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

2022-09-10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制度。正式制度包括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法律、法规等, 而非正式制度则包括社会上自发存在的风俗、习惯、观念、思想意识等。两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制度, 它们在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非正式制度的概念

非正式制度, 又可以被称为非正式规则或者是非正式约束, 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及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 并得到社会成员的广泛认可、以实际行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其包括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伦理、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 然而在笔者看来, 非正式制度甚至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中都广而存之的潜规则。

二、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虽然都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 但是两者的约束机制却是不同的, 这两种制度之间的互相作用几乎存在于每个社会个体和社会团体之中。特别是在当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敏感时期,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猛烈冲撞更是呈现出一种令人们始料不及的放大效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是由于在向法治秩序转轨过程中, 相关的正式规则尚未完全确立, 社会制度的构建呈现出巨大的缺陷。因此, 为了准确的理解非正式制度的内涵, 我们不得不与正式制度做一些比较和联系。

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的通过正式方式确立起来的由各种制度组合起来的制度, 它由相关机关以书面形式保证其实施, 比如法律、政府法规、章程等。而非正式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则是受到了传统习俗和伦理思想的推进。在利用规则约束人类行为方面, 虽然正式制度扮演了基础性角色, 但是人类大部分的行为是由特定的或不特定的非正式制度来约束。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体, 情况也大体如此。另一方面, 作为约束系统的两个方面,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冲突也是不同的。与正式制度相比, 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是缓慢的, 它的变迁不会单单的流于形式, 也不会轻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改变变化轨迹, 因为非正式制度既立足于个体又立足于群体, 有着不可撼动的“地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非正式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它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和地方色彩;而正式制度因其权力分布关系, 往往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并不完全相反, 作为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不可或缺的互补关系, 它们彼此竞争, 但又和平共存;它们相互独立, 但又可以相互替代。为了保持其稳定性,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必须保持目的的一致性。与此同时, 非正式制度的伦理行为, 往往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内依靠正式制度加以认可。当然, 在这一时期, 两者的边界和监督机制是不同的;由于在社会生活中非正式制度被普遍接受, 在这时期结束之后, 非正式制度往往表现出了比正式制度更强大的生命力。

三、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

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大力推动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转换, 可以高效、合理的克服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负面影响, 特别对正式制度的演变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 完善非正式制度本身

为了健康、完美的推进非正式制度的转化, 必须对非正式制度本身先行进行完善, 否则正式化的过程就不会一帆风顺, 正式化的结果也不会尽如人意。为此应重视习俗影响。尽管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 但是契约观念、守信观念、守法观念等社会良好运行所需的“软约束”却还没有充分的树立起来, 更没有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和交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克服这种根深蒂固的制约, 就必须改变原本轻视习俗作用的态度,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重视。要充分利用传统习俗中有益内容, 对传统习俗中的不利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剔除。

(二) 改变落后的推进思路

在人类长久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国家在不断的尝试推进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 然而, 一些国家在这条道路上却走上歧途。究其根源, 这些国家还在坚持这样的理念:将人类社会看成一个类似自然界的机器装置, 认为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可以通过强硬的手段开展。然而, 严格的说,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精神, 非正式制度并不是由国家“创造”出来的, 更不能通过知识理性“计算”和“推导”出来, 而只能是由社会习惯和社会文化培育和塑造出来。大量的事实表明, 坚持此种观念推进非正式制度的正式化不仅不会取得预期成果, 还会对社会造成难以逆转的伤害。因此, 在正式化的过程中, 应汲取历史经验的营养, 不断改进推进的思路, 以便正式化能够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 还应该摸清历史发展规律,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而不是与历史大势背道而驰。

摘要:众所周知, 非正式制度这一概念首先源于经济学的领域, 然而,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社会生活已然愈加复杂、社会关系也变得难以掌控, 法律作为一门关系人们日常生活的人文学科, 也开始关注非正式制度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正式化

参考文献

[1] 李怀.非正式制度探析—乡村社会的视角[J].西北民族研究, 2004 (2) .

[2] 王铭铭, 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3] 陆磊.非正式制度安排、技术约束下的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J].金融研究杂志, 2001 (1) .

上一篇:感悟教育下一篇:从“专著性”回归“教材性”——《比较文学》教材建设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