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物诗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经典咏物诗范文

现代写物诗

孤独的乔治

曾经

大洋中的一座小岛上 生活着一只海龟

人类的猎杀

使他看着同伴一个个死去

而又无能为力

最后一只平塔岛象龟

多么希望

自己不是最后的一只

多么希望

自己的种族还能延续

想象是美好的 现实是残酷的 希望破灭了 孤独地让生命流淌 每天向远方张望 似乎在等待 等待奇迹降临

谁知等来的却是囚禁 每天在监视中如同行尸走肉在泛滥的爱心中感到心寒

孤独的乔治 拖着沉重的身躯 漫步在无边的沙滩上 思绪回到了从前

就是在这里 和同伴玩耍时 一群凶神恶煞的海盗 冲上来猎杀他们

只有他 躲在岩石中 才侥幸逃过一劫

历尽了两个世纪的沧桑

回首往事 只觉得无比悲凉

永远只能是孤独的

孤独的乔治

他死了 未能瞑目 这个物种灭绝了

但愿

他能在天堂不再孤独

第二篇:咏物抒怀诗

咏物诗

一、咏物诗概述

咏物诗就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一类则于状物之外,别有寄托,也就是“托物言志”,如于谦《石灰吟》。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修辞,达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

咏物诗导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但一般认为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唐代以前咏物诗以追求形似为主,物态描摹有余,传神造境用力不足。到了唐代,咏物诗有迅猛的发展,无论题材的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抑或托物寓意传情,都超越了前代,杜甫是唐代咏物诗的集大成者。宋元明清,咏物诗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苏轼、陆游、元好问、龚自珍等都是咏物诗的重要诗人。

二、常见咏物诗的特点:

1、形式特点:

a、标题 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

b、形似 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

c、神似 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

(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

芍药 唐·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三、知识梳理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

(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

(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

2 (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

(5)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比如: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好;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悲伤;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

四、咏物诗的类型

1、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行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喜爱。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如韩愈的《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鲜红耀眼的石榴花灿若云霞,在清幽的园林中开花结实。地上的青苔覆盖着落红,也没有车马践踏。诗句写出了榴花似火的热闹景象,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又如顾况的《道该上人院石竹花歌》:“道该房前石竹丛,深浅紫,深浅红。婵娟灼烁委清露,小枝小叶飘香风。”作者写道该房前有一层层盛开着的石竹花,深紫淡红,五彩缤纷,吐蕊盛开。花瓣上滴滴清露闪烁,青枝嫩叶间飘过阵阵清香。诗人极写石竹花的色、香、貌,溢满了对石竹花的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3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3、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 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 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 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 4 多么 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4、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 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 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5、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 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五、咏物诗常见设题特点及答题要点:

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品格(描述对象有什么特点)【注意: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能仅仅抽象概括。】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分析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5 常见思想或情感: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寄情自然,闲适自得;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表现/艺术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咏怀、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六、方法点拨

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

2.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骤

①“读清”全诗。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第三篇:咏物抒情的诗歌

咏物抒情是通过事物进行感情的抒发。小编整理了咏物抒情的诗歌,欢迎欣赏与借鉴。

【思念老屋子】

靠在墙上,和石磨、独轮车一起

像蹲在光阴下谈论天宇的老人

咀嚼着古色古香的民俗

面目皆黑,披头散发

如一个饱经风霜的老朽

被多灾多难的风霜涂上了尘土

低矮,伸手可以抚摸到瓦片

像一个被生活压弯腰的父辈

等待我的搀扶

窄小的门窗,狭小的房间

把我的呼吸窒息

一面土炕还留着微微的温暖

一台土灶还燃着熊熊火影

长长的木凳是我儿时的木马

跌落的尘埃,我的呼喊

我滴答滴答的马蹄声

风韵凝滞,气息深沉

儿时的啼哭,儿时的歌

清脆如山谷的回音

眼睛在灰暗中冒着星光

一幕幕童年的身影

遥远而又亲近

我长大了,它衰老了

我衰老了,它冷僻了

厚厚的土墙温馨起记忆

蹩笨的门窗坚硬它的骨骼

飘扬的尘埃是经年如水的歌

念着恋人,念着芬芳

念着我欣慰的故乡

篇六:久违的画面

我迈着坚定的步伐

走了好久,好久

你静静地伏在我的背上

像个犯了错的孩子

不敢说话

后来你索性就睡着了

我抿嘴暗笑

享受着这久违的祥和

说来也怪

这条小道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不过也好

多么想你就这样一直睡下去

假若不是那不懂事的微风

带响窗前悦耳的风铃

假若不是身旁恼人的呼噜

传进我敏锐的耳朵里

我想这甜蜜的画面

不会刹那间就支离破碎

任凭我后来怎样努力

也无法重构起点滴的幸福

丫头,你实在是有够淘气

好不容易将你彻底遗忘

你又为何要来侵扰我的梦乡

尘封的记忆

看来只是自己骗自己

我不明白

是你太好

还是自己太没用

为何这几夜都能梦到

那么真实的你

【春之歌】

熬过了漫长的冬季

春天正悄悄地走来

冰雪消融

天回地转

眼前一派生意满

塞北嫩芽破土

江南花生杂树

杨柳婆娑

燕舞莺歌

芳姿倩影

情愫万千

良辰美景艳阳天

姹紫嫣红开遍

如丝的春雨呀

滋润着田野河山

也滴滴流入我的心田

【温暖的树叶】

暴虐的寒冷

想榨干你最后一滴血

北风的贪婪

悍然剥去仅存的内衣

却无法将你的信念击倒

瘦骨挺立,干瘪的前臂

依然是我眼中的依靠

可是,我柔弱的身躯

不能与冰天雪地抗衡

我的呐喊盖不过风的咆哮

从来没有停歇的祈祷

明媚的阳光,很快就到

润泽的春风,很快就到

呕出甘心情愿的血

编织两只鲜红的手套

不变的承诺,给你

孤寂的臂弯有我的微笑

祝福、勇气、支持、拥抱

幻化为片片灵动的枫叶

陪你,在风中舞蹈

【秋无痕】

太阳依然染着金色思绪依然温软

这绿里透着黄的世界

禁不住秋蝉铿锵的鸣叫

一阵瑟瑟的秋风

摇落多少翩飞的梦

那一轮满满郎朗的圆盘

曾让苏东坡彻夜无眠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

就是这满月的中秋

我几何时在梦中牵了你的手

无数个静寂的夜晚对月无眠

那五彩斑斓的落红似醉了的蝴蝶

在风的缠绵雨的淅沥心的欢唱中

纷纷落地像一首绵绵的情歌

萦回缭绕弥漫

你知道的那是我们心灵交汇歌喉

你给我了一个五彩旖旎的梦

我在梦中步入飘渺的月宫

赏春花秋月听泉水叮咚

秋风轻轻揭起荷塘薄薄的雾裙

那一塘的莲子是不是你不经意播下的红豆

好让我在这深邃的夜晚掬你入梦

我枕着你的微笑你的甜甜的爱恋

在梦中起舞欢歌

是的一切都两样了

禁不住一夜的秋风

月华流泻迷住了我的两眼

又与谁争这满月的夜晚

这仲秋成熟的背面

殊不知全是虚妄和荒诞

如这飘落的秋叶零落成泥

在季节的变幻里了无痕迹

第四篇:如何写咏物短文

我们常读到一些“格言式”的小杂感,它们多就某一物阐发哲理,蕴藏睿智。写的对象往往微不足道,然而三言两语却含义隽永,给人以启迪。如《蚂蚁》:“微小,并非渺小,正如,庞大,并非伟大。”《钢笔》:“如果始终让内心空空,你的人生之路便会是一片空白。”这种短文短小精巧,词浅意深,人们通常称之为咏物短文.那么,如何写好这类短文呢?

首先,准确把握事物特征。

无论是托物言志,还是托物抒情,或是托物明理,都是以所托之物的文秘杂烩网特征为基本出发点的。所谓特征,常常指某物的特性、‘习性、体形、功用、原理等.如《杠铃》,“用铁的事实说明,桂冠决不会落到拈轻怕重的人头上。”正是抓住了它是铁铸的且很重的特性,再如,《甲鱼》:“得意时把头昂得老高,遇到一点障碍或风吹草动就把头缩进壳里,这就是你的处世哲学。”则是从甲鱼的习性落笔的。当然,也可从某物体形特征入手,如《平衡木》:“虽然是一条狭窄的、短短的路,拼搏者们要由此走向成功。”还可根据物的功用来明理,如《梯子》:“脚,踩在你的肩上,一步一分重压,但你沉默,只是稳稳地托起登攀者节节向上的希望。”

其次,深入挖掘寓意。

这是写咏物短文的关键一步,准确挖掘了寓意,文章则成功了一半。如《桥》;“用坚实宽厚的脊梁,背起了沉甸甸的希望,而它自己,却累弯了腰板。”借“桥”抒发了对任劳任怨的人的赞美之情。《圆规》: “你该为你惭愧,你以为你在奋勇前行,可总走不出自己圈定的范围。”托物明理,见解深刻。

不同的物有不同的寓意,即使同一物,可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不同的寓意,可褒也可贬。如,同是写雪花,有的褒奖:“只要你心中拥有太阳,照样能化为一泓碧水。”有的则给以贬抑:“幻化成棉絮,但不能给人温暖,幻化成面粉,但不会使人饱餐,一忽儿是盐,但味道消失了咸;一忽儿是糖,却品尝不出甜。因为一切假象,靠的只是欺骗。”

深入挖掘寓意还表现在要有哲理性,如《蛤蟆》:“丑陋,并非丑恶”,而后,巧妙地宕开一笔,“正如,美丽,并非美好。”哲理深邃,启人思索。

第三,要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咏物短文的语言应极其简练。如《蝌蚪》:“要走向成熟,就得甩掉尾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还应注意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如《扫帚 》“你能忍受,阴暗的处境,你更能忍耐,清洁之后,荣誉的冷落。”形象生动,意蕴深沉。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也是写好咏物短文的手法之一,如《狗尾草》:“不必畏惧,这个卑微的名字,从绿色中站起来,仍不失为,大自然的一景。”巧用拟人法,耐人寻味。

总之,咏物短文,题微旨宏,以小见大。既要精辟,充满哲理的火花,又要凝炼,片言见真意。因此,要想写好咏物短文,平时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第五篇: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一、导入

何为“咏物抒怀”?“咏物抒怀”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的写法,在写作手法上又称之为“ 托物言志 ”。

二、温故知新

(一)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 志向 和 情操 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 托物言志 ”。

(二)托物言志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 志 ”(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托”:借、假托的意思)在某个具体之“ 物 ”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 象征 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 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 志 ”,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 物 ”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三)再读《爱莲说》,看看作者是托了什么“物”言了什么“志”的呢?

明确:作者从 生长环境 、 体态香气 、 风度气质 三个方面来写莲花的高洁,表达了作者 洁身自好 、 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品格 的思想感情。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不仅外在形象特点相似,而且内在精神气质一致。

三、读经典例文,明晰写作思路。

“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对写作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经典例文一:

爬山虎

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

第1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它偎依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它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它生长速度慢,不如雨后春笋,可是,过不了几天,你会突然发现,它又长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上,漫成一片。

“爬山虎”没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那种娇艳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它却给人以力量,使人们努力奋进。每当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正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就感到羞愧。这时,这会立刻振奋起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要赞美“爬山虎”,我也要做学习和生活中“爬山虎”。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头引出所托之物—— 爬山虎 。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细描细绘爬山虎的 外形特征 和 内在气质 ,赞美爬山虎所 象征的精神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点明主旨,再次赞美爬山虎,并抒发自己 向爬山虎学习 的情怀。

(二)经典例文二:

贝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第2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第一部分: 拾 贝壳,开头引出 所托之物 。 第二部分: 绘 贝壳, 坚硬精致 。

第三部分: 悟 贝壳,居所 精致 、 一丝不苟 。

悟生命 , 做事精致 、一丝不苟 。

(三)“咏物抒怀”文章的一般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引出 事物( 引 语)——定向—— 记叙 ——略 第二部分: 描绘 事物( 物 语)——蓄势——精细 描写 ——详 第三部分: 托物寄意 ( 情 语)—— 升华 ——抒情( 因物抒情 )——略

议论 ( 因物明理 )——深

四、指点迷津:

“咏物抒怀”的文章要写好,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先选准“物”——它必须能承载你的那个“志”;二是再把你的“志”寄托于此——必须寄托得合理,寄托得巧妙。

(一)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 谦逊 的情怀;

第3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蜡烛”常用于颂扬 无私奉献 的精神。

(二)由表及里,想象深思。

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

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

(三)我们的写作思路

(1)选物。选出美好、熟悉或常见的事物,从它们身上展开某一方面的联想;

(2)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向着自己抒情的方向发展;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因物 抒情 或因物 明理 。

五、“咏物抒怀类文章”如何让景、物细致而生动(详写,它是抒怀的基础)

(一)方法总结: 细致观察 , 运用修辞 , 抓景物特征 。 片段一:

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片段二: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总结:文段一作者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文段二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树不同部分及有风没风时叶片的不同色彩及形态。

第4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这告诉我们在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创写中,我们要注意写出不同景物不同时间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家的景物变成自己的景物,把看似共性的景物变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景物,也才能化一为万,为我所用。

(二)方法总结: 调动感官 , 化一为万 , 多角度描写 。 片段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片段二: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总结:文段一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描写春风的和煦;文段二作者借助老僧、红砖、癞蛤蟆来写秋雨,把秋雨给人带来的压抑、忧郁表现得让人心碎。同学们其实写景如吃饭,要“色、香、味、形”俱全才行。

(三)方法总结: 理清思路 , 把握顺序 , 写出层次感 。 片段一: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片段二:

第5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总结:文段一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了人们观看日出的景象,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段二作者站在小溪旁,按从下到上、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写出了小溪及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实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一种是空间顺序。愿同听之用之。

过渡语:

同学们,掌握上面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较好的写景类的文章,但我总感觉还缺少点什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咏物抒怀类文章”如何文章灵动而厚重(略写,感悟深刻,全文立意不凡)

(四)方法总结: 意在笔先 , 化实为虚 , 要情景交融 。 片段一: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化用冰心诗: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片段二:

在浓叶的掩映下,昙花的花瓣似天使的翅膀,晶莹灵巧,好像随时都会振翅向月宫飞去一般。在月光下,她们有如俏立在薄雾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那样的飘逸、清新。在花朵的中心,吐出了一束细细长长的花蕊,淡淡的幽香从花蕊中,绵绵地渗透出来,空气中每一个分子,似乎都沉静在花香里,整个夜突然变得清香了。由于她们生命的短促,所以在绽放的每一分每一钞里,她们都试图完全展现她们的风姿,尽情在散发出生命的光和热。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人的生命和昙花相比,真可算是漫长的,但我们许多人青丝变白发时,不也还在感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吗?其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与深度,其实像昙花一样漂亮地来,灿烂地死,比起虚度百年要好得多。

第6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总结: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那种勇于担当的责任,对万事万物的悲悯心,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虔诚。所以我们在写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时,要意在笔先,想好我们要写什么,为什么,怎么写,做到以景促情,情景交融。

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七、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从生活中选择三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蚂蚁”“桥”“小草”“绿叶”等展开联想,寄托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列出作文提纲。

绿叶礼赞

第一部分: 引出 事物( 引 语)——定向—— 记叙 ——略 排比句写各种人对 花的喜爱和赞颂 ,引出我对 绿叶的重视 。

第二部分: 描绘 事物( 物 语)——蓄势——精细 描写 ——详 ①春天的绿叶: 红花需绿叶衬托 。

②夏天的绿叶: 为人们送来阵阵凉爽 , 遮挡烈日 。 ③秋天的绿叶: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第三部分: 托物寄意 ( 情 语)—— 升华 ——抒情( 因物抒情 )——略

过渡、联想,由 叶 及 人 。 议论 ( 因物明理 )——深 礼赞 绿叶 ,作 绿叶一样 的人。

守候一株水仙

第一部分: 引出 事物( 引 语)——定向—— 记叙 ——略 母亲从乡下来城里住,不识蔫了的水仙,感叹惋惜。

第二部分: 描绘 事物( 物 语)——蓄势——精细 描写 ——详 ①我欲扔掉蔫了的水仙,母亲 不忍生命遗弃 ,阻止我。

第7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②母亲 悉心照料水仙 。(母亲:执著守候,呵护生命)

③夏去秋来,水仙虽发出了 些许嫩芽 ,但仍然被我 轻视 。(水仙:不懈生长,绽放生命) ④来年春天,水仙 长势茂盛 ,开出 娇嫩的花朵 ,我被惊呆了。

第三部分: 托物寄意 ( 情 语)—— 升华 ——抒情( 因物抒情 )——略

议论 ( 因物明理 )——深 我:难信事实,惊叹生命。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 让人失望 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 顽强的生命 ,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 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 ?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 一株水仙 ?少一些 抱怨 ,多一些 坦然 ;少一些 嫉恨 ,多一些 珍爱 ;少一些 冷漠 ,多一些 感动 ;珍惜生命里 所有的好 ,让生命 极致绽放 ,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荒漠中的苇

第一部分: 引出 事物( 引 语)——定向—— 记叙 ——略

本文开头描写沙漠的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

第二部分: 描绘 事物( 物 语)——蓄势——精细 描写 ——详 ①细致而生动的描绘荒漠中的苇。

② 江南水乡 、 诗经 、 白洋淀 的芦苇。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

第8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存活时间长。

③荒漠中的苇: 瘦削 、 缺少气势 (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 恶劣 (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 短 。

第三部分: 托物寄意 ( 情 语)—— 升华 ——抒情( 因物抒情 )——略

议论 ( 因物明理 )——深

【张林写的结尾】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管它是坚韧、强壮的还是瘦削不成气势的,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可能。生命要顽强不息,直至最后一刻。要让生命有的意义在与努力与不息,这样,才能让生命放出最灿烂的光彩。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 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 不讲方式 , 不图后果 地向上生长,直至 呼出最后一息 。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 最后的努力 , 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 。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 一种美妙的景 。

第9页,共9页 (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上一篇:进场协议书范文下一篇:经济区战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