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2023-01-22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麻疹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麻疹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2014年3月14日8:30AM,通过疫情网络信息系统审核发现**县寸石镇太上村8组新发手足口病4例,3月15-16日**县人民医院又报告该村8组新发手足口病3例。我中心应急办立即给领导汇报了疫情相关情况,中心领导马上向县卫生局报告了疫情。经研究:专家一致确认这是疫情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令疾控中心立即派遣流调专业人员赴疫情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疫情状况,落实防控措施。3月17日8:30AM,县CDC派遣唐清益、颜琳琳等5人分别前往县人民医院和寸石镇太上村疫情搜索疫情,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经调查3月9--15日寸石镇太上村陆续发生7例手足口病,他(她)们分别是伍恩泽、伍智杰、伍诗涵、伍嫣然、伍焱、伍孜然、刘佳铮,均为县人民医院住院病人。其中伍智杰、伍诗涵是同胞兄妹,伍嫣然、伍孜然是同胞姊妹。所有7名患儿均居住在一个院落,属邻里关系,平时玩耍相当密切。流调人员赶到后,一边开展流调,一边指导患者家庭消毒。3月18日县流病科向市CDC流病科进行了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汇报,市CDC流病科科长王晖科长等专家组一行于当天上午立即赶到现场,进行了病例搜索和处置措施的落实。现将本次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寸石镇太上村属丘陵地貌,距**县城约22KM,距寸石镇卫生院院约5.0KM,有一条省级公路与该村相通,交通比较方便。全村总人口1380人,总户数为397户,共有14个村民小组。其中0-6岁儿童为107名,5岁以下儿童为98名。村内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人员约600余人。在家人员主要从事种田、种菜、养殖、建筑、运输等行业,饮食主要以米饭为主,生活饮用水为本村自建集中供自来水。当地群众卫生习惯一般,院落拥挤,环境卫生较差,但平时无饮生水习惯。该村设村卫生室一所,从事村卫生室工作10余年,日常防保工作比较扎实,特别是预防接种工作深受群众欢迎。本次疫情发生前一周内该村无手足口病疫情发生。村内设有小学一所,全校共有学生243人,其中学前班一个,就读学生38名;邻村**村有幼儿园一所(慧星幼儿园)园内共有幼托儿童70人;据该园负责人报告,该园今年以来无手足口病疫情发生,且幼儿园狠抓卫生和消毒工作,坚持每日一清扫,对课桌椅玩具每周消毒两次。

二、首发病例诊治经过

患者伍嫣然,女,2011年3月12日出生,户籍为**县寸石镇太上村8组。其母伍密花代诉:患儿3月9日15pm许出现发热,咽喉不适,触摸额头有烫手感,当时未引高度重视,当晚病情加重,3月10日其母遂带小儿到本村卫生室就诊,经检测体温38.5℃,咽喉部及舌尖部有少许红色疱疹,手、足、臀部无异常,肺、支气管无明显异常,村医诊断为:"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双黄连、凯塞欣、炎虎宁等抗炎对症支持治疗,连续治疗二天,病情好转。3月11日晚其母发现患儿手掌、臀部出现白色小水泡,疑为"手足口病"。3月12日9:00AM其母带患儿到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门诊医师以"手足口病"将患儿收住院治疗。经检查:患者低热,手掌、足底、口腔上颚黏膜可见散在的斑丘疹及白色疱疹,周围炎性红晕,无破溃。唇无发绀,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神经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体查:T38.0℃、R22次/分、p80次/分、Bp108/70mmHg,RtWBC7.35×109/L、RBC4.65×1012/L、HGB119.00g/L、NEUT%52.74%、LYMp%40.14%↑。医院给予:1.常规护理,清淡饮食;2.消化道隔离,3.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处方:5%G.S100ml、阿糖腺苷0.08g/ivgtt/Qd,5%G.S100ml、喜炎平75mg/ivgtt/Qd,5%G.S100ml、VitC1.0g、VitB6100mg/ivgtt/Qd。入院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3月16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腔内的疱疹全部吸收消褪,一般情况尚可。3月17日痊愈出院。

三、其他患者治疗经过

继患儿伍嫣然患病后,同院落的其他6名儿童陆续出现相似症状,相继到县人民医院就诊。经门诊医师检查均诊断为"疑似手足口病"而住院治疗。患儿一般情况均可,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口腔部位不同程度的斑丘疹与疱疹。住院治疗后,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治疗效果均很理想。所有患者从3月12日起陆续住院,到3月19日9:00AM均陆续痊愈出院。经调查其中有4名患者为同胞兄(姊)妹,伍智杰和伍诗涵为同胞兄妹,伍嫣然和伍孜然味同胞姊妹。其他三名患者均为邻居。

四、病例搜索

1、流调组对寸石镇卫生院院、**县人民医院近一周内的门诊登记,住院登记进行了全面检查,没有发现寸石镇太上村疑似"手足口病"病例;

2、对近一周内村卫生室的诊治情况进行询查,发现的疑似病例均已转诊;

3、对该村107名0-6岁儿童分别进行了入户调查和电话调查,没有发现新的"手足口病"疑似病例。

五、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伍嫣然为该起暴发疫情的首发病例,且发病前一周一直在家,无明显手足口病传染源接触史;

2、伍嫣然、伍孜然,伍智杰、伍诗涵为两对亲兄(姊)妹,一直同食宿;

3、刘佳铮,伍焱,伍恩泽为邻居,经常在一起玩耍,接触相当密切;

4、本院落其他儿童与他(她)们近一周接触密切的有:伍韩雪,女,5岁;伍轩,男,5岁;伍博凡,男,4岁;伍磊,男,2.5岁;但到3月18日为止还未出现疾病征兆,首发病例住院后所有密切接触者均进行了家庭隔离观察,督促家庭监护人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出诊等相关症状,立即送医院治疗。

5、疫情集中发生在寸石镇太上村8组,该村民组房屋较集中,儿童玩耍较密切,大部分儿童卫生习惯不好,根本没有手卫生习惯。

6、村民生活用水为自来水,饮用水基本是茶或凉开水,但水果清洗都是生水,从未消毒液清洗。

六、实验室采样与检测

**县人民医院分别对刘佳铮、伍焱、伍嫣然、伍孜然、伍恩泽、伍智杰、伍诗涵各采集了一份咽拭子标本,3月18日又对刘佳铮、伍孜然采集了肛拭子,共9份标本于3月19日送**市CDC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待出。

七、已采取的防控措施

1、对所有患者采取了积极的住院隔离治疗,直至痊愈出院;

2、对患者居家日常生活用品、玩具、餐具和周围环境给予了彻底消毒,并发给每户84消毒液1瓶,督促各户自行消毒一周;

3、督促乡镇卫生院对患儿村卫生室治疗期间的密切接触者给予医学观察,直到最后一例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度过最长潜伏期;

4、大力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在村人口集中、交通方便的区域发放手足口病宣传资料100余份,教育儿童养成爱卫生的良好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5、对寸石镇辖区内的幼儿园重点开展了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并指导老师对课桌椅进行消毒;

八、发病趋势估计

这起疫情7名患者已住院隔离治疗,其中5名已痊愈出院,2名病情趋于稳定,待痊愈出院。大部分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暂时没有出现新病例,估计本次暴发疫情出现续发病例的可能性不大。目前,春季来临,逐渐进入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全县出现手足口病散发疫情不可避免,发生暴发疫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九、今后工作计划

1、加强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公卫办业务人员开展一次全面的手足口病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警惕性和诊断监测水平,提高转诊及时率;

2、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一次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教活动,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提高及时就诊率;

3、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进一步加强疫情报告单位及疫情责任报告人的责任性;

4、及时开展疫情搜索和主动监测,开展疫情调查与处置,严防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和重症、死亡病例的出现。

5、建议政府加强爱卫运动,改水改厕,改善卫生状况,尽量从源头上防制肠道传染病。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二篇: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报告模板

前言:简要描述疫情基本情况,出现疫情的时间、地点或单位,报告单位或报告人,何时开展调查,此起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那些单位参与了调查处理等。

一、暴发疫情现场调查

(一)疫情发生地或单位的基本情况

根据疫情情况,收集有关的行政区划、经济情况,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等;总人口、15岁以下人口数、人口流动状况;学校和幼儿园数,在校学生和幼儿数;相应疫苗接种情况等资料。

(二)发病概况

首例病例发病时间,追踪首例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染源的活动范围。疫情波及的人数、范围等,最后一例病例发病时间,是否有死亡病例发生。

(三)流行病学分布

1、时间分布:描述暴发疫情中从首发病例至最后1例病例,每一病例的发病时间。研究时间分布规律,从发病高峰推算暴露日期,查找引起爆发的原因。可绘制柱图表示。

2、地区分布:描述暴发疫情波及的乡镇、村屯或街道、社区的病例发病情况,或中小学、幼儿园、工厂等集体单位的发病情况等。可用发病数(率)地图或饼图等表示。

3、人群分布:描述患者的年龄别、性别、职业别等特征。可绘制柱图表示。

4、免疫史分布。

5、主要临床症状和转归以及其他任何有用的病例特有的特征。

6、暴发的有关流行因素,如气候、工作和居住环境、接触史及医疗卫生管理等。

二、实验室检测

本次暴发是否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的病例数、何时检测,结果如何;是否采集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集咽拭子的病例数,采集尿液标本的病例数等,检测时间与结果。

三、控制措施

1、是否开展(医院、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如为幼托、学校暴发,是否建立晨检制度、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如为用工单位,是否建立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记录,描述其详细过程。

2、是否对当地该起暴发疾病相关疫苗接种率进行调查,调查的年龄范围、人数,有明确疫苗免疫史人数。

3、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传染源(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疫点、疫区消毒等处理措施。

4、描述是否开展应急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如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疫苗种类,接种时间,完成时间,接种范围、接种年龄、接种目标人数,实际接种人数。如进行预防性服药,详细说明服药名称、剂量、服药对象等。

5、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结论与建议

综述本次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本次暴发的主要流行因素,对采取的暴发控制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对今后疫情监测、控制工作及免疫策略等,提出有关建议。

第三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模板

关于XX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报告(以学校为例) XXXX年XX月,我中心接到XX学校电话报告,称该校近期腹泻病人异常增多,近一周发生腹泻病例近XX例。为核实疫情情况,查明原因,XX月XX日,我中心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前往该校开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涉疫社区/单位基本情况

XX学校于XX市XX县XX镇XX路XX号,为XX学校。全校设有XX个系XX个专业XX个年级,共有XX名学生,XX名教职工;宿舍楼XX栋,包括学生宿舍XX栋、教工宿舍XX栋、饭堂职工宿舍XX栋。该校设有XX间校医室,配备XX名医生和XX名护士,仅设门诊,无住院病区。

(XX社区位于XX市XX县,位置XX、面积XX、自然村XX个、人数XX人)。

二、病例搜索

XX月XX日,XX疾控中心对病例进行搜索,制定搜索病例定义如下:自某年某月某日开始,在某范围内,有腹泻或呕吐症状者。经病例搜索,截止XX月XX日XX时,共发现符合定义病例XX例。

XX月XX~XX日,该疫情网络报告病例XX例,主动搜索病例XX例,共计XX例,罹患率为XX. X%(XX/XX);其中现症病例XX例(包括住院病例XX例),已痊愈病例XX例;所有病例病情均较轻,无重症和死亡病例。

三、临床特征

病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XX. X%)、呕吐(XX. X%),发热(XX. X%),腹泻次数介于XX~XX次/天(表1)。查阅XX例住院病例病例血常规,XX. X%(XX/XX)病例WBC计数上升/下降,XX. X%(XX/XX)病例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下降,XX. X%(XX/XX)病例淋巴细胞计数上升/下降。

表1 XX单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临床特征 症

状 呕吐(≥2次/日) 腹泻(≥3次/日) 发热(≥37.3℃)

四、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数(N= XX)

XX XX XX

比例(%) XX. X XX. X XX. X

(一)时间分布

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XX月XX日,XX日出现病例数异常增多,XX日达到高峰,XX日明显下降;XX~XX日流行曲线呈现XX暴露(持续暴露或点暴露)特点(图1)。

图1 XX学校或单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病时间分布

(二)空间分布 1. 院系分布

各院系均有病例发生,院系罹患率介于XX. X ~ X X. X之间,各院系罹患率见表2。

表2 XX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院系分布

别 XX系 XX系 XX系 2. 宿舍分布

发病数 XX XX XX

总人数 XX XX XX

罹患率(%)

XX. X XX. X XX. X 病例学生主要分布在XX间宿舍,占学生宿舍的XX. X %(XX/XX),其中,发生XX例病例的宿舍有XX间,XX例病例宿舍XX间,XX例病例宿舍XX间。XX. X %(XX/XX)教职工病例校内居住,XX. X %(XX/XX)校外居住。

(三)人群分布

男性罹患率XX. X %(XX/XX),女性罹患率XX. X %(XX/XX),男女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XX. X,P=XX. X),男/女性罹患率高于男/女性;发病人群年龄介于XX到XX岁之间,中位数为XX岁。

教职工罹患率XX. X %(XX/XX),学生罹患率XX. X %(XX/XX),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X. X %(XX/XX)。

厨工感染率XX. X %(XX/XX),其中隐性感染率XX.X %(XX/XX)。

五、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一)食品卫生 1.餐饮供应单位概况

该校设有XX个饭堂和XX个商业街(包括餐饮店XX间)。

XX饭堂面积XX m2,分XX层,现有从业人员XX人;各功能分区XX,操作间配制XX,食品加工、售卖区域卫生状况XX,每天采用XX方式对餐具进行消毒。饭堂提供早、中、晚正餐,供餐品种主要为XX等食物,每餐就餐人次数约为XX。

商业街现有餐饮店XX间,从业人员XX名,主要提供XX 、XX、 XX等食品。

饭堂和商业街餐饮店近期员工因病缺勤以及出现腹泻、呕吐的调查结果为:XX。

2. 可疑就餐地点调查

为进一步探明是否存在食源性传播的可能,调查组对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XX月XX~XX日期间发病的XX名实验室确诊病例作为病例组,病例所在班级XX月XX日至今未出现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的学生XX名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XX饭堂、商业街等XX个地点就餐比例之间的差异。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XXXX(见表3)。

表3 就餐地点多因素分析结果

就餐地点 XX饭堂 商 业 街 XX饭堂 病例(%)

对照(%)

OR

95%CI

3.可疑食物史调查

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可疑食物进食比例之间的差异。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XXXX(见表4)。

表4 可疑食物多因素分析结果

就餐地点 XX食品 XX食品 XX食品 4.厨工调查

包括厨工发病情况、接触其他病人情况、手部卫生情况、可疑食物加工环节等。

(二)水卫生情况

学院生活用水来自XX水厂和XXX水厂,其中XX饭堂和XX宿舍用水来自XX水厂,教学楼和XX宿舍用水来自XXX水厂。两水厂的自来水分别接入学院管网后,各自进入密封性较好的蓄水池,经二次加压处理后供应相应场所。学院在教师办公室、宿舍和学生宿舍提供桶装水。

1. XX水厂

XX水厂位于XX市XX县XX镇,主要供应XX市城区,覆盖人口约XX万。水源来自XX河,生产工艺按照XX等工序制水。

XX疾控中心对自XX月XX日以来该管网覆盖区域内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升高的情况调查结果为:XX;对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XX间卫生站(XX村卫生站,XX卫生站,XX村卫生站)XX月XX~XX日期间就诊的急性胃肠炎病例进行搜索,结果为:XX。

2. 桶装水

学校的XX提供桶装水,桶装水系XX公司提供由其公司自行生产的XX牌饮用纯净水。该品牌桶装水主要供应XX、XXX等区域或单位。XX、XXX等区域或单位近期急性胃肠炎病例发病情况为:XX。

(三)环境卫生情况

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及外周环境通风及清洁卫生现况,人口密度,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设施等配备及使用情况;场所被病例粪便、呕吐物污染情况,现场清洁消毒情况。

(四)个人防护

清洁人员在处理排泄物过程中是否有防护,清洁用品是否经常进行消毒;护病例(%)

对照(%)

OR

95%CI

理人员(老人院、孤儿院、医院等)在护理过程中是否穿着基本防护用品(口罩、手套等),并经常进行清洁消毒等。

六、实验室检测

XX月XX~XX日,XX疾控中心共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呕吐物、饭堂及商业街厨工粪便/肛拭子/呕吐物、水样、环境涂抹拭子等样本XX份进行诺如病毒检测,检测结果诺如病毒核酸阳性XX份(阳性率XX . X %)。其中,病例粪便/肛拭子/呕吐物XX份,阳性XX份(XX . X %);厨工粪便/肛拭子/呕吐物XX份,阳性XX份(XX . X %);环境拭子XX份,阳性XX份(XX . X %);水样XX份,阳性XX份(XX . X %)。样本诺如病毒检测结果详见表5。

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呕吐物XX份进行食物中毒常规致病菌检测,检测结果为:XX;采集水样XX份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结果为:XX。样本常见致病菌和微生物检测结果详见表6。 序采样对象

1 病例 表5 XX学校疫情诺如病毒采样检测结果 采样 样品 阳性率

份数 阳性数 备

时间 类型 (%)

粪便/

肛拭子/呕吐物

粪便/

肛拭子/呕吐物

环境拭子 水样

2 3 厨工

4 5 6 7 饭堂环境 饭堂、宿舍末梢水、饮水机、桶装水

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

8 水样

序 号 1 2 表6 XX学校疫情采样常见致病菌和微生物检测结果

阳检测 采样 采样 样品 份阳性

性 备注

项目 对象 时间 类型 数 数

常规致病现症病例

粪便/

菌 肛拭

子/呕吐物

水样微生出厂水末 水样

物指标检梢水、二次测 供水、桶装水

七、结论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病例临床表现,认为该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XX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存在XX传播,排除XX传播。主要依据如下:

(一)XX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 本次疫情流行曲线呈现XX暴露特点。 2. 病例在XX期间XXXX。

3.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X是感染诺如病毒的危险因素。 4. 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XXXX。 5. XXXX 6. XXXX

(二)排除XXXX传播 1. XXXX 2. XXXX

(三)存在XXXX传播 1. XXXX 2. XXXX

八、已开展的防控措施

(一)XXXX

(二)XXXX

九、趋势研判

根据目前疫情发展态势评估,该疫情已得到XX控制,且疫情仅局限于XXXX内;如果不能持续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可能会出现XXXX 。

十、工作建议

(一)XXXX;

(二)XXXX;

(三)XXXX。

(四)XXXX。

第四篇: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效果,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南充某职业技术学院2009-09-12/10-09共发生甲型H1N1流感病例177例(采样确诊7例),病例波及全院3个年级,8个系,男女之比为1.49:1,临床特征以中度发热为主,体温38.1~39℃占病例总数(135/177)的76.27%,咳嗽占58.19%。结论 该起暴发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

2009-05-11我国内地(四川成都)报告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以来,国内多个省市陆续发生输入性或本土甲型H1N1流感病例,9月14日南充某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属南充市高坪区境内首起疫情,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现报告该起疫情的调查结果,以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今后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南充市高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

1.2 病例定义 按照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断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判定。 1.3 调查方法 按照《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设计统一调查表格,面对面对病例个案调查和进行现场调查。

1.4 实验室检测 采集患者咽拭子送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 2 结果

2.1 背景 南充某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某镇,距区政府所在地3km,学院占地面积86.67hm2,共有0

7、0

8、09级3个年级,8个教学系,56个专业,1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7582人,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教职员工总人数919人。

2.2 发病经过 首例患者,吴某某,男,20岁,家住距离学院5km的南充市顺庆区城区内,于2009-08-27新生入学,住在校内学生公寓33幢×室,9月12日早上起床后轻度咳嗽、咽痛、无其他不适,自行服用1d“金银花露”,每次20ml。9月13日早饭后乘公交车回到家中与父母团聚(父母健康),当天午饭后自感发热,而且咳嗽加重,即到当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体温38.5℃,采集咽拭子送市疾控中心检测。9月14日凌晨3点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而转入传染病院隔离治疗。

2.3 流行病学调查 9月14日高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入该学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自9月12日以来,该学院陆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病例,截止9月14日,该学院累计报告类似病例44例,采集其中6例疑似患者的咽拭子送南充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全部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2.3.1 病例分布情况 2009-09-12/10-09,职业技术学院累计发病177例,(含7例病原检测确诊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病总数占该学院总人数(含教职工)的2.08%。病例分布在全院3个年级,8个系,其中,土木工程系发病(48例)最高,占病例总数的27.12%;农科系最低,发病8例,占病例总数的3.39% 2.4 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高坪区政府随即成立了高坪区甲型H1N1流感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甲型H1N1流感防控预案,抽派临床和流行病学专家组、公安和卫生执法监督组进驻该学院,指导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学院并实施全面封校、设立隔离区、医学观察区,对现症病人实施就地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收入留观区实施医学观察,发病的班级停课,对正常上课的学生实施巡诊排查,并早、中、晚进行体温检测[1]。截止10月9日最末1例病例明确为止,全院共监测排查学生7582人和教师919人,其中,医学留观488人,隔离治疗病人177人(含7例病原学检测确诊病例)。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征 该起疫情发生的学校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但177例患者均是入学15d后才陆续发病,按甲型H1N1流感最长潜伏期为7d[2]的流行病学特征判断,患者均是入学后感染发病。09级新生入学后即开始在校内军训15d,0

8、07级老生从9月1日正式行课后均在校内或本市城区内活动,因此,可认为该起疫情的传染源应为本市土病例。 3.2 疫情例起因 该起疫情的首发病例为09级新生,家住本市城区闹市区,距学院5km,回家频繁,居家附近某高校已有甲流感发生,由此感染上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性大,加之军训时天气炎热,体力消耗大,睡眠较少,军训后又冷水冲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病,发病后未及时隔离而引发该起疫情[3]。

3.3 流行强度 该起疫情为高坪区境内首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持续28d,发病总数177例,罹患率为2.08%,流行高峰主要集中在第一个最长潜伏期后的9月12日~9月18日7天内,发病116例,占发病总数的65.54%,检测部分病例病毒核酸全为阳性,按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断方案(2009年试行第一版)》诊断标准,病例临床症状体征相似,即按确诊病例处置。

3.4 防控措施分析与效果评价 本次疫情由于发现及时、诊断快速、政府重视、方法科学、各部门协调配合、在短期内较好地控制了流行,且无重症病例。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保护了师生员工的健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省、市疾控专家亲临现场给予了高度评价。 该疫情提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关键;在学校开展晨检、午检和巡回排查、是发现传染源的必要手段。疫情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可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第五篇: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二道区远达小学一起麻疹疫情的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周长滨

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0031)

【摘要】目的 试图查明该起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及通过对该起疫情的深入分析,以期找到控制麻疹疫情的较佳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该起麻疹疫情的暴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截止6月20日,共发生麻疹病例16例,其中10~13岁大年龄组儿童麻疹罹患率最高,为7.18%。结论 麻疹疫苗漏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失败是造成这起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因此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出现疫情后尽早实施应急接种是控制麻疹疫情暴发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麻疹

疫情

流行病学

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6月3日接到二道区远达小学电话报告,该校发生麻疹疫情。我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该校进行调查处理。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校位于远达大街东顺路9号,共有教职员工27人,共7个班,学生375名。截止到6月20日,共发生出疹样病例19例。 1 发病情况

1.1临床诊断麻疹病例16例

1.1.1首发病例1例

杨子健,男,10岁,远达小学四年一班学生,籍贯安徽省,现住址二道区远达大街56号。该病例无明确的接触史,于2006年5月28日出现发热,体温39℃,热程6天,伴有咳嗽、眼结膜炎等卡他症状,全身红色斑丘疹,持续4天,发疹顺序为耳后—颜面—颈—躯干—四肢,颊粘膜有柯氏斑,依据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麻苗接种史不详。 1.1.2末发病例1例

魏佳,女,12岁,远达小学六年一班学生,籍贯浙江省。现住址二道区远达大街47号。于2006年6月15日出现发热,体温38.5℃,热程4天,颊粘膜有柯氏斑,全身红色斑丘疹,持续3天。依据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经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自述接种过一次麻苗疫苗。

1.2疑似风疹病例3例

症状:发热一天以内出疹,3日内疹退,无色素沉着。无咳嗽等卡他症状,经二道区二院临床诊断为风疹。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时间分布:首例麻疹病例发病时间为5月28日,后发病例依次发病时间为6月1日—6月15日。

2.2地区分布:呈集中性,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校园内。

2.3年龄分布:可见麻疹发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0周岁(四年级)以上学生中。

2.4患者居住和学习环境:首发病例居住地位于远达大街56号。后发生病例均居住在附近,与首发病例患家相距500米以内。发病患者家庭卫生环境均较差。附近人口密度大,多为外地来长打工人员。学习地位于长春市二道区远达小学,附近有建筑工地,校园周围垃圾、废

物较多,卫生条件很差,校舍卫生条件也不好。

2.5发病与免疫接种的关系:经调查,该校小学一年级时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数为192人,接种率为51.2%。远低于全区2005年七岁儿童麻疹接种率78.94%。16名麻疹病人中,免疫史不清者10人,占62.5%,未全程接种者5人,占31.25%,全程接种者1人,仅占6.25%。

表1

不同年龄组麻疹罹患率比较(Different age groups measles deeloping rate compared) 年龄组(岁) 7~ 8~ 9~ 10~13 合计 发病人数 0 1 1 14 16

未发病人数 57 60 61 181 359

学生总人数 57 61 62 195 375

罹患率(%) 0 1.64 1.61 7.18 4.27 3 结果

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罹患率比较,表1显示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罹患率范围在0~7.18%。其中10~13岁儿童组麻疹罹患率最高,为7.18%。其中7~8岁与10~13岁儿童麻疹罹患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麻疹罹患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计算结果如下: 7~8岁与8~9岁(X2=0.94,P>0.05) 7~8岁与9~10岁(X2=0.93,P>0.05) 7~8岁与10~13岁(X2=4.33,P<0.05) 8~9岁与9~10岁(X2=0.00013,P>0.05) 8~9岁与10~13岁(X2=2.59,P>0.05) 9~10岁与10~13岁(X2=2.65,P>0.05)

4 讨论

4.1 流行病学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没有明显的外来传染源,该校的麻疹疫情暴发的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可能存在免疫空白的儿童。虽然近年来我区的麻疹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但是该起疫情所有患者的居住地和所在学校是我区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差,流动人口多,外地长期居住儿童多,接种免疫史多不详,很可能存在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现象,成为易感人群。

(2)原发性免疫失败儿童成为易感者。从麻疹疫苗的免疫原性来看,目前我国的麻疹疫苗的初次免疫成功率一般只能达到90%左右。另外由于疫苗保存和使用不规范,母传抗体干扰,其他病毒感染的影响等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原发性免疫失败。一般原发性免疫失败人群可达5%~10%。这类人群如果复种不及时或漏种就会成为易感人群。

(3)继发性免疫失败儿童成为易感者。由于近年来麻疹发病率下降,缺乏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再免疫的机会,而现行的麻疹免疫程序规定8月龄初种,1.5~2岁复种第一针,7岁复种第二针,两次复种针次相隔时间长。如果上小学一年级时复种不及时,就会造成抗体衰退到保护水平以下,致使大年龄组易感人群增加,容易造成麻疹在局部范围内暴发。表1的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以上三方面应是该起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4.2控制疫情暴发的策略

(1)巩固和加强免疫规划成果,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初免成功率和复种及时率。 (2)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逐步消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确保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同样达到较高水平。

(3)加强麻疹疫情监测,进一步提高疑似麻疹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积极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为补救可能存在的麻疹疫苗漏种现象,全面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易感人群的积累,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建议在2~5岁儿童中进行强化免疫。

(5)为防止由于7周岁时复种不及时和漏种情况造成的大年龄组儿童易感者的积累,可考虑在9周岁以上儿童中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6)一旦发现麻疹疫情,应以最快的速度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隔离患者,消毒通风,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工作,以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参考文献

[1] 王恩元. 计划免疫时期一起罕见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49

联系方式:13756017589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科 邮编130031 电子邮箱:zcbtom@sina.com 出生日期:1973年2月24日 籍贯:长春市

职称:主管医师

上一篇: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下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免费的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