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云南省博物馆有感

2022-10-16

第一篇:参观云南省博物馆有感

参观河南省博物院有感

参 观 河 品 南 味 博 中 物 原 院 历

史 文 化

学院: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中国近代史纲要

参观河南博物院,品味中原历史文化

天翻地覆,人间正道是沧桑;蓦然回首,我们已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而将足迹深深镌印在历史的深层。

2011年5月1日,我有幸与朋友一起参观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上的河南省博物院。河南省博物院是建筑造型如金字塔般的三角锥模样,简洁质朴而不失典雅大方,非常吸引行人的目光。走进馆内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单人牵双象的大型雕塑,象征着河南简称”豫”的来历和意义。雕塑后面是描绘河南整体地理人文面貌的壁画,折射出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河南地处中原,以为汉民族发源处,其中郑州,开封,洛阳等多处地区曾经是国都所在,加之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以致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成为逐鹿之地,号称“逐鹿中原”,由此可见,河南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博大深沉的文化传统,中原地区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博物院里的设计是以各个朝代的文物来分区展示。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初露文明曙光的原始族民生活的面貌,展示了旧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随后是三代辉煌的夏商周时代文明的浓缩,最大的看点是青铜器,甲骨文,陶瓷,宫殿模型的展览,引人注目。

其中尤其令我注意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器,特别是秦国的青铜武器。在武器搭配方面,秦军把青铜器发展到了极致。在当时已经有了铁器萌芽的情况下(秦国也使用铁器,甚至政府奖励百姓使用铁器农具),秦军对成熟的青铜兵器做了筛选标准化,统一打造各种兵器。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与同时期罗马帝国相比,秦国剑长达90厘米,我们都知道在战争中剑直刺比劈砍更有杀伤力,秦人的剑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可以推断比当时世界其它国家同类型兵器更有杀伤力;矛,秦国的矛长达3米,也是类似马其顿军团的密集阵列(这是马其顿军团制胜的法宝);戟,能刺能啄能勾,是有效的近距格斗武器;铍,是长柄上插有短剑的兵器,杀伤范围介于矛和戟之间;最最厉害的是驽,秦国的驽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强的武器,罗马军团射程最远的是投掷标枪,比起我们秦军来就是原始武器!由秦军对青铜器的高超运用上可以很明显看出,当时的青铜文明是多么发达!春秋战国展区除了有青铜武器,还有许多其它青铜器物,其中有一件莲鹤铜方壶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1923年于河南省新郑市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现被列为中国64件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之一。

进入兼容并蓄的两汉及魏晋时代展厅,可以看到馆藏相当丰富的汉代器物,陶制的房屋建筑模型,其中有不少以前只是在图书图片上看过,亲临其境,颇令人兴奋喜悦。汉代不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其建筑规模弘大而庄严,如同汉朝几百年富有特色文化的缩影。汉代的人物陶俑,涵盖乐舞等各行各业,形态各异,制作精致,投射出千姿百态的风致,这些出土的文物,对研究当时的建筑思想已经时人生活形态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盛世华容的隋唐时代展厅,文物的展示更是让人应接不暇,首推的当然是唐三彩。三彩里面有较多的作品明显带有外族特征,显示

中国近代史纲要

那是一个各色人种交流融合,多种文化兼容并包的繁荣时代。

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宋金元展厅,展品同样琳琅满目。首先自然少不了代表着宋朝经济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姿态的清明上河图。图中描绘的景致,完全呈现出立体风貌,每个建筑,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惟妙惟肖,十分逼真。作为宋朝四大官瓷的汝瓷和钧瓷,也是制作精美,富有神韵和特质,颇耐玩味。展示的金元遗物似乎相对匮乏,可暂不提。明清文物的展览是展出的重头戏,可能因为是近世,许多文物和遗物的保留要相对完好。大部分文物是与明清时代人生活娱乐关联的,如衣物,饰物,餐具,家具,玉器,古玩,字画等等,展品十分丰富。博物馆的登楼是关于天文地理教育的展厅,主要介绍天体运行,地理变迁之类的知识,较好的运用了现代声影技术,直观明晰,达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整个馆藏就是中国文化史的浓缩,参观完后感觉对整个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作为大学生,爱国是一个基本素养,但是爱国不是一个空头话,如果一个人大谈特谈爱国,而问之中国历史,则不知一二,那么这个爱国也就大打折扣了。同样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周围的历史都不了解,又怎能不汗颜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多到这些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走走,不仅娱乐身心,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懂得更多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知识,领略到中原地区悠久深邃的辉煌文化,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历史自豪感。我想这也就是我这次河南博物院之行最大的收获了。

第二篇:参观在建中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

不同于那些琉璃碧瓦的精致公寓,也不同于以往繁花锦簇的公园,在建中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还是一片狼藉。还未浇筑完的楼梯,高高架起的脚手架,赤裸着的钢筋,未经粉饰过的墙体,正是这样在建中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还原了建筑物最本质上的相貌——钢筋混泥土。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建筑构造。

新馆场地北接广福路,西临宝象河,西北角与官渡古镇相毗邻。整个建筑采用简洁有力的现代构造,外观大体呈方形,红色。但又不是严整的方形,建筑外观采用轻质打孔金属板包装,形成一个气势宏大的统一整体。红色金属板错落搭接,循环迂回,形成参差不同的空间层次的折面体造型。且金属板上疏密不均,错乱失序的圆形空洞,使金属板更具灵透力,通透感。造型不一致但协调的金属板和随意零落的空洞打破了硬质金属的呆板和局限,使室内外一体,红色金属板更具活力与表现力。金属板上无数的空洞使得室内外空气流动,引进自然通风,改善室内换气通风,且不影响金属板幕墙外观装饰作用。大量的空洞打破室内沉闷气氛,室内隔幕墙可西向宝象河借景,使室内外一体,把室外的自然景色融入展厅当中,博物馆内景与室外景色相呼应,动静结合。

向外借景 打孔金属板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在建中的博物馆新馆,博物馆新馆最值得称赞的还有新型的抗震技术,昆明博物馆新馆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博物馆的建筑是百年工程,需要有长远的考虑,而且要保护文物不受地震侵害,新技术——“隔震垫”将会起到作用。新馆在设有防震缝的同时,在新馆的地下负二层下设有净高不足一米的小空间内我们看到整座新馆大楼被最底层的橡胶隔震垫支撑起。使得整个楼有‘弹性’,就像汽车的减震器,可以消减掉大量地震波。变形缝从地基全部断开,隔震垫将大楼底层全部支撑起,防震缝与隔震垫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从而保护文物,建筑不受地震侵害,新馆采用的新型隔震技术将能够有效降低附属结构物的反应和地震烈度,减小损失。

新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博物馆四周框架已浇筑完毕,未经饰面装修的楼梯上还依稀可见预埋的钢筋焊接铁块,解说员说楼梯是整体现浇式,当然平行直跑整体式楼梯模板显然在目。中心展览大厅依旧脚手架与模板交错,纱

网包裹,将正在浇筑的楼梯结构全部包围在内。中庭楼梯采用了钢结构悬挂式,主要用于交通流通以及观赏展品使用,客用为主,主要设置在第

一、二两层。但由于整个钢结构楼梯由顶部桁架梁来承担重量,承重能力较低,故人流受限。新馆还设有采光井将自然光直接引入到展柜和展台等用光点,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采用了大面积的双层中空保温玻璃幕墙。争取到宝贵的自然采光,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自然光,从而节省了白天大量的采光照明资源。不仅节能,采光天井使室内外结合,自然光形成光影变化丰富了室内装饰,也更好的适应人的视觉生理。同时结合室内照明设计,瞒足博物馆内全方位采光照明,从而保证展品得到最佳照明效果。

整体现浇式楼梯

新馆内墙面装饰采用大理石贴面砖,在墙面栓挂钢筋骨架,通过连接件,扒钉螺丝等零件与墙体钢筋骨架连接,部分区域还采用树脂粘结板材。大理石表面光洁平整,且色泽和纹理柔和,被大面积使用。新馆楼顶采用吊顶,在楼顶欲顶棚间留有空气层,吊顶与楼板采用弹性挂钩连接,空气层将各线路架管构造包纳其中,保证了室内楼顶美观整洁。 大理石贴面

新馆屋盖为平屋顶,是可上人屋顶。屋顶排水采用了内排水系统,屋顶略倾斜将雨水引流到汇集到中间天沟内,再沿天沟纵坡流向水落口,经室内地沟排向室外。内排水系统保证了建筑物整洁美观的外形。屋顶楼板设置三道防水形式,内设保温层,倒置式保温层,即构造组成为顶棚层,结构层,结合层,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找平层,保护层。且屋顶设置大量的光伏电板,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第三代太阳能技术将薄膜太阳能电池喷涂在钢板和钢化玻璃上,总发电量足够整个博物馆使用,节约资源。云南省博物馆新馆的绿色建筑理念贯穿了整栋建筑,从本质上实现了节约能源与利用清洁能源。

省博物馆新馆共7层,地下两层,主要由藏品库房、临时展厅、临展服务以及车库、配电室、管理中心、存储室等等组成。主要用于藏品收藏以及维修以及担负藏品收藏与保护的保管部。首层为入口大厅,对外接待区组成,承担向社会公众介绍宣传博物馆展览。新馆1至3 层中庭主要功能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培训教育等,内设置展厅、报告厅、会议厅、贵宾厅、观众休闲区及综合服务区等公共空间。4至5楼主要为办公区。

省博物馆新馆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和节能设施,列如:“隔震垫”的利用,以及太阳能的利用,采光井的使用等等。抗震,借景,采光及通风完美结合,使用安全,功能合理,且与节能理念相结合,期待它建成后的模样。也期待更多新馆关于防火,防盗等更多知识。

屋顶天沟

太阳能光伏电板

第三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简朴的物质生活 丰富的精神成果

——国庆假期访北京李大钊故居有感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驻足这幅悬挂在北京李大钊故居正屋墙上醒目的对联前,我浮想联翩。刚刚参观完北京李大钊故居,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大钊先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身处大钊先生简朴的故居,感受他留下的丰富精神成果,使我对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境界油然起敬。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位于北京新文化街文华胡同。如同众多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故居由坐北朝南正房一间,东西厢房各一间,南房一间组成,青砖红瓦,绿树鲜花,显得雅静肃穆。正房是客房和卧室,一张木桌,几把木椅子,一个普通的热炕,别无他物。西厢房是书房,摆设同样简朴。整个故居都体现着平淡无华、简单勤俭的风格。看着这些,我非常诧异,不禁在想:“难道当时身为北大教授,收入不菲,以”南陈北李“而著称于世的大钊先生就生活在这样俭朴的环境中吗?” 带着疑问,我阅读了李大钊生平简介,从中读出了答案:李大钊一生简朴,身为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主任兼任四所大学的教授,月收入达二百多银元,本可以过上宽敞富裕的生活,但生活却一直很拮据。因为,他将这二百多银元大半交纳了党费,又留下一部分来帮助并资助朋友,同事和进步青年……。与俭朴拮据的生活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在故居居住的四年期间,他工作非常忙碌,孜孜不倦,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为革命事业发表各种文章140余篇,文字总量超过33万余字,平均每9天一篇;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平均每10天一次会;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

参观故居使我受大极大的教育。大钊先生生活俭朴,精神富庶的境界永远是我追求的目标。站在故居内矗立的党旗前,我感到情操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充足。

第四篇: 参观博物馆有感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的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西苑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老师带着我们踏着和煦的春光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参观!

几经周折,我们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的大门口,那苍劲有力的“淮北市博物馆”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六个金色的大字便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于1977题写的。淮北市博物馆(又名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始建于2001年8月,2004年9月开馆,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被誉为,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淮北市博物馆是一座把煤文化与隋唐运河文化巧妙结合起来的建筑。象征着淮北这座煤炭城市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航船,在历史长河中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未来。其建筑风格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现代的节奏感。淮北市博物馆共设八个固定展厅:隋唐瓷器厅、汉画像石厅、十二大名人厅、运河遗韵厅、宋代瓷器厅、书画厅规划厅、古相贵珍厅,分别展出淮北地区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国名人字画,这些展品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随后我们便跟随讲解员进入了展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淮北市博物馆的序厅,在这里我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

化遗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尔后,春秋宋国的别都,秦之泗水郡,西汉沛郡,东汉沛国的治所设于相城。现已在相城地区发现、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遗址数百处,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以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为世人所瞩目。

接着我们进入了淮北市博物馆的隋唐瓷器厅,内展出了很多瓷器,它们不仅精致优美,还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青釉刻花执壶和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了。青釉刻花执壶高21.2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2.6厘米,底径6.7厘米,它侈口,长颈,平沿,斜肩折收,弧腹,圈足,肩部饰有对称的一弯曲形长流和一条形把,上下分饰两道凹弦纹,中间刻花纹,腹部用坚纹分隔为四个区域,刻有对称的牡丹纹。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是一件艺术珍品。长沙窑青釉题诗执壶高18.6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9.4厘米厘米,它敞口,长颈,溜肩,瓜棱形筒腹,平底。肩部对称装一棱形短流和一长条形把,流下题一五言绝句诗:夕夕多长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远客,门口问贞夫。通体施青釉,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

随后我们进入了淮北市博物馆的心脏—运河厅内的码头遗址。这里以木刻画和古船遗址为展览重点,在这里我了解到了:1999年初,安徽省在改造宿永公路淮北市柳孜段时,陆续发现一些唐宋时期的文物,这引起了淮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立即向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报告。同年5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省考古所与淮

北市博物馆、濉溪县文管所组成联合发掘队进驻柳孜。经过多年的努力,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与专家的关注。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很深的历史价值,与其一起出土的文物也有很多,像巩县窑三足、磁州窑白釉黑花罐、寿州窑黑釉双系罐和三彩虎枕都是极佳的集艺术与历史为一体的珍贵文物,令世人和外国友人刮目相看、嗔目结舌!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汉画像石、宋代瓷器厅的精美产品,这些展品都带给了我们视觉得顶级享受。

这次的参观使我感受到了快乐,收获到了幸福。真是我打开眼界,增长知识。博物馆真是太棒了,我们的家乡真是太繁荣了,我们的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爱历史,更爱我的祖国!

西苑中学七六班

孟祥升

2011年3月23日

一、鹅头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温州博物馆参观。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留连忘返的是艺术品展厅。在展厅里各个年代各种造型的艺术品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有一只造型独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圆圆的桶上有一个长长的把,这个把的造型是一只鹅头,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为它代表着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桶看起来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头展望的鹅,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爸爸告诉我说:这种桶是温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鹅头桶,是古人用来装洗衣服的,因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里

的,人们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后用手挎着鹅头桶提回家,这样既轻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聪明,我也要好好读书,假如我也发明一些东西放到博物馆,让将来的观看,那该多好啊!

二、蝴蝶盘

呀,博物馆里怎么会飞进蝴蝶来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盘子,它是用一块木板刻出来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轮,整个盘子漆成棕红色的,可好看了。听爸爸说,“这是古代人在过大年的时候装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盘。”我们家也有果盘,但那是玻璃做的,虽然看起来很洋气,也很好看,可我还是喜欢这只蝴蝶盘。不知道现在还有这种盘子卖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厅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烧制的活字印刷字盘,在爸爸的讲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发展史。

最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要印书,先在一块磨平了的蜡石上将文章刻上去,然后一张纸一张纸地拓印出来,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来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这样很费时,而且无法再版。后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人们觉得方便多了,毕升把一个个字刻在特制的泥块上。然后烧硬要排版时,就按文章将这些字排在一个特制的字盘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来以后还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们发明了机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还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实也没多大进步,现在可好了,采用电脑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质量也越来越好,不知道将来的印刷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2009年3月7日到区博物馆参观,看到了上至商周下及明清的出土文物。展览的品种繁多,有石器,青铜器,铁器,玉器„„

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剑身一尺来长,其造型大致均为宽窄宽窄结构,看过关于兵马俑的研究的电影《复活的军团》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防振结构。青铜剑由于青铜本身的属性很容易被折断,铸造使用宽窄宽窄的防振结构可以延长铜剑的寿命,同时可以增强他的杀伤力。于是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能让青铜剑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再次给我予震撼的便是在家乡西林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铜鼓。鼓身遍为青铜铸造,直径约为一米,由上鼓和下鼓两个部分构成。上鼓和下鼓分别为鼓身的上部和下部,上部和下部合起来便是完整的鼓身。鼓面绘有精致的图纹,至今仍清晰可见。关于铜鼓的功用,据说是用来盛放古代句町国国王尸骸的,因为铜鼓出土时鼓内盛放有人的骸骨。那何以见得这骸骨便是国王的呢?据导游解释,西汉时期铸造青铜价格还比较昂贵,铸造这么精美铜鼓的花费一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般人根本没有办法支付,平民死只有用陶瓷罐盛放,故推断为国王等贵族的尸骸。利用铜鼓盛放尸骸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虽非绝无仅有,但亦是凤毛麟角。铜鼓和铜鼓葬是我国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源地便是中国,便是广西,便是西林。西林素有“铜棺铜鼓之乡”的美称。于是思绪便飞到那个历史上闪亮的句町王国。

出门在外求学,每当提及家乡,我的内心总是一种隐隐的痛。在外人看来,家乡永远是原始和野蛮的代名词——包括我自己也曾这样认为。那是一片荒蛮的土地,穷山恶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穷山恶水养刁民”,家乡的人受教育程度有限,故相比之下较不讲理,兼之好事。据说某地的工厂拒收家乡的男性民工。这也是我心头的痛楚之一。住在这

里的人世代自给自足;那是封闭在群山怀抱里一座小村庄,仅有一条泥泞不堪的“公路”与外界相通。这样的一条路,来往的车辆便顺理成章的少,于是每当放假回家,等车,坐车便成为了我心头不可磨灭的痛。就这样,在众人面前,我羞于提及自己的家乡„„

站在铜鼓面前,我不停的思想着,原来家乡曾经也用有过这么一段辉煌的文明。紧接着,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我在众人面前大胆的站了出来——我就是铜鼓衣钵子孙。如今,家乡日渐发生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祝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我爱我的家乡。

散文在线(/bbs/中部展出。壶的腹壁一面扁平,两侧各有一环耳,另一面中部有一竖鼻与扁平腹部的一面相对,3个附耳系绳之后便于背在肩后携带。背壶为红陶,近口沿处绘有3个等距离的黑白彩同心圆;壶颈与环耳之间的肩部内白外黑两道细线形成一带状圈,沿带绘有黑地白彩涡纹;壶腹绘有黑白彩同心等边三角形,顶角上下相对沿壶腹排列;腹下绘有黑色细带,在其上等距白点排列;底部绘有白色圆点。我不是一个专业的文物工作者,更非一个历史研究人员,无法从专业角度进行解释和说明这件文物的特点和意义,能做的,仅仅是将我眼中看到的记录下来罢了,以后当我读到相关的资料时,能从我的记忆中找到相关的记忆片段,来让我重温这段历史,引起相应的共鸣,那或许便达到了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享受了吧。

在展厅靠近里侧的中间位置,横列着一个长约2m、宽1m左右的的展台,著名文物“金缕玉衣”就静静的“躺”在里面。对金缕玉衣是早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中就已经知道了,但对它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记载上,没有一个实际的或者更可以说是基本成形的概念,今天得以在众多的参展文物中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实属幸事、庆事。在我面前的金缕

玉衣是由一块块红白色的大小不一的玉石片组成,大的平均长约10cm、宽5cm,小的平均长约3m、宽1cm,最大的玉石片是脚底的那片,长约25cm、宽10cm左右,所有的玉石片,无论大小,厚度都不到1cm,表面光滑、纹理清晰。在每块玉石片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米粒大小的孔,金丝穿过这个小孔,将所有的玉石片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将要穿戴金缕玉衣的人从头到脚、丝毫没有放过的包裹保护起来。能看出,展示在我面前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为男性制作的,因为在其大腿根部有用小块玉石片穿接而形成的小筒子,用来盛装男性的生殖器官。头部用小块玉石片穿接起来、按照人的五官巧妙的分开鼻、眼、耳器官,躯干及臂膀、腿部用大块的玉石片错落有秩的穿接,手掌及脚部用大小不同的玉石片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穿接、用一大块整片的玉石片坐为脚底,脚趾前端用小块玉石片竖立串起,使整个脚部能合适地放入。整个金缕玉衣浑然一体,大小不同的玉石片在金线的连接下有序地成为一个整体,紧凑而不拥挤的将穿戴的人包裹在金与玉的氛围中。据资料显示,这件金缕玉衣整整花费了当时数百名技艺精湛的玉石匠人两年多的时间,花费的资产相当于几百户富裕人家一年的所有花销总和。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来制作出的金缕玉衣,显示出当时的统治者希望通过这种外在的保护来达到自己尸骨永存的愿望,但后来发上的事实可与他们的想法背道而驰,往往在他们穿上金缕玉衣不久的

以后,他们的坟墓就被垂涎于墓室宝物的盗墓人所挖掘,宝物被偷盗,而他们的尸骨却落的个荡然无存的地步。

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的眼底出现,一段段的历史,在我的脑海中重现。宋呆瓷器珍品“官窑贯耳瓶”、两汉时期的“碧玉谷纹璧”、唐代的“骑驼乐舞三彩俑、三彩马”、商朝的“玉援铜内戈”、两汉时期的“市楼画像砖”、汉代青铜灯具“彩绘铜雁鱼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牛车”、让我痴迷的“四羊方樽”等等珍贵的文物,在我的面前一一闪过,让我通过它们去解读和感受那段昨日的辉煌,所有的这一切让我留恋、让我驻足、让我忘记了去分辨左右两个展室布局上的不同,更让我忘记了朝代的更替、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恍惚间不同朝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在我的面前,而我,也贪婪的呼吸着那已经久远了的熟悉的祖先的气息,深切感受着祖国母亲的博大精深。

四、中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展

妻和我的艺术修为都很肤浅,加上我们对于书画作品本身的兴趣不是很大,因此,对于在博物馆一楼中间展厅展出的

“中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兴趣不是很大。对于书画作品的作者们我们很尊敬,也很佩服他们的扎实功底和精湛技艺,只是我们不懂欣赏罢了。在这些作品中间犹如例行公事般走马观花的匆匆穿行了一圈,脑子并无多少印象的情况下,便由进入的门走出了展厅,朝下一个展厅走去。

五、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

对青铜器的认识不多,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更少的可怜,只知商朝是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时代,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江西省文化厅共同举办的“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让我和妻在领略美妙的青铜器皿的同时,更增加了许多关于青铜时代的认识。

此次展出的展品,发掘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乡,它是是继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商代青铜器遗存。(1989年9月20日,新干县大洋洲乡程家村村民在涝背沙洲(古称“三把伞”)取土修护赣江大堤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十多件呈墨绿色的青铜器,后经科学发掘,出土物极其丰富,主要有铜器、玉器、陶器等,共1478件,其

中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以青铜器最为引人注目。这是目前在同一遗迹单位内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一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杂器5类,仅作为礼器的鼎就有方鼎、圆鼎、扁足鼎、鬲鼎4类共30件,品种多,器类全,铸造精工,造型奇巧,在器耳上装饰圆雕虎、鹿、鸟一类动物的造型让人耳目一新——以上资料引用于江西文物信息网)。

我与妻漫步在展厅,解读着青铜器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美丽与古老。展厅分为“发现与探索”、“ 来源与融合”、“铸铜与琢玉”、“造型与纹饰”四个部分。通过参观,我和妻在领略到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文物的精美造型与纹饰,同时也学习了不少的青铜器知识。

在展厅的出口,模拟再现当时发掘这批青铜器文物的场景,看着一件件的“青铜文物”在刚刚被发掘出后静静的躺在地上,静静的任自己的身躯在土中掩埋,似乎等着人们围过去后,开始讲述哪个古老的过去。

顺着展厅的通道慢慢的走着,不时的和其他的游人一样,驻足于某一件展品前,静静的站着、盯着展柜中的展品,“听”着它娓娓述说着它的由来,还有它哪个时代的我们的祖先如

何样的生活。每一个展品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同样,每一个展品都是一本厚厚的史书。

我被青铜器的美丽所征服了!

伏鸟双尾铜卧虎的奇妙造型,让我不由的记住了它。半卧欲起的老虎四足屈蹲,却又腹空且底部不联,竖耳的面目显得狰狞,獠牙前露、凸目粗眉,尾尖上翘的双尾后垂,但在如此凶恶的威虎背部,却伏着一只短尾小鸟,尖尖的喙,圆睁的眼睛,抬着头不知道在看什么。整个青铜器的造型独特、形象逼真,使我们这些游人们的眼睛不忍转到别处。

面对着展览的珍贵青铜器文物,我深感自己文字能力的不足,更为自己有限的记忆而遗憾,如果我能多些记忆,如果我能强些文字,那这些青铜器的美丽和神秘,就将多些和久些陪伴在我的周围,让我继续心醉,让我继续感受祖先们的气息。

六、意大利视觉印象——意大利建筑和设计展

欧洲的现代工业革命曾一度在带给人类高度的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将环境污染和自然环境恶化的负面效果带给了欧洲大陆,所幸的是欧洲人民逐渐的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峻迫性。欧洲大陆的民众们已朝着环保、节能型的社会努力,此次的“意大利视觉印象——意大利建筑和设计展”让妻和我领略了他们在这方面的风采和努力的成果外,更领略了意大利的美丽和独特的风格。

经由博物馆右侧售票处旁边的楼门上到五层的顶楼,在展厅门口平缓了一下刚刚快速爬楼后的急促呼吸,缓缓的与妻进入展厅。屋顶的投影在10m长短通道两边的墙上打出意大利的秀丽风光,让刚刚进入的我们被意大利紧紧的包围。

展厅中间由木板按照不同的主题隔成各自独立的空间,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影视艺术、机械制造、建筑、幼儿教育等主题在不同的独立空间中向游人展示。通过对每个主题内展示物品的参观,游人们了解和感受着同处一个地球的意大利人的方方面面。

以前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的“红唇”造型的沙发、“棒球手套”式样的沙发此次以实体方式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在感叹意大利设计师的浪漫之余,对他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赞

不绝口,更佩服意大利人享受生活的方式和舒爽;在日常生活的小展厅里,我被两幅完全由各种水果拼凑而成的人物肖像征服;巨型的万花筒和设计精巧的玩具显示出意大利人在婴幼儿教育方面的独特与智慧;高速铁路的纵横显示着意大利交通的发达;而不同年代的各种款式和性能的摩托车,又在向参观者诉说着意大利悠久的重工制造业的故事;浓缩比例的建筑模型则向人们展示着意大利建筑风格的独特和创新;而在体育展厅里,万花筒式的布置中放映的刚刚夺得“大力神杯”的意大利足球队的精彩射门,使喜欢激情的意大利足球的游人驻足不前。

注重环抱节能的意大利人重视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掠夺,一件用废弃的钢管连结在一起做成的软式书架,中间用废旧的铁片做成搁挡,在环保和节省资源的同时,突现着使用者的个性,体现出意大利人注重实效和依然浪漫的特点。

体味着意大利人的激情和浪漫、智慧和严谨,感受着意大利的风光和秀色,我和妻意尤未尽地离开了意大利主题展厅。

七、后记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建成的,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楼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接待观众。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2004年正式开始进行改扩建,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与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相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

由于妻和我的历史知识都很匮乏,加上准备不充分,忘记带笔记本和照相机,在参观的过程中没有做相应的笔录和相应的图片记录,丧失了许多的历史知识和珍贵照片;但我们又是幸运的,能够参观到这么多的宝贵文物。当我们一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众多的文物中间漫步时,感受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气息,领略着昔日的时代风采和古代文明的繁荣昌盛。在时间的流逝中,每种文明都经历了各自的产生、发展、鼎盛与衰败的过程,都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也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向前、向着鼎盛发展,

在走出国家博物馆的刹那间,我不禁在自己的心中轻轻的问道:我们的文明,将会怎样的前进呢?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历史又在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找不到答案,又或许这个答案,只有等到我们都烟消云散很久之后,才可能由我们的子孙后代给出一个客观的评述吧!

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我和妻在历史的长河中荡漾。

本文来自:长大导航助学网【http:///bbs/】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html/187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五篇:参观博物馆有感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澄城县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博物馆陈列的东西。让我们队关于未来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重新的了解。

博物馆的院子里陈列着720尊拴马桩,一口金代大铁钟,三尊石佛像。拴马桩是渭北农村富裕人家用以栓系骡马的石桩。立于稍门两侧,桩头以雕刻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展区陈列拴马桩720尊。桩头雕刻多为单狮、单猴、双狮、人骑兽,也有多猴、狮猴、飞禽、大象、蟾蜍、寿桃。以及八蛮进宝。“送子娘娘”等多种形态。参观了拴马桩后,我感受到了古代的气息。我仿佛到了古代,看到了人们放牲口时,把牲口从拴马桩上解下来,将牲口带回时,又把牲口拴在拴马桩上的情景。

我来到二楼,看到了条形码、未来医疗、未来家居、未来出行、未来购物、智能家居、3D电影、手眼协调、食物金字塔、健康误区、窥视无穷、光的路径、心跳、认识脑、反应测试、豆瓣的旅行、美丽的辉光、磁铁与线圈、幻像、空中成像、旋转的银蛋、神秘的磁力、声驻波、声波看得见、光纤传输、激光竖琴、哪个滚得快、听话的小球、滚出直线、双曲线槽、最速降线、全息照片、雅各布天梯、对称脑型、椭圆焦点等。参观完这些后,我明白了很多的科学道理。

参观完博物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专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

上一篇:城管综合执法业务目标下一篇:采购人员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