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半期试题答案

2022-12-08

第一篇:高一语文半期试题答案

2013-2014上期高一英语半期考试题答案

一 听力BBCBCBCBABAACBABBCBB

二单项填空

21-25 C B D A D26-30 A A B B D

三完形填空

31-35 D A C A C36-40 B B C B A41-45 D B B C D46-50 B C D A C

四 阅读理解

51-55 D B C C A56-60 C C D C C61-65 A C C D C66-70 B C C D C

五 阅读表达

71. The Homecoming Day

72. Watching the football games and voting for the homecoming queen/king

73. the homecoming queen/king

74. Because they come to meet their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have fun.

75. To wish the team luck and welcome back the graduates from other years.

六 短文改错

1. happens-happened2. up-on3. ∧a4. Has-was5.our-my

6.去掉many7. Saw-Seeing8. His-her9.to-at10. quick-quickly

七 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第五档(很好)21-25分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覆盖所有内容要点。应用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第四档(好)16-20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虽漏掉12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第三档(适当)11-15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第二档(较差)6-10分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语法结构单调,词汇知识有限。 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第一档(差)0-5分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范文:

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stoms, having moon-cakes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quite common all over the country. However, a trend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oon-cakes are complicatedly wrapped up in various materials a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improving in recent years. To be honest, I’ve got mixed feelings about it. For one thing it is good, for the beautiful wrappings increase customers’ desire to buy the moon-cakes. For anther, over-wrappings are a waste of natural resources. What’s more, more money will be spent on the unnecessary wrappings. To solve the problem, I’d like to offer two suggestions. First, people should be told the harm this trend does to our environment. Second, high tax should be put on the over-wrapped moon-cake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is trend be stopped.

第二篇:初三上期语文半期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上期语文半期考试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选择题: (54 分,每个选项 3 分) (请把答案序号填写在后面的答题表格内)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全对的一组( ) A 沁园春 qìn 喑哑 yīn 颤抖 chàn 存恤 xù . . . . B 成吉思汗 hán 禁锢 gù . . C 单于 chán 流滞 zhì . . D 分外 fân 静谧 mì . . 栖息 qī . 沉浸 jìn . 鞭笞 chī . 陟罚 zhì . 咨诹 zōu . 千骑卷平冈 qǐ .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成绩________ D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个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 7.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 没有职业的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C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吗? D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8.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只是____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②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_____,就好了。 ③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_____有哲理的忧伤。 ④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不可_____。 A 伫立 颓唐 蕴涵 教育 B 伫立 颓废 蕴涵 教诲 C 战立 颓废 包含 教诲 D 站立 颓唐 包含 教育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 A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B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不求闻达/于诸侯。 D 长烟/落日/孤城闭。 1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C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 将军身被坚执锐 1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大易小,甚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 . B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C 故五月渡泸 . 若为佣耕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2.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 ) A 红妆素裹 晶莹剔透 风雨如晦 无与论比 B 惟余莽莽 徇情枉法 莺歌雁舞 心无旁骛 C 不醒人事 陈词烂调 润如油膏 廓然无累 D 深孚众望 目不暇接 言简意赅 勃然大怒 3.选出对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组( ) A 略输文采(差) 舐犊之情(舔) 深入不毛(长苗) . . . B 稍逊风骚(风流倜傥)刻骨铭心(记) 长跪而谢(感谢) .. . . C 莫名其妙(说出) 怒不可遏(阻止) 遂用猖獗(因此) . . . D 媚上欺下(谄媚) 俱为一体(是) 楚人怜之(可怜) . . . 4.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把人间比作原野,每个人都是在这片原野上生长着的茂盛植物。这棵植物会开出美丽的三 色花:一瓣是黄色的,代表我们

的身体;一瓣是红色的,代表着我们的心理;还有一瓣是蓝色的, 代表我们的社会功能。 B 和世界上的其他好事一样,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C 当洗衣机的水都被节俭的人积攒起来冲刷地板的时候,我们怎能不善待自己的心灵资源? D 什么生病了?什么作业太多了?什么朋友有约了?这些都是他不到会场的理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都很频繁。 B 中国读者通过《世界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C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 B 听到罪犯被抓的消息,人们个个笑逐颜开,拍手称快。 .... C 老王这一辈子就这样普普通通,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光彩照人的荣耀,有的只是恪尽职 ... 守 40 年的教师生涯。 .

1

D 时人莫之许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怅恨久之 先主解之 B 祭以尉首 . . .

C 夺而杀尉 国险而民富 D 虽千里不敢易也 . . . 13.下列有关作品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沁园春 雪》借景抒情,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英雄人物,抒 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 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B 《望江南》 (温庭筠)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C 《渔家傲 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表达了守边将士思念家乡,壮志难酬 的情怀。 D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 14.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的一句是( ) A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以头抢地耳 .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成绩________ 必须要晴天,才能看到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无比娇艳美好。 B 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我们)当中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 C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D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不仅仅是天时(好) ,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1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 《沁园春 雪》——毛泽东 《雨

雨说》——郑愁予 B 《星星变奏曲》——江河 《蝈蝈与蛐蛐》——济慈 C 《陈涉世家》——司马迁 《隆中对》——诸葛亮 D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16.下面是中国四大名著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 孙悟空——大闹天宫 C 诸葛亮——三顾茅庐 D 刘姥姥——进大观园 阅读理解: 秋雨声声 傅天林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说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和窗内都说了一夜, 雨声和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一)古诗原文填空: 分,每句一分) (5 19.在《沁园春 雪》中,揭示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武陵春》 抒写作者无限的忧伤与悲痛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 中, _____________。 21 . 破 阵 子 为 陈 同 甫 赋 壮 词 以 寄 之 》 中 , 表 现 了 作 者 人 生 理 想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过尽千帆皆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3. 鸡声茅店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24.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分,每个解释 1 分) (6 会天大雨 ( ) 老夫聊发少年狂 ( ) .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遂用猖獗 ( ..

(三)文言文阅读: (12 分) ) ) 亲贤臣,远小人 . 而君逆寡人者 . ( ( ) )

陨石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 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 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 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 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 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治平,宋英宗的年号。宜兴县,在江苏省。王无咎,人名。 25.解释加点的词: 分,每个 1 分) (5 见于东南( ) 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 ..

)

17.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把窗外的雨声和窗内的语声加以对照,以此笼罩全篇,统率全诗。 B.第二节中,没明写说话的具体内容,实暗写说话的内容。 C.第一节写雨声、语声的热闹,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写出夜半恬静的气氛。 D.本诗的目的是写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感情。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 A.诗题“秋雨声声”让人联想到秋雨中的人语,以秋雨的细腻连绵写出窗内的甜蜜的情感。 B.第二节中,作者虽没有正面回答说些什么,但从树、花受到雨水的滋润中,可见笑、吻给对方 心灵的慰藉。 C.诗句“天边的„„飘飘的云”把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写,用大自然的美衬托人的美。 D.雨声和语声融合的梦境即指第二节中表示亲密感情的笑、吻、眼睛。 题 号

是时尚热( ) 极深( ) 尚热不可近( ) . . . 26.翻译: 分,每题 2 分) (4 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23 分)

(一)遍地黄金(11 分)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 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 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 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选 项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二、古文(23 分)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成绩________ 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 每周需去武汉两次, 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 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春寒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 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隐晦,人默坐在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 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 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 感觉得到。 当孩子们采集它时一定十分快活, 乃至大声的欢呼过。 我捏起那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 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它那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 又插进桌面的缝隙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可留恋的呀!从此,

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 ③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是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 么花粉症呢。 二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削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多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而不起眼, 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 它之所以让我有了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 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繁密的 生机,一种攻城掠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 ④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上了几朵野花。我 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 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 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 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 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静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 色。我没有说什么,便开始讲课。其实不必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默契。 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 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 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若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对学生说: “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 ”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菜花开了, 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 “老师,她也开花了。 ”我一看,可 ,她的小辫子,簪了一枝粉红的野 再隐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

第三篇: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⒈答案:D(“沉淀”应读作“diàn”,“摇曳不定”应读作“yè”。)

2. A(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C (A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B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C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徽悠长。D“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4.B(A项为无主句,j介词掩盖主语,删去“在……中”。C项前后搭配不当,“节奏”前加上“体会其中的”。D项为句式杂糅,去掉“为目的”。)

5.C

6.B(王:用作动词,可解释为“称王”)

7.B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严肃而有礼貌。A项:古代汉语意为紊乱貌,此处语境义为纷争;现代汉语限用以形容言论、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C项:古代汉语意为支出与收入,此处语境义为支出,句意为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现代汉语意为出去和进来,或指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D项:古代汉语意为宣告、声明,此处语境义为扬言、公开散布;现代汉语亦可释为宣告、声明,限用于对政治纲领或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

8.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③是交待范曾病死,“项

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9.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10.略

11.(1)春末

(2)起兴

(3)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有形的可“逐”之物。

12.(1)、犹抱琵琶半遮面

(2)、泣孤舟之嫠妇

(3)、蓝田日暖玉生烟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无边落木萧萧下

13.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简单的外形,朴实的品格

15.C

16.第(5)段:桥上的无尽离愁,道尽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思

第(6)段:桥下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平凡人生的旷达胸襟

17.D

18.董师傅领小翠游湖。解析:这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没有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的结局,平平淡淡,就像小说中董师傅这个人一样,可是淡而有味,平中见奇。这个题目是考基本信息的概括。其实,小说标题“董师傅游湖”已经透露了基本信息。可是,小说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小翠,且董师傅游湖的起因是小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董师傅带着她从湖边逛逛,然后送她出校门。

19.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解析:对于小说和记人散文这一类文本,一般会考察人物形象这一

1道题,其实就是根据文章内人物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言行举止思想心理等),来对人物身份、性格做一个判断总结,这需要我们善于筛选信息,加以概括提炼,也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作基础。

(1)、“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可以看出他技艺精湛。

(2)、“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可以看出他善良,乐于助人。

(3)、“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可以看出他喜欢欣赏美景,有生活情趣。

(4)、“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可以看出他知足本分。

(5)、“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可以看出他爱护环境,讲究公德。

(6)、“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可以看出他鉴赏园林的水平高,富有审美情趣。注意要讲出他的身份。

20.(1)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21. 傲慢,不意味品行超群, 只昭示精神贫乏;狂妄,不象征充满自信,只暴露浅薄无知。

22.【语言得体、连贯】⑴嗨,没什么,学无止境,以后还需努力才行。 ⑵你的过奖,会使我陶醉;在新的起点,我将开始新的拼搏。

⑶谢谢鼓励,我还有许多不足,还得继续努力。

六、作文解析: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式材料的材料作文。引发的思考是丰富的,思考角度也比较多。“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两句话可以分开来独立理解,也可以合起来整体理解;可以是并列关系,可以是假设关系,也可以是条件关系等;甚至可以重新组合“独走快群走远”这四者的关系,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立意:

要敢于超越甩开负担,轻松前行

团结致远合作才能共赢

根据自己需求,选用适合自己的办事方式和策略(既需要走得快的独走,也需要走得远的群走∕恒快、恒远)

第四篇:高一下半期考试题

郫县三中高一半期考试模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1-3题。 1.③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 B.1.5% C.4% D.3% 2.④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列哪一模式

A.“高高低”模式 B.过渡模式

C.“低低低”模式 D.“高高高”模式 3.缓解①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

读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图,回答4~5题。

4.下列国家经济发达,收入高,但人口增长最慢的是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中国 5.由图示内容可归纳出 ①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 ②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达 ③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增长缓慢 ④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人口增长较快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6~7题。

6.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7.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读某城镇略图,回答8~9题。

D.②④

68.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9.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70~1996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1.该市要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

A.M处

B.N处

C.O处

D.P处 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13.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B.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 C.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D.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北京市农业部门依据北京各地区的地理优势细化农产品加工空间布局。下图为经过北京城区中部的南北方向地形截面图,①②③为不同的农产品加工区。据此回答14~15题。

14.与①②③相对应最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是

A.蔬菜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干鲜果品加工区 B.干鲜果品加工区、蔬菜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

C.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干鲜果品加工区、蔬菜加工区 D.干鲜果品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蔬菜加工区

15.随着北京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下列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在北京城郊农业土地中所占比重可能降低的是 A.麦田

B.菜地

C.果园

D.园林

广西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具体做法是(见下图)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的畦沟播种马铃薯及肥料,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回答16~17题。

16.下列关于广西马铃薯种植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种植马铃薯得益于其纬度低,热量、光照充足 B.夏季种植利于马铃薯生长,秋季收获 C.选地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土地 D.人口较多,有机肥充足 17.当地农民采用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是

A.增加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B.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 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 D.筑垄利于杂草生长,防止垄台水土流失 图中甲(河西走廊)、乙(宁夏平原)、丙(湟水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18—19题。 18.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19.丙与乙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灌溉条件较差 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D.土壤盐碱化严重

下图是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0~22题。

20.图中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 A.原料

B.燃料 C.基础设施

D.消费市场 21.天津区内的工业区中,最适宜分散布局的是

A.电子工业

B.机械工业 C.钢铁工业 D.海洋化工

22.海盐工业属于

A.技术导向型工业

B.原料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市场导向型工业

明代学者王象晋在《木棉谱序》中记载:“北土广树(指棉花)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因此形成“北棉南运,南布北运”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纺织工业迅猛发展,至1990年石家庄市区县以上棉纺织企业发展到22个。2007年底该市最大的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据此完成23~24题。

23.明初形成棉花产业布局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自然条件外,还有(

) A.生产技术

B.劳动力

C.交通

D.市场 24.与五大棉纺厂决定集体搬迁至常山纺织工业园关系不大的是(

) A.土地成本

B.劳动力成本

C.政府的产业政策

D.城市规划

(2011·上海)2011年5月,印度第一大信息软件服务企业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投资一亿多美元,建设软件园区,拓展在华业务。完成第25~26题。

25.上海吸引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劳动力价格低廉

B.人才技术力量雄厚 C.接近原料产地

D.产品运输便利

26.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 ①填补信息软件业空白

②有效利用大批闲置土地 ③提高信息技术行业的集聚程度

④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图,完成27~28题。

4 27.A区是著名的新兴工业区,它的特点是(

) A.资金高度集中

B.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 C.发展的历史悠久

D.分布于小城镇甚至农村 28.我国可借鉴本区经验的最适宜的地区产业是(

) A.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

B.温州的乡镇企业

C.天津的“硅谷”区

D.新疆的纺织业 读下图“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29~30题。

29.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85年开始超过第二产业 C.200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达80%

D.第二产业减少的人数几乎都补充到第三产业中 30.下列经济活动能促进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是(

) A.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

B.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C.兴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

D.扩大市郊养殖场规模,满足城市要求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填字母)。该类型所面临的 主要人口问题是

;对该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4分)

(2)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阶段。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力开展的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所致。(2分)

32.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56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 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1分)

(2)20年后该城市人口预计达113万。根据图中信息简述促进该城市发展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分)

(3)该市工业区布局(分布)的主要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4.(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工业发展。匹兹堡成为了美国的“钢都”。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5%下降至12.4%。为改变衰退局面,匹兹堡推出了庞大计划,使之由“没有屋顶的地狱”演变成“知识城”。

材料--5北美五大湖地区资源分布图。

(1)19世纪70年代后,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2分)

(2)列举一个与匹兹堡“钢都”布局类似的工业基地。(2分)

(3)简要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导致匹兹堡钢铁市场萎缩的主要因素。(4分)

参考答案

31、(6分)

(1) C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不足), 养老负担重(4分) (2) C 计划生育(2分)

32、(12分) (1)B (2)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3)在城市边缘地区;靠近河流、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4)C;接近消费人群;交通便捷程度高。

(5)D;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A;靠近工矿区,环境质量较差。

33、(14分)

(1)A__④__, B__②__, C___⑤__, D___③__ E___①___。(5分) (2)自然因素:(气候)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

(地形)位于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地势低平,地形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土壤)多为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土壤肥沃 (水源)多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历史习惯)种植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

(饮食习惯)食物偏好,喜食稻米(7点中任选4点4分)

(3)东北

西北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5分)

34.(8分)

(1)煤铁资源丰富(1分),五大湖廉价水运(1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等。(任答一个给2分)

(3)石油和天然气广泛运用;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钢的替代品广泛应用,钢材市场需求急剧减少;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用地紧张等。(4分)

第五篇:高一语文阶段考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阶段考试试题

本套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历史上的东西南北中

李凭

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活跃发展的。各地先民创造出绚丽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汇聚在中原;又从中原散发到东、西、南、北各方位。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丰富,从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性,政治上则表现为追求统一性。

中原西部的渭水流域是中华古人类与古文化的发祥地,但作为发祥地,它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因为还可以列举出元谋猿人、北京人及其文化等。可见,中华大地上的文化,最早并不是在被后人视为中心的中原出现和扩散开来的。不过,由于气候、物产相对适宜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更由于地理位置的适中,黄河中游逐渐成为文化交汇的中间地带。于是,黄河中游的文明程度逐渐突显,为后世所谓中原文化至尊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黄河中游地区,原本也存在多种不同的文化。传说中关于黄帝与炎帝、蚩尤、三苗等部落的联合与战争,正是不同文化交流与冲突的集中反映。依靠军事胜利的推动与政治管理的成功,以黄帝部落为中心的政治形式出现了。当然,这仅仅是黄河中游政治中心的雏形;后来从中华地域的中部、东部和西部分别发展起来的夏、商、周等王朝,就都以中原为根据地向周边拓展。

由于统治范围与实力的限制,夏、商、周等王朝的政治中心具有局限性。中原以外地区发展的势头强劲起来的时候,西周的政治中心地位日益丧失,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的局面随之形成。不过,春秋争霸的实质是政治势力的逐步归并。秦国在西方,代表中华大地西部的文化。其势力向东推进,陆续消灭六国,从而一统天下。这样的统一,是中华大地西部文明与东部文明碰撞、融汇的过程。

中华大地的经济重心早先位于中原,隋唐之后南移至江南。在南北朝分裂时期,江南的经济确实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在隋唐之后的北方,虽然中原经济因战乱频仍而破政,但仍然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经济发展区域,那就是由黄河与太行山围拢成的河北地区。当然,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未必是一致的。如隋唐时期,经济重心虽然已经向东北、东南转移,但政治中心仍在长安、洛阳一线。为了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问题,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被凿通了。在隋唐、北宋时期,大运河是途经开封的,这种状况有别于后来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脱离,其弊在于运输物资要增加巨大成本;但是也有其利,那就是迫使政治中心必须与经济重心密切联络,从而有利于时全局的掌控。

随着东西南北中的演变,政治中心就不断发生位移。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主要面临的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经济会不断引发政治之争,因此就需要寻求平衡,而寻求平衡的过程会消耗巨大的社会成本。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古人类与古文化的发祥地有多个,渭水流域只是其一,元谋猿人、北京人所出现的地方也可看作是其发祥地。

B.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黄河中游的文明程度日渐突出,为后世所谓中原文化为尊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古代的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两者有时会重合,有时又会分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时运输物资需要巨大成本。

D.中国古代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可义总想寻求平衡,导致在寻求经济平衡的过程中消耗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各地中华先民都创造了绚丽的文化,但由于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适中,各地文化最后都汇聚于中原,再经此地向各地散发。

B.传说中关于黄帝与炎帝、蚩尤、三苗等部落在黄河中游地区的联合与战争,表现出这一地区的不同文化得到了交流、产生了冲突。

C.西周的政治中心地位日益丧失之后,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的局面随之出现,而此时,中原以外地区发展的势头程强劲。

D.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是为了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问题而凿通的,流过的地区与元明清时期的大运河并不完全相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明不断丰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这得益于我国古代东、西、南、北、中各地区持续地进行文化交流。

B.依靠军事胜利的推动与政治管理的成功,出现了以黄帝部落为中心的政治形式,形成了黄河中游政治中心的雏形。

C.秦国在中华大地的西部,其势力向东推进,陆续消灭六国,最终一统天下,这是西部文明战胜东部文明的结果。

D.隋唐之后,中华大地的经济重心由中原南移至江南,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北方地区没有值得重视的经济发展区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金润泉的金融世界

曹涵

金润泉幼时家境贫寒,14岁时,被迫辍学,到染坊厂做帮工。后经人介绍,到杭州乾 泰钱庄当学徒,至此进入金融领域。

1909年经汤寿潜、陈静斋举荐,金润泉出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因经营有道,被 清政府封为三品官衔,成为浙江省继胡雪岩之后的第二个红顶商人。辛亥革命后,金润泉被 任命为中国银行浙江分行总经理。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治风云变幻,头顶国字号的中国银行自是常被各势力所觊觎和 拉拢,金润泉采用‚四面结好,各不得罪‛的周旋手法,广交诸路来者,竭力为中国银行浙 江分行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金润泉在钱庄多年,深谙钱业之道为合作共赢,他借助拥有官办银行职位的有利条件, 同浙江各地钱庄建立密切关系,通过其开展浙江分行的相关业务。金润泉这种银行与钱庄捆 绑式共生的做法,屡次在紧急关头让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化险为夷。

1924年 9月,盘踞在福建的军阀孙传芳直趋杭州,声称要洗劫杭州城三日。消息传来, 全城震惊,头面人物紧急磋商但仍束手无策。金润泉言,孙是为钱而来,断不会轻易退去, 唯有稍微满足其要求,方可避开兵祸。众人一致赞同,并当场报出出款项目。经金润泉斡旋, 孙传芳收回了‚大索三日‛之成命,杭州免去一场浩劫。

在蒋介石建立政权后,金润泉的‚四面结好‛为中国银行浙江分行赢得了愈发宽松的 社会环境。在诸多关系中,金润泉与‚当朝国舅‛宋子文的结交笃深。1935年宋子文出任 中国银行董事长,赴上海视事摸清了浙江分行的业务状况后,深为金润泉的为人处世和统筹 谋划能力所折服,回上海后给金润泉写了一封感谢信,言辞非常谦逊客气,这在宋的一生中 可谓罕见。正因如此,他被人称为‚上达高官,下联平民‛,换言之,就是说金润泉能够超 然于政治派别之上,专心致志于银行业务,这在战火不断、政治时局复杂的年代,实属难能 可贵。

然而,虽广泛结交,但金润泉亦有原则和底线,有两类人他是决计不肯相交的:其一, 是卖国投敌的汉奸;其二,是侵略中国的日军。因为在浙江政商两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号 召力,金润泉早就成了日军关注的对象。1938年,攻占杭州的日军多次派人登门拜访,许 以优厚条件,竭力拉拢金润泉出任浙江省伪省长,金润泉严辞拒绝并声言:‚我决不当汉奸!‛

日军恼羞成怒,先斩后奏在报上发布了聘请金润泉担任浙江省省长的消息。金润泉获悉后,连夜离开,避走香港。

在事关民生的领域,金润泉开辟了许多投资新路,修建杭江铁路和建造钱塘江大桥就 是其中的义举。当时浙江的交通运输多依赖水路,行程缓慢犹如蜗牛爬行。金润泉敏锐地抓 住了浙江全省人民的核心诉求,他于 1930年联合浙江各大银行成立‚银团‛,为修建杭江铁路筹集资金,先后发放了八次共计两千九百五十万元的建设贷款。最难的是在钱塘江上建造大桥。富可敌国的胡雪岩早年也曾想在钱塘江建造一座大桥,但终因难度太大和‚烧钱‛太多而放弃,不曾想竟被金润泉做到了。在当时国弱民穷的国情下,没有足够大的决心和勇气,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抗战期间金润泉还先后在商贸、电力、教育、基础设施等多个行业投入大量的资金, 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浙江人民的衣食住行。

金润泉的这种‚成为服务社会的银行家‛的思想,以及其造福一方百姓的追求,成为 那个时代独有的鲜明特色。

(节选自《金润泉的金融世界》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一生服务本省,因而和社会各界均有极深的关系,各种团体,几乎无不参加,就大 概的说,例如浙江全省商会联合会、杭州银行公会,推而至于慈善团体,如世界红十字会, 以及救火总会等,大都被推为支持人,所以每天自早至晚,会客开会,几无片刻之暇,地方 人士以本人尚能为地方做事,谬加推许。(金润泉自述)

②1949年 5月 3日,金润泉与准备逃离的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周喦通电话。“听说你准备炸钱塘江大桥,我劝你还是积点功德,不要做对不起杭州人的事。”周佯为允诺,但提出要一笔遣散费。金润泉答应了周的条件,由中国银行垫款,保下钱塘江大桥。(节选自申俭《金融巨子金润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人举荐,金润泉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进入金融领域,后被封三品官衔,成为浙江省继胡雪岩后的又一红顶商人。

B.对于孙传芳的威胁,金润泉认为孙是为钱财而来,只有稍微满足其要求,方可避开兵祸,这说明金润泉也有懦弱的一面。

C.胡雪岩早年也曾想在钱塘江建造一座大桥,但最终因难度太大、资金不足而不得不放弃,而金润泉却难以置信地做到了。

D.金润泉出身草根,却有睿智认知、民生意识和民族大义,很好地践行了有别于旧时代钱庄掌柜的新式银行家的社会责任。

5. 结合文本,概述金润泉的“服务社会”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6.作为银行家,金润泉“四面结好,各不得罪”,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金润泉这种做 法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灯 火 陈夫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只是我的乡思没有落脚在河湾、小树或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无声对话者。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一个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个大村落高枕无忧。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卧在天地的村落。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的只要这有意无意的一盏灯火,整个乡村便在注目;却又好像真的很远,远的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完结一个焦虑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一次乡情。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这样一幕幕播种和颂传乡情的美丽记忆: 黑夜一来,一两户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无聊起来,只有白天那销魂的‚游击‛还意犹未尽,一屁股落在大门槛上饥渴地胡乱向嘴里扒着饭,眼珠一动不动死瞅着远方大村落那蛊惑人心的蔚然灯火,仿佛那儿战事正酣。女人见了,一阵骂。孩子便不情愿地站起身靠着门框叉着腿撅着屁股继续死瞅,女人又是一阵骂。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将一杯老白烧倒进肚里,微醺着走出门,孩子会意地屁颠颠的紧撵过去。女人捧着碗追出门,正要开骂,发现一弯新月站在东屋角像自己孩子一样正死瞅着自己,她犹豫了。女人看了看走在阡陌上披着一身月辉的男人与孩子,又看了看远方大村落那确实令人禁不住要去消遣一番耳舌的蛊惑灯火,忽然也鬼使神差般朝着眼前一高一低两个人影默默撵去。男人听出女人的脚步声,便扭头摆了摆手,示意女人回去看家。女人误以为男人在赶跟上来的看门狗,便也掉身向看门狗一边跺脚一边轰着。狗站住了,嘴里不情愿的嗫嚅着;女人便拾起土块向狗扔去,狗一跳又站住了;女人于是折了树枝向狗猛追了几步,口中不停威胁和命令着:‚死狗,回家看门!‛狗不见了,女人傻傻地向男人咯咯地笑了笑,男人则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传到远方,隐隐约约地,远处的灯火也不禁颤了颤腰板。

大村落也记挂着小村落,今天这一户明天那一家,趟着夜辗转在千折百回的阡陌上,做客在小村落热情洋溢的灯火里。男人可能依旧微醺,小孩可能依旧贪玩,女人可能依旧可爱。然而,就在大村落谒访小村落的路上总会冷不丁的生出一段诙谐的小插曲来。由于大村落一向‚广纳宾朋,熬夜应酬‛,时间上多多少少就没有了概念,于是便如出一辙的发生着接下来的一幕:抬头,灯火还在小村落的地平线上亮着,再一抬头,灯火眼睁睁的消失了。好在是,要去串门的乡人在稍微的一个思索后,便会迅速意识到时间已经有些晚。这一刻,失去目的地的乡人也总会心平气和地转过身去,好似在说:‚没关系,睡吧,我明晚再来。‛次日夜晚,在通往小村落的阡陌上早早的便活跃着几个黑点,果然,正是他一家。是的,乡人们总会为仅仅一次面对面的笑谈,一次无关痛痒的寒暄而热衷而折腾而不罢休,他们的手总能自然而然地彼此握紧,心总能平平淡淡地相互靠近。

千百年来,人们会时时固执地承传家乡历来的衣钵,或迈着沾满水露春色的脚,或持着濡满霜色寒意的脸,用最原始的方式缔结友谊;习惯私隐与重复各自阡陌上那段土味十足却版本相仿的经久演绎,匆匆在灯火两端,用背后最虔诚的努力称兄道弟。以告慰世代的焦虑世代的心事,丰收又一辈子孙的喜悦又一辈子孙的乡情。

在那方古老而朝气的乡土上,一盏灯火便是一个兄弟,一盏灯火便是一个姐妹。他们穿过黑色相安在广袤的苍野里,一代一代守望,一代一代对话,从未疲惫。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7.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不难看出,在作者心目中,灯火的存在让一个个村落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

B.深夜狗吠,村落熄灭的灯火再次燃起,一家唤起另一家,最终万家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说明了村民们警惕性都很高。

C. 在灯火的诱惑下,男人、女人、孩子与狗由于夜访而发生的一幕让人莞尔。在灯火与月辉的映衬下,这个质朴而又美感十足的画面令人神驰。

D. 村落夜晚生活单调乏味,乡民们在夜晚串门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排遣无聊。这时,灯火犹如信号,向客人表示着欢迎。 E.灯火亮在村落,亮在村民眼里和心中,亮在乡情弥漫的东方那方古老而朝气的土地上,亮在历史长河中。它展示着温情,告慰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 8.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诠释了“灯火”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9.文章写灯火,但作者却花了大量篇幅写乡民夜晚串门的场景,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人。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①十九年中词赋科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丁母忧,杜门读书。服除复任。章宗②即位,摄太常博士,累迁礼部郎中。 ....章宗将下诏以示四方,行简奏曰:‚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自此以后,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伏见近代御灾诏书,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行。‛上韪其言,诏中书省行之。

泰和③二年,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颜瑭戒之曰:‚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于行简。‛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上复曰:‚颇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船,此殊非礼。卿自戒,且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四年,诏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

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改顺天军节度使。上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之何?‛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上曰:‚在任一年,所得利害上之。‛

贞祐④三年七月,朝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纳弓箭。行简上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器。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促制造何以异哉?‛是议也,丁忧、致仕竟得免。是岁,卒,赠金..紫荣禄大夫,谥文正。行简端悫慎密,为人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绅以为荣。

(选自《金史卷l06·列传第四十四·张行简》)

【注】①大定,是金世宗完颜雍年号。②章宗,金主完颜璟。③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④贞祐,是金宣宗完颜珣年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B.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C.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D.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本意是台阶,还有免去官职,清除的意思;摄,代理。表代理官职的还有行、署等;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B.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具有艺能人士供职的机构,但自唐玄宗后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C.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从唐代开始,为了神化皇权,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 D.丁忧,即官员家中有丧事要回家奔丧、居丧的意思。到后来,丁忧特指父母之丧。致仕,就是退休,意为“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官在家闲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行简知识渊博且在经史上能融会贯通,大定年间考取进士第一名。章宗对他很是信任和依赖。

B.张行简任宋主生日副使出使宋朝,章宗告诫他,宋人行礼注重细枝末节,如果他们不对,都要指正。

C.当群臣请求为章宗上尊号的时候,章宗不答应并诏命张行简依据范祖禹的意思予以拒绝。

D.张行简一向端正诚实谨慎周密,为人所了解。从一开始做翰林到太常、礼部,终身掌管贡举。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之何?(5分)

(2)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促制造何以异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敞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第

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

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

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E.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15.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

(2)《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3)《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眼球效应时代,为了提高关注度,“微信拉票”成为屡试不爽的法宝,成了一些商....家提高知名度的不二之选。

②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心照不宣,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③中场休息时,只见双方教练赶紧召集队员,抓住队员们擦汗喝水的间隙,对队员们耳.提面命,希望他们下半场能有更佳的表现。 ...④2016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房价的涨幅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金融市场只能望其项背。 ....⑤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⑥家住河北区大江里社区的师健英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今年53岁,收藏钱币却已有40年,多达近万件,记者跟他聊起这近万件收藏币,他就如数家珍。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据调查,2016年我国总生育率为1.05%,此数据让人震惊,因为不仅它低,而且低于世界银行统计表中所有其他199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

B.经过智能化改造升级,企业生产效率将提高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约22%,不良品率降低逾20%以上,交付周期缩短一半,保证了企业产品的高品质。

C.《梦想的声音》节目从开播到现在,不断涌现出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平民歌手,创下了两位数收视率,成功实现了收视冠军。

D.交互式是互联网络显著的技术特点之一,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发布和沟通,将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结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有效治理。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认证技术的安全系数很高。

① 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人脸识别

② 看起来很先进,

③ 已经被一些不法分子破解并用来“盗刷”。目前生物认证技术还不够成熟,其实

④ 适合于门禁等不联网的本地化应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大量的生物特征数据

⑤ 被盗,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这 ⑥ 是生物认证方式的真正“痛点”。

② ③ ④ ⑤ ⑥ A. 然而 虽然 却 更 一旦 才 B. 不过 即使 也 更 一旦 就 C. 但是 虽然 却 只 万一 就 D. 可是 即使 也 只 万一 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5分)

声调是指发音时贯穿于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不同的声调分别具有或升或降、或平 或曲的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个人的不同的音高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声带先松后紧,声音就由低变高;声带先紧后 松,_____________ 。控制声带的松紧可以形成不同的音高,从而构成不同的声调。

21.下面是某学校团委组织的“情暖环卫天使”活动的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可以改变中国人的不亮就餐习惯,对此大加称颂;也有人认为把几千年前孔子的“食不言寝不语”的标准奉为圭皋并不合适,对此加以批评。那么推行“无声食堂”是否可取,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阶段考试试题答案

1.C(“原因是当时运输物资需要巨大成本”错。“运输物资需要巨大成本”是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结果)

2.A(“但由于中原地区地理位置适中,各地文化最后都汇聚于中原”说法不当。“地理位置适中”只是原因之一)

3.C(“西部文明战胜东部文明的结果”理解不当。文明有碰撞、交流、融汇等,没有战胜之说)

4、D解析:A.金润泉进入金融领域应是“到杭州乾泰钱庄当学徒”的时候。B.“表现了金润泉的懦弱”有误,应是表现了他的明智(或“睿智”)。C.“资金不足”错误,原文说胡雪岩富可敌国,但是因 “烧钱”太多而放弃,“烧钱”太多,准确理解应为花费巨大。

5、①重视建设,开辟投资新路,修建杭江铁路和建造钱塘江大桥;②投入资金,改善民生,大量投资于商贸、电力、教育、基础设施;③热心慈善,服务社会,积极参加多个社会团体,尽力为地方做事;④阻止破坏,保卫家园,满足周喦的要求,阻止其炸钱塘江大桥。(1点 1分,4点 4分,先概述,再列举。如只列举无概述,该点不得分。考生若有其 它答案,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看法: 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看法态度,1分)这是在特殊年代里金润泉的特殊做法。(原因背景,1分)他这种做法也有原则和底线,他决不结交卖国投敌的汉奸和侵略中国的日军。(原则底线,1分)这种做法体现了金润泉务实、睿智的处世与经营之道和爱国思想。(性质评价,1分)这种做法对金润泉的银行事业的发展和他服务社会理念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意义效果,1分)考生若有其它答案,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B D(B.灯火深夜点燃,不是说明村民的警惕性高,而是突出村落的宁静与和美。D.乡民们在夜晚串门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排遣无聊,更多是交流感情。)(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4分)

8.①灯火是村落的眼睛,让村落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②灯火是作者乡思的寄托所在;③灯火是村落在黑暗中的对话手段,是村落人情的联系纽带;④灯火是华夏大地质朴乡情延续的载体。(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9.①乡民夜晚串门与灯火息息相关,灯火寓示着人家,正是由于远方人家灯火的吸引使得乡民夜晚串门成了一种习惯。②灯火是文章的主体意象,寄托着美好而质朴的乡情,村民夜晚串门则是这一乡情的具体表现。③因此,作者花大量篇幅写乡民夜晚串门场景,不仅没有对文章造成不利影响,反而让文章有关乡情这一主题展示得具体可感,想象丰满。(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 A 11. A(除:任命,授职。)

12. B(“如果他们不对,都要指正”错,应该是“如果有不适合他们礼节的地方,都要更正”。) 13.(1)您没有治理老百姓的经历,现在到保州,民情的真伪短时间难以猜测,该怎么治理?(“更、卒、度、如之何”各1分,句意1分,句意重点落在“情伪”上)

(2)现在用期限来约束(他们),(只能)修补破的坏的,来应对上级的命令,这跟仓促制造有什么不同呢?(“绳、弊坏、应、何以”各1分,句意1分,句意重点落在“以”上) 【参考译文】

张行简,字敬甫,是莒州日照县人。聪颖体悟好学,知识渊博且在经史上能融会贯通。大定(金世宗完颜雍年号)十九年(1179年)考取进士第一名,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一职)。遭遇母亲去世守丧,谢绝交往闭门读书。服丧期满,恢复任职。章宗(金主完颜璟)即位,张行简代理太常博士,多次升迁为礼部郎中。

章宗将要下发诏令来昭示天下,张行简上书奏道:“往年饥民抛弃孩子,有的乞求送人,这之后有诏令说官府出钱为他们收回、赎回孩子;有的孩子父母衣食稍微充裕点,就要把孩子认回来,官府也会断给他们。从那以后,饥荒年灾民流转离散,人家都不肯收留,(小孩)任意被抛弃,瘦弱损伤而饿死(在)沟中。我看到近代的抗灾诏书,都说‘(孩子送出)以后不得再要回来’,现在乞求按照这个规定施行。”章宗认为他说的对,下诏中书省按此施行。

泰和二年,张行简担任宋主生日祝贺副使。章宗召见正使完颜瑭告诫他说:“你过界后不要饮酒,凡事要听张行简的。”对张行简说:“宋人在施行礼节方面,喜好注重细枝末节,(你们)如果有不适合他们礼节的地方,都要更正。”章宗又说:“听说先前的奉使者过淮海,到了中流时,就因分界的事与人发生争执,这样做非常无礼,你要自己避免(与他们起冲突)并对宋使说‘两国和好很久了,不应该争小事而伤了大体。’叮咛告诫他们,是使他们详悉这个意思。”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章宗下诏说:“在奏事的时候,必须让张行简常在左右。”

秦和五年,群臣又请为章宗上尊号,章宗没答应。诏命张行简批答,(章宗)于是问到大宋的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的事。行简回答说:“司马光也曾经进谏过尊号的事,不如范祖禹的言辞深透,认为臣子活着就给君父定谥号,好像很惨切。”章宗说:“你用范祖禹的意思回答他们。”张行简的批复文字深刻典雅,非常符合代言的语体。(张行简)改做顺天军节度使。章宗对张行简说:“您没有治理老百姓的经历,现在到保州,民情的真伪短时间难以猜测,该怎么治理?”行简回答说:“臣奉命行使法令,不敢违反和失误,案件诉讼的事,就按实情调查。约束公吏,管制豪强奸徒,把安定当作要务。”章宗说:“你在任一年,把所知道的好坏情况都报上来。”

贞祐(金宣宗完颜珣年号)三年七月,朝廷预防准备秋兵军器械,命含当时朝内朝外官员,不论是守丧的还是退休的,都要缴纳弓箭。张行简上书说:“弓箭并非通有之物,那些清贫之家、丁忧的和退休的,哪有所说的规定的军用器械。现在用期限来约束(他们),(只能)修补破的坏的,来应对上级的命令,这跟仓促制造有什么不同呢?”这个提议,使得那些丁忧的和退休的最终得以免除(缴纳弓箭)。这一年,(张行简)去世,被追赠为金紫荣禄大夫。谥号文正。张行简,一向端正诚实谨慎周密,为人所了解。从一开始做翰林到太常、礼部,终身掌管贡举,缙绅们引以为荣。

14.BD (B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D项,不是自卑、自责之语,而是怀才不遇,故作愤激之语。)(选对1项得2分,选对2项得5分,多选不得分。)

15.(1)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2)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3)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4)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竞为谁?”简析。)(5)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简析示例:如第(2)点,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努力保持澹定、豁达的心境;如第(3)点,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以人生幸得知己来宽慰自己,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内心的安慰之情;如第(4)点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诗人在深夜时高唱商歌,却无人倾听,表明他既渴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如第(5)点结合“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简析:诗人在深夜时高唱商歌,却无人倾听,表达了诗人难遇良主无人常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答(1)(2)(3)点,有归纳和简析,每点得2分;答(4)(5)点,有归纳和简析,每点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 16.(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3)举匏尊以相属

17.B(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①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使用正确。②“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与这里的语境相矛盾。③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使用正确。④望其项背:项,脖子的后部。背,脊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在否定句中。这里可用“望尘莫及”。⑤“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正确。⑥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这些钱币本身就是自己珍藏的,语境不当。)

18.D(A项语序不当。“不仅”要放在“它”之后。B项不合逻辑,“逾20%以上”语意不合逻辑。C项成分残缺,“冠军”后加上“目标”) 19.A (①转折语气明显,用“然而”或“但是”。②不属于假设,不能用“即使”,要用“虽然”。③根据前面,用“却”。④用“更”更符合实际,用“只”过于绝对。⑤用“一旦”,表示有可能,符合语境;而“万一”则常用于主观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极小的非常态事件。⑤用“才”,表示在前面“盗刷”的基础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风险”。)

20.① 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音高。或:这种变化主要是看音高的变化(2 分)(“变化” “音高”都涉及给 1 分,答及两者关系“取决于”或“主要”给 1 分)② 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或:和控制声带的松紧有关。(2 分)(“声带”“松紧”各 1 分)③ 声音就由高变低。(1 分)

解析:根据空格前面的关键词“变化”和空格后面“音高”一词以及文段最后一句所总 述的三者关系 “从而构成”的提示,第一处可填“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音高”或“这种变 化主要是看音高的变化”;根据空格后“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调越低”的规律,第二处可填“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或“和控制声带的松紧有关”;根据空格前“声带先松后紧,声音就由低变高”句式,结合照应关系,第三处可填“声音就由高变低”。

21. 本次活动由团委组织,要求服务性社团和文艺性社团参加,服务性社团在与环卫工人进行角色换位后召开心得座谈会;文艺性社团在活动期间跟踪摄影、照相,然后组织主题展示。 22.作文参考立意: (1)不赞成的角度

①学校此举是矫枉过正、不近人情;

②学校此举禁锢了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戕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③“无声食堂”的做法太过死板、苛刻,压抑了孩子的个性;

④管理和培养学生,不止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是应该注重细节处的完善和落实,真正让教育理念得到学生的认同。 (2)赞成的角度

①“无声食堂”涧物无声,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②无声食堂是很好的文明礼仪课;

③无声食堂帮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个人形象;

④“无声食堂”是一个文明的示范,对家长、社会也是一种文明教化;

⑤在多数学校强调分数、成绩的背景下,学校这种做人做事的教育更显得难能可贵。

范文一:

“无声食堂”不该禁锢孩子本真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应该说,学校的出发点确实不错,目的正是在于通过“无声食堂”的开设,培养孩子养成文明有序的习惯。而且,“无声食堂”还形成了一种常态,学生们夹菜添饭都需要用手势,并没有嘈杂的说话声。不过,对于“无声食堂”而言,并不只是具有优点和长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值得校方进一步反思。

众所周知,作为学生,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是必不可少。在课堂上,学生们往往要遵守课堂秩序、认真听讲,同学之间不会进行随意的沟通和交流。在下课时间,时间非常短促,学生们还要上厕所、做体操等等,也缺少沟通的时间保障。那么,对于学生们来说,午餐必然是最理想的沟通时刻。在这个阶段,大家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畅谈学习、生活,释放学业中的压力,岂不好哉?

其实,学生们就餐时的“无声”,并不代表他们内心中秉持认同理念。在学校中,学生遵守相应的规则,都是自上而下的强压,学生们只会被动接受,而没有任何发言权。或许,有的学生保持抵触情绪,但在校方的强大意志面前,只能无奈屈从。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们在表面上养成了文明有序的习惯,但并不是“天然”的,而是掺杂了其他的强权支配因素。如此之下,对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不仅不可能产生理想效果,甚至最终背道而驰。

管理和培养学生,不止是在表面上做文章,而是应该注重细节处的完善和落实,真正让教育理念得到学生们的认同。学生们具有天真活泼的本性,校方就应该在教育模式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而不是完全束缚他们的自由。在课堂上,应该给予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让学生们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自身学习成绩。而在午餐时间,本就是释放压力、舒缓身心的时间段,为何还要对他们要求如此苛刻呢?试想,学生们之间,师生之间都是面面相觑,缺乏相应的沟通交流,这种吃饭场合又该有多么别扭和冷漠呢?

作为校方,不妨立足于学生们的权益视角,多考虑他们的特性和需求,让教育管理模式更加接地气。假如,禁锢了学生们的本真,抹杀了学生们的天性,即便教育方式具有光鲜的外表,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范文二:

“无声食堂”,文明礼仪的食古不化

“食不言寝不语”,这句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在中山一所学校得到了实践。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了“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的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引述材料)

从机场到景点,从国内到国外,一些人的不文明现象让国人汗颜,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思与行动。(联系现实不好现象引出观点)中山这所学校倡导“无声食堂”,引导学生安静文明用餐,培养学生在公开场合不大声喧哗的文明习惯,其良好初衷值得肯定。(引出观点,回答任务,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然而(转折,由“初衷值得肯定”过渡到“谈否定方面”),偌大的食堂静默无声,成千上百的学生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总觉得有些怪异。(再次表明观点立场:否定这种做法)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首先需要生活老师的视力好,不会把一看成二,其次要动作快,否则学生举了半天手,菜和汤还没添到饭盘中来,其三,女学生想多加一点饭菜,但是举起的手势让旁边人都知道自己的胃口大,一点点隐私都没有,岂不冤哉?(议:议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弊端)

“食不言寝不语”,这是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但并不完全符合现代用餐习惯。且不说工作餐、商务餐、自助餐等餐桌文化的演变,现代医学常识也告诉我们,就餐时要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增进食欲,使胃液分泌旺盛,促进肠胃蠕动,有益身心健康。学生们正值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原本就课业紧张,上课时要求认真听讲,规规矩矩,中午就餐时间和好朋友一起吃饭,交流彼此近况,甚至吐槽一下学校食堂的“黑暗料理”,都有助于孩子们放松身心,愉快就餐。现在连这点小乐趣也被剥夺,鸦雀无声,想想是否太过古板无趣?(议:再深一层议这种做法的弊端:不完全符合现代用餐习惯)

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也是用来说话的,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并不等于要用手势代表说话的“无声食堂”,遵守公共秩序并不等于否定合情合理合法的意见表达,继承传统文化更不能全盘照搬,食古不化。偏执、片面地强加于人,也与自由、平等、开放的现代文明背道而驰。(联系现实辩证地分析议论“无声食堂”的做法,回扣题目的任务)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文明礼仪需要与时俱进,而非将两千多年的古训奉若神明乃至异化,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科学素养和追求平等意识的现代公民,“无声食堂”,却是文明礼仪的曲解,食古不化,“伤”了孩子、“伤”了教育,也伤了现代文明。

(结尾:再次扣题,表明态度,回答任务)

上一篇:关于阳光的班主任寄语下一篇:关于新媒体的调查问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