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发52号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湘教发52号范文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暂行)(湘教发〔2007〕43号)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教发〔2007〕43号 【发布日期】2007-10-12 【生效日期】2007-10-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南省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暂行)

(湘教发〔2007〕43号)

各市州教育局:

为促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合理地开展,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现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暂行)》印发你们。请尽快传达到辖区内各普通高中学校,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和办法。各地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我厅基础教育处。

湖南省教育厅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暂 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以及《湖南省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湘教发〔2007〕11号)、《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湘教发〔2007〕12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对普通高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二)发展性原则。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三)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合理、适用、具体可评,避免过于形式化和繁琐,应为普通高中、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所理解和接受。过程应简便、直观、易操作,实现评价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

(四)客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具体、真实,增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三、评价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一)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自信、自美、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各学科课程标准列出的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有效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能科学的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具备强健的体魄;形成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二)评价结果的表述

根据综合素质的不同内容和表现特点,对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等级呈现方式:“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的评价结果以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呈现;“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评价结果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相当于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对不合格等级的评价要慎重。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分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两种;以电子文本为主,使其实现网络化和简约化。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结果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的形式呈现。

四、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申诉和复议申请。

(二)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素质评价表,在学生完成六个学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形成学生毕业时的素质评价总表。各学校要将每一位学生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形成电子表和纸制表格。同时,各学校也要制定配套的评价表格,如学生自评表、教师评价表、学生互评表、学生学分统计表、学生成果统计表等,这些表格将是形成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表的重要依据,也是家长、学生申请复议时的重要依据。

学校应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中包括每学期的评价表、毕业时的总表,思想道德、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发展等六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材料。成长记录袋进入学生档案。

(三)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既重视观察、访谈等定性评价方法的使用,又不能忽视纸笔测验、评价量表等定量评价方法的使用;既重视以等级表示评价结果的方式,也不能忽视用数量表示评价结果的方式;既注重书面评价、口头评价方式的使用,也不能忽视情感的、行为动作评价的方式。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使用,以取得最佳评价效果。

(四)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过程中,要根据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了解程度,充分发扬民主,使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和社区单位对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评定。

(五)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以书面形式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若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在公示期间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复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应在收到申诉之日起15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复议仍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向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五、评价的保障机制

(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对评定者进行专项培训,规范评价过程的操作。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保证评定工作科学、有效和公正地进行。

(二)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评价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建立公示制度,向学生及其家长解释并公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的使用。严格评价档案管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评价结果。

建立申诉、举报和监控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组织人员对评定工作进行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学校应保证学生能够随时查询评价结果。对学生家长及有关方面的合理查询或质询,要根据原始记录、原始实证给予耐心、详细的答复。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市教发20101号

市教发〔2010〕1号

关于批准2009/2010学普通中学 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中学、私立学校: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评选2009/2010学普通中学市级、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省级优秀学生的通知》(市教办发[2009]231号文件)精神,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认真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要求及操作程序,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审查把关,注重评选质量,经过逐级推荐和评选、审查及张榜公示,并报我局审核,现确定2009/2010学普通中学市级三好学生394名(其中初中159名,高中235名);优秀学生干部95名(其中初中37名,高中58名)。现予以公布,望尽快通

- 1九江市2009/2010学普通中学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一、初中三好学生:159名

罗贞宜 女 九江县二中 黄玉露 女 瑞昌市流庄中学 胡建军 胡 涛 张雨慧 杨 欣 熊 黛 金其文 宋子德 李妮丝 曹 玲 桂茹琪 况 强 王斯颖 江叶帆 蔡莎莎 朱世平 罗玉芳 易永强 徐纤纤 柯 丽 柯 晓 男 九江县三中 姜建建 男 九江县狮子初中 詹双双 女 九江县城门中学 邹圣子 女 九江县新塘初中 雷萌萌 女 九江县马回岭中学 王亮军 男 九江县黄老门中学 丁君燕 男 九江县港口中学 邹瑞英 女 九江县港口初中 谈文风 女 九江县江洲中学 周理洋 女 九江私立陶渊明学校 熊 楠 男 九江县马回岭私立中学 丁骎怡 女 瑞昌市四中 董尔希 女 瑞昌市武山学校 吴 云 女 瑞昌市范镇中学 吴梦梦 男 瑞昌市高丰中学 张 芬 女 瑞昌市武蛟中学 周亚捷 男 瑞昌市南义中学 王金强 女 瑞昌市花园中学 余坷镇 女 瑞昌市肇陈中学 张志鹏 女 瑞昌市乐园学校

古辉煌

男 瑞昌市洪下学校 女 瑞昌市城东学校 女 瑞昌市城东学校 女 瑞昌市横港中学 男 瑞昌市南阳中学 女 瑞昌市洪岭学校 女 瑞昌市横立山学校男 瑞昌市洪一学校 男 瑞昌市赛湖学校 女 瑞昌市白杨中学 女 修水县一中 男 修水县一中 女 修水琴海学校 女 修水县义宁镇中学女 修水县山口镇中学女 修水县二中 男 修水县黄港镇中学男 修水县二中 男 修水县二中 男 修水县山中镇中学

冷乔天 男 修水县黄龙乡中学 徐 丹 女 修水县上奉镇中学 吴 亮 男 修水县上奉镇中学 何金平 男 修水县黄港镇中学 朱慧嫔 女 修水县马坳镇中学 袁振坤 男 永修县立新中学 黎孟轩 男 永修县马口中学 梁正良 男 永修县城丰学校 韩心悦 女 永修县军山中学 张志君 女 永修县恒丰中学 罗 亮 余睿婕 周武星 余 颖 梅 龙 瞿玉娟 张 媛 詹琼俊 江凌峰 朱晏歆 叶 帆 李 星 郑雨珏 王丹丹 黄毅鹏 杨志旺 黄志铨 钱安江 熊 超 杨 钦 男 修水县漫江乡中学 女 修水县太阳升中学 男 修水县白岭镇中学 女 武宁县黄塅初中 男 武宁县官莲中学 女 武宁县官莲中学 女 武宁县杨洲中学 女 武宁县黄塅初中 男 永修县二中 男 永修县三中 男 永修县吴城中学 男 永修县三角中学 女 永修县三角中学 男 永修县九合中学 男 永修县艾城中学 男 永修县虬津中学 男 永修县白槎中学 男 永修县梅棠中学 男 永修县江上中学 男 永修县滩溪中学

毛 睿 陈宇昂 熊绍鋆 袁 涵 刘 洋 李汉聪 周恺鹏 杨文韬 淦方勇 李然珏 李红杰 赵若云 朱孝浪 查静航 黄 燕 付龙望 彭思颖 叶 卓 游 煌 段宏昌

女 德安县二中 男 德安县二中 女 德安县二中 男 德安县高塘学校 男 德安县聂桥中学 男 德安县邹桥学校 男 德安县爱民学校 男 共青城中学 男 共青城江益中学 男 星子县第二中学 男 星子县第二中学 女 星子县新池学校 男 星子县蓼南中学 男 星子县横塘中学 女 星子县白鹿一中 男 星子县庐山白鹿外校女 星子县蛟塘中学 男 都昌县大树中学 男 都昌县春桥中学 男 都昌县慈济中学

曹 融 女 都昌县北炎中学 龚 涛 男 都昌县新妙湖高中 刘子杨 男 都昌县北山八一中学 余 文 男 都昌县徐埠中学 陈 培 男 都昌县钱氏宗亲学校 李子君 女 彭泽县黄花中学 朱甜恬 女 彭泽县太平中学 邵 霖 男 彭泽县浩山中学 汪凡茜 女 彭泽县四中 方清馨 女 彭泽县四中 余 莹 女 都昌县东湖中学 段成章 男 都昌县东湖中学 赵 婵 女 都昌县东湖中学 谭 璇 女 都昌县东湖中学 徐 强 男 都昌县东湖中学 吕明今 男 都昌县东湖中学 于 楠 女 都昌县东湖中学 余纯缨 女 都昌县东湖中学 余一凡 男 都昌县二中 陈 周 男 都昌县白洋中学 欧阳皓 男 都昌县白洋中学 王文超 女 湖口中学 陈乐仑 男 湖口中学 殷亚文 女 湖口中学

女 湖口县二中 谭 琰 女 湖口县二中 付苗苗 女 湖口县二中 洪子隽 女 彭泽县四中 费翼伦 女 彭泽县四中 陈肖竹 男 彭泽县上十岭中学

时 滢 许 晗 张敏俊 汤 依 王 超 汪 轩 张 蕾 查佳佳 刘 琦 周海韵 徐哲强 吕东晟 李 涵 江楚洁 王文鹏 石 达 洪 藩 倪 莹 李卓颖 刘浔风

女 彭泽县定山中学 男 彭泽县芙蓉中学 女 彭泽县棉船中学 女 彭泽县东升中学 男 彭泽县泉山中学 男 彭泽县马当中学 女 庐山区五里中学 男 庐山区二中 男 庐山区新港中学 女 江西庐山中学 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 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 女 九江市第三中学 男 九江市第三中学 男 九江市田家炳中学男 九江市田家炳中学女 九江外国语学校 女 九江外国语学校 女 九江市第六中学 欧阳毓智 万良易 男 九江市第六中学 汪 骏 男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 罗 康 男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 黄雅芬 女 九江实验中学 毛 艳 女 九江实验中学 方清云 女 九江民办晨光中学 张秋萍 女 浔阳区琵琶亭学校 闻 爽 女 浔阳区金鸡坡学校 黄文芳 女 浔阳区庐峰学校 肖兰兰 女 浔阳区希望学校 阮 山 男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黄 琴 周宣睿 男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王 菲 江金星 男 九江市第十二中学 李 声 邹 楠 女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

二、初中优秀学生干部:37名

周 梦 女 九江县柳洲初中 程一明 戴文苑 女 九江县新塘高中 刘 斌 林 雨 女 九江县育英学校 郭其文 何 潇 男 瑞昌市五中 王 欣 乐灵芝 女 瑞昌市夏坂中学 李志新 李 阳 男 瑞昌市码头学校 刘子黎 刘龙根 男 修水县溪口镇中学 冯震东 易 彪 男 武宁县杨洲学校 汪 兵 熊成竹 女 永修县外国语学校 程 央 吕志坚 男 永修县燕坊中学 杨 蕾 陈 璐 女 永修县柘林学校 郭 玲 郭宇笙 男 永修县燕山中学 肖家睿 曾 涛 男 德安县塘山中学 刘淑仪 曹雪儿 女 共青城中学 胡均宜 艾 桃 男 星子县第二中学

杜佩云

女 开发区兴中学校 女 开发区永安中学 男 九江市港城学校

男 星子县蓼花中学 男 都昌县汪墩中学 男 都昌县多宝中学 男 都昌县新妙湖高中 男 都昌县钱氏宗亲学校男 湖口中学 男 彭泽县黄岭中学 男 彭泽县太泊湖中学 女 彭泽县杨梓中学 女 庐山区轻机联校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 男 九江市第三中学 女 九江市田家炳中学 男 九江外国语学校 女 九江市第六中学

熊雪子 女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 詹天琦 女 九江实验中学 王 畅 女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朱京京 男 九江市第十二中学

梅 倩 女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 李昕达 女 九江民办晨光中学 汤 胜 男 开发区兴中学校

三、高中三好学生:235名徐生强 程 敏 项志英 陈 雷 邱 媛 张 磊 蔡寒冰 叶成委 黄长松 王 琪 曹 虎 涂浩翰 周文选 王伦飞 刘 锁 曹 路 张林生 张文超 刘 忆 朱晨曦 男 九江县一中 张柳青 男 九江县一中 张 书 女 九江县一中 钟四琴 男 九江县一中 曹 景 女 九江县一中 熊 辉 男 九江县一中 徐子行 男 九江县一中 邓 稳 男 九江县一中 徐玉峰 男 九江县二中 黄君华 女 九江县二中 彭潇勇 男 九江县二中 匡思梦 男 九江县二中 黄祖螟 女 九江私立陶渊明学校 胡朋飞 女 九江县新塘高中 丁骁晗 男 九江县育英学校 罗 婧 男 瑞昌市一中 熊 超 男 瑞昌市一中 胡海龙 女 瑞昌市一中 曹 余 男 瑞昌市一中 桂利娇 男 瑞昌市一中

匡益之

男 瑞昌市一中 女 修水琴海学校 女 修水琴海学校 男 修水琴海学校 男 修水琴海学校 男 修水琴海学校 男 修水县四中 男 修水县四中 男 修水县四中 男 修水县四中 女 修水县四中 男 修水县英才高中 男 修水县英才高中 女 修水县一中 女 修水县一中 女 修水县一中 男 修水县一中 男 修水县一中 女 修水县一中 男 修水县一中 徐振中 男 修水县一中 樊驿隆 男 修水县一中 张亦舒 男 修水县一中 刘 明 男 修水县一中 刘元杰 女 武宁县一中 熊 魏 男 永修县二中 戴 诚 男 永修县二中 唐玉雪 女 永修县建昌中学 张妹珍 女 永修县建昌中学 陈天峰 男 德安县一中 黎兵兵 刘 涛 邱李鹏 柯 辉 张梦香 周盼盼 莫 然 余三女 朱 浩 邱光宇 盛盈益 陈欢欢 冷玉英 严 冰 顾 正 王殿聪 徐思琪 黄小可 杨 菲 万 琴 张雪琴 男 武宁县一中 男 武宁县一中 男 武宁县一中 男 武宁县一中 女 武宁县一中 女 武宁县一中 女 武宁县一中 女 武宁县实验中学男 武宁县实验中学男 武宁县实验中学男 武宁县实验中学女 武宁县实验中学女 武宁县协和中学女 永修县一中 男 永修县一中 男 永修县一中 女 永修县一中 女 永修县一中 女 永修县一中 女 永修县二中 女 永修县二中

徐 丹 方 宇 陈 宇 梅馨彤 殷 建 张 翔 刘 阳 陈小寒 邓小晓 郭林山 龚志朋 黄 黉 查龙舟 刘小英 曾斌斌 余 聪 高 坚 吴少华 罗嘉伟 周慧子 冯都喜

女 德安县一中 女 德安县一中 男 德安县一中 女 德安县一中 男 德安县一中 男 德安县一中 男 德安县一中 女 共青城中学 男 共青城中学 男 星子中学 男 星子中学 男 星子中学 男 星子中学 女 星子中学 男 星子中学 男 星子中学 男 都昌县三中 男 都昌县三中 男 都昌县一中 女 都昌县一中 男 都昌县一中

占 亮 男 都昌县三汊港中学 占太旺 男 都昌县三汊港中学 江民富 男 都昌县慈济中学 冯唐强 男 都昌县慈济中学 邵瑾波 女 都昌县二中 刘 晗 女 都昌县一中 曹欣芹 女 都昌县一中 张 燕 女 都昌县一中 刘志宇 男 都昌县一中 付书芳 女 都昌县四中 吕镇坤 谢 发 王 强 曹娇娇 杜英婷 蔡 熠 吴 杰 蔡俊雄 胡国民 冯丹丹 程小芳 杨 泉 但润东 刘 旭 占旺龙 占梦君 蒋聪俊 刘新建 罗木鹏 鲍伟伟 刘华泓 男 都昌县二中 男 都昌县二中 男 都昌县四中 女 都昌县四中 女 都昌县二中 女 都昌县二中 男 都昌县二中 男 都昌县二中 男 都昌县二中 女 都昌县慈济中学 女 都昌县慈济中学 男 都昌县慈济中学 男 都昌县慈济中学 男 都昌县三汊港中学 男 都昌县三汊港中学 女 都昌县三中 男 都昌县三中 男 都昌县一中 男 都昌县一中 男 都昌县一中 男 都昌县一中

刘林煜 刘子健 柯 洋 阳思琪 沈 煜 许寅川 曹 卿 施 雪 蔡小金 秦传燕 梅子文 周 栋 陶 爽 周 峰 董文俭 方炀宇 徐永芳 曹 欢 周 峰 徐礼钰 徐 媛

女 湖口中学 男 湖口中学 男 湖口中学 女 湖口中学 女 湖口中学 男 湖口中学 男 湖口中学 女 湖口中学 女 湖口中学 女 湖口中学 男 湖口县二中 男 湖口县二中 男 湖口县二中 男 湖口县二中 男 湖口县二中 男 湖口县二中 女 湖口县二中 女 湖口县二中 男 湖口县二中 女 湖口县二中 女 湖口县二中 陈玉丹 女 彭泽县一中 高辉光 男 彭泽县一中 袁 健 男 彭泽县一中 陆 佳 女 彭泽县一中 刘玉勤 女 彭泽县一中 段弘宏 女 九江市一中 虞思靓 女 九江市一中 付济超 男 九江市一中 李 丹 女 九江市一中 叶晓鸣 女 九江市一中 方光之 陈椿檬 张 熙 孙梦寒 许成凤 骆政波 李昌盛 许细策 叶家晖 刘 健 闻 静 曹 喆 郭易文 陈洁超 胡 晗 石友权 张 芬 宗 棋 李 卉 孟 佩 曹 晟 男 彭泽县二中 男 彭泽县二中 男 彭泽县二中 女 彭泽县人杰高中女 彭泽县人杰高中男 彭泽县一中 男 彭泽县一中 男 彭泽县一中 男 彭泽县二中 男 彭泽县二中 女 彭泽县二中 男 庐山区一中 男 庐山区一中 男 庐山区一中 女 庐山区一中 男 庐山区一中 女 庐山区一中 男 庐山区新港中学女 庐山区新港中学女 江西庐山中学 男 九江市一中

柴文心 郭梦琪 许志颖 杨 坚 黄 军 袁 强 闵 婕 王 宇 李昌健 周健伟 吴少卿 曾钰清 李郁青 黄菊婷 曹曼菁 邱 意 宋智超 刘 杨 李文杰 扈雪晗 丁 甲

女 九江市一中 女 九江市一中 女 九江市一中 男 九江市一中 男 九江市一中 男 九江市一中 女 九江市一中 男 九江市一中 男 九江市一中 男 九江市一中 男 九江市一中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

胡钰彬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 樊起傅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 唐涵月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 吴 琪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 周恭琦 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 陈 彬 男 九江市三中 段翔宇 男 九江市三中 尹姣姣 女 九江市田家炳中学 王 江 女 九江市田家炳中学 崔德川 男 九江外国语学校 胡洪波 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 宗 旺 郭珊山 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 刘行健 周智勤 女 九江市三中 于九林 熊针荣 男 九江市三中 刘 薇 郑 婕 女 九江市三中 解洋洋 帅 鑫 男 九江市三中 江 升 王 盼 女 九江市三中 王少维 张 娴 女 九江市三中 邓三君 彭康妮 女 九江市三中 陶明德 项 阳 女 九江市三中 张如焰 黄君莹 女 九江市三中 宋 冶 熊康昊 男 九江市三中 蔡楚培 周会谦 男 九江市三中 周子钦 梅煜晖 男 九江市三中 付涛涛 王 茜 女 九江市三中

58名

徐泽义 男 九江县一中 郭 伟 周 涵 女 九江县二中 徐如栗 桂 慧 女 九江县新塘高中 董炎霖 洪 聪 男 九江县育英学校 范希希 谈 珏 男 瑞昌市一中

曹梦琦

男 九江外国语学校 男 九江外国语学校 男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 女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 男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 男 九江实验中学 男 九江实验中学 女 九江市十二中 男 九江市十二中 男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 男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 女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 男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 男 九江民办晨光中学

男 瑞昌市一中 女 瑞昌市二中 男 瑞昌市一中 女 瑞昌市一中 女 瑞昌市二中

四、高中优秀学生干部:周文倩 女 瑞昌市二中 涂开雄 男 修水琴海学校 吴杨虎 男 修水县四中 雷水生 男 修水县英才高中 张祯宇 男 修水县一中 虞龙飞 男 湖口中学 葛礼明 男 湖口县二中 王 娜 女 湖口县二中 刘舟舟 男 彭泽县一中 朱梦琼 女 彭泽县二中 黄立强 艾禛云 郑辰辰 高佩佩 单生彪 熊紫娟 罗 力 张静文 程华云 付 倩 李国平 石佳星 胡 浩 曹 仲 陈文达 袁芳蕾 黄 萍 叶青青 涂 爽 男 武宁县一中 男 武宁县实验中学 男 永修县一中 女 永修县二中 男 德安县一中 女 德安县一中 女 共青城中学 女 星子中学 女 星子中学 女 都昌县新妙湖高中男 都昌县三汊港中学男 都昌县慈济中学 男 都昌县三汊港中学男 都昌县一中 男 都昌县新妙湖高中女 都昌县慈济中学 女 都昌县四中 男 湖口中学 女 湖口中学

詹欣欣 彭晓顺 杜倩文 吴含露 徐思思 彭蠡雁 吴 辰 王馨珠 劳 倩 张慧雯 熊子良 刘烨嘉 郭浩诚 郑巧慧 叶玉树 艾 艺 齐漫飞 周星星 郑世春子- 12 -

女 彭泽县一中 男 彭泽县二中 女 庐山区一中 女 庐山区一中 女 江西庐山中学 男 九江市一中 女 九江市一中 女 九江市一中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 女 九江市同文中学 男 九江市同文中学 女 九江市三中 男 九江市三中 女 九江市田家炳中学男 九江外国语学校 女 九江学院浔阳附中女 九江实验中学 女 九江市十二中 女 九江金安高级中学

第三篇:都教发20118号

都教发„2011‟8号

印发《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 十大人物评选奖励条例(试行)》的通知

各镇(区、街道、中心社区)社事办、中心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校,区直各学校,各民办教育机构,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十大人物评选奖励条例(试行)》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 十大人物评选奖励条例

(试 行)

第一条 为了表彰奖励在全区教育体育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个人事迹堪称楷模的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创先争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师生员工(含离退休教职工)。

第三条 奖项设置

1.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 2.盐都教育十大人物奖。 第四条 评选条件

1.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

(1)在招大引外工作中,招引单个项目达5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实际到账200万美元及以上的集体和个人;

(2)在省级及以上重大创建工作中成绩显著,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3)在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取得显著成绩,在市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的集体和个人;

(4)在学校管理上开拓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内推广应用的集体和个人;

(5)其他在教育体育改革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影响较大的集体和个人。 2.盐都教育十大人物奖:

(1)长期扎根基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特别感人的事迹,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校长和教职工;

(2)虽家庭困难或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强,勇担责任,坚持学习,孜孜以求,成绩突出,事迹感人,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生;

(3)在国家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和学生,在国家及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奖牌的盐都籍运动员;

(4)立足教育,心系社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支持下一代健康成长,事迹在教育界及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工作者;

(5)其他在教育体育改革创新中产生较大积极影响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第五条 评选办法

1.符合评选条件的集体和个人,由各学校向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十大人物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推荐申报意见;

2.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对象进行审核并提出表彰奖励工作方案,报评选委员会研究批准奖励。

第六条 奖励办法

1.“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中影响重大、意义突出的提请区委、区政府表彰。对评为“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和“盐都教育十大人物奖”的集体和个人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

2.荣获“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的集体发放奖金20000-50000元,个人发放奖金5000-10000元;荣获“盐都教育十大人物奖”的发放奖金5000-10000元。

3.对获得“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和“盐都教育十大人物奖”的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在盐都电视台、中国盐都网和《盐都报道》进行专题报道。

第七条 组织领导

为做好整个评选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成立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十大人物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主任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人社局、文广新局、教育局等部门领导组成。评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具体负责评选奖励工作的实施。

第八条 评选奖励每年进行一次,凡符合评选奖励条件的集体和个人由学校及时向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推荐申报。

第九条 评选奖励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一律不得参选,并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都教发20118号

都教发„2011‟8号

印发《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 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奖励条例(试行)》的通知

各镇(区、街道、中心社区)社事办、中心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校,区直各学校,各民办教育机构,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奖励条例(试行)》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 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奖励条例

(试 行)

第一条 为了表彰奖励在全区教育体育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改革创新取得重大成果、个人事迹堪称楷模的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创先争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师生员工(含离退休教职工)。

第三条 奖项设置

1.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 2.盐都教育年度十大人物奖。 第四条 评选条件

1.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

(1)在招大引外工作中,招引单个项目达5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实际到账200万美元及以上的集体和个人;

(2)在省级及以上重大创建工作中成绩显著,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3)在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取得显著成绩,在市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的集体和个人;

(4)在学校管理上开拓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内推广应用的集体和个人;

(5)其他在教育体育改革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影响较大的集体和个人。 2.盐都教育年度十大人物奖:

(1)长期扎根基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特别感人的事迹,在市级及以上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校长和教职工;

(2)虽家庭困难或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强,勇担责任,坚持学习,孜孜以求,成绩突出,事迹感人,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生;

(3)在国家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的教师和学生,在国家及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奖牌的盐都籍运动员;

(4)立足教育,心系社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心支持下一代健康成长,事迹在教育界及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工作者;

(5)其他在教育体育改革创新中产生较大积极影响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第五条 评选办法

1.符合评选条件的集体和个人,由各学校向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推荐申报意见;

2.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对推荐对象进行审核并提出表彰奖励工作方案,报评选委员会研究批准奖励。

第六条 奖励办法

1.“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中影响重大、意义突出的提请区委、区政府表彰。对评为“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和“盐都教育年度十大人物奖”的集体和个人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

2.荣获“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的集体发放奖金20000-50000元,个人发放奖金5000-10000元;荣获“盐都教育年度十大人物奖”的发放奖金5000-10000元。

3.对获得“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和“盐都教育年度十大人物奖”的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在盐都电视台、中国盐都网和《盐都报道》进行专题报道。

第七条 组织领导

为做好整个评选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成立盐都区教育系统突出贡献奖、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主任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人社局、文广新局、教育局等部门领导组成。评选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具体负责评选奖励工作的实施。

第八条 评选奖励每年进行一次,凡符合评选奖励条件的集体和个人由学校及时向评选委员会办公室推荐申报。

第九条 评选奖励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的情况,一律不得参选,并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温教发„2006‟86号

关于开展第二批市级

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局直属各学校、单位:

为了进一步实施•温州市名教师名校长计划‣,加快我市骨干教师培养,根据•关于实施†温州市名师名校长计划‡的通知‣(温教委政„1999‟018号)精神,经研究,决定2007年上半年开展第二批市级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全市范围内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在职在岗的校长(园长)、班主任和教师。

二、评选名额

第二批市级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评选活动将评选名校长10名,名教师30名,模范班主任20名。

三、评选条件

(一)名校长应是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的优秀校长,是教师的表率、管理的专家。基本条件是: 1.依法治校,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对教育改革及学校发展有开拓性的思考和独创性的决策;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秉公办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富有人格魅力,品德堪为师生表率,获得过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个人社会声望高;

3.具有现代教育管理水平和指导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把握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力推进素质教育。能组织指导本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近五年来有2篇以上教育管理类论文(或专著)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4.带出一支团结向上、作风民主、工作踏实、开拓进取的学校领导班子;培养出一批有超前意识、有创新精神、起示范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所在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市同类学校中起示范作用,得到社会认可。

5.任正职校长(园长)3年以上。中学校长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分别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二)名教师应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卓著、社会公认的优秀教师,是教学研究的能手、学科教学的专家。基本条件是:

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教书育人,教育教学思想符合时代要求,有较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一贯模范地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品德言行堪为师生表率,曾获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及以上荣誉称号。

2.中学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小学(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务;必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满工作量,普通话、计算机操作达标。支教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优先推荐。

3.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显著;为同行所公认,在本市教育界有很高的知名度。

4.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熟悉和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近5年内出版过专著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2篇以上较高水平的学科论文。

(三)模范班主任应是管理科学、作风民主、学生爱戴、注重身教的优秀班主任,是育人的模范、学生的良师益友。基本条件是:

l.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态度端正,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德高尚,有奉献精神和较高的班集体管理水平。

2.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成长;能做好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工作,努力转化后进学生,所带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学风,是一个催人奋进、团结高效的集体。

3.既有教书育人实绩,又有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社会公认度高。 4.育人理念先进,理论水平高,近5年内出版过专著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2篇以上高水平的德育论文。

5.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从事班主任工作连续5年以上。曾获得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或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和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以及曾在省、市学生德育工作会议上开过讲座和示范活动课的班主任优先推荐。

四、评选办法

(一)推荐提名。在个人申报他人推荐或组织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

(二)测评考核。由市教育局组织力量通过座谈、问卷调查、面试答辩(名教师需开课)等考核形式对被推荐人进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群众认可度等综合考核(具体考核细则另定)。

(三)评选确定。由高校教授、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组成温州市名师名校长评选委员会。经评委会评审,提交温州市名师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四)发文公布。评委会通过的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经局长办公会议审定,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在温州教育网上公示。如公示无异议,由市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并给予奖励。

五、时间安排

(一)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宣传发动工作。

(二)2007年3月20日前,县(市、区)、市局直属学校完成提名推荐工作,名师名校长材料报市教育局政治工作处,模范班主任材料报市教育局学生工作处。

(三)2007年4月份,完成考核、评选工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发文公布。

六、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名校长、名教师评选工作是我市名师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政策性强,被教师普遍关注的工作,各校要把名校长、名教师评选的政策、条件向全体师生进行宣传,发动师生参与名校长、名教师的推荐活动。

(二)认真推荐。名校长、名教师评选工作要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三)组织工作。成立名师名校长评选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林卫平、谢树华、朱学新、胡长林、郑阿天、俞银通、李珍阳、吴方立、薛昭、应元涨等10位同志组成,林卫平任组长,谢树华、朱学新、胡长林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俞银通任主任,李珍阳、薛昭、应元涨任副主任,负责评选日常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高度重视,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拟订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确保评选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下载

1. 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推荐人选材料清单 2. 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评审表

3. 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推荐人选汇总表

二○○六年十一月九日 附件2 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评审表

名___________________

县(市)区___________________

校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

温州市教育局制

1、本表除组织意见外,其余项目均由本人填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仔细核对。

2、本表一式10份,打印上报。

3、学习培训简历填写各类学历教育、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经历。

4、工作简历要详细填写,特别是担任行政职务的经历要逐项填写清楚。

5、获得荣誉情况、教育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情况及作报告、介绍经验、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等,主要填写任职三年来的情况(2003年以来)。

6、本人申报评选的类别要相应填写名校长、名教师、模范班主任。条件和理由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以写实的手法简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管理经验、工作实绩等(可从“申报材料”中缩写,300-500字)。

主题词:教师 评选 名校长 名教师 模范班主任 通知

抄送: 省教育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有关新闻媒体。

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6年11月21日印发

温教政„2006‟88号

关于开展考核确认第二批享受 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人事局(人事劳动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市局直属各学校、单位:

为了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高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文化业务水平和履行中学高级教师职责的能力,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同意开展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考核确认工作的批复‣(温政办„2004‟88号)文件精神,决定开展考核确认温州市第二批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工作。从2007年开始该项评定纳入教师职务评审系列,两年评审一次。现通知如下:

一、考核确认对象 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考核确认对象为全市普通中学、职业中学的教师和县(市、区)及以上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中从事中学教育教学的教师。

二、考核确认名额

评定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要遵循坚持标准、确保质量、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每次名额不超过全市在职中学高级教师人数的千分之五。

三、考核确认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和奉献精神,一贯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品德言行堪为师生表率。能全面地、熟练地履行中学高级教师职责,积极承担工作任务,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任中学高级教师职务5年以上(含5年,下同。时间计算到2006年12月31日止)。任现职以来考核均应达到称职以上,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三)精通业务,严谨治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艺术精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指导优秀生以及教育后进生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教学成绩卓著。

(四)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本学科教材教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创性地对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在教育教学上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掌握本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发展动态及教育科研的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担任科学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发表出版过本学科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报告、教材、论文或论著。

(六)积极参与地方教材的编写和指导课改工作,主动承担校本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在培养和提高年轻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成绩突出。

(七)专任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丰富的经验和显著成绩;教研人员必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十年以上,在探索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对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具有独到之处。

四、考核确认程序

(一)个人申请、组织推荐

在学校(单位)发动教职工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由个人申请,学校(单位)推荐。

(二)考察审核、初定人选

1. 本人提交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报告(述职报告)1份,填写•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考核确认表‣一式5份,同时提交反映自己教育教学实绩、教学科研水平和获奖的材料及有关证件原件和复印件。

2. 县(市、区)教育局、市局直属学校(单位)在广泛征求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认真审阅申报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考核条件对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工作业绩、发展后劲等进行考察、审核,提出推荐人选。人选名额按各县(市、区)在职中学高级教师人数的千分之十五推荐。由组织填报•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综合情况表‣,并在申报对象所在学校(单位)进行7个工作日公示。

3. 市教育局会同市人事局对上报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核,向考核认定委员会提出考核对象的名单。

(三)全面考核、专家认定

专家考核认定委员会对推荐的对象采取考试、考核与同行专家评议、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逐个认定。经考核认定的人选名单,由市教育局反馈给有关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学校(单位),进一步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7个工作日),并进行公示。

(四)确定人选、发文公布

市教育局、市人事局根据专家考核认定委员会认定结果和反馈意见,确定正式人选并发文公布。

五、有关待遇

被确认为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按照•温州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意见(试行)‣(温市人„2003‟346号)规定聘任,自聘任的下月起,享受教授级同等待遇。

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调离中学教育岗位,其有关待遇即行终止。对在享受教授级待遇期间不能履行职责或有严重错误的,单位应予解聘,其有关待遇即行终止。

六、组织领导

由市教育局、人事局组织成立考核认定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享受教授级待遇对象的考核、评议、确认工作。考核认定委员会由有关高等院校教授、省内外中学教育教学专家及教育、人事行政部门的领导组成,考核组人数不少于13人。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考察评审小组,考察评审小组人员不少于7人,负责征求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教师和学生意见、审核申报材料、考评工作业绩,确定推荐人选。

七、申报时间安排

(1)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宣传发动。

(2)2007年3月20日前县(市、区)学校完成推荐工作,报市教育局政治处。

(3)2007年4月完成考核确认工作,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发文公布。

八、材料组织

(1)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中学高级教师推荐人选花名册(2)任现职以来工作业绩报告(附组织鉴定意见)1份;

(3)•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考核确认表‣一式5份;

(4)•温州市享受教授级待遇的中学高级教师综合情况表‣一式20份;

(5)任现职以来,在省级及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或正式出版的科研报告、教材或论著,并注明其中的两篇(部)代表作。 (6)教学录像光盘一盒,内容为述职10分钟,教学实况片断20分钟。

(7)代表本人教育水平的两个优秀教案。

(8)学历证书及有关获奖证明材料(经验证后的复印件) (9)能反映外语水平的证明材料。 (10)计算机等级证书。 (11)中学高级职务评审申报表。

(12)近五年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 (13)其他有关考核、考察、评议等材料。

附件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二○○六年十一月九日

主题词:人事 中学高级教师 教授级待遇 确认 通知

抄送: 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6年11月13日印发

上一篇:妇产科重点1范文下一篇:声母yw教案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