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抒情散文静夜思

2022-08-12

第一篇:高三抒情散文静夜思

静夜思优美散文

夜晚,月光如水般洒在白天阳光照耀充足的阳台上,喧嚣过后的你,泡上一杯散发着芬芳的,飘着淡淡清香的茶,嗅一嗅,品一口,让心静下来。人生是否总在奔忙之中?

即使如此的奔忙,生活还是颠沛流离,即使你的奔忙,为你换取了大笔财富,解脱了你操劳的双手,释放了你匆忙的双脚,可是你的思想却总是如陷牢笼。

怀疑一切,又怕失去一切,如同一切都不是你的,你的一切即使深拥在手,却又如同没有,幸福转瞬即逝,你也可能感觉不到真实的快乐,内心只有欲望的满足。

奔忙 焦虑 急躁,患得患失,这样的人生,是因为你还没有入境。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人生如能换一个角度,会让人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不至于思想总是禁锢着,能体味这三种境界的人,在繁杂的生活中,就能够宽容豁达地面对人生的种种坎坷和困惑,勇敢的生活下去。

月光依然如水,只是茶缺少了淡淡的芳香和温度……

第二篇:8.静夜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

知景、悟情,积累语言。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

(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

静夜思

床前/明 月 光,

疑是/地 上 霜。

举头/望 明 月,

低头/思 故 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填 空 。

“目”字共( )画,第二画是( )。 “耳”字共( )画,第六画是( )。 “头”字共( )画,第一画是( )。 “米”字共( )画,第二画是( )。

二、用直线画出三拼音节。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 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____________。

3.“静夜思”中的“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4.“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5. 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想起了自己的__________。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 。

1. 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静夜思

静夜思---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苹果卡片。

2、板书一幅苹果树大图带生字拼音。

3、小贴纸。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让学生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喜欢古诗,了解诗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老师听说我们班有很多聪明的孩子,会背很多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 老师也会一首,想不想学一学呢? (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黑板上的诗。

老师教读。

二、介绍诗人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写在诗的题目下面的就是诗人的名字,和他所在的朝代。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揭示诗题。

(出示插图)请大家翻到页,图上画的就是诗人李白,那他在干什么呢?

2、现在是什么时候?是在晚上,所以诗人这首诗的题目是《静夜思》。我们一起读读题目。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3、在一个安静的晚上李白在思念着谁呢?

4、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读读这首诗。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⑴ 老师读古诗,请同学们认真听。

⑵ 请检查预习时是否圏完了出本课生字。

⑶ 请把你圈出的生字给同桌检查勾完没,勾完的读给同桌听听。

(4)你们饿了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苹果,看看你能吃到多少个? A: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如果你会读,请吃掉他。老师贴在黑板上。 B:出示拼音卡片认读。

C:你能给它找到家么?请生上台贴在对应的字头上。 (5) 齐读生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颜色不一样?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

(6) 下面请同桌的小老师帮我检查你的同桌会读了吗?注意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活动)

(7)请部分差生读。

2、认清字形(活动)

⑴ 学生小组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字。

⑵ 带拼音齐读黑板上的字。

⑶ 去掉拼音抢读生字游戏,打乱顺序抢读。

3、身体写字游戏。(活动)

A:请同学们离开座位站起来。请用头写静-----(眼睛,舌头,手,手肘,腰,屁股,脚)

(4)摘苹果游戏(活动)

出示带有生词的苹果,“谁能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请学生摘下带有自己认识的生词的苹果,领读。能做动作的请大家做动作。

五、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⑴ 下面老师想看看男生和女生谁把诗读的最好。交换读。边读边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

⑵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⑶ 指名说说。李白在晚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想到了自己的故乡,思念亲人。

2、入境朗诵

⑴ 学生自由练读 -----读给同桌听听。

⑵ 师范读

⑶ 师生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大家喜欢李白的诗吗?唐诗三百首中还有许多这样美丽的诗,大家可以在里面去找一找,背一背。

板书设计: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月光——霜 疑是/地上/霜。

明月——故乡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四篇:静夜思

《静夜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海云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新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静夜思》歌曲、抄写课文、生字卡片、李白头像 教学过程:

一、歌曲欣赏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但是万老师有一个要求:希望小朋友们认真欣赏的同时,注意一下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待会儿告诉老师。(播放歌曲《静夜思》)

谁能告诉万老师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可以说你听到的歌词,也可以说歌名。(指名答)

对,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出示李白图片)他的诗不仅写得多,而且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称他为“诗仙”。诗仙就是在说诗人--“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理解课题并质疑

(1)理解课题 A 给生字口头组词 静:安静、宁静、静悄悄

夜:夜晚

1 思:思念、想念、想 B 串讲意思

(2)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4、出示挂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 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每个字的发音,以及朗读的节奏。

.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读字正音 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读“床”时要注意什么?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2.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3.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4.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 (2)读后正音。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 这道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霜 举 望 低)

2、(指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提示: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再次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8.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9.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五)说话训练

你有仔细看过夜晚的天空景色吗?你看到的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

3 《静夜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巩固认识10个生字和新偏旁“攵”,会写生字“目、耳、头、米”。 教学重难点:

写生字。

课前准备:《静夜思》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个别认读,领读,齐读,并用生字口头扩词。

2、指名背诵古诗、齐背古诗

二、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

1、再现生字

⑴ 学生小组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字。

⑵ 指名说一说。

⑶ 抢读生字游戏。(在花瓣上出示本课生字)

相机理解“举”、“举头”: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请举头,“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⑷ 摘苹果游戏

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谁会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请学生把认到的生字苹果摘下来组成词大声读出来。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教师范写。

4 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

(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五篇:静夜思

静夜思·李白|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

《夜思》由创作,被选入《》。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栏目。

【原文】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诗》原版】

床前看月光 ,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山月 ,

低头思故乡 。

现存《静夜诗》是明代以后的版本。11世纪宋蜀本的《李太白集》即是原文,并且目前日文版本也用的是李白原文。

【注解】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翻译】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评析】:

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赏析】

《静夜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诗,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也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与亲人相守相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会背这首小诗的,为什么这样一首语句平白如话,情感朴实无华的诗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唤起了深深的共鸣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青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也许,作者本来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家乡,可是却被强烈的思乡情怀唤醒,在朦朦胧胧中,错把地上的月光当做了秋霜亦未可知,“疑”字,用得很传神,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恍恍惚惚的感觉,因为自己也隐约地意识到,在屋里是不应该有霜的,可见第一反应是霜,而第二反应就有点怀疑了,等到醒悟过来,这并不是秋霜,而是“床前明月光”时,其实已经是第三反应了。至于为什么第一反应恰恰是秋霜,则又是颇为令人寻味的,因为秋霜历来是一种感伤的暗示,它表示这又是一年秋风起,唤起无数客子心中深藏的年华易逝的迟暮之感,对此,李白是深有体会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正是他内心的表白。在他的笔下,秋霜时而铺在了床前,时而又染在了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了。而今夕何夕,月色如霜,虽然四下里没有一点声音,而天上的明月和地下的月光却好似在无声地倾吐着什么,使得诗人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了。他感到怦然心动,有一股同样是无声却是不可抗拒的情感的暗流在胸中涌动流淌。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播动了他的心弦,从而使他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他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明白自己身处何地,而当他抬起头来,顺着光线向上望去时,窗外那娟娟的月轮正静静地挂在夜空。他一下子恍然大悟了,明白了是什么触动了自己的心弦,原来就是那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思乡之情呀,它无所不在,白日里,有事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蛰伏在心免费八字算命()灵的角落里,而到了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真是一首“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的自然天成之作。胡应麟甚至认为此诗是“妙绝古今”。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白这首清新质朴、婉转如歌的小诗因为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才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大概只要有离家不归的人们,就会有人在月下吟起这首百读不厌、体味不尽的《静夜思》的。

【点评】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李白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英汉对照】

静夜诗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IN THE QUIET NIGHT

Li Bai

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Lifting myself to look, I found that it was moonlight.

Sinking back again, I thought suddenly of home.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五行属金的字

五行属木的字

五行属水的字

上一篇:公司奖励旅游策划案下一篇:公司聘用顾问协议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