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劳动合同模板

2022-08-13

第一篇:黑龙江劳动合同模板

2015黑龙江林口县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招聘20人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实做好我县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推进我县城乡一体统筹就业,加强我县基层劳动保障队伍建设,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结合我县实际,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协理员20名,为确保此次招聘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招聘原则

招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用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二、招聘人数、对象与条件

(一)招聘人数:全县共招聘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20名,其中:三道通镇、柳树镇按定向定岗方式各招聘1名。招聘岗位报名需达3:1。

(二)招聘对象:具有林口县当地户口,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国家承认的专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男女不限。

(三)招聘条件:报考人员须身体健康,政治素质好,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并致力于在基层从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及其各种办公设备,服从工作安排。

三、岗位工作主要职责

所聘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宣传落实国家有关就业和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开展城乡劳动力基本情况调查、下岗失业人员调查,建立劳动力基本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协助各乡镇、街道(社区)开展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就业服务等社会保障相关工作;负责做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临时安排的其它中心工作。

四、人员管理及工作地点

被聘用人员安排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纳入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与基层服务平台其他劳动保障协理员同样管理、同等待遇。被聘用人员上岗后与县劳动就业局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限为一年,合同期满胜任本职工作的可续签劳动合同。被聘用人员,受县劳动就业局直接管理和工作指导,需服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安排。对不履行工作职责、不能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违反用工管理或有其它违法行为的人员,由县劳动就业局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五、招聘程序

(一)、发布公告:通过县政府信息网、县兴林广场LED电子大屏幕和乡镇、街道(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公告栏等途径,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

(二)报名及资格审查: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凡符合招聘条件的人员,须本人携带相关材料到报名现场报名。

1、报名时间:2015年8月13日—2015年8月14日。

2、报名地点:林口县劳动就业局(四楼) (三)报名携带材料:报名时应提交本人近期1寸免冠照片3张,户口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登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各二份。

(四)笔试: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统一考试,考试地点见准考证,出题和评卷工作由省厅委托专业部门完成。采取闭卷的形式,主要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时事政治”。笔试时间(另行通知)。

由省厅按笔试成绩由高到低确定聘用人员。不服从分配的按自动放弃处理。

六、岗位工资及福利待遇

被聘用的协管员工资待遇按每人每月1385元,由就业专项资金中支付,并为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项社会保险(不含个人应缴纳部分)。

报名咨询电话:0453—3585162

更多事业单位最新资讯和备考资料敬请关注黑龙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http:///heilongjiang/

第二篇:黑龙江省国内旅游组团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游者或旅游团体)

通迅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团旅行社)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许可证号:________________工商执照号:____________

甲方自愿参加乙方组团旅游,为保证旅游服务质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现就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内容与标准

1.主要事项

(1)团号_____________。?

(2)旅游行程安排见双方签字认可的“旅游行程表”。

(3)交通工具及标准、乘载条件。

(4)用餐次数及标准(早餐_____次,正餐_____次,标准_____元/人天)。

(5)住宿标准及条件(按照星级饭店档次级别)。

(6)导游安排(全程安排持证导游)。

(7)购物安排、旅游日程。

(8)购物次数_____(次以内)。

(9)娱乐安排。?

(10)旅行社责任险。?

(11)自费项目及价格(见双方签字认可的“旅游行程表”)。

(12)应交纳团费总额。?

(13)转(并)团旅行社名称。?

(14)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在业务宣传手册、店堂告示及公开广告所刊载或规定的内容经双方在本合同中约定后,即视为本合同的一部分。

二、旅游费用

1.费用包括:旅游行程表所列往返交通费、途中交通、餐费(不含酒水)、房费、非自费旅游项目第一门票;导游服务费。

2.费用不包括:旅游行程表所列自费项目及旅游行程表以外活动项目所需费用;机场建设费;航空保险费;卫生检疫费;旅游意外保险。行李保管费和超重(件)行李托运费;酒店内酒水、洗衣、通讯费等一切未在合同约定内的私人开支。

三、权利和义务

甲方根据乙方的要求,应提供参加旅游的真实有效的相关证件和材料。

1.甲方应妥善保管好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未委托乙方代管而丢失的,责任自负。如经公安机关认定系乙方责任所致,则由乙方负责赔偿。

2.甲方在旅游活动中应遵守团队纪律,配合导游完成本次合同约定的旅游活动安排。甲方有对自费项目选择权。

3.行程中甲方购物自愿,乙方导游和驾驶员不得误导强行购物,乙方对甲方因购物发生的质量、价格等纠纷不承担连带责任。

4.甲方如携带小孩应妥善监护。

5.乙方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6.乙方应全面、如实向甲方介绍其服务项目、质量和收费标准,并按规定在甲方报名时签订本合同。甲方报名时应一次付清团款。

7.乙方因参团人数不足不能单独成团,将甲方转让给其它旅行社出团,须征得甲方书面同意。否则乙方应承担总团款_____%的转团违约金。

8.乙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为甲方办理旅行社责任险。当甲方在旅游保险有效期内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意外事故时,乙方应及时取得与事故相关的有效凭证,并会同甲方或代理人按照旅游意外保险的有关条款和投保合同的约定,向承保保险公司办理理赔。在组织滑雪、漂流等旅游项目时,应明确具体活动地并为甲方办理旅游意外险。

9.甲乙双方应尊重目的地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和风土人情,违者责任自负。

10.团队运行过程控中,乙方应保证运行计划的实施,任何人不得无故擅自改变。但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在征得本团三分之二以上旅游者书面同意的情况下,可改变运行计划。

11.乙方增加服务项目需要加收费用,应事先征得甲方同意。

四、违约责任

1.乙方因自身原因造成甲方不能成行,应提前三天通知甲方,并全额退还已交团款。否则,除全额退还甲方已交团款外,应承担已交团款_____%的违约金。

2.甲方报名签约后要求退团,除须承担乙方由此发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外(含机票、订房、保险等),应按下列标准承担违约金:出发前_____天以上,已交团款的_______%;出发前_____天至_____天,已交团款的_____%;出发前_____天至_____天,已交团款的_____%;出发当天因自身原因误机、车、船而未成行的,已交团款的_____%。

3.甲方在旅途中自行离团或不参加已约定的某项团队活动,均视为自动放弃,所交费用恕不退还,损失自负。

4.甲乙双方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履行合同,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甲乙双方有努力补救损失的责任和义务,并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在合理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明。

5.乙方在旅途中遇到不可抗力以外的意外情况,如:因交通原因延误行程等情况,在保证继续履行本合同的前提下,可对行程作适当的调整,由此增加的费用或因此给甲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乙方承担。

6.在旅游行程中,甲乙双方就会同约定的事项是否如约履行发生争议,双方通过协商又不能达成协议时,任何一方不能因此单方面中止旅行,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

7.乙方在下列情况下应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

(1)对旅游质量和安全状况已做充分说明、提醒、劝诫、警告或事先说明;

(2)所发生的违约行为是非故意、非过失或无法预知或已采取了预防措施;

(3)质量问题的发生是全部或部分由于甲方自身的过错;

(4)质量问题发生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五、争议的解决方式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甲方可向全省各级旅游执法(质监)机构投诉。甲乙双方还可就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可另行书面约定。

七、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八、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日

乙方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日

第三篇: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合同

项目名称:_________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

承接方(乙方):_________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_________规划设计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以及建设部及黑龙江省有关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为明确双方责任,搞好协作工作,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 本规划设计委托概况:

1.1 规划设计委托文号、日期

_________

1.2 规划设计地点范围

_________

1.3 规划设计规模

_________

1.4 规划技术深度要求

_________

1.5 预计工作日期及阶段划分

_________

第二条 甲方按时向乙方提供下列文件及资料:

┌────┬─────────┬──────┬────┬─────────┐

│ 序号 │ 文件及资料名称 │ 内容要求 │ 份数 │ 提交时间│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第三条 乙方按时向甲方提交以下规划设计成果:

┌────┬─────────┬──────┬────┬─────────┐

│ 序号 │规划设计成果名称 │ 内容要求 │ 份数 │ 提交时间│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第四条 收费标准及拔款方式:

4.1 本规划设计按国家现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计取费用。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收费项目,由双方协商确定。

4.2 甲方应支付合同项目的规划设计费总额为(大写):_________元(小写:_________元),收费计算标准详见规划设计费计算表。

4.3 规划设计费按规划进度分期支付。本合同签订后,甲方支付规划设计费总额的30%,计(大写)_________元(小写:_________元)作为定金(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甲方再支付40%即(大写)_________元(小写:_________元);乙方提交全部规划设计成果时,甲方付清其余规划设计费,计(大写)_________元(小写:_________元)。

第五条 双方责任

5.1 甲方责任

5.1.1 甲方委托规划设计任务时,必须向乙方明确规划技术深度要求和阶段划分,按本合同第二条规定的内容,向乙方提供所需文件及资料,并对其完整性、准确性及时限负责。

甲方提交上述文件及资料超过规定期限15天内,乙方按本合同规定交付规划设计成果时间相应顺延;规定期限超过15天以上时,乙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规划设计成果时间。

5.1.2 甲方变更委托规划设计项目、规模、技术深度要求或提交的文件资料错误、或提交资料后又需作较大修改,导致乙方规划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另行签订补充合同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甲方应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费。

5.1.3 合同生效后,甲方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乙方未开始规划设计工作时,甲方无权要求返还定金,甲方未付定金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定金;乙方已开始规划设计的,甲方根据乙方该阶段实际完成工作量支付规划设计费,不足一半时,按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全部支付。

5.1.4 甲方应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分期向乙方支付规划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向乙方多支付相应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三十天以上时,乙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甲方。甲方上级对设计成果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设,甲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规划设计费。

5.1.5 甲方要求乙方比本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规划设计成果时,甲方应支付赶工费,具体金额由双方另议。

5.1.6 甲方可委托乙方代为收集所需文件和资料,并支付所需费用,具体金额由双方商定。

5.1.7 规划设计成果的设计版权归乙方所有,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复制乙方交付的规划设计成果或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乙方有权索赔。

5.1.8 甲方应为乙方派驻现场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5.1.9 补充协议中甲方应负的其他责任。

5.2 乙方责任

5.2.1 乙方按国家现行的规划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规划设计,根据甲方提出的技术深度要求,按合同规定的进度向甲方提交规划设计成果。

5.2.2 乙方对其提交的规划设计成果质量负责,并负责对规划设计成果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进行修改、补充。

5.2.3 合同生效后,乙方要求终止合同的,应双倍赔返定金;未收定金的,不予赔偿。

5.2.4 因乙方原因延误了设计成果最终交付时间的,每延误一天,乙方减收该项目设计费的千分之二,赔偿最高限为全部规划设计费。

5.2.5 乙方按甲方要求交付规划设计成果后,参加有关上级组织的规划设计成果的审查活动,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过本合同规定任务范围内的必要调整补充。需增加的内容及涉及的费用由双方另行商定,作为本合同的补充部分。

第六条 本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由_________进行仲裁(双方不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拆讼)。

第七条 其他事宜。

_________

第八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当及时协商并共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九条 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责任义务后,本合同即行废止。

第十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

┌─────────────────┬──────────────────┐

│委托单位名称:│承接单位名称:│

├─────────────────┼──────────────────┤

│(盖章)│(盖章)│

├─────────────────┼──────────────────┤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

│单位地址:│单位地址:│

├─────────────────┼──────────────────┤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

│电话:│电话:│

├─────────────────┼──────────────────┤

│传真:│传真:│

├─────────────────┼──────────────────┤

│省外规划设计单位准入批准文号:│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

││证书编号:│

├─────────────────┼──────────────────┤

│开户银行:│开户银行:│

├─────────────────┼──────────────────┤

│银行帐号:│银行帐号:│

├─────────────────┼──────────────────┤

│签订合同代表(签字):│签订合同代表(签字):│

├─────────────────┼──────────────────┤

│日期:│日期:│

├─────────────────┼──────────────────┤

│年 月 日│年 月 日│

└─────────────────┴──────────────────┘

┌──┬─────────────────────────────────┐

│││

│规 ││

│划 ││

│行 ││

│政 ││

│主 ││

│管 ││

│部 │(盖章)│

│门 ││

│鉴 │年 月 日│

│证 ││

│意 ├─────────────────────────────────┤

│见 │鉴证号:│

└──┴─────────────────────────────────┘

附件┌──┬─────────────────────────────────┐

│││

│补 ││

│││

│充 ││

│││

│条 ││

│││

│款 ││

││委托单位(盖章):承接单位(盖章):│

│││

││年 月 日年 月 日│

└──┴─────────────────────────────────┘

规划设计费计算表

┌─┬────┬─┬──────┬────┬────┬────┬─────┐

│序│项目名称│规│工日定额(工│难度系数│物价系数│其他系数│设计费总额│

│号││模│日/公顷)││││(万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篇: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和保障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以下简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工作。

省、市(行署)、县(市、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并组织实施本办法。

乡(镇)人民政府承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 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遵循政府推动、社会服务、农民自愿、城乡统筹、依法维权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开辟国内外劳务市场,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

二、三产业等途径,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并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土地规模流转。

第七条 各级农村劳动力转移行政主管部门对具有本省及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应当加强引导和宣传,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工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培训扶持

第九条 各级农村劳动力转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发挥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扶贫开发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和优化配置教育培训资源。

第十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单位应当符合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规定的条件和技能就业培训的要求,并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单位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法律道德规范、安全生产及职业病防治、城镇生活常识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务工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

按照前款规定培训合格并符合职业技能鉴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当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应当为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投入,建立由政府财政支持、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

保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 农村劳动力输入地人民政府应当把提高农民工岗位技能纳入当地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就业前技能培训。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招用的农民工进行务工技能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的培训。

从事采矿、建筑施工以及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等生产、经营作业的农民工,应当由用人单位进行专业安全生产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经相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特种作业工种的农民工,还应当由用人单位安排其依法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后,方可上岗。

农民工不承担前两款规定的培训费用。

第三章 转移服务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埠外机构、输出基地或者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开展劳务对接,扩大向省外、国外的劳务输出。第十六条 农村劳动力输入地人民政府在编制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应当统筹考虑长期在城镇就业、生活的农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将其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

第十七条 各级农村劳动力转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其培训、输出等方面的档案和信息体系,并及时更新和发布农村劳动力网络信息,供社会共享使用。

第十八条 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设立专门窗口,免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登记和咨询等服务。

职业中介机构和人才交流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偿就业服务的,应当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给予补贴。

第十九条 农民工在镇或者中等以下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和稳定的收入并申请落户的,应当准予落户。

大城市对农民工中的高级技工、技师以及其他有特殊技能或者突出贡献者,应当准予优先落户。

第二十条 农村劳动力输入地人民政府应当承担与农民工同住子女的义务教育责任,将其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接收适龄的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和城镇学生应当同等对待,不得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赞助费或者其他费用。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设立助学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等方式,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第二十一条 农村劳动力输入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把农民工及其同住子女的免疫纳入当地免疫规划,并加强对农民工及其同住子女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工作。

第二十二条 农村劳动力输出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输出人员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发放计划生育手册;有关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输出人员落实避

孕节育措施。

农村劳动力输入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做好农民工计划生育工作,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

第二十三条 农村劳动力输入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解决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农民工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同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未在户籍所在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以按照就业所在地城镇职工缴费标准和办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录用的农民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使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四条 在用人单位已参加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流动就业,原用人单位和新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和社会保险待遇合理接续。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有成就者返乡创业,引回资金、项目和人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农民外出务工回乡创业扶持基金。

金融机构对农民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有成就者返乡创业,应当在一定期限内依法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

第四章 权益保障

第二十六条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与城镇劳动者享有同等的劳动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和用人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保证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农民工就业在地域、性别、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待遇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

农民工在安全保障、评定技术职称、晋升职务、评选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及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与城镇劳动者机会均等。

第二十七条 职业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农民工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农民工收取财物,不得扣押农民工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和其他物品。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与农民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内容,农民工的劳动时间、休息休假、报酬支付、劳动关系的解除,以及女性农民工权益保护等,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鼓励用人单位与农民工订立劳动合同时使用劳动合同示范文本。

第二十九条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和责任制度,推行网络化监察方式,依法处理各类用人单位存在的违法收取或者扣押农民工财物、不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未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用人单位存在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农民工有权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农民工维权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受理并调查

处理农民工的投诉、举报。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农民工参加工会的权利,吸纳农民工参加工会。用人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集体协商代表中,应当有相应比例的农民工代表。

各级工会应当以劳动合同、劳动工资、劳动条件和职业安全卫生为重点,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三十一条 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农民外出务工为由,随意收回、调整其承包地,侵占其土地流转收益。

外出务工的农民流转土地的,应当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民工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及时化解土地争议、劳动争议等社会矛盾。

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申请仲裁、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并符合法定受案条件的,有管辖权的机关必须受理。

第三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农民工,不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并简化相关手续。

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案件,有关单位应当在律师调查取证、查阅复制档案资料,以及农民工参与仲裁、复议、诉讼、鉴定等方面提供协助;涉及相关费用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免收、减收或者缓收。

第三十四条 农民工应当增强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农民工应当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行为准则、社会公德、公共秩序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应城镇工作、生活的要求。外出务工的农民应当承担户口所在地村民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有 关行政机关或者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致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

(二)违法实施审批、收费、处罚,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或者违法增加农民负担的;

(三)侵占、挪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

(四)违法干预用人单位依法自主使用农民工的;

(五)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单位弄虚作假,骗取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资格或者骗取培训补贴资金,未按照要求完成培训任务的,由县级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资格,会同有关部门追回培训补贴资金,并视情况提请有关机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赞助费或者

其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并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未保证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和社会保险待遇合理接续,与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所签劳动合同不合法,违法延长农民工工作时间或者未按照规定支付延时劳动报酬,未按期足 额支付农民工劳动报酬或者无故克扣劳动报酬,以及剥夺农民工参加工会的权利的,由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九条 职业中介机构或者用人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农民工收取或者扣押财物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农民工本人,并按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扣押农民工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农民工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每扣押一个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给农民工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农民工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农民工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随意收回、调整外出务工农民所承包的土地,侵占其土地流转收益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省以外的其他农村劳动力到本省行政区域内务工及其权益保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二○○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第五篇: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研究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背景

我国农村在进行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许多非农岗位上已经出现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减少城乡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的处理核心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的出路就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国家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与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不开。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拥有大批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在农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村出现了大批劳动力。虽然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这些年来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使得这资源白白的浪费。在目前黑龙江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农业开始转向现代农业,这样又无形中又增加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劳动力得不到很好的转移和开发利用,不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还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只能正在解决农民在转移就业中所面临的困难,才能确实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研究的目的1. 描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普遍性,总结其运行的基本规律。2. 通过对不同区域劳动力素质与地方经济发展阶段水平进行考虑,总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排斥力和外部吸引力。3. 应用劳动力转移理论解释现实现象,总结与延伸劳动力转移背后的规律性,重点阐述转移过程中的内、外部制约因素与动力因素。4. 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的对比分析,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转移的有序进行提供系统的框架建议与实施措施。 研究的意义1. 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全面、系统地运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这是一项值得认真去做的工作。在我国目前这方面研究依据的主耍理论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虽然已有理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这种解释,往往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而且是就经济论经济,忽视了对g标价值因素的分析。由于缺乏统一的、一贯地指导思想,国内这方面研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本质特性、根本动因、内在因素以及方向、道路等一系列问题都存在重大分歧,有些认识还相当纷乱。2. 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的研究,国内外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同时,也有一些综合性的混合模式可以参考,但还没有一种模式是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四种因素群,即生产力素群、生产方式素群、上层建筑素群、B标价值因素群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将其整合起来的模式。本课题的整合模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述四大因素群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的整合及其相互作用才是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内在运行机制。3. 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从宏观上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律,从黑龙江省的调研实际,找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合适的解决途径与办法。这些探求与成果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选择的研究如何合理有序的将0前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在路径选择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走亦工亦农的发展道路,主要方法是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走亦工亦农的转移道路,在保证正常农业生产的同时,在农闲时选择出打工就业,这种路径要求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大力推广“亦工亦农”就业路径,并开拓亦工亦农的经济结构,增加亦工亦农人口比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二种路径是就地转移,即依靠本地的经济载体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以满足本地待转移劳动力的需求,该观点认为,我国应加快城市化进城,推进小城镇的发展速度,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等方针,实行“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针,就地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1.2.2.2关于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研究学者关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点:第一关于个人自身特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往往由先天与后进城的转移路径基本上是从农民工家庭生活,子女教育压力及老人照料,缓解大城市就业、社会治安及公共生活设施承载能力等多方面方面考虑,同时也结合了走中小城市化道路的观点,即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不影响城市发展的进程。武双(2007)的研究支持这种路径选择,认为“城市一味的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会给城市自身的就业增加巨大的压力之外,也会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预期收益、增加生活成本。所以要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就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出发,立足于城镇化建设,通过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部消化。”1.2.2.4关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也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整合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也为我国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都阳、朴之水(2003)通过对中国西部地区4个贫困县所做的实地调查发现,有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家庭整体上相对于农村其他家庭具有明显的经济收入优势,对农村来说,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仅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外出农民工到城市务工也会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增加就业技能,同时也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回资金和新观念认识,促进农村的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对城市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到来,会解决大量的城市用工缺口,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他们的力量。再者转移也会产生对社会否面的影响,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输出地和输入地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比如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比例失调,大量农田被荒弃,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等,对输入地来讲,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社会管理成本不断增高,大量的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生活秩序的冲击也不容忽视。51.2.2.2 关于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因素尹少勋(2010)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按照转移的方向性分为三个部分,即转移的源头、渠道和去向,再通过设计模型和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几个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影响最大的因素,即制度和收入水平对劳动力转移影响最大。张伟志等(2004)认为影响劳动者进行转移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二元体制结构制度、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影响及劳动者个人自己因素等。裴新辉等(2008)认为,土地制度对农业劳动力的约束、户籍制度的约束以及城市劳动力市场制度对非城市劳动力的歧视都是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目前来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最大因素是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赵荣祥(2008)则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才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求相应的劳动力与之相适应。陈舒静(2008)等在重庆綦江县调研就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调研时发现农民需要社会保障。赵慧卿等(2009)人认为虽然传统的土地户籍制度是一个阻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但是农民自己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才是最大的障碍。黄国华(2010)等通过对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得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转移率就越高,反正越低。尹少勋(2010)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法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不同的方面,即源头、渠道和去向,得出了农民收入的变化和现有制度的规定才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因素。1.2.2.3 关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对策周陆昌(2008)运用比较劳动力生产率法对黑龙江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测算。周陆昌把那些达不到平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力看作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总是从劳动生产率低下部门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他们同时对1982 年到 2005 年期间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发现黑龙江剩余劳动力数量在呈逐年增加趋势。认为目前就业的农民工基本缺乏工伤保险,遇到大病等缺乏保障,政府应该为有文档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城镇医疗保险。黄嘉(2009)认为,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提高农民劳动素质,这些都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贾常晋、田新翠(2009)认为应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农业产业内部发掘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度,加速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给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曹海英(2010)通过对目前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化和工业化,提高劳动者素质,只有通过改革废除目前不合理的户籍和土地制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城乡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的吸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公开和健康2-2-

2国外研究状况。1.2.1.2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 _提出来的。它将一国经济分为以工业为主的城市部门和与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一部门。他认为现代工业为什么会在劳动生产率上远远高于农业,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劳动工具的进步,完善了工业体系的生产方式。在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村人口众多,而现有的土地无法承载如此多人口的现实问题,农村地少人多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农村劳动力的剩余,而农村劳动力的富余正好与城市工业用工不足的现状相匹配,因此这部分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农业生产部门去城市发展,并且农业生产的的产量也不会下降同时还有利于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刘易斯的理论思想是二元经济结构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进而引起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其理论对对我国的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2.1.3托达罗模型这一模型以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于1970年提出来的并以其名字命名,体现出托达罗在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代表性。在转移动机的解释上,诸多学者都认同经济因素是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托达罗之前,大多数研究者将实际工资收入的差异看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动力因素,而托达罗则认为是预期收入差异造成了劳动力的转移而非实际收入差异,该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强调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只有农村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才有可能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合理有序转移,这样也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由于农民流动而造成的城市发展问题,如失业、城市管理问题等,这一模型指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还在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1.2.1.4 “推力一拉力”理论“推力”和“拉力”理论最早是由赫伯尔和米切尔于20世纪30到40年代提出的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他们认为,迁出地的耕地不足、就业不足、基本生活设施紧张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构成了迁出地的“推力”,促使人们向其他地方迁移;同时,迁入地更好的就业机会、基本设施和生活质量,构成了迁入地的“拉力’,吸引人们向这一地区迁移。“推力一拉力”理论随在时间上被较早的提出,但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应该得益于唐纳德.博格等人在50年代末发展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充实,使其更具有2西方发达国家16世纪初期便开始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19世纪中、后期绝大多数人口已居住在城市,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较早而且已经形成多种颇具影响力的学说,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主要内容: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查阅大量文献、报告,翻阅了解国 内、国外相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成果,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流派及思 想,以揭示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对推动农业发展的作用。

二、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的研究。本部分试图通过 对转移关系的研究,发掘其相互之间内部作用的机理,为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剩余 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三、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研究。为使本次典型调查反映出黑 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真实情况,本文采取“入户调查为主,面上座谈为辅” 的方式,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绥化等 6 个具有区域代 表性的市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市确定 2 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随机 确定 1 个行政村,随机抽取了 1200 个农户(每个村 100 个农户)作为调查样本, 通过逐户填写问卷,了解掌握调查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并做了深入分析研究 的准备。

四、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科学准 确的了解当前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用以判断后金融危机时期农村 劳动力转移的走向和态势3-3-1研究主要内容3-3-2研究的方法规范分析 本文在第一部分的文献综述部分采取的是规范分析法,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 的相关文献,从而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有了初步了解,从他 们的研究中提取了对本文研究有利的精华部分,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 上进行研究。 1.3.2.2 定量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测量手段对现存黑龙江农村劳动力的规模数

量进行了估算,主要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统计测度法计算出黑龙江省全体居民 的总收入,再通过劳均产值测算法计算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最后估算出农 村剩余劳动力率。这种方法定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标准是看其收入是否低于黑龙 江省居民平均收入。第二种方法是是通过一个公式来测算农村剩余劳动力即:农 村剩余劳动力=农业从业人口—农业增加值/(生产总值/社会劳动者),这个方法 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界定为那些达不到社会平均生存率的劳动力。 1.3.2.3 定性分析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来对黑龙江农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分

析。两者分析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定量分析是进行定性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定性分析是对定量分析的深化。本文开始用定量对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变 化趋势以及转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定性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 转移办公室的数据进行分析来了解黑龙江省近几年的农民转移就业的动向和规 律。3-3-3研究的技术路线

上一篇:合肥市民营医院分析下一篇:化工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