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审计工作底稿

2022-08-25

第一篇:审计局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练习

一、填空题

1.审计计划是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前编制的工作计划。

2.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

3.审计计划应由编制,经审核和批准。

4.时间预算既是合理确定的依据,又是衡量的依据。

5.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时,一是为了;二是为了。

6.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和

7.审计人员应当考虑和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8.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

9.力。

10.如审计人员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部能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则应发表或。

二、判断题

1.审计计划制定后,审计人员不得对审计计划进行修订和补充。()

2.对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任何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不论其业务繁简,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审计人员都应制定审计计划。()

3.审计人员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就审计计划进行讨论和协调,共同编制审计计划。()

4.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5.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

6.审计人员应当选择各财务报表中最高的重要性水平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7.对于出现错误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或交易,可以将重要性水平确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

8.审计人员如果想要使发表的审计意见有98%的把握,那么审计风险便为2%。()

9.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越高。()

10.初步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低,审计人员就应获取越少的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

三、单项选择题

1.审计计划通常由审计项目负责人在()。

A.签订业务约定书之前起草B.外勤审计工作之前起草

C.了解呗审计单位之前起草D.接受客户委托之前起草

2.审计计划应当由()。

A.主任会计师编制B.会计师事务所所长编制

C.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D.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编制

3.编制完成的审计计划,应当经会计师事务所的()。

A.部门经理审核和批准B.所长审核和批准

C.审计项目负责人审核和批准D.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编制

4.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

A.财务报表的金额和性质B.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

C.账户或交易的金额和性质D.审计收费的金额和性质

5.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

A.审计风险就会增加B.审计风险就会减少

C.固有风险就会增加D.控制风险就会减少

6.在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

A.重大错报风险B.控制风险

C.检查风险D.抽样风险

7.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40%,则检查风险为()。

A.20%B.70%

C.95%D.12.5%

8.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

A.详细审计B.抽样审计

C.实质性测试D.控制测试

四、多项选择题

1.审计人员编制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

A.总体审计策略B.审计职能

C.审计对象D.审计作用

E.具体审计计划

2.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各具体项目的()。

A.审计目标B.审计对象

C.审计步骤D.执行人及执行时间

E.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3.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B.商定审计收费

C.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D.安排审计人员

E.评估审计结果

4.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考虑的重要性,包括()。

A.财务报表层次B.凭证层次

C.账户和交易层次D.业务经营层次

E.财务管理层次

5.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

A.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

B.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C.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D.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E.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6.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依据,包括()。

A.资产总额B.净资产

C.营业收入D.净利润

E.净负债

7.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包括()。

A.经营风险B.重大错报风险

C.控制封信啊D.检查风险

E.财务封信啊

8.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着重考虑()。

A.行业环境发生变化

B.重大的关联交易

C.会计计量过程复杂

D.内部控制薄弱

E.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

第二篇: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习题

1.广胜公司2004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显示,其应收账款余额为250000元,备抵坏账15000元。注册会计师小王运用所有的审计程序审核了上述两个账户,认为表述恰当,符合会计准则要求。但在2005年1月20日外勤工作尚未结束时,得知广胜公司的主要客户隆兴公司因遭受火灾而无力偿还应付广胜公司的债务。2004年12月31日的账面显示,当时应收隆兴公司的账款金额为60000元。现注册会计师小王与广胜公司的财务经理讨论有关火灾情况。小王认为:报表上要调整这一火灾损失,增加提取坏帐准备。而财务经理认为不应调整这一损失,因为火灾发生在2005年。

请问:

(1)小王应如何取得证据来证实这一损失确实发生在2005年?

(2)小王应如何处理比较恰当?

2.2004年12月31日,助理人员张玲经注册会计师王红的安排,前去光明公司验证存货的账面余额。在盘点前,张玲在过道上听几个工人在议论,得知存货中可能存在不少无法出售的变质产品。对此,张玲对存货进行实地抽点,并比较库存量与最近销量。抽点结果表明,存货数量合理,收发亦较为有序。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张玲无法鉴别出存货中是否有变质产品,于是,她不得不询问该公司的存货部高级主管。高级主管的答复是,该产品绝无质量问题。

张玲在盘点工作结束后,开始编制工作底稿。在备注中,张玲将听说有变质产品的事填入其中,并建议在下阶段的存货审计程序中,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变质产品。王红在复核工作底稿时,再一次向张玲详细了解存货盘点情况,特别是有关变质产品的情况。对此,还特别对当时议论此事的工人来进行询问。但这些工人矢口否认了此事。于是,王红与存货部高级主管商讨后,得出结论,认为“存货价值公允且均可出售”。底稿复核后,王红在备注栏后填写了“变质产品问题经核实尚无证据,但下次审计时应加以考虑。”由于光明公司总经理抱怨王红前几次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使得他们贷款遇到了不少麻烦。审计结束后,注册会计师王红对该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两个月后,光明公司资金周转不灵,主要是存货中存在大量变质产品无法出售,致使到期的银行贷款无法偿还。银行拟向会计师事务所索赔,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审核存货时,具有重大过失。债权人在法庭上出示了王红的工作底稿,认为注册会计师明知存货高估,但迫于总经理的压力,没有揭示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因此,应该承担银行的贷款损失。

请问:

(1)引述工人在过道上关于变质产品的议论是否应列入工作底稿?

(2)注册会计师王红是否已尽到了责任?

(3)对于银行的指控,这些工作底稿能否作为支持或不利于注册会计师的抗辩立场?

(4)银行的指控是否具有充分证据?请说明理由。

3.审计人员在对A公司2006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收集到以下6组证据:

(1)收料单与购货发票

(2)销货发票副本与产品出库单

(3)领料单与材料成本计算单

(4)工资计算单与工资发放单

(5)存货盘点表与存货监盘记录

(6)银行询证函回函与银行对账单

要求:请说明每组证据中哪项证据较为可靠,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三篇:审计底稿质量问题

一、货币资金

1、银行函证(关注有无贷款,同时函证)

2、未达帐项,关注并根据金额大小,涉及损益事项建议调整。

3、对帐单的获取与检查,对帐单不能替代银行函证程序。

4、外币折算,关注折算差异

5、现金必须监盘,如若能监盘,需在底稿说明未能实施监盘程序的理由。

(1)制定监盘计划,确定监盘时间。(2)将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3)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4)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在盘点表中注明,如有必要应作调整。

6、大额支出及特殊事项必须有抽证,查看凭证。

7、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进行截止性测试,关注是否涉及损益相关事项。

8、关注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对变现有限制或存在境外的款项。是否已作必要的调整和披露。

二、应收票据

1、对未到期应收票据未实施监盘,必须监盘原始票据,未能实施监盘程序需说明原因。

2、被审计单位将未到期票据贴现,直接冲销应收票据,对此事项CPA未予以关注(需有支撑依据,未到期备查簿登记),编制已贴现和已转让但未到期的承兑汇票清单,并检查是否存在贴现保证金。

3、实施盘点日与审计截止日,票据变动情况需有明细。

4、检查逾期票据原因,不能收回转为应收账款。

1

5、关注已作质押的票据和银行退回的票据。

三、预付帐款

1、函证、函证控制:客户信息核对及发出、收回控制;

2、未能编制函证结果汇总底稿

3、分析预付款项账龄及余额构成,确定:(1)该笔款项是否根据有关购货合同支付。(2)检查一年以上预付款项未核销的原因及发生坏账的可能性,检查不符合预付款项性质的是否需调整至正确科目、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无法再收到所购货物的预付款项是否已按管理权限经批准后作为坏账,转销预付款项。

4、检查期后转销情况

5、预付款项是否存在减值,计提坏账准备。

四、应收帐款

1、函证、函证控制,客户信息核对及发出、收回控制,未能实施函证程序需说明理由。

2、对未回函账户未进行替代审计程序。对未函证的应收账款,检查相关支持性文件(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回款单据),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坏帐核算方法与坏帐准备计提,说明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

4、检查帐龄长往来是否存在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情况。

5、关注大额应收帐款构成,防止虚增收入,不正常应收帐款,以及后期冲销与收款情况。

6、未能编制函证结果汇总底稿。

7、关联方往来

(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2)检查证实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

2 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①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重要信息;②检查关联方拥有的信息;③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函证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

五、其他应收款

1、了解重大明细项目的其他应收款内容及性质,进行类别分析,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资金被关联企业(或实际控制人)大量占用、变相拆借资金、隐形投资、误用会计科目、或有损失等现象。

2、函证、函证控制,客户信息核对及发出、收回控制,未能实施函证程序需说明理由。

3、对未回函账户未进行替代审计程序。对未函证的应收账款,检查相关支持性文件(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回款单据),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未能编制函证结果汇总底稿。

5、坏帐核算方法与坏帐准备计提,说明三年以上应收款不计提坏账准备的理由。

6、应收款账龄分析

7、关注后期冲销与收款情况。

六、存货

1、未编制监盘计划、监盘报告、对监盘过程中抽盘测试情况未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2、期末存货跌价测试,未编制存货减值测试底稿。

3、未实施存货计价测试程序(采购与发出计价测试)如、入库出库检查表,发出计价测试表。

4、存货盘点在期中进行,未对盘点日与报告日的存货收发实施必要

3 的程序,以合理确定存货期末库存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5、监盘是存货底稿必不可少程序,未能实施需说明原因及如何确认企业存货所执行的其他程序。

6、未取得数量金额式明细表,仅取得金额式明细表,或未取得明细表。

7、未执行生产成本审计程序,易忽视此科目底稿编制。

8、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存货,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9、关注关联方采购,交易公允性。

10、关注有无质押存货,可结合借款底稿。

七、长期股权投资

1、未取得被投资单位的期末会计报表(审计报告)以核实长期投资期末余额。

2、未实施减值测试。

3、取得被投资单位的章程、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资料,更新永久性档案。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比例、表决权等,检查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和核算方法是否正确。

八、固定资产

1、未取得固定资产盘点表及实施固定资产监盘程序。

2、未能对资产折旧进行测试(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是否合理)

3、未说明本期不计提折旧的原因

4、检查本期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对计入固定资产的当期增加项目的合理性及会计处理的正确性,未进行正确判断。

5、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或控制权:(1)对外购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

4 产,审核采购发票、采购合同等。(2)对于房地产类固定资产,查阅有关的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借款的还款凭据、保险单等书面文件。(3)对融资租人的固定资产,检查有关融资租赁合同。(4)对汽车等运输设备,检查有关运营证件等。(5)对受留置权限制的固定资产,结合有关负债项目进行检查。

6、未能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化进行凭证抽查,大额处置及购置必须复印凭证作为底稿支撑材料。

7、获取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观察其实际状况,检查是否已按规定计提折旧,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如存在,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

9、获取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的判断的说明。

九、在建工程

1、未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盘点和实地检查,未编制在建工程盘点底稿。

2、未实施检查施工合同、工程完工进度等审计程序,关注总体及期末进度情况。

3、未编制利息资本化情况检查底稿。

4、检查本年度增加的在建工程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如立项申请、工程借款合同、施工合同、发票、工程物资请购申请、付款单据、建设合同、运单、验收报告等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

十、无形资产

1、自行研发项目未取得项目立项。项目进度验收等必要的审计证据,并实施检查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研发费用的合理性、正确性进行确认。

2、检查购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非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

5 况等,并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使用状况和受益期限。

3、复核当期摊销数与累计摊销数,无形资产不摊销需说明原因。

4、复核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正确性。 十

一、长短期借款

1、未获取贷款卡信息并实施检查核对程序

2、未实施期末借款函证程序

3、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了解借款本金、借款用途、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等信息。

4、利息测试

5、未关注贷款抵押资产并作批露 十

二、应付票据

1、检查应付票据备查簿:(1)检查债务的合同、发票和收货单等资料,核实交易、事项交易真实性,复核其应存入银行的承兑保证金,并与其他货币资金科目勾稽。

2、函证

3、查明逾期未兑付票据的原因

4、期后付款情况 十

三、应付帐款

1、函证、函证控制,客户信息核对及发出、收回控制,未能实施函证程序需说明理由。

2、对未回函账户未进行替代审计程序。

3、未能编制函证结果汇总底稿。

4、获取得询证函回函均为复印件,未获取原件;关注询证函对方确认日期晚于审计报告出具日期情况。

5、对大额应付供应商款项,未实施诸如函证、检查采购合同等必要

6 的审计程序。

6、关注后期冲销与支付情况。

7、对期末暂估事项取得充分凭据并关注期后冲销情况,如材料暂估,费用暂估。

8、帐龄超一年以上暂估款项查明未能冲销原因。 十

四、预收帐款

1、对大额预收客户款项,未实施诸如函证、检查采购合同等必要的审计程序

2、抽查预收账款有关的销货合同、仓库发货记录、货运单据和收款凭证,检查已实现销售的商品是否及时转销预收账款,确定预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3、未记录帐龄超过一年以上的预收帐款的相关情况是否合理的说明。 十

五、应付职工薪酬

1、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相关账项进行核对。

2、检查期后付款情况,关注余额有真实性。

3、月度分析与上年总数分析合理性。 十

六、应交税金

1、结合收入科目进行应交税金(增值税)测试。

2、未复核当期税金(除增值税外税金)合理性,并与相关费用数据复核。

3、未获取被审计单位国税与地税纳税资料及汇算清缴等资料。

4、未核对期末未交税金与税务机关受理的纳税申报资料是否一致,检查缓期纳税及延期纳税事项是否经过有权税务机关批准。

5、未检查税费减免或返还时的依据。 十

七、应付利息

1、检查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正确。

7

2、结合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审计,检查应付利息有无漏记。 十

八、其他应付款

1、本期其他应付款的增减变动,检查至支持性文件。

2、函证、函证控制,客户信息核对及发出、收回控制,未能实施函证程序需说明理由。

3、对未回函账户未进行替代审计程序。对未函证的应收账款,检查相关支持性文件(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回款单据),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未能编制函证结果汇总底稿。

5、期后付款情况

6、其他应付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并作出记录 十

九、专项应付款

未能进行必要的函证或替代程序,未能关注有关单位拨入专款的文件、协议等资料。 二

十、实收资本

1、获取与实收资本(股本)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合同、协议、公司章程及营业执照,公司设立批文、验资报告等法律性文件,更新永久性档案。

2、本期发生的实收资本(股本)的增减变动,查阅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协议、政府批准文件、验资报告及其他支持性文件。

3、当期吸收外资汇总损益检查。

4、注意有无抽资或变相抽资的情况。 二十

一、资本公积

1、明细构成必须有

2、检查与资本公积变动有关的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

8 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资料。 二十

二、盈余公积

1、未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情况,既未进行审计调整,也未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

2、本期发生的盈余公积的增减变动,查阅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协议、政府批准文件及其他支持性文件 二十

三、未分配利润

1、对本期发生的未分配利润的增减变动,查阅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协议及其他支持性文件。 二十

四、营业收入

1、未将收入假定为舞弊风险的帐户,并制定应对措施,如未将收入假定为存在舞弊风险从而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领域,CPA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出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2、未实施诸如检查销售合同台帐并编制合同检查表、实质性分析、收入函证、及截止性测试等必要的审计程序。

3、对于出口收入未实施海关函证,报关单及合同的检查,编制合同清单并与报关单进行核对等必要的审计程序。

4、收入完整性确认为难点,要从被审计的业务流程入手,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对收入完整性进行确认。

5、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分析:(1)按收入类别或产品名称对销售数量、毛利率等进行比较分析。(2)按月度对本期和上期毛利率进行比较分析。对有异常情况的项目做进一步调查。

6、结合对应收账款的审计,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7、销售的截止测试。

8、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如委托代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附有退回条件的销售、售后租回、售后回购、

9 以旧换新、出口销售等。 二十

五、营业成本

1、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1)将本期和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按月度进行比较分析。(2)将本期和上期的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对有异常情况的项目做进一步调查。

2、抽查月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比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的口径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配比原则。

3、编制生产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并与相关科目交叉索引。

4、主营业务成本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检查相关原始凭证,、 二十

六、营业税金及附加

1、按规定的税率,分项计算、复核本期应纳税额是否正确。

2、结合应交税费科目的审计,复核其勾稽关系。 二十

七、期间费用

1、对费用中大额的明细项目,未实施诸如检查凭证、发票以及其他支持性文件等必要的审计程序。

2、未实施截止性测试程序。

3、没有执行必要的分析性程序。如:(1)计算分析费用中各项目发生额及占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2)将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3)比较本期各月份费用,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适当处理。

4、对费用中的职工薪酬、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额等项目与各有关账户进行核对,分析其勾稽关系的合理性。

5、发生诉讼和索赔费用,完成“诉讼和索赔事项”工作底稿。 二十

八、营业外收支

10

1、未能进行营业外收支的分析、测试;查阅有关项目文件、协议等

2、特别关注营业外收入涉税问题。 二十

九、金融资产

1、确定划分金融资产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1)获取股票、债券、基金等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作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2)实施监盘程序,获取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盘点表,检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名称、数量、票面价值、票面利率等内容,同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3)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审计工作日已售出或兑换,追查至相关原始凭证,以确认其在财务报表日存在。(4)对在外保管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查阅保管文件,向保管人函证,复核并记录函证结果。

3、对本期发生的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检查相关支持性文件,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十、业务完成阶段一般应编制:

试算表及调整分录汇总表、列报调整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表、会计报表审计调整与审计报告、反馈意见、会议纪要、与治理层沟通函、专业意见分歧解决表、业务咨询事项概览、重大事项概要、书面声明、审计总结、已审财务报表分析性复核、审计工作完成情况核对表、业务复核核对表、各级复核记录、业务报告发文控制表、被审计单位书面意见签证单、审计报告、已发出报告修改审批表等审计底稿 三十

一、检查常见问题

1、审计报告后附财务报表及附注未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财务报表无法定代表人及财务负责人签章。

11

2、审计报告使用旧版本,未更新

3、报告签发无主任会计师或授权人审批记录

4、CPA未编制现金流量表底稿

5、未获取声明书,或获取了声明书,但存在版本未更新、缺少管理层签章、被审计单位未签章、无签署日期等问题

6、各级复核记录内容 为制式规定内容(只标准是、否、不适用),复核流于形式,各级复核记录未签署复核时间,或者三级复核的日期晚于审计报告日。

7、与治理层沟通记录没有编制人及复核人员签名

8、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记录无双方人员的签字,也无签署日期

9、其他项目一般包括:舞弊风险评估与应对的程序、对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的考虑、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持续经营、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 、或有事项、期后事项等

10、常见问题是对上述项目缺乏关注,未编制相关底稿。

12

第四篇: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财务审计工作底稿一、会计记录概况A公司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期初余额为874.65万元,期末余额为1,132.52万元,公司按账龄分析法并结合个别认定法估算坏账损失,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二、审计目标

(一)确定计提坏账准备比率是否恰当,坏账准备是否充分;

(二)确定坏账准备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三)确定坏账准备余额是否正确;

(四)确定坏账准备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三、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介绍及相关提示

(一)执行“获取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报表及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审计程序

1、向客户索取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底稿见索引);

2、复核加计正确并合计与总账数、报表数核对相符,标注相应的审计标识。

提示:

注意坏账准备发生额中借贷方发生的内容,避免期初期末余额正确但发生额位置或内容填写错误的情况。

(二)执行“检查计提坏账准备是否符合公司披露的会计政策,本期有无发生变更,审核其理由及影响”审计程序

查验公司制定的坏账会计政策,按账龄分析法并结合个别认定法估算坏账损失,本年未发生变更,具体底稿见索引。

提示:

对本期坏账准备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需要关注变更是否有为满足管理当局调节利润的需求、是否公司的行业、业务发展相应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有较大的变化。对变更的影响一般采用未来适用法,需要单独按原有会计政策重新计算计提坏账准备与现行政策之间的差异,并评估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工作总结《财务审计工作底稿》。

(三)执行“按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和标准复核已提坏账准备是否恰当,若有大额差异应进行调整”审计程序

按相应其他应收款的审定数重新编制按账龄的分析表,按审计确认的公司合理的坏账政策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的金额,与账面数的差异较大需要进行调整,底稿见索引

(四)执行“对账龄长且久无回收记录的应收款查验其可收回性”审计程序

对账龄长久无回收记录的应收款如金欣房地产、股份联合会、连英物资等根据不同情况已查验可收回性,底稿见索引。

提示:

对余额较大长期挂账而一直有发生额的应收款项即使有函证回函确认,若可能仍然需要进一步取证该单位是否为关联方,是否实际有偿还能力,是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等状况,最好能有近期的比较会计报表供分析,经分析后若累计有较大亏损或资产不实等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追加计提坏账准备。

(五)执行“对采用个别计提法计提的特别坏账准备应审核计提依据,取得相关证据”审计程序

特别坏账准备底稿见索引。

提示:

主要证据可以参考相应公司比较会计报表、经营状况、资产不实、债务人信用不良等状况来判断。

(六)执行“检查年度内确认坏账损失是否按规定权限审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所作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审计程序

经查验本年确认连英科技坏账损失按经理办公会议审批,底稿见索引;本期无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账款的情况。

提示:

1、权限审批主要依赖于查阅公司有关章程、内部管理制度等涉及坏账事项的文件,并对照相关会计处理复核其流程、授权是否合规;

2、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账款需要查明收回的原因,并追查以前相关已作坏账损失处理是否合理,相关会计处理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处理。

(七)执行“检查向债务人询证回函的例外事项及存有争执的余额”审计程序

询证函回函未发现例外及有争执事项。

提示:

询证函可能存在有关事项与账面不符或有争执情况存在,对该等事项需要了解判断相关事项真实原因进而分析判断公司账务处理是否存在不当,并评估对公司会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视其重要重大程度请专家或律师出具有关意见再行判断。

(八)执行“检查重分类调整转入的应收款项是否已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审计程序

审计人员按其他应收款已审定数重新进行账龄分析,并重新计算坏账准备,底稿见索引。

(九)执行“检查坏账准备的结转或冲减是否有充分依据,是否符合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检查有无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债务,重新计算账龄而冲回已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利润的现象”审计程序

坏账准备的结转或冲减已收集相关依据,见索引号,符合现行制度规定。

经查验,未发现有利用关联关系转移债务,重新计算账龄而冲回已提坏账准备以调节利润的现象。

第五篇: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

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一、本指南的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所谓小型企业,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中小型被审计单位的含义相同,是指资产总额或营业额较小,职工人数较少,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少数个人,并具备下列一项或多项特征的企业:(1)收入来源单一;(2)会计记录简单;(3)内部控制有限,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

目前,非金融企业执行的会计标准有三类,一是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二是企业会计制度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制度);三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我们编写了两册指南,分别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型企业的审计。由于执行小型企业会计制度且财务报表需要审计的企业数量较少,我们没有编写相应指南,注册会计师可以参照上述指南。

二、本指南的编写原则

指南力求体现以下原则:一是注重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突出风险评估程序的重要性,为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提供详细的指导;二是注重程序之间的衔接,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予以贯通,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相联结,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注重体现小型企业审计的特点,在遵守审计准则和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小型企业审计工作底稿,体现成本效益原则。

三、本指南的结构

工作底稿包括当期档案和永久性档案两大部分。当期档案是本指南的主体部分,贯穿了重大错报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审计工作主线,主要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风险评估工作底稿、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其他项目工作底稿和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工作总结《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 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两部分。

永久性档案包括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长期参考价值的档案,其内容相对稳定,有关内容在本指南中作为附录提供。

四、使用本指南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本指南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本指南不替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本指南力求体现审计准则、相关指南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审计程序,但没有涵盖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的全部规定,它是对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的指导。

第二,本指南不替代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本指南侧重于说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编制工作底稿的总体思路,由于小型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任何企业、任何情况的标准化工作底稿模板。因此,注册会计师在使用本指南时,应当充分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执业需要,设计审计程序和相应的工作底稿。

第三,本指南基于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审计流程设计。对于商品流通企业、农业企业和石油天然气企业等特殊行业企业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考虑这些行业企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审计程序和审计流程。

本指南将小型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划分为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仓储与生产、货币资金、费用、工薪与人事和财务报告编制等七个方面,并列示了主要控制活动。

在实务中,业务流程的划分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而不能机械套用本指南的划分方法。同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不同,主要控制活动也不尽相同,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控制点进行了解和测试。

值此指南出版之际,谨向王军副部长和刘仲藜会长给予本指南研究和编写工作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支持和参与本指南编写工作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一篇:省级示范园验收材料下一篇:数据库原理应用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