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2023-04-25

第一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

摘要

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在教育学界己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可。2010年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然而,在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将政策贯彻到实践的过程中却依然面临着“如何做”的困境。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主张在幼儿园的“教”与“学”中融入游戏的形式、游戏的要素、游戏的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自由的享受教育。这就为“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从理论向实践的转换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观察、对教师教育理念的访谈以及对教师教学反思的文本分析以发现和探寻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背后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以期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指导下的幼儿教师能够具有思想与行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游戏:游戏化;环境;发展性评价;家园合作

一、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理论内涵 (一)教学游戏化的理念

教学游戏化能否成功实现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贯彻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由传统模式向游戏化模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具体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游戏化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目标的呈现、教育内容的生成、教育活动的指导、教育效果的评价等方面。 (二)教学游戏化的价值与意义

游戏与教学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各自具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内核,二者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存在着显著地差异。教学游戏化的价值取向在于充分挖掘蕴藏于教学与游戏两种活动中的共同价值,以发挥二者的共同作用,最大可能的实现其对于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世人皆知。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任何一种先进思想与先进理念都必须要经历实践的检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理念同样面临实践检验的问题。在落实开展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进程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并分析清晰,幼儿园教育改革实践进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现状的审视与反思,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幼儿园环境中游戏性因素缺失、幼儿园教师关于游戏的教育理念和技能亟待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出现偏差。

(一)幼儿园环境中游戏性因素的缺失

1、游戏时间与空间安排

教学游戏化主张幼儿园教育活动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教育、享受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充裕的时间和适宜的空间来保证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几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没有注意到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充裕的游戏空间,成为教学游戏化活动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教育性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材料可以笼统的概括为儿童用来开展游戏活动的所有物品。教育性的游戏材料则是内含教育目的与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由教师精心选择、布置、投放于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游戏材料。教育性的游戏材料可以说是幼儿进行教学游戏化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游戏材料支撑着不同性质与内容的游戏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游戏材料内涵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

3.师生比例配置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现教学的游戏化,要求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开展需要采取小组化和个别化方式。这也就相应的对幼儿园师生比例有了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师生比例太低,则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状态是无法保证实现的,如果比例过高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经济原则。因为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生师比过高必然会影响教师精力的分配、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力度、指导方式方法的选择、对幼儿情感表现的关注度等,进而也会影响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状况和教学游戏化实践模式的实现。

(二)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化理念与技能巫待提升

1、教师的游戏化教育理念

观念形成思想,思想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与认知技能;教学就是教导式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就是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背诵和理解,好的成绩,技能的获取为最终目标,表扬或奖励等外部刺激成为衡量标准。

2、教师的游戏化教育技能

教师的基本师范技能比较扎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缺乏将游戏思想转化为游戏实践的技能。如:如何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实现游戏性因素与教育性因素的融合;如何发现、探索和整合教学环境中的游戏性教育资源;如何组织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建构幼儿游戏经验,以实现对活动本身的延伸和拓展等。教师游戏化教育技能的缺失也成为制约教学游戏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家庭与社会对游戏之于幼儿发展价值的误解

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中明显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基于以上的理论探索和实地考察,本文试图提出以下几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

(一)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个包括了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环境。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改善不可能由单一方面的改变而完成。幼儿园环境的优化必须把幼儿园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背景来实施。

1.创设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因素的物理环境

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幼儿园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户内和户外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和安排以及游戏设备和材料的投放而形成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幼儿园物理环境主要为幼儿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背景,为幼儿在学习、生活和各种日常活动造成一种具体、形象、直观的感官刺激。

如何才能使幼儿园环境富含教育性与游戏性呢?物理环境的创设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空间设计要讲求安全舒适。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幼儿园物理环境必须将安全性作为首要原则。安全的环境不仅是对幼儿人身生命的基本保障,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

(2)区域设置与分布要做到形式多样,相互协调。

环境的创设是蕴含着教育意义与价值的,同样,活动区域的设置则寄托了教育者对幼儿学习和行为发展的教育目的与期望。幼儿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区域,往往由其兴趣和活动目的所驱使,并能反映出幼儿相应行为的发展水平。

(3)游戏材料的投放要丰富多彩、便于取放。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感官刺激,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发展需要以游戏材料的操作为实现途径。因此,要使的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生成和建构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提供数量丰富、种类多样的游戏材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游戏材料在讲求丰富多样的同时还要做到取用方便。 2.建立、健全支持性的制度环境

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安全舒适、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环境之外,行之有效的制度支持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因素。合理而有效地制度既是对教师基本权利的保证,也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规范。除了国家教育法、劳动法等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外,笔者认为幼儿园自身还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相关的制度与规则,具体包括:教职员工的配备、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进修培训计划等。

(1)适应教学游戏化要求,尝试灵活多样的教职员工配备方式

教学游戏化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应以个别化、小组化的形式进行。而合理的师生比例成为保障小组化、个别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显然,当前幼儿园中一对多的师生比例配置是不合理的。另外,当前幼儿园教育中,要求教师固定配班,这必然导致其流动性不强,幼儿往往集奶牛下来只熟悉、了解自己班上的教师。

协调员由配班教师轮流担任。协调员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是流动的,可以随时辗转于各教室内,根据配班教师需要提供教学帮助,临时代替配班教师处理各种应急事务和突发性事件等。协调员的存在可以保证幼儿园主要教学活动时段有三名教师在场。保育员取消后,原先的清洁、卫生工作可以代之以全园共用几名清洁工的方式来解决。

(2)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唤起教师奉献精神

提高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用外在的物质条件来唤起教师内在的动力,使其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饱含崇高的奉献精神,相信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进程也会向成功的彼岸迈进一步。

(3)为教师参加进修与培训提供条件

师资的培训可以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不仅可以给幼儿园教育的管理、教学和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先进的经验,还可以为幼儿教师的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等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教学游戏化的理念与游戏化的教育技能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中是缺位的。幼儿园教师只能在后期的专业发展中通过各种途径的进修或培训来弥补这一不足。这就要求幼儿园一定要为教师提供继续发展的支持性条件。

3.构建富含游戏精神的人文环境

如果用新专业主义代表哈格里夫斯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考察教师文化的方式界说幼儿园人文环境,那么,幼儿园人文环境在内容上应包括幼儿园内教师(包括管理者与职工)、幼儿集体共享的态度、价值、信念、习惯、假设以及行为方式等。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内容外显于教师、幼儿的所思、所说和所做。幼儿园人文环境的形式包括处于该群体中的教师、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和联系方式,其划分的标准主要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

具体的行为表现有,教师可以自由、民主的参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决策,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者,而是为了集体的发展而共同努力的协作者。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互不干涉的独立个体,而是打破了自身的防御体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整体。教师与幼儿之间也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具有了平等地位,可以共同商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与空间、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周 围世界、谋取共同发展的游戏者。这也正是游戏化教学所要追求的游戏精神的本真所在。

结 语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游戏活动。“幼儿园之父”福禄倍尔曾论述到: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生命、思想和心灵全面的内在满足”。“游戏„„不仅形成了他的整个未来生活的萌芽,而且也形成了他整个未来生活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何谓基本活动?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就是说,游戏是包括教育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其他所有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是幼儿教育、幼儿发展的根本所在。幼儿要成为一名“学习者”之前,必须要先成为一名“游戏者”。可见,游戏对于人特别是儿童的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和关注。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活动的观察、对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访谈,力争对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客观的展现与剖析。考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的方式、游戏的价值与游戏精神是否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所应用与体现,游戏与教学是否实现了融合或一体化。以期能提出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和幼儿教师教育行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1]白燕.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儿个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 (3) .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翻译室译.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二)[M].北京师范大学,1961. [3]边霞.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0, (1). [4]曹中平.儿童游戏论一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二维视野[M] ,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5]苍翠.论幼儿园教学的特点[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8). [6]陈鹤琴.家庭教育一怎样教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7]陈金菊.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因素之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7.

第二篇:幼儿园小足球活动游戏化教学的研究

1月17日下午,杭州市校足办主任王惠民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足球专业教授成守彬等专家一行,到春江中幼调研幼儿足球教学开展情况。

王惠民等首先与春江中幼负责幼儿足球训练的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目前,浙大体育专业正在开展关于足球游戏化研究课程,初步打算把富阳设为足球游戏化的试点,把春江中幼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小足球活动的载体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与他们的课题相结合,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让孩子们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滋味,使孩子们变得坚强、勇敢、机智、果断,懂得合作、团结。

接着,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足球专业成守彬教授还为该园足球队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足球课。从球感练习的热身运动开始,到简单的抛接球动作,逐渐增强到击掌抛接球、转身抛接球,孩子们的兴趣逐渐被带动起来;成守彬教授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和孩子们玩了射门、5*5比赛的游戏,充分带动了孩子们的参与和表现积极性。

春江中幼认为,幼儿足球活动不是以训练为目的,而是重在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到了足球的快乐!

第三篇: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生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教育家马斯洛)。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

近年来,广大教师都十分重视游戏的开展,但是,老师们更多重视的是区域游戏和各类体育、音乐、智力游戏,对美术教学中有机运用游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 教师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许多老师还是使用传统的传授型教学,以幼儿机械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这很容易扭曲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抹杀了幼儿的天性与创造,自由和情感。

(2)重视技能的传授、忽略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美育是关于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通过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体验一种美的情怀,进入美的境界,孕育一种美的精神。但是,我们的老师却往往本木倒置,把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作为了了美术活动的重点。

(3)游戏形式化。有部分教师将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美术教学尝试整合,但是,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游戏成为一种摆设,游戏的运用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幼儿的有效学习融合,不能很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极容易导致时间的浪费和目标的流失。 (4)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过于求全,急于求成,希望每一个孩子玩游戏都能达到某一目标和水平,而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自主性。

(5)美术评价狭隘。我们经常把幼儿作品内容、美观作为我们评价的标准,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比较单一。

(6)部分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还停留在零星的经验、总结上,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模式。

我们提出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努力做到“美术教学游戏化”和“用游戏化方式进行美术教学”,更具有全面性、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学习的形式上打破了原来的禁锢,使教学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达成以下目的:

(1)、知识和能力:通过美术游戏化的教学,提高幼儿美术技能和对美的感悟、欣赏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地自我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改进幼儿美术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快乐的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道德意识和审美情感。。

(3)、通过研究,寻找美术教学游戏化的适宜的教学内容,探索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构建幼儿园美术教学游戏化的课程模式。

(4)、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教学对幼儿发展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5)、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美术教学游戏化》这方面的研究现在还不多,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论文,研究比较片面,不深入,主要是一些经验型的论文。主要有:张叶的《小班幼儿游戏化绘画教学初探》;泮冰之老师撰写的《幼儿园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杨秀玲老师撰写的《浅谈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等文章。另外,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美术活动游戏化的案例,但是,没有系统的阐述和教材。05年9月,在网络上有高渊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研究报告》,与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该研究仅仅针对大班幼儿,研究时间为一年,该报告还停留在经验型总结的层面,缺乏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游戏化的教学方法阐述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另外,该研究仅仅注重了活动内容的游戏化,对美术活动过程、评价等方面如何游戏化地开展研究得还不够深入。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的出版,心理学家开始了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于是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有了不少的成果。游戏是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就儿童方面而言,游戏就是儿童活动的本身,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影响着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儿童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认知论代表人物的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首先,儿童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儿童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深受儿童喜爱。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纲要》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活动)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经验挑战,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科学的艺术教育。因此,充分认识游戏和美术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尝试将游戏与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结合,利用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一)主要内容: 围绕《美术教学游戏化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的思路:第一:美术教学内容游戏化:从多种途径收集、选择适宜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内容、形式、题材,然后进行整理、筛选、加工,使美术教学内容本身成为一种游戏。第二 :美术教学过程游戏化:能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教学过程之中。第三: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采用多角度多层面游戏化的评价方式,灵活机动地给予幼儿意想不到的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和满足,使绘画内容和绘画过程得以广泛延伸。根据研究内容,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研究子课题:

(1)、美术过程游戏化研究(承担者:黄敏艳、刘晶晶、余祚丹、黄晓涛) (2)、美术教学评价游戏化(承担者:谢小芬、陆柳容、周娜) (3)、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园本美术活动(承担者:彭素清、黄秀钦、黄小辉)

(4)、让绘画渗透于游戏内容之中(承担者:陈惠凤、李巧辉、彭小玲)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教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筛选,以求研究的实效性,形成(模型)新的教学思路,致力于改善教育现状。其步骤为“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进行观察—总结反思”。

文献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游戏教学》、《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

经验总结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比较零碎的初步认识成果进行汇总。

比较研究法: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对比,寻找异同,比较分析。

实验研究法:积极开展课题教育实验,探索教育规律,验证和检验研究假设。 调查研究法:采用观察、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测试调查等科学方式,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素材,对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识,提出、改进研究思路。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研究预期进行为期三年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制订完善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管理网络,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每月集中一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日常活动中每周每位参与教师开展一次课堂实践活动,每学期撰写一次经验总结。课题的研究做到规范化,系统化。

3、收集资料、确定子课题。在研究工作开始以前,我们课题组全体人员,首先进行广泛的阅读,收集有关美术教学游戏化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资料,为课题研究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分析和讨论,根据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总课题《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下的4个研究子课题。

4、制订子研究方案

在确定研究子课题后,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子课题负责人撰写具体的子课题实施方案。

5、课题组成员全面培训。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关于美术教学的理论,组织美术教学研讨沙龙活动。邀请有关专家、领导作讲座,安排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多途径的培训活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阶段:2010年12月-2013年9月

在确定研究内容和具体分工之后,围绕课题进行认真的实验,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研讨,教学实践。 以课题为中心,加强讨论、教育实践、总结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学理论、上研讨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探索美术教学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2、开展课题研究评比、展示活动。

组织了课题研究优秀教学活动评比,对研究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学活动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参与市级以上论文评比。每学期结束都开展课题组子课题研究展示、汇报活动,对一学期的科研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切实提高研究的质量。

3、总结、反思。

边实践边总结,一是活动总结,每次研讨活动后及时总结、反思,二是学期总结,围绕子课题,每位研究成员写一份有质量的专题总结或论文。三是结题总结。各子课题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子课题研究报告。

4、日常教学活动、广泛运用。

将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尽量。

5、成果展示、课题推广。

将基本已经成熟的课题研究经验边实践边推广,利用半日开放活动等机会向幼教同行展示。

(三)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整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有质量的活动设计、案例,编写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教案集。

2、将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案例等进行整理、编撰《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论文集》。

3、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4、将《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七、经费估算。

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另定。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同样被关注着。幼儿园数学教育为顺应时代的要求,为让数学应用于幼儿的生活,不断的进行着探索与改革。《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纳入了科学的领域,并用一句话概括了数学教育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目标提出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幼教界的一个关键词。其实,数学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好问、好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中,过去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多地满足于幼儿记住了一些数字、能准确计算几道题,却忽视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容易造成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愉、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确立了《幼儿园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尝试并寻找出幼儿数学学习与幼儿生活的连结点,使它们以有意义的问题的方式来呈现,从而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游戏化解决的方式,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积极性、变通性,促进了幼儿智能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设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推进了一步。国内外研究者在探索幼儿数学教学情景化历程中,按情景在教学的成分及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曾走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辅助期。在这一阶段,情景活动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所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第二阶段为组合期。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情景活动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第三阶段为融合期。情景活动在教学中得到了较充分和恰当的运用,教师把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或几个情景活动之中。当活动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第四阶段为整合期。情景化活动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情景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教学情景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继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情景化的实践研究,体现了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化”模式是幼儿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之一,它是儿童自发的、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社会功利目的,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能在真正意义上满足幼儿的需求,最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情境教学强调以特定的氛围,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鼓励孩子“观察”“操作”“发现”, 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情景中,并通过合作交流,自动操作数学材料,主动探索,让孩子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促使孩子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幼儿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与获得数学经验。有效地提高幼儿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幼儿素质教育改革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游戏化:是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体现童趣化的活动特征,以吸引幼儿的参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由自我建构的,“教”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与发展,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如何帮助幼儿自我建构。对于数概念的获得,皮亚杰指出,“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对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幼小的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儿童的真正生活情景应是儿童重新发明算术的背景。日常生活情景中儿童所遇到的各种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儿童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这就是说,日常生活情景为儿童建构数概念提供了机会,当儿童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

(三)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

第纳斯的数学学习理论旨在使儿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和容易。他强调数学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儿童应从现实经验中抽象出概念和结构,儿童就按一种固定的自然过程进行学习,即先进行游戏或实验,获得经验,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上升为概念和结构,这便是顿悟和理解,最后利用重组起来的概念、结构进行练习应用。

(四)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如果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水平,仅仅归结为符合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说,这种教学是无效的,因为这种教学不是引导发展,而是追随发展。他指出:“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即适当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区域。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儿童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儿童努力追求的积极性,因此是最有吸引力的。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游戏活动相结合的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创设的研究,充分发挥情景在幼儿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诱导、启示作用,有效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教育机制,敢于接受新理念,挑战新方法。

2、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1)挖掘生活中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发展水平的数学素材。 (2)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引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3)借助故事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让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3、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查阅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关注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向,进行文本资料、网络资料的筛选;进行课题研究必备的知识和素质学习;制定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9月)

(1)明确研究目标、主要内容,为课题研究做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 (2)选择、制定适合大班年龄段幼儿数学游戏活化活动的内容。

(3)收集在教学活动中大班年龄段具有典型行为习惯特点的案列,并进行分析、解读、研究、形成有效的指导策略和侧重点。 3.总结阶段(2017年 10月)

公开发表的论文、活动设计、研究活动音像资料等,进行资料分类归档,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方案,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和学习国内外有关幼儿数学教育、情境的创设和运用等方面的理论,为梳理课题研究的教学理念提供借鉴,一直到课题研究实践。 (2)个案分析法:

对活动设计及实施完善过程做案例分析,总结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经验。 (3)行动研究法:

结合开展幼儿数学游戏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形成经验性的理性认识提供实证。

(4)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 幼儿园大班课程游戏化研究调查问卷 2. 幼儿在数学活动游戏化的观察记录 3. 论文《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4. 研究报告《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第五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的研究

摘 要: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音乐欣赏则是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是一个活的主体,鉴于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不可能安静地像成人一样坐着去欣赏音乐,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幼儿真正有效地去欣赏美好的音乐,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呢?于是,游戏的介入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幼儿能够在游戏上愉快而自然地发展,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研究,将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不仅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而且还助于幼儿美好情感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倾听习惯,有助于丰富幼儿表象、想像力的发展。音乐欣赏游戏化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能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音乐欣赏

游戏化

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作品,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是一个活的主体,鉴于生理及心理特征。他不可能安静地像成人一样坐着去欣赏美好的音乐,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幼儿真正有效地去欣赏美好的音乐,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能够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呢?于是,我们想到了游戏,因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几乎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园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愉快而自然地发展,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为走向成人生活作出准备,游戏的学习因素与独特的作用,对教学具有特殊的价值。当然,这里所指的游戏的涵义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单纯的娱乐游戏,而且还包括着一切活动,如:身体的动作、绘画、操作等等,是指一切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幼儿园音乐欣赏游戏化"课题的提出,其目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探求将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喜欢音乐的美好情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游戏化主要研究内容

(一)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形象生动鲜明,结构清晰的各种优秀音乐作品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材,如:

1.倾听周围环境各种具有"音乐性"的自然声音。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落叶的沙沙声等。

2.选择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①幼儿喜欢唱的歌曲或即将要学习的歌曲、童谣、外国儿童歌曲、民歌等,如《小白船》、《这是水兵》、《加油干》、《迷路的小花鸭》等。②选用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也可选用一些有标题、性质鲜明、结构适中,有一定内容,情节的器乐曲,如《在钟表店里》、《狮王进行曲》、《金蛇狂舞》、《洋娃娃和小熊》、《小鸭的舞》。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活动方式:

1.辅助式(分离式、添加式、插入式) 在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始,中部或尾部,添加或插入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情节,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2.本体式(整合式) 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好的表演游戏 。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如《赶花会》、《歌唱二小放牛郎》。

3.融合式(串连式、贯穿式) 将欣赏活动过程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重点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当全部游戏完成后,幼儿便自然地掌握了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同时也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有益经验。

四、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规则意识、交往意识。

皮亚杰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欣赏游戏教育活动中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如欣赏时需要大家安静地听,唱歌时要以合唱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的地位,游戏中又以来集体游戏最受欢迎,因此这种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和遵守规则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作用。在进行游戏《小蚂蚁》时,需要幼儿像小蚂蚁那样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在这种自编、自我欣赏的活动中,使幼儿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遵守规则的必要。

总之,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符合了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它是促进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进行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有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黄瑾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印刷厂2001年5月出版; 2.《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陈淑琴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杨爱华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代表发言稿下一篇: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