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技术题目

2022-07-24

第一篇:移动互联技术题目

移动互联技术方向(定稿)

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1.培养目标:本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软件开发及移动互联行业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扎实软件基础理论、软件工程开发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实用型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本专业要求能够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及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胜任软件研发、软件项目管理和系统服务等工作。

2.培养技能:

主要培养方向是基于Java EE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及Android平台下的3G应用开发。

1)培养学生掌握移动互联软件开发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具备移动互联软件开发的架构能力;

2)培养学生熟识手机应用产品的开发过程、开发模式、行业技术规范;

3)培养学生熟练Android等常见组件编程、技术体系结构、内核框架编程、系统移植相关经验和技能;

4)使学生对移动互联项目的开发及管理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及体验,具有更强的项目开发及团队合作能力;

5)让所有学生通过模块化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获得良好的技术素质,优秀的技术应用能力;

6)让学生通过职业素养的熏陶及培训,获得良好的职业素养、规范的职业工作习惯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

7)让学生熟悉实际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具备实际项目开发的执业能力和技术素养,能够成为中等层次的移动互联系统开发和项目管理的实用型人才。

3.主要方向课程(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环节外):

 移动应用软件开发技术

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 系统管理与维护

 移动互联方向企业定制课程

4.就业趋势:

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全球最大的3G移动市场,从目前社会调查实践来看,3G相关的软件开发人才严重短缺, 3G软件开发行业已经成为新的高新行业,基于3G软件开发人员非常抢手。3G软件开发时未来几年最热门和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专门从事移动互联方向的软件开发人才就业前景也十分广阔。

就业岗位类型:1) 3G系统开发软件工程师;2) 3G系统维护软件工程师;3) 移动互联项目管理软件工程师;4) 移动互联事务的软件策划与软件开发工程师;5) 移动运营、推广、数据分析软件工程师等。

可胜任具体如下岗位: Android手机软件研发工程师、Android手机软件移植工程师、智能设备开发工程师、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Android手机游戏移植工程师、Android软件测试工程师等、Java软件工程师、Java网络编程工程师、网站开发、网站维护、Web前端开发工程师、Java Web软件开发工程师等。

第二篇: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高校公共课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而国内高校很少针对公共课特点,研发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自主学习平台。安徽师范大学创新高校公共课教学模式,设计开发安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学习客户端,不仅实现了在课下碎片化时间的知识呈现,而且具备课程导读、微课在线、讨论互动、热点引领等功能。通过在实践应用中与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平台开发;高校公共课教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现状

国际上进行移动学习相关研究较国内要早。1970年,美国计算机专家Alan Kav提出了便携式计算机的概念,目的在于使青少年访问数字媒体资源更加便利。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最先开展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项目。1990年以后,国外的许多大学大力推广移动在线学习,极大地促进了移动在线学习的发展。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移动在线学习逐渐成为学习者选择的重要方式之一,最典型的例子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视频公共课。不但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部分课程的学习,在相应的配套学习资源和平台上进行学习交互。

(2)国内移动学习平台开发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上的搜索研究,很多学者做了基于移动在线学习以及网络学习、云计算方面的研究探讨,以及移动图书馆APP服务,倾向于把公共课做成精品课程的形式,却很少有学者把高校公共课和APP移动在线学习结合探讨。

国内的教育益智类APP学习客户端,目前主要以语言学习类、数字计算类等益智与游戏结合的学习客户端为主,比如“行学一族”、“趣味学英语”、“成语消消看”、“阿喵学数学”等。国内大学尚没有把高校公共课以APP移动在线平台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构建APP公共课移动课程系统,带动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视野拓展。

二、公共课APP移动学习客户端研究意义

移动计算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的变革。在高校公共课上课中,教师和学生按照传统模式教学和学习,效果上没有达到高效的状态,因而在公共课改革上急需探求全新模式;移动设备以及无线网络(蓝牙,WiFi热点等)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用APP移动在线学习是翻转课堂理念的贯穿与应用,基于高校公共课的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既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推进学生、知识和课堂的融合;又能有效地利用时间,随时随地获取资源,提高学生运用资源能力,为以后APP移动在线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校公共课使用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满足教师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方便快捷。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改善教师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探索了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开发的内涵、外延、手段及组织形式。

三、系统设计

(1)开发背景

学校现有7个学院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共15个班级,选课人数1125人,公共课受众群体广、影响力大;另一方面,承担该课程的专任教师9人,师生比1:125,“大班上课”、“生多师少”,无法形成高质量教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该移动学习平台,通过翻转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有公共课无法克服的问题和弊端,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2)建设目标

框架设计――APP界面和模块的美学设计与安排,风格追求简约有质感和有学术气息;

内容设计――仔细研究公共课的课程体系和知识内容,置入APP里的内容必须正确并且属于学习重点;

功能设计――课程导读、微课学习、热点引领、学习资源、最新动态、讨论互动、作业探究、在线测试8个分支导航。

(三)系统结构设计――整体构思

前期针对APP的应用需求分析、前端发展,基于框架设计、内容设计、功能设计理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从实际需求出发,构架建设思路,完善设计。组建团队,进行小组合作;在理论上进行探究,理出思路,梳理脉络;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特点和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进行交流,找出课程的知识重点,抓住课程核心;进行APP的整体界面构思和主体功能界定。

高校公共课移动学习平台包括三大板块:课程、资源、互动(如图1)。课程板块设置了“课程导读”、“微课学习”、“热点引领”,以此探析学科内涵;资源板块设置了“学习资源”和“最新动态”,以此拓展知识外延;互动板块设置了“作业探究”、“讨论互动”、“在线测试”,便于增强师生互动。

四、平台系统开发

(1)主模块开发

系统主模块包含三部分:课程、资源、互动。

1、课程

基于知识学习的目的,设计了课程板块,在课程板块下,设置了“课程导读”、“微课学习”、“热点引领”三维支撑点,目的是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查阅知识点更便捷,提高学习效率,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能够加强记忆,高效率利用时间。

2、资源

基于探究学习的目的,设计了资源板块,在资源板块下,设置了“学习资源”和“最新动态”,“学习资源”又包含“优秀网站”和“优秀期刊”。目的是将优秀的网站资源、期刊资源汇总整合,学生寻找资源学习,更加方便快捷,灵活多变。资源的汇总与及时推送,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性。

3、互动

(2)功能子模块开发

1、主页面

如图2,首页是学生进入客户端的第一个界面,因此,界面的设计要更加精致,在整体格调上,以亮蓝色为客户端的颜色主色调,以淡雅的学术气息为客户端的整体主基调。上半部分以图片和文字的轮播,为客户端点缀活跃的思维;中间部分,5个导航指向相关页面,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的软件脉络展现;下半部分及时更新有关国内《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最新动态,推送前沿消息。底部的导航条方便学生签到、提交作业、模拟考试与讨论互动。

2、课程导读

如图3,包括“电子教材”和“推荐阅读”。“电子教材”旨在将书本知识通过手机移动学习APP客户端推送给学生,使学生更加便捷地查找知识,呈现每一章节的思维导图,知识脉络明晰,给学生提供思路;“推荐阅读”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拓延,相关的知识拓延支撑知识重点,学生通过推荐阅读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而且可以形成知识框架与脉络,组建知识体系。

3、微课学习

微课学习即“教师课程微课学习”和“网络资源微课学习”。“教师课程微课学习”旨在贯穿运用翻转课程的理念,促使学生在课前研究知识点,形成课堂知识认知,把握知识脉络,在课堂上能够有准备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内化知识。“网络资源微课学习”旨在便于学生对网络微课视频的搜索,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移动学习APP客户端探索新知,并且在手机移动学习APP客户端的后台统计上,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

4、热点引领

旨在向学生提供现代教育技术近年来的热点、前沿,该页面以图文方式放置现代教育技术的热点与前沿,与学生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比如说:“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混合学习”等。通过“慕课”,导航指向互联网上体系最完善的几大慕课网站,便于学生获得到专业的慕课资源。

5、学习资源

如图4,“学习资源”模块包括“学习网站”和“学习期刊”两大分支。

“学习网站”将国内著名的有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站链接整合,学生点击任何一个网站的LOGO图片,即可链接到该网站,减少了学生自行检索的麻烦,为学生主动获取国内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提供快捷的通道。

“学习期刊”集合了国内著名的期刊,学生点开LO-GO图片链接,可以直接进入期刊的官网,查看最新资讯,获取最新文章。

6、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即首页的消息推送,及时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纲领性文件、最新学科知识、最新会议议程、最新新闻报道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及时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热度,及时关注最新消息。

7、讨论互动

讨论互动包含“教师答疑”和“自由讨论”。在“教师答疑”区域,学生点击任课教师的QQ头像,即可发起QQ临时会话,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自由讨论”区域,供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自由留言回复,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与其他同学交流学术问题、交流疑难问题、交流观点看法、交流建议意见,消息及时更新。

8、作业探究

作业探究供学生在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的下方,留言探究,发表对作业的思考,其他学生可以看见留言,同时针对留言进行回复。作业探究交流的设置,配合了教师的微课,在每一个微课下,配套推送一条作业,学生学习微课之后,探究作业,这是对微课学习的知识消化,也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将“学”与“习”混合,深入探究,也为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做铺垫。

9、在线测试

该模块即“模拟考试”,主要以客观题为主,通过“提交”按钮,及时生成试题评分交互,呈现模拟考试后的分数和答题要点。模拟考试的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反省认知,为学生知识的学习查漏补缺。

五、平台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用户(学生)可通过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在任何时间、地点访问该平台,实现在线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学习平台,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5),教师在课前上传微课视频、布置作业,学生预先学习,理解知识点,与同学讨论疑难点,准备课堂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强调重点难点,内化学生认知,并且深化教学内容;课后,学生通过APP客户端,在学习资源、最新动态、热点前沿等模块,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作业。

六、结束语

移动学习以其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内容短小、精炼且片段化等特点,奠定了在未来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APP移动在线学习平台,贯穿翻转课堂的运用理念,探讨高校公共课与手机APP移动学习的关系,打造师生共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进一步的高校公共课改革创新思路。

第三篇: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一、设计性题目

要求:①设计内容②设计依据③具体设计方案及设计步骤 ④设计参数及具体计算、分析⑤方案比较⑥结论 以下题目可供参考

1、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安装工程施工与维护

2、通信工程施工监理方案

3、无线呼叫系统的电路设计(发送端硬件电路)

4、无线呼叫系统的电路设计(接收端硬件电路)

5、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校园网的规划设计

6、无线话筒的电路设计

7、移动手机设备的故障处理分析

8、程控交换机的维护与管理

9、光纤线路故障的定位和监测

10、本地SDH传输网组网设计

11、光纤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与系统分析

1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与系统分析

13、基于GSM 短消息的远程监测系统

14、单片机常用电路设计及C51仿真

15、多路抢答器

16、用单片机实现电子钟的设计

17、基于数字化校园手机一卡通设计

18、用单片机实现跑马灯的设计

19、通信系统中调整技术的研究及其matlab仿真实现

20、基于单片机的通信控制系统设计

二、论证性题目

要求:①论文意义②论点③论据④具体论证⑤结论及应用 以下题目可供参考

21、浅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22、WiFi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23、物联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

24、软交换技术综述及探讨

25、网络通信安全技术浅析

26、TD-SCDMA技术浅析

27、移动电子商务及其发展

28、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及相关技术分析

29、浅析蓝牙技术

30、3G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31、浅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

32、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33、Wi-Fi技术与GPRS技术的比较

34、天线与通信网络的优化

35、TD-SCDMA与其它CDMA技术的比较

36、光纤码分多址通信技术

37、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38、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研究

39、光纤通信发展趋势的探讨

40、浅谈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第四篇:移动互联网进入最好时代,移动互联终端崛起

2011年4月

27、28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京举行,吸引了2000余人的参会人数,这里面有一半是来自海外的嘉宾,而门票价更是据说炒到了一万元左右。如此热闹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在会议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03亿,占网民总数的66.2%,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环比增长23%。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互联网巨头们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层出不穷,新的应用也精彩纷呈。这是一个大的环境,因为这个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且发生在世界上各个地方。

由种种迹象看来,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最好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同时,移动互联终端也随之诞生!itc华银成功降耗,实现了Windows7操作系统跟平板电脑的完美结合,应运而生Win7平板电脑。itc华银Win7PAD是国内唯一定制的移动互联终端,采用X86架构的Intel Z530 CPU,运行微软Windows 7操作系统,搭配2G DDR2内存,32G SSD固态硬盘,全面支持Office、Flash、PDF等所有Windows平台下的文件格式。外观设计方面,简单而不单调,轻薄且便携等特点。无论应用程序,还是使用习惯,和传统台式机、笔记本几乎一致,是真正平板化的PC系统电脑。

itc华银旨在打造移动互联网最佳终端,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五篇:百度发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移动互联网强势崛起

( 2012/5/24 )

今天,百度发布了2012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报告就“用户分布及互联网接入”、“移动互联网终端品牌”、“移动互联网终端平台”、“手机浏览器”以及“百度移动互联网应用”展开了相关数据分析,下面我们来看看几大要点:

在用户接入网络的时间节点上,移动互联网用户和 PC 互联网用户有比较大的差别:早上7点至10点、晚上9点至12点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明显高于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高峰期出现在晚上10点,而PC互联网用户使用高峰期出现在晚上8点。

随着3G与WiFi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通过传统2G网络接入网络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占据了85.5%。显示整体网络接入方式仍然以2G网络为主,3G及WiFi网络覆盖还有巨大提升空间

数据显示,Android和iOS用户更倾向于使用高速网络接入,来自3G和WIFI的接入量占据了67.8%,这应该得益于智能手机各种网络应用的使用需求

这幅数据图充分说明了移动时代的来临:从2010年7月开始,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速就开始超过PC互联网用户,这个趋势越发明显

在移动终端品牌中,诺基亚、山寨机和三星依旧占据列移动互联网手机品牌的前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 22%、16.1%、和 10.4%。苹果以 5.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而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品牌华为以 4.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如果我们将Android系统的手机单独拿出来看,三星、HTC、华为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位,依次为 23.3%、13.9%、11.5%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手机的平台方面,Android增势迅猛,同比增长 12.2%(涨幅 900%)

在手机浏览器这个移动互联网入口方面,虽然UC浏览器仍然以28.9%位居第一位,不过已经出现下滑趋势,而QQ浏览器小幅上升

对于开发者来说,最关心的当然还是手机应用的下载消费情况:来自Android系统的应用数据显示,70%的应用属于软件类,30%属于游戏类。软件类应用中又以影音图像的占比最高,占 21%。游戏类应用中休闲益智占比最高,占 22%。或许这也验证了图片分享、视频分享时代的来临,与国外Instagram以及最新的视频版Instagram的掀起遥相呼应。而iOS平台与此类似。

Android与iOS两大系统的Top10应用下载情况验证了以上情况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如3G/WiFi网络覆盖面、智能手机、手机应用等方面,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而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行为习惯,则可能会成为未来市场营销的重要参考,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已不可抵挡。

来源:36氪

上一篇:月度党建工作总结下一篇:移动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