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加强乡镇人大工作

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

玉阶

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整个和地方各级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视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履职走形式、监督缺底气的现状,探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乡镇人大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十分必要。

一、乡镇人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权力不够。乡镇人大行使权力,特别是其监督权的状况,与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要求尚有差距,主要是表现在乡镇人大主席设置规格不高,对乡镇党委、政府的监督权力不够。二是职权不细。乡镇人大的职权没有很好的予以界定、细化,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具体工作的处置。三是精力不足。乡镇人大主席均负有该乡镇不小的中心工作担子,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难以开展全面的乡镇人大工作。四是经费不专。乡镇财政本来就存在困难,人大的经费保障更加困难,即便有一定的预算拨付,也没有明确专项,不利于经费管理和工作推进。五是力量不强。乡镇班子职数少的只明确人大主席一名专职,职数多的也只有人大主席、人大副主席两人,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力量匮乏。六是xx不高。乡镇人大代表素质与执行代表职务的要求尚有差距,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条件不足。七是感受不到。有的代表只看“上头”,不看“下头”,只看领导的脸色行事,不反应群众的疾苦和呼声;有的代表履职能力不强,发挥作用若微,有的甚至处在不开会、不视察、不学习的“休眠状态”。造成乡镇群众感受不到人大的作用和温暖。八是效果不大。“人大人大,其实没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会议时间前后也只有几个小时,草草了事,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开会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形式主义倾向越演越烈,人大职权发挥得不充分。工作开展取得的效果不大。

二、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几点建议

1、正确处理好乡镇人大与党委、政府的关系。乡镇人大、乡镇党委、乡镇政府是乡镇权力系统中的三个中心,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各自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一方面乡镇党委要把人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乡镇党委应充分尊重乡镇人大的法律地位。乡镇政府要树立法制意识,自觉接受乡镇人大的监督,做到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主动报请人大审议、批准。另一方面乡镇人大在工作中要与乡镇党委、政府多沟通,各项工作尽可能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

2、上级人大应加强对乡镇人大的监督与指导。上级人大由于地位的特殊性,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监督指导,能给乡镇人大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上级人大的重视和支持,能使乡镇人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使乡镇人大在开展工作时,能放开手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乡镇人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乡镇人大干部的编制、职级、待遇、提拔、使用及人大的办公条件等问题,县级以上人大可向同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督促加以明确、落实。这样,可使在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感到不低人一等,安心于乡镇人大工作。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镇人大的影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人们知之甚少。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镇人大的影响,使各方对乡镇人大的地位及作用有足够的认识,自觉地维护乡镇人大的权威。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及电视、电台等媒体加大《监督法》、《宪法》及《地方组织法》中对乡镇人大地位及职权规定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乡镇人大的地位和职权是法定的,自觉地维护乡镇人大的权威。另一方面,要充分宣传在乡镇人大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好的经验,使群众明白乡镇人大是能够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是为民做主的机构,扩大乡镇人大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4、加强乡镇人大的制度建设。要使乡镇人大顺利地开展工作,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证。第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扩大乡镇人大行使决定权的范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政府工作增多,职能扩大,其工作需要规范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这种新的形势必然要求进一步扩大乡镇人大的职权范围。第二,对乡镇人大行使决定权的程序做进一步规定,使乡镇人大的决定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由于《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的范围只是作了原则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中,乡镇人大普遍反映落实决定权有困难,致使一些乡镇人大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5、加强乡镇人大系统的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一定要强化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建设。要力争做到乡镇人大干部同乡镇党委、政府干部保持三个大致一样:一是年龄上大体一样,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人选的年龄要梯形安排,既要有老同志,也要有新同志。二是在提拔交流使用的频率、级别、节奏上大体一样,在乡镇人大工作实绩突出的主席,可以提拔、交流任县(区)级人大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不能形成干部一到人大工作就提拔无望。三是在待遇和办公条件上大体一样,人大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要与同级党委、政府同级干部一致,不应有歧视。

6、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素质。乡镇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对乡镇人大正确履行职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必须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首先,要坚持代表当选条件。当选代表必须具备政治条件、品德条件、文化条件、能力条件,既具有参政议政之能,又具有参政议政之德。其次,科学确定代表结构,这就要求处理好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方面代表的比例。在乡镇人大主要是普通群众代表与干部代表的比例,要防止把乡镇人代会变成干部会。要使人大代表真正代表人民。再次,要做好代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代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人大及代表行使职权的方式和程序,为履行代表职责做准备。

第二篇:浅议如何加强乡镇人大监督工作

唐言峰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乡镇人大要克服监督工作乏力的状况,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开创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局面,我认为关健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处理好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三者关系,确保乡镇人大监督权的行使。乡镇党委要加强对乡镇人大的领导,认真研究和帮助解决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无钱办公、无地方办公、无人办公的问题,党政工作决不找人大主席去做,为人大依法行使监督工作创造良好、有序的内外环境。乡镇人大在监督工作中要防止消极被动、畏首畏尾的倾向。在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好监督权。乡镇人民政府要主动接受人大的监督,凡属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主动报请人大审议、批准;人大作出的决议、决定,政府必须认真执行。要认识到人大的监督既是一种制约,又是一种支持,归根到底是为了帮助政府纠正失误,改进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于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乡镇人大也应加强监督。虽然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负责人的人事任免不归乡镇人大,但乡镇人大组织的代表 评议结果应当成为这些中层干部任免奖惩的主要依据。从长远看,对乡镇政府下属的站、所、办负责人的任免奖惩,乡镇人大应该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对于实行双重领导及人事任免权不归乡镇管的各类站、所、社等职能部门,乡镇人大同样可以发挥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执法检查和代表评议结合起来进行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把代表评议结果纳入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部门的考核和任免奖惩中去,这需要得到有关方

面的配合。

第二,明确监督职权,完善监督机制。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监督职权主要是监督乡镇人民政府是否依照宪法、法律、法规行使职权;监督贯彻执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监督乡镇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监督乡镇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及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情况等。但由于这些规定过于笼统,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难度,致使乡镇人大难以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因此,要使乡镇人大监督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各地应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制定或完善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乡镇人大工作制度、条例或办法。如建立《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制度》、《乡镇人大监督工作制度》、《乡镇人大办事规则》、《乡镇人大代表活动制度》、《乡镇人大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制度》

等,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第三,掌握监督工作规律,讲究监督工作艺术。要使乡镇人大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不仅要敢于监督,大胆行使监督权,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工作的艺术和方法。一方面是要熟悉宪法和法律,这是开展监督工作的依据。另一方面是要善于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权力,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约性的监督合力。这里包括:

1、把握好知情权。只有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有一个详细、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监督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目的性。

2、把握好审议权。要改变审议时“一人说众人听”的单向模式,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大家围绕审议内容,各抒己见,既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又中肯地提出可行性意见。对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的问题,应对有关责任人提出质询。

3、加强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是乡镇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检查中要注意方法,应深入到群众中去,增加个别走访的时间,了解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验证被检单位汇报情况的真实性。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追查到底,严肃处理。

4、认真组织评议。评议基层站所是人大代表充分发扬民主,进行有效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评议时要求参评代表不讲情面,不讲假话,既充分肯定受评单位和个人的成绩,又直言不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议结束后,应将评议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被评单位和个人,并要求他们制定整改措施。乡镇人大应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 第四,不断提高代表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乡镇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为此,必须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乡镇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做好代表的培训工作。要组织代表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代表对人大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熟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努力提高他们的议政履职水平和监督本领。二要完善代表工作管理机制。要制定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制度,使乡镇人大代表的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度化。三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集中代表的建议、意见,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闭会期间,组织代表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充分发挥乡镇人大代表应有的议政履职和依法监督作

用。

第三篇:如何加强和改进乡镇人大工作的思考

南溪镇人大主席团:胥焰红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基层的国家政权机关,搞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建设,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让人民广泛地参与国家管理和监督,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我就乡镇人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一些个人意见与建议。

一、目前乡镇人大工作的基本情况

《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大的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具体赋予乡镇人大13项职权。经过这次调查,总体上看,我区各乡镇人大都能以法律赋予的职权为依据,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结合本乡镇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开展人大工作,比较好地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做好乡镇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一条重要政治原则。在工作中各乡镇人大都能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主动接受党委的领导,凡是乡镇人大以及人大代表的重要活动,都事先向党委请示汇报,取得党委的同意和支持;同时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及时向党委汇报,取得帮助和支持。大部分乡镇专职人大副主席都能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自主开展工作的关系。通过请示汇报,沟通协商,取得了党委的大力支持,乡镇人大工作能够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进行。

2、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履行监督职能。经济建设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我区乡镇人大工作来看,都能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抓,围绕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查视察,开展监督检查,提出意见建议。我区基本上是农业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三农”问题,事关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各乡镇人大要求乡镇政府要加大农业投入,举办科技培训班,引进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各乡镇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积极采纳。

3、依照法律规定,适时开展调查视察活动。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对带有全局性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视察是我区乡镇人大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在调查视察活动中,各乡镇人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政府加以解决,确保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实施,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4、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对每一名代表的要求。目前,各乡镇人大通过走访联系代表,督办代表意见,支持代表行使职权,开展代表述职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二、当前乡镇人大履职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人大的履职状况与法律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

在调查中了解到,尽管乡镇人大能积极行使监督职能,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监督的效果不够理想。首先,代表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乡镇人大一年一度的人代会还算正常,在人代会上,代表们能就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但会后代表各奔东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做某些具体工作,实施人大监督就无从谈起。其次,由于监督缺乏一系列制度保障,这就使监督对象对乡镇人大的权威尊重不够,尤其是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只重视乡镇党委、乡镇政府的领导,忽视人大的监督。再次,因为乡镇党委、政府的负责人员是本乡镇的核心决策人员,握有事实上的人权和财权,这就使乡镇人大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往往“心有余悸”,不敢放开监督。

2、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与担负的职责不相适应

乡镇人大代表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细胞”,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乡镇人大履行职权的质量。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乡镇人大代表的整体文化程度较低,素质不高,这使得有些代表的政治责任感不强,认识不到人大代表所肩负的使命,有的仅将人大代表看作“荣誉称号”,缺乏代表意识。有些代表由于文化较低,甚至缺乏最基本的书写及口头表达能力,很难胜任代表工作。有些代表的政治活动能力较差,不能将选民的利益要求,通过自己的代表活动与其他代表形式共识,缺乏政治魄力。由于代表自身素质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人大职权的正常行使。

3、乡镇人大履职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要使乡镇人大较好地履行其职权,必须在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给人大开展工作予以保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上述几个方面的保障不够健全。一是在经济支持上缺乏保障。乡镇人大代表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一般没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开展工作时所需经费都是靠乡镇长审批。二是代表活动时间上没有保障制度。大多数乡镇专职人大副主席都分管有政府的工作,几乎忙于政府的工作,在人大工作方面时间上就没有得到保障。三是从事人大工作的干部待遇上没能得到很好保障。从事乡镇人大工作的干部虽然是正科级,还不如一些分管好部门的副乡镇长。四是乡镇主要领导把人大工作视为是部门工作,把人大干部作为副职安排,部分乡镇又无专职的人大干事,多种原因至使他们工作积极性不够高,不利于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几点建议

1、正确处理好乡镇人大与党委、政府的关系

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是乡镇权力系统中的三个中心,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各自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一方面乡镇党委要把人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乡镇党委应充分尊重乡镇人大的法律地位。乡镇政府要树立法制意识,自觉接受乡镇人大的监督,做到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主动报请人大审议、批准。另一方面乡镇人大在工作中要与乡镇党委、政府多沟通,各项工作尽可能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

2、上级人大应加强对乡镇人大的监督与指导

区级人大由于地位的特殊性,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监督指导,能给乡镇人大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区人大的重视和支持,能使乡镇人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使乡镇人大在开展工作时,能放开手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乡镇人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乡镇人大干部的职级、待遇、提拔、使用及人大的办公条件等问题,区级以上人大可向同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督促加以明确、落实。这样,可使在乡镇人大工作的同志感到不低人一等,安心于乡镇人大工作。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镇人大的影响

乡镇人大履行职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人们知之甚少。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镇人大的影响,使各方对乡镇人大的地位及作用有足够的认识,自觉地维护乡镇人大的权威。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及电视、电台等媒体加大《监督法》、《宪法》及《地方组织法》中对乡镇人大地位及职权规定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乡镇人大的地位和职权是法定的,自觉地维护乡镇人大的权威。另一方面,要充分宣传在乡镇人大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好的经验,使群众明白乡镇人大是能够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是为民做主的机构,扩大乡镇人大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4、加强乡镇人大的制度建设

要使乡镇人大顺利地开展工作,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证。第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扩大乡镇人大行使决定权的范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政府工作增多,职能扩大,其工作需要规范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这种新的形势必然要求进一步扩大乡镇人大的职权范围。第二,对乡镇人大行使决定权的程序做进一步规定,使乡镇人大的决定权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由于《地方组织法》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的范围只是作了原则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中,乡镇人大普遍反映落实决定权有困难,致使一些乡镇人大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5、加强乡镇人大系统的干部队伍建设

鉴于乡镇人大没有常设机构,工作主要靠乡镇人大干部组织代表开展的特点,一定要强化乡镇人大干部队伍建设。要力争做到乡镇人大干部同乡镇党委、政府干部一样:一是提拔使用的干部同样应派到党校培训,接受培训上大体一样。二是在提拔交流使用的频率、级别、节奏上大体一样,在乡镇人大工作实绩突出的专职副主席,可以提拔、交流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不能形成干部一到人大工作就提拔无望。三是在待遇和办公条件上大体一样,人大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要与同级党委、政府同级干部一致,不应有歧视。

6、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素质

乡镇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对乡镇人大正确履行职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必须不断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首先,要坚持代表当选条件。当选代表必须具备政治条件、品德条件、文化条件、能力条件,既具有参政议政之能,又具有参政议政之德。其次,科学确定代表结构,这就要求处理好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方面代表的比例。在乡镇人大主要是普通群众代表与干部代表的比例,要防止把乡镇人代会变成干部会,要使人大代表真正代表人民。再次,要做好代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代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人大及代表行使职权的方式和程序,为履行代表职责做准备。

2012年2月1日

第四篇:新时期如何加强乡镇共青团工作

××乡位于*县南部,全乡共有××个村委,××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户,××××人。全乡共有共青团支部××个、团员××名。

根据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的经验,我认为新时期团委工作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完善制度为基础,落实制度为措施,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突出团队组织的服务功能。

1、根据全乡工作部署,制订出详尽的团委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召开支部书记会议,根据团委工作计划布置各项工作,各团支部再根据本支部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的工作计划,使本的主要工作都能得到布置安排,突出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2、团委认真吸取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团市、县委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把所学经验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团委也把每次会议作为是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团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团支部工作例会,落实工作,反馈情况,加强对团支部工作台领导和管理。在团委的直接管理和指导下,保证各团支部各项制度健全,工作正常。

3、团工作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项基层团干部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团委要十分重视抓好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应加强对团干部理论知识的培训,增强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继续做好每团籍整理工作和团费收缴工作。认真做好上届毕业生团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在转接工作中做到及时、全面。另外,团委还认真做好团员发展工作,给团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入团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青团,加强团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增强团组织和影响力和凝聚力。

5、为扩大团的影响,团委要重视团的宣传工作,在学校主办广播台、青年论坛。各支部都应配备能力较强的通迅队伍,定期向学校广播台、论坛投稿,歌颂新人新事,交流思想,加强团的宣传工作。还成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此扩大影响,交流团工作经验。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团队组织的教育功能

教育是做好人的工作,教育的宗旨是教育好每一个青年,做一名思想好、素质高的有用的人,团委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认真抓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姿多彩的如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团知识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广播电台、黑板报、晨会宣传、主题班会等有效手段对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团知识教育等,如教师节期间,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向教师节献礼”的活动,培养学生尊师等社会道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反邪教宣传、毒品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开展“学习苏步青精神、弘扬苏步青精神”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开展“学《守则》、遵《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日常行为活动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新老团员、入团积极分子、非团员进行团知识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三)、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五四”期间,我乡团委和学校团支部联合开展为期3天的“一帮一,献爱心”活动。在团干部的带领下,我乡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深入到孤寡贫困老人、伤残军人和军烈属家中进行义务劳动。活动中青少年们不仅增长知识,而且锻炼社会劳动能力,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渲染良好的社会氛围。

2、植树节期间我乡团委组织开展以“还我绿色,美化家园”为主题的的植树栽花活动。在学校种杨树180棵,参加荒山造林,栽植落叶松1.5万株。并对乡各条街道的脏、乱、差进行清理,活动树立一种高标准的环境意识,营造一种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

3、组织举办以“团章、团史”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团委采取活动前集中培训,活动中严格纪律,活动后证书奖励的形式,提高广大青少年团员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业余生活。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创团委工作的新局面。

1、抓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服务农村青年增效增收、成长成才。农村团组织要以服务农村为目标,以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为核心,积极推进效益农业开发,狠抓特色项目,带动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使农村青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2-3门种植、养殖技术,培养一批立足农村的实用技术人才,真正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全乡工作的重点,紧抓劳务输出这个增收大渠道,借助“阳光工程”的开展,依托县劳务办,等劳务输出单位,组织培训青年有计划向外地输出,进行事后追踪服务,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输出,工作可靠,生活稳定有保障。开创团委为民服务,为百姓办事的新局面。

2、以党委的“双培双带”活动为模型,开展“双培养”活动。一是,青少年深入生产劳动一线,通过基层的实践,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把青少年团员培养成为指导劳动的技术员。二是,团干部深入乡村生产一线,学习科学的工作程序、管理经验,从而把干部培养成为管理者,让其带头致富。

(五)、进一步推动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支持希望工程

我乡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有很多的农家子弟因为贫困而面临失学,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希望工程,一是不断加强对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二是进一步深化手拉手活动,加强对希望工程的宣传,多渠道加大筹资力度,力求更多的贫困失学儿童受到资助,主动服务于全县的教育工作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浅谈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卫生队伍已具规模,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卫生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逐步深化。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农村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的枢纽,现在几乎发挥不了作用,有的甚至濒临于倒闭。纠其原因,除了卫生资源匮乏、管理体制不畅、负担过重等原因外,财务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出效益”对于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同样是真理,在此笔者仅就当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建国以来,由于人们在理论上把卫生事业看成纯粹的福利事业,是非生产领域,认为卫生事业不必实行财务管理,不需进行经济核算,所以财务管理工作就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不受人们重视,至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日趋松懈,漏洞百出,有的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财务人员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根据我国《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对于会计、出纳岗位的职责也有明确的分工规定。但在目前乡镇卫生院中,财务人员特别出纳多系业务人员兼职,且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且各财务人员岗位之间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常常出现会计兼收费员,出纳兼药房保管员等身兼数职的局面,有的地方甚至是院长集原始凭证审核、报销发票、开具支票、保管印鉴于一身,跨过会计、出纳人员的职责范围众职独揽,仅把会计作为事后的记账员使用。这就违反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并为单位经济责任不清,财务管理混乱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会计基本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内部财务监督职能完全丧失

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一方面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另一方面,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但在当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这两项基本职能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部分地方已经是完全丧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合法性、可靠性和正确性。有些乡镇卫生院白纸发票满天飞,如:水费、电费、捐赠及部分劳务和购物发票等。财务手续不全的原始单据,如:有领导签字,无经手人或证明人签字的开支发票;有领导签字,无验收人签字的购药、购设备发票等到处都是。几乎全部的原始凭证都没有经过会计人员审核签字,更有大小写金额不符或是涂改的单据也据此入账等等。

2、记账凭证填制内容不全。首先是会计科目内容不全,例如:往来账务有一级科目无明细科目(或二级科目)等。其次是附件张数、会计主管、审核、制单等签字不全。

3、成本核算不准确,收支结余不真实。首先是业务收支及结余不真实,由于有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一个或几个下属门诊部,这些门诊部都是挂单位的牌子,用单位的设备,有的甚至还由单位铺了一定的启动资金,但不纳入单位的财务统一管理,即便少数所谓纳入管理的也只是象征性的在年底报一定的收入,做相同的支出“过过账”而已,并不能真正反映门诊部的实际业务量和盈亏情况,这就导致单位的业务收支及结余不真实;其次是成本核算不准确,根据《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乡镇卫生院应根据综合差价率来核算单位的售药差价,但往往在实际的账务处理中,很多乡镇卫生院的差价率并不是通过真实计算的当期综合差价率来确定当期的“药品进销差价”,而是通过主观随想的差价率来确定当期的“药品进销差价”。这其中,有因根本不会计算综合差价率而任意估算差价率的,也有怕麻烦、嫌啰唆故意估算差价率的,还有单位院长为体现政绩授意估算差价率的,象这样的成本核算方式又何以谈准确性。

4、各项债权债务管理混乱。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涉及到本单位与其他单位或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单位自身的资金周转,影响着单位的业务活动,对单位的经济发展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债权债务中,达5年以上已成为死账、呆账的占70%以上,有的甚至出现债务出红字(即多付账款)的怪现象。这与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及财务手续不健全是分不开的。导致付钱的不问账务,做账的不管债权债务。常常是院长先凭主观记忆付账,会计后做账。会计账上债权债务又根本就不与院长见面或是及时催缴,更不用说及时与外单位核对了。长此以往,使单位的死账、呆账越积越多,流动资金紧缺,资金周转越来越慢。

5、固定资产管理松懈。乡镇卫生院属福利性的差额事业单位,单位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范畴。在乡镇卫生院的国有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卡还是10年前建的,有的甚至是一字一卡不改,连责任人也不变,经仔细清查发现,已完全报废的或是丢失的、责任人调走多年的不计其数,新购进物资多年不入账的也有很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是荡然无存,更不用说严格按制度执行了。

由此不难看出,目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基础十分薄弱。所幸的是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卫生工作摆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列为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多次围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卫生投入等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今年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对外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整体规划,理清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方向和模式。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我们的农村卫生院还走完全靠上级拨款,靠中央扶持的老路子,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乘着好政策的东风从自身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以效益促发展。那么在当前如此薄弱的财务管理基础上,谈经济管理工作显然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适时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如箭在弦,势在必行。

二、 产生以上弊端的主要原因

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到今天这种状况,当然是有一定成因的,这其中有外部体制变化的原因,也有内在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具体归纳为以如下:

(一)历年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的变化,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解放初期,乡镇卫生院的管理隶属关系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乡管为主、县管为辅到80年代中期的人、财、物全部下放乡镇管理,再至今天的县管为主、县乡共管的一个漫长的管理体制的变化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特别是人、财、物全部下放到乡镇管理后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例如资源难以调配、人员难以管理、投入难以落实等等。不仅严重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行政及业务管理工作,也给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是部分乡镇领导任人唯亲,把不具备任何专业资格,更不懂医疗卫生业务的非专业技术人员强行安排进卫生院工作,多数院长迫于压力,只得安排他们从事收费员、出纳、会计等医院“后勤”工作;二是有的乡镇领导把卫生院当成自己的“小金库”,将一些不合理合法的开支强行列入乡镇卫生院支出,不仅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负担,也给乡镇卫生院的财务审核及内部财务监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三是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屋、土地产权不清。当时乡镇卫生院的房屋、土地等,都是由乡政府和卫生院统一建设管理,由于权属关系不定,很多地方都没有及时办理房地产证,直至今天在进行农村卫生院的基本建设项目工作中,与农民扯地皮、与“七所八站”扯房屋纠纷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二) 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

会计监督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对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会计工作所进行的监督,二者缺一不可。

但目前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外部监督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一个县级医疗单位,几乎每年都会接受审计、财政、税务、物价、纪检等多个职能部门的督查和处罚。但一个乡镇卫生院可能几年都不会见到一次这样的督查。虽然乡镇卫生院底子薄、效益差、缴不出罚款,有的职能部门是“不忍光顾”,但真正从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效益,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入手,以业务指导为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督查工作,肯定是大有必要。

(三) 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是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水平要求很严、很高的单位,医院的主营业务收入也就是医疗及药品业务收入,把医技工作摆在医院工作的重点是无可非议的。但与此反差太大的就是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当成“后勤”工作列入一边,不受重视。有的医院甚至连院务会的管理成员中,也没有单位财务主管的一席之地。仅靠盲目单纯地抓收入,就造成医院业务收入年年递增,但却负债累累,包袱越背越重。同时,有的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院长“重医务轻财务”的思想影响下,长期无法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作用。

(四)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低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多系兼职人员,没有受过正规财会基本知识的培训,更不用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了。有的连账还记不全,财务管理就更是无从谈起。

三、 如何加强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采用行政手段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切实保障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通过财政、人事、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达成共识,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对乡镇卫生院的会计实行“定岗、定编”。但在会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上,应坚持任人唯贤和经济效益的原则。要客观公正地选拔会计业务熟悉、具备会计基本资格的人进入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以乡镇卫生院的需要为依据,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尽量挖掘单位内部的潜力,以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采用激励措施,对乡镇卫生院的会计岗位“定经费”。当前,从中央到各省、市、县级都相继对农村卫生院疾控、保健等人员的工资做了实质性的规定,但对会计人员的工资却没有实质保障性规定。如果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的基本工资及基本福利待遇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就会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迫于个人的生计而继续受制于单位院长。所以应该在解决疾控、保健等人员工资的同时,再考虑解决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

(二)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人员素质教育

对于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应采取“内外结合、内辅外导”的方式。一方面,由财政部门采用强制性的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的会计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会计后续教育培训,使乡镇卫生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业务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得到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财务主管科室,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下到基层,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实地辅导,帮助他们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改进。

(三)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及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

要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及其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

1、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乡镇卫生院签订财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该责任制由单位院长负责,会计具体实施。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分配工作、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严格奖惩规定。

2、启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把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指标作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任期内有重大经济责任的院长,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决不纵容姑息。

3、加强审计、纪检、财政等外部监管部门对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对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突击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限期纠正。

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各级人员的不懈努力才能使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为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经济管理后盾。

上一篇: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下一篇:如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