各为代表就征地拆迁相关政策积极畅所欲言。

《听证会会场注意事项》介绍听证的内容;宣布会场纪律和注意事项;

为使这次价格听证会正常进行,请大家遵守以下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

(一)会议期间,注意会场纪律,全体参会人员应配合工作人员维护会场秩序。请与会代表在指定的位置就坐,不要随意走动;

(二)听证代表发言前先举手示意,经主持人同意后发言;

(三)听证代表初次发言请先作自我介绍,发言简明扼要;

(四)旁听代表和其他人员应保持安静,并关闭手机;

(五)若听证代表发言内容与本次听证主题无关,相关人员不予解答。

上一篇:铁路自荐信范文下一篇:填建筑垃圾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