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观后感

2022-07-08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观后感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在我看来,所谓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内容,而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其基本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的目的。科学的发展观归根到底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来说就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南。学前教育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起点与开端,作为一名早期教育指导人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在思想上认真学习党章及其有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清形势,看清目标,高举党旗,跟党走,通过各种学习和活动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用理论武装头脑,学好为国贡献、为党工作、为教育服务的过硬本领。

3、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之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多参加社会实践,重视创新实践,;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4、重视自身基础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开发思维,启迪智慧,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创新精神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髓。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潜能。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杨媛《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学习《读本》,收获很大,感受颇多,《读本》在“前言”中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的整体,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而展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处于理论指导的地位。正如《读本》所说,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深刻论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使人们确立起这样的信念:在当代中国,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只有准确系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才能转化为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读本》从总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作出集中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们要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首先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中心位置,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而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2 《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说明了以人为本,同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

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要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积极进取,树立不断进取的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差距,认真总结已有的工作经验,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争创本岗工作的一流水平,为我院的振兴发展出一份力。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应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听从时代的呼唤、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为国家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学校当前正处在发展时期,各方面条件虽有改善,但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能力,促进学校全面、健康、稳步的发展。下面就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

学校多年来由于受体制、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由于学校及时调整了办学思路,再加之全校教职员工的艰苦努力,迎来了学校快速发展时期,这就坚定了办好学校的信念。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本着 "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思想,坚持"走好每一步"的办学理念,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创建一流学校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学校可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教学质量和规模、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办学规模,但不等同于学生人数的增长。学校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内外环境、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师资条件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保证学校长期奋斗目标的实现。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着力解决好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加强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大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优良的教风、学风,创造优良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激发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和谐的氛围和整体的凝聚力,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教学来开展,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合格人才。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学校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的同时,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和发展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目前学校的发展在办学规模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素质,提高生源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树立人本主义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民主管理。

马列

科学发展观工作是对以国家主席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主题;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报告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习和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以利建立科学学习理念,形成广泛学习共识,确定正确学习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我们要提升我们的能力和自身素质,就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学习和实践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要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的本领。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游刃有余。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实在性。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社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要使自己的能力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学习和实践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挑战。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学习和工作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提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祖国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做人要谦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思考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当代大学生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自己的人生。

//胡锦涛在讲话中说,60年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包含了广大海外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的奉献和功劳。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观礼团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广大海外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胡锦涛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清醒地知道,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包括海外人才和留学回国人才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长期艰苦奋斗。

胡锦涛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为各类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胡锦涛希望广大海外人才胸怀祖国、心系桑梓,继续以各种方式为祖国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重要贡献;希望广大留学回国人才发扬光荣传统,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要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1.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2.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要大力破除不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障碍,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觉改革不符合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一个时代辉煌的历史,首先是有一个文化命题。

3. 必须坚持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

(3)金融危机分析 ) 毫无疑问,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离不开其在战争中所谋取的暴力,在之后的发 展趋势中,美国民总更是坚持了提前消费的观念,共同形成了泡沫消费的消费模 式.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商品的大量囤积,当穷人被极度剥削之后没有 足够的劳动力来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资资料之时, 于是赊销赊购的形式不断深化, , 人们以所谓的白条(即股票)来"采购"自己所需的必要物资时,于是所谓的金 融体系就开始不断地深化壮大.谈到这里,或许有的人会说这根本就是富人借钱 给穷人来消费的,是资本家变成"理性人"的最好形式,其实不然,在这次的金 融海啸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以贪婪和自利做基石的猖獗资本主义的犯罪本质. 资本主义鼓励,甚至奖励所有人,以法律容许的途径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和赚 最多的钱.在这个意义上,导致今次全球危机的金融衍生与债务融资工具,以及 它们的投资与销售模式,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容许的贪婪的一种极致,大规 模的表现形式而已.这正是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压榨人民的本质,即最大限 度的获得利益.此次金融危机正好验证了他说的"资本主义种下它自毁的种子" 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它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全面,彻底和深 刻的批判.哪里有资本主义以及与资本主义结伴同行的剥削,异化和社会不公, 哪里就有马克思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要找寻它的根本性的原因,也就是深层次 的原因.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与过去马克思所研究分析的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看起来有所不同.因为马克思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直接表现为生 产过剩的危机,就是大量的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力倒 退,生产力被破坏.但是这次的金融危机好象和过去不同,它首先是从金融领域 开始的,不是从实体经济开始,好象不是直接从生产过程开始,但是,我们如果 追根溯源,应该看到,资本主义这次金融危机依然没有逃脱马克思所讲的经济危 机的根源. 从金融危机开始,然后波及到实体经济,现在美国许多的实体经济遭受到金 融危机的打击,许多企业亏损严重,包括美国所谓的 500 强大企业,许多企业严 重的亏损.就是从金融领域波及到实体经济,好象和过去是相反,过去的经济危 机首先是实体经济生产过剩,然后波及到金融领域.这一次是倒过来,由金融危 机波及到实体经济.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次危机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 也就是说,本来有很多的老百姓收入并不多,买不起房子,但是,可以靠贷款买 房子,而且有些老百姓的收入低,信誉也不高,还贷能力并不强,但是,当时在 大量的贷款高潮情况下,鼓励贷款消费,因为贷款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结果靠贷 款消费(超前消费) ,也是过度消费,最后造成债务链,再加上美国发展了金融 衍生品,造成借贷关系上越来越长的支付链条,有些贷款人还不起债,支付关系 的链条就断裂,就会产生次贷危机,进而成为金融危机.这个道理正如马克思所 讲的一段话"一切现实的最后原因,总是群总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 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 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如果不是靠贷款来消费,那么就有大量的物资卖不 出去, 也就是说供给多于需求, 而这个需求, 马克思把它叫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不是实际需求.有的老百姓有实际需要,但是他没有钱,买不起,就是没有支付 能力.生产过剩不是说真的绝对的过剩,是相对过剩.绝对过剩就是确实大家都 满足了,不需要了.美国还有很多贫困的人口,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还有大 量的贫困人口.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了,而是没有支付能力.但由于贷款消费, 过度消费,看起来造成一种虚假的繁荣,造成一种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 种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是实际的, 而是虚假的, 是靠信贷支撑起来的. 也就是说, 虚拟经济过度的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归根到底还是马克思所讲的资本主义生 产无限的增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缺乏的矛盾. 归根到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 本矛盾,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总结 ) 马克思曾经指出,正是资本积累造就了货币金融危机发生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商 品生产普遍过剩和信用的充分发展. 商品生产过剩作为第一个条件是指商品的生 产能力(再生产规模)太大, 商品生产量超过有购买力的需求的状况. 马克思认为, 生产过剩的程度是逐渐加大的,过剩是一个部门一个部门通过资本转移,信用支 持和利润率下降引导而扩展的.只有在普遍的生产过剩时,商品与货币的对立才 会绝对化,公开化,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才成为现实.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金融危机虽然直接涉及金融货币问题,但并不仅限于此,而是经济系统内部与外 部多方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可以归结为商品(包括金融商品)与货币不平 衡原理,生产过剩(条件)原理和金融过剩(条件)原理.因此,我们应该根据马克 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做好充分应对金融危机的必要措施.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读后感(共)

《科学发展观》读本读后感

通过进一步对《科学发展观》读本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的理解,感受颇深。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并把它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问题。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明确了发展与‚人‛的关系,强调发展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而不是‚物‛。二是这里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强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现阶段的需求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和目标统一起来。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作了更全面、更深刻的阐释,又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要求。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读本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们要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要求我们大学生党员,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为将来在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做好准备。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首先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到中心位置,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

坚持科学发展观,还要注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保持一致,牢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做好事;二是立足本职,认真对待,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三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用心学习,勇于实践,要通过实践让科学发展观在头脑中牢牢扎根,形成习惯,形成自己所信奉的一种信念。学习科学发展观,要密切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实际,从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起,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积极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榜样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国库科 马海涛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读后感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切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十分及时,非常必要,这对把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读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读本》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思想是在科学分析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系列战略决策是一个相互贯通、有机联系的整体,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而展开,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处于理论指导的地位。

《读本》进而把科学发展观融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阐明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深刻论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使人们确立起这样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读本》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

只有准确系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才能转化为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读本》从总体上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作出集中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了主题,抓住了要害,言简意赅,通俗精当,对人们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大有帮助。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我们要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念的新贡献,也是为亿万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所作出的新建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读本》指出:“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说明了以人为本,同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及西方人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科学发展观得以顺利贯彻落实。 ■《读本》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读本》明确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所在。

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读本》将这一总体目标,从不同层面上加以展开和论述,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落实于经济社会建设的丰富实践,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读本》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党中央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思想。《读本》遵循中央“四位一体”的重大决策,在深刻阐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又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了深入阐释,有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贯彻和全面落实。

上一篇:科学素质工作计划下一篇:开业剪彩仪式致辞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