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2022-12-17

第一篇: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学校疾病控制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疾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于教发[xxx]34号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 学校疾病控制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1、校疾病控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由全体学校行政人员及各班主任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总务处。

2、学校主要职责 根据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突发疾病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疾病控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紧急应对突发疾病的工作责任制度,建立校长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学校各处室、各班级、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突发疾病的信息报告人;具体实施对突发疾病的紧急应对与处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对事原因进行调查;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卫生等有关部门报告学校突发疾病的进展与情成;根据突发疾病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二、 学校突发疾病信息报告

1、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责任报告人: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2、卫生事件报告成时限及程序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等,每一起突发事件都要首次报告、进程报告成和结案报告。首次报告要快,进程报告要新,结案报告要全。

(1) 初次报告 学校发生突发疾病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

六、当地卫生行政部六进行初次报告。 重大突发疾病,学校可以直接报告省教育厅。

(2) 进程报告 ①一般突发疾病与较大突发疾病处置过程中,学校随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 ②重大与特别重大突发疾病处置过程中,学校应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直至教育部。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

3、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 必须报告的信息包括: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报告时间、涉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人及通讯方式。尽可能报告的信息包括:事件初步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己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己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在进程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结案报告 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的过程(包括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等。

三、应急处置措施 学校突发疾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学校未发生突发疾病,接到突发疾病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学校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疾病在本校发生。

(一)一般突发疾病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工应立即 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疾病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总门。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技别是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积极配合卫生总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疾病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责任。

四、应急保障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尤其地要改善学生食堂、厕所、宿舍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五、善后与恢复工作 突发疾病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疾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2、根据突发疾病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学校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才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才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才可重新启。

六、责任追究

对在学校突发疾病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学校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学校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第三责任人。学校发生空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追究学校第一责任人、第二责任人、第三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防止扩散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预案。

二、制定预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及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等规定,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卫生局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组织、协调手足口病爆发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现场处置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向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处置情况。

长: 副组长: 成

员:

2、成立蓬溪县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消毒处理等工作。

长: 副队长: (1)第一梯队: 组

长: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副组长: 职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 成

员: 联络员:

职责:当疫情、灾情发生后,造成电子通讯联系中断时,联络员立即赶赴县卫生局设置的指挥部所在地,负责将指挥部的工作安排部署传递到我单位,并及时将本单位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信息等传递到指挥部,为卫生局的安排部署工作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2)第二梯队 组

长:

责:负责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检验工作全面开展,向现场指挥(应急队长)及时汇报。

副组长:

责:协助组长具体完成现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现场工作。 成

员:

(3)后勤保障及卫生宣教信息组 组

长:

责:组织全组人员做好通讯联络,卫生知识宣传、信息报送和反馈,保证一线疫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副组长: 成

员:

所有应急队成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保证24小时随叫随到。

四、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三)快速反应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

积极主动与教育部门协调,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晨检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处理,防止手足口病在学校托幼机构的发生与流行。

五、预防控制措施

我县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疫情,立即启动本工作方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扑灭疫情。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利用现场流行学方法核实疫情,一旦疫情成立,按照雅市卫办[2009]277号雅安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各项技术方案落实各项措施,必要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疫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一)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对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及疑似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 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三)开展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

1、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概况和分布情况,为疫点疫区划分提供依据。

2、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

3、注意区别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脑炎,开展病毒性脑炎等相关疾病的监测与调查,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4、要求托幼机构及小学要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及时报告,立即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5、要求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6、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监测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

(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有针对性地在托幼机构、中小学、医院等场所,开展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相关宣传品,对群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要求群众“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五)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1、及时对我单位职工及辖区内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护、疫情报告、疫情调查处理、防护措施、实验室采样及监测等技术。

2、依法开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指导和考核。

(六)加强信息报送。坚持做好24小时疫情值班,严格疫情值班制度,保证疫情报告渠道畅通,24小时值班电话:8862014。启动“零病例”报告。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报送。

六、责任追究

按照机关效能建设相关要求和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如工作不力,造成手足口病疫情蔓延的要追究相关科室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1.1 目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疟疾突发疫情,指导和规范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工作原则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依法管理的原则。

1.3 编制依据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等为依据编制。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蓬溪县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

第三条 组织机构

县疾控中心成立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主任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成员包括中心办公室、应急办、疾控一科、疾控二科、计财科、卫生科、检验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疫情调查组、消杀组、健康教育组、检测检验组、后勤保障组。

第四条 人员和职责分工

(一) 县疾控中心疟疾突发疫情的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 1成

员:

1、疫点和疫区消毒。

2、疫点和疫区的杀虫、媒介生物控制和卫生处置。

3、负责组织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疟疾消毒、杀虫、媒介生物控制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五)检测检验组 由检验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开展标本的采集和检测送样工作。 (六)健康教育组 组

长: 成

员:

1、组织发布疟疾有关的核心信息,向社会提供预防疟疾相关知识服务,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向群众宣传预防知识,避免群众恐慌。

2、建立与各媒体、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七)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做好应急药物、器械、防护等物质供应和储备,保证通讯和车辆运行。

第三章 疫情监测、报告与公布

第五条 疫情监测

(一)常规疫情监测

1、各医疗机构作好疟疾主动监测,对往返于疫区的流动人员进行搜

- 3

(一)突发疫情的判定与分级

1、突发疫情判定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视为疟疾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2、近3年无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病例;

3、近3年有疟疾病例发生的乡(镇),1个月内同一行政村发现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疟疾病例,或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

4、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即可终止应急处置工作:

4.1疫点及其周围相邻居民点的疟疾确诊及疑似病例得到规范治疗,采取了必要的媒介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了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能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4.2自启动应急处置工作之日起,连续30天的疟疾发病人数比此前同期减少50%以上,且周围无新出现突发疫情的行政村;

4.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证实疫情趋于稳定,经上一级专家的考查和认可后,可终止应急处置工作,转入常规防治和监测。

5、突发疫情分级

Ⅰ级:在2个及以上相邻省份的毗邻地区出现10起及以上突发疫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市(地、州),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

Ⅱ级:在1个省内的2个及以上毗邻市(地、州)出现5起及以上突发疫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市、区),且有扩大蔓延趋势。

Ⅲ级:在2个及以上毗邻的县(市、区)出现突发疫情,且有蔓延趋势。

Ⅳ级: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出现突发疫情。

(二)应急响应

1、突发疫情报告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疟疾突发疫情时,应

- 5

3.1.1.3重症疟疾的治疗,可选用蒿甲醚、咯萘啶、青蒿琥酯钠等注射液进行肌内或静脉注射,在患者症状减轻后,加服伯氨喹45mg,分2天口服。

3.1.2人群预防服药:在出现间日疟突发疫情的地区,对发病率在10%以上的乡、村,可根据情况对病人家属及其周围人群采用成人顿服哌喹600mg或氯喹(基质)0.3g进行预防性服药,必要时可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全民预防服药。在出现恶性疟突发疫情的地区,可根据情况对高危人群(进入突发疫情的地区的旅游、外来务工人员等)采用成人顿服哌喹600mg进行预防性服药。

3.1.3媒介控制:在媒介按蚊密度有异常升高时应实施媒介控制措施。可根据不同情况,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采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人、畜房进行喷洒或浸泡/喷洒蚊帐灭蚊,浸泡/喷洒蚊帐剂量为20-30mg/㎡。

3.1.4个人防护:教育群众正确使用蚊帐,尽量避免野外露宿,减少人蚊接触;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开展防治工作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

3.2流行病学调查:突发疫情的调查在县卫生局的领导组织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实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突发疫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

3.2.1确定调查点: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按报告发病率的高低和与疫点的距离,确定若干个调查点。

3.2.2个案调查:由专业人员对每个疟疾病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上报。

3.2.3疫情核查:核查乡村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登记表、抗疟药处方和发热病人血片标本,并通过疫区居民现场走访调查、疟疾病人个案调查、居民或小学生带虫调查等方法确定突发疫情的范围、强度和疟原虫种类。

3.2.4蚊媒调查:进行媒介按蚊调查,确定主要传播媒介(情况紧急时媒介调查可推迟进行)。

- 7

第四篇: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 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经营场所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原则

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接受上级卫生监督等部门的业务指导,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二、组织领导

1、成立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工作

小组。

组 长:朱鹏宇 成 员:董平

2、小组职责:定期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组织本部门员工搞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加强对卫生设施的监督管理,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及危害健康事件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传染病预防

1、利用宣传栏、宣传单、广播等宣传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开办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增加自我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2、搞好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对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等做到一客一换,一客一消毒。

3、加强卫生检查工作。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进行整改。

四、事故报告

当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和中毒。

3、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

剂、杀虫剂等中毒事件。

五、控制措施

1、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2、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3、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2014年 5月 16日

第五篇: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案

胜利学校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相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 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 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 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四、 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并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关职责落实情况纳入综合评比体系中,根据工作要求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胜利学校

为预防和减少学校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交通事故应急处理

1.发现人报警并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或视情拨打 120 )。

2.迅速通知学校应急领导小组。

3.学校迅速报告教育局。

4.组织保护好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以备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5.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

6.积极配合交警做好事故处理。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

1.加强对广大师生交通法规、安全行车的教育。

2.加强对乘车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特别要教育学生不要把头、手伸出车窗外。

3.要求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不骑撒把车、不并行、不抢道、不赛车、不带人或货物。

4.要求师生行路要做到礼让三先。

上一篇: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简介下一篇:监察部工作流程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