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美丽乡村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智慧美丽乡村范文

智慧银川 美丽中国

在智慧银川建设的探索与创新过程中,银川市与中兴通讯强强合作,以智慧度、惠民度为目标,以信息基础建设为先导,以行政审批改革为契机,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以城市为单位加强顶层设计,紧密围绕惠及民生、科学管理、产业衍生和投资回收四个核心目标,并同步进行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及技术架构等三大创新,搭建“一图一网一云”总体架构,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10大重点领域13个模块建立起一个可感知的智慧城市,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银川模式,即智慧城市2.0。

一、 智慧银川顶层设计创新实践

智慧银川通过建设实践,创新的提出了智慧城市银川模式,即以城市为单元加强顶层设计,紧密围绕四个目标,同步进行三大创新。

(一)智慧银川四个核心目标

为实现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应用,更好的“智”于管理,更好的“惠”及民生,智慧银川明确了四个核心目标,即:惠及民生、科学管理、产业衍生、投资回收。一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惠民、利民、便民;二是利用大数据采集、整合、挖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利用智慧城市,衍生产业和促进消费;四是利用资本市场,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二)智慧银川三大创新

为同步实现四大核心目标,解决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难题,智慧银川同步进行三大创新,即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技术架构创新。

一是“PPP+资本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本投入,专业公司运营,解决了财政一次性投入过大的问题,以及政府人员技术知识体系更新换代的问题。同时通过智慧城市运营,实现了收益和投资回收,进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嫁接资本市场,既可完成前期投资的回收,还可获得股票增值收益,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持续的资本支持。

二是“顶层设计+闭环正反馈”的管理模式创新。打破过去“单一目标、垂直行业”的建设方式,实施以城市为单位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种城市信息资源,大力推进互联互通、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在创新和落地推进方面,利用“研+产+标准组织”的形式,由研究院进行可落地的创新研究,研究成果建成后交付产业公司。产业公司在运营时,将最佳实践经验传递至国际/国内标准组织。该标准组织输出相关标准和规范,应用到智慧城市中,智慧城市新增需求再反馈至研究院,形成“闭环正反馈”的生态系统。

三是“一图一网一云”的技术架构创新。“一图”通过部署的各类物联网感知终端,结合全景真三维地图,对城市各要素进行空间节点定位,支持多行业应用基于一张图直观呈现,解决城市的可视化、动态化管理问题;“一网”建设一张多部门共享的传输和传感网络,通过高速宽带网络实现“地面”和“云端”的直接对话;“一云”将城市中可利用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到云端,实现城市基础数据融合、多业务海量数据汇聚互通,并对城市大数据进行存储、挖掘、应用。

银川模式通过三大创新,有效的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投资难、共享难、运营难等问题,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二、 智慧银川建设十大系统十三个领域

(一)夯实核心基石

全景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空间节点定位与分析。全景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数据采集和数据服务。数据采集就是把人、车、建筑等空间要素进行定位,一方面是静态的数据,例如地下管线、道路、电子门牌、下水井盖等基础设施数据的收集;另一方面,还对动态的位置数据进行收集,如电子车牌、积水数据传感器、摄像头视频等实时动态数据。数据服务就是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二三维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室内室外一体化进行地图展示和分析。

智慧网络连接空间各节点。通过建设一张专网专用、内外分离、互联接入的极速网络,高速连接空间各节点,实现“地面”与“云端”互联,并且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网络能够平滑升级、扩容。通过安全网闸与外界互联网进行“隔离式互通”,采用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设备,保障网络的安全。这张网还支持多样化的互联接入,如4G、无源光网络、Wifi、L2RF等。

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提高城市智慧度。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大数据具有三最特征,存储最容易,采集最困难,挖掘最有价值。从上述三个特征来看,如果一个城市数据不能共享,就形成不了有效的大数据。没有有效的大数据就不能挖掘,不挖掘就没有价值,无法形成智慧,更谈不上信息安全的标准制定。

根据上述数据特征,智慧银川规划建设具有以下亮点的大数据中心云平台:一是与银川市各委办局进行数据对接,打破信息孤岛,数据统一收集,统一存储,统一发布,加快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增强政府公信力。二是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为政府管理城市提供研判/预判,转变城市治理方式,由被动救火式转变为主动预防式,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如交通仿真决策、经济数据预测、全路导航及道路规划、政务改革审管分离等,释放大数据红利。三是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帮助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进而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四是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并且利用智慧银川“顶层设计+闭环正反馈”的创新管理模式,联合国内/国际标准组织,制定大数据采集、共享、安全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有力保障智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更健康。

(二)创造美好生活

智慧社区架起亲民桥梁。为解决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架起一座亲民桥梁,智慧社区主要提供4类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全能网格服务。首先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部署人脸识别门禁、智能快递柜、直饮水改造、政务自助办理终端、远程抄表和智能垃圾箱等智能设备,打造惠民服务新社区。人脸识别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对进出人员的面部进行扫描并与人脸库比对,方便社区居民“刷脸”开门,扫描到陌生人则提示门卫登记,如果发现追逃人员便会直接启动预警,通知相关安全部门。直饮水改造工程通过新铺设食品级的不锈钢管线,运用臭氧催化氧化和双膜法(超滤膜、反渗透膜)等技术,为市民提供廉价直饮水。其次是汇聚商业服务资源,打造微商圈+冷链生鲜配送柜模式,打通大型商超,批发市场,汇聚社区周边商业资源。第三是打造新型医养模式,通过天天体检屋、网络医院及远程辅助诊断等健康惠民设施和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养老、保健等服务。社区居民可在天天体检屋享受血压、血糖、血脂、心肺功能、骨密度等18项免费体检服务,社区全科医生根据体检结果给予初步诊断和健康指导,体检数据还会通过网络医院上传至本地三甲医院,由医院里的专科医生进一步诊断和预约挂号。对于一些大病和疑难杂症,网络医院还可以连接到北上广深的大医院,由权威专家进行辅助诊断,慢病或术后恢复病人也有健康顾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第四是创新全能网格队伍,打造包含安全员、私人医生和服务专员在内的全能化基层网格服务队伍,落实网格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居民数据、反馈舆情、落实政策,将市、区、街道、社区的层级管理模式扁平化,为社区居民提供面对面亲民服务。

市民一卡通实现一卡全通。一卡通的目标是实现“一卡在手、生活无忧”,具备一卡多能、全城通用、信息采集等三大亮点。一是作为惠民名片,一卡多能,包含公共服务和商业活动双重支付功能,涵盖公交出行、医疗健康、水电气代缴、公共自行车租用、银联支付、免费WiFi上网等功能,省去市民携带多卡的烦恼。二是全城通用、广泛覆盖。在银川市原来3万台POS机的基础上,新增5万台智能POS机,覆盖全城。同时,利用MIS云附带的管理系统为商家提供进销存管理。三是数据采集。一卡通作为采集个人数据的重要手段,为后续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提供重要数据来源。

(三)促进产业聚集

企业云实现企业互联。为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管理、经营等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经营能力,首先是提供服务平台,集约化经营融资、IT、法律和人事等云化服务,通过线上云平台和线下专业服务结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次是采集分析数据,通过静态、动态手段并用,碎片化、结构化方式结合,充分采集企业经营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后,比对验证,提高企业数据的真实度和准确度,输出政府管理需要的指标数据、决策依据等。第三是促进产业聚集,以企业所属行业为标签,分类聚集,突破传统产业集群的地理限制,利用企业云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企业间合作的快捷性和有效性,打造虚拟产业集群。

智慧旅游拉动银川旅游产业。智慧旅游通过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的贴心体验,打造智能化的景区服务,从而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是为游客提供银川旅游的一站式目的地服务。游前,定制私人旅游线路,兴趣相同的游客可结伴相约而行。游中,结合定制服务,精准推荐美景及美食,灵活安排出行及住宿,为游客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游后,提供多渠道评价服务,全面汇集游客的反馈并及时响应,进一步优化银川旅游环境,整体提升银川的旅游形象。二是打造智能化景区。通过实现网上购票、智能检票、3D地图、智能导游、电子讲解、景点直播、流量预警、热力监控等智能化设施,整体提高景区的信息化程度,在提升游客游览体验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景区良性管控。三是促进银川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智慧旅游平台汇总旅游全过程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游客旅游数据(包括行为消费、评价与投诉)、景区数据(包括游客流量、定位、轨迹与景区收入)及产业数据(包括旅行社、导游、购物及餐饮),从而完善行业管理,助力产业链发展,构建商家诚信联盟,实现产业聚集,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集群。

(三)转变城市治理方式

智慧政务致力于宽进精管。银川市智慧政务分三个阶段建设,逐步打通各委办局的数据对接,实现宽进精管,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第一阶段:一站式审批,释放行政改革红利。通过“归零式”清理,银川市向社会公布了78项审批事项和98项管理事项,取消了所有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编随事转,人随事走”的原则,开展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环保、交通、教育、卫生等26个部门、100多个科室、600多人办理的15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490余项具体业务)全部划转到审批局的7个业务处室60多人直接办理,审批人员减少了90%,审批部门减少了96%,办理时限减少78%,企业注册时间减少80%,解决了政府部门职能分散、效率不高和群众多头跑路的问题。第二阶段:网上审批,释放信息化红利。通过网上受理审批事项,网上核名,视频人脸识别,身份证系统比对验证,打通各委办局数据实现共享,最终实现“申、审、颁”一条龙服务,已实现177项事项的网上审批办理。第三阶段,虚拟审批,释放大数据红利。一是结合国家统一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条例和方案建设要求,构建虚拟审批建设标准规范。二是通过对现有审批局一站式审批、网上审批积累的业务数据进行分析,进行虚拟审批试点事项甄选。三是虚拟审批试点上线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信用好的企业和市民可以进行深度虚拟审批试点,对于信用不好的企业和市民则严格按照审批模型进行材料审查和资格约束,进行虚拟审批试点验证。四是对阶段性成果进行实地论证和校验,优化和完善虚拟审批制度和标准。

虚拟审批将充分发挥社会自主能动性和自我市场调节的作用,把政府的手放开,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和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横向扩大虚拟审批涵盖范围,按照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理念争取在2016年12月完成行政审批事项向备案转化率达到40%。

智慧环保打造明媚银川。智慧环保基于“实时监测、源头管控、定向治理”的核心思路,致力于打造“碧水蓝天,明媚银川”。第一,在线监测,预警预报。利用信息化环保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影响市民生活的生态环境参数(水、气、声),例如生活用水监测方面,在从水源地到居民家中输送的四个环节建立四位一体监测体系(自来水厂出水口、管网、管网末梢的水箱、居民水笼头),对水质36项常见指标(PH酸碱值、浊度,余氯等)进行跟踪监测。第二,源头监测,重点防控。针对存在环保隐患的污染企业及重点区域进行源头监测管控,例如对于空气异味的监管,在制药厂、垃圾填埋和焚烧厂的污染源头部署异味监测仪,实时采集污染数据,有效提升对源头污染的监管能力。第三,关联分析,定向治理。利用采集到的各类环保数据,进行环境大数据分析挖掘,通过建模仿真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的关联因素,为环境定向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助力政府出台环保相关措施和制度。此外,在试点社区推广直饮水改造工程,通过新铺设食品级的不锈钢管线,运用臭氧催化氧化和双膜法(超滤膜、反渗透膜)等技术,为市民提供廉价的直饮水。

平安城市构建和谐银川。通过基于物联感知多元化的信息采集,包括无人机、应急指挥车、单兵设备等采集手段,整合多个部门视频资源,增加信息采集的渠道,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实现资源的全面高效共享。通过智慧银川现有模块基础数据的挖掘分析,提升预测、预判能力,改变原来的被动救火式为现在的主动预防式,创新城市的管理方式。在城市应急管理方面,将应急预案全面电子化、可视化,可实现突发事件自动触发应急预案执行,多部门协作联动统一指挥,大大提升应急响应效率,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送,方便指挥部了解实时数据,掌握现场真实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指挥部署,进而提升突发事故的研判和处置能力,降低重大事件的人身及财产损失。

智慧交通打造畅通银川。通过发行交通环保卡,借助每条道路安装的天线和接收器采集车流量数据,结合全景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感知汇集全城交通状态;通过大数据挖掘,实现动态出行诱导、红绿灯即时调控、限时限段收费以及停车智能引导、全程指导、智能管理等功能,解决当前的交通拥堵问题;结合交通历史大数据,通过实时交通仿真模拟系统,为交通管理部门合理配置运力、科学规划路网提供决策支持,最终实现交通资源整体优化;通过公交免费WIFI、人流量计数器以及电子公交站牌等信息化手段,提升乘客体验,引导市民公共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第二篇:以智慧乡村行动示范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要求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自2015年以来,作为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特有方式,海南省开展了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试点,在实践探索中,海南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在发展农产品电商、培育民宿等分享经济、促进农旅融合、推动创业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效。为深入了解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技术给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可行路径,课题组于2017年11月20-24日对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其发展成效、经验做法等做了总结提炼,为信息化引领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一、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解剖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这只麻雀,可以说,他们在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给乡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实现全镇脱贫,而且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

在产业兴旺方面,以火山为特色,打造了施茶石斛、咖啡种植、山鸡养殖、诺丽果种植、南药种植、壅羊养殖等5个农业物联网生产示范基地,建成了石斛观光园、美社咖啡屋、开心农场等一批农旅融合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正在推进14个高效农业产业园的落地和建设。石山黑豆在没有“触网”之前,只能卖6-7元/斤,通过电子商务,现在能卖到30元/斤以上。目前,石山镇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建设黑豆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已达4100亩,每亩产量近300斤,未来种植面积将扩展到5000亩以上,并已申请“石山黑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之,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生态宜居方面,石山镇把网络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强建设,截至目前,光纤入户共7490户,入户率达77%,基本实现了“4G到村、光纤到户、终端到人、重点区域WIFI全覆盖”,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62%。在美富村(施茶村内自然村)建成了海南省第一个通过源头控制、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全村103户人家的化粪池、洗菜等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到生活污水处理站,经一体化治理终端处理后,排放出来的水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类标准,回收后用于农田灌溉等。因此,石山镇施茶村2017年荣获了第二批“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称号。

在乡风文明方面,互联网改变了村民的思维,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村民从开始拒绝互联网,到现在已经利用互联网开展生产、便利生活。石山镇抓住以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这个契机,以美富村为示范点,挖掘、整合家训文化,修建占地面积330多平方米的家风家训馆。在施茶村还成立了新乡贤理事会,现有成员50余人,乡贤们为村里的社会事业建设积极出钱出力,每年会给村里考取大学的孩子3000-5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同时通过互联网,共同参与村内事务管理,提升文明生态美丽乡村的内涵。

在治理有效方面,石山镇依托农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管控中心,建立了石山镇政务管理服务系统,搭建了政务服务、精准扶贫、基层党建、农村金融等服务平台,将党务、政务、电商、农业、旅游等集中管理,同时推进乡村网格化管理,使得邻里之间更加和睦团结,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干净,村民们借助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吃上“旅游饭”,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中,施茶村的党建工作还得到了中组部的高度认可,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在生活富裕方面,互联网让村民就业增收多元化,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房屋用于民宿出租、电商让农产品优质优价等方式让家庭收入逐年增多。据秀英区委常委、石山镇党委书记胡余亨介绍,石山镇农民人均收入2014年5400多元,2015年8652元,2016年10380元,?A计2017年能到达13000元左右。2014年全镇有贫困户187户823人,2015年底全部实现脱贫,至今未出现返贫现象,村民幸福指数快速提升。我们走访了村民王建平一家,他家5口人,包括夫妻俩,一位102岁老母亲和儿子儿媳。据他透露,他们家除了老母亲和儿子外,都在村里上班,全家1年的纯工资性收入超过25万元,如果加上种植业收入,人均收入则可达6万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把以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农村农民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先导作用。坚持以土地为根、人才为本、产业为核、文化为魂的思路,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

一是以土地为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信息技术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提供信息化支撑,将每块地都“上图入库”,锁定承包权,让农民吃下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的“定心丸”,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盘活经营权。

据施茶村党委书记洪义乾介绍,海南石斛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有限公司、施茶村三方合作成立了占地800多亩的施茶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司出资金、种苗、技术等,该村有41户农户以土地租金入股,每亩租金1000元/年,实现了租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变化。同时,还有效解决了12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工资总额不低于200万元。这极大激发了农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适度规模经营的趋势。

二是以人才为本,强化农村双创人才培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石山互联网小镇以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为引擎,结合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强返乡、下乡人员利用互联网创业创新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同时,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形成了以党员带大户,大户带小户的组织体系;鼓励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后成立了火山壅羊公社、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青创中心等一批创客空间,吸引返乡创业大学生达到300多名,参与培训的农民达2000余人。

目前已有近50家不同创业主体活跃在石山镇。火山口咖啡的郭文旭,2014年辞去IT经理的工作,携妻子回到石山镇,将家人33平米的茶馆重新装修后,创立火山口咖啡。2016年获得了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创业创新一等奖,在“互联网+”“旅游+”的浪潮推动下,其价值愈发突显。目前,已开设了第二家火山口咖啡馆,室外面积就达300平米,业务涵盖咖啡种植培育、咖啡馆运营、咖啡产品销售,年营收达百万元。还即将带领村民建设一个100亩的咖啡庄园,将旅游观光和咖啡文化结合起来,走精品咖啡路线。

三是以产业为核,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依托物联网和电子商务,从农业生产和销售端入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应用先进的传感监测、远程遥控、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了“火山公社”电商平台与“海岛生活”“优电联盟”等电商,开展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同时利用互联网营销休闲农业,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产品分级、包装和加工,形成了“互联网+农业+旅游”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美社村(施茶村内自然村)的安媚,以前做过幼师、干过旅游,随着石山互联网小镇游客的不断增多,她回乡创建了“美社有个房”民宿合作社,与村民合作,先后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建成拥有120个床位的55间特色民宿,每天的入住率均在80%以上。据她介绍,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民宿,而是农产品消费和销售。她每天要接待安排150人以上餐饮,每人平均消费100元,同时统一收购周边农户的农产品,经过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后让游客作为伴手礼采购。通过民宿带动了山农产品销售,引导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以文化为魂,彰显生态人文历史特色。乡村之美,美在特色、贵在特色、难在特色。石山镇利用本地区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和自然环境,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自身优势,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模式,为乡村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元素,加上全媒体的宣传手段,形成品牌效益,为美丽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血液、新活力。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利用火山地质的独特资源优势,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培育村落独特气质,结合休闲农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展销、线下活动等形式,发展民宿、乡道骑行、水果采摘、农业观光等“农业+旅游”项目,打造农旅特色品牌。

三、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提档升级需要注意的问题

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从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着力在发展理念、文化挖掘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提档升级。

一是深化共享理念,完善平台与数据应用建设机制。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有一个镇级运营中心和一个大数据中心,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村级服务中心。由于缺乏底层基础数据标准,镇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中心之间数据分割,彼此之间尚未完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未来要在加快构建数字资源体系、加强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上,尽快实现不同平台、不同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将相关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数据一张图,找到盈利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村落保护,挖掘古村落历史文化生态价值。石山镇拥有一批传统的火山古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但是,目前石山镇还未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古村落的价值,主要还是以打造人文景观为主,未来石山镇建设要重点挖掘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文化价值古村落背后的故事,做好开发和保护工作,将其作为小镇提档升级的灵魂所在。

三是强化人才培训,培育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人才是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提档升级的生力军,要加强外地人才的引进和本地人才的培育。针对农民群体,要大力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帮他们提高信息查询、网络营销、获取服务和便捷生活的能力;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创客,要大力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培育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思考与建议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从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创新成效和实践发展看,没有智慧乡村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没有乡村振兴也就难以实现民族复兴。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智慧乡村行动。智慧乡村是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已有一定的试点基础,通过智慧乡村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培育智慧农民,为质量兴农、品牌强?r、绿色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化支撑。建议尽快制定智慧乡村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智慧乡村行动,以智慧乡村建设示范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是建议在海南发展独具特色的数字经济。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农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农业+旅游”的方式,全面提升民宿、康养、休闲观光等业态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数字经济模式。同时,海南作为“天然大温室”,要加快建设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大数据,切实把数据变成生产要素,进而转化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社会财富。

三是建议将石山镇打造成新型农村人才培训基地。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试点和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典型案例,取得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形成了一批软硬件条件成熟的实训基地。建议将其作为农村双创人才培训基地,立足海南、面向全国提供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第三篇:智慧城市成就美丽中国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长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美丽中国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应对近年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重大举措,更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福祉、保护和开拓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空间的百年大计。胡锦涛同志的论述中指出,“美丽中国”建设绝不仅仅是局限于生态文明的视野中,而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是一个包含了多维度、多任务、多进程的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过程。

“智慧城市”是“美丽中国”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作为未来长期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动必须要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方面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逐步推进。其中,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和“美丽中国”是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

“智慧城市”是“美丽中国”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美丽中国”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程综合推进的一个过程,“智慧城市”则是“美丽中国”在现实中扎实落地的基本支柱。在当代中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智慧城市”恰恰是新四化的交汇之点,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和国家全面发展的历史方向。“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建设更高程度的现代文明、信息化手段和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根本提升、人民生活幸福程度的加速提高,这些努力方向和着力点都恰恰是我们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说,没有“智慧城市”的普遍发展,“美丽中国”就缺乏坚实有力的现实物质基础。

“美丽中国”是“智慧城市”题中应有之义。如前所述,“智慧城市”建设的实现有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很难想象,“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脱离开更加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持续发展,脱离开决策效率更高、服务更周到、工作机制更灵活的政府,脱离开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持续提升的文化环境,脱离开民生更幸福、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社会环境。而这些,恰恰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我们也可以说,没有“美丽中国”的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就成了镜花水月。

图 美丽中国和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需解决五大问题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从中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到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建设目标与标准、发展路径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各地政府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前期实践情况提出各自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等,各个城市差异很大,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推广,也没有成熟的参照标准供各级政府部门借以判断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和普及的条件,智慧城市建设不得不考虑以下问题,一是投资与回报的平衡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投资建设智慧城市,都要把握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点,探索运营和服务模式;二是体制和机制创新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各委、办、局等相关部门协调统一,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三是安全可靠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确保信息技术安全、网络安全、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安全等等;四是资源共享和标准化问题,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和行业壁垒;五是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估问题。为此,我国需要先在比较成熟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凸显的问题表明,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评促建,亟需能够全面系统、突出城市特色、权衡城市差异、促进问题解决的创建指标体系。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在综合比较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考虑城市信息化成熟度和区域特性等背景的基础上,广泛参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国家发展规划,结合智慧城市的基本发展特点,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的研究。

智慧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很大意义:

一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智慧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统筹考虑中心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综合竞争力、政策法规、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因素,同时包括交通管理、医疗教育、环保网络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软件条件,将抽象的智慧城市概念具体化、指标化,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套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分析体系。通过运用该体系进行评价工作,可以帮助决策者和建设者完整、清晰地认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导引。同时,还可以为中央主管部门和各地方政府高效、科学地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比较依据。智慧城市创建指标体系能够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为城市信息化建设者提供比较依据。纵向方面主要指同一城市在不同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通过每年的评估,能反映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进步,找出需要着力提升的指标项;横向方面主要指同一时期不同城市之间的比较,通过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分析体系,能够为各城市提供一套可比性强的评测依据,客观地认识自身在智慧城市创建中所处的阶段,并根据不同城市特征和发展阶段务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SIP基于对 “智慧城市”建设和“美丽中国”历史任务两者

间深刻联系的理解,在智慧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的设置中处处体现了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的考量。智慧城市创建要实现体系化,从整体规划入手,再分步实施。智慧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以评促建,希望对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引导性,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能推动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师爱,因智慧而美丽

教育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师爱,善于智慧的激励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轻的妈妈在厨房里洗碗时后院不断传来儿子蹦跳的声音,她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儿子高声回答:“妈妈,我想跳到月球上去!”年轻的妈妈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责怪儿子不认真学习,只知道异想天开,而是笑着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了月球上,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对于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不能粗暴地干涉他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竖起你的大拇指,那就是激励!这种激励是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得到了尊重,增强了自信。这样才是以真正的爱将孩子引向成功之路。

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激励。师爱不是一种恩赐,更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育的意义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缺乏激励的师爱,同样缺乏智慧。激励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的动力源泉之所在,更是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

师爱,懂得智慧的保护

在一节小学的语文课上,老师让一个胖胖的同学回答问题。“请说出形容一个人美丽的句子。”“哦,呀……”这位同学吱吱唔唔,答不上来。“好,请坐下,这位同学的回答很巧妙。他的意思是那个人的美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学生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甚至还应善意地保护学生恶作剧那样“可爱的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所以切忌对学生随意地批评、侮辱,甚至体罚、变相体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教育。

师爱,学会智慧的宽容 有一个经常迟到的同学,老师批评他多次但他依然如故。当他又一次在上课10分钟之后,满头大汗尴尬地站在教室门口时,同学们都对他投以嘲弄的目光。但老师一改以往训斥的语气,面向同学们说:“看得出,这位同学是一路小跑过来的。他心里一定很着急,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迟到了,但他还是来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的到来。”第二天,这位“迟到王”全班第一个来到了学校。

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不是对学生的过错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暂时落后,并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宽容是一种等待,因为播种到收获之间有一个过程。等待的结果或许暂时让人不能释怀,甚至大失所望,但只要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最终他们一定会非常优秀——或许不在学校。我们绝不能因为一张白纸上有一颗黑斑,就否认这是一张白纸。白纸固然纯洁,但有一点“瑕疵”的白纸未尝不会更美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智慧的师爱就像一缕春风,一夜喜雨,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人、唤醒人、打动人,从而收获一种“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的互动。智慧的师爱应该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陶冶情感、用思想影响思想、用人格塑造人格。

第五篇:智慧的美丽读后感

读完《智慧的美丽》这篇文章,不禁对这位男青年在节目中精彩的答题、沉着冷静的性格而叫好,更为他把所有的家庭梦想都给了父母和在国外的妹妹所感动。

文中的主人公以自己的智慧缔造出了美丽,这美丽还出自于对家人的爱。在生活中,我们与亲人之间同样拥有这种美丽。

对亲人的爱是一种牵挂,它会让你耐心地守在电话旁,等待远方的亲人送来一份温馨的祝福;对亲人的爱是一种无私,它可以让妈妈在天刚亮时,牺牲睡眠时间,忙碌着为我准备丰富的早点,在下雨时不顾自己,为我撑伞;对亲人的爱是一种鼓励,在失落时给予希望的目光,在失败时给予善良的安慰。

同样,我们还要学会去爱别人。有些时候,一个关切的眼神就会使别人心中倍感温暖;一句贴心的话语,就会激励别人勇敢地闯过难关有时,你只给别人一缕阳光,却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温暖!

《智慧的美丽》一文中,深刻阐述了智慧缔造出美丽的道理。其实,爱就是一切缔造美丽的源泉!

上一篇:浙江大学模板范文下一篇:展会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