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志一范文

2022-05-22

第一篇:研修日志一范文

研修日志一

通过这些天网上学习,我感悟颇深,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这些天里的学习感悟。

这次学习,让我拥有机会能够与专家零距离接触,聆听教诲,看视频、听专家的讲座,与众多教育同行交流思想、一起成长,专家老师们高屋建瓴,指导教师诲人不倦,激发我探讨教育规律的热情。通过远程研修,专家讲座的内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次学习,我还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师德为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时刻注重为人师表、自尊自律、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学生快乐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入手,在活动中尊重每一名学生,要考虑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善于学习、反思、总结。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及时反思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总结后再次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使自身的教研能力不断的得以提升。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学习,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平时由于工作忙,很少潜下心来学习,通过这次学习,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学习我的收获很大,进步也很大,我将继续坚持网上学习,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现状,不断的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教学研修日志一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修日志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自“诗三百”至唐诗宋词,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也能听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激愤呐喊,“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徜徉在这部宝典中,如果学生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诗歌的“言外之意”,老师依然把一首首优美、清新的诗肢解成字、词、句的知识点堆积,那我们就不要指望语文课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诗歌鉴赏中有一些个人的体会。

审美客体,是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景物、音韵、意象的,也可以意境的、人情的,甚至是哲理的,它们是学生产生审美体验的前提。教师要深刻挖掘各种审美对象,把学生的审美注意力集中凝聚中审美对象上,引导学生对美的因素的感受。

一、景物美

作品中用精美的词语描写景物,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画,让人联想翩翩。诗人的情感和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景物的调协,使得两者统一,形成了完整的有机体。它们相互烘托,益见其美。这就是由于物景对象提供了一种美,一种与诗人情感和谐的美。

二、韵律美

鲁讯先生曾说过,诗歌起于劳动,源于“吭唷、吭唷”之声,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

古诗词曲大可以用来歌唱,既可歌唱者,必有节奏音韵,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至今可以歌唱。即使是不可歌唱的现代诗歌,也具有音韵美。

三、意象美

朱光潜先生曾指出:艺术的任务是创造意象。意象在诗歌中,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是意象成了诗人情感的直接现实,也是诗人审美活动的直接现实。诗人的情感表达,主要通过意象的呈现来实现,使意象完成“心象”向“语象”的转变。

四、意境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我们也常常用“诗的意境”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优美。

五、人情美

诗有状物写景、抒情议理的,也有叙写人情的,描写与人间的变往,表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无论是哪一中人情,都饱含着强烈的人世间的情感,这些情感都会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这就是人情美,让人的情感、心灵得到一净化与升华。

美,无处不在,除了以上几种审美客体之外,语文课堂氛围也具有审美因素,尤其是诗歌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师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和投影的渲染;录音配乐、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等等。它们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第三篇:高中语文研修日志一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在理解这些基本理念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

第一,语文教学对象的全体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不是为少数尖子学生设计的。例如,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祖国语文是祖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作为首要目的,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语文课程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还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语文素质培育的全面性。语文素养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的有机结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大发展和突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和性学习,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发展和突破。具体表现在一有利于语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有两个通道:即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两个渠道是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两翼”,相辅相成,既有紧密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有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润物细无声”。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大大增强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三有利于各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探究的需要,随时改变原设计的思路,沿着更新的目标去探索、前进,以求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的进行设计活动,这样便产生了强大的内驱力。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3、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

以往的教学突出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将“过程和方法”提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的重要高度来强调,无疑是对旧教育思想的有利反抗。关注“过程和方法”,既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又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老师并不陌生 ,但是,从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他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把他们列为三重之一,就是要强化观念,坚决落实,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首先,“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学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尽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在不少老师的眼里“主导”即“领导”,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课堂所有环节的设计都按着自己的思路,运行在自己设计的框架之中,而学生永远是教师操纵的对象,在这样“主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然大打折扣。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要求教师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要认真考虑才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考虑给他们创造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机会来运用、提高。这样,教师必须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过程。所以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必然会引起权重的转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巩固。其次,“过程和方法”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教法向学法的转向。过去,老师设计的是教案,研究的是教法,现在,新课程标准强化“过程和方法”,就促使教师要把重点落实在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去解决实践问题,即要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学法指导上。“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法指导,并不仅是简单的学习几种方法,更有着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会做人的深刻涵义

第四篇:国培个人研修日志一

城固县五堵初中 刘明旭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 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参加教师远程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任务。在这里我浅谈我自己第一阶段的培训体会,通过学习,我感觉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要平等地、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漫长而艰巨的,要快乐地走下去的话,必须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动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激情和努力去培养学生。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做个出色的教师。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其次,自已的学习、工作态度也更加严谨了。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看着同仁们积极上进的劲头和激情,我不断反思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我们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要想形成自己的教法,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再次,重新认识教师角色,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这种改变要求教师不能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肩负起培养人的重任。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探究问题不能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比如:讲课避免抽象讲解,在《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没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和问题探究中来了,那么这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所以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方方面面,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知识。 通过网络研修,让我领略了许多同仁的教学风采及文笔。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教学上更新观念、提高能力的紧迫性。让我有所收获的同时,更让我深受鼓舞。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国培”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娇气,焕发出无限生机。培训中,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定以这次国培学习为起点,更加努力,精心耕耘,让培训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第五篇:新教师培训感悟 研修日志一

新教师培训感悟

2013年7月我正式上岗,成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此期间,区教育局为了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岗位,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区进修学校组织所有新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培训。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全体新教师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和新理念,初步掌握课程标准,加强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方法和技能,了解当前学生的教育情况,,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通过本次培训,我明白教师这份职业的沉重分量,更加明确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担负的责任以及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我将来的工作初步指明了方向。

此次培训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浇灌,让学生萌发爱心的嫩芽,这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密切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师爱的语言,爱的行动能够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树立好榜样。传统的打骂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该用更宽容的心态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的地方,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从而减弱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教师爱的感召下有所改变,有所进步。 一切理论都要依靠实践来实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新教师,光有教育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加以锻炼,不断反思总结,用爱去浇灌学生,用热情去打动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通过此次培训,我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实现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上一篇:游戏客服部范文下一篇:仪式开场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