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演讲稿

2022-07-18

在思想开放的今天,演讲稿成为了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编写出逻辑合理、观点明确的演讲稿,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让更多人愿意深入了解我们的观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我爱这土地演讲稿

爱国爱党演讲稿:我爱祖国,我爱党与爱国爱党演讲稿:我爱这土地

爱国爱党演讲稿:我爱祖国,我爱党

我是一个中国公民,是一名中学生。我很自豪,也很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我为自己长大后能够为中国共产党出一份力而骄傲。我爱祖国也爱共产党。

“浴血中华,开天辟地”。历史上溯到二十世纪初叶———全球狼烟四起,天下大乱,帝国主义列强为称霸一方,穷兵黩武,扩张形势,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与此同时,旧中国风雨如馨,腐朽的清王朝气数已尽,革命力量风起云涌。在生死攸关时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却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希望,指引了新方向,以最大的工农群众为基础,一心为民族,一心为救中华,舍生忘死,为新中国开辟了天地。

中国共产党使我们幸福生活的创建者,是我们现在没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崇拜与敬重的“偶像”。我唉中国共产党,因为没有她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进行艰苦卓越的斗争,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没有我这个幸福的小家,以及我们共同的大家族!

"曲折探索,奠基伟业“,几经磨难,历尽沧桑,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率领下,最终赶走倭寇,建立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伟大而又可爱的祖国呀!你知不知道,你的成立触动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啊!1949年,当毛主席宣告中国成立时,又曾震撼了多少人!我会恨自己没能早点出生,不能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出一把力。更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成立,举国欢腾的场面,我爱祖国。今后,我将用自己的成绩报效祖国的培养!

”改革开放,共襄盛世“。随着中国的成立,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的春雪中苏醒,演绎东方崛起的传奇。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独立自立、初现繁荣的社会主义中国。现在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经济,科技,盛誉已响遍全球,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受人瞩目的大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民的生活已经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在世界上已占重要位置,赫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惜。中国的成立,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力拼搏,与坚持不懈的奋斗才会有此局面。从”五四“运动的开始,中国迎来了新民主主义的开端,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一切反外中国的邪恶势力进行着拼搏。1949年,总算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硝烟弥漫,慢慢步入了伟业道路。经历无数劫难,中华民族的子民得到保全。

第 1 页 共 4 页

让我们一起高声的呼喊起来:”我爱祖国我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 精神永驻我心,我与党血脉相连。“现在,就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决心吧! 第 2 页 共 4 页

爱国爱党演讲稿:我爱这土地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

年轻是什么?

年轻是春日的竹笋,草原的新绿,出水的芙蓉;

年轻是初生的太阳,远征的新帆,离弦的利箭……

年轻的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年轻人的路该怎样走,青春的真正价值又是什么呢?是无数共产党员凭着那份永恒的追求,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为我撑起了一片晴空。

任长霞——人民的好女儿,一个多么让人为之骄傲的名字。默读着任长霞的事迹,我就像那些被她帮助过的市民、乡亲一样,心灵被深深地震撼。

在工作中,她面对上访的群众常常流泪,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女人眼窝浅”;在生活中,舍小家、为大家,看着一天天苍老的母亲和有病卧床的父亲,她说:“不是女儿不孝,实在是那么多事搁在那儿,等着我去办哪”;在罹难之后,民警和群众自发地请求医生:“求求你,救救她,要我身上什么器官都行”,这是一种什么情结,一种和人民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情结。

xx年4月17日,那是河南省登封市有史以来最悲壮的场面,14万群众自发为她送行,十里长街鲜花如海、挽幛如云;阳光下,泪水横流;灵堂前,哭声一片。其悲、其壮撼天动地。感动个人可以“作秀”,感动一方百姓,却来不得半点虚假。任长霞,一位从未见面却已经离去的英雄,用登封百姓的话说:“任局长您能拆掉石碑,可您拆不掉俺老百姓心中的这座丰碑”。

朋友们,当我说着这样感人的事迹时,我很骄傲,因为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常常会被他们那平凡身影所散发出的共产党员特有的魅力而感动。

他们爱自己的事业,魂牵梦绕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记得那是个难忘的苦夏,浙江林学院新 第 3 页 共 4 页 校区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尽快投入使用,工期紧、任务重。面对百年一遇的高温,检修所的共产党员们凭着一股“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每天凌晨4点钟就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变压器安装在室内,起重机根本派不上用场,只好全部采用最原始的人力,有时安装一台变压器要花上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实在累的不行了,就席地而坐,稍事休息便立刻投入战斗。安装配电柜时,两三个人挤在不到一平方米的狭窄柜内装设备、拧螺丝,一丝不苟地测量尺寸、制作母排……汗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工作服常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谁能想象,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是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在支撑着他们。

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像烙印一样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心底,影响着我的思想和行为。我暗暗立下誓言,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我的血管里奔流着革命前辈的鲜血,我的胸膛里燃烧着对祖国的热爱。不管遇见多大的风雨,多大的浪,我心中的信念不会改变:我永远是党的儿子,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国著名诗人艾青曾有过这样一首感人肺腑的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亲爱的同志们,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为什么我的心中永远纯净,因为我对我们的党爱得深沉!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二篇:我爱这土地

第13讲

教学内容:《我爱这土地》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②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③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诵读技巧。 3.效果目标: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诵读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个别纠正并补充。

学生:借助网络进行搜集,小组合作。 2. 理解题目及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 教师:难点引导,个别归纳。 学生:借助注释,成员合作。

3.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 教师:结合诗歌主题,逐步引导、归纳。 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补充、完善。

二、问题梳理与解答

(一)基本层次问题

1 问题一:导入

2003年,温家宝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的华人华侨见面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台湾是我的乡愁,是最大的国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热烈的掌声,甚至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报导的醒目标题。是啊,这诗一样美好动情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争相转载的诗句,却并非温总理原创,它早在1938年就唱响中国大地,它来自一首情诗,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祖国的情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它,去迎接一次灵魂的冲击和洗礼吧!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问题二:背景与作者简介 1.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38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历史,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作家作品

有谁知道诗人艾青,请进行简要的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1910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中等地主家里。由于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艾青命里克父母。于是,父亲把艾青送往同村一个贫苦妇女大叶荷的家中哺乳寄养。艾青在大叶荷的家中被寄养了五年,塑造了他朴实、正直、善良的性格。最初艾青在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因用画笔抨击黑暗现实,反映劳苦大众疾苦而被捕。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生在狱中。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列,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土地和人民的诗歌。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他的诗作《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都很有名。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问题三:解题

题目“我爱这土地”中,能够直接表达出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明确:“爱”,“爱”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

2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在他的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事物一个是土地,另一个是太阳。在这里,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你们觉得“土地”指的是什么? 明确: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事实上,对祖国的热爱,才是艾青作品中咏唱不尽的旋律。那么,象“土地”这样被诗人赋予了一定含蓄的象征意义的事物,我们就把它叫做“意象”。《我爱这土地》也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问题四:朗读课文

1. 教师范读(正音、规范诗句的停顿及重音)。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 3. 指名读。

4. 全体学生齐读,充分感受诗句中的深情。

(二)较高层次问题(鉴赏全诗)

问题一: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不是一匹驰骋疆场的战马,目的在于一只鸟是平凡的、普通的、他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作为这样一个弱小的个体“也”要歌唱,也要为它深爱的土地尽一份力量,小鸟都能这样,又何况是人呢?诗人作为一位有志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就更应该为它爱着的土地歌唱了。

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叫声一般都用“优美”、“清脆”来形容,可诗中鸟儿的呻吟却是嘶哑的,如果我们把“嘶哑”换成“清脆”、“嘹亮”好不好? 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像一只杜鹃,声声啼血,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清脆”、“嘹亮”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这就是诗歌常采用的象征手法,鸟是诗人的象征,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问题二:从以下四句中,找出鸟儿都歌唱了什么? 明确:土地、河流、风、黎明。(板书)

这四个事物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意象”,意象是用来传达抽象含蓄的感情的,那么诗人在这里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我们具体来看这四句诗。 问题三:“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明确:“土地”代表的是什么? -----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的象征。

当时的祖国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正在遭受一场“暴风雨”。 “暴风雨”指的是什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 问题四: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下,中国人民屈服了吗?我们看下两句“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明确:河流是永远汹涌的,风是无止息的刮着的,这说明中国人民的意志是不会被摧毁的。“河流”表现了民众的悲愤,“风”表现了民众愤怒的情绪,“河流”与“风”象征了中国人民坚持到底的反抗。(学生齐读者两句诗,读出慷慨激昂的气势。)

问题五:这两句中还有两个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词,是哪两个?

明确:“悲愤”、“激怒”。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河流和风被激怒了,诗人艾青被激怒了,所有的中国人民也被激怒了。只要“暴风雨”一天不停,英勇的中国人就要抗争,而且要抗争到底。 问题六:“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明确:“黎明”象征了什么?——希望,使诗人对胜利深切的向往。

“黎明”为什么是“温柔的”呢?——人们经历了国土沦丧、腥风苦雨之后,终于透过树林间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大家想想这是黎明会带个你什么感觉?温柔,这个温柔与前面的暴风雨相对,给人们温暖、轻松、愉悦的感觉,充满了生机。黎明的到来,就意味着胜利的到来。

问题七:看到了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都烂在这土地里面” 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小组讨论)

明确:对我深爱的土地,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放声歌唱;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也要把自己的羽毛腐烂在这里去肥沃土壤。生于斯,歌于斯,死于斯,葬于斯。这是鸟儿对土地的情感,艾青对祖国的情感。谁能替诗人把这种情感更直接的表达出来?——对祖国的眷恋、至死不渝的爱。这是整首诗歌感情的升华。再读者两句诗,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

问题八:鸟儿死了,艾青又回到了现实,代表所有被激怒的中国人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是这样一个对土地无限依恋的诗人,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献给祖国的人,他为什么会流泪呢?而且还是常含泪水?这是懦弱的表现吗?

明确:不是,它是对战争给大地带来的灾难而悲痛,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流泪,“常含泪水”恰好照应了开头的“嘶哑”。 问题九:最后两句的作用? (1)揭示全诗的主旨。

(2)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这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三、课堂小结

4 今天的中国,繁荣昌盛,热爱祖国似乎人人都能做到。但那时我们的祖国残破、贫穷、落后,诗人还能义无反顾地去热爱她,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她,不是更值得敬仰和歌颂吗。这种对国土的挚爱之情正是串联起诗人和我们之间情感的链条,使我们与诗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到这里,我们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他在用心歌唱、用灵魂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这是一种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感,怎能不让我们眼里常含泪水?联想起今天的中国,它现在的一切变化和成就无不是和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进的精神息息相关,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的祖国仍然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这是一个怎样壮丽的民族!怎样伟大的国家!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能真正理解作者这种含泪的爱呢?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五、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土地——多灾多难的祖国 河流——民众的悲愤 风——愤怒的情绪 黎明——希望、胜利

六、教学效果自我诊断和评估

(一)目标完成情况

(二)后续改进措施

5

第三篇: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

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 艾青)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现代诗歌的特点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三、读出节奏 第一步:听录音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参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第四步: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四、背景介绍

过渡:你们知道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这首诗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撞击着他们的心灵。到底写了什么情感这么深入人心呢?现在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时代背景。(看视频)

这是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华东、华南、华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烧光、杀光、抢光,妄图摧毁广大人民的意志,在国家危难关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就是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用诗呐喊,用笔斗争,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切齿的恨,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五、奠定感情基调

1.诗中哪个词说到了日本鬼子?暴风雨来后,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面对破碎的山河,遭难的人们,诗人内心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在文中标出表示作者情感的。

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词和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3.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4.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学生朗读,感悟。) 学生讨论并明确: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5.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四、拓展阅读:读艾青的《北方》我们的中国

师总结:最后我们以齐读郑振铎的话,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我们的中国 是你在召唤我们么 我们已预备了 将为你而放下一切

——郑振铎

五、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假如────────我 歌唱

爱 ∣

∣ ──→土地(祖国)←────—

第四篇:《《我爱这土地》教案

营口市实验中学 张春彦

《我爱这土地》教案

营口市实验中学 张春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

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共和国之恋》这首歌:----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血是肉凝聚着你,纵然我扑倒在地,一颗心举着你------- 让学生谈谈听完这首歌的感受,表达出歌者心底怎样的呼唤?(对祖国的热爱、苦恋)

是的,故国、故乡、故土与我们每一个人血脉相连,也是我们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向饱经沧桑多灾多难的祖国唱了一首深情的恋歌。今天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参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第四步: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男生、女生分别齐读、赛读:全班同学集体朗读。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1、概括两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2、诗中“土地”一词是否具有深刻的含义?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事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也可理解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暗示。他成为诗人抒发感情的重要“意向”,希望大家了解物象与意向的区别。

物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一草一木等等。意向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思想的客观事物。

3、第一节诗歌当中,鸟儿除了歌唱土地,还歌唱了哪些事物?

明确:“河流”、“风”、“黎明”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种事物或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我们已经知道诗中的“土地”象征祖国,那这里的“河流”、“风”、“黎明”又分别象征了什么呢?

回答:“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形象:歌唱“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即是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做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

“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而礼赞。

5.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第一节诗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1)揭示全诗主旨。(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3)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

明确:嘶哑的喉咙里融入了诗人坎坷的经历以及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执着的爱。

2、请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三、比较阅读。阅读下文《中国的土地》,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诗中( )一词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的赞美;( )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这句诗?“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

八、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假如────────我 歌唱 爱 ∣ ∣ ──→土地(祖国)←────

第五篇:《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我爱这土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一首新诗,它内涵丰富,抒情方式巧妙,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和生死眷恋,形式简洁,寓意深厚。诗歌是最利于朗读的艺术,在学习时,应该反复朗读本诗进而读出诗歌的韵味,理解诗意、体味诗人深挚的感情,要因读成诵。在锻炼记忆、学习背诵的前提下,反复朗读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本诗画面形象,内容生动,暴风雨后的大地的状貌,汹涌澎湃的河流,不停息地刮着的大风,来自林间的若有若无的黎明„„这些景象学生只要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联想,就能转化成活灵活现的生动的画面,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本诗学习的要点应该是能够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写作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学生具备了不同程度的语文自学能力和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朝气,对学习现代诗歌显得更乐于接受,情感上更容易交流。学生对本诗的写作背景了解甚少,体会不深,对该时代历史有一定了解但不熟悉。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形式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单元所选四首现代诗歌都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现代诗歌的特点。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学生虽是第一次学习现代诗歌,教师也应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总结出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材。

2、作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3、专门制作的ppt课件。

4、相关的音频资料。

5、

配套实用的“导学案”资料。

五、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能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3、初步认识象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运用声音、形象、情感等多媒体环境,增强学生的现场感受,走进 作者所处的时代,更直观的理解中国曾经的苦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讨论、交流情感的参与意识,掌握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2、体会诗人的炽烈的爱国之情。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关键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象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七、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

(1)板块式教学法

板块式教学法教学思路清晰,授课环节清楚,利于在初中第一次学习新诗的学生掌握。本课设计三大板块,分别是: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

(2)问题教学法

本诗离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久远,又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如果老师不加以点拨,学生可能会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层面。所以,教学本文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体悟,从而与朗读教学配合起来达到习得的目的。本课学习就是打破按课文顺序逐段讲读的限制,抓住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给学生以及时的启迪和帮助,促使他们能够自己阅读、感悟和体验。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构建创新素质。

2.学法选择

(1)朗读法

多次重复可以使生疏演变为熟练,可以从熟练中产生机巧,具有了熟能生巧的活力。要在朗读训练、朗读体味中尝试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学习该诗,要反复朗读,可以采用学生个体自读、小组互读、提出问题思考促读、教师或优秀生范读等朗诵形式。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关注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2)练习法

结合诗句内容、意象、句式特点等,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记忆、背诵诗歌,学习记忆、背诵诗歌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练习,体味诗歌的深刻含义;在背诵的基础上,模仿本诗的结构体例,仿写诗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八、教学时数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会读诗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读诗能够涵养性情,启迪智慧,丰富情感,修养气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流传的新诗《我爱这土地》,让我们感受诗人激越的情感,奔放的诗情和隽永的诗味。(导语的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急于阅读、体味、感悟的愿望。)

(二)板块一:深情地朗读

1、自读诗歌,要读得准确、流畅。

学生练读之后,教师请两至三名学生朗读,探查自读效果,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识读的基础。

2、结合文章中的一个时间标志“1938年11月17日”,进一步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早年学画,1923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代表作: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 (2)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再读诗歌,说说诗的感情基调

引述语言:面对破碎的山河,遭难的人民,诗人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再读诗句,找出能够表现这些情感的词语,加上着重号。

通过“打击着、激怒、悲愤”这些词,可以看出作者悲怆、愤怒和热爱的感情基调。在“打击、悲愤、激怒、温柔、泪水、深沉”这些词与下面加上着重号,并重读、体味。

4、结合诗的写作背景和感情基调,探寻读出诗的韵律的方法

(1)用“/”划出诗的节奏。

(2)为每句诗最后一个词加上着重号并朗读,要求把语音读完满。

(3)在整体语速较为缓慢的前提下,依照上述练习要求,练读课文。

(4)指名朗读,体味诗歌的韵律,教师再作指导和示范。

(三)板块二:细腻地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突出完成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的方式包括想象和联想,朗读和练习;内容包括品味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体味诗歌深挚的感情,学习象征手法。学习环节设置了五个层次如下:

Ⅰ、第一层次:结合时代背景再读诗歌,品味“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句诗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悲愤的感情。

1、请阅读诗句,说说诗句中哪个词说到了日本侵略?

明确:暴风雨。

2、请想象:暴风雨来临后大地是什么样的状况?

明确:万物凋零,房屋残破,良田被毁,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由这样的景象,想象日本侵略者对中华大地的残暴和惨绝人寰。

3、“打击着”的“着”可否去掉?由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不可以。“着”表示日本对中国的打击、侵略正在进行,表现作者悲愤、愤怒的情感。

Ⅱ、第二层次:品味“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三句诗,理解诗人的感情。突出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到物象、意象和意境及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获得对诗歌学习的初步认识。

1、“我们的悲愤”与“永远汹涌的河流”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河流的波涛汹涌澎湃,此起彼伏,正与中国人民悲愤、愤怒、不可遏制的情感相像。中国人民的愤怒的情绪是不可打压并且是越战越勇、不屈不挠的,这一句是中国人民反抗精神的写照。

2、“无止息地吹刮着的风”说明了“我们激怒”到怎样的状态?

明确:我们的激怒就如不停怒吼的狂风,越刮越烈;这句诗形象地刻画中国人民激怒而不停反抗的情状。

3、“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前景?

明确:温柔的黎明展示的是一幅红日将要喷薄而出,大地一片光明的景象。作者选用“林间”做修饰词,一方面符合鸟儿活动的场景;一方面写出欲出未出、不很强烈的光芒带给人的希冀和力量。

Ⅲ、第三层次:学习“意象”及“象征”手法。找出诗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明确::“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1、“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和人民遭受苦难的悲愤、对光明的向往之情。

3、最后两句。

Ⅳ、第四层次:分析诗歌的抒情特色。

(1)诗的前两句内容很明了,展示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填空:一只 的小鸟,在 地鸣唱;它的喉咙已经嘶哑,因为 ,为了这片 的土地。

(完成以上填空,需要学生反复品读诗歌语言,加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体验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明确:悲愤 嘶哑 不停地歌唱 灾难深重

(2)请比较所改诗歌与原诗句的优劣,说说理由。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就要歌唱:

土地、河流、风、黎明

如果我死了,

要葬身在这片土地上

(为了体味诗歌的创作特色,把握诗人与祖国生死相依、眷恋不已、血脉相连的情感,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比较诗歌的意蕴和魅力。)

明确:改写的诗句干巴、生涩,不如原诗句形象、生动。尤其是改写的最后两句,不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毫无保留的奉献的情感。

(3)诗的第二小节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末两句,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经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紧跟其后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引起读者的共鸣。

Ⅴ、第五层次:概括内容。

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更可见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四)板块三:诗意地仿写

1、假设艾青还健在,要赞美今天的富强、壮美的中华大地,会选用哪些词语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点?屏幕出示诗歌空出关键词形式,引领学生调动情感经验仿写: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 的喉咙歌唱:

这被 的土地;

这永远 着我们的 河流,

这 地吹刮着的 ,

和那来自 的 „„

——然后我 ,

连 也 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

因为

如果学生仿写出现困难,即将以下仿写的示例展示给学生,启迪他们打开思维,完成质量较高的练习。

明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嘹亮的歌喉欢唱:/这片被春潮浸润过的土地,/这永远承载着我们的激情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春天的希望的风,/和那来自苦难的无比辛酸的泪痕„„ /――然后我拍打翅膀,/连梦想也埋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仍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另外选择物象,选择想要抒发的一种情感,模仿本文的格式完成创作。

假如我是 ,

我也应该 ,

这 ,

这 ,

这 ,

和那 ......

在仿写之前,先给学生以仿写的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抒情地写诗歌,如:

假如我是一棵草,/我也应该用婀娜的身姿舞蹈:/这被阳光沐浴着的土地,/这永远激荡着我们的欢乐的山谷, /这吹拂在我们耳边的优雅的风,/和那充满朝气蓬勃的未来„„

3、交流、欣赏自己写的诗歌:教师要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和帮助,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五)课堂小结

诗歌能够涵养性灵,修养气质。大家在读诗歌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的情感、读出的韵味都证明了这一点。今天这首诗的学习,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诗歌大门的窗户,透过它,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以激越的情感、奔放的诗情构筑的世界!

(六)作业布置及延伸拓展

1、课外阅读艾青的诗歌,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2、背会本诗,并进一步完善所仿写的诗歌。

3、搜集其他新诗,朗读并体味。

(七)、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本教学设计,采用板块教学法,学习重点放在朗读和品味诗歌上,学习的过程设计比较清晰,深浅适度,既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又因为部分设计的新颖而充分地吸引学生,所以,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够得以突出和突破。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仿写的要求,但要完成这个要求,得通过四首诗的学习才能达到。本诗是单元第一课,为仿写学习做个铺垫,换词仿写还能勉强完成,但是另外选择抒发情感和意象的仿写,相比较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课上恐怕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在教学之前,更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学习诗歌的现状,还应该相信,学生虽然不是白纸一张,但也不一定能达到课堂所需的知识储备、心理预期和学习习惯的要求,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学定教。

(八)、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生:歌唱————土地————祖国和中华民族

河流、风——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光明的斗争前景

死:腐烂在————土地中————与祖国生死相依

我——直抒胸臆————————————对祖国深沉的爱

(九)、教学反思

上一篇:我的儿科实习心得下一篇:伟大的转折说课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