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讨

2022-09-11

我国当前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 很显然已把教育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高校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明显不同于其他专业技能教育。它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 是真正人类灵魂的塑造。在做文化人之前, 引导学生做一个明白人。“以人为本”这个目前处于流行前线的政治词眼, 就更加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和思考了。

在教育活动中, 我们体会到有些大学生不善于与人交往, 进而形成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尤其当代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缺乏与同龄伙伴在一起的交往经验, 对人际交往的规则体验较少, 只是僵化地理解社会的规范、职责、角色形象等问题, 缺乏实际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

因此, 灌输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教育活动中, 应该作为首要任务, 而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就是这一任务的主题。

1 初步探索“以人为本”的概念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 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 以人为重, 以人为先。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 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 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在当今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中, 思想逐渐趋于成熟的高校学生在衡量社会各种事物时, 自然而然地都会拿事物之间相对应的价值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构成了学生思想中的价值体系。而这种价值体系在塑造自我价值的思想过程中, 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以人为本”不是让学生去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 而是培养其在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同时, 进行自我灵魂的锤炼, 自我行为的约束, 自我性格的塑造。“以人为本”的理念, 不仅要学生去理解以培养自己能力为本, 还要兼顾到与其他人人际交往为本。“双本合一”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精髓, 更显得淋漓尽致。

“以人为本”充满人文气息, 是人们对人性的一种回归。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同时, 要把其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相统一。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学生文学活动的一个主题, 这不仅能充分渗透“以人为本”在学生之中的广泛关注程度, 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甚至在提高他们对人性的理解也有着重要意义。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误区及对策

2.1 交往中出现自卑、自负、害羞、自闭

这四种情绪 (也可以称为心理) 归为一类, 主要原因是均为对自身的情况不够了解, 不能正视自己和他人的差距, 要么自视清高, 要么妄自菲薄。这种情况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最大的障碍。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往来, 是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以上所说的性格特征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不利于团体协作。特别是大学阶段, 一个人要是长期被他人冷落一旁, 其心理必将受到严重损害, 造成心理的不正常。学生之间的交往, 越是回避, 心理上就越容易产生被他人遗弃的感觉, 越容易加剧自己的封闭观念, 行为上愈发处处设防, 导致人际关系严重不协调。马加爵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要恰当地自我解剖, 主动地敞开自己的心扉, 尤其是对自己信任的朋友。这样才能得到群体其他人的接纳, 真正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这些心理不管是先天的, 还是后天的, 都属于可调节性情绪。需要教师或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疏导, 避免发生由于心理疾病而引发的悲剧。因此, 教育工作者和学管工作者始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准则, 才能更加顺利的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2.2 交往中出现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产生, 是由于学生把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与周围的人进行了不合理的比较, 从而形成心理不平衡, 并因此而产生不满、敌视、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的内心体验。它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是一个人自私、狭隘、虚荣和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嫉妒如同一柄双刃剑, 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对于那些对自己缺乏信心, 但又不容忍其他人进步的学生, 教师或辅导员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引导他们, 在其自身找出长处, 在适宜的情况下, 一展所长, 让他们确实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3 教育机构要将社会交际技能化, 学科化

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存在极大的失调, 矛盾冲突有着激化的趋势。这是一个信号, 预示着未来家庭的情感因素是决定一个家庭是否和谐的关键因素。我们思政工作者必须要在学生在校时期, 让他们对家庭的情感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生活是一个过渡期, 前承着儿女为主的角色, 后启着家长为主的角色。在未来的社会中, 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发展走向, 影响着社会结构性质的变化趋势。所以, “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 把我们领入了一个新时代:必须要在大学建设一套完整的、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班子, 把社会交际作为一种技能, 当作职业教育传授于学生。因此, 政治辅导员就很自然地扮演了这个角色。

4 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就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化

有些青年学生经常为自己不善言谈和交际、性格内向而苦恼, 有的是多年养成的性格。那么能改变这种性格, 培养善于交际的能力吗?俗话说:“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这话其实并不完全对。“难移”, 并不等于不能移。人是发展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个人交际的频繁和社会实践的增加、知识面的拓宽, 个人的观念、意识以及性格都会有大的变化。只要你是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性格, 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 要确立信心, 摆正位子, 寻找自我, 正确估价自己, 不可盛气凌人, 也不可妄自菲薄, 不可没有自尊心, 也不能被自卑感压倒。应该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地生活在人们中间。改变内向性格、学会交际, 还要扩大自身的信息量, 多读书, 多看报, 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 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 注重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如打球、书法、下棋等, 都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增加交往, 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性格。另外, 在性格塑造方面, 还可以做以下努力:

首先, 要使自己让人喜爱, 并希望成为其他人的好朋友。其次, 在着手于他人建立友谊前, 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对他人感兴趣, 他人能不能令你感到愉快。另外, 还要注意本身的幽默感。

在社会交际中运用语言交谈的同时, 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 就是非语言因素。何为非语言因素呢?就是我们交谈和交际过程的动作、表情、环境等, 这些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交际, 值得我们注意。

摘要:“以人为本”, 本来是管理系统中的理念, 但它提倡的尊重人的个人主体性, 发挥自身潜能, 从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了交集。本文旨在探索“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9.

上一篇:小切口解剖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合低分子肝素应用治疗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下一篇:小议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