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人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波兰人范文

波兰首都

波兰首都、历史名城。全国第一大城市华沙,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位于国内中部平原上,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516.9平方公里,人口约171万,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

华沙在波兰语中,念做华尔沙娃,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一对名叫华尔西和沙娃的恋人,他们冲破重重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勇敢精神。[1] 华沙历史

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城市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1596年成为首都。十华沙全景八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1920年人口即超过百万,为当时欧洲大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严重破坏,战后迅速重建。工业部门繁多,以机械制造业最著,包括电机、精密机械、机床、飞机、汽车、农机等部门。化学(药品、塑料、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很发达。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设有波兰科学院、许多研究机构和学会,全国最大的综合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以高度绿化闻名,市区绿化面积126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小公园67个。西北郊热拉佐瓦沃拉是音乐家肖邦的故乡。

当飞机抵临华沙上空,凭窗俯视,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银波粼粼的维斯瓦河,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华沙的腰际,雄伟的华沙古城屹立在河岸上,欧洲中世纪式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鳞次栉比。横跨维斯瓦河的铁桥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条条热闹的大街两侧,房屋高耸,绿树成行,草坪连片,伸向远方,整座城市犹如一艘停泊在绿色海洋之中的巨轮。

华沙历史华沙这座世界名城,始建于公元13世纪,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在波兰语中,华沙为华尔沙娃,传说一对叫华尔西和沙娃的男女恋人,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最后终于结成夫妻。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后来简称为华沙。

1596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瓦萨三世将皇室和中央政府由克拉科夫迁至华沙,始定为首都。在1655年至1657年的一场战争中,华沙遭到严重破坏,在以后几个世纪中又多次被异族占领和统治。1918年华沙再次成为波兰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这座美丽的古城遭到严重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筑被毁,那些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焦土。有的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但事实作出了相反的回答。

1945年华沙摆脱战争后,便按原样重建城市,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而且兴建新市区,超过了战前的规模和水平。在重建过程中,保护和修复历史古迹的工作受到格外重视,战前市内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几乎都进行了修复和整饰,那些昔日的宫殿、教堂、城堡等更加显得巍峨壮观。

战后重建初期,波兰政府便制定了把华沙建成一座“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的方案。市内原有的森林和绿地尽可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外围的森林也没有因大规模重建而受到破坏。为了减少城市的工业污染,工厂都避开市中心地带,建在远离住宅的地方。市内的房屋都保持着清淡的色彩,整个城市显得清新雅致。美丽的维斯瓦河由南向北静静地流过市区,沿河两岸树木葱郁,碧草如茵。各街道和各住宅区都大力进行绿化,成片的树木下面都种植了草坪,全市基本上看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在刮风天里,华沙城内见不到尘土飞扬的现象。市区有大小公园近70座,绿化面积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今天的华沙市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境外的游客。老城区位于维斯瓦河西岸,中世纪巍峨壮观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集中在这里,四周环绕着采用红砖砌成的13世纪的内墙和14世纪的外墙,四角有高耸的古式城堡。著名的古老建筑有被誉为“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的昔日皇宫、华沙最美丽壮观的巴罗克式建筑克拉辛斯基宫、波兰古典主义建筑杰出代表作瓦津基宫以及圣十字教堂、圣约翰教堂、罗马教堂、俄罗斯教堂等。城区到处耸立着纪念碑、雕像或铸像,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青铜雕像为华沙的城徽图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出生的佛里塔大街的寓所已辟为博物馆。

在新城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幢连着一幢,各种商店、饭馆、旅店、宾馆比比皆是。环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区,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苍郁,花草广植,宛如花园一般。市内交通四通八达,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代艺术馆、影剧院、体育场分布各区,充满生机。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学宫顶端,眺望四周,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华沙美景一览无余。

各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有着清晰的脉络,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保护建筑艺术珍品,如宫殿、教堂、官邸、寺庙,发展到保护反映普通人的一般历史建筑,如住宅、作坊等(镇、村古遗产保护属于这一类);从保护单体的文物建筑,到保护建筑历史环境,再发展到保护成片的历史街区,直至保护完整的古城,这已经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观。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应当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依据本国所走过的保护脉络,普查资源,建立档案,及早规划,及早保护;健全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保护为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利用政策资源,鼓励民间资金进行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新机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处理好文化旅游与保护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立法,也应当注意原则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总而言之,促进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相协调,既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有利条件,又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需要。

第二篇:肖邦大波兰

平稳的行板与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

作品22号

这首乐曲分为两个部分,平稳的行板和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肖邦1831年7月首先完成了《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几年后才创作了《平稳的行板》。舞曲出版时才将行板部分作为波兰舞曲的序奏共同出版。这首作品是附有管弦乐队伴奏的六首作品中的最后一首,曾一度演奏家奉为音乐会的必演曲目,1835年,肖邦在巴黎音乐学院的管弦乐团伴奏下演奏,也是作者亲自演奏此曲仅有的一次1。

《平稳的行板》在成为序曲前是一首独立的作品,曾被安排在《夜曲》的作品27号中,肖邦还不止一次的公开演出过。作品带有淡淡的忧伤感,安静而优美的旋律线条展示出了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独特的美,也为弹奏精致的装饰音创造了高超技能的机会。

乐曲是不规则的三段式,作品由G大调开始,左手的四小节引子流畅而平静,为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的出现做了铺垫,主题以8小节为一句,音乐情绪随着每一句的展开而不断增加,极具歌唱性的旋律把音乐推向一个小高潮,又随波逐流回到主题。第二部分的音乐很像玛祖卡舞曲,速度不是很快却又不拖拉,舞蹈性的旋律线条在声部中若隐若现。第三部分则是重复第一部分的结尾,双手的密集音符弱而清晰,再次展现了浪漫派音乐中钢琴歌唱的美。

《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在真正步上世界音乐之旅之前的作品,那个时候正是他经历暴风雨般的压力时期,而这首作品让肖邦在辉煌风格上取得了最高成就,所以这也是肖邦的人生历程中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乐曲不仅对曲式结构进行了展开,在创作手法上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织体丰富、情绪饱满、音色华丽,这些都为肖邦发挥钢琴表现力高超精湛的技术做了铺垫,所以这首作品才能在技巧华丽方面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乐曲是比较规则的三段式。和声丰富的引子在情绪上就奠定了这将会是一首雄壮豪迈的大型舞曲。第一部分是典型的舞曲风格,由降E大调开始,左手的和声衬托出右手主题旋律的发展,不断变化再现的主题使音乐在流畅的同时又显得悠然自得。直到一连串像行军队列的八度音型出现,打破了这喧嚣,乐曲进入 1 《名曲解说全集》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调性转到了降A大调,旋律相对第一部分更增加了歌唱性,虽然力度没有那么强,但活泼的情绪依然存在,和声更是衬托出绚烂多姿的色彩变化,经过炫技性的快速跑动之后,乐曲转到了c小调,旋律依然使用主题旋律的节奏型,但情绪明显转为抒情性,即使是音乐形象缓和了,但炫技性的旋律依然穿插在其中,促使音乐像高潮进一步推进。第三部分又回到了主题再现,长时值中的华彩性音列展现了舞曲中张弛有力的变化。结束部在保留了舞曲雄壮豪迈的同时,多次运用模进的创作手法使音乐情绪更加简洁利落,左手的和声和右手的快速半音回旋为音乐增加了紧张感,使听众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结束这雄伟壮阔的舞曲。最后由八度的半音上行开始,再到如过山车式的快跑动,在英勇豪迈的乐声中结束。

肖邦作为西方音乐史上唯一一个只创作钢琴作品的音乐家,他对钢琴音乐的贡献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作为一个虔诚的爱国者,他把全部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都投入到钢琴中,因而他的音乐充满激情,富有诗意,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只有钢琴能表现他的喜悦与悲哀,他也只能够通过钢琴来表达内心的犹豫和激情。

第三篇:我的祖国是波兰

居里夫人于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的华沙,原名玛丽·斯克洛杜斯卡,虽然她后来嫁给

了法国学者彼埃尔·居里,但她毕生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是波兰。

自1794年俄帝国侵占波兰以后,就开始压迫波兰人的宗教,废止波兰语的应用,用俄语教授波兰少年,企图奴化波兰人民,消灭波兰的灵魂。玛丽的父母虽然都曾是波兰的贵族,但因亡国的厄运,家道均已衰落,他们不得不在有俄国督学管理下的学校里教书以谋生计。尽管玛丽小时候就是在沙俄统治下的学校里读书,但她的学习依然很刻苦,各门功课总是名列前茅。她的历史老师是一位爱国的女士,经常在历史课里用波兰语讲授波兰历史,10岁的玛丽经常为自己祖国的不幸而哭泣。当玛丽成为誉满全球的科学家后,她当年的历史老师回答记者时这样说:“那时的玛丽总爱穿着深蓝色的绒布制服,金黄色的卷发用丝带编成小辫子,她聪明、倔强,很喜欢我的历史课,她那时就像现在一样,深深地热爱着我们的祖国波兰。”有一天,俄国督学来到教室里,指名要玛丽用俄语背诵天主教的祈祷文之后,又问她历代沙皇的名号,玛丽流利地把那一列陌生的名字说了出来。最后,俄国督学问道:“统治我们的是谁?”玛丽顿时脸色惨白,闭口不答。俄国督学粗暴地问第二遍时,玛丽才回答他。但等他离开后,玛丽突然哭泣着大声喊叫:“不!我的祖国是波兰!”等到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元素,居里先生让玛丽为其中之一命名时,玛丽一下子想到了已在欧洲地图上消失了的祖国,她告诉丈夫:“我提议命名为Polonium

(镤),以此来纪念我的祖国。”

最神秘的放射性元素——镭的诞生

1891年秋天,玛丽来到巴黎,进入她早已梦想的巴黎大学理学院读书。理学院处于索尔本区,人们又称之为索尔本大学。1893年夏天,玛丽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年,她又获得算学学士学位。在这里,她认识了彼埃尔·居里。居里先生当时是一个虽不大著名但是个十分纯正的物理学家,他谈吐文雅,还带有几分诗人的气质。他们于1895年7月结婚,那时玛丽已经28岁,而居里先生已经36岁了。他们没有举办任何仪式,连蜜月也是骑着自行车在乡间

漫游中度过的。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居里先生可以算作居里夫人的最初指导者。居里夫人也是因他的指导而得到了一个新奇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放射性——其实当时还没有这个术语,那是后来居里夫人命名的。虽然另一个法国科学家柏克瑞(后与居里夫妇共获诺贝尔奖金)已发现了“铀射线”,并把自己的这一发现写成报告交给法兰西科学博士院,但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况且,当时欧洲所有的科学家都没有把“铀射线”当回事。但居里夫妇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研究题目,尤其是居里夫人,简直被铀的放射性现象迷住了。在艰苦的研究和实验中,居里夫人发现有放射性现象的不仅只有铀,另外一种元素钍的化合物也有这种现象。于是,居里夫人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放射

性”,把有放射性的元素如铀、钍等,命名为“放射性元素”。

由于居里夫人的发现性质重大,居里先生决定停止自己在结晶学方面的研究,和夫人一起研究神秘的“放射性元素”。自1898年夏天起,居里夫妇合作研究了八年,终于在铀沥青矿石中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把其中的一种命名为Polonium(镤),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另一种,他们在法兰西科学博士院报告书上发表的文章中宣布:“我们提议命名为镭,并且相信镭的放射性大得无与伦比。”但是,仅在理论上发现这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是不够的,欧洲的一些科学家们一定要亲眼看到这两种新元素,弄清楚它们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必须在含有微量的镭与镤的铀沥青矿中提取出纯镤或纯镭来,才能让世人信服。然而,这种矿苗极其昂贵,而且整个欧洲只有在奥地利的波希米亚制炼这种矿苗。居里夫妇都是穷学者,拿出所有的积蓄也只能买到几百斤已把铀提炼出来后的残渣。他们写信请奥地利的几位科学家帮忙,最终得到奥地利政府的惠赐,他们决定把一吨残渣白送给认为用得着它的两个疯子使用,如果以后还需要,他们还可

以白送。为了寻找实验室居里夫妇也是费尽心机,最后还是在居里先生授课的市立理化学校里找到一个不蔽风雨的废弃的厂棚。当时,许多闻讯前往那个厂棚参观过的科学家,都见过居里夫人是怎样炼制纯镭的:她穿着满是灰尘染渍和酸液的旧衣服,拿着比她还长的铁棒,像个伙夫一样搅动着大锅里那些沸腾的残渣。她就是这样炼完了原先的那一吨残渣,又炼完波希米亚陆续送来的另外好几吨残渣。经过四年的炼制,他们终于在1902年得到一克纯镭。在漫长的炼制过程中,居里夫人无数次询问居里先生:“彼埃尔,我真想知道,它应该是什么样的形状,什么样的颜色。”

居里先生总是柔和地回答道:“我希望它有一种最美丽的色泽。”

居里夫人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晚,她和居里先生挽着手,穿过灯火辉煌的街道,到那个厂棚里去欣赏他们炼制了四年的结晶。当他们进到棚子里,一眼便看到玻璃容器里闪烁带有蔚蓝色的光芒。面对这种第一次来到人间的美丽之光,居里夫人慢慢地坐在一张草椅上,凝望着不做声,而

居里先生则斜靠在椅子背上,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

至高的荣誉 最深的爱

镭的诞生使居里夫妇扬名全世界。曾经拒绝给他们提供实验室的巴黎大学顿时清醒了,于1903年6月25日授予居里夫人物理学博士学位。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尤其是对于一个波兰女性来说,在当时算是最荣誉的学位了。接着,应英国皇家科学研究院邀请,居里夫妇来到伦敦时更是万人空巷,所有的伦敦人都想看一看“镭的父母”。在皇家研究院为他们举办的欢迎宴会上,英国所有的著名科学家全部到场,居里夫人成了能参加这种规格宴会的第一个女性。同年11月,英国伦敦皇家学会把该会最高奖——戴维奖章赠与他们夫妇。这一年的12月10日,瑞典科学博士学院宣布将本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一半赠与柏克瑞,一半赠与居里夫妇,以奖励他们发现了放射

性。

就在居里夫妇声名日盛,进一步对镭进行研究时,居里先生却不幸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去世了。居里夫人忍着巨大的悲痛,谢绝了巴黎官方要为居里先生举行游行和演说,只请求用最简单

的仪式把居里先生葬在故乡他母亲的墓地里。

居里夫人一边教书,一边继续对镭进行深入研究。她还组织了镭研究小组,把镭这一神秘元素介绍给世界各国。1911年12月,瑞典科学博士学院宣布授予她本诺贝尔化学奖金。在诺奖的历史上,两次获取此奖的,只有居里夫人。按照惯例,居里夫人要到斯德哥尔摩作一次公开的演讲。伴随她前往的有她的姐姐和她的长女绮瑞娜。当时没有一个人能料到,24年后,绮瑞娜·居

里也要到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金!

居里夫人发现了镤和镭,开创了人类放射学研究的先河。由于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医学用途,它们将永远造福于人类。然而,为镭的事业而工作了35年的居里夫人,却因镭射线而患上了白血症,于1934年7月4日病逝。人们按照她生前的遗嘱,将她的棺木和居里先生同穴而葬。在她的

墓碑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玛丽·斯克洛杜斯卡·居里,1867年——1934年。

第四篇:关于闪击波兰的有感

对于二战的历史我还是有点研究的,德国在战争中运用闪击战的理论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波兰,整个战争持续了一个月,对于当时的各军事大国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说波兰在整体实力上赶不上德国,但是波兰当时也拥有100万人的的正规军,至少也要抵抗更长的时间。但是事实就是相反,波兰败了,败得的是那样快。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吧。

1.波兰陆军在战术思想上严重落后,仍然以传统的战争观念来应对德军的进攻,将主力部队部署在波德边界,以传统的阵地战理论应对德军的进攻,结果损失惨重,德军以强大的装甲部队作为先导很快在几个关键部位突破波军的防线,以每天五六十公里的推进速度向波兰腹地推进,很快就将波军分割包围,在这种情况下波军很快就溃散了。如果波军将主力部队部署在纵深地带,情况要好得多。

2.波军没有将现有的兵器充分的运用,而是各个兵种独立的作战,形不成合力,无法遏制德军的攻势,在站在场上竟然出现这种情况,波军用骑兵对阵德军的坦克,结果成了悲剧。波军完全可以发挥骑兵对步兵的优势,而不是和德军的装甲部队去火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波军的战术思想是多么死板。

3波军整体缺乏拼死抵抗的人意识,所有城市的抵抗都没有超过一个星期的这样的国家不亡才怪呢。在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活,如果不抱着必死的信念去战斗,肯定会要失败的。投降是失败者的表现。

4波兰过分的依赖英法,结果英法在战争中竟然按兵不动,只是宣战,历史学家成这样的战争为奇怪的战争和静坐战争。国与国之间只有丛林法则,实力决定一切。所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波兰政治家的幼稚在一定程度上断送了国家的命运。

5.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战争是公平的只有准备充分的一方才会取得战争的胜利,波军没有充分的预备队和准军事人员。这样一旦主力被包围或者被消灭国家将丧失抵抗能力,藏兵于民对于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国家才是应对战争的好办法。终上所述波兰的教训值得深思,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可以吸取几点教训,如下:

1.保持先进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个社会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了解这个社会的最先进的文化,并且为我所用,保持自己思想上的先进性。善于发现机会利用别人获得的教训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同时时刻保持思想上的警惕性。

2.要在生活上,学习上装备最为先进的装备,即使达不到最先进的,我们也不能落后于别人,装备先进装备的同时要尽最大的可能使装备处于良好的作战的状态,注意各种装备的同时运用,让其发挥最大的合力。

3.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你自己,时刻战备。利益决定一切。认识到了以上几点,也算是没白研究一场。

第五篇:波兰总统专机失事事件感想

时事政策论文

波兰总统专机失事事件感想

历史总是充满了偶然。1940年,“卡廷惨案”22000多名波兰俘虏被苏军杀害,70年后的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及多名军政要员,因参加“卡廷惨案”纪念活动在同一地点坠机身亡,波兰军政精英几乎全军覆灭。冥冥之中“卡廷”似乎成了波兰人的不祥之地。原本去悼念“卡廷惨案”死难者的人,现在却在卡廷附近成为被悼念者„„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赴俄罗斯参加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在斯摩棱斯克“北方”军用机场附近飞机失事身亡。波兰图-154机上96人全部遇难,包括88名波兰政府代表和8名机组人员。为此,波兰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哀悼活动。

随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成立由俄总理普京负责的调查飞机失事政府委员会,并派俄紧急情况部长绍伊古紧急赶往斯摩棱斯克。飞机上的两个“黑匣子”已被发现。事发后,波兰政府发言人宣布,因总统卡钦斯基在坠机事件中遇难,波兰将于6月底提前举行总统选举。众议长科莫罗夫斯基将暂时履行国家元首的职务。

这次坠机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及外长杨洁篪于2010年4月10日分别向波兰致电,表示深切哀悼,并向波兰人民致以诚挚的慰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普京誓言将彻底调查波兰总统专机坠毁原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事深感震惊。欧盟表示,关键时刻,波兰和欧盟会团结在一起。

就目前情况看,此次事件并未影响波兰和俄罗斯的关系,反而使两国关系有了新的进展。俄方宣布4月12日为俄全国哀悼日,并表示愿意正视卡廷惨案,向波兰示好。波兰方面,也并未谴责俄罗斯,而是对俄罗斯的援助深表感激。

俄罗斯国家间航空委员会19日公布波兰总统卡钦斯基飞机失事的初步调查结果,排除了恐怖行为、爆炸、大火和技术故障原因。那究竟是什么酿成这场悲剧呢?首先看看国际上公布的一些信息:

(1)TU-154原装机型没有ILS设备(仪表降落系统);

(2)飞机在坠毁前,没有宣布紧急情况;

(3)飞机撞到树梢,坠地起火;

(4)坠毁点距跑道1.5km;

(5)该机场是一个单跑道的小型军用机场;

(6)当时该机场是大雾天气。

括起来,就是手动进场、飞行高度低、地面有山、不熟悉地形、能见度差、拒绝备降。这六个因素同时发生,才导致了这场事故。哪怕有一个因素不发生,

时事政策论文

也许就能避免悲剧。

但是,又有一个谜团:波兰《新闻报》称,波兰总统专机失事之前,俄罗斯空中交管员曾向飞行员建议不要降落。并且通过黑匣子可以确认,飞行机组的确收到了这些信息。飞行员没有听从空中交管员的建议,这是为什么呢?失事专机上的8名机组人员均来自波兰空军,其中机长和副机长均拥有5000多小时的飞行经验,他们难道没有意识到危机吗?还有,众所周知,图-154早就以 “不安全”著称,该机型在全球已经发生了66起空难,其中6起是过去五年发生的。波兰并不贫穷,总统的座机为什么“缝缝补补”,一用就是26年?

这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总统卡钦斯基为了不影响出席仪式,强行下达命令,要求降落;第二种,机长刚愎自用,不听劝阻。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第一种的可能性比较大。机长屈服于总统的权利,不得不降落。而飞机的问题,则是因为波兰政府廉洁,不愿加大财政负担;而且,波兰制度十分严格,总统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花钱。

我们暂且不谈波兰政府如此“节衣缩食”,最终酿成悲剧该不该,我们先来看看部分中国地方政府。国人再穷,即便人均GDP才达波兰的四分之一,即便戴十年贫困帽子的穷县城,局长级人物都能坐上豪华轿车,财政再吃紧,酒桌上也是少不了山珍海味、佳酿美酒。单位开个会要度假几天,旅游加豪华餐宴桑拿温泉浴外加资费报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而且试问为什么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呢?那么多政界人物,大腕,为什么偏偏要安排在同一架飞机呢?而且为什么要同时前往呢?不应该有人打前锋或者善后吗?当然,我不懂政治,不明白其中规矩,只是提出小小的质疑。

还有总统为什么偏偏在屡次危险警告的情况下还下达降落命令呢?虽然说可能顾及政治尊严和形象,但我想其中肯定不乏卡钦斯基本身的自负吧!在这之前他过于自信,盲目蛮干,没想到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生命是如此脆弱,甚至是不堪一击。九十六条活生生的生命,九十六个精英就这样消失„„天妒英才„„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生命呢?那些遭遇就业困难,生活压力甚至高考失利就轻生的人是不是很不应该呢?我们该反思一下,我们究竟有没有充分利用我们有限的生命了„„

世界随时充满了不可预知的灾难,车祸,地震,疾病„„在这一切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生命,充分利用每一秒钟。不要拖延,也许今天就是最后一天。该做的事现在就做吧,现在就打个电话给家人,告诉他们你是多么感谢他们;现在就去爬爬山,钓钓鱼,看一看溪水,闻一闻花香;现在就尝试自己做做饭,体会下自己动手的愉悦心情„„珍惜现在,不要把什么都留到一个特殊的日子再做,因为每天都是特殊的日子„„

最后,为遇难的人默哀三分钟„„

上一篇:计划书范文下一篇:蜡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