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管理期末重点

2023-03-05

第一篇:商业银行管理期末重点

商业银行期末重点

一、单选题

(B)1、银行业务营运的起点和前提条件是:

A.自有资本 B.负债业务 C.资产业务 D.贷款业务 (A)

2、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诞生。

A.英格兰银行 B.威尼斯银行 C.圣乔治银行 D.阿姆斯特丹银行

(C)

3、在下列几种通过外部融资扩充银行资本的方法中,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影响最小的是:

A.发行普通股 B.发行优先股 C.发行资本性长期债券 D.发行可转换债券 (C)

4、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性资金运用是:

A.同业存款 B.短期国库券 C.贷款 D.长期证券

(C)

5、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是:

A.损失类贷款 B.可疑类贷款 C.次级类贷款 D.关注类贷款 (C)

6、定活两便存款利率一般参照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打________折计息。 A.4 B.5 C.6 D.7 (D)

7、决定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基础是:

A.比例规模 B.资产结构 C.银行资本 D.负债业务

(C)

8、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始于: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B)

9、通常把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称为: A.可用头寸 B.基础头寸 C.可贷头寸 D.超额头寸

(B)

10、一家银行的资产是100万元,资产收益率是1%,其杠杆比率是4,该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为:

A.1% B.4% C.5% D.10% (A)

11、不属于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A.成本最低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适时流量调节原则 D.适时存量控制原则 (B)

12、下列不属银行表外业务的有:

A.担保 B.证券承销 C.备用信用证 D.融资租赁

(B)

13、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通常资产是按其 程度进行排列。 A、安全性 B、流动性 C、盈利性 D、收益性

(D)

14、目前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其中由银行设立的存款保险 机构的典型代表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A)

15、存款定价中的 , 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考虑到未来利息成本的变动。 A、加权平均法 B、边际成本法 C、历史成本法 D、风险成本法 (B)

16、银行通常按照贷款总额一定比例提取 。

A、专项准备金 B、普通准备金 C、特别准备金 D、超额准备金 (A)

17、商业银行结算业务产生的基础是 。

A、存款负债业务 B、贷款业务 C、票据结算业务D、代收代付业务 (B)

18、只有期限在 年以上的附属债务工具可以包括在银行附属资本中。 A、3 B、5 C、7 D、8 (ABC)

19、下列是《新巴塞尔协议》中的支柱内容。 A、最低资本要求 B、市场纪律 C、外部监管 D、外部评级 (ABC)20、下列担保品中为质押品。 A、存单 B、股票 C、提货单 D、房屋 (ABD)

21、下列属于流动性需求预测方法的是: A、因素法 B、资金结构法 C、平衡法 D、流动性指标法

22.

直接影响信贷扩张的能力

23, 最主要盈利性业务

24.银行卡按是否透支分为

25.过度发行优先股,导致信用

26.巴3多了什么

27.利率敏感性资产有

二、多选题

(BD)

1、下列业务活动中引起银行现金流入增加的有:

A.利息支付 B.同业拆入资金 C.兑付大额可转让存单 D.发行债券 (BCD)

2、下列属商业银行非存款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A.拆出资金 B.再贷款 C.再贴现 D.发行债券

3.存款准备金3部分

(CD)

4、下列项目属于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

A.股本金 B.税后留利 C.呆帐准备金 D.自有房产 (ABC)

5、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下列哪几类之和:

A.损失类贷款 B.可疑类贷款 C.次级类贷款 D.关注类贷款 (AC)

6、通过对商业票据的贴现业务,商业银行可以:

A提高资产流动性 B.降低资产流动性 C.提高负债水平 D.降低负债水平 7.利率风险衡量方法有 8.盈利性指标有

9. 决定商行风险成本的是

三、判断改错(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是指存款客户的提现需求。( ) 错 句尾增加“和贷款客户的贷款需求。”

2、普通呆帐准备金能够如实反映贷款的真实损失程度,其规模的大小与贷款的真实质量相一致( )

错 将“普通呆账准备金”改为“专项呆账准备金”

3、《巴塞尔协议3》规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比率为不低于8%( )

4. 《巴塞尔协议3》规定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比率为不低于4%( )

5、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只提供金融服务,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风险。 ( ) 错 将“只提供金融服务,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风险”改为“会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业务风险较大”

6、在代理业务中,商业银行通常不使用自己的资产,不为客户垫款,不参与收益的分配,只收取代理手续费。 (对)

7、信用卡是专门由银行发行的,为客户提供支付和信用手段的一种凭证。 ( ) 错 将“信用卡”改为“贷记卡”

四、计算题(共 22 分)

1、某商业银行吸收一笔300万元的储蓄存款,该存款的年利率为3%,假定为保证必要的储备,预留4%作为该行的库存现金,试计算该存款可用资金的成本率?(6分)

2、例如,某客户向银行借入一笔30000元的贷款,(1)如果采用每月等额分期偿还方式,年利率为8%,试用年百分率法计算该笔贷款的真实利率。(2)如果采取到期一次性偿还方式,单一利率为12%,试用单一利率法计算该笔贷款的真实利率。(3)采取利息先付的方式,年利率为10%,试用贴现法计算该笔贷款的真实利率。(4)如果采用10%的存款比率以及12个月等额分期付款方式,年利率为7%,试计算该笔贷款的真实利率。通过比较四种方式,该客户应该选择银行提供的哪种贷款方式。(10分)

2、某客户借入1年期50000美元的贷款。现有两种贷款方式,(1)采用利息先付的方式,年利率为10%。(2)如果采用8%的存款比例(存款与贷款之比,不考虑存款利息),年贷款利率为7%的按月等额分期付款。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客户选择哪种贷款方式更有利。(8分)

3、假定某银行游动性货币负债、脆弱性货币负债和稳定性货币负债分别为1500万元、1100万元、2000万元,银行应保持的流动性准备分别为90%、25%和1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7.5%,该行新增贷款预计为1000万元,流动性准备为100%,试求该行的总流动性需求。保留两位小数。(8分)

加权风险资产

最低资本要求

假设银行甲的存款业务有20亿元,企业贷款业务有100亿元,住房贷款业务有400亿元,银行由于外汇交易的净头寸为50亿美元,为套期保值产生的净头寸为-20亿元,银行的资本为10亿元,请问银行符合了最低资本需求吗?(假设存款业务的风险权重为20%,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权重为150%,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权重为100%,外汇交易业务的风险权重为150%,套期保值的风险权重为1000%,汇率为RMB/USD=6)

VAR 某银行有1000万瑞士法郎(SWF)和1500万英镑(GBP)面临市场风险。即期汇率分别为﹩0.50/SWF,﹩1.18/GBP。瑞士法郎和英镑美元价值的标准差分别为65个基点和45个基点,置信度水平为95%。求两种货币10天的VaR分别是多少?

(1)瑞士法郎的本币价值=100000000×0.5=5000000美元

外汇波动=1.65×65×0.0001=0.010725

DEAR=头寸的本币价值×外汇的波动=5000000×0.010725= 53625

VaR= DEAR×

= 53625×

=271323.42

(2)英镑的本币价值=15000000×1.18=17700000美元

外汇波动=1.65×45×0.0001=0.007425

DEAR=头寸的本币价值×外汇的波动=17700000×0.007425=131422.5

VaR= DEAR×

=237600×

=751357.17

日风险收益(DEAR) or VaR at one day 某客户向银行获得500万元的贷款,期限为一年,贷款利率7.8%,银行要求客户将贷款额度的20%作为补偿余额存入该银行,并对补偿余额收取1%的承诺费。根据以上条件,计算该笔贷款的实际价格是多少(要求计算出具体金额与百分比)? 解:

贷款总收入(贷款实际价格) = 500×7.8%+100×1%

= 40万元

借款人实际使用资金额 = 500-(500×20%) = 400万元

贷款税前收益率(贷款实际利率) = 40÷400×100% = 10%

一.为什么说:商业银行保持充足流动性是经营管理的关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现状及未来趋势,你作怎样的判断和分析?

(1)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和数量结构经常不匹配,于是确保充足的流动性便成为商业银行管理永恒的问题,对银行实现盈利目标有重大意义;

(2)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往往有很强的及时性,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及时偿付现金,以满足银行安全性目标的要求;

(3)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是银行妥善处理盈利性和安全性这对矛盾的关键。 (4) 银行流动性状况越好,安全性就越有保障;

(5) 银行缺乏流动性,将无法满足贷款客户资金需要,引发挤兑风潮,甚至导致银行破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流动性不足的现象

(6) 通过对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分析,导致我国银行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并非负债规模不足,而是银行资产质量不佳,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高需求。

(7) 治理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是下一阶段加强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主要策略。 (8)具体分析

二.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巴3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有什么机遇和挑战

一,分子策略: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以提高资本金总额

1.增加核心资本

(1)财政注资

国家财政从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切块或选择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

(2)利润留成

利润留成即从利润中留存积累,通过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但是这必须以商业银行拥有较高的利润为前提。

(3)从股票市场募集资本金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上市融资是商业银行扩大资本规模的基本途径。

(4)营业税返注

除了直接注资外,政府还有一种间接注资方式,即营业税返还。

2增加附属资本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在银行资本金中的比重极低,因此通过增加附属资本来提高资本充足比率操作空间应该很大:

(1)增提准备金

准备金分为普通准备金和特殊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是用于防备目前尚不能确定的损失的;特殊准备金是用于弥补某类特别资产或已知负债所遭受的确定损失的。

(2)发行长期金融债券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实情况分析,目前通过发行长期次级金融债券补充国有商业银行附属资本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可行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还能够促使其增强资本金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二.分母策略:降低风险资产的规模 1.调整资产的风险分布结构

由于目前国内银行业实行的是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架构,而且境内资本市场上可以运用的资本工具又非常有限,因此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投向比较单一。首先表现在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高,另外,为提高资本充足率,许多银行采取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信贷资产从表内转到表外,以达到降低风险资产的目的。

2.降低资产的不良率

大量的不良贷款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较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良贷款不仅使风险资产增大,同时作为资本扣减项的呆账贷款,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一)减少派息和分红力度,同时将主要融资手段由次级债融资转向股权融资

(二)降低经营杠杆系数,迫使我国商业银行从传统的信贷业务向多元化经营 方式转变,扩大表外业务

(三)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稳定性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行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促进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发挥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

2、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扩大理财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的范围

3、有助于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1、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一般情况而言,银行在维持基本存贷利差条件下,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为了保证获取高利润,选择控制存、贷款利率上限和下限的方式已经得到广泛利用。一旦利率管制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银行利润也会因此而下降,对于业务单

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2、利率市场化引发商业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增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

3、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带来新的金融腐败。

4、利率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面临更高的利率风险。

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资产价值与收益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的变化,而造成银行收入损失和资产损失的风险。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分析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率结构风险、选择权风险、信用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

5、传统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利息收入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业务发展上过度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这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业务结构、信贷投向严重“同质化”。在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生存的需求再也不能仅仅建立在单一存贷利差收入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必须在此基础上调整业务结构及经营战略,这会增加其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四.三个巴塞尔协议的区别联系:

一.巴塞尔协议一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1.资本组成;2.风险加权制;3.目标标准比率;4.过渡期实施安排。

该协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确立了全球统一的银行风险管理标准;

2.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意义。通过强调资本充足率,促使全球银行经营从注重规模转向资本、资产质量等因素;

3.受7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强调国家风险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作用,明确规定不同国家的授信风险权重比例存在差异。

二.在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巴塞尔协议二提出了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市场约束。

相比较于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二》做出了以下改进:

1.对于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新协议在原来只考虑信用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的风险加权资产等于由信用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再加上根据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

2.强调监管部门的监管,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其面临的风险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资本是否充足做出评估。并要求:一方面,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另一方面,监管当局对于可能出现的银行资本率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时,应及早干预、采取措施。

3.强调市场约束的重要性。并指出,市场约束的核心是信息披露。新协议在应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过程以及资本充足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要求。并要求不同规模、不同活跃程度的银行应按照不同的期限,定期披露相关信息。

三.相比于旧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III加强了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调整:

(1)对资本充足率做出了新的规定:要求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旧协议中的4%上调至6%。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到4.5%。

(2)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远期计划,以及相应的缓冲措施。新协议要求银行增设总额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的“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此后,“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总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至7.0%、8.5%和10.5%。

(3)提出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区间,由各国根据情况自行安排。

四.综上所述,三大资本协议的主要区别和联系在于:

三大资本协议的发展历程显示出了协议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思想不断成熟的深化过程,但是协议的基本思想和目的是一致的,即简历国际银行业统一资本的计算方法与标准,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使银行更为稳健的经营。

三个协议对于银行资本的计算方法均采用了风险加权资本的思想。但是其包含风险的内容存在区别。

三个协议都对银行的不同水平的资本充足率做出了规定,但是巴塞尔协议III加强了这一规定。

第二篇:财务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有哪些? 答:(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越大。(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在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不强。在流动资产中,存货需经过销售,才能转变为现金,若存货滞销,则其变现就成问题。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类资产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持有的有价证券。它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由于应收账款存在着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某些到期的账款也不一定能按时收回,因

答:固定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较长时间内每股支付固定股利额度股利政策。

优点:

1、固定股利政策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的经营状况稳定的信息,。

2、有利于投资者有规律的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

3、固定股利政策有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

8.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进行财务分析要关注哪些内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有哪些? 8.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进行财务分析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容? 答:1.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答:1.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估量所有者权益对债务资金的个重要财务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估量所有者权益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制定企业筹资策略。2.营运能力分析,反负债的能力越强,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越大。(2)利用程度,制定企业筹资策略。2.营运能力分析,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测算企业未来的资金需用率。流动比率在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存在一定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测算企业未来的资金需用量。3.盈利能力分析,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的局限性,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量。3.盈利能力分析,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预测企业盈利前景,较差,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不强。在流动资产和不同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预测企业盈利前景,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它反映了企业中,存货需经过销售,才能转变为现金,若存货滞销,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它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4.财务综合分析,是指全面分析和评价则其变现就成问题。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企的综合素质。4.财务综合分析,是指全面分析和评价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对企业风险,收益,成本和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类资产包括企企业各方面的财务状况,对企业风险,收益,成本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持有的有价证券。它是速动资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和判断,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改善经营业绩提供信息。5.发展能力分析,无论产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由于应收账款存在着发生平,改善经营业绩提供信息。5.发展能力分析,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投资者债权人,都十分关注企业坏账损失的可能,某些到期的账款也不一定能按时收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投资者债权人,都十分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6.财务回,因此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的发展能力,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6.财务趋势分析,是指通过企业连续若干期的会计信息和财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4)现金流趋势分析,是指通过企业连续若干期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企业量比率:是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未来决策负债的比值。现金流量比率是从动态角度反映本期经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未来决策提供依据。另外还要了解一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提供依据。另外还要了解一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2.固定股利政策的含义和优缺点? 润表、现金流量表。答:固定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较长时间内每股支付固 流动负债年末余额=年末流动资金余额/年末流动比率流动负债年末余额=年末流动资金余额/年末流动比率定股利额度股利政策。 年末速动资产余额=年末速动比率x年末流动负债余年末速动资产余额=年末速动比率x年末流动负债余优点:

1、固定股利政策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的经营额 额 状况稳定的信息,。

2、有利于投资者有规律的安排股年末存货余额=年末流动资产余额-年末速动资产余额 年末存货余额=年末流动资产余额-年末速动资产余额 利收入和支出。

3、固定股利政策有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存货年平均余额=0.5(年初存货余额+年末存货余额)定。存货年平均余额=0.5(年初存货余额+年末存货余额)缺点:固定股利政策可能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尤其是在公司的净利润下降或是现金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为了保证股利的照常支付,容易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

3.企业制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

答: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应该和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制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要遵循的两点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可以促使企业讲求经济效益,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使社会财富快速增长。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目标容易量化,便于考核与奖惩;克服了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价值导向和风险控制原则(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激发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但同时也必须控制经营风险酬均衡原则(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对风险和报酬作出科学的权衡,使所冒的风险与所取得的报酬相匹配,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利益兼顾原则(企业是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过程。利益关系协调原则要求企业协调、处理好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切实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识和技能分配、按绩分配等多种分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兼顾适宜性和普遍性原则(既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适用范围(财务管理目标既要保持绝对的稳定,以便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同时又要考虑对目标的及时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对债权人和股东的影响? 答: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对企业的债权人、股东的影响是不同的。 从债权人角度来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其贷给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股东提供的资本所占比重太低,这样,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主要由债权人负担,其贷款的安全也缺乏可靠的保障,所以,债权人总是希望企业的负债比率低一些。从企业股东的角度来看,其关心的主要是投资收益的高低,企业借入的资金与股东投入的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如果企业负债所支付的利息率低于资产报酬率,股东就可以利用举债经营取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因此,股东所关心的往往是全部资产报酬率是否超过了借款的利息率。企业股东可以通过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在财务分析中,资产负债率也因此被人们称作财务杠杆。 5.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

答:全面预算由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构成。

1、营业预算是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

2、资本预算是企业长期投资和长期筹资业务的预算,主要包括长期投资预算、长期筹资预算。

3、财务预算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预算,属于短期预算。为便于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相比较,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利润预算,财务状况预算。

6.什么是企业发展能力?哪些指标能反映它?

答:企业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增长能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有1.销售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2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与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本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3.股权资本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股东权益增长额与年初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4.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利润总额增长额与上年利润总额的比率)。

7.影响股利政策的公司内部因素? 答:(1)现金流量。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整体流动性越好, 其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强。(2)筹资能力。 公司如果有较强的筹资能力 ,则可考虑发放较高股利 ,并以再筹资来满足企业经营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反之 ,则要考虑保留更多的资金用于内部周转或偿还将要到期的债务。(3)投资机会。 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 ,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 ,因而往往少发放股利 ,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 ,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倾向于股利支付较高的股利。(4)资本成本。资金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本依据。 留用利润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同发行新股或举借债务相比,具有成本低的优点。(5)盈利状况。 一般地,盈利越稳定或收益越有规律的企业更易于预测和控制未来的盈利,其股利支付率通常也越高。(6)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 我们通常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不同的阶段, 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x存货年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周转天数)=一年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年末应收账款=年末速动资产-年末现金类资产 年末现金资产=年末现金比率x年末流动负债 年末流动资产=年末速动资产+年末存货 年末流动比率=年末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资本成本率=用资费用额/(筹资额-筹资费用额) 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长期借款年利息额(1-所得税率)/借款本金(1-借款手续费率) 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长期债券年利息额(1-所得税率)/债券筹资额(1-债券筹资费用率)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固定股利)=每年分派现金股利/普通股筹资净额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固定增长股利)=每年分派现金股利/普通股筹资净额+股利固定增长率 优先股资本成本率=优先股每股年股利/优先股筹资净额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支付债务利息 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总额/净利润总额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利润 股利报酬率=每股股利/每股价格 每年营业净现金流量=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所得税=年营业收入-(年营业成本-折旧)-所得税=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税后利润+折旧=年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年付现成本x(1-所得税税率)+折旧x所得税税率 平均报酬率=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 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 年金现值系数=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缺点:固定股利政策可能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尤其是在公司的净利润下降或是现金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为了保证股利的照常支付,容易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3.企业制定财务管理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 答: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应该和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制定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要遵循的两点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可以促使企业讲求经济效益,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使社会财富快速增长。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目标容易量化,便于考核与奖惩;克服了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价值导向和风险控制原则(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激发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但同时也必须控制经营风险酬均衡原则(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必须对风险和报酬作出科学的权衡,使所冒的风险与所取得的报酬相匹配,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利益兼顾原则(企业是由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过程。利益关系协调原则要求企业协调、处理好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切实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识和技能分配、按绩分配等多种分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兼顾适宜性和普遍性原则(既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适用范围(财务管理目标既要保持绝对的稳定,以便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同时又要考虑对目标的及时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4.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对债权人和股东的影响? 答: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对企业的债权人、股东的影响是不同的。 从债权人角度来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其贷给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股东提供的资本所占比重太低,这样,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主要由债权人负担,其贷款的安全也缺乏可靠的保障,所以,债权人总是希望企业的负债比率低一些。从企业股东的角度来看,其关心的主要是投资收益的高低,企业借入的资金与

股东投入的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如果企业负债所支付的利息率低于资产报酬率,股东就可以利用举债经营取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因此,股东所关心的往往是全部资产报酬率是否超过了借款的利息率。企业股东可以通过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在财务分析中,资产负债率也因此被人们称作财务杠杆。

5.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 答:全面预算由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构成。

1、营业预算是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

2、资本预算是企业长期投资和长期筹资业务的预算,主要包括长期投资预算、长期筹资预算。

3、财务预算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预算,属于短期预算。为便于与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相比较,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利润预算,财务状况预算。6.什么是企业发展能力?哪些指标能反映它? 答:企业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增长能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有1.销售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2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总资

产增长额与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本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3.股权资本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股东权益增长额与年初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4.利润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利润总额增长额与上年利润总额的比率)。 7.影响股利政策的公司内部因素? 答:(1)现金流量。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整体流动性越好, 其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强。

(2)筹资能力。 公司如果有较强的筹资能力 ,则可考虑发放较高股利 ,并以再筹资来满足企业经营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反之 ,则要考虑保留更多的资金用于内部周转或偿还将要到期的债务。(3)投资机会。 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 ,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 ,因而往往少发放股利 ,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 ,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于是倾向于股利支付较高的股利。(4)资本成本。资金

成本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本依据。 留用利润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同发行新股或举借债务相比,具有成本低的优点。(5)盈利状况。 一般地,盈利越稳定或收益越有规律的企业更易于预测和控制未来的盈利,其股利支付率通常也越高。(6)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 我们通常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不同的阶段, 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x存货年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周转天数)=一年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 年末应收账款=年末速动资产-年末现金类资产 年末现金资产=年末现金比率x年末流动负债 年末流动资产=年末速动资产+年末存货 年末流动比率=年末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资本成本率=用资费用额/(筹资额-筹资费用额) 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长期借款年利息额(1-所得税率)/借款本金(1-借款手续费率) 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长期债券年利息额(1-所得税率)/债券筹资额(1-债券筹资费用率)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固定股利)=每年分派现金股利/普通股筹资净额 普通股资本成本率(固定增长股利)=每年分派现金股利/普通股筹资净额+股利固定增长率 优先股资本成本率=优先股每股年股利/优先股筹资净额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支付债务利息 股利支付率=现金股利总额/净利润总额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利润 股利报酬率=每股股利/每股价格 每年营业净现金流量=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所得税=年营业收入-(年营业成本-折旧)-所得税=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税后利润+折旧=年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年付现成本x(1-所得税税率)+折旧x所得税税率 平均报酬率=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 投资回收期=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 年金现值系数=初始投资额/每年净现金流量

第三篇:战略管理期末复习重点

战略管理

P21战略管理的构成要素:1.产品与市场范围(企业正在做什么?未来做什么)2.增长向量3.竞争优势4.协同作用(是衡量企业新产品与市场项目的一种变量)

P23-25(掌握)战略管理层次:公司层战略管理,业务层战略管理(内容:如何获得竞争优势),职能层战略管理

P46-48明茨伯格的定义/战略的5P模型(单选/多选):1.战略是一种计划(计划在行动之前)2.战略是一种计策(计划在行动之中)3.战略是一种模式(战略是行为的结果)4.战略是一种定位5.战略是一种观念

P51企业的宏观环境/掌握PEST模型(多选)

行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的分布状况),技术环境 P56-63波特的五力分析法(简答,论述,案例,选择)

行业结构中五钟基本的竞争力量:即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的参加竞争者,代替品生产者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P63(掌握)战略环境要素评价模型/外部因素评价(外部,行业关键战略):列出企业的主要机会和威胁一般控制在5~20个

P63(掌握)行业关键战略要素评价矩阵(本企业---外部) 行业评价矩阵要素可以是外部也可以是内部 环境评价模型与行业评价矩阵的异同:一,两者的权重和总加权分数的含义相同

二,区别:1.环境评价模型只包括外部关键因素,而行业评价矩阵既包括外部因素也包括内部因素 2. 行业环境矩阵中的关键因素更为笼统,环境评价模型分为机会和威胁两类 3.行业评价矩阵中,竞争公司的评分与总加权分数可以与被分析公司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而战略评价模型是对公司自身的评分

P77-79(掌握核心竞争力及其特征)核心竞争力:是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P77-79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什么是核心能力,他有哪些特征)

核心竞争力有四个标准,他们也称做核心竞争的四种战略力量,即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难以模仿的能力和不可替代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都是能力,但不是每一个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 P85内部战略要素矩阵评价法(掌握综合评价法)

内部战略要素矩阵评价法可以帮助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者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的主要优势与劣势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具体分析步骤:

1.由经营战略决策者识别企业内部战略条件中的关键要素,通常列出10~15个为宜 2.为每个关键战略要素指定一个权重,以表明该要素对企业战略的相对重要程度 3.将各要素的评价值相乘,即得到该要素的加权评价值 4.将每一要素的加权评价值加总,可求得企业内部战略要素的优势与劣势情况的综合评价值 P85(掌握内外环境综合分析法)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将企业外部环境的 机会(O)与威胁(T),优势(S)与劣势(W)同列在一张十字形图表中加以对照。swo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

swot矩阵能帮助企业的经理们识别和制定四种战略:SO战略(优势—机会战略),WO战略(劣势—机会战略),ST战略(优势—威胁战略),WT战略(弱势—威胁战略) P88波士顿矩阵分析法(选择题) 市场增长率与相对市场占有率 1.高增长、低竞争的问题业务 2.高增长、强竞争的明星业务 3.低增长、低竞争的现金牛业务 4.低增长、强竞争的瘦狗业务 P98的作业

P101竞争优势:是指企业获得战略领先地位,从而进行有效竞争并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些因素和特征,一般体现为企业拥有的能够为顾客创造的超过成本的价值的能力。(在同行业中能够获得超行业平均利润)

P102-108竞争优势的种类(什么是竞争优势?根据波特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有哪些类型) 1.成本和质量方面的竞争优势 2.时间和专有知识方面的竞争优势 3.设置进入障碍 4.实力优势

P125价值链:波特在分析公司行业行为和竞争优势的时候认为,每一个企业都要为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支持进行活动,这些活动的集合就形成了价值链。

P125-127价值链理论(掌握价值链分析原理?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是如何构成的) 基本活动(选择题)细化

1.内向物流 2.生产作业 3.外向物流 4.营销和销售 5.服务(安装,维修,培训,零部件供应和产品调整)

辅助活动(选择题)

1.采购(哪些是采购活动) 2.技术开发 3.人力资源管理 4.企业基础构架 P128价值链与竞争优势

波特有关价值链的基本观点如下:1.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无法识别竞争优势。 2.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价值活动中的每一种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并且奠定了标新立异的基础(竞争优势有两种:成本领先和差异化) 3.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竞争优势的四个支柱是“低成本、高质量产品、速度和创新” P147企业使命的定义(可改变,做什么?为什么做?)选择题 区别:战略问题,怎么去做

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组织而存在的原因或目的。 企业使命具有定义方向、规定业务与统一观念三个方面的意义 P155-156企业战略目标的定义(企业战略目标的含义与特征):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构成的基本内容,它所表明的是企业在实现其使命和任务过程中要达到的长期结果。 企业战略目标的特征:可接受性、可验证性、可实现性、可分解性、挑战性 P159企业战略目标的核心结构表示

P177-179增长型战略的类型(看PPT案例)(掌握一体化战略与多样化战略):1.集中型增长战略

2.一体化战略(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竞争关系) 3.多样化战略(多样化战略的类型:多样化经营战略,“横向多样化,纵向多样化,复合多样化”) 4.外包战略

P184紧缩型战略:抽资转向战略,放弃战略,清算战略

P185-186了解放弃战略与清算战略的区别:放弃战略(主动)包括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

清算战略(被动)只包括有形资产

P199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掌握三种竞争优势理论(含义,驱动,因素及其威胁),如何用波特模型来解释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贯穿于整个战略中的主题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2.差异化战略

3.集中一点战略 P255企业购并的动因(名词,选择,简答)

1.企业发展的动机(购并可以节省时间,购并可以降低进入壁垒和企业发展的风险,购并可以促进企业的跨国发展)

2.发挥协同效应(生产协同,经营协同,财务协同,人才、技术协同) 3.加强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4.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5.避税

P237(掌握)战略联盟的概念和特点(战略联盟:用合作的方式建立在一起,不能是一方兼并一方,必须是两个独立的主体)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网络式的联合体

战略联盟的特点:边界模糊、关系松散、机动灵活、运作高效 P244战略实施中的组织设计问题(钱德勒):工作分析、机构设置、职能分布、工作标准的设定、工作规范的建立、沟通协调规则设计、考核与激励模式设计、文化模式的倡导、信息系统的建立、公司治理结构

P244掌握战略与组织结构的相互关系:战略决定结构,结构服从战略

P269企业战略控制:就是把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订的目标和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工作业绩,发现偏差,采取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实现战略规划。 P286企业战略控制的类型

1.避免型控制

2.开关型控制(直接领导、自我调节、共同愿景) 3.事后控制(联系行为、目标导向) 3.事前控制(投入因素、早期成果因素、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它们是对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

P287(掌握)企业战略失效(浴盆曲线)及对策

战略失效按时间划分:早期失效(战略者对这种早期失效不可惊慌失措,更不可对新战略失去信心,暂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战略的不合理。进行战略控制时必须考虑到“滞延效应”)、偶然失效(当处于偶然失效时,战略决策者也不可掉以轻心,而应及时、慎重处理,维持战略的平稳推进)、晚期失效(战略决策者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转移战略,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战略)

掌握战略与资源的相互关系(对比PPT)

1.物的动态相辅效果:现在战略和将来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共同利用物的资源,或者是在现在战略运行中储备的战略资源能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将来的战略

2.资金的动态相成效果:企业现在战略与将来战略之间(1)应出资金的组合效应(2)资金在一个领域内应实现动态平衡

现在资源积累————》未来资源《————未来战略

论述/案例分析题:企业战略环境要素评价模型P63 、波特模型(五力分析)、内部环境要素矩阵评价法P85 、SWOT分析法P85 、多元化战略&一体化战略P177-179 、内部战略 名词解释(可能)

五力模型:是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

竞争战略:被认为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 战略控制: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企业战略后的企业绩效,把它与既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标准相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使企业战略的实施更好的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企业目标协调一致,使企业战略得以实现。 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经验曲线:一种表示生产单位时间与连续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曲线。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进入壁垒:

第四篇: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考纲:

名词解释(5个 十分) 单项选择(20个 20分) 简答(6个 40分) 论述(2个 30分)

1.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的人协调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职能:

计划与决策(决定组织的目标以及如何最好的实现目标) 组织(组织活动和资源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领导(指挥员工并将其引导向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 控制(监督和调整组织的活动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3.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与从事工作或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人际技能(与他人相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概念技能(归纳、总结、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成功的管理中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管理的效率(组织资源优化利用的程度——是否正确的做事)

管理的有效性(组织资源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是否做正确的事) 5.科学管理理论

(1)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罗 (2)主要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发展生产力

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泰罗的管理制度)代替旧的经验式管理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劳资双方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 (3)泰罗管理制度:(科、制、科、刺、管) 科学的制定工作定额

制定并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方法 科学的选择并培训工人

刺激性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相分离

6.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分、权、纪、统、统;个、报、集、等、秩;分、权、主、集)

分工、权威、纪律、统一命令、统一行动;

个人服从集体、报酬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

1 平等、人员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7.霍桑实验的结论:(工、存、提、要)

工人是社会人(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成员、金钱并不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的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构成的动力,如安全感、归属感、相互尊重和友情,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

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中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特殊的感情倾向和领袖人物,以一种默契左右着工人的行为)

提倡新型的领导风格(新型的领导风格就是通过满足工人的合理需要,加强正式组织内部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鼓舞工人的“士气”,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要关心工人(管理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关心下属,沟通感情,让工人能心情舒畅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附:霍桑实验的意义:

为管理学者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组织中人的因素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相反

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位置,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 8.需要层次理论:(生、安、社、自、自)

生理的需要(人类维护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

安全的需要(包括心理、劳动、职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如希望解除生病、失业、破产、意外灾难及养老等经济生活的担忧。)

社交的需要(包括社交和归属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和支持,离群独居会感到痛苦)

自尊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情,也包括别人对自己的赏识或尊重。如成就、声望、地位和晋升机会)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目标是自我完成,或者是实现一个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9.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彻斯特.巴纳德

正式组织的协作基础是:成员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

经理人员的职能是:选拔并用好人员、建立组织的目标、建立和维护组织的信息系统

10.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决策工作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即决策 决策有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之分

人是有限理性的,决策的标准不是最优而是满意 11.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弗里德.菲得勒

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有效的管理方式应与具体的环境相适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2 附: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斯宾塞.布法 组织是“经济人”

管理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模型来刻画,且存在最优解 计算机是重要的工具

12.组织的任务(行业)环境

行业现有的竞争者(同业竞争的态势和程度、自身的行业地位)

行业潜在的进入者(进入壁垒的大小:规模经济的大小、技术壁垒、政策壁垒) 替代品的生产者(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替代品的出现;产品被替代程度) 产品和服务的用户(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的集中程度、发展新用户的难度) 生产资料的供应商(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竞争程度、选择新供应商的难度)

13.计划的目的与作用(方向、风险、效率、标准) 为组织行动提供方向

减少未预测变化的影响——降低风险

减少浪费和冗余——优化资源的利用并提高工作效率 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

14.影响计划制定的因素:(目标、环境、资源、时间)

目标的确定(战略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层次分解:子目标的确定)

环境的复杂与变化(信息的不充分和不确定、人的有限理性:影响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

资源的限制(人、财、物各项资源都是有限的) 时间的限制(计划周期的长短、计划工作的时限)

15.(决策)按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划分:(知道那些属于哪类) 确定性(环境是稳定的或变化不大。企业组织中确定状态下的生产计划、分配方案、库存计划等决策)

风险型(概率确定型,能够确定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当决策问题的一方为自然状态且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能确定)

完全不确定型(概率不确定型,不能确定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当决策的一方为自然状态,且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不能确定)

16.影响决策的因素:(环境、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经验、能力、风险态度、认知和价值观、时间) 环境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决策者的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 过去的经验 决策者的能力

决策者的风险态度 认知观和价值观 时间的限制

17.组织工作的本质:

以合理的方式对各项活动和资源进行组合安排的过程

3 工作设计 工作分配

权力、责任分配 人员配备

18.组织类型按组织的灵活性划分:(掌握二者区别)(工作分工和角色、部门划分和规章制度、上级对下级、基层人员自主权)

(1)机械型组织(组织的工作分工和角色都比较明确,部门划分和各种规章制度比较严格。上级对下属实行严密的监督,强调严格的纪律和命令。基层人员拥有较少的自主权,主要听从上级的命令,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以确保组织的运作有序和高效率。例如麦当劳)

(2)有机型组织(组织的工作分工和部门划分以及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易于随时调整。权力被下放、分散到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手中,以鼓励他们承担责任。基层人员拥有较多的自主权,以及时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确保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19.组织设计的原则:

因事与因人设计相结合(职位的设立必须与具体的工作相对应,但也要考虑人的特点和人与工作的相适应)

责权对等(权力必须有对相应的责任的约束)

命令统一(一个下级只能接受来自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 20.组织设计的依据: 组织的环境 组织的规模 组织的发展阶段 组织的技术 组织的战略 附:

(1)对于多变的环境,组织应更具灵活性和柔性,即有机型组织 对于稳定的环境,组织应更规范和更具有刚性,即机械型的组织 (2)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 (单件小批量,大批大量,连续生产)

(管理层次、高层管理幅度、基层管理幅度、经理人员的比例、技术人员的数量、规范化程序、集权程度(基层自主性)、书面沟通的数量、结构类型) (3)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

(集权与分权、计划管理、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信息沟通)

不同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组织功能,不同的组织战略要求组织要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管理职务的设计,并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安排来支撑。

组织的设计要为组织战略的实施服务,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战略的需要。设计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

4 组织的设计要为组织战略的实施服务,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战略的需要。设计适应战略要求的组织结构,是战略实施和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 21.部门化:(概念)

定义:将组织的活动或人员划分为可管理的部门 职能部门化(按活动的相似性划分)

产品部门化(将有关同一产品的生产经营的所有活动放在同一个部门中管理) 区域部门化(将不同区域的活动放在不同部门管理) 2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概念) 管理层次(组织中权利等级的层级数)

管理幅度(向一级主管直接汇报的下级人数) 附: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上下级的工作能力

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主管所处管理层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的完善程度、下属的工作难度)

工作条件(助手、辅助办公手段)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稳定性)

23.基本的组织结构:(各自的优缺点) 职能式结构 事业部制结构 矩阵式结构

(1)职能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实现管理的专业化 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缺点:

各部门的贡献不易区分 部门间难以协调 (2)事业部制结构 优点:

有利于组织活动的调整 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竞争 缺点:

不利于统一指挥

过分的分权可能导致难以控制 (3)矩阵式结构 优点:

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

提高了组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缺点:

违反了组织命令统一的原则

24.人员选聘的来源:(各自优缺点)

5 外部招聘(由外部的人才市场选聘合适的人员,配备在需要的岗位上) 内部提升(从组织内部选拔合适的员工,安排在需要的岗位上) (1)外部招聘 优点:

为组织带来新的冲击、新的理念、方法、经验,有利于提高组织活力 缺点:

选错人的几率高

对组织不熟悉,需要有适应期 对内部成员的打击 (2)内部提升 优点:

提高正确选择的概率

较短的适应期,有利于工作的迅速开展 增加了组织成员的发展空间,鼓舞士气 缺点:

近亲繁殖,不利于组织的创新与保持活力

25.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确定报酬、人事调整、人员培训、内部沟通) 为确定报酬提供依据 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为人员培训提供依据(通过考评可以了解哪些人员在哪些方面不满足要求,从而知道哪些人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和改进)

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考评的结果可以使组织了解自己的成员,同时也使成员了解自己可组织的要求,从而促进了信息的沟通) 26.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传递信息(通过培训可以传递组织对成员的要求,使其了解什么才是合格的成员) 改变态度(培训不仅使成员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工作行为和态度) 更新知识 发展能力

27.领导的影响力:(区别) (1)职位影响力

由于拥有职位所赋予的强制性权利而可以影响他人的能力 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强制权力、专家全力 (2)非职位影响力——个人影响力

与职位无关,在群体内自然形成的可以影响他人的能力 28.影响职位权力和非职位权力的因素 (1)影响职位权力的因素

传统因素(下级要服从上级的观念)

职位因素(职位权力的强制性产生的敬畏感) 资历因素(管理者的资历和经历所形成的权威)

(2)影响非职位权力的因素(品、才、知、感、作) 品德因素(领导者的品格、道德)

6 才能因素(领导者的能力、才干) 知识因素(领导者的知识和专长) 感情因素(领导者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作风因素(领导者的领导风格) 29.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管理者拥有职位所赋予的合法的强制性权力,可以对下属进行命令、指挥并影响其行为

领导者的权力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领导者可能没有正式的职位和职位所赋予的合法权力,其主要依靠个人影响力影响他人 管理者不等同于领导者,一个领导者也不一定是管理者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同时是一个领导者 30.管理方格 两个维度

形成不同的组合——领导方式 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1型—贫乏型管理 最差

(2)9.1型—任务型管理 士气低落,独裁式领导 (3)1.9型—俱乐部型管理

纪律松散、效率低下,放任式领导 (4)5.5型—中间型管理

没有全部投入,只求两方面都过得去 (5)9.9型—群体合作型管理

努力使部下个人利益的满足与企业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因而士气旺盛、关系和谐、工作出色,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31.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

(1)领导者应随着下属的不同和变化,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 (2)下属的成熟度:能力和工作意愿 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工作 有意愿但没有能力

有能力但不愿被指挥工作 有能力并且愿意工作

(3)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

32.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菲得勒的权变模型 (1)领导风格(任务导向、关系导向) (2)LPC问卷关于最不喜欢的同事的问卷 (3)情景因素:

上下级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否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喜欢 任务结构——下属的职责是否明确划分并被理解

7 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职位的职权和组织支持)——权力的强调 (4)中间以人为中心,两边以工作为中心的指令性 (5)基本的解释:

有利的环境可以促进任务完成,但改善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环境不利时,难以通过在短期内改变环境,来促进工作和目标的完成。 33.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路径目标理论 (1)路径目标领导过程:

辨别下属的需要——设置合适的目标——与目标相关的奖励——对下属提供实现目标的协助——下属满意、受到激励、接受领导——产生有效的工作绩效——员工与组织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理论框架

目标的设置——领导要为下属设立合适的目标

路径的改善——领导要为下属实现目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领导风格的选择——根据下属的特点,要运用相应的领导方式 (3)可行的领导行为:

指导型领导(让下属知道期望他们的是什么,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的指导)

支持型领导(关心下属的需要,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

成就取向型领导(领导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参与型领导(领导与下属共同嗟商,在决策前充分考虑下属的建议) (4)权变因素

环境的权变因素(任务结构——工作任务划分的明确程度;正式权力系统——权力关系明确和层级分明的程度;工作群体——是否存在激烈的内部冲突)

下属的权变因素(控制点——内控和外控;接受他人影响的意愿;自我认知的工作能力)

(5)理论的引申假设

与具有高度结构化和安排好的任务相比,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指导型领导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

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会带来员工的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越官僚化,领导者越应表现出支持型行为,降低指导性行为。

当工作群体内部存在激烈的冲突时,指导性领导会带来更高的员工满意度。 内控型下属对参与型领导更为满意。 外控型下属对指导型领导更为满意。

当任务结构不清时,成就取向型领导会提高下属的期望水平,使他们坚信努力必会带来成功的工作业绩。 34.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点

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有效的领导者应通过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理清路程中的各种路障和危险,从而使下属更顺利的完成工作

8 35.关于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1)魅力领导论

该理论将领导者的成功,归因为其所具有的领袖气质和个性特征。House认为,魅力领导有3各重要特征:高度自信、支配他人的 倾向、坚定不移的信念。 关键特点:

自信:领袖魅力的领导者对他们的判断和能力充满信心。 远见:有理想的目标,对未来充满希望。

清楚表述目标的能力:明确地陈述目标,并使他人明白。 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具有奉献精神,敢于冒险和自我牺牲。 不循规蹈矩:行为新颖,反传统,反规范。

变革的代言人:激进变革的代言人,不是传统和现状的卫道士

环境的敏感性:能够对环境的制约和变革所需的资源进行现实的评估。 (2)交易型领导

交易型领导者通过明确角色和任务要求来指导或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的目标活动。领导者的奖励是下属的服从的交换条件。

权变奖励:努力与奖励交换原则,良好的绩效是奖励的前提,承认成就。 通过例外管理(主动):监督、发现不合规范与标准的行为,并加以改正。 通过例外管理(被动):只有在没有达到标准时,才进行干预。 自由放任:放弃责任,回避决策。 (3)变革型领导

变革型领导者是鼓励下属为了组织的利益而超越自身的利益,并能对下属产生深远的影响。

变革型领导者与交易型领导者有本质的区别,交易型领导者聚焦于领导的管理方面,业绩监控、纠正错误和奖励等。变革型领导则是要将追随者从自我中心的个体变成忠于群体的成员,激发其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

领袖魅力:提供远景和使命,灌输荣誉感,赢得尊重和信任。

感召力(愿景激励):对追随者寄予很高期望,激励他们投身于实现组织愿景的事业中去。领导者利用信条和情绪感染力来凝聚组织成员,以取得比个人利益更大的成就。

智力激发: 激发追随者创造和革新的意识,对已有的信念和价值观提出质疑, 支持 尝试新理论、新方法来解决组织的问题。

个别化关怀:关注每一个人的需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予培训、指导和建议。

36.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同8. (2)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外在因素):不满意—>非不满意 ;个人生活、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工资薪水、公司政策、管理监督

激励因素(内在因素):非满意—>满意 ;工作本身、责任、成就、承认、发展机会

9 37.期望理论

(1)激励力=效价×期望

效价:(某种需要的心理价值)个人对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将会达到的某一成果或目标的估价(有正值有负值)

期望:(某种需要得以满足的可能性)某一特定行动导致预期结果(或目标)的可能性大小(或叫概率)(介于0~1之间) (2)理论解析

付出的努力是否能有良好的绩效; 良好的绩效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奖励;

得到的奖励是否符合和满足自己的需要; 38.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概念)

正式沟通(通过组织正式设计的方式和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 非正式沟通(依赖于私人间的关系所进行的信息交流) 39.(1)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

沟通方式比较规范、有保证、约束力强、形式严肃、易于保密等,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 缺点:

中间环节多、传播路线刻板、缺乏灵活性、沟通速度较慢、信息易损耗和失真等等。 (2)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优点:

沟通形式不拘,信息传递直接明了,沟通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正式沟通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 缺点:

沟通过程难以控制,信息常常不完整,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等。

40.有效沟通的障碍&41.有效沟通的管理 选择性接收——学会倾听 沟通的技巧——了解对方

沟通者间信任程度——建立彼此平等、信任的关系 沟通者间的相似程度——沟通的制度化 沟通者间职位的差别——减少沟通的层次 信息传递的链条——多渠道沟通 42.有效控制的原则 及时性 准确性

经济性(收益和投入之间进行比较) 标准合理 重点控制

强调例外(控制反常现象,有效而不忙碌) 43.组织变革的原因

10 竞争环境的变化

社会文化因素的变化 政府管制的变化 技术的变化 战略目标的变化

44.组织变革的内容:

组织结构——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部门调整 工作任务——工作的重新设计

管理和运行技术——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生产技术 人员——态度、期望、认知、行为 45.组织变革的阻力 (1)来自个人的阻力 认知、观念和习惯

对未知的恐惧和不确定性风险 利益的调整

(2)来自组织的阻力 权力的重新划分 资源的重新分配

原有结构和关系的打破 46.组织诊断

(1)组织需要变革的征兆 决策失误——坐失良机

沟通不畅——不协调、人事纠纷

业绩不佳——无效率、得不到正常发挥 缺乏创新与活力——组织停滞不前 (2)诊断重点 组织目标 组织结构 领导方式 控制系统 权力关系 集权与分权

47.组织发展(概念)

通过系统地运用行为科学技术,有计划地、整体范围地促进组织的健康和运作效率

11 1. 管理的概念: 2. 管理的职能 3. 管理者的技能

4. 成功的管理中什么是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5. 科学管理理论 (1) 代表人物 (2) 主要管理思想 (3) 泰罗管理制度 6. 法约尔的十四条原则 7. 霍桑试验的结论 霍桑实验的意义 8. 需要层次理论 9. 社会系统学派 (1) 代表人物 (2) 观点 10.决策理论学派 (1) 代表人物 (2) 观点 11.权变理论学派 (1) 代表人物 (2) 主要观点 附:管理科学学派 (1) 代表人物 (2) 观点

12.组织的任务(行业)环境 13.计划的目的与作用 14.影响计划制定的因素

15.(决策)按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划分 16.影响决策的因素 17.组织工作的本质

18.组织类型按组织的灵活性分为 19.组织设计的原则 20.组织设计的依据 附:

(1) 多变的环境、稳定的环境

(2) 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间的关系

(单件小批量,大批大量,连续生产)

(管理层次、高层管理幅度、基层管理幅度、经理人员的比例、技术人员的数量、规范化程序、集权程度(基层自主性)、书面沟通的数量、结构类型)

(3) 战略对组织设计的影响

12 (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

(集权与分权、计划管理、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信息沟通) 巴拉巴拉

21.部门化概念及分类 2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附: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23.基本的组织结构及各自优缺点 24.人员选聘的来源及各自优缺点 25.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26.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27.领导的影响力及区别

28.影响职位影响力和非职位影响力的因素 29.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30.管理方格

31.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生命周期理论

32.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菲得勒的权变模型 33.领导的权变理论中的路径目标理论 (1) 过程

(2) 理论框架

(3) 可行的领导行为 (4) 权变因素

(5) 理论的引申假设 34.理论的核心和关键点 35.关于领导理论的新观点 36.激励理论 (1) (2)

37.期望理论及理论解析

38.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概念

39.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各自的优缺点 40.41.有效沟通的障碍及管理 41. 42.有效控制的原则 43.组织变革的原因 44.组织变革的内容 45.组织变革的阻力 46.组织诊断

(1) 组织需要变革的征兆 (2) 诊断重点 47.组织发展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一、重点问题

1管理信息系统(MIS)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起来的,为一个组织(企业)的各级领导提供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由三种互不相同的系统构成的,即管理系统、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处理、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辅助决策 3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人机系统、综合系统、动态系统 4决策支持系统(DSS)概念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并利用分析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计算机系统,他利用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和友好的人机对话部分和图形部分。帮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国际互联网(Internet)

6现代企业信息管理平台Intranet概念

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 TPC/IP协议、使用环球网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 7常用MIS开发方法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 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评价 8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优缺点

优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周期长、不能充分预计

9原型法概念、优缺点

指系统开发人员在对用户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借助功能强大的辅助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开发一个模型(原始模型),并将其演示给用户,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评价和意见对原型进行修改,如此反复,逐步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优点:认识上的突破,改进了用户和系统设计者信息交流方式,满意程度高,开发风险较低,减少用户培训时间、简化管理,开发成本降低

缺点:开发工具要求高,对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不适用,管理水平要求高 10系统开发方式(简答)

自行开发方式:用户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系统开发的各种项目

委托开发方式:企业将开发项目完全委托给开发单位

联合开发方式:用户中精通管理业务、计算机业务的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机构和MIS开发人员

购买商品化软件方式:企业自己不开发,直接向软件市场购买

租赁方式:自己不开发,租用提供系统,双发用合同规范权利义务 1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B/S与C/S混合模式 12信息系统规划活动的三个阶段

制定战略计划,制定总体结构方案,资源分配 13信息系统规划常用的模型和方法 诺兰的阶段模型(图形自己找)、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以及业务系统规划法(BSP) 14关键成功因素法概念

关键成功因素:在一个组织中的若干能够决定组织在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到影响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根据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15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 1.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2.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

3.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4.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提出系统分析报告 16详细调查的方法 重点询问方式 问卷调查方式

深入实际的调查方式 面谈 阅读

观察和参加企业业务实践

17业务流程图

是业务流程的描述工具,是用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 18业务流程图符号及含义

外部单位业务处理单位

信息传递表单

19业务流程图绘制步骤

●确定画图对象

深入现场调查,了解业务处理过程 ●绘制草图

与工作人员讨论,修改草图 ●绘制正式业务流程图

20业务流程分析内容

找出不合理处、进行优化、新图

例题:企业的生产、销售各部门提出材料领用申请,仓库负责人根据用料计划对领料单进行审核,将不合格的领料单退回各部门,仓库保管员收到已批准的领料单后,核实库存帐,如库存充足,办理领料手续,并变更材料库存帐;如变更后的库存量低于库存临界值,将缺货情况登入缺货帐,并产生订货报表送交有关领导。经领导审批后,下发给采购部。

21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

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特征:抽象性和概括性 22数据流程图基本符号

购货合同

外部实体数据流

处理逻辑数据存储

2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定义与描述,起到对数据流程图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

数据字典的内容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贮、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 常用的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有判断树、判断表和结构化语言等方法。 24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应遵循以下的主要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25模块结构设计

模块结构图又称控制结构图或系统结构图,它是反映模块层次分解关系、调用关系、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传递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模块结构图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信息四种基本符号组成。 模块调用

数据信息控制信息

26模块化: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将这些模块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完成指定功能的一种方法。

优点:使整个系统设计简易、结构清晰,可读性、可维护性强,提高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组织管理。

目标: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功能; 模块之间的关联和依赖程度尽量小; 接口简单。 度量标准:

★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块间联系) 模块自身的聚合性(块内联系)

27块间耦合:系统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联程度的度量。 模块间的耦合度越低,模块的独立性越好。

形式有: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28块内聚合:衡量模块内各组成部分的凝聚程度。 模块内的聚合度越高,模块的独立性越好。 形式有:功能聚合顺序聚合 通讯聚合过程聚合

时间聚合逻辑聚合

偶然聚合(聚合性依次降低)

29代码设计的原则

1. 惟一性 2.通用性(标准化) 3.可扩充性 4.简洁性 5.系统性 6.易修改性 种类:顺序码,层次码,特征组合码,十进制码,助记码 30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 需求和约束分析2.概念模式设计3.逻辑模式设计4.物理数据库设计5.实施阶段 6.运行和数据库维护(其中,5和6是在系统实现阶段所做的工作) 31 E-R模型概念模式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工具: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必考 E-R模型的三要素:实体、联系和属性 矩形框 --- 实体 菱形框 --- 联系

椭圆形框 --- 实体和联系的属性

直线 --- 相互联系的实体之间以直线连接,并标注联系类型 例:学生选修课程

步骤:划分和确定实体;划分和确定联系;确定属性;画出E-R模型 基本的教学E-R模型如下:

32用户界面设计

用户界面是指信息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用户界面设计通常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人-机对话设计等。 33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又称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程序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以及系统测试(联调或总调)。最后还有用户验收的过程。(名词解释) 34系统转换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中有一个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也就是旧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退出,由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来代替,我们称之为系统的转换。 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平行转换、逐步转换、导航转换 35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内容

1.程序维护

2.数据文件的维护 3.代码的维护

4.机器、设备的维护

36系统调查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 项目背景 企业现状 开发原因 系统目标 系统构成 可行性分析

人员分配和工作进度安排 37系统五个功能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 仓储管理模块 结算管理模块 票务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

上一篇:述职报告班子建设情况下一篇:素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