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2022-07-17

第一篇: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宋艳琴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是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积极探索,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本文总结了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初步成效和成功经验,对试验区下一步的发展从制定政策、形成品牌、项目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文化改革 文化产业 试验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出要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河南在2008年底设立的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正是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积极探索。河南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还不够大,发展层次还不够高,与文化资源的丰裕程度还不相称。因此,省委省政府决定选择若干文化资源独特、产业化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带动各项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寻求新的突破。

一、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成效

三年来,10个试验区(开封市、登封市、禹州市、淮阳县、新县、浚县、宝丰县、镇平县、濮阳市和信阳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1、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从2009年年初开始,历时半年,各试验区以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为根本,高质量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规划,开封市定位为“文化体验之都,水韵休闲之城”,登封市定位为“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禹州市定位为“钧瓷 1

之都”,淮阳县定位为“羲皇故都,水城淮阳”,新县规划定位为“鄂豫皖红色圣地,大别山休憩家园”,浚县规划定位为“民俗之城,工艺之乡”,宝丰县规划定位为“民间演艺之都,中华魔术之乡”,镇平县规划定位为“中华玉都”。三年来,各试验区围绕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各地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如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禹州市(神垕)钧瓷文化产业园区、浚县石雕产业集聚区、淮阳伏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等一批以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建设已初步形成;其中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和禹州市(神垕)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首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在2011年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2、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成效初显

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对试验区艺术表演团体等特殊行业的转企改制,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即在转企改制方案批准日之前,在职在编事业人员改制后保留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等。各试验区都以省政府政策为核心,选准突破点实行改革。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分别组建成立了文广新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解决了文化资源多头管理的问题。如新县,在文化体制改革上投入改革费用620万元,组建了新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新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完成县歌舞团、电影公司、广电服务部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新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转企改制人员134人。再如浚县,对两家国有文艺演出团体豫剧团和大平调剧团(以下简称“两团”) 于2008年8月进行体制改革,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过科学运作,“两团”改制过程平稳、顺利,没有出现信访事件。目前,“两团”人心思进,业务繁忙,经济效益良好。2010年,“两团”共演出810场,实现收入110余万元,较2008年增长28%。其它如开封清明上河园以及登封的嵩山风景区等均在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了较大的改革,从而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文化项目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试验区实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成功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港中旅、山东志高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试验区。目前,各试验区文化项目稳步推进。如信阳市仅在2010就有6个大项目落地,协议投资总额近200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010万美元,实现史上利用外资零突破。禹州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旅游服务业建设,目前已达成项目投资意向近2亿元。引资2000万元将素有“中原潘家园”之称的神垕古玩市场升级为“神垕古玩城”,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并试运营,实现了由室外转室内的转变,古玩市场形象得到规范提升,吸引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宝丰县总投资15亿元,一期投资3.5亿元的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其子项目曲艺茶楼主体工程接近尾声,民间演艺中心正在建设之中,中原解放纪念馆和宝丰博物馆也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中原魔术职业学院,2010年已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教学科研大楼、宿舍楼等基础设施正加紧建设。其它试验区在建项目也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的成功,使试验区快速发展有了实践载体。

4、文化旅游得到进一步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重视满足人们在旅游中对文化因素的需求。各试验区本身文化资源独特,又通过积极打造良好的旅游条件和丰富的旅游项目,所以对旅游者已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从一期工程中大量的民俗表演,到二期工程中对宋文化的深层次发掘,尤其是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更是把北宋文化和现代旅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水系景观、人文演出和历史背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味、体验、休闲。目前清明上河园已成功晋级为AAAAA景区。神垕镇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已累计投入3亿元,对4平方公里的神垕古镇区和800米的老街进行保护开发,2010年,神垕镇先后荣获“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和“全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旅游产业已成规模,全年共吸引57万人次外地游客到神垕观光旅游。而淮阳更是借“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短短的15天时间内,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853.2万人次,门票收入48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助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新张力。

二、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总结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各试验区都做到了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把发展文化产业当作大事来抓,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集聚发展离不开城市领导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政府职能的合理转变。如开封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开封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开封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例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由政府出资建设,用实际效益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由政府牵头,组织多家文化企业进行联合,形成规模效应,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提高文化企业的积极性,对处于成长期的产业和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再如神垕古镇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许昌和禹州两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许昌市委、市政府把神垕古镇保护开发工作纳入到全市重点工作中,将钧瓷文化定为许昌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一,并专门成立了钧瓷文化产业园管理办公室。

2、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并付诸实施

科学的、高水平的规划是实现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的前提,也是确定文化发展定位的前提。各试验区市县均对文化产业发展制定了科学的、高水平的规划。从总体上看,各试验区规划全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各个试验区的定位,立足于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品牌。如镇平市在规划中提出打造“中华玉都”的目标,重点构建“一带六点”的产业布局;按照“分步实施、一步到位”的原则,将玉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近、中、远三期目标细化为一个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一期投资3亿元的国际玉城项目已盛大开市。

3、转变传统观念,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与特色

各试验区都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县的大好机遇,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使城市文化资源优

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如开封重点突出宋都特色,以宋文化为核心,发掘突出宋文化内涵的旅游景观和文化产业项目,确定了“宋都景区、千年梦华”的主体定位,以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为依托,主打宋代文化品牌,围绕宋文化内涵,打造文化重点产业。宝丰县则突出民间演艺的发展,尤以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为代表,宝丰民间演艺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代表。所以,这些市县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均抓住了自身特色与优势,这是能够成功的主要经验。

4、举办各种高层次展览会、艺术节,将活动交流与市场开拓相结合。 高层次的展览会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开封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和首届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文艺节,荣获了首批中国书法名城称号;举办了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中国开封菊花花会等大型节会活动,提升了开封文化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宝丰县以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和两年一届的中国·宝丰魔术文化节、中国·平顶山曲艺节为契机,先后举办、承办了多项重大文化活动,邀请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著名表演艺术家云集宝丰,借助中央新闻媒体的报道,使宝丰文化走向全国。神垕镇成功举办了规模和影响空前的第六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旅游节和 “钧瓷文化台湾行”、“钧瓷文化香港行”两次大型钧瓷文化展。积极组织钧瓷厂家参与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和上海世博会。其中,30件钧瓷珍品在世博会河南馆展出;金堂钧窑的“瑞泽四海”系列作品——“世博鼎”、“世博簋”入选世博会外事礼品。同时还通过网上营销、在大中城市增加钧瓷展销网点、举行推介会等形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展示神垕古镇和钧瓷文化的无穷魅力。

综上所述,可以说,三年来,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走出了一条既具地方特色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推动文化发展,突出特色是根本。这十个试验区,本身都拥有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而试验区的建立和定位,更强化了这种特色,使人们一想到这些地方,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们的特色文化。通过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建设,这些特色文化资源已经形成了河南文化新的知名品牌,如少林武术、宝丰魔术、禹州钧瓷、濮阳杂技、镇平玉雕等,这些优秀品牌已经成为河南对外招商引资的

“新名片”。

启示之二:推动文化发展,科学规划是前提。通过高水平的规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战略部署,减少发展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好的规划可以通过创意策划,激发潜在优势。十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均对文化产业发展做了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这些规划既有近期目标,又有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对各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能起到比较好的引领作用。

启示之三:推动文化发展,项目实施是保证。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载体,是文化产业发展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各试验区都把规划目标细化为一个个项目,通过项目招商引资,分步实施,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三、对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最近,《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展开,对河南文化发展将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河南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设中原经济区,而中原文化建设正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战略之一。而作为河南文化发展排头兵的各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必将迎来更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同时,各试验区也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泉,深入挖掘、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运用现代高科技,大力推动文化与创意、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资本、文化与旅游、文化与贸易相融合结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变文化优势为发展优势,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影响力,为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1、完善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强化宏观调控力度

省委、省政府2009年制订出台的《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扩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强化智力支持五个部分对试验区的文化发展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倾斜;正是这些扶持政策推动了各试验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目前已有的科学规划和较好的发展基础上,各试验区应进一步完善落实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政策,鼓励社会各方加入对文化资源的保护、

开发和利用行列,打破对文化资源的不合理垄断;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开放并最终允许非文化系统的、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社会资本——财团、企业、基金会及其他合法的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参与和经营包括报刊业、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等在内的核心文化产业,动员民营资本和民间力量,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和坚定地实施国有文化资产的清算、转移、重组和扩张,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河南文化品牌

各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目前已形成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如少林寺、清明上河园和太昊陵等,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将寻根文化、古都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通过高品位策划与现代文化产业、观光旅游业有机融合起来,辅以定位准确的宣传推介,不断扩大影响;对以钧瓷、玉器、汴绣等为代表的高端工艺进行高品位的品牌定位和设计制作;对以马街书会、濮阳周口杂技等为代表的民间演艺品牌,要积极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延伸和拉长产业链,保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对文化品牌的保护力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手段等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维护文化品牌的形象和权益。

3、走文化产业创新之路,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各试验区在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优势的基础之上,要进一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文化名人和文化企业的联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此外,还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学习《乔家大院》的成功经验,拍摄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大型电影电视剧,提高各地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

4、扩大文化与旅游的共生点,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联合体

旅游已成为当前最活跃的产业之一,通过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能较好地带动交通、餐饮、旅店、商业、娱乐等相关行业发展。旅游者在旅行中不仅希望能看到美景,同时也希望能体验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俗民情。对十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而言,有的突出“游”,如宋都古城(其代表有清明上河园)、少林 7

寺、鸡公山;有的突出“购”,如神垕钧瓷、镇平玉雕、信仰茶叶等;有的突出“娱”,如宝丰魔术和濮阳杂技。所以,如何能以特色文化资源为吸引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同时又能延伸旅游产业链是各试验区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以嵩山少林为背景的大型实景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和以清明上河园为背景的实景剧《大宋•东京梦华》都堪称典范,这两台晚会,不仅大大提升了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同时带动了旅游消费,形成了品牌效应。

5、突出特色资源优势,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形成产业集聚

文化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资源秉性决定其跨区域和超时空性,无法为某些特定地区所“垄断”。必须通过与创意、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结合,才能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并最终转变为产业优势。各试验区要合理规划并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把产业园区作为资源整合的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尤其是要加快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如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建设吸引“大师”和优秀人才落户。要加强项目建设,把重大项目作为聚集产业要素的纽带来招商引资和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6、加大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实施文化人才引进工程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人才是关键、是动力。文化产业能否有大的发展,能否提供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创意、生产和经营人才队伍。所以,各试验区要发挥省里给的政策优势,要根据未来的发展需要,对地方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结构等逐项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重点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短缺和层次失衡的问题,减少构建人才发展平台的盲目性。更新观念,打破行业界限,培养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建立健全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各类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产业人才,对现有文化产业人才,应该不拘一格、不限年龄进行利用。通过设立创业基金、 8

特殊人才服务等方式鼓励人才投身文化产业,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创意才华的平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各类艺术专业工作者的保护和使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9

第二篇: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秩序发展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文化产业秩序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十八大贵州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日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副省长刘远坤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5个100”工程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抓手”和“平台”,抓好“5个100”工程,可以充分发挥贵州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个100”工程的建设,是贵州结合本省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建设好100个产业园区、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特色小城镇、100个城市综合体和100个旅游景区,可以充分发挥贵州的资源优势,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吸引更多、更好

刘远坤说:“建好“5个100”工程,一是要有一个平台、就是把规划做好,二是要把规划的主要目标一个一个落实在项目上,三是要落实各种生产要素,四是提供优良的社会服务、政策的服务,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全面进行招商引资和引进先进的企业、生产技术。这样共同促进“5个100”工程的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就能通过“5个100”工程这个平台来实现。”

为了抓住这个机遇,当前,我们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文化产业迎来了难 1

得的发展机遇,职能不断加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日渐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文化部门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在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及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文化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如何进一步促进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摆在每个文化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培养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的文化队伍,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从我局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全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86人,其中:机关9人,事业单位44人,退休人员24人。党员30人。毫无疑问,党员队伍是我们文化系统的中坚和支柱力量,对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近年来我们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干部职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广大共产党员在工作中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有战斗力的,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全局干部职工紧紧跟在党支部周围开展各项工作,除了抓好日常常规工作外,狠抓旅游产业发展项目规划和申报工作,通过努力,在申报的“册亨县岩架布依风情园”成功进入全省“5个100工程”中100个旅游景区之一的规划,该景区位于岩架镇板弄村新寨组,占地面积为2100亩,共有农户55户238人,距镇政府所在地约3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少数民族占100%。除此之外,洛烦燕子洞、郭家洞,平寨榕树群等项目正在申报规划中。面临这些种种的压力和困难,我们党支部高度重视,通过能力建设和素质教育,使我们的队伍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努力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打造一支政令畅通、团结稳定、务实创新、蓬勃向上的新型队伍。

让注重学习强化素质成为自觉行动。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新知识,建设学习型机关,增强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趋势。学习什么,笔者认为要做到“六个学”:学政治,坚定理想信念;学政策,提高理论水平;学准则,筑牢思想防线;学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学制度,明确行为规范;学法律,明辨是非界线。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要认真学好与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做好文化工作铺好路,掌好舵。还要强化学习管理,做到人人有学习笔记,周周有学习安排,月月有学习主题,季度有学习讲评,年终有学习考核,真正把学习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学习中,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风,通过学习理论不断武装头脑,明辨是非,提高素质,使学习理论成为实际工作的“助推器”,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让明确责任政令畅通成为工作基础。明确责任是政令畅通的基础和前提,大多数的政令不畅、工作不落实是由于责任不清,界定不明造成的。因此提高工作效率、狠抓工作落实、形成全局一盘棋的局面,要强调政令畅通,更要明确工作责任。政令畅通,就是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步调一致,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对上级的安排、部署、指示、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要保证工作质量,符合工作时限,真正使上级的要求得到很好地落实。

政令是否畅通不但是工作效率能否提高,工作成效能否提升的问题,更是文化队伍工作态度和政治思想素质的一种表现,是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强弱的一把标尺,也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充分认识,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轻者要给予问责,重者要予以通报,直至给予组织处理。只有这样,队伍的整体合力才能显现,工作效果才会提

升。

让加强团结维护稳定成为共同准则。团结出干劲,团结出政绩;团结关系发展,团结关系稳定,团结关系形象。我们一是要重视团结,维护各级班子团结,保持单位内部团结,实现系统整体团结。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必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讲团结的话,办团结的事,做团结的模范;二是要善于团结,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说话办事要对单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时刻以大局为重,切实以自身的高尚情操和模范行动营造团结氛围,维护团结局面;三是以实际行动抓团结,关心群众生活,努力保持大局稳定。领导要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重点了解困难职工的生活情况和思想不稳定的员工的思想动向,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要将组织的温暖送到家,积极主动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真正让每一位干部职工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努力维护大局和谐稳定。

让廉洁自律文明行政成为职业习惯。实践告诉我们,要达到廉洁自律、文明行政的要求,必须强化制度建设,狠抓纪律约束,用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保证每项工作、每道程序、每个环节都按章办理、依规运行,树立部门规范、高效的良好形象。要严格人员管理、严格财务管理、严格执法管理、严格车辆管理,特别是对执法过程中的以及严禁用公款、公车外出旅游,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党员干部参与赌博活动等都要做到令行禁止。局党支部队伍还要做到“四个管住”的廉政要求,一要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吃、不乱喝、不乱说,认真执行禁酒令和反对奢侈浪费等规定,坚决反对自由主义,搬弄是非,造谣惑众等不正之风;二要管住自己的腿,少跑、少游、少消遣,认真执行车辆使用管理办法,执行控制公费旅游等规定;三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接、不要拿、不要送,严格执行纪律,严格遵守有关领导干部收受现金、有价证券、礼品的规定等;四要管住自己的人,管住自己的部属和家属,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机制建设,加强监督制约,切实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以自律之

行、清白之名、廉洁之风树立个人和部门良好形象。

让求真务实艰苦创业成为不懈追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的是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追求的是不断进步的效果。所谓求真务实,就是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自古空谈多误国,从来实干能兴邦。我们文化产业事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加上底子薄、条件差、地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发展困难较多,这就更加需要我们求真务实,更加需要我们艰苦创业。在文化工作中要提出“人人争当册亨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树立册亨良好形象”,就是要求文化队伍在工作中,要努力克服不良行为,努力抓住薄弱环节,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提升文化地位,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册亨县文体旅广电局办公室代基勇

第三篇:以和谐文化推动企业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和谐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之中,以和谐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当前,国有企业建设和谐文化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大力倡导和培育和谐发展文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社会、提升行业国际地位、扩大企业影响力作为价值追求,把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树立高效发展的理念。要牢固树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增长模式,始终保持企业发展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二是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在经营企业的目的上,由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建设先进文化、培育优秀员工、创造高效组织,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员工的生存状态、愿望需求、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更加注重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解决好企业在员工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水平与企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三是树立共同发展的理念。要倡导和落实

“帮助客户实现愿望,帮助员工实现价值,帮助社会实现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融入国家、社会的繁荣进步之中,在价值取向上,由过去单纯追求企业自身发展,转到主动承担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客户、员工和所有相关利益群体,实现企业、客户、员工、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大力倡导和培育和谐治理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全心全意服务员工,全心全意依靠员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方针,倡导和落实“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持抓业务从抓思想入手,把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依靠、激励员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沟通作为增进理解、改进管理的主要方法,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发挥员工的潜能,千方百计帮助员工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管理由“管人的行为”向“管人的思想”、由以命令、控制、惩罚为主向以引导、服务、激励为主的转变。要全面推行民主管理和自主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员工的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从制度上赋予员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力,使员工愿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敢于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用好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要做好文化理念与企业制度的

融合工作,让制度成为先进文化的载体,使制度更加人性化,更有可操作性。要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正确把握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员工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把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实现员工根本利益和满足员工合理需求、解决员工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三)大力倡导和培育和谐人际文化。要把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和谐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广大员工思想道德建设之中,引导广大干部员工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在实践中辨荣辱、受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积极倡导“利他性利己”的价值观,找到实现自身价值与利益的正确途径,把利人利己、共兴共荣作为合作共事的出发点和归宿,践行“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理念,在服务他人、服务企业、服务客户、服务社会,帮助别人实现愿望和需求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获取自身的利益,形成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客户以及与所有合作方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友善、和谐相处的融洽关系。要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加强对企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大力倡导和谐理念,积极培育和谐精神,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形成人人崇尚和谐、人人追求和

谐的局面。

(四)大力倡导和培育和谐生态文化。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倡导和培育有利于生态和谐的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是加快建设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显著特点的资源节约型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要强化成本管理,不断增强节约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输入到产品输出的各个领域节能降耗,努力实现能量梯级利用、“三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先进环保技术应用,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方针,全面开展环境风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以科学的环境管理、优质的环境记录和较低的环境风险,创造企业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三是始终把保障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安全发展。大力培育先进安全文化,不断强化员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爱健康”的安全意识,努力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赋予员工维护安全的责任与权利,使“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根植于心、固化于制,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岗位。

第四篇:打造文化精品推动旅游发展

打造文化精品推进景区发展

7月8日晚,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首场演出暨“镜泊胜景”中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在镜泊湖举行。市长林宽海宣布活动开幕;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沙广华与参会嘉宾为“镜泊胜景”中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剪彩。来自国家、省、市领导,各界嘉宾和全市1500多名群众现场观看了这场浓缩镜泊湖地域历史民俗特色与人文景象的文化盛宴。市领导王同堂、沙广华、周景隆、葛民、王育伟、梁桥、杨明、侯鸿雁、张海华、闫子忠、王福顺、庄乾良、李自亲、张国君观看演出。

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由市委、市政府主办,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斥资3000多万元承办,黑龙江电视台承制,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旅游演艺公司、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中心、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参演。演出将镜泊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融于一体,旨在让“镜泊文化”更自然地融入旅游文化之中,将镜泊湖的独特魅力全面展示和呈现给广大游客,进一步提升镜泊湖旅游线路的美誉度和观赏性。作

为镜泊湖之夏旅游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实现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深度融合,必将对提升牡丹江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2012“镜泊胜景”大型多媒体歌舞秀首场演出由黑龙江电视台主持人周巍、袁哲主持,演出主要分为三大篇章:《宇宙鸿章》、《历史韶光》和《盛世华章》。将3000年前博大精深的肃慎文化、“海东盛国”的昔日辉煌、抗日英烈在镜泊湖畔英勇斗争、林业工人为支援祖国建设爬冰卧雪、辛勤劳作的壮丽场景和热情欢快的俄罗斯民俗风情舞蹈表演等内容一一呈现。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旅游旺季里,每晚19时30分,游客们都将准时在镜泊湖演艺广场欣赏到精彩的表演。

为广泛宣扬镜泊湖地域历史文化和人文艺术的魅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贸旅牵动”战略发展目标,由镜泊湖管理委员会主办这场“镜泊胜景”镜泊湖大型多媒体歌舞秀。整场演出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实景演出场地,由省电视台专业人士策划编排执导,集纳全市优秀舞蹈专业团体,组成了强大的编导和演出阵容。这也是我省景区实景演出的首次尝试。是牡丹江地区投资最大、档次最高的艺术精品。接下来,镜泊湖管委会将组建演出公司,进一步整合全市演艺资源,将《镜泊胜景》大型歌舞秀打造

成为的文化精品,为繁荣全市、全省的文化创作再立新功。同时以文化为引领,带动龙头景区建设,全面实现大发展、大变化的既定目标。

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牡丹江籍朝鲜族歌唱家、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金曼也专程赶到现场演出。首演正式开始前,著名军旅摄影家、国家风景名胜区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宋举浦少将向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颁授“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镜泊湖摄影基地”牌匾。

第五篇:文化动力推动队伍长远发展

坚持融合创新引领凝聚思想

文化动力推动苏州法院队伍长远发展

近年来,苏州中院按照“贴近审判、贴近法官、贴近基层”的工作要求,针对法院队伍地域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出现的新变化,以促进队伍的融合创新为重点,积极构建法文化与吴文化相结合的苏州法院文化,以此引领思想、凝聚合力、营造氛围、提升素质,从而推动全市法院工作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发展。

着力培养良好院风院气。一是注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举办报告会、专家授课、学习培训和专题研讨等形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二是注重提炼弘扬苏州法院精神。加强干警个人修养,提出了“七多七少”的要求,即“多一点团结协作,少一点摩擦纠葛;多一点提醒监督,少一点掩饰放纵;多一点自省,少一点自负;多一点学习,少一点应酬;多一点思考,少一点娱乐;多一点陪伴家人,少一点结交社会朋友;多一点忍受寂寞,少一点贪图浮华。”三是注重营造学习氛围。着力倡导“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展“读经典原著”活动,举办法官讲堂、法官论坛、组织研究生沙龙,提高教育活动时效性;建立调研奖励制度,引导干警远离酒桌、多坐书桌。四是注重先进典型引导作用。把学习陈燕萍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与和谐乡村、和谐社区共建工作相结合,引导干警做群众认可的好法官;与加强涉诉纠纷预防化解相

结合,强化干警案结事了的司法理念;与积极培育苏州法院先进典型相结合,激励干警积极向上、争先创优。

努力促进法院队伍融合。着手制定《新苏州法官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强化新苏州法官的政治理论水平、职业道德素养、公正廉洁司法能力和苏州文化修养,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打造一支团结进取、创新融合的战斗团队。一是强化吴文化的教育和渗透。在选调法官和初任法官任前培训中增加苏州历史、文化、方言和风俗人情的内容,促使他们尽快熟悉苏州经济社会,了解苏州百姓。二是开展新老法官的结对帮学活动,通过老法官言传身教,主动传授审判、调解和执行等各方面的工作经验,促使新法官尽快掌握审判执行技巧。三是实施“温暖”工程,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协助、引导,为他们健康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活跃法院文化生活。一是“两庭”建设体现苏州法院文化特点。在办公室和审判场所设计上,体现苏州特色,实现法文化与吴文化的结合。二是活跃文化生活,以各类文化场所建设为依托,组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瑜珈等兴趣小组,开展文艺汇演、拓展训练等活动。加强对法院网络平台的建设,开设“法官论坛”、“干警文化生活”等文化栏目,进一步丰富干警的精神家园。三是创设廉政文化阵地。建立“廉政书架”、“廉政影视角”,张贴“廉政格言”,设置宣传栏,制作廉政台历,编印《廉政文化建设》专刊,切实强化廉政文化作用。四是

落实从优待警措施。每年组织健康体检,邀请心理专家为干警舒缓精神压力,激发干警工作热情。

不断扩大法院文化影响力。一是注重审判工作场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审判法庭、办公场所、诉讼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唤起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崇敬,树立法律权威。二是优化窗口服务,制定“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美化办公、审判环境,使当事人在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设施中,感受公平正义。三是借助和谐共建活动平台,推动法官深入企业和基层,让人民群众时时看到法官身影,扩大法院文化的向心力。四是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等社会活动,扩大法院文化的辐射力,吴中区法院的“爱心妈妈团”入选为苏州市2009年度十大精神文明新事。

上一篇:体会快乐感悟真诚下一篇:台风来临注意事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