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龙洲湾发展规划

2022-09-13

第一篇:重庆龙洲湾发展规划

巴南区龙洲湾中学教师撰写教案制度

撰写教案是每位老师课前必做的工作,写好教案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了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对我们教师自身负责,我校特制定以下教案撰写制度。

首先同年级采用集体备课制,即同年级同学科几名教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采用分内容分章节以中心发言加集体讨论的形式,研究出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还有典型的作业训练等,然后每位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所得,自行研究本班学情,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书写教案。下面是各位老师书写教案的分类和具体要求。

一、书写教案的分类

1、年轻教师写详案,老年教师写略案或简案。

2、经验不丰富的教师写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写略案或简案。

3、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写详案,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写略案或简案。

二、详案的撰写要求

1、教案要有课题。

2、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认真展现。

3、重点、难点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实事求是的确定。

4、教具、学具的准备(多用小黑板,尽量用多媒体)

5、教学课时数

6、教学过程(按照“引学导练悟”五步备课) (1)有切合学生实际的自学提纲。

(2)有新颖的新课引入设计或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 (3)要有问题的预设,还要有对问题进行预答或追问设计。 (4)要有巩固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 (5)要有本课的总结性梳理。 (6)要有当堂课的板书设计。 (7)要有家庭作业的设计。 (8)要有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9)要有教学反思(每课必写)。

三、略案的撰写要求

1、要有课题。

2、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面认真展现。

3、重点、难点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实事求是的确定。

4、教具、学具的准备(多用小黑板,尽量用多媒体)

5、教学课时数

6、“五步”教学过程要比较完整: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至少每周一次,300字左右。(新课引入、提问、作业设计可写在书上)

四、简案要求:

1、教案要有课题。

2、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面认真展现。

3、重点、难点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

4、教具、学具的准备(多用小黑板,尽量用多媒体)

5、教学课时数

6、教学过程从简(过程可写在书上,板书可写在书上),教学反思必须写在教案本上(至少每周一次,150字左右)。

五、教案至少提前两节课。

六、本制度解释权归教务处。

七、本制度从2010年12月3日起执行。

重庆市龙洲湾初级中学校 2010年12月3日

第二篇:余湾中学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余湾中学是一所地处偏远山区的独立初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强,学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必须努力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明确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一、指导思想

学校中长远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目标高、能实现,项目全、有重点,切实际、针对强”为原则,为学校的发展前景,规划出一份宏伟蓝图,实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经过从2013年至2020年的发展,争取最终达到以下目标:

(一)队伍建设

1、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学、树、管”的干部管理思路。

和: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坚信“人和事定成”。

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学好政治理论、领导策略、科研理论及业务知识。

树:不断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甘当人民的公仆,树立良好形象。

管: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坚持民主评议干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促进干部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使他们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精于管理。

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学校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努力建设一支“目标远大、理念领先、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公正无私、廉洁勤政”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2、教师队伍建设

(1)以十六字方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人和为贵,奉献为先,素质为本,服务为荣”。

人和为贵:

团结是良好师德的体现,加强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精诚团结,和睦相处,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奉献为先: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淡化自我,勇于奉献,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石。

素质为本:

提高干部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是工作的重中

之重,是我们取得成果的保证。

服务为荣:

为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只有高效率的服务,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回报,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应树立服务为荣的思想。

(2)师德教育

以“五有”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即有先进的思想,有高尚的人格,有科学的头脑,有渊博的知识,有强烈的爱心。

(3)观念转变

广泛开展科研、教研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新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4)信息素养

3-5年内,通过教师自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使80%教师能制作高水平课件,能使用校园网进行办公和教学,加大对教师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利用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5)学历达标

到2017年,学校教职工本科学历达标率100%。

(6)骨干培养

在优秀教师培养方面,力争有特高级教师2-3名,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教师分别达到

1、

3、5名以上。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7)学术成就:担任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能够编著(或参编)学术著作者1-3人以上,每年都能有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获市级以上一等奖)。

(二)管理机制:

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实现“按需设岗,精干高效,全员聘任,专兼结合,按岗定酬”的改革目标。

(三)办学条件:

1、办学设备:建成高标准的信息技术中心,配备大容量资源管理器、网管服务器;建成千兆到楼层、百兆到科室、十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网络终端遍布全校各个办公室及教室,办公室配微机,教室配机顶盒,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机进行教学;争取实现教室配备实物展台;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教室;教职员工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各类功能教室及其配置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增加教学软件的投入,添购与自制相结合,努力使我校的电化教学设施设备进入市初级中学前列;全面启动办公管理网络化、自动化和无纸化。将购置重心逐步转移至非纸质图书。对图书实施微机管理、开架借书、全天候服务,提高图书使用率,增强图书馆的“课堂功能”。

2、校园环境:道路地砖化,绿化园林化,环境教育化,装饰艺术化。教学、生活和活动等独立设区。切实实现“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四)德育工作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总结提炼出成熟的德育工作经验。

1、德育科研:加强德育科研、争创“全国德育名校”。

2、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倡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约之以规”的传统经验的同时,建设一支以“偏爱、厚爱、深爱”为情感基础的,以“发现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激发共鸣点”为工作方法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

3、学生管理:以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环保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创造实验中学学生“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精神风貌。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形

成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促进青少年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开拓社会育人基地,形成网络,借助社会力量,共塑美好心灵。

6、家长学校:形成比较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家校联系档案,开展系统的家长学校教学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五)教学工作

1、教材改革

(1)完成新教材的实验研究、经验总结及成果推广。 (2)课任教师学好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实质,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力争教师有经验成果在市级推广。

(3)课任教师要结合本学科实际,选好用好地方课程,通过学习地方课程,使学生了解家乡,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1)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的指导,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程度,师生合作状态,生生互动探索,课堂和谐氛围,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侧重点,创设“会学乐学、和谐合作、师生互动、创新发展”的教学氛围。

(3)提高现代设备使用效益,实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的水平。

3、评价改革

(1)逐步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结果,更要关注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工作态度,更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实效;不仅要关注教学业绩,还要关注师德规范;不仅要关注教学水平,更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合作精神及科研能力等,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

(2)尽快建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实现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4、教学质量:合格率、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县保持领先,个别学科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5、中考:上线率、录取率达到全县先进水平。

6、竞赛:成绩保持在全县的领先地位,个别学科达到市同类学校第一梯队水平。

(六)教科研工作

按照“科研兴校、实验办学、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在3-5年内实现:

1、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使之成为学校亮点和品牌,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2、教师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能够承担多项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研究任务。

3、教师和学生全部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和学,初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七)学术成就:

1、学术著述: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论文、课件等上。

2、学术荣誉:争取3-5年内,有市级教学能手(或名师)2-3人,县级教学能手(或名师)6-9名。

(八)校外协作:

1、与县内1—2所学校建立合作、扶助关系,能够在临沧市教育系统内形成比较强的辐射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2、能够开展校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

(九)办学规模:

1、保持每个年段3个班级、全校9个班级的办学规模。

2、全校教职工35名左右,学生500名左右。

(十)办学特色:

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艺体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强化管理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创建特色

重点是确定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主导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教科研为先导,以研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整体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领导干部素养提升工程”,初步形成一支“团结、自律、廉洁、高效”的领导班子集体和师德合格、学历达标、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立足学校实际,创建学校特色,基本形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体艺教育、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特色。实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目标,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积聚后劲。

第二阶段(2015年——2017年)科学管理提高质效发展特色增强活力

重点是深入开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活动,加快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和科学学习习惯,学生主体性进一步深化;加强青年教师的自培,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思想业务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以科研促发展,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方案,进一步优化办学特色;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建立多媒体电脑教学网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2017年——2020年)依法治校自主发展完善机制争创一流

重点是依法治校,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增强办学活力。优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思想新、学识广、能力强、善管理的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表、敬业、知理、创新的教师队伍,形成数量充足、学科齐全、相对稳定的青年骨干教师群;完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学校开放、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走在临沧市教育改革的前列,向创办市级名校的目标迈进。

四、具体措施

1、转变观念是关键。用前沿、正确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工作,树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以教师为本,通过继续教育,让每位教师都有提高;

以学校为本,通过依法自主办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保持学校持续发展。

2、教育科研是先导。进一步增强教育科学研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方法策略,研究、探索和解决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问题。以省市科研课题为龙头,建立不同层次的课题群,重点进行教育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策略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3、科学管理是动力。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4、优化队伍是保证。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和师德建设,加强干训、师训;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能当重任、开拓创新”的领导和教师队伍,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愿景。

5、建立体系是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健全德育工作,优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策略和模式,完善学生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创建学校特色,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组织规范化,活动素质化。

6、深化课改是核心。实施创新教育,发挥课程实践主体的作用和创造精神,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堂充满活力”作为

教改目标,注重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分层递进,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开发与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7、“硬件”建设是基础。注重“标准化”建设,克服困难,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8、教育技术手段更新是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应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制高点。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建设,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

静宁县余湾中学

第三篇:中豪·螺蛳湾助推昆明物流飞跃发展

数万家商户和企业入驻,对物流仓储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根据昆明市在物流产业上的规划,未来3年,将布局建设14个泛亚商贸物流中心,形成与“国际化门户”和“桥头堡城市”相适应的商贸物流体系。这其中,昆明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地位显得各位重要。

作为确定的14个商贸物流中心之一的昆明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是商贸业与物流业融合联动条件方面最成熟的一个。昆明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目前已经形成良好的商贸圈,随着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将使昆明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物流业与商贸业实现真正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将促进昆明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国际化整体飞跃。

昆明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物流仓储园区总配套占地近3000亩,规划建设仓库120万平方米。目前

一、二期仓储已经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期总建筑面积25.67万平方米,拥有仓库50栋,综合楼2栋。二期总建筑面积34.18万平方米,拥有建筑57栋。园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可为商户提供24小时全方位多功能的立体交叉式服务。

第四篇:筒车湾镇六五普法规划内容

筒车湾镇“六五”普法规划

为高起点地做好“六五”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深入推进法治筒车湾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筒车湾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从本镇实际出发,认真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制定了详细普法工作实施计划,现将工作规划情况安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全镇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为建设法制筒车湾、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法律知识深入传播,法治精神广泛弘扬,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全面提高, 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更加牢固;法治文化进一步繁荣,全社会崇尚法治的氛围更加浓厚;各领域各层面法治实践进一步深入,全社会法

-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和中心工作,部署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改革开放,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利民惠民。紧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普法活动,让普法成果惠及民生。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民主与法制相统一,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并重,守法与依法维权并重的宣传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用结合、学用相长。

——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总结把握法制宣传工作规律, 创新理念,丰富内容,改进手段,完善机制,围绕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法律需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提高法制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坚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新要求,强化各村各组各单位的"六五"普法责任,健全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属地管理"的责任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突出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自觉维护宪法和

- 3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相关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

(五)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提髙社会管理水平;学习宣传信访、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学习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网络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宣传,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引导公民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

(六)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强青少年廉政法制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高尚道德情操。

(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法治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推进法治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群众文化的有机融合,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

- 5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等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切实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加强《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及廉洁从政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公务员和执法人员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培养公务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的观念。切实加强与履职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教育,重在提高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建立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每周不少于3个小时,并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和反馈。坚持和完善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公务员任职、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

(三)切实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遵纪守法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大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注重中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能力,养成遵纪守法护法的行为习惯。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加强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深化依法治校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格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切实保证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的“四落实”。积极开辟第二课

- 7法律图书室等平台建设,切实推动企业职工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加强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消除法制教育盲区和空白点。

(六)切实加强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宣传与农村改革和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和增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使村(居)民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增强其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权的能力。深入实施“法律书籍送农民、法律服务到农家、法律文化进农村”等法律素质工程,健全完善“农家书屋”和农村法律图书角工程。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髙农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法律素质。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积极建立大学生村官担任法制宣传员制度,不断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健全完善农村法制宣传工作队伍。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对农民群众和村干部的法制宣传方案,做到每周至少一次的全村广播法制宣传,以及每月至少一次的干部法律学习活动。同时发扬创新精神,开展具有本村特点、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

四、工作步骤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 年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各村委会、居委会、各单位根据本规划制定本村、本单位五年普法

- 9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和支持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三)强化基层基础。依靠惠民工程和城乡文化设施提升,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法治长廊、法治广场、法治示范基地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法制宣传场所。建立规范普法队伍,加强对法制副校长、法制宣传志愿者、法制新闻工作者、法制文艺团体、法制宣传联络员队伍的培训、管理、指导和宣传表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特别要重视发挥法制宣传志愿者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

(四)落实经费保障。镇财政部门应根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县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标准每年不低于0.50元/人纳入财政预算,做到足额拨款、专款专用。各乡镇、各部门要安排相应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 11 -

第五篇: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规划说明书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设计单位: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项目编制时间:二零一一年 三月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目 录

1 前言 ............................................................................................................................................................................................................................................................................................................................. 2 1.1 规划背景 .............................................................................................................................................................................................................................................................................................................. 2 1.2 规划依据 .............................................................................................................................................................................................................................................................................................................. 2 1.3 规划期限 .............................................................................................................................................................................................................................................................................................................. 3 1.4 规划范围 .............................................................................................................................................................................................................................................................................................................. 3 1.5 规划成果 .............................................................................................................................................................................................................................................................................................................. 3 2 区域发展概况及规划区现状 ..................................................................................................................................................................................................................................................................................... 5 2.1区位条件 ............................................................................................................................................................................................................................................................................................................... 5 2.2自然条件 ............................................................................................................................................................................................................................................................................................................... 5 2.3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 ........................................................................................................................................................................................................................................................................................... 6 2.4规划区现状交通条件 ........................................................................................................................................................................................................................................................................................... 6 2.5规划区基础设施条件 ........................................................................................................................................................................................................................................................................................... 6 2.6规划区现状高程 ................................................................................................................................................................................................................................................................................................... 6 3 前期研究与分析 ......................................................................................................................................................................................................................................................................................................... 6 3.1相关规划与政策解析 ........................................................................................................................................................................................................................................................................................... 6 3.2有机农业发展分析 ............................................................................................................................................................................................................................................................................................... 7 3.3项目开发评价 ..................................................................................................................................................................................................................................................................................................... 10 3.4案例借鉴 ............................................................................................................................................................................................................................................................................................................. 10 4规划理念与规划布局 ................................................................................................................................................................................................................................................................................................ 12 4.1 规划原则 ............................................................................................................................................................................................................................................................................................................ 12 4.2规划目标 ............................................................................................................................................................................................................................................................................................................. 12 3.3规划构思 ............................................................................................................................................................................................................................................................................................................. 13

1、园区发展定位 ................................................................................................................................................................................................................................................................................................. 13

2、园区产业发展 ................................................................................................................................................................................................................................................................................................. 13 3.4建设布局规划 ..................................................................................................................................................................................................................................................................................................... 14

1、空间结构 ......................................................................................................................................................................................................................................................................................................... 14

2、功能结构 ......................................................................................................................................................................................................................................................................................................... 14

3、总体布局 ......................................................................................................................................................................................................................................................................................................... 14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15

3、绿化系统规划 ................................................................................................................................................................................................................................................................................................. 15

4、基础设施规划 ................................................................................................................................................................................................................................................................................................. 15

5、有机农业技术方案 ................................................................................................................................................................................................................................................................................................. 18 5.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 18 5.2 植物营养与土壤施肥......................................................................................................................................................................................................................................................................................... 19 5.3植物保护 ............................................................................................................................................................................................................................................................................................................. 19 5.4有机畜禽生产技术 ............................................................................................................................................................................................................................................................................................. 20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1 前言

1.1 规划背景

现代都市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利用城市非建设用地而构筑的新型现代农业业态,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都市农业首先出现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90年代初开始,我国上海、深圳、北京等地也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研究和规划建设。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越高,越需要现代都市农业的支撑,发挥其在生态保护、改善环境、农副产品供应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都市农业已成为城市生态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和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环境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专用原料基地,改善生产、加工、信息、市场等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植大户,在条件适宜区域,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生产基地建设力度,扶持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建设,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从统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现代都市农业的规划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乡村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变,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化特大型生态湖滨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创全省“两个率先”的先导区和示范区,都将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由一个体系、八大片区构成,本次规划用地位于八大片区之一: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农业片区。 由此可见,本项目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与城市未来的发展相适应。

1.2 规划依据

1.21政策法规与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3、《无锡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

4、《无锡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行动纲要》

5、《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6、《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

7、《无锡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8、《无锡市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9、《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10、《无锡市滨湖区综合发展区规划》 1.22相关规范标准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

1.3 规划期限

根据无锡市农业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农业旅游的发展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考虑到市场需求,结合建设单位的意见,同时为使本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相对接,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本次规划期限为3年:

近期:20

11、2012年,项目启动推进阶段; 远期:2013年,全面实现阶段。

1.4 规划范围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西南部,地处滨湖区荣巷街道龙山社区,坐落在无锡惠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南依梁溪河,北接龙山山脉,三面环山,本规划范围面积约300亩。

1.5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图纸。 1.5.1 规划说明书

1.5.2 规划设计图纸主要内容:

1、 宏观区位图

2、 交通区位图

3、 规划范围图

4、 基地周边环境分析图

5、 现状用地分析图

6、 现状道路分析图

7、 现状高程分析图

8、 空间结构规划图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9、 功能结构规划图

10、 规划总平面图

11、 道路系统规划图

12、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13、 入口区平面及意向图

14、 特色养殖区平面及意向图

15、 有机农业生产区平面及意向图

16、 生态温室区平面及意向图

17、生产仓储区平面及意向图

18、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平面及意向图

19、技术人员办公区平面及意向图 20、有机农业会所区平面及意向图

21、植被景观意向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2 区域发展概况及规划区现状

2.1区位条件

无锡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中心,北纬31.34 ,东经120.18 ,东距上海市128公里,西里南京市183公里,南濒太湖,北临长江,是常见三角洲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人流、物流、商品流的重要集散地,是区域性交通枢纽,集铁路、公路、空运、水运于一体,已形成发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滨湖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东临上海,西接南京,南依太湖,北靠长江,古来就有“鱼米之乡”之美誉。2000年12月21日,由原无锡市郊区、马山区和锡山市部分乡镇组建成立。全区现有区域面积608.5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62.49平方公里,下辖胡埭、马山2个镇,蠡园、滨湖、华庄、雪浪、太湖、河埒、荣巷、蠡湖等8个街道以及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江苏省蠡园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无锡经济开发区、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等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47.22万人,常住人口64.77万人。“十一五”期间,滨湖区将不断加快统筹发展,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力争将滨湖区建设成为无锡市新的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科教中心、旅游度假中心、设计创意中心、生态中心。

本次规划区位于无锡市市中心西南侧六公里处,滨湖区荣巷街道龙山社区,坐落在无锡惠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南依梁溪河,北接龙山山脉,三面环山,规划区位十分优越,既是城市的繁华中心,又是无锡城市中心绿核,是发展都市农业、有机农业的绝佳场所。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无锡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南部为水网平原;北部为高沙平原;中部为低地辟成的水网圩田;西南部地势较高,为宜兴的低山和丘陵地区。宜兴地区山体均作东西向延伸,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锡山、江阴和市区的山丘总体上呈北东、北东东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东北逐级下降。最高峰为惠山的三茅峰,海拔328.98米。

规划区位于惠山、龙山、青山三山交汇的山坳处,地形呈慢坡状。 2.22气候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日照时数2019.4小时。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由于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复杂地形等的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种多样,具有南北农业皆宜的特点,作物种类繁多。无锡市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盛夏高温明显,降水正常略少,日照充足。

2.23水资源

无锡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条,总长2480公里。市区河道总长150公里,平水期水体容积800万立方米。太湖为江南水网中心,面积2338.1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44.28亿立方米,年平均吞吐量约52亿立方米。因此,无锡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地下水资源据不完全资料测算,市区储量为6349万立方米,年补给量为6453万立方米。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规划区南侧距太湖紧3.5公里,且规划区北部为现状水库,水量充沛。 2.24物产资源:

无锡市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粘土矿、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全市已通过省级以上技术鉴定的矿泉水井(泉)共有11处,已开发的有5处。 2.25生物资源:

无锡市除栽培植物外,拥有自然分布于地区内以及外来归化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共141科、497属、950种、75变种。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优良用材的树种有杉木、檫树、樟树、紫南、红楠、麻栎、锥栗、榆树等。药用植物400多种。鸟类有170多种;鱼类为90多种,太湖中的银鱼,长江中的刀鱼、鲥鱼、河豚鱼是名贵鱼类;兽类有30多种,主要有华南兔、穿山甲、豹猫、黄鼬等。

2.3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区土地共约300亩,现状基本为闲置地,基地北部及中部各有一个较大的池塘,基地东北角有部分林地。

2.4规划区现状交通条件

基地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龙山于青山之间的一条南北向道路,连接其南部的大池路、荣巷街、梁清路。基地内部交通现状有一条靠基地东侧的道路通往基地北端,内部路网不完善。

2.5规划区基础设施条件

基地内部现状无基本的基础设施,但水电等有预留接口。

2.6规划区现状高程

规划基地南低北高、西低东高,总体呈慢坡状,南北长约600米,高差20余米,平均坡度3.4%。

3 前期研究与分析

3.1相关规划与政策解析

3.11《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培育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公认的名优品牌,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带,构建适应国际化合作与竞争的农业产业体系。

3.12《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以现有产业为基础,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准的要求,发展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经济林果、特色养殖及加工产业,主要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到营销实现全程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和信息化管理。到2010年全市现代都市农业总面积210万亩,占2003年底农用地面积的55%,其中优质水稻、精细蔬菜、水产养殖和经济林果等分别达到80万亩、35万亩、35万亩和60万亩。合理布局畜禽养殖,规划建成若干个现代化的奶牛企业和生态型畜禽养殖场,作为鲜活畜禽产品和都市农业有机肥料的生产供给基地。市区现代都市农业总面积53万亩,占2003年底市区农用地面积的53%,占无锡市城市规划农村用地面积的75%。其中规划发展优质水稻20万亩(锡山区13万亩、惠山区5万亩、滨湖区2万亩)、精细蔬菜8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占50%以上)、经济林果等20万亩、特种水产5万亩,建成现代化奶牛企业和生态养猪场各12个。粮食、果品、蔬菜的自给率在20%-30%,新鲜叶菜基本自给。都市农业对城市的生态平衡贡献率达60%以上。

全市现代都市农业由一个体系、八大片区构成,包括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市区六大现代都市农业主题片区和江阴、宜兴市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片区:

本次规划区所在的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农业片区将规划精细蔬菜2万亩,优质稻米2万亩。以滨湖区沿湖乡镇为重点,建设集旅游、观赏、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环太湖休闲度假型多功能农业园区。重点建设马山观赏鱼基地、滨湖镇观赏葡萄沟等特色景点,与龙寺生态园、太湖花卉园、九龙湾乡村家园、唯琼农家乐园等一起形成环太湖休闲度假农业带。

3.2有机农业发展分析

3.21有机农业的发展概况

1、全球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根据IFOAM的统计,有机食品市场近十年来一直保持在年20%-30%的增速。2007年,全球的有机食品的市场规模为460亿美元,IFOAM预计到2010年,全球的有机食品市场规模为1000亿美元。有机食品的主要的消费市场是美国和欧洲,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2007年有机食品和有机饮料的销售收入约为200亿美元。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农民数量和农业面积。

有机农业在8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是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至2006年底,我国约有2300个企业获得31家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210万公顷,产量280万吨;转换面积110万公顷,产量100万吨;采集面积208万公顷,产量5万吨。生产总量的年平均增长为30%-50%。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有机食品一种纯天然的食品,有着严格的生产标准。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规定:一年生作物需要24个月的转换期,多年生作物需要36个月的转换期。 目前,我国的有机食品主要是:.新鲜和加工的水果和蔬菜、谷物类、籽仁类、茶叶、蜂产品、坚果、食用菌、蛋肉鱼。 3.22有机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有机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能使用化学合成农药、激素或者转基因技术等原因,相较于普通农作物,有机农作物:

1、需要施用更高成本的有机肥;

2、生长周期长;

3、更高的管理成本,更多的劳动力需求;

4、需要更高的栽种技术;

5、在2-3年的转换期期间,产量下降和成本上升,但是售价却未能提高,增加了生产投入;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有机食品的售价高出普通食品的数倍,使得有机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孕妇、高收入者等小数人群,从某些方面来说,有机食品和奢侈品行业有某些相似。目前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主要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

影响中国有机行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1、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有机食品的消费群体日渐扩大;

2、食品行业普通食品的负面新闻增多以及健康意识的增;

3、技术的发展,有机产品的成本降低;

4、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劳动力价格的影响较大;

5、土地价格因素,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工业的发展使得土地成本日益高企;

6、行业规范; 3.23有机农业的未来前景

相信没有人不认同有机食品的健康理念,但其昂贵的售价却使得很多人退而选择其他的食品,这也是制约有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发达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有机食品的销售额也仅占总食品行业销售额的2%,而在中国这个数据甚至低于1%。有机食品企业发展缓慢,即使被投资的企业也并没有快速的发展。

有机农业是新兴农业,可以说是食品中的奢侈品。即使消费大国的美国,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也仅为2%。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受制于消费水平,中国的有机食品市场在未来的几年不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们认为仅面向国内市场的有机企业的发展存在瓶颈,类似于wholesale这种国外的成功有机食品销售渠道的模式在中国还为时过早。

对比有机农业的产业特征:中国有庞大的种植面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这些让我们的有机农业相较于国外的有机农业有着很大的先天性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机会在于规模化的有机农业生产企业,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等。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3.3项目开发评价

1、发展机遇

《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坚持证明商标与质量认证管理并举、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

无锡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无锡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为无锡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政规条件。

2、面临挑战

⑴、基地内部现状为闲置地,地表被建筑垃圾覆盖,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有机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⑵、产业竞争严峻。无锡沿太湖周边地区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加剧,给规划区的产业起步发展带来了影响。

3、发展优势

⑴、政规优势。省、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开发,将给予该地区最优惠的政规服务和良好的公共服务。

⑵、区位优势。规划区可以非常便捷的与周边区域联系。规划地区处于无锡市中心区,同时又具有城市中心无法具备的自然条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4、发展制约

⑴、资源缺乏整合,规划区土地资源较少只有300亩、水资源及景观资源缺乏有效开发,形不成整体优势,没有有机农业的基础,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⑵、环境启动条件尚待完备。周边软硬环境尚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急需优化提升,从而影响区域整体发展效率。

3.4案例借鉴

根据有机农业园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其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传统观光型有机农园。主要以农业生产过程为主,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尽享田园乐趣。

都市科技型有机农园。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农、林、牧生产基地,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展示功能。

休闲度假型有机农园。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住宿、游乐等各种休闲观光活动。

有机农业是农业中的奢侈品,目前我国专业的有机农园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机农业的产量不高、成本较大,发展较为缓慢,有机农园的建设也主要为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兼顾观光的模式。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1、 吉林凉水有机农业观光园。.

项目总建设规模为5公顷,建设内容分为联动式有机农业观光大棚、农业科普中心、有机农业产品展示体验区、朝鲜族民俗体验区、有机农业采摘区、生态保健疗养区、农业科普馆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腾出一部分有机农田,改良现有果林集中布置游客采摘区,供游客采摘的主要品种为:香瓜、西瓜、西红柿、草莓、辣椒、茄子等。以木醋液厂为中心周边建设深加工基地,通过发展和调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有机农业产品逐步多样化和特色化,形成集农耕体验、餐饮、疗养、娱乐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

生态餐饮:全部提供绿色食品,可自我采摘。

休闲度假:生态保健和疗养(黄土石屋、香草疗养、远红外线火炕疗)。

生态产品生产:园林苗木花卉、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

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生态农业模式(大田立体种植、水体立体种养、水生、湿生、中生、旱生植物的水平布置),建立循环发展模式。

科普教育:农业科普馆、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及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经验借鉴: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和管理模式,按绿色食品或无公害食品生产要求生产放心菜,放心果。合理布局园区,力求农业园的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相一致。

2、 句容市有机农业示范园。.

项目位于句容市最南端的宁、镇、常三市交界处,属茅山丘陵腹地。园区耕地面积2.302万亩,加上周边山林地达3.5万亩。

整个区域规划为八个有机农业种植、养殖区,两个生态旅游渡假区,另有一有机农产品加工区,一培训基地,一交易市场和一有机生态村。科技主要依托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和南农大、江苏农科院、南林大,全面采用综合利用,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质应时鲜果、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果,以牧草种植为前提的食草畜饲养以及优质粮油、蔬菜等四大产业,开发有机农业项目。有机产品采取内销、外销并举的策略,质量确保全国一流水平,优质高效。

经验借鉴:以高科技为起点,兼顾生产和观光功能。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4规划理念与规划布局

4.1 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区域协调。

规划从区域整体出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观光开发以及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2、集约整合,合理布局。

集约利用乡村土地,整合利用有限土地、景观以及水资源,合理确定规划区功能布局,形成“耕种社区”、“市民农园”;

3、改善环境,设施配套。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整体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一体化的有机农业园区;

4、循序渐进,有机更新。

规划充分考虑进期、远期规划的关系,寻求近期发展的可行性,远期规划的合理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使整个园区在滚动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达到各个阶段的功能布局相对合理完善。

5、区域规模化。

坚持基地建设相对集中、规模连片发展。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基地向周边逐步延伸扩展,不搞星星点点,零星分散,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区域优势。

6、生产标准化。

从生产环节的良种繁育、病虫防治、肥料供应、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到流通环节的加工、包装、贮藏、销售、质量检测,严格生态有机农业生产操作 规程。

7、管理集约化。

成立专业协会组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充分调动方方面面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8、质量认证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有机农产品认证步伐,在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工增值率、出口创汇率上下功夫,力争生产基地亩效益比常规农业高5-30倍。

9、品牌优势化。

积极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业品牌。

4.2规划目标

以打造无锡市中心高品质、独一无二的有机农庄为总目标。以农田园林化、布局区域化、作业机械化、农艺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经营规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模化、农民知识化为主要内容,开展扎实有效的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形成生产设施化、技术集约化、环境园林艺术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效益最大化的,集农业生产、科普展示于一体的,具有突出示范作用和辐射扩散功能的有机农业园区。

3.3规划构思

1、园区发展定位

园区的建设目标定位是有机都市型农业,集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于一起,承载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市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产业化、人文化的新型农业。形成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景点。具体体现为以下六点:

⑴、生产功能。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就有特色的名优农产品是主要功能。可为都市居民提供充分的名特优、鲜活嫩的农副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同时保证生产者有较高的稳定收入;

⑵、生态功能。是农业在都市地区不断被强化的重要功能,调节环境、平衡生态是都市型农业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创建一批生态林区、休闲农区、绿色屏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满足都市人们价值观念更新,讲究生活质量,注重环境意识,和回归自然的要求;

⑶、观光休闲功能。向会员提供清洁优美的休闲、采摘、游览场所,通过开发农业观光产业,提高人们休闲生活质量,展示浓郁的农业文化,提高休闲生活的意境和档次,提高农业效益。

⑷、出口创汇功能。建设特色精品农业,利用外资、外技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出口创汇型农业企业,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开拓国外市场,增加外汇收入,改善投资环境。

⑸、教育功能。让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接触农业和农业科技,体验农业生产和农业文化,条件具备的可办成“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寓教育于生产。 ⑹、辐射示范功能。大都市具有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等显著优势,现代化都市型农业凭借大都市的经济实力、凭借科技、资金、人才等优势,在农业设备装备、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开发和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园区为推动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经验,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2、园区产业发展

⑴、体确定重点发展以下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培育与展示、有机农业种植、有机农业加工、特色养殖、农业文化展示。

⑵、农业高新技术:智能化田间监控技术、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有机高效施肥技术、名特优品种种植技术、农牧结合农业生态技术等。 ⑶、优良品种培育与展示:名特优蔬菜、食用菌、山野菜、鲜桃、酥梨、鲜食枣、特色苗木花卉等。

⑷、有机农业种植: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多茬、立体蔬菜种植,无限生长番茄、无公害辣椒、萝卜、西红柿、木耳、香瓜、西瓜、草莓等蔬菜的种植。

⑸、有机花卉苗木种植:园林苗木花卉、特色瓜果。 ⑹、特色养殖:特色禽畜的养殖。

⑺、农业文化展示: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观光、科普展示的功能,向会员进行农业高新技术展示科普等。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3.4建设布局规划

1、空间结构

规划用地三面环山、背面为惠山、西面为龙山、东面为青山,总体地形南低北高、西低东高,成慢坡状,本次规划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所有功能区沿南北向展开,形成由低到高的南北轴线,总体营造围合的、园林化的、景观轴线明确的空间形态。

2、功能结构

本次规划将用地按功能与空间景观的要求,分为“一轴、八区、多节点”的功能结构,使不同功能既有良好的区分,保证各功能区的独立完整,又在各功能之间建立必要、方便的联系,使各个功能达到良好的协作,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考虑空间景观的要求,在功能与空间衔接以及功能区内部核心处设置景观节点,增加空间节奏的变化,营造园区的整体环境。

3、总体布局

以产业规划和项目布局为基础,综合有机农业园区生态系统架构,形成“一轴、八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为各项土地利用提供框架作用。

⑴、“一轴”园区发展主轴与近期建设发展主轴:规划园区发展以南北向内部水系为基础,以渐进滚动模式南北向发展,同时依托的景观资源以及有机农业科技基础,沿轴线两侧组团式开发,在区域结构规划的指导下,规划期限内最终形成一个配套齐全,有机农业园区特色鲜明的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园区近期建设力争在短期内达到满足有机农业基本生产发展的规模及条件,并为园区远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状用地大都为闲置地(易于改造成有机农田耕地),在体现规划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园区必须着重各个功能区产业的合理布局,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有机农业生产、科技农业技术、有机育苗、以及为这些功能配套的基本服务设施。

⑵、“八片”沿轴线由南到北将园区分为“入口门户区、特色养殖区、生产仓储区、有机农业区、生态温室区、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技术人员办公区、有机农业会所区”八大功能片:

入口门户区:该区位于基地南部。

设计思路:结合自然地形主要以生态植被景观绿化为主,在有那向北道路转向东侧的弯道东部设置入口广场,生态停车位场、入口雕塑、指示牌等设施,以满足短暂停留及入口指示的功能。

特色养殖区:该区位于入口门户区正北,紧邻入口门户区。

设计思路: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规划部分山珍及家禽的养殖区域,如,野猪、鸵鸟、山鸡、大雁等。同时设置池塘养殖虹鳟、罗非、武昌等鱼类。 生产仓储区:该区位于园区西南部。特色养殖区以北。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满足农业劳作工人的休息以及农机具的仓储功能,因此,将该区设置在有机农业区、生态温室区、特色养殖区之间方便工人的劳作与管理,该区内部形成围合的内向空间保证工人的休息环境。

有机农业区:该区位于园区的中部,占地最大。

设计思路:主要以无公害、无污染、纯生态、天然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适于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特色种植作物,不种反季节农作物,根据四季变化规律种植适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宜的农产品,中质量不大但品质较高。

生态温室区:该区三面环有机农业区。在园区的中部偏北。

设计思路:该区重要功能为满足园区内部农作物以及花卉的育苗功能,因此,温室的规模及数量不大,只需按照功能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温室。 经济林及花卉种植区:该区位于园区北部。

设计思路:主要种植景观性花卉及经济林,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 技术人员办公区:布置在园区北部,园内主干道以东。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是提供园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休息、办公、及餐饮,因此,该区相对独立且隐蔽。 有机农业会所区:该区位于园区最北端。

设计思路:该区主要提供会员的活动,休息功能,设计结合地形将该区布置在园区北端的高地上,从景观上能俯瞰全园景色,同时也和生产劳作等功能分开,相对独立。

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合理配置公共活动内容及场地,新建广场、会所、等服务设施。适当进行铺装、增设小品、路灯等设施,种植树木改善环境并布置公厕、垃圾站等。形成园区绿化景观中心,完善基本活动设施。

统一规划园区内的文化标识以及街道家具系统,对现有绿化景观系统进行改造与完善。

园区进行会员管理,入口处设门卫室,平常为了保证生产不对外开放,定时对会员进行开放观光及摘菜活动。

3、绿化系统规划

⑴、突出重要绿化景观节点,形成体现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的景观亮点,打造有机农业品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⑵、形成系统的、具有规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绿化结构。 ⑶、营造层次感强、乡土味浓、极具当地特色的绿化景观体系。

⑷、规划从点、线、面三方面,全面立体的进行绿化系统的维护与加强,具体如下: 点——宅间、宅前、院落绿化;空废院落或小片空地改造、利用为绿地。 线——道路均绿化,主要道路加强绿化的带状联系与渗透。

面——设置大片空地的绿化。提供休闲与活动的空间,充分发挥环境对品性、人格的熏陶作用。 文化活动广场在满足绿化景观的要求之外,适当增设小品,完善公共开放空间功能。

树种选择配置上,充分利用当地树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多采用乡土树种,增加成活率、降低投资成本,并根据植物季节性、色彩、造型进行配置。

4、基础设施规划 ⑴、道路交通规划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道路系统由三级道路构成,园区车行道路、园区步行道路和园区生产道路。园区车行道路路面宽度基本为7-8米;园区步行道路路面宽度2-3米;园区生产道路路面宽度3米。

车行面形式分为混凝土道路和碎石道路,园区车行道路为混凝土道路,步行及生产路为碎石路面。 ⑵、给水工程规划 ■用水量估算: ①用水量标准:

根据《村镇规划技术要点》,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全区沿线的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50升/人.日。 ②用水量计算:

到规划末期,预计规划区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日用水量为:1.15×(5000×150)=863立方米/日。 ■水源:

根据园区的现状情况,生产供水水源以地下水源及北侧水库水源为主,采用修建统一的取水点、高位蓄水池集中供水。生活用水以自来水和自备井水源为主,随着园区的发展、生产生活规模的不断增加,可在原址附近增设深水井和高位蓄水池的数量,以满足用水量需求,并为远期发展用地预留管道。

■管网规划:

园区给水管道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干管环状布置,给水管道管径90-160毫米;支管枝状布置,最大管径为50毫米,最小管径为25毫米。 ⑶、排水工程规划 ■现状:

园区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排水体系,污水直接排放。雨水依靠自然地形和道路边沟排放,排洪渠只修了一半。 ■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合流制。 ■污水量计算:

污水量取园区总给水量的80%计算,则到规划末期,污水量为690立方米/日。 ■雨水量计算:

雨水量按无锡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q·ψ·F

2813.583(11.317lgp)(l/sha)0.9227(t21.5)q=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1/s) q—设计暴雨强度(1/s·ha) 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a)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管网规划:

园区的地势为北高南低、雨、污水收集主要沿园区路网由北向南排放。 ⑷、电力工程规划 ■负荷估算

用电负荷预测计算面积20公顷。采用国内流行的分类综合用电预测方法,并参考国内同类城市和地区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同时率和负荷虑因素,规划期末用电负荷为5千KW,负荷密度为0.4万KW/K m2。

■电源及电力线路规划

为了提高用电的可靠性和便于管理,园区内采用380伏/220伏电压等级。中压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均采用电力电缆线路,原则上均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按照规划要求,在南北走向的道路上,电力线路位于道路东侧;在东西走向的道路上,电力线路位于道路北侧。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5、有机农业技术方案

5.1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1、立体种养综合利用技术原则

借鉴传统的连作、间作、套种、轮作换茬等技术方法,运用生态学物种共生互惠原理对时间、空间和营养需求差异等进行组合的技术手段。 ⑴、林农或林农多层平面套种方式果树的行间种植豆类、蔬菜、牧草、食用菌、小麦等。

⑵、山区、丘陵区立体种养方式桑基鱼塘(S);人--鸡—猪—沼气—农田(N) 杨梅—茶叶—一年生作物—家禽(鸡、鸭、鹅)。

2、环境要素的调控技术原则

⑴、光的调节: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不同,通过调整光的波长、强度、辐射量实现最适条件。

⑵、温度调节:不同植物对温度要求具有差异,通过温室、地膜覆盖调节植物播种收获期。

⑶、水分湿度调节:采用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法补充土壤水分和调节设施中的湿度。 ⑷、气的调节: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原料的补充技术。

3、土壤的施肥和培肥技术原则

⑴、施用有机肥技术:秸杆还田、增施生物菌肥和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提高土壤生命活力。

⑵、培肥土壤技术:种植绿肥、残茬覆盖、合理灌溉+适度耕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据最优化原则施用自然矿之质肥料。

从病虫草生态规律出发,综合应用各种生物、物理的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和利于各种自然天敌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保证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逐步提高土地持续利用能力,达到持续稳定增产的目的。

4、有机禽畜产品生产技术原则

⑴、家畜饲养系统必须符合动物最高福利标准。包括:健康状况、长寿、繁殖性能力及生理和行为指标; ⑵、动物应有良好的饮食和自由的运动。家禽饲喂必须适合他们的生理特性,饲料应大部分来自本系统。

⑶、兽医治疗将永远避免常规预防性药物的使用。主要通过良好的自然预防措施,即:良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合理的营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系统来保证家畜健康。

5、有机水产品生产技术原则

生产应根据水生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性进行。生物应该被允许按照其固有的行为方式生存,生产水平和生长速度的控制依据需根据生物的健康和福利而定。 主要包括:鼓励多种微生物、植物和水生动物组成的生物循环体系;利用人类不食用的自然饲料;采用各种非化学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禁止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提倡多种水产品生产。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5.2 植物营养与土壤施肥

1、养分补偿

养分补偿学说是养分归还学说的发展,是施肥的基本原理之一。

2、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

不论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来说都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的,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作物就会出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结实、甚至会死亡,导致减产或绝收。

3、报酬递减

在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产率为递减趋势

4、根据各国有机农业的相关规定

天然矿质肥料的投入量严格地被控制在,每年170Kg/hm2以内,并且施用的原则必须是在保证有利于最优化培肥土壤的前提下进行。 • 施肥时期:作物养分需要临界期; 作物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等。

5.3植物保护

1、害虫分类

⑴、经济作物害虫 昆虫中有48.2%是以植物为生,人类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无一种不受其害,有的造成十分惊人的损失。

⑵、卫生害虫 有些昆虫能直接为害人类,有些还能传染疾病,危害人的健康,甚至引起死亡。如跳蚤、蚊子、虱子、臭虫等。

⑶、家畜害虫 许多昆虫能为害家畜、家禽,如牛虻、蚊、蝇、虱、蚤等,直接吸取家畜的血液,影响它们的栖息和健康。

⑷、传播植物病害(麦蚜、飞虱、叶蝉等等)。

2、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重要行为习性有:趋性(趋光性性、趋化性、趋温性);食性(植食性、肉食性=捕食性、寄生性、腐食性、杂食性);群集性;迁飞性;自卫习性;

3、害虫的调查与预测预报

要防治害虫利用益虫,首先需对昆虫的种类、发生情况和为害程度等进行实践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昆虫发生动态,同时还能积累资料,为制定防治规划和长期预测提供依据。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实践调查,才能对某些主要害虫作到认识其特点、了解其发生规律或习性,进而运用有效地方法防于未患,治于始发,提高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效率。

4、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发育和贮藏运输过程中,由于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或变质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称为病原。它是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

5、植物病害的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生物因素:由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侵(传)染性病害。主要病原物有真菌、细菌和植原体、病毒和类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

非生物因素:由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为非侵(传)染性病害,又称生理病害。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的变化、营养不均衡(大量和微量元素)、空气污染、化学毒害等。

6、病害症状和病状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无论是非侵染性病害还是侵染性病害,都是由生理病变开始,随后发展到组织病变和形态病变。因此,症状是植物内部一系列复杂病理变化在植物外部的表现。各种植物病害的症状都有一定的特征和稳定性,对于植物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依据症状进行诊断。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病状。植物病害的病状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

7、植物病原

真菌是菌物界真菌门生物的统称,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分枝的菌丝体,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微生物。

真菌种类多,分布广,可以存在于水和陆地上。真菌大部分是腐生的,少数可以寄生在植物、人类和动物上引起病害。由真菌所致的病害称真菌病害。植物病害中,约有80%以上的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如黄瓜霜霉病、辣椒疫病、番茄灰霉病、西瓜枯萎病、苹果腐烂病、梨黑星病等都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有时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真菌病害的特点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发病部位常有肉眼可见的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植物病原病毒是仅次于真菌的重要病原物。据统计,有900余种病毒可引起植物病害。很多植物病毒病对生产造成极大的危胁。如马铃薯、番茄、辣椒的病毒病、十字花科蔬菜的病毒病、苹果病毒病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8、植物病毒侵染来源

⑴、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

⑵、田间病株

⑶、土壤

⑷、介体昆虫

9、杂草防治 ⑴、人工除草

⑵、栽培措施调整播期;合理密植;作物间作与轮作;地面覆盖等。

⑶、生物防治以虫治草;以菌治草;放养草食动物;以植物拟制杂草(芝麻---白茅)

5.4有机畜禽生产技术

1、饲养场地和畜舍建设必须创建能保持畜禽健康、行为自然的生活条件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龙山湾有机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畜舍建设通常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适宜的气候、宽敞的空间和阳光、洁净的空气和饮水等),以保证动物在任何时间能够随意采食和饮水,有足够的空间运动和休息,并有助于动物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减少潜在伤害和有利于清除垃圾等。

2、饲养动物密度原则

不同种类的动物密度不同; 同种动物不同的生育期、利用目的亦不同; 放养和圈养密度不同;饲养动物量产生的总体氮量≤170kg/hm2.年

3、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⑴、植物类禾谷类植物、豆科植物、块根类植物及其副产品、牧草及其他(海藻等)。

⑵、动物类牛奶及奶制品;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及其副产品等。 ⑶、添加剂天然矿物质和维生素

4、疾病的预防措施

⑴、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⑵、通过提升自然免疫力和刺激免疫增加抵抗力。

⑶、注射疫苗(严格依据相应规定实行)

5、育种与繁殖

育种:价值取向;多样性原则;杂交育种

繁殖:主要依靠动物自然繁殖力,严禁使用胚胎移殖和发情激素,在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原则下,允许使用人工受精技术。

提倡动物的自然母爱关怀和母乳喂养与自然断奶;哺乳期间不需要着意引导幼畜进食精饲料等。

6、动物疾病防治

⑴、顺势疗法(以微小或几乎痕量剂量,持续使用一种药物为基础,其原料来自细菌或病体培养)

⑵、微生态制剂(动物微生态平衡、失调、营养、防治理论,具有维护或增强肠道微生物活性、有助于消化吸收、解毒、刺激免役力等作用)。

⑶、药物治疗(严格依据有机规定使用药物和记录治疗细节)

21

陕西安邦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2011 3

上一篇:证券化资产管理系统下一篇:照片怎么看尺寸大小