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练习题

2022-09-02

第一篇:信息系统开发练习题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规范

(内部讨论稿)

总则

为明确信息系统开发流程,清楚各阶段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从系统规划、系统整体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与测试、系统内部实施、系统整体评价及系统内部验收八个方面说明公司对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主体要求。对实际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流程可根据系统的规模与要求进行合理的剪裁。

本规范适用于软件开发部、软件项目部、系统集成开发部、系统集成项目部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工作。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一、 信息系统规划,完成信息系统立项和总体解决方案。

[1] 申请立项部门依据《立项控制规程》,提交与信息系统立项有关的书面或电子文档,立项部门申请信息系统项目立项。信息系统项目立项主要从市场方面、技术方面及行业导向方面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2] 立项部门的上级部门或领导按《评审验收规程》组织业务专家、市场人员、技术人员等人员完成对信息系统立项相关文档的评审和检查工作,形成立项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3] 根据信息系统立项的相关文档,生成信息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文档。文档中一般包括系统范围和目标、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系统网络拓扑图、系统部署方案、系统实施计划、系统费用概算等。

二、 信息系统整体管理,建立项目管理章程。

[4] 建立基本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章程,指定信息系统项目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负责人),完成项目启动。

[5]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制定初步的项目管理计划,计划内容可包括项目最终目标、项目阶段性目标、项目进度计划、项目预算、变更流程和变更控制委员会、人力资源计划、项目风险、项目采购计划等。

[6] 依据《配置管理规程》和《变更控制规程》形成配置管理系统和变更控制系统,成立变更控制委员会。

[7] 项目经理指导和管理项目的执行过程,包括项目完成情况、项目进度、项目质量、项目变更情况等。

三、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完成《需求分析》文档。

[8]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完成信息系统相关资料收集和需求详细调查工作,完成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分析。

[9] 分析信息系统目标,确定信息系统项目边界,完成项目范围定义和项目内容分解。

[10]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完成项目《需求分析》文档的编写,并提交上级部门申请评审。 测试设计是否算需求?

[11] 上级部门按《评审验收规程》组织业务专家、市场人员、技术人员、测试人员等人员完成对《需求分析》文档的评审和检查工作,形成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四、 信息系统设计,完成《系统设计》文档。

[12] 项目经理制定系统设计阶段的项目工作计划,确定该阶段的检查点和里程碑。项目经理向上级提交工作计划,上级部门按《评审验收规程》完成对工作计划的评审,形成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3]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编写《系统设计》文档,文档内容一般包括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等)、功能结构详细设计、主要系统功能流程设计、主要系统功能数据处理流程设计、系统外部接口说明和定义等。

[14] 项目经理向上级部门提交《系统设计》文档,申请评审。上级部门按《评审验收规程》组织技术人员完成对《系统设计》文档的评审和检查工作,形成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合格的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不合格的需要说明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五、 信息系统编码与测试,完成系统编码和单元测试。

[15]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按《软件编码规范》完成信息系统的代码编写。 [16]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按《测试规程》完成信息系统的单元测试工作,单元测试一般由模块编码人员进行自我测试。

六、 信息系统内部实施,完成系统试运行和集成测试。

[17]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搭建系统运行环境,按项目要求完成信息系统的安装部署工作。

[18]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按《测试规程》完成信息系统的集成测试工作,生成系统测试报告和结论。

七、 信息系统整体评价,生成项目总结报告、技术白皮书。

[19] 项目经理组织人员编写信息系统相关的技术性文档,如技术白皮书。 [20] 项目经理编写项目总结报告,包括功能评价、应用评价等。

八、 信息系统内部验收,生成验收报告。

[21] 信息系统内容建设完成后,项目经理根据《评审验收规程》编写项目验收申请报告,并提交上级申请验收。

[22] 上级部门根据验收申请、系统测试报告和结论及需求分析等相关文档,组织人员按《评审验收规程》进行信息系统内部验收,形成验收结论,完成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包括合格和不合格两种,验收合格可以将信息系统交付项目部进行实施,不合格的不能交付项目部。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图

开始信息系统产品立项项目立项文档项目立项评审结论项目总结解决方案未通过,重新编写立项评审通过项目启动,确定项目经理制定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配置控制系统变更控制系统项目经理组织编写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文档需求评审结论未通过需求评审通过项目经理更新项目计划信息系统开发计划开发计划评审结论未通过计划评审通过项目经理组织系统设计未通过,不给予立项设计评审通过编码和单元测试信息系统代码未通过系统设计文档设计文档评审结论试运行和集成测试(可多轮)信息系统测试结论测试结论通过项目总结报告项目总结报告技术白皮书未通过内部验收报告未通过验收评审通过交付项目部结束

第二篇:信息系统开发考查卷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考查课程:

系 (部):

专业:

班级:

教师:

日期:期 末 考 查 卷信息系统开发网络工程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信管071班李建2009年11月28日

1、考查目标:

考查学生对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理解,包括系统前期分析、需求分析、 可行性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编码设计、系统测试、数据库设计。

2、考查方式:

交电子版系统和纸制文档。

3、考查题目总分数:

100分。

4、考查课题。(分组进行课题设计,每组成员任意选择一个题目,不得不选。)

(1)学籍管理信息系统

(2)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3)网上购书信息系统

(4)美食点菜信息系统

5、考查任务:

(1)系统前期分析

要求对系统的前期工作进行分析,包括内容:

a 系统环境分析(法律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法律因素); b系统需求分析(所开发系统的系统现状分析、系统的功能分析、系统的性能分析);

c系统市场分析(用户趋势分析、系统所产生的软、硬件产品的发展趋势); d系统竞争分析(技术设备分析、研发队伍、同类系统的特点)

(2)需求分析

a 熟悉用户的相关业务;

b 分析用户的业务流程;

c 了解用户对于软件的各项需要;

d 描述用户需求;

e 形成需求文档或合同文件。

(3)可行性分析

a 经济可行性分析;

b 技术可行性分析;

c 社会可行性分析;

d 法律可行性分析。

(4)系统总体设计

a 系统配置设计。设计人员根据系统分析报告中确定的系统目标、功能、性能、环境与制约条件、确定合适的计算机处理方式及体系结构,确定合适的计算机系统具体配置。

b 子系统和功能模块设计。概括系统分析阶段得到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词典、设计出子系统和功能模块结构图,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c 对象设计。根据系统分析报告设计出管理信息系统中用到的各种对象,确定对象类型、属性、操作、服务、及方法等,并形成设计文档。

d 输入输出设计。根据系统的目标、用户的使用习惯及使用的方便,确定系统输入的内容、输入格式、输入方式、与输入校验;完成系统输出的内容、输出格式及输出方式等内容的具体设计。

e 业务逻辑设计。对系统中每一业务事项的详细处理过程进行描述,编写业务流程图、处理方法和处理顺序等,作为设计开发详细设计和实现的主要依据。

f 编写系统设计报告。

(5)系统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就是要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实现定义的软件系统,直到对系统中的每个模块给出足够详细的过程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详细设计就是为了缩短设计与编程之间的距离,消除开发人员对总体设计产生的异议和理解上的分歧,为生成可靠、准确、高效的软件系统奠定基础。详细设计主要包括:类和对象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

(6)系统编码设计

a 充分理解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文档,准确把握系统的软件功能、模块间的逻辑关系、算法的详细方案以及输入输出要求;

b 根据设计要求和硬软件环境条件,选定程序设计语言;

c 编写程序代码;

d 程序的检查、编译与调试。

(7)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8)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分析与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设计出与系统有关的数据库文件、数据库结构、存取路径、存取方式等。

第三篇: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填空题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①按核心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电子业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三类。

②按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分为:操作型、管理型、战略型三类 ③按管理应用层次分为:事务型、管理型、战略型三类。 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功能结构、概念结构、管理职能结构、软硬件结构、网络计算结构

⑤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⑥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种典型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针对制造业)、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等。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P39 (1)管理信息的基本知识

①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直线制机构、职能制结构、矩阵制机构。

②管理部门划分的基本方法:按职能划分、按地区划分、按产品划分。

③管理活动的三个基本层次:高、中、低。

④管理决策的三种基本类型: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

⑤信息论对信息的解释: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⑥控制论对信息的解释: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⑦信息的基本属性:普遍性、事实性、层次性、可压缩性、扩散性、非消耗性、共享性、变换性、可转换性。 ⑧

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的几个主要阶段:需求、收集、传输、处理、储蓄、维护、使用和退出。 (2)系统的基本知识

①系统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要素、结构、功能。 ②系统的5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③系统的分类:按复杂程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物理结构系统、生物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宇宙系统五类;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封闭系统、开放系统两类;按是否有反馈机制可分为开环系统、闭环系统;按抽象程度可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数据流图)、物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④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 (3)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①网络安全的五个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

②数据库:是各种相关数据的集合和容器

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系统软件,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和工具。

④机构化查询语言:insert、update、delete、selec ⑤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第三章 系统开发方法的概述P63

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机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②原型化方法的三种具体类型:探索型、实验性、演化型。 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理念的系统开发方法,他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引用与软件开发过程中,指导开发活动,主要包括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OOD,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对象:是指一些相互关联的实体。由对象的标识、对象中的操作集合、对象的数据结构,及对象对外消息接口组成,具有“封

装”和“能动”两种特性。换言之,是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此结构上的数据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装体具有自身行动能力。 类和实例:类是对象的描述,他概括了具有共同性质的一组对象的方法和数据。

消息与方法:方法是对象具有了处理封装数据的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间的通信的桥梁。消息由消息的标识、接收消息的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方法一方面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另一方面定义了响应消息的机制 继承:继承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中的方法和数据的机制,描述了人类由一般到特殊,自顶向下的演绎能力。 封装:是一种信息隐蔽技术。

多态性:意味着一个名字可以使具有多种语义。他提供一种与人类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相容的能力。

重载:重载在功能及使用方法上和多态性有许多相似的方面,但重载是通过静态连接实现的,而多态性则采用动态连接,重载多指两种①函数重载②运算符重载

③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出现需求、提出新系统方案、系统产生与成长、系统成熟、系统衰退、系统废弃。

④瀑布模型与结构化方法的主要阶段: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第四章 总体规划P81

①用于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要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②BSP方法的13项主要活动:研究项目的确定、研究的准备活动、研究的开始阶段、定义企业的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提出判断和结论、设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子系统的开发的优先顺序、评价信息资源管理工作、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研究成果报告。

③利用BSP方法进行企业过程定义的一般步骤:从计划和控制、产品和服务、以及其它支持性资源三个方面入手 ④BSP方法中,资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可以将企业中的数据分为四个类型:库存文档型、事务型、计划型、综合统计型。

⑤BSP识别企业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企业实体法、企业过程法 ⑥在BSP方法中划分子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定义信息结构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用U/C图。U表示use,C表示产生creat 第五章 系统分析P99

①业务流程的概念: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有相互关联的活动

②业务流程重组BPR的定义: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更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的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③业务流程的特点:目标性、逻辑性、层次性、

④BRP的四个核心基本特征:根本性、彻底性、显著改善和流程。

第六章 系统设计P127

①系统设计的原则:简单性,一致性、完整性、灵活性、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②系统设计的主要阶段: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③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子系统的划分与确认、模块结构设计、网络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案、数据库设计、安全控制设计。 ④一个模块应具备的几个要素:输入和输出、加工处理功能、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⑤模块的耦合方式: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第一种

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

⑥模块的内聚方式有六种:巧合、逻辑、过程、通信、顺序、功能内聚。其中功能内聚的聚合度最高,性能最好。 ⑦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按数据表或称关系的规范化程度,可以将规范程度分为6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范式、第四范式、第五范式。常要求达到第三范式就可以了。

⑧数据库规范化的必要性: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第七章 系统实施P157

①系统实现的主要过程:准备工作、编码、代码审查、缺陷跟踪、改错和调试等若干活动

②程序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可靠性、规范性、可读性、可维护性、适应性

③系统测试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系统需求、编写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记录发现的错误、测试总结报告。

第八章 运行管理P175

①运行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效率原则、精简原则、灵活性原则、因事设岗、因岗定编原则。

②运行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网络组、硬件组、软件组、业务组、行政组。

③CIO首席信息官,担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高层管理之间沟通与对话的桥梁职责,具有参谋作用、桥梁作用、是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和信息化培训的总领导。

数据备份:指将计算机硬盘上的原始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如磁带光盘。

数据恢复: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硬盘上的操作

数据归档:将硬盘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与数据备份不同的是,数据归档在完成复制工作后将原始数据从硬盘上删除,释放到硬盘空间。

归档恢复:将归档数据写回到硬盘上

在线备份:对正在运行的数据库或应用进行备份。

离线备份:在数据库关闭后对其数据进行备份,离线备份通常采用全备份

全备份:执行数据全部备份的操作

增量备份: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数据的改变量

并行技术:将不同的数据源同时备份/恢复到同一个备份设备/硬盘上

数据克隆:是实现灾难恢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原始数据同时备份到两份可移动媒体上,将其中一份数据转移到地理位置不同的办公室存放。

④系统技术评价的主要内容:系统效率、系统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第四篇:第六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

1、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系统规划(或必要性)?答:从需求上看,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任何一个系统都需要经常修改维护。要想降低修改和维护的工作量其前提是有好的系统结构,而系统结构是在总体规划下制定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计算机价格下降,像客户机/服务器,或浏览器/服务器这种新的系统结构,把性能价格比高的个人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但是这种缺少规划建起来、分散开发的系统带来严重后果:更新系统时要反复修改软件,重新组织数据,再把他们连接起来,做这些工作所耗费的人力和资金比重新建立一个系统还要多,而且这种系统仅采取通常的维护和修改的办法是根本无法满足要求的。所以,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制订总体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2、组织目标:是指组织近期和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的。

3、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中包括哪些过程?并注意哪些问题?答:在规划新的信息系统过程中包括(1)首先支持企业战略,解决现行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组织发展,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2)然后进行信息系统规划。(3)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对制定的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是信息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系统规划中应制定出现行系统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出新的信息系统能促进组织的发展,以及在新系统中采用的最新技术成果能有效提高系统效能。

4、信息系统的基本环境:1)技术环境2)组织环境3)社会环境

5、与信息系统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包括:1)人的信息意识和能力2)政策与法规3)组织文化和体制

6、【2010-07】信息系统规划制定过程的三阶段模型:1)战略规划制定2)确定信息需求3)资源分配

7、【2008-07】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有序相关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目标优化原则5)可行性原则

8、促进信息系统规划所需考虑的因素:⑴对企业制定战略提供足够的支持;⑵开发新的企业机会;⑶详细规划信息系统专业人员;⑷及时把握信息系统成本和效益。

9、规划新的信息系统的过程:⑴首先支持企业战略,解决现行系统中存在问题,促进组织发展,采用最新的技术成果。⑵然后进行信息系统规划。⑶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

10、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怎样有用系统的方法看待问题?答: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观点去分析、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根据系统观点,人们认识到,要认识一个系统,只认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针对在信息系统研制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系统分析方法强调以下几点。(1)在考虑计算机应用时,必须首先考察具体单位和组织的总目标。

(2)计算机应用工作应该以管理人员,特别是决策人员的需要为出发点。(3)按照上述原则,严格地划分工作阶段,保证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4)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必须寻找一些简明有效的表达工具,以便记载与描述信息系统的现状,描述和讨论计划与设想。(5)必须把工作的成果认真地用书面形式记载下来,并且妥善地、有秩序地成文归档,以便查找使用。

11、一把手原则: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应当是项目小组的成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把手原则。

12、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过程是确定系统是否值得开发的过程。通常可行性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技术可行性、组织可行性、时间可行性、经济可行性。

13、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严谨的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

14、生命周期法的各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2.设计阶段3.实施阶段4.运行和审计阶段。

15、结构化: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严格规划分阶段,即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

16、业务活动分析:是指借助图表工具让业务的处理过程脱离具体的工作场所和实现手段而抽象地加以描述。

17、数据流图只用四种记号: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外部实体

18、自上而下逐步分析:就是先把系统看做一个整体,或一个总的数据处理模块,

在这个数据流程图中,只要指明系统和各有关外部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就够了,暂时不去考虑它内部的各种信息存储、信息处理及数据流。

19、系统切换: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有三方面的内容需要转换:①数据转换;②文件转换;③系统转换(系统转换的方式有四种:直接方式、并行方式、导航方式和(分段)逐步方式)。

20、系统需求分析具体过程包括:①了解系统的组织结构;②业务活动分析;③数据流图和数据流分析;④采用数据字典及其他工具的数据分析;⑤功能/数据分析;⑥完成系统分析报告。

21、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过程需要转换的三方面:1)准备组织中需要的新数据

2)文件交换,他从旧系统的存储介质和存储结构转换到新系统的存储形式来3)系统转换,用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

22、 【2010-07】简述系统说明书的内容和作用?答:系统分析结束时,系统分析员必须提交系统分析报告,称作系统说明书,系统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是与用户交流的工具,也是系统设计的依据,并在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和系统的评价时使用。系统说明书将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文档长期保存,其内容包括:

(1)原系统调查和分析内容。(2)新系统逻辑模型(3)新系统信息量的估算,新系统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关于选用计算机机种和外部设备的初步意见等。(4)成本估算。

23、 简述系统文档对于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性?答:软件文档化是软件工程的基本要求,信息系统中的文档甚至比程序更重要。在软件工程中对系统开发的每一步骤都规定了相应的文档,文档的制作与系统开发同步展开,,是系统开发的组成部分。在生命期法中文档被称作各阶段的里程碑。文档可以帮助各种人员间的相互通讯,文档能帮助我们记录已经做了什么,还必须做什么,系统投入使用后,必须根据文档进行日常的运行和维护,没有完整的文档,维护系统的程序员就无法理解程序,修改系统时或是无法下手,或是给系统增加隐患。

24、简述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优缺点?答: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是:把软件的整个生命期分为需要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严格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目标、提交的成果,甚至规定了工作的步骤和采用的工具。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生命周期法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按照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规律划分阶段,明确定义各阶段的活动,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保证用户需求的贯彻执行。使用生命周期法对系统的每个微小情况都能给予更多的注意;强调了用户的参与,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整个开发过程的规范和严格定义,常常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系统;完整的文档也使系统日后的维护工作更为方便。但是,生命周期法开发时间长;成本高;需要用户提供完整的需求,对于需求不确定情况不适应;强调用户的参与,但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交流不够直接;开发过程较为复杂,不易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是分阶段进行的,某阶段出现的错误将被带到下一阶段,并被扩大。

25、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优缺点?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建立系统的基本结构,实现基本功能;然后,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补充数据,修订与增添有关模型和方法,满足使用者的进一步要求。原型法的优缺点:通常更能满足用户需求;适应需求不确定的情况;能较快地实现系统基本结构;开发成本低。但是为了加快系统开发的速度,常常导致系统质量的下降;没有严格的开发文档,维护较困难。

26、 组织建立信息系统的三种方式及特点?答:组织通常可用三种方式建立信息系统:一是通过购买,并在组织中实施;二是请信息系统开发公司来开发;三是由组织内部的人员开发。第一种方式简单费用低,但是往往系统难以满足组织的信息需求,特别是给日后的系统维护带来极大不便;第二种方式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即能满足组织信息需求,费用也不是很高,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一定要注意在开发的同时建立自己的维护队伍,否则会产生与第一种相同的问题;第三种方式对本组织的要求较高,项目小组必须有经验丰富的人负责,项目小组的组成人员可以是专业信息系统人员,也要有最终用户。

27、【2009-04】组织结构图的定义及目的是什么?答:组织结构图的含义是:把所需要了解的组织,分解为若干部分,并把它们之间的行政隶属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出来,这样形成的示意图就称为组织结构图。画组织结构图的目的在于,首先从系统总体上了解信息流动的粗略情况,抓住与本项目有关的信息流集中的部分,以便为下一步的现场业务调查确定目标。

28、 模块设计包括哪些活动及任务?

答:模块设计有四个主要活动:数据设计、控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程序设

计。①数据设计的任务是要确定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项和数据之间的关系,然后按照数据关系的理论建立数据文件或数据库表。②控制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套控制措施来减少系统操作的差错。③输入/输出设计是为系统的交互活动提供友好的用户图形接口④程序设计是对所有由计算机执行的模块做出详细的说明。

29、【2010-04】原型法的开发步骤?答:原型法模糊了系统开发周期阶段的界限,通常可以把它分成四个步骤:(1)确定基本需求:通过对用户基本的信息需求的分析,建立系统的基本结构,基本需求可以包括基本软硬件需求,估计成本和数据量。(2)构造原型:根据用户的基本需求,建立一个能与用户交流的系统。这一步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时间快,结构简单,方便用户使用。原型法通常要借助软件工具,功能的完善则放在以后再做。(3)运行评价:这一步工作是以用户为主,用户运行原型系统对使用方式及使用效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这一步与下一步一起要反复多次,每次循环都使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使用户能充分表达需求。(4)设计修改:根据用户的要求修改设计原型然后返回到第三步,把修改后的系统再交与用户运行。

30、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就是使用软件工具帮助软件工程人员开发软件。

31、可视化开发:就是在可视开发工具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上,通过操作界面元素,由可视开发工具自动生成应用软件。

32、【2009-07】最终用户开发:是指不需要信息系统专家帮助,完全由用户自己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最终用户指的就是实际使用系统的人员。

33、最终用户开发优缺点?答:优点:最终用户开发能提供很大便利,对只剩扫尾工作的项完全靠用户自己完成。促进了组织的变革,并且组织把它作为开发信息系统的重要战略。增加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理解,更好地投入到系统开发中去。缺点:增加了系统的成本,系统质量往往不高,缺乏文档,与其他系统结合困难,维护也很困难。对于大型组织来说,数据无法共享,最终导致数据难以控制。最终用户开发方法适用的范围是:完成个人数据分析、开发供自己使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简单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等

34、最终用户开发方法使用的范围是:完成个人数据分析、开发供自己使用的信息系统、开发简单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等。

35、【2010-07】数据流图:数据流图就是通过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外部实体这四种记号来抽象综合地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程。数据流图不是从用户那里调查来的第一手原始材料,而是经过了系统分析人员的分析和加工,它能以一种更抽象的、综合的表达手段来描述整个系统的信息流程,表达出多种业务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

36、测试方式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37、单元测试是以每个模块为单位执行的分开独立测试。单元测试又分为结构测试和逻辑测试:结构测试是确认程序是否符合程序语言规则,逻辑测试是验证程序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38、组装测试是检查模块之间是否有问题。把各独立的模块集成起来形成系统,并进行系统的正确性测试

39、系统测试是将经确认测试的软件系统与计算机、外设、支持软件、数据等环境集成一起后,在实际环境下检查系统的工作情况。在安装新系统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人员的培训,如操作、维护、管理的人员等。

第五篇: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心得

在本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在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中,虽然其中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承担的是系统的开发人员,对系统前期设计工作的功能要求,开发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一方面需要对前期工作做好衔接,另一方面要根据老师的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程序。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但是确实让我学习到很多道理。

首先,任何事都比想象中困难,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亲手去做。看到别人开发的系统,功能齐全,方便又实用。但是自己开发时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自己动手去做的时候,有时候貌似别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自己怎么都做不对。可能别人点拨一下就通了,可是自己琢磨时却又老是出问题。自己写出的程序,要么就是直接报错了,要么就是没出现自己想要的结果。需要自己反复看书,反复调试。整个开发过程中的难度,可能在别人眼里看来很简单,但是自己做的时候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其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VB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且班上的同学基本也都过了全国的计算机二级考试。但是要说到自己运用VB语言区编写程序的话,那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拿到课本上的程序,自己就着书编写,反而出问题。“书到用时方恨少”,到我们自己运用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学习的知识是那么的匮乏,根本不够用。很多东西必须要自己继续认真学习才能提升自己。

再次,“万事开头难”。在我们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自己学习数据库的相关知识,而数据库的知识是我们之前不曾学过的,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知识。我把数据库的教材从图书馆借回来,才发现自己根本看不下去,没有人的指导下,一个人对着枯燥的计算机课本,是很难真正学习的。何况当我对着课本操作还总是报错的时候,实在是很无助的。有时候想班上总有同学自己会研究好的,到时候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用就行了。但是后来没办法,自己逼着自己看书,后来发现当自己看进去了,后面的知识自然水到渠成。感觉不像第一次看的时候那么困难了。所以,“万事开头难”,自己坚持下去就好。

最后,团队很重要,合作很重要,团队合作同样很重要。我自己写的程序有很多时候自己很难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这时候需要我的团队共同帮助我,大家一起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季文婷、王帆和黄佳舟等队友在开发过程中大家共同协作,共同克服苦难才完成了朱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除此之外,刚开始大家都不怎么懂,都自己做自己的东西,结果每一组总有那么几个小问题需要解决,各组的程序都不很完善,后来我在和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做得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大家相互协作一下,总能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我和栾成飞、张鹏他们交流的过程中,确实为我解决了很多问题,大家在合作中共同受益,共同完成朱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我认为在此次的开发过程中,团队合作是大家圆满完成任务的保证。

这次的开发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带给我们的却让我受益一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更加扎实,更加努力。

上一篇:学习行政法心得体会下一篇:学校心理健康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