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有关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公司理财有关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电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而财务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中之重,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促进供电公司的全面发展。

第一篇:公司理财有关论文

有关供水公司思想政治建设的探讨

【文章摘要】

为了有效地促进公司企业整体实力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态势和与时俱进的工作方式,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供水公司思想政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

水文化;思想政治;探讨

1 “水文化”的内涵

“水文化”是供水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于供水生产服务中孕育的各种“水精神”。供水公司的“水文化”着显于细微之处,像代言着我司的六个标示风格“文明服务,安装快捷,水质良好,水压足够,维修及时,计量准确”“”供水人就是在供水生产服务中成长起来的,创建五个服务品牌,即:“小修不过夜,大修连着干苗培养阀门队”,“环保先行,节俭为主英姿表务队”,“以人为本,卓越不凡青水服务队”“至诚至远,创造创新至诚新装队”,“福址社会,润泽万民陈建民小修队”。五种水精神、五个水服务品牌互为表里,构成了供水公司水文化的精气神髓。

2 “水文化”的建设

我司以改革精神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开展水文化建设,主要经历了从理念锻造、形象塑造、品牌打造三个阶段。

(1)锻造理念。2000年,公司从振兴企业、提升素质的高度出发,确立了“优质供水、至诚服务”的企业精神。2003年,通过广泛调研讨论,提炼出“水滴石穿的敬业精神、水流不息的进取精神、水乳交融的团队精神、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水清如镜的诚信精神”等“五种水精神”作为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企业宗旨、企业目标等一系列企业发展理念,形成較为完整的水文化理念体系。

(2)塑造形象。在视觉识别上,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了企业的CI形象设计,推出了《企业形象管理手册》,并将其用于各种传递信息的媒体上。公司为职工定制了工作服,展示出整齐划一的精神风貌。

在对外服务上,制定实施服务标准、服务细则,规范服务流程,服务人员挂牌上岗。公司下属的窗口柜台统一标识,窗明几净。

3 “水文化”的独特性

以五种“水精神”为核心、以窗口及个人服务品牌为代表的水文化是我司独有的精神财富。在其身上,集中体现了供水行业特征、企业特色、员工特点。

(1)集中体现了供水行业特征——提升保障服务,公益为主。

(2)集中体现了供水企业特色——安全为本,源正流清流水不腐。

(3)集中体现了供水员工特点——清澈见底,朴实无华。

4 “水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性

毋容置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包括水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社会的共性,每一个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法大同小异,可以互相借鉴,而企业文化建设则更多地注重企业的特色和个性,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基本上不会雷同,如水文化就是本公司独有的企业财富等等。但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水文化又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两者在价值、内容、目标上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相同性之一:铸供水企业之魂

相同性之二:聚供水队伍之神

相同性之三:凝供水发展之气

5 水文化建设对于供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作用

由于供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水文化在价值、内容、目标上的统一性,打通了构建供水企业新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新渠道,使水文化引领供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而且在实践中成为职工喜闻乐见的工作方式。

5.1文化引领,更加的“润无声”

我司下有自来水制造、输配、销售服务、管网养护、管道施工等岗位和条线,各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具体工作中,只有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坚决服从于“优质供水、至诚服务”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上下衔接、协同作战,才能为市民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然而,相对于思想政治工作间接性、抽象性及工作效果的模糊性和潜在性等特点,实践中要使“优质供水、至诚服务”的企业核心理念真正渗透到自来水制造、输配、销售服务、管网养护、管道施工的各个环节并不容易。为此,公司用理念统一思想,以价值达成共识,精心打造了“陈建民小修队”、“苗培养阀门队”、“英姿表务队”、“青水服务队”、“至诚新装队”等5个品牌的水文化引领人,在供水生产服务中锤炼干部职工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和诚信精神,使水精神融入到供水服务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同时,通过组织实施窗口“党员先锋月”、“党员奉献日”等活动,以联建、联手、联动的创先争优机制带动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践和弘扬企业价值取向。公司还立足于服务民生,号召职工深入社区为民办事,把总表分装、用水改困等实事工程做细做好,切实解决百姓的用水难题。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社区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共创城市和谐家园,在潜移默化中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水文化引领,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5.2制度柔性,更加的“人本化”

思想政治工作和水文化都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把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并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加强考核,严格管理,使职工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但是比较而言,水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制度文化的提升,把以人为本方针贯穿于企业规章制度,奖优罚劣,体现出对职工主体地位的尊重。是不是要体现以责定岗,以岗定人,让能者居之,予培训提升期间,公司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奖惩机制,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廉洁奉公、诚信自律的意识,自觉维护行业声誉;结合行风测评、文明行业创建,开展自我检查、自我整改,弘扬先进,激励落后。对内,加强“三来”服务全过程管理,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对外,依靠社会联络员、义务监理员的力量,对自来水的服务供应工作进行监督,促进服务工作的完善。每季度,公司都按照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统一考核,并对优秀单位予以加分奖励;每年,公司都开展不同主题的立功竞赛活动,年底对优胜者予以通报嘉奖;每到年末,公司都根据精神文明基金奖励制度,对各类局级以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物质奖励,充分体现水文化的人本思想。制度柔性、文化人本,水文化实现了供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由间接到直接、由抽象到具体、由虚功到实效的转变,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企业管理的神经末梢,给制度注入情感,给流程注入了灵性,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不知不觉中抓住员工的心,形成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实现了“文化力”向“生产力”、“竞争力”的飞跃。

6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因此水文化是最直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的水文化。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供水公司要适应新环境而发展,就需要在水文化的培养和引导下,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的建设工作,从而更好地发展供水事业。

【参考文献】

[1]张焱、岳五九、金绍兵.加强水文化研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途径[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袁龙星.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作者:尤秀兼

第二篇:有关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电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而财务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中之重,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针对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促进供电公司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管理活动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基层供电企业的县级供电公司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发展形势,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有效的财务管理是关键所在。财务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化解风险,提高县级供电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是县级企业财务管理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和管理体制。在大部分县级供电公司的预算编制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对预算管理的一个整体意识,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的变更:二是预算的编制缺乏有力的基础性资料,往往造成重要的指标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三是预算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行,实际预算与上报的预算不能统一,而且年度预算缺乏刚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县级供电公司在没有考虑长远利益的前提下,盲目进行投资,使得原本紧张的资金状况变得更加的混乱。同时,大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的公司建立起了内控制度,也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执行而发挥不出其应有作用。

第二,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风险。为了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大部分的县级供电公司都引入了ERP项目。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能否将ERP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县级供电公司的财务风险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县级供电公司网络已经基本覆盖到了各个科室以及其下辖的各个基层变电所,同时也与其所隶属的市级供电公司进行联网。但是,大部分的县级供电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然较为落后,缺乏懂技术的人才,缺少技术和资金的有效支持,造成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薄弱,为供电公司的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第三,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在绝大部分县级供电公司中,都存在着管理人员无职称上岗的现象,他们对于供电公司的财务管理理论和业务没有全面的了解,而在基层建设以及生产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也较为匮乏,知识结构的建设也不够合理,尤其是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更是十分的盲目,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

第四,自然风险。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电网的大范围布局决定了其具有高密集性风险,受到自然风险的影响很大。如在2008年南方雪灾的影响下,就有三十多个地区的五百多个县的用户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县级供电公司来说,发生任何一种自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都是无法计量的。

二、降低县级供电公司财务风险的措施

第一,加强预算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县级供电公司应当建立起多维度的预算控制系统,有效地对预算进行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采取不同的预算控制措施。对于各职能部门参与经济业务的顺序以及规则进行详细的划分,确保企业的业务流程始终处在一个可控制的状态,才能够确保预算得到有力的执行。同时,县级供电公司应当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体制的构建,通常情况下应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包括岗位职责的明确、会计控制制度的明确等等;二是建立能够确保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三是建立独立的评价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执行隋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每个员工、每项业务都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此来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规范内部业务操作流程,减少管理活动的随意性。

第二,加强县级供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一是提高县级领导对ERP项目的重视,并且指导县级供电公司建立ERP项目组织机构;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强县级供电公司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使目前的信息发展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的信息素质。有效的学习和培训是ERP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第三,加强管理人员队伍的风险意识建设。在县级供电公司中,应当将风险意识的教育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使每个员工都建立起风险意识。同时加强人员对财务知识和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并且自觉地参与到风险的防范工作中。

第四,加强对自然风险的防范。对于无法避免的自然风险。应当做到超前规划,才能够将自然风险降到最低。县级供电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保,聘请保险经纪公司,对投保的范围和相关的条款进行详细的规划,力求在最小的成本下,将自然风险能够部分转移。尤其是在电网防灾防损过程中,应当根据历史经验,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促进供电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

县级供电公司是我国供电网络的基础部分,在我国的电力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要面临更多的压力与挑战,而决定其能否有效应对竞争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其是否具备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因此,应当建立并且健全一个完善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以此更好地满足地区对电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发贵,供电公司财务质量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0(12).

2.王振明,“两改一同价”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影响与对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3.王震,县级供电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与规避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作者:李秋爱

第三篇:有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我国现今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管制体制下,我们既要肯定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价值与积极意义,也要直面其风险,重视风险监管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研究的相关经典文献进行综述,意在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的理论根据。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风险;监管

一、非银行业务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效应

Brewer,E.,Fortier,D.和Pavel,C.指出由于在传统信贷业务市场占有率竞争力下降,银行开始进行金融创新从事非银行业务,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对非銀行业务小规模的投资往往会降低风险,除了与证券相关的业务之外,在大部分非银行业务中,10%规模的投资不会增加风险,而且最小的风险组合是87.6%投资于银行,7.5%投资于保险经纪人,4.9%投资于寿险业。而Rosen,R.J.,Lloyd-Davies,P.R.,Kwast,M.L.和Humphrey,D.B.在这方面的研究更为细致入微,他们指出银行具有一种新的投资能力可以对不动产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对这种新能力具有潜在影响的证券投资组合分析通过两组对不动产直接投资产生收益的数据得以展示。理论上,银行应该受益于这种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策略,但是实践中的结果表明风险在不断积聚,此外,因为每种具体证券业务是不同,因此产生的风险也是有差别的。Boyd,J.H.,Graham,S.L.和Hewitt,R.S.探讨了银行控股公司合并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收益效应,通过模拟研究发现,银行控股公司介入非银行业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与收益因产业不同而有差异,银行与寿险公司合并的风险是最小的,而银行和证券公司或银行与房地产公司之间的合并则会显著地增加风险。Wall,L.D.,Noe,T.H.和Rebeilo,M.J.指出在银行控股公司是否应该从事非银行业务的讨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扩张非银行业务对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影响。他们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对比了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银行控股公司和没有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银行控股公司风险暴露程度。他们发现银行控股公司从事保险业务(包括寿险和财产险)往往会降低风险,而银行控股公司从事证券业务或者不动产投资可能会增加风险,研究结果发现,虽然银行介入证券活动可以产生分散风险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也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当然他们也指出将投资于不动产的比例控制在4%以下,将投资于证券资产的比例控制在9%以下,能够达到最大分散风险的效果。

二、基于内部关联交易的风险传递问题

La Porta,R.,Lopez-de-S~anes,F.,Shleifer,A.和Vishny,R.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起源(主要划分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两大类)决定了该国对内部关联交易监管的框架体系。在法律起源不同的国家中,公司内部知情人对外部非知情人利益掠夺的能力、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因为不同法系国家在公司法与破产法相关规定中对少数股东与债权人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Shleifer,A.和Vishny,R.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内部关联交易问题,普遍认为公司中有实际控制权的人(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控股股东)更愿意将公司的财富占为己有而非和其他投资者共享。内部关联交易包括很多形式,如过度的额外补贴、过高薪酬、转移定价、内部人贷款、定向债券发行中自有金融交易等。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反对内部关联交易指数”(anti-Self-dealingindex),用以衡量对少数股东权利免受公司内部知情人士剥夺的法律保护程度。而且,他们还指出对内部关联交易有效的监管要求对关联交易情况以及潜在利益冲突进行全面的披露。

金融控股集团层面的内部关联交易具有其特殊性。根据1999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IS)、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和保险监管国际协会(IAIS)联合发布的《集团内部交易和公开以及风险集中原则》,内部关联交易是指金融企业集团内被管制实体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同一集团内部的其它实体来履行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支付性或非支付性债务所进行的任何交易。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交叉持股;集团内部一个公司代表另一个子公司进行交易;在多元化金融集团内部短期流动性的集中化管理;向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提供或者从其他子公司获得担保、贷款或承诺;管理和其他服务安排,如养老金安排或后台服务;子公司之间资产的买卖;通过再保险的风险传递引起与第三方有关的风险在集团不同子公司之间进行传递的交易。Dierick,F.认为内部关联交易的积极作用体现为一方面可以促进金融控股公司实现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分散现金流变动风险并且减少外部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控股公司创造了监管套利机会,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会增加了道德风险,导致风险在集团内部各个实体之间传递,并使得风险传播。

三、金融体系的风险研究

Allen,L.和Jagtiani,J.通过考察银行控股公司中证券与保险业务风险影响,发现这些非银行类业务虽然可以降低公司的整体风险,但是却会增加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进而,降低公司的多样化能力。而且,对风险单位价格的定价并没有涵盖对系统性风险暴露增加的风险溢价。Wilmarth,A.E.考察了1975-2000年间美国金融业的变迁情况,指出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存在复杂的组织结构和代理冲突问题,并不一定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相反往往会加剧金融控股公司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监管不足进一步导致监管当局无法控制金融控股公司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加剧系统性风险。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金融业综合经营会加剧金融危机爆发风险的论断提出了质疑,并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成因进行了重新反思。Barth,J.,Caprio,G.和Levine,R.(2000)通过分析至少60个国家的数据,指出一个国家对混业经营限制越多,其结果往往导致金融业更低的运行效率,更加脆弱的金融体系,更容易爆发金融危机。

四、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防火墙制度研究

设立防火墙制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设立防火墙可以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因内部关联交易而使风险在集团内部传递,尤其是防止非银行风险向银行转移,引发挤兑危机,以致威胁整个金融系统,导致经济危机。Calomiris,C.W.强调了银行安全网的重要性,他指出金融控股公司应该在银行与证券业务之间设立防火墙,一方面可以防止证券业务失败风险(如股票下跌)传染给银行,避免银行遭受挤兑危机,有利于支付体系的健康运行;另一方面缓解存款人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席涛指出了防火墙的本质,即将不同业务单元产生的风险限制在各自业务领域内,防止风险的

传递和扩散,避免某一金融机构的风险危及整个金融系统。防火墙的设立应当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应当注意“度”

的问题,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宽松。Froot,K.A.和Stein,J.C.指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统一风险管理会使公司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本进而增强集团内部各个经营实体间的相互依赖性,他们考虑了风险变体——银行范围内的资本成本效应——这涉及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一个业务部门大规模风险暴露对其他业务部门增加资本成本的影响,银行综合地选择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政策与投资策略而非加强短期运行的资本约束。尽管如此,当资本成本较大时,银行会使得资本总量经济化并且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考虑风险管理因素。Lam,J.认为统一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集团更好地理解不同业务种类、顾客以及潜在并购的风险与回报的对价。Mudge,D.强调了金融控股公司采取一致的体系框架用以评估公司范围内不同金融活动的风险与回报对于评估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成本与收益至关重要。

五、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研究

Howell E.Jackson指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所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第一个重要挑战是监管者需要考虑不同属性的业务,必须要考虑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层面的整体风险。尽管不同的业务(如银行、证券、保险业务)有各自对应的监管者,但这些单独监管者不可能具有整合与管理其他业务风险的能力。监管者所面临的第二个重要挑战是难以对跨国界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风险监管。由于跨国金融控股公司要符合当地法律与监管制度的相应要求,因此一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很难统一跨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标准。ChrNtine,M.C.和Beverly,J.H.认为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复杂性,应当将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风险监管相结合,而如何建立协调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涉及很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难题。此外,产业资本大规模地涉足金融业,缺少相关法律的制约,存在监管盲点,对监管模式和监管立法提出了重大挑战。

以上是笔者从风险和监管两个纬度,对国内外有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的研究文献进行地简要梳理。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对于目前对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研究,比较系统和深入,对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大多还是探讨如何构建和完善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传递问题的防火墙制度研究。

参考文献:

[1]AlIen,L.,dagtiani,J.,2000.The risk effects of combiningbanking,securities,and Insurance activities.Journal of Economics andBusiness,VOI.52,pp.485-497.

[2]Brewer,E.,Fortier,D.,ravel,c.,1 988,Bank risk fromnonbank activities.Economic Perspectives,Vol.12,pp.14-26.

[3]Boyd,J.H.,Graham,s.L.,Hewitt,R.s.,1 995.Bankholding company mergers with nonbank financial firms.Effects on therisk of failure.Banking and Finance,Vol.17,DD.46-65.

[4]Calomiris,c.w.,1999.Building an incentive-compatiblesafety net.Banking and Finance,Vol.25,pp.1499-1519.

[5]Christine,M.C.,Beverly,J.H.,2001.The Challenges of giskManagement ln Diversified Financial Companies,Economic Policy geview,Vol.7,pp.1-17.

[6]席涛:复杂的市场细致的变法漫长的改革——美国66年金融体制演变的启迪[J].国际经济评论,2005(5):22-25.有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研究的文献综述/赵晓琦

摘要:在我国现今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管制体制下,我们既要肯定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价值与积极意义,也要直面其风险,重视风险监管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研究的相关经典文献进行综述,意在为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的理论根据。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经营;风险;监管

一、非银行业务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效应

Brewer,E.,Fortier,D.和Pavel,C.指出由于在传统信贷业务市场占有率竞争力下降,银行开始进行金融创新从事非银行业务,他们通过研究发现,对非银行业务小规模的投资往往会降低风险,除了与证券相关的业务之外,在大部分非银行业务中,10%规模的投资不会增加风险,而且最小的风险组合是87.6%投资于银行,7.5%投资于保险经纪人,4.9%投资于寿险业。而Rosen,R.J.,Lloyd-Davies,P.R.,Kwast,M.L.和Humphrey,D.B.在这方面的研究更为细致入微,他们指出银行具有一种新的投资能力可以对不动产直接进行股权投资,对这种新能力具有潜在影响的证券投资组合分析通过两组对不动产直接投资产生收益的数据得以展示。理论上,银行应该受益于这种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策略,但是实践中的结果表明风险在不断积聚,此外,因为每种具体证券业务是不同,因此产生的风险也是有差别的。Boyd,J.H.,Graham,S.L.和Hewitt,R.S.探讨了银行控股公司合并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收益效应,通过模拟研究发现,银行控股公司介入非银行业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与收益因产业不同而有差异,银行与寿险公司合并的风险是最小的,而银行和证券公司或银行与房地产公司之间的合并则会显著地增加风险。Wall,L.D.,Noe,T.H.和Rebeilo,M.J.指出在银行控股公司是否应该从事非银行业务的讨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扩张非银行业务对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影响。他们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对比了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银行控股公司和没有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银行控股公司风险暴露程度。他们发现银行控股公司从事保险业务(包括寿险和财产险)往往会降低风险,而银行控股公司从事证券业务或者不动产投资可能会增加风险,研究结果发現,虽然银行介入证券活动可以产生分散风险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时也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当然他们也指出将投资于不动产的比例控制在4%以下,将投资于证券资产的比例控制在9%以下,能够达到最大分散风险的效果。

二、基于内部关联交易的风险传递问题

La Porta,R.,Lopez-de-S~anes,F.,Shleifer,A.和

Vishny,R.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起源(主要划分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两大类)决定了该国对内部关联交易监管的框架体系。在法律起源不同的国家中,公司内部知情人对外部非知情人利益掠夺的能力、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因为不同法系国家在公司法与破产法相关规定中对少数股东与债权人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Shleifer,A.和Vishny,R.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内部关联交易问题,普遍认为公司中有实际控制权的人(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控股股东)更愿意将公司的财富占为己有而非和其他投资者共享。内部关联交易包括很多形式,如过度的额外补贴、过高薪酬、转移定价、内部人贷款、定向债券发行中自有金融交易等。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反对内部关联交易指数”(anti-Self-dealingindex),用以衡量对少数股东权利免受公司内部知情人士剥夺的法律保护程度。而且,他们还指出对内部关联交易有效的监管要求对关联交易情况以及潜在利益冲突进行全面的披露。

金融控股集团层面的内部关联交易具有其特殊性。根据1999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IS)、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和保险监管国际协会(IAIS)联合发布的《集团内部交易和公开以及风险集中原则》,内部关联交易是指金融企业集团内被管制实体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同一集团内部的其它实体来履行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支付性或非支付性债务所进行的任何交易。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交叉持股;集团内部一个公司代表另一个子公司进行交易;在多元化金融集团内部短期流动性的集中化管理;向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提供或者从其他子公司获得担保、贷款或承诺;管理和其他服务安排,如养老金安排或后台服务;子公司之间资产的买卖;通过再保险的风险传递引起与第三方有关的风险在集团不同子公司之间进行传递的交易。Dierick,F.认为内部关联交易的积极作用体现为一方面可以促进金融控股公司实现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分散现金流变动风险并且减少外部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控股公司创造了监管套利机会,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会增加了道德风险,导致风险在集团内部各个实体之间传递,并使得风险传播。

三、金融体系的风险研究

Allen,L.和Jagtiani,J.通过考察银行控股公司中证券与保险业务风险影响,发现这些非银行类业務虽然可以降低公司的整体风险,但是却会增加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进而,降低公司的多样化能力。而且,对风险单位价格的定价并没有涵盖对系统性风险暴露增加的风险溢价。Wilmarth,A.E.考察了1975-2000年间美国金融业的变迁情况,指出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存在复杂的组织结构和代理冲突问题,并不一定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相反往往会加剧金融控股公司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监管不足进一步导致监管当局无法控制金融控股公司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加剧系统性风险。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金融业综合经营会加剧金融危机爆发风险的论断提出了质疑,并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成因进行了重新反思。Barth,J.,Caprio,G.和Levine,R.(2000)通过分析至少60个国家的数据,指出一个国家对混业经营限制越多,其结果往往导致金融业更低的运行效率,更加脆弱的金融体系,更容易爆发金融危机。

四、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防火墙制度研究

设立防火墙制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设立防火墙可以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因内部关联交易而使风险在集团内部传递,尤其是防止非银行风险向银行转移,引发挤兑危机,以致威胁整个金融系统,导致经济危机。Calomiris,C.W.强调了银行安全网的重要性,他指出金融控股公司应该在银行与证券业务之间设立防火墙,一方面可以防止证券业务失败风险(如股票下跌)传染给银行,避免银行遭受挤兑危机,有利于支付体系的健康运行;另一方面缓解存款人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席涛指出了防火墙的本质,即将不同业务单元产生的风险限制在各自业务领域内,防止风险的传递和扩散,避免某一金融机构的风险危及整个金融系统。防火墙的设立应当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应当注意“度”

的问题,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宽松。Froot,K.A.和Stein,J.C.指出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统一风险管理会使公司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本进而增强集团内部各个经营实体间的相互依赖性,他们考虑了风险变体——银行范围内的资本成本效应——这涉及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一个业务部门大规模风险暴露对其他业务部门增加资本成本的影响,银行综合地选择资本结构、风险管理政策与投资策略而非加强短期运行的资本约束。尽管如此,当资本成本较大时,银行会使得资本总量经济化并且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考虑风险管理因素。Lam,J.认为统一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集团更好地理解不同业务种类、顾客以及潜在并购的风险与回报的对价。Mudge,D.强调了金融控股公司采取一致的体系框架用以评估公司范围内不同金融活动的风险与回报对于评估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成本与收益至关重要。

五、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研究

Howell E.Jackson指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所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第一个重要挑战是监管者需要考虑不同属性的业务,必须要考虑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层面的整体风险。尽管不同的业务(如银行、证券、保险业务)有各自对应的监管者,但这些单独监管者不可能具有整合与管理其他业务风险的能力。监管者所面临的第二个重要挑战是难以对跨国界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风险监管。由于跨国金融控股公司要符合当地法律与监管制度的相应要求,因此一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很难统一跨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标准。ChrNtine,M.C.和Beverly,J.H.认为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复杂性,应当将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风险监管相结合,而如何建立协调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涉及很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难题。此外,产业资本大规模地涉足金融业,缺少相关法律的制约,存在监管盲点,对监管模式和监管立法提出了重大挑战。

以上是笔者从风险和监管两个纬度,对国内外有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的研究文献进行地简要梳理。通过文献综述,可以发现对于目前对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研究,比较系统和深入,对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缺乏,大多还是探讨如何构建和完善防止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传递问题的防火墙制度研究。

参考文献:

[1]AlIen,L.,dagtiani,J.,2000.The risk effects of combiningbanking,securities,and Insurance activities.Journal of Economics andBusiness,VOI.52,pp.485-497.

[2]Brewer,E.,Fortier,D.,ravel,c.,1 988,Bank risk fromnonbank activities.Economic Perspectives,Vol.12,pp.14-26.

[3]Boyd,J.H.,Graham,s.L.,Hewitt,R.s.,1 995.Bankholding company mergers with nonbank financial firms.Effects on therisk of failure.Banking and Finance,Vol.17,DD.46-65.

[4]Calomiris,c.w.,1999.Building an incentive-compatiblesafety net.Banking and Finance,Vol.25,pp.1499-1519.

[5]Christine,M.C.,Beverly,J.H.,2001.The Challenges of giskManagement ln Diversified Financial Companies,Economic Policy geview,Vol.7,pp.1-17.

[6]席涛:复杂的市场细致的变法漫长的改革——美国66年金融体制演变的启迪[J].国际经济评论,2005(5):22-25.

作者:赵晓琦

上一篇:欣赏自己议论文范文下一篇:关于思政的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