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022-10-12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八上生物实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八上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八上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城关中学王劲松

我是竹溪县城关中学的一名教师,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五个班(共七个班)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班班主任和其他同事的协作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希望能找出优点,克服不足,以使今后的教学工作顺手,成绩有更大进步。

一、备课方面

在工作期间,我利用各种资源,结合课本和教参,认真编写教案。根据新课标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审视,将其取舍、增补、校正、拓展,并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重难点,思考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准备各种教具,(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每节课都要准备一些实验,查找资料,制作PPT课件,多问多请教,一点都不得马虎。)为上课这个环节做最好的准备。

我认真谨慎的备课,当然不仅仅是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我在这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功夫。我现在带的这五个班,每个班都有

五、六十人,在七年级时,大部分学生生物成绩很好,当然也有三五个学生学习成绩差一些,学习也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因而,备课时尽可能将每一个知识点通俗化,与身边常见的事例联系起来,把身边的常识与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了解学生,第一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也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第二,除了在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外,还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第三,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特长,品行。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聊天,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等,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我走进教室面对学生时,我是有备而来,因此就充满了自信。每节课都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轻松之中学习知识。学生的上课热情普遍提高了,平时不爱学习的人都在动手动脑,并且不时的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新鲜的问题。

二、上课方面

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的上课。这学期,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质,与上学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力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情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做到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到青霉和曲霉时,要向学生展示,学生多数是寄宿的,怎么办?我自己动手找发霉的桔子和馒头,用投影展示给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查资料,上课时有时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有时以学生分组合作自学,教师指导为主;物理课也一样,有时以教师讲解和演示为主,有时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组合作自学为主,多做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另外,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十分必要的。我改变了以往绷者脸孔给学生上课的做法,带着微笑教学,它能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求知的动力,调节课堂气氛。

三、作业方面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难易适中,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有时将学生找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教育。对陶俊玺、李新月、袁明星这几名学生要督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及时交作业。对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下次上课时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

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书写的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便于检查,也减轻学生负担。有些作业我让学生交叉检查,找出对方的错误和失误,并向他指出来,做到双方都有提高。

四、做好课堂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生物作为小学科,不能占用课外时间,就在课堂上挤时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对成绩好的学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辅导。有的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主动找到我,我必须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对后进生的辅导,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我们的学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辅导工作时,要特别注意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班,学生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能专心听讲,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好好学习,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主动问老师,作业也因为不愿动脑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布置一些必须自己动手的作业。比如:学习《从种到界》时,讲到“双名法”,我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园里或到九里岗植物园调查了解,看树木上挂的介绍牌中是如何用双名法命名的。大部分同学对些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期中测试时,出现了几个学困生和差生,我找到学些学生,了解原因,个别人是基础太差,又懒,导致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生物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记,做到把老师讲的每句话听懂,把书上的每句话读懂,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实在弄不明白的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总之,尽可能调动学生,让他们学有所获。

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本学期结束,老师和学生的有所进步,有所收获,特别是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据学生反映,考试时都感受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不能把知识点串起来。比如,有一些学生看到八年级的知识点时,不能很好地把七年级学过的相关的知识点理出来。这些都有待以后工作中,逐步改进。

这学期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只有我们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成为阻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例如: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继续提高课堂气氛,课后更多地了解学生,做好培优转差等等.我认为对工作的尊重,就是对学生、对学校、对自己的尊重。总之,要用做人的良心,对工作的责任心,把属于自己的事做好,做出彩。

2013年1月20日

第二篇: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学设计.doc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通过体验探究过程和分类、计算等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2.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哪里有细菌呀?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细菌分布非常广泛,它几乎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任何环境,所以在空气中、地底下、水中、动植物体内都有细菌的踪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细菌。

2.联系生活,教师提问:有时候家里的饭或菜做多了,我们常担心什么?展示一盆肉汤新鲜和变质后的对比照片,提出问题:肉汤变质是什么引起的呢?学生能够答出肉汤变质是细菌引起的。教师进一步提问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能够答出空气中的细菌落入肉汤后大量繁殖。实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肉汤变质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二)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

1.对于“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历史上曾有两种假设。假设1: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肉汤变质是因为肉汤里自然就会形成细菌。也就是说,肉汤里的细菌是由肉汤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说法被称为“自然发生说”。许多知名的科学家都支持这一说法,如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甚至连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支持这种观点。假设2:有一个人,他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法国的科学家,叫巴斯德。

2.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即著名的鹅颈瓶实验。 我们知道,实验器材的选择对于一个实验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展示实验中用到的两种烧瓶,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烧瓶的区别。学生能够说出瓶颈的不同。瓶颈长而弯的称为鹅颈瓶,瓶颈短而直的称为直颈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会设计这样的鹅颈瓶来做实验呢?学生能够说出鹅颈瓶由于瓶颈长而弯曲,细菌不容易进入。教师提问:现在实验器材有了,如果你是巴斯德,你怎么具体设计这个实验呢?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设计。学生能够设计出大致的实验过程,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步骤,如先放入肉汤,再拉出鹅颈,之后还要煮沸等。

3.教师展示当年巴斯德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进一步说明:实际上放在鹅颈瓶中的肉汤经过很长时间也没有腐败,有的甚至长达四年。而放在普通烧瓶中的的肉汤,几天就腐败了。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结果得出结论: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可以进一步提问:怎么能让鹅颈瓶中的肉汤也腐败呢?学生能够答出去掉鹅颈瓶的鹅颈或是晃动瓶子,让细菌进入肉汤中,肉汤就会腐败。通过这个实验巴斯德就证明了自己的论断,并公布了自己的结论。在一个有学者、才子、艺术家争相参加的巴黎盛会上,巴斯德高声宣布:“自然发生学说,经过这简单实验的致命一击之后,绝不能再爬起来了”。让学生说出从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较量的故事中受到的启示。可以补充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其他贡献:他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又因为他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对于他的成功,巴斯德有一段至理名言:“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将成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的尽头,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地工作,必定有成功的一天。”

5.现在我们知道了细菌的来源,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那么你认为细菌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出细菌的形态。

【设计意图】将巴斯德和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设计成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了一个完整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能力,并能够从巴斯德身上学习不畏权威,敢于通过实验挑战权威、勤奋努力的科学精神。

(三)细菌的形态

1.教师提问:大家看看周围,能看见细菌吗?为什么看不见呢?那细菌有多小呢?一个小米粒的体积相当于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还有一个例子,2000~4000个细菌并排起来,可以穿过缝衣针上的小孔。上节课我们已经看到了菌落,一个菌落中就有上亿个细菌甚至更多。细菌为什么这么小呢?细菌的个体均为单细胞,十分微小。测量细菌的大小,需要采用一种称为微米的单位,1000微米等于1毫米。展示在一个大头针尖上逐级放大的细菌。

图中的细菌有多大?让学生根据比例尺来目测一下。学生能够得出大部分细菌的宽度在0.1~1微米之间,长度在0.2~50微米之间。让学生计算:假设有一个细菌长5微米,要多少个这样的细菌头尾相连,才等于1毫米?学生能够计算出200个。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十分微小,肉眼是看不到单个细菌的,要看到单个的细菌,我们该怎么办?学生能够答出用显微镜。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细菌的人就是列文虎克。他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小的生物,细菌就是其中的一种。图示光学、电子显微镜下细菌的照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从而使人们对生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2.展示一副电镜下的杆菌图片,问细菌是不是都是这种形状呢,还有哪些类型呢?图示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见学案),让学生将看到的细菌按形状进行分类。学生一般能够按照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螺旋菌。补充讲述有些细菌分裂后不立即分开,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细菌是单细胞的,每个细菌也能独立生活的。

3.许多细菌就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等特征来命名的。由一些实例引出细菌的名称,如醋酸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不是相同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计算、分类等方法,让学生认识细菌的微小和形状,并通过显微镜的应用和发展,让人们对细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四)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1.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能够答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液泡和细胞核。

2.图示并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叶绿体。再讲述细菌的特殊结构:有的细菌还有荚膜,有的细菌有鞭毛。这些特殊结构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能够回答出鞭毛可以通过摆动帮助细菌运动,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3.让同学填表比较植物细胞和细菌的结构,引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之为自养。与自养相对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即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细菌没有叶绿体,那它是怎样获取营养的呢?学生能够回答出异养,教师可以补充说绝大多数细菌都是异养。提问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什么角色?学生能够答出分解者。

4.巴斯德的实验已经证明: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这在生物学上称之什么?学生能够答出生殖或繁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生殖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植物细胞的结构,类比地讲解了细菌的结构,并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进而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五)细菌的生殖

1.教师结合图示讲述细菌分裂生殖的过程,包括DNA的复制、子细胞的分开等。其实细菌的分裂生殖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后又能进行分裂。图示一张杆菌的显微照片,其中有5个细胞明显能看出两个子细胞正在分开,问学生哪些是正在分裂的细胞,学生一般会回答5个,教师说明不一定是5个,因为可能有的细胞正在复制,从外形上看不出来。

2.教师提问:在营养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细菌20~3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那么细菌是不是可以无限增殖呢?如果可以无限增殖的话,按2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48小时后,细菌的重量就是地球的4000倍了。为什么细菌不能无限增殖呢?学生能回答出营养、温度等生存条件不会总处于最适宜的状态。教师出一道计算题:假如你手上此时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学生能够计算出有25600个。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勤洗手、讲卫生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细菌分裂的过程和相关的计算,让学生不仅了解了细菌的分裂生殖,还认识到细菌分裂的速度之快,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

(六)有的细菌能形成芽孢

教师提问:一般细菌在100 ℃的高温下煮10分钟就被杀死了,那么为什么外科手术消毒时要将手术器械在140 ℃高温下灭菌2~3小时呢?由此问题来引出芽孢。有的细菌在环

境不利时能形成芽孢,芽孢是一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而形成的休眠体。芽孢能抵抗恶劣的环境,能耐受高温,低温和干燥。芽孢又轻又小,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时,又能萌发成细菌。播放芽孢的小影片。

【设计意图】通过医学上的高温灭菌处理引出芽孢,进一步说明芽孢是有些细菌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休眠体。

(七)总结

将本节所涉及的内容:巴斯德与自然发生论者的较量、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芽孢等内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

(八)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几个小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以致用,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七、学案

1.请根据性状对下列细菌进行分类。

2.学以致用 判断对错:

①不同细菌的形态和基本结构都不同。(

) ②大多数细菌都是有害的。(

) 填图题:请填出细菌的各个结构名称。

第三篇:八上生物书上黑体字(人教版)

1.

2.

3.

4.

5.

6.

7.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

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

8.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统称为脊椎动物。

9. 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

的协调作用游泳。

10.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

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1.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

卵壳。

12. 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

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3.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14.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15.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16.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17.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运动所

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8.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19.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成为学习行为。

20.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

形成等级。

21. 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2. 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23.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

24. 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

25.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26. 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27.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8.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

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

29.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0.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1.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32.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33.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四篇: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八上目录

人教生物七上目录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与生物有关的职业

林业工人的新任务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科学·技术·社会

生物圈Ⅱ号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科学·技术·社会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

第二节

植物细胞

第三节

动物细胞

科学家的故事

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

克隆哺乳动物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科学·技术·社会

“脱缰之马”——癌细胞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科学·技术·社会

微藻与生物柴油

第二节

种子植物

生物学与文学

寄予植物的情怀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科学·技术·社会

无土栽培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科学·技术·社会

节水农业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科学·技术·社会

现代化温室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

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科学·技术·社会

森林可以减缓气候变化

人教生物八上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养殖专业户

第四节 鱼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六节 鸟

生物学艺术 动物与造型艺术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兽医师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生物学与文学 借动物以言志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科学技术社会 动物行为学家的新装备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科学家的故事 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交朋友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 动物与仿生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二节 细菌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 以菌治虫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 “超级细菌”近在咫尺 第五章 病毒

科学技术社会 狂犬病和狂犬病病毒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科学家的故事 林奈和双名法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科版七年级思品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扬帆起航

第一课 走进中学

第二课 昨天与今天

第三课 新的起点

第二单元 学会学习

第四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五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第六课 聪明以外的智慧 第三单元 成长中的我 第七课 成长的烦恼

第八课 正视自我,成就自我

第四单元 人与人之间

第九课 “人”字的结构

第十课 假如我是你

第十一课 交往有艺术 第五单元 在分数的背后

第十二课 考试的心情

第十三课 分数的品质

第十四课 分数之外的收获

教科版八上思想品德目录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进父母 第二课理解老师

第二单元

友谊天空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三单元

走自己的路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第四单元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八课

一念之差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五单元

顺境与逆境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第五篇:人教版生物八上第5单元第4章第5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doc[本站推荐]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分析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等。

2.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研究,以及利用细菌和真菌服务于人类生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教学重点

1.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2.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

三、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糖、酵母、气球、试管、烧杯、塑料药匙等。

学生:课下收集食品包装袋(盒);了解常用的食品制作和保存与细菌和真菌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教学的基础上,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在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具有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能够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那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同学们可以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食品保存中要注意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日常用到的抗生素与微生物有关等,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学生食用过或见过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的食品,因此在讲解细菌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时,可以从学生常见的某种食品切入。教师提前准备馒头、面包及发酵的面团,引导学生分析,由发酵后的面团制作成的面包和馒头等食品为什么变得松软?此时教师可以展示课前准备好的酵母菌发酵实验装置帮助同学理解。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澄清的石灰水,请同学们帮忙把气球内收集的气体导入石灰水中,观察现象。当学生分析产生的实验现象后,很容易理解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细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乳酸,或某些真菌中的酶能够促进淀粉等物质分解为葡萄糖,再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吃的食品是用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的,可以请同学们举例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吃到的食品除了酵母菌,还用到了哪些微生物。学生非常容易说出酸奶是用乳酸菌、酱油是用的霉菌等。教师可以展示提前制作的酸奶,一种制作成功,另一种霉变。接着教师以图片展示制作的过程,让同学比较总结发酵食品制作的过程与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相同的。在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面团和牛奶等就是微生物的培养基,严格的发酵食品还要将用具、牛奶等灭菌,糯米加热其实也就是灭菌的过程,而放入酵母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过程就是接种,在接种后往往要放入温暖的地方培养。通过上述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利用细菌和真菌发酵制作食品,就是要提供适合细菌和真菌生存的条件。

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但它又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课下亲自尝试用酵母、酒曲、乳酸菌等制作食品,在课外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实践能力。制作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交流制作的经验,还可以就家长品尝后的评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制作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体验科学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了观察酵母菌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酸奶的制作过程与分析、探究由面团制作成的面包和馒头等食品为什么变得松软、发酵产生的气体的检验等多个活动。这些活动注重联系生活实践,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形成关于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教师展示密封保存的牛奶和包装破损后几天的牛奶,请同学观察比较并分析原因。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包装破损后细菌等微生物进入到牛奶中,引起食物变质,因此很容易得出食物腐败主要由细菌和真菌引起。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造成的食物腐坏?请同学们把课下收集的食品包装袋(盒)拿出来,阅读食品的标签和包装说明,

了解食物保存的方法。在阅读后,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讨论并总结出保存食品的主要原理以及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部分的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明确保存食品就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者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设计意图】食品的保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如变质的牛奶、食品包装说明等,给同学们的思考创设空间。

(四)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阅读现代科学技术在医药方面应用的内容,如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等的生产及应用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的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关注基因技术改造微生物后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五)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了解本地区人们在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对细菌的利用情况,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认同人类与细菌的密切关系,使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2.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3.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4.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上一篇:班委学期工作总结表格下一篇:冰心的文章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