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编精心整理了《天文历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太阳暗条和冕环之间的磁重联过程中的精细结构和详细演化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乐平副研究员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发现磁重联精细结构及其演化,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物理》。磁重联是方向相反的磁力线相互靠近、断开再重新连接的现象。

第一篇:天文历法论文范文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科研科普并重,培育仰望星空的未来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作为全国知名“211”、“985”重点高校——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的重要实验室平台,也是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学极为繁重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实验工作。

科研科学与科普的协同发展

威海天文台结合自身特点,将日常科研中的新发现与亮点工作以科普的形式进行科学传播,如“威海星”、“山东科协星”等小行星的发现、命名与科普宣传。天文台的专业天文研究者、研究生及特邀校外天文专家也经常以当今国际天文学发展前沿,尤其是针对公众感兴趣的天文热点问题,如星际穿越、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地外生命与文明探测等,为公众尤其是大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报告、讲座交流及主题讨论、辩论会,提升科普活动的品质与层次,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的热情,培养其科学精神。天文台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将面向全校开设的多门天文通选课与专家讲座课程对社会公众开放,感兴趣的市民与中小学生均可免费“蹭课”,感受名师风采。依托天文台还成立了省级优秀大学生天文社团“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与天文台共同发展,互惠互助,天文台为协会提供优质观测设备、知识与技能指导培训及一定活动经费等资源,协会为天文台的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优秀科普志愿者与科学课程讲师。将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基础性天文科普教育与对前沿问题的启发性科学传播有机结合,从进行天文科学知识的传授努力提升到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培育,应是高校科研院所类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最佳模式。建台8年多以来,天文台已逐渐摸索出一条使其科研教学与科普教育共同协调发展的道路与方法,并将努力克服之前的缺点与不足继续前进。

特色科普活动体系的形成完善

天文台在一系列科普活动中不断优化改进已有活动项目,并不断尝试开展特色鲜明、新颖有趣且意义突出的天文科普教育活动,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活动体系。

“地球1小时暨暗夜意识与暗夜保护”活动。节能减排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而人造灯光污染也正是天文观测的大敌。在每年3月末的“地球l小时”活动中,天文台一方面通过标语、宣传片等方式传播环保理念,鼓励大家熄灯节能;另一方面进行公众开放天文观测活动,让公众亲身感受浩瀚星空并切身体会光污染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科技周、科普日及“伽利略之夜”系列活动。响应中国科协及科技部号召,在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科技周、科普日及伽利略之夜系列活动。伽利略之夜系列活动包括与兄弟院校天文社团的交流与讨论、路边天文、天文台公众开放等一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多样的天文科普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文,进而热爱天文。

“路边天文”活动。路边天文活动最早由国外天文爱好者发起,自发地将望远镜带到广场、公园、路边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将星空带到寻常百姓中间。后来这一活动逐渐在全球天文工作者与天文爱好者之间展开,活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如今路边天文已演变为一种天文科普的重要形式,在发生重要天象或一些重大节日期间等,都可以看到天文台教师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科普志愿者们出现在校园、广场、公园等地进行路边天文活动的身影。

“天文科普周暨威海青年学生天文节”系列活动。天文科普周系列活动是一项主要针对山东大学及周边其他大中小学校学生天文爱好者开展的天文系列活动。在l周的时间内,举办路边天文、天文台开放、趣味天文体育竞技、天文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安排多场天文摄影与美术展、天文图片展、科普影片放映及科普报告等,激发青少年学生对浩瀚宇宙的探索热情,培育仰望星空的未来。

科普教育影响的辐射拓展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作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山东省五星级科普教育基地,不仅应开展好自身的科普教育工作,更有责任充分利用良好的资源带动周边地区,尤其是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的发展。对于天文这个学科而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学的基础天文教育严重缺失,天文教育人才与资源极度不足,这就更需要高校积极发挥辐射作用,帮助他们发展。天文台自2012年起,与威海市高区一中开展深度天文科普教育合作,在中学地理教师与分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为其开设天文校本课程,帮助其天文兴趣社团与特色天文教室的建设,培育了一批热爱天文科学且品学兼优的小小天文爱好者。其中岳泽世同学获得2015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低年级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佳绩。天文台还为经区新都小学开设天文校本课,建立天文教室;为哈工大(威海)与海运学院进行天文科普报告;与威海市教育局合作开展“中小学天文爱好者走进山大天文台”活动。此外,天文台还与威海市科协、科技馆、科技局、地震局等单位密切合作,与威海市科技馆、北京天文馆联合开展天文科普进校园与天文科普走进威海科技馆活动,联系天文馆科普大篷车将天文科技展品与精彩的球幕天象表演带给当地公众,收效十分显著。

天文台积极拓展自己的科普教育辐射范围,扩大影响。2012年4月,天文台成功承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2012年8月,天文台与校天文协会成功承办第3届全国天文社团论坛;2015年4月,天文台成功承办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暨国际天文奥赛选拔赛。此外,天文台每年积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夏令营、访学团等活动,拓展天文科普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

科普产业化道路的探索尝试

基于目前国家提出的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战略,综合考虑高校开展科普教育的特殊因素,天文台在开展好常规纯公益性的科普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尝试天文科普产业化道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天文台的科普产业化探索的基本宗旨与原则仍是坚持非营利性的科普教育,产业化带来的收益务必完全用于提高和改善现有科普设施与软硬件条件、补充培养科普人才队伍等目的。

首先,天文台利用自身科研与技术优势,开发各类适合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研究使用、科学性严谨且市面上比较缺乏的天文科普产品,如便携式旋转星图、天文望远镜原理演示仪、纸工天球/月球仪、行星秤、星空投影仪等,还有天文台教师自主研发的已获得威海市科技发明专利的“光纤星图”。其次,天文台与专业旅行社合作,计划推出赴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特色天文自助修学游,带领大学生及青少年天文爱好者探访我国规模最大的天文馆、最大的天文光学观测基地、历史最悠久的天文台、口径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等,并与天文学家面对面交流,学与玩有机结合,丰富假期生活,培育科学精神。同时,天文台与校外教育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探索类的特色夏令营活动,尝试建立“小小伽利略”少年天文爱好者俱乐部,探索天文科普服务产业化道路。

【基地简介】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由山东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威海市联合共建,落成于200 7年6月,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山东省威海市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玛珈山顶,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负责天文台的日常运行管理。天文台拥有我国内地高校口径最大、技术水平先进的1米反射式光学天文望远镜、我国首台光纤引导高色散光谱仪,总投资逾1600万元。天文台自建台之初就将科普教育作为与科研教学同等重要的工作对待,利用东天文台30厘米折射望远镜、太阳色球望远镜、天文科普教学仪器、便携式小型天文望远镜、3D天文科普影院等设备设施,及一支热爱天文、责任心强的青年天文教师与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常年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天文观测与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天文台先后获评山东省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并获评2014年度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第二篇:天文地理

太阳暗条和冕环之间的磁重联过程中的精细结构和详细演化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乐平副研究员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发现磁重联精细结构及其演化,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物理》。磁重联是方向相反的磁力线相互靠近、断开再重新连接的现象。它在无垠宇宙中所有磁化等离子体系统(如日冕、恒星冕等离子体实验室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磁能爆炸式释放转化为其它形式能量的基本物理过程。在天体物理研究中,它常被用来解释多种天文现象(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和伽马暴等),但直接观测磁重联过程极其困难。通过分析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和日地关系天文台两颗卫星的观测数据,发现当爆发暗条碰到冕环时,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了典型的X型重联结构,证实了三维磁重联理论。

帕米尔东北缘前陆盆地物源变化对西构造结印度板块与亚洲南缘47Ma碰撞时间的约束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继敏研究员与其合作者,对帕米尔东北缘前陆盆地奥依塔克剖面,开展了砂岩成分、同位素物源示踪等综合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构造地质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时间是青藏高原研究中历时最长、争议最大的热点问题之一,是青藏高原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显示奥依塔克剖面新增了来自科希斯坦-拉达克弧以及喀喇昆仑的物源,排除了南帕米尔来源的可能性。随着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呈突刺状向北强烈扩展和远程效应影响,帕米尔北缘不断隆升,逐渐阻隔了来自科希斯坦、喀喇昆仑地体的物质,新的物质来源以帕米尔、昆仑山地体为主。

新毫秒脉冲星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团队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在杜鹃座47球状星团的找到了2颗新的毫秒脉冲星,命名为J0024-7204aa和J0024-7204ab。把杜鹃座47球状星团的已知脉冲星数目从23颗更新为25颗,研究结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月刊》。这一发现将多次观测的时域信号做傅立叶变换,在频域将功率谱对齐累加,提高信噪比,有助于探测到更弱的脉冲星信号。其中J0024-7024aa的色散值为杜鹃座47中最大,且自转周期为1.84毫秒,为杜鹃座47中周期最短,在所有脉冲星中排在第12位。球状星团富含毫秒脉冲星和脉冲双星系统,为FAST重要观测目标。针对FAST早期漂移巡天中重复观测的特点,应用非相干叠加方法可提高FAST脉冲星探测能力。

湖泊富营养化对砷循环的影响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颜昌宙团队对水和沉积相中砷形态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相关水体理化参数等开展系统研究,揭示了富营养化对湖泊环境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整体环境科学》。在太湖流域按人类活动强度梯度选取不同富营养化水域,建立长期定位生态环境观测站。分析表明,夏、秋季重度富营养化水域中总砷和五价砷的含量相对较高,其分布明显受到总磷、铁、锰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夏季重度和中度富营养化水域的三价砷和甲基砷的含量与占比(占总砷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中营养水域。富营养化环境引起磷、叶绿素a、铁、锰和有机碳等主要水质参数的变化,有利于水生态系统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爆发暗条和冕环之间磁重联发生前(a和d)、过程中(b和e)和发生后(c和f)的SDO/AIA 335埃和171埃图像观测

爆发暗条和冕环之间磁重联发生前(a)、过程中(b)和发生后(c)的示意图

赤道太平洋温跃层内动力过程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王凡研究组报道了赤道太平洋温跃层内小尺度动力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带温跃层内部的小尺度动力过程能够影响温跃层的结构和强度,从而决定厄尔尼诺的强弱及其发展过程。该研究利用研究海区所有的Argo浮标观测数据和热带大气海洋观测阵列(TAO)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确认了赤道太平洋冷舌区强混合过程在温跃层内的普遍存在性,发现了强混合过程在温跃层下半部分和赤道潜流下半部分的存在性,揭示了强混合过程的发生规律,即其在热带不稳定波(Tropical instability Wave,TIW)发生期间和在拉尼娜气候状态下发生的频率更大,发生的层次更深。该成果可为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机理研究和数值模式改进带来重要启示。

地球表层建模基本定律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岳天祥研究团队通过微分几何学与优化控制论的有机结合,建立了以卫星遥感/全球模型输出的宏观近似信息为驱动场,以地面观测/空间采样数据为优化控制条件的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方法,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地球科学》杂志。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模拟数字高程、土壤属性、生态服务变化、生态系统变化驱动力等空间动态。在高精度曲面建模理论与方法及其广泛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地球表层建模基本定律(FTESM):地球表层及其环境要素曲面由外蕴量和内蕴量共同唯一决定,在空间分辨率足够细的条件下,地球表层及其环境要素的高精度曲面可运用HASM方法构建。

热带气旋生成过程研究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崔晓鹏团队针对南海热带气旋生成过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Mon. Wea. Rev》杂志。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暖洋面上生成的、具有暖心、低压结构的强烈风暴,TC在全球三个海区影响最大,即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和孟加拉湾。TC是低纬度地区重要的空中水资源,能极大缓解当地旱情和高温,但它带来的暴雨、大风、暴潮及其引发的灾害,却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研究揭示了南海TC“榴莲”生成期间的动能收支特征和过程,给出了动能收支概念模型。

银河系卫星星系奇异分布的可能起源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研究员康熙团队研究了银河系卫星星系的速度分布,指出其奇异分布可以用目前流行的冷暗物质模型解释;与大部分漩涡星系不一样,宇宙中呈现银河系卫星星系这种分布的可能性只有1%。;相关结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月刊》。数值模拟发现出现这种奇异分布跟星系群的形成历史有关,大约1%的星系群在其形成过程中只吞食了一个大质量卫星星系,吞食的其他卫星星系质量都偏小,因此形成了类似银河系这样的一个较大的空白区域。银河系可以很自然地呈现出卫星星系的奇异分布,而不需要借助其他解决办法,只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偏小,意味着银河系在宇宙中也许真的很特殊。

第三篇:P 天文学、地球科学

星座小王子2005星运事件簿/《星座小王子2005星运事件簿》编辑部编.-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1.-195页;21cm.-ISBN 7-5309-4189-5:¥19.80

2005年农历/.-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1.-48页;20cm.-ISBN 7-5377-2389-3:¥1.50

中国农历.2005/《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0页;19cm.-ISBN 7-109-09083-3:¥3.50

测绘学概论/宁津生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283页;26cm.-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ISBN 7-307-04380-7:¥40.00

地理信息技术基础教程/李治洪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1.-244页;23cm.-(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ISBN 7-04-015083-2:¥17.10

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与应用/邓淑明,胡思仁著;曾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134页;24cm.-ISBN 7-03-014553-4:¥30.00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Mapobjects方法/韩鹏编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09.-550页;26cm.-ISBN 7-307-04355-6:¥53.00

数码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虚拟城市环境中的三维城市模型初探/朱庆,林珲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282页;24cm.-(数字地球基础丛书).-ISBN 7-307-04274-6:¥40.00

中国水文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全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张建云主编.-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12.-767页;28cm.-ISBN 7-5630-2045-4:¥120.00

唐山市水旱灾害及水资源/赵淑静编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09.-196页;20cm.-ISBN 7-5084-2399-2:¥20.00

中朝板块层序、事件和演化/孟祥化,葛铭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546页;29c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专著).-ISBN 7-03-012519-3:¥200.00

福建泰宁盆地地质构造与丹霞地貌的研究/高天钧等著.-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10.-101页;29cm.-ISBN 7-80516-724-9:¥200.00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郑度,姚檀栋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564页;26cm.-ISBN 7-03-014581-X:¥120.00

苏皖凹凸棒石黏土纳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陈天虎,徐晓春,岳书仓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1.-191页;26cm.-ISBN 7-03-014405-8:¥46.00

中国的黑色岩系及有关矿床/范德廉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441页;26cm.-ISBN 7-03-014382-5:¥80.00

大庙斜长岩和密云环斑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兼论全球岩体型斜长岩和环斑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及其意义/解广轰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1.-195页;26cm.-ISBN 7-03-014451-1:¥48.00

超高压变质的构造附加压力与形成深度/吕古贤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199页;26cm.-ISBN 7-03-014432-5:¥54.00

海洋监测高技术论坛/田纪伟主编.-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2.-320页;26cm.-ISBN 7-5027-6261-2:¥60.00

海洋地质科学/范时清著.-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1.-386页;26cm.-ISBN 7-5027-6239-6:¥98.00

风沙地貌研究论文选集/吴正著.-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09.-225页;26cm.-ISBN 7-5027-6188-8:¥50.00

上一篇:中原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版面编排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